中秋节的民间谚语

中秋节的民间谚语,第1张

中秋节,又称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是流行于中国众多民族与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时在农历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也有些地方将中秋节定在八月十六。中秋节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已成为与春节齐名的中国主要节日之一。受中华文化的影响,中秋节也是东亚和东南亚一些国家尤其是当地的华人华侨的传统节日。自2008年起中秋节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2006年5月20日,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秋节自古便有祭月、赏月、拜月、吃月饼、赏桂花、饮桂花酒、等习俗,流传至今,经久不息。中秋节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为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成为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中秋节与端午节、春节、清明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

起源:关于中秋节的起源,说法较多。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礼记·月令》上说:仲秋之月养衰老,行糜。

一说它起源于古代帝王的祭祀活动。《礼记》上记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夕月就是祭月亮,说明早在春秋时代,帝王就已开始祭月、拜月了。后来贵族官吏和文人学士也相继仿效,逐步传到民间。

二是中秋节的起源和农业生产有关。秋天是收获的季节。“秋”字的解释是:“庄稼成熟曰秋”。八月中秋,农作物和各种果品陆续成熟,农民为了庆祝丰收,表达喜悦的心情,就以“中秋”这天作为节日。“中秋”就是秋天中间的意思,农历的八月是秋季中间的一个月,十五日又是这个月中间的一天,所以中秋节可能是古人“秋报”遗传下来的习俗。

也有历史学家研究指出,中秋节起源应为隋末唐军于大业十三年八月十五日,唐军裴寂以圆月作为构思,成功发明月饼,并广发军中作为军饷,成功解决因大量吸收反隋义军而衍生之军粮问题。

发展:中秋节赏月的风俗,据历史学家推断,最初是古代宫廷文人兴起,然后扩散到民间的。早在魏晋乐府《子夜四十歌》中,就有一首《秋有月》描写道:“ 仰头望明月,寄情千里光。”在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中秋节开始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就有“八月十五中秋节”。传说唐玄宗梦游月宫,得到了霓裳羽衣曲,民间才开始盛行过中秋节的习俗。

北宋,正式定八月十五为中秋节,并出现“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的节令食品。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说:“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而且“弦重鼎沸,近内延居民,深夜逢闻笙芋之声,宛如云外。间里儿童,连宵婚戏;夜市骈阗,至于通晓。”吴自牧《梦梁录》说:“此际金凤荐爽,玉露生凉,丹桂香飘,银蟾光满。王孙公子,富家巨室,莫不登危楼,临轩玩月,或开广榭,玳筵罗列,琴瑟铿锵,酌酒高歌,以卜竟夕之欢。至如铺席之家,亦登小小月台,安排家宴,团围子女,以酬佳节。虽陋巷贫篓之人,解农市酒,勉强迎欢,不肯虚度。此夜天街卖买,直至五鼓,玩月游人,婆婆于市,至烧不绝。”更有意思的是,《新编醉翁谈录》记述拜月之俗:“倾城人家子女不以贫富能自行至十二三,皆以成人之眼眼饰之,登楼或中庭焚香拜月,各有所朝;男则愿早步蟾宫,高攀仙桂。……女则愿貌似嫦娥,圆如皓月。”

明清两朝的赏月活动,盛行不衰。“其祭果饼必圆”;各家都要设“月光位”,在月出方向“向月供而拜”。陆启泓《北京岁华记》载:“中秋夜,人家各置月宫符象,符上免如人立;陈瓜果于庭,饼面绘月宫蟾免;男女肃拜烧香,旦而焚之。”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云:“是夕,人家有赏月之宴,或携柏湖船,沿游彻晓。苏堤之上,联袂踏歌,无异白日”;“民间以月饼相邀,取团圆之义”。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称:“中秋月饼,以前门致美斋者为京都第一,他处不足食也。呈供月月饼到处皆有。大者尺余,上绘月宫蜡兔之形。”“每届中秋,府第朱门皆以月饼果品相馈赠。至十五月圆时,陈瓜果于庭以供月,并祀以毛豆、鸡冠花。是时也,皓魄当空,彩云初散,传杯洗盏,儿女喧哗,真所谓佳节也。唯供月时男子多不叩拜。”同时这五百多年中还推出“烧斗香”、“走月亮”、“放天灯”、“树中秋”、“点塔灯”、“舞火龙”、“曳石”、“卖兔儿爷”等节庆活动;其中的赏月,吃月饼、团圆饭等习俗,一直流传到今天。

中秋节是中国的传统佳节。根据史籍的记载,“中秋”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一书中。到魏晋时,有“谕尚书镇牛淆,中秋夕与左右微服泛江”的记载。直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中国的主要节日之一。这也是中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2]

传统活动:祭月、赏月、拜月

《礼记》早有记载“秋暮夕月”,意为拜祭月神,逢此时则要举行

迎寒和祭月,设香案。[7] 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在月下,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切的人预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样。在少数民族中,同样盛行祭月的风习。

相传古代齐国丑女无盐,幼年时曾虔诚拜月,长大后,以超群品德入宫,但未被宠幸。某年八月十五赏月,天子在月光下见到她,觉得她美丽出众,后立她为皇后,中秋拜月由此而来。月中嫦娥,以美貌著称,故少女拜月,愿“貌似嫦娥,面如皓月”。而云南傣族在

中秋之夜,同样盛行“拜月”风俗。

中秋赏月的风俗在唐代十分流行,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到宋代,中秋赏月之风更盛,每逢这一日,“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明清宫廷和民间的拜月赏月活动更具规模,中国各地至今遗存着许多“拜月坛”、“拜月亭”、“望月楼”等古迹。文人士大夫对赏月更是情有独钟,他们或登楼揽月或泛舟邀月,饮酒赋诗,留下不少脍炙人口的千古绝唱。如杜甫《八月十五夜月》用象征团圆的十五明月反衬自己飘泊异乡的羁旅愁思;宋代文豪苏轼,中秋欢饮达旦,大醉而作《水调歌头》,借月之圆缺喻人之离合。直到今天,一家人围坐在一起,欣赏皓月当空的美景仍是中秋佳节必不可少的活动之一。

观潮

在古代,浙江一带除中秋赏月外,观潮可谓是又一中秋盛事。中秋观潮的风俗由来已久,早在汉代枚乘的《七发》赋中就有了相当详尽的记述。汉以后,中秋观潮之风更盛。明朱廷焕《增补武林旧事》和宋吴自牧《梦粱录》也有观潮记载。[8]

燃灯

中秋之夜,有燃灯以助月色的风俗。如今湖广一带仍有用瓦片叠塔于塔上燃灯的节俗。江南一带则有制灯船的节俗。近代中秋燃灯之俗更盛。今人周云锦、何湘妃《闲情试说时节事》一文说:“广东张灯最盛,各家于节前十几天,就用竹条扎灯笼。做果品、鸟兽、鱼虫形及‘庆贺中秋’等字样,上糊色纸绘各种颜色。中秋夜灯内燃烛用绳系于竹竿上,高竖于瓦檐或露台上,或用小灯砌成字形或种种形状,挂于家屋高处,俗称‘树中秋’或‘竖中秋’。富贵之家所悬之灯,高可数丈,家人聚于灯下欢饮为乐,平常百姓则竖一旗杆,灯笼两个,也自取其乐。满城灯火不啻琉璃世界。”看来从古至今中秋燃灯之俗其规模似乎仅次于元宵灯节。

猜谜

中秋月圆夜在公共场所挂着许多灯笼,人们都聚集在一起,猜灯笼身上写的谜语,因为是大多数年轻男女喜爱的活动,同时在这些活动上也传出爱情佳话,因此中秋猜灯谜也被衍生了一种男女相恋的形式。

吃月饼:中秋节赏月赏月和吃月饼是中国各地过中秋节的必备习俗,俗

话说:“八月十五月正圆,中秋月饼香又甜”。月饼一词,源于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那时仅是一种点心食品。到后来人们逐渐把赏月与月饼结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团圆,寄托思念。同时,月饼也是中秋时节朋友间用来联络感情的重要礼物。

玩花灯

中秋没有像元宵节那样的大型灯会,玩灯主要只是在家庭、儿童之间进行的。早在北宋《武林旧事》中,记载中秋夜节俗,就有‘将“一点红”灯放入江中漂流玩耍的活动。中秋玩花灯,多集中在南方。如佛山秋色会上,就有各种各式的彩灯:芝麻灯、蛋壳灯、刨花灯、稻草灯、鱼鳞灯、谷壳灯、瓜籽灯及鸟兽花树灯等。

烧塔:南方广泛流传着烧瓦子灯(或称烧花塔、烧瓦塔、烧番塔)的游戏。如《中华全国风俗志》卷五记:江西“中秋夜,一般孩子于野外拾瓦片,堆成一圆塔形,有多孔。黄昏时于明月下置木柴塔中烧之。俟瓦片烧红,再泼以煤油,火上加油,霎时四野火红,照耀如昼。直至夜深,无人观看,始行泼息,是名烧瓦子灯”。广东潮州的烧瓦塔,也是以砖瓦砌成空心塔,填入树枝烧起火来。同时还燃烟堆,就是将草柴堆成堆,在拜月结束后烧燃。而在广西边疆一带的烧番塔,亦类似这种活动,但民间传说是为了纪念清代抗法名将刘永福将逃入塔中的番鬼(法国侵略者)烧死的英勇战斗。福建晋江亦有“烧塔仔”的活动。

嫦娥奔月

远古时候天上有十日同时出现,晒得庄稼枯死,民不聊生,一个名叫后羿的英雄,力大无穷,他同情受苦的百姓,拉开神弓,一气射下九个多太阳,并严令最后一个太阳按时起落,为民造福。后羿妻子名叫嫦娥。后羿除传艺狩猎外,终日和妻子在一起。不少志士慕名前来投师学艺,心术不正的蓬蒙也混了进来。

一天,后羿到昆仑山访友求道,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药。据说,服下此药,能即刻升天成仙。然而,后羿舍不得撇下妻子,暂时把不死药交给嫦娥珍藏。嫦娥将药藏进梳妆台的百宝匣。三天后,后羿率众徒外出狩猎,心怀鬼胎的蓬蒙假装生病,没有外出。待后羿率众人走后不久,蓬蒙持剑闯入内宅后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药。嫦娥知道自己不是蓬蒙的对手,危急之时她转身打开百宝匣,拿出不死药一口吞了下去。嫦娥吞下药,身子立时飘离地面、冲出窗口,向天上飞去。由于嫦娥牵挂着丈夫,便飞落到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傍晚,后羿回到家,侍女们哭诉了白天发生的事。后羿既惊又怒,抽剑去杀恶徒,蓬蒙早已逃走,后羿气得捶胸顿足,悲痛欲绝,仰望着夜空呼唤嫦娥,这时他发现,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洁明亮,而且有个晃动的身影酷似嫦娥。后羿思念妻子,便派人到嫦娥喜爱的后花园里,摆上香案,放上嫦娥平时爱吃的蜜食鲜果,遥祭在月宫里的嫦娥。百姓们闻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纷纷在月下摆设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从此,中秋节拜月的风俗在民间传开了。[17]

吴刚折桂

相传月宫里有一个人叫吴刚,是汉朝西河人,曾跟随仙人修道,到了天界,但是他犯了错误,仙人把他贬谪到月宫,每天都砍伐月宫前的桂树,以示惩处。这棵桂树生长繁茂,有五百多丈高,每次砍下去之后,被砍的地方又会立即合拢。李白在《赠崔司户文昆季》一诗中写道:“欲斫月中桂,持为寒者薪”。[17]

玉兔捣药

嫦娥身边有只玉兔。据说嫦娥身体变轻,开始升空时,惶恐中抱起了一直喂养的白兔。白兔便随她一起上了月亮。玉兔在月宫有一只捣药杵,夜晚在药臼中捣制长生不老的灵药。这个神话传到日本后,变成了玉兔在捣年糕。

玄宗故事

相传唐玄宗与申天师及道士鸿都中秋望月,突然玄宗兴起游月宫之念,于是天师作法,三人一起步上青云,漫游月宫。但宫前有守卫森严,无法进入,只能在外俯瞰长安皇城。在此之际,忽闻仙声阵阵,唐玄宗素来熟通音律,于是默记心中。这正是“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日后玄宗回忆月宫仙娥的音乐歌声,自己谱曲编舞,创作了历史上有名的“霓裳羽衣曲”。

月饼起义

中秋节吃月饼相传始于元代。当时,中原广大人民不堪忍受元朝统治阶级的残酷统治,纷纷起义抗元。朱元璋联合各路反抗力量准备起义。但朝庭官兵搜查的十分严密,传递消息十分困难。军师刘伯温便想出一计策,命令属下把藏有“八月十五夜起义”的纸条藏入饼子里面,再派人分头传送到各地起义军中,通知他们在八月十五日晚上起义响应。到了起义的那天,各路义军一齐响应。很快,徐达就攻下元大都,起义成功了。消息传来,朱元璋高兴得连忙传下口谕,在即将来临的中秋节,让全体将士与民同乐,并将当年起兵时以秘密传递信息的“月饼”,作为节令糕点赏赐群臣。此后,“月饼”制作越发精细,品种更多。之后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便在民间流传开来。[17]

南北朝谢庄《月赋》

唐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李朴《中秋》

刘禹锡《八月十五夜玩月》、《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

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皮日休《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李商隐《嫦娥》

李白《古朗月行》

张九龄《望月怀远》

宋苏轼《水调歌头》、《中秋月》、《太常引》、《中秋见月和子由》

米芾《中秋登楼望月》

戴石屏《中秋》

民谣

关于中秋节的民谣、童谣众多,如《拜月娘》、《椅仔姑》、《中秋拜月歌》、《拜月娥》、《全家拜月》、《中秋夜》、《月姐姐》、《月光光》、《月饼》;台湾民谣《中秋旅思》、《月夜思乡》、《煎熬》等。

谚语

七月十五鬼节,八月十五人节(张家口)

八月十五月正南,瓜果石榴列满盘(邢台)

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石家庄)

吃乱了月饼死公公(冀县,冀县风俗:新媳妇第一年在婆家过中秋,就要连续几年,在娘家也是如此。否则就算吃乱了月饼)

五月回港扒龙舟,六月割禾有钱收,七月烧纸盂兰节,八月赚钱买饼尝中秋(茂名)

冬唔饱,夏唔饱,八月十五食餐饱。(广州,中秋节令,供果丰富)

八月十五停活的,冬至节,教学的(山西,中秋做工人停活,冬至宴请教师)

到中秋,赛摸秋(鄂西·土家)

八月摸个秋,摘柚抱瓜不算偷(摸秋:习俗,月夜偷摘他人田园挂失果实不视为偷。俗信,这天送子娘娘要下凡,所以未生育的已婚妇女摸秋若不被发现,可早得子。)

歇后语

八月十五的月亮——正大光明

八月十五吃月饼——节日的美食

八月十五办喜事——人月共团圆

八月十五生孩子——赶上节了

八月十五看桂花——花好月圆

八月十五吃年糕——还早

八月十五看灯笼——迟了大半年

八月十五过年——差了节气

飞机上吹喇叭歇后语

飞机上吹喇叭--高明(鸣);高调;想(响)得高

关于高调的歇后语

岭上唱山歌--高调

桅杆上响喇叭--高调

南天门上演说--高调

岭头上对戏--唱高调

飞机上唱大戏--高调

爬上塔顶吹笛子--高调

吹鼓手仰脖子--起高调

站在云头吊嗓子--唱高调

仰着脖子吹唢呐--起高调

泰山顶上唱大戏--唱高调

南天门上搭戏台--唱高调

珠穆朗玛峰上听鸡叫--高调

旗杆顶上拉胡琴--唱高调儿

飞机上吹喇叭--高明(鸣);高调;想(响)得高

吹喇叭扬脖--起高调(比喻说不切实际的漂亮话。)

关于飞机的歇后语

飞机上讲演--空谈

飞机上思考--空想

飞机上下命令--高调

飞机上观风景--高看

飞机上生孩子--高产

开飞机练打靶--高级(击)

飞机失事--降级(急)

飞机断了腿--失落

飞机上做试卷--高考

飞机上点蜡烛--高明

飞机上讽刺人--高潮(嘲)

乘飞机做梦--空想

猫哭耗子歇后语下一句是什么

猫哭耗子歇后语

猫哭耗子假慈悲

一、作为成语的猫哭耗子

1、成语解释:比喻假慈悲,伪装同情

2、成语出处

(1)清石玉昆《小五义》第15回:本来你是个猫,他是个鼠,岂不是猫哭耗子了呢?

(2)《说唐》第六二回: 唐家是没良心的,太平时不用我们,如今又不知那里杀来,又同牛鼻道人在此猫儿哭老鼠,假慈悲。

(3)清翟灏《通俗编俚语对句》:鸭见砻糠空欢喜,猫哭老鼠假慈悲。

(4)茅盾 《我们这文坛》:唯美主义者高举艺术至上的大旗,人道主义者效猫哭老鼠的悲叹。

(5)滇剧 《牛皋扯旨》:说什么宋王思二圣,说什么为大哥哭到二三更!午门外修什么他娘的忠臣庙,他才是猫哭老鼠假伤心!

3、感情色彩:贬义成语

4、成语用法:作宾语、定语

5、成语结构:主谓式成语

6、近 义 词:猫哭老鼠

7、成语例子:

张平《抉择》:不过咱们这么说话是不是有点猫哭耗子假慈悲?

8、延伸用意:在现代已经越来越多的人用猫哭耗子来形容虚伪的人。

二、猫哭老鼠原本的故事是什么?

一只老鼠吞食了耗子药,离开了人间。老鼠们开始紧张起来,它们不知道哪天自己也会吞食这种可怕的药物而丧了命。于是,它们想超度一下这只死去老鼠的亡灵,好保佑它们不要被这种药物伤害。葬礼在老鼠洞中隆重地举行,老鼠们全都痛哭流涕,它们并不是真正为死去的老鼠难过,而是在担忧自己的命运。就在这时,老鼠们突然听到洞口处传来一阵撕心裂肺的哭声,便不约而同地向外看去,原来,一只大花猫正对着洞口嚎啕大哭。一只小老鼠壮着胆子问道:大花猫,你为什么哭啊?大花猫哽咽道:我在哭那只死去的老鼠。说完,又放声痛哭起来。老鼠们全都糊涂起来,大花猫是自己的天敌,老鼠死掉它应该高兴才对,为什么它在痛哭流涕呢?一只小老鼠说:依我看,大花猫的哭声不是装出来的,是发自肺腑的,它肯定是想和我们做朋友。多个朋友多条路,多个冤家多堵墙,我们何不趁这个机会和大花猫做朋友呢?我得出去安慰它几句。说着,就要从洞里走出去。这时,一只大老鼠快步走上前去,一把拉住了小老鼠,说:你先不要出去!我问你,大花猫和那只死去的老鼠是朋友吗?小老鼠摇摇头。大老鼠接着问道:那你说,是我们和这只死去的老鼠关系近还是大花猫与它关系近?小老鼠不假思索地回答道:当然是我们。大老鼠沉着地说:那好,我们的哭声都没有大花猫来得真切,这其中必有缘故。小老鼠不解地问道:那它的哭声并不像是装出来的。大老鼠思考了片刻说道:没错,大花猫的确是真哭,但它一定不是为死去的老鼠而难过,是为他自己。洞里所有的老鼠全都摇了摇头,表示不理解大老鼠所说的话。大老鼠接着说:你们想想看,我们这群鼠中有一只吃了鼠药而毙命,大花猫根本不能确定其他老鼠是否也吃了这种药。这种药可以毒死我们,难道就不能毒死大花猫吗?它确定不了我们当中还有谁吃了这种药,就要挨几天饿,你们说它能不哭吗?在场的所有老鼠听后全都挑起了大拇指,表示赞同。紧接着,大老鼠用低低的声音给在场所有的老鼠出了个主意,老鼠们全都鼓掌称妙。老鼠们排着队从洞里走了出来,全都像喝醉酒一样摇摇晃晃地从大花猫身边走过。大花猫瞪着大眼盯着它们,直到老鼠们把足够吃的东西搬进洞里,大花猫还坐在原地看着,没有采取任何行动。

一句歇后语_经典歇后语大全

一句歇后语_经典歇后语大全

1、 昨天我做了两件好事,老师表扬了我。妈妈对我说:今后还要努力,像雷锋叔叔那样,出差一千里,好事一火车!(陕西岐山)

2、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释义:说明师父就是终身的长辈,尊师如同敬父。例句:俗语云: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岂有为弟子者高坐,教师父去化斋之理?

3、 铡刀剃秃头拿脑袋开玩笑

4、 爷爷早已退休了。前不久,不知怎么,单位把他的档案弄丢了,要爷爷重新填写履历表。爷爷说:我今年七十多岁了,还填什么表,真是重上摇篮倒做周(生日)。(安徽无为)

5、 小宁长得憨头憨脑,傻乎乎的,但办起事来却很伶俐。妈妈风趣地说:这孩子,憨子脸,猴子心;麻子不多,点子可不少。(山东苍山)

6、 茶馆里的买卖滴水不漏;点滴不漏

7、 吃天鹅肉痴心妄想;妄想

8、 木棉开花越老越红

9、 剥葱剥蒜别剥人释义:剥葱皮剥蒜皮,别剥人的皮。比喻不揭别人的短处。例句:剥葱剥蒜别剥人,他陈鯱刺总是剥人!闻魁气愤地说。

10、 石油里面有金子,人民里面有圣人。

11、 近水楼台先得月比喻由于关系近而优先得到好处。它出自宋俞文豹的《清夜录》,讲的是北宋范仲淹任杭州知府时,推荐提拔了许多关系亲近的人。当时,他手下一名官员苏麟由于在外县任巡检,一直没有得到升迁。苏麟意见很大,给范仲淹写了首诗,发泄自己的不满。其中有这样两句: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一作逢)春。不久范仲淹提拔了他。

12、 中看不中吃外表好看,实质不行。反义说:中吃不中 看。清代《红楼梦》:怪道有人说他们家的宝玉是相貌好, 里头糊涂,中看不中吃。果然竟有些呆气。

13、 羹里来的饭里去(惯)比喻哪里来的还回到哪里去。

14、 摔跤比赛双打;专找岔子

15、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谚)从前发生过的事能够牢记不忘,便可作为以后行事的良好借鉴。指把历史作为一面镜子,可以总结经验,接受教训。

16、 可遇而不可求意为只能碰运气,碰机会。张洁《无字》: 一切都是机遇,机遇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17、 妈妈经常和对门的王婶吵架。姥姥数落妈妈说:远亲不如近邻,近邻不如对门。你这可好,跟人家两天小吵,三天大吵。靠吵架过日子了?(江苏邳州)

18、 近水解近渴释义:比喻应付眼前急需,现得利。例句:马之悦听了这话,马上把心放下了:他最怕马同峰回来跟萧长春拧成一股劲儿,又拍着腿说:好,好,这才是近水解近渴嘛!

19、 舍不了孩子,打不了狼做事不能怕付出代价,要下决心 干;类似的:舍不了羊,打不了狼。王蒙《相见时难》:舍不 得孩子打不得狼,他们计划好,摆一桌筵席。

20、 锯锅找茬儿补锅先寻找缝隙找茬儿,兼指挑毛病,找 借口,寻把柄。锅,也说:碗。歇后语形式为:锯锅的戴眼 镜,找茬儿。类似的:弯着腰找茬儿。成语:吹毛求疵。浩 然《山水情》:大好的日子口,全都高高兴兴的,你锯锅找茬 儿干什么?

21、 黄金未为贵,安乐值钱多(谚)未为:不算,算不上。指人世间安定快乐的生活远比黄金更宝贵。 也作休道黄金贵,安乐价更高。

22、 晚上,只要外面有什么动静,爸爸就会马上开门去查看。一天深夜,我被爸爸的开门声惊醒了,第二天我向爸爸说:你一有声音就出去看,这院里住着这么多人,难道有人敢来偷东西不成?妈妈在一旁听见了,抢着说:狗都有个睡觉时。(贵州印江)

23、 老鸦嫌猪黑(惯)比喻嫌弃与自己有同样毛病的人。 也作老鸹骂猪黑。

24、 铁打的锁链环扣一环

25、 吃水莫忘源,烧柴莫忘山释义:比喻不忘别人的恩情,不忘本。例句:亲人解放军,好多人是从东三省来的,几千里上万里,他们不是也有父母,也应该娶妻生子吗?人哪,吃水莫忘源,烧柴莫忘山。

26、 脑袋掖在裤腰带上冒着极大的危险,准备掉脑袋。或 说:脑袋提在手里/提溜着脑袋过日子。成语:出生人死。 台湾李敖《世论新语》:如果想在政治上争一席之地,就该 把脑袋提在手上玩。

27、 两眼一抹黑不熟悉情况。成语:一无所知。谌容《光明 与黑暗》:现在,摆在面前的,是个六十八万人口的大县,真 有点两眼一抹黑呀!

28、 草膘料力水精神释义:吃草能使牲口长膘,吃料能使牲口增力,喝水能使牲口存精神。例句:如果黑夜喂不好,牲口就要受伤,一夜要喂五六次,我有的工夫一次接一次,直喂到天亮才算。这吃草料饮水还有讲究,常言说:草膘料力水精神。

29、 二者必居其一此语的意思是只能在两样事物中选择一种。此语典出《孟子公孙丑下》:前日之不受是,则今日受非也;今日之受是,则前日之不受非也。夫子必居一于此矣。这段话说的是战国时,有一次孟子去齐国,齐王赠金一百,他不受。到了宋国,宋君赠金七十,他接受了。又到薛国,薛君赠金五十,他也接受了。孟子的学生陈臻对这个问题很迷惑,问他说:假如你不接受齐王之赠是对的,那后来接受两国之赠就不对了;如果说接受宋君、薛君之赠是对的,那么,不接受齐王之赠就是错了。一个人前后的行为应当一致,您只能在这二者中选择一种,怎么前后矛盾呢? 孟子解释说:你说的非常有道理,但不了解其中真正的原因。在宋国和薛国,我们游说的时间长,去的地方多,处处需要钱,我当然要接受。而齐王给我们的赠金,我没有用处,没有用处而又要别人的赠金,那不是向别人借钱吗?天下哪有君子向别人借钱的呢?陈臻听了,觉得老师说得很有道理。

30、 鹰嘴鸭子爪能吃不能拿

31、 锯子锯子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相传是鲁班发明的。有一天,鲁班抄小路爬上山去挑选木料。天刚蒙蒙亮,鲁班艰难地往山上爬,不小心脚底一滑,他急忙伸手抓住一把野草,只觉得一阵刺痛。待他爬起来时,鲁班才发现,他的手掌竟然让野草划开了一道口子,鲜血直流。鲁班十分惊讶,仔细观察起手掌中的那把野草,发现野草的叶子两边都长着一排非常整齐的小细齿。鲁班摘下一片叶子,在手掌上又试了一下,果然又划开一道口子。鲁班从中受到启发,找来一段薄薄的铁片,在铁片边缘上磨出像草叶上那样的小细齿,然后就用它来锯树,结果,不一会儿就锯倒了一棵树。就这样,鲁班发明了锯子。

32、 蛤蟆死了还要跳三跳(谚)比喻人在绝境中不会束手待毙,总要作一番拼死的挣扎。

33、 王玲对她妈妈说,别人文具盒里什么都有,只有她的文具盒里还差这差那。奶奶听了笑着说:怎么会置得那么齐备呢?皇帝爷家里还差一把老镢头呢!(安徽枞阳)

34、 药医不死病,佛度有缘人(谚)药只能医治可挽救的病人,佛只能超度有缘分的人。指起死超生,都是有限度的。

35、 坐山观虎斗(惯)比喻冷眼旁观别人争斗,等到两败俱伤时从中取利。

36、 工作好干,伙计难共(谚)伙计:合伙共事的人。做好工作不难,处理好合伙人之间的关系不容易。指协调好工作中的人际关系是做好工作的关键。

37、 板凳没坐热坐的时间极短,或匆忙离去。类似的:屁股 没沾炕。成语:席不暇暖。沈从文《长河》:我是来陪三哥 的,他不久又要下常德府去,板凳坐不热,就要赶路。

38、 白娘娘斗法海精打光

39、 隔墙须有耳,窗外岂无人谓容易走漏消息,要防止。类 似的:墙有眼睛壁有耳/墙有缝,壁有眼。明代《水浒》:休 得再提。常言道:隔墙须有耳,窗外岂无人。只可你知我 知。

40、 拆东墙补西墙凑合着过

41、 老头儿发脾气吹胡子瞪眼睛

42、 床头黄金尽,壮士无颜色(谚)壮士:行侠仗义的豪杰。当床头金钱罄尽时,任你是怎样了不起的英雄豪杰,也只落得低头丧气,脸面无光。指钱财耗尽,连壮士都无可奈何。

43、 脖子上挂算盘打的眼前利益

44、 万事不求人(惯)指一切靠自己,不用别人帮忙。

45、 哥哥在修柴油机,嫂子在一旁给他当助手。我见嫂子满手的油污,说她快变成油匠啦。嫂子笑着说:那有啥办法呢?嫁给做官的当娘子,嫁给杀猪的翻肠子。(河南淮阳)

46、 仨鼻子眼儿多出这口气(歇)仨:三个。指多嘴或多管闲事。含责骂意。 也作仨鼻子眼儿多出一口气。 仨鼻子眼儿多出一股气。

47、 校运动会即将举行,我们班面对着邻班强大的阵容,显得有些气馁。黄老师在一旁鼓励我们:如果把绳子拧紧了,石头也能勒破;如果团结起来,沙土也能打成墙。只要我们一条心,还怕没有好成绩吗?(广东龙门)

48、 豺狼当道,安问狐狸(谚)豺:形体似狼而小,性凶猛。豺狼:比喻凶恶残忍的人。安:表反问。指豺狼当道伤人,消灭豺狼是当务之急,何必管那偷吃鸡的狐狸!比喻铲除恶人应当先除首恶。

49、 叫他打狗,不敢骂鸡绝对听从,多指做不好的事情。成 语:惟命是从。韩志君等《古船女人和网》:大哥你让我往 东,我绝不往西,你让我偷狗,我绝不抓鸡!为了你两肋插 刀,哗哗淌血,咱哥儿们绝对!

50、 当我拿着奖状在家人面前炫耀时,哥哥劝我说:不可花开一时红,但愿叶绿四季青。千万不要因为一次胜利冲昏了头,你的路还长着哩!(河南西平)

51、 闭塞眼睛捉麻雀释义:盲目行动或自己欺骗自己。例句:他深深地理解:熟悉情况,掌握材料,是人民解放事业,是我们***的一切事业成功的基础之一。闭塞眼睛捉麻雀,结果往往家雀捉不到,还要碰破头。

52、 敬酒不吃吃罚酒敬酒可以谢绝,罚酒必须吃。引申为: 不识抬举,客气不行,只能强迫执行。香港唐人《金陵春 梦》:真是敬酒不吃吃罚酒,你们别理她,我也不管,看她把 我怎么办!

53、 大饥食宜软,大渴饮宜温(谚)指人在极度饥渴的时候,只宜进软食,饮温水。

54、 吃笋子剥皮一层层来(歇)比喻做事不慌忙,一步步来。

55、 猴子穿马褂,装贵人释义:比喻讽刺人冒充尊贵的人。例句:我那是什么地方?能让你正经吗?一天不理人,闲言冷语都来了。臭派头,穷讲究,肚子里全是草,猴子穿马褂,装贵人。你受得了吗?

56、 脑袋里少根筋思想简单,缺少心眼,或在某一方面不善 于思考,意识不到。或说:脑筋里缺根弦。王安忆《文革轶 事》:她们这些张家后代,由于养尊处优缺少世事的锻炼, 个个脑筋里都像缺根弦似的。

57、 隔山摘李子一难得

58、 壁画上的耕牛不中用

59、 春苗得雨正逢时

60、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释义:指人要有进取心,要追求进步。也指官职地位、生活水平等的提高。例句:要是农村富起来,手工匠人将来归到工厂,变成正经八百的工人阶级,谁不乐意,谁愿意一辈子抱风箱抡锤。人往高处走,水往低下流!爹,对不?

61、 沧海一粟渺小

62、 手榴弹的尾巴拽不得

63、 班房现在人们称被司法部门拘留或坐监狱为蹲班房。它源自哪里呢?考其源,是来自明清两代的三班八房。所谓三班是指皂班、隶班、快班,属于差役组织,分掌维系治安、侦察、捕缉、提刑、解押、传呼诉讼等事务。八房是指吏房、礼房、兵房、工房、刑房、仓房和承发房,属于封建国家地方政权中的胥吏机构,分掌地方民政、财政、教育、水利、建设等事务。古代衙门不仅管行政事务,还管审判。故此,根据三班八房的性质和职能,人们就把封建衙门、监狱简称为班房。

64、 下臭雾(惯)比喻造谣生事,满口胡言。

65、 树枝上挂团鱼一一四脚无靠

66、 真话好说,谎话难编见实话好说,谎话难编。

67、 揭底就怕老乡亲释义:就怕知道底细的老乡亲揭老底儿。例句:你说你没有现大洋?有句俗话:揭底就怕老乡亲。茅公岛的人,哪一个不知道你仇国础向来不存钞票,专存现大洋和金条?

68、 班上开展学雷锋活动后,好人好事层出不穷,可有位吹得最凶的同学却一直未见行动。班长笑着对他说:你是光打雷不下雨虚张声势啊!(江苏海安)

69、 花木瓜外看好(歇)花木瓜:即木瓜,果实成熟时呈橘**,味道很涩,不供食用。宋代以宣城花木瓜最有名,相传宣城人刻花纸粘于木瓜上,成熟后以果面花纹供玩赏。本指花木瓜外表好看而无实际用处,转指人徒有其表。常含讥讽意味。

70、 马上吃猪蹄不知骨头落哪里(歇)骨头:本指猪蹄里的骨头,转指人的骨头。指某人下落不明.不知死在哪儿。

71、 我在帮妈妈做饭时,火总是不旺,我问妈妈是怎么回事。妈妈说:人要实,火要虚,落透灰就旺了。(河北石家庄)

72、 当着矮子,别说短话说话应该避免引起类似的人多心。 类似的:当着瘸子别说短话/逢着瞎子不谈光,逢着癞子不 谈疮。清代《红楼梦》:俗话说得好,当着矮子,别说短话。 这二位姑娘并没惹着你,小老婆长,小老婆短,人家脸上怎 么过得去?

73、 膝盖上打瞌睡一自靠自

74、 刀不出鞘,弓不上弦释义:比喻不用武力行动。例句:以统之计,莫若来日设宴,请季玉赴席;于壁夜中埋伏刀斧手一百人,主公掷杯为号,就筵上杀之;一拥入成都,刀不出鞘,弓不上弦,可坐而定也。

75、 得了红眼病看到别人好了,急红了眼,觊觎别人。《北 京日报》( 1984,11,25):个别过去吃惯了大锅饭,如今又得 了红眼病的人,因为想揩万元户的油水而碰了钉子,那是完 全合乎情理的。

76、 不会喝酒伴醉汉强奉陪

77、 地凭文约官凭印(谚)文约:契约。印:印章。指土地的所有权,凭的是契约;当官,凭的是官印。 也作地凭文书官凭印。

78、 谷雨前后,栽瓜种豆释义:谷雨:二十四节气之一,在4月I9、20或2旧。谷雨前后是栽瓜种豆的时候。例句:农谚说:谷雨前后,裁瓜种豆。头伏萝卜二伏菜。虽然按照时令季节,各种蔬菜种得有早有晚,有时收了这种菜才种那种菜。

79、 好花等它自谢好事顺其自然,不必干涉。成语:听其自 然。台湾电视剧《京华烟云》:不用报仇。好花让它自谢, 坏人自有恶报,我劝你快离开你哥哥。

80、 人怨语声高人有怨气,说话嗓门就大。明代《三宝太监 西洋记》:老爷在上,我们都是人怨语声高,怎么敢欺负判 官?

81、 牛栏里关猫(惯)比喻采取的防范措施漏洞太大,不管用。

82、 大家齐了心,黄土变成金(谚)众人只要齐心合力,黄土也能变成黄金。指团结起来力量无穷,自然就能创造奇迹。 也作大伙一条心,黄土变成金。 三人一条心,黄土变成金。 人心同一起,黄土变成金。

83、 蜻蜓撞着蜘蛛网有翅难飞

84、 月过十五光明少,人到中年万事休(谚)指人到中年,精力、体力都开始走下坡路,事业上也不会有大的作为,正如月亮过了十五,一天天暗下来一般。

85、 客不离货,货不离客(谚)客:客商。指客商出远门运贩货物,要把货物带在身边,做到人不离货,货不离人。也指出远门携带的贵重物品,不能轻易委托别人。

86、 草深虫子密,林大鸟儿多释义:比喻人多,情况复杂,什么样的人都有。例句:范克明似有同感,说:草深虫子密,林大鸟儿多,什么样的全都有哇。

87、 上命差遣,盖不由己(谚)上命:上级的命令。差(chai)遣:派遣。受到上级的派遣,行动由不得自己。指奉命令做事,执行人不担干系。 也作上命公差,概不由己。 受人差遣,概不由己。

88、 我三下五除二地将作业一写,就准备去打游戏机。爷爷走过来说:做学问可是三颗钉子钉两处一是一,二是二,来不得半点马虎啊!现在你不好好学习,等你长大可就水淹田园再筑坝晚啦!(河南孟州)

89、 眼里识得破,肚里忍不过(惯)指明知是圈套,却还是禁不住诱惑上了钩。

90、 小芳的爸爸经常买六合彩,她的奶奶痛心地劝他说:不要再赌了,俗话说染上嫖、赌、吹,百万家财都会飞。(广东龙门)

91、 天冷不冻下力人(谚)下力人:卖苦力的人。指干体力活的,出力越大,体内热力越充沛,因此天气再冷也不怕。

92、 人家的牡丹敬菩萨借花献佛

93、 唐僧肉,人人想吃《西游记》中写妖怪都想吃唐僧肉,以 长生不老。借指谁都想得到好处,人人都想要。张恨水《八 十一梦》:我听了这些话,觉得这小子还是想吃唐僧肉那副 狂妄姿态。

94、 煎熬过的中药全是渣滓

95、 活人不能叫尿憋死(谚)指遇到问题总要设法解决,不能让事情把人难住。 也作活人哪能让尿憋死。

96、 织装鸟做窝精工细活

97、 做梦娶媳妇尽想好事,想得怪美。成语:胡思乱想、想 人非非。浩然《艳阳天》:真是做梦娶媳妇,光想好事儿;他 越想越美,腰也挺起来了,头也仰起来了。

98、 狗拿耗子,多管闲事言行超出职权范围。拿,也说:追, 咬,捉。成语:越俎代庖。马烽西戎《吕梁英雄传》:这才是 狗咬耗子多管闲事!我们拷问坏人,与你何干?

99、 秋后的蚂蚱跳不了几天了(歇)蚂蚱:蝗虫,主要危害禾本科植物,是害虫。跳:本指蹦跳,转指挣扎、横行等。指坏人或恶势力已经衰败,离灭亡已经不远,再横行不了多久了。 也作秋后的蚂蚱蹦跶不了几天了。蹦跶:跳跃。 秋后的蚂蚱没几天蹦跶了。 秋后的蚂蚱蹦不了多久了。

100、 耗子进碗柜尽咬瓷(词)

和尚打伞歇后语下一句是什么

和尚打伞的歇后语

和尚打伞无法(发)无天

无法是无发的谐音,是说和尚本来没有头发

无天,是说和尚打了伞,摭住了头上的天,所以无天

关于和尚的其他歇后语集锦:

拆庙散和尚各奔东西

拆庙打泥胎/拆庙打泥胎顺手杀一刀

庙背后看神妙(庙)透了

扒了墙的庙慌了神

光头跑进和尚庙充数

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得过且过

冲着和尚骂秃子寻着惹气

拿着和尚当秃子打冤枉好人(比喻没有事实根据,给人加上罪名。)

指着秃子骂和尚借题发挥

秃子当和尚正好;两将就,两凑合;将就材料;再合适不过了

济公当和尚不吃素

临老当和尚半路出家

癞子当和尚不费手续

和尚没当上,老婆没娶上两头误

和尚娶老婆岂有此理;离经叛道

和尚娶媳妇今生休想

老和尚念经句句真言;千篇一律;照本宣科

老和尚搬家吹灯拔蜡

老和尚讲佛经说的说,听的听

老和尚的百衲衣东拼西凑

和尚的木鱼合不拢嘴;挨敲打的货;不打不响;咧开了嘴

三、关于打伞的歇后语集锦:

戴斗笠打伞双保险,多此一举

打伞披雨衣多此一举

船上打伞没天没地

秃子打伞/光着脑壳打伞无法(发)无天

  2008的中秋节放假安排通知如下:

  根据国务院的文件指示,为便于各地区、各部门及早合理安排节假日旅游、交通运输、生产经营等有关工作等等。2008年对放假安排作出调整,中国的三个大传统节日都可以放假,其中包括端午节、中间节和清明节,其中中秋节的放假通知为 9月13日到15日放假3天,其中9月13日(星期六) 为公休日; 9月14日(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为法定节假日,9月14日(星期日)公休日调至9月15日(星期一)。

  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佳节,与春节、端午节、冬至并称为中国汉族的四大传统节日。

  据史籍记载,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中秋”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一书;直至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中秋节的盛行则始于宋朝。节期为农历八月十五,是日恰逢三秋之半,故名“中秋节”,也叫“仲秋节”;又因这个节日在秋季、八月,故又称“秋节”、“八月节”“八月会”;又有祈求团圆的信仰和相关节俗活动,故亦称“团圆节”、“女儿节”。因中秋节的主要活动都是围绕“月”进行的,所以又俗称“月节”“月夕”“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在唐朝,中秋节还被称为“端正月”。关于中秋节的起源,大致有三种:起源于古代对月的崇拜、月下歌舞觅偶的习俗、是古代秋报拜土地神的遗俗。

  八月十五日是秋天的正中,所以被称为中秋或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几个月的满月还要圆,要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节”。中秋前夕,人们都尽可能和家人团聚,取人月双圆的意义,八月十五又叫“团圆节”。

  早在三代时期我国就有“秋暮夕月”的习俗。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在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南宋,民间以月饼相赠,取团圆之义。晚上,有赏月、游湖等活动。明清以来,中秋节的风俗更加盛行;许多地方形成了烧斗香、树中秋、点塔灯、放天灯、走月亮、舞火龙等特殊风俗。今天,月下游玩的习俗,已远没有旧时盛行。但设宴赏月仍很盛行,人们把酒问月,庆贺美好的生活,或祝远方的亲人健康快乐,和家人“千里共婵娟”。

  以前,江苏地区的中秋夜,妇女们多外出在月下游玩,或互相拜访,或结伴去佛寺尼庵,或举行盛大的文艺活动。甚至玩到四更鸡鸣。这一风俗当地叫做“走月亮”。上海的习俗与江苏差不多。只是中秋夜,妇女外出游玩必须要走过至少三座桥,因而叫做“走三桥”。

  古时还有祭月和拜月活动。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在月下,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切的人预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样。如果家里有孕妇,就要多切一份。

  拜月不是指祭月时的拜月。这种风俗源于北宋京师。当夜,满城人家,不论穷富老小,都要穿上成人的衣服,焚香拜月说出心愿,祈求月亮神的保佑。相传古代齐国丑女无盐,幼年时曾虔诚拜月,长大后,以超群品德入宫,但未被宠幸。某年八月十五赏月,天子在月光下见到她,觉得她美丽出众,后立她为皇后,中秋拜月由此而来。月中嫦娥,以美貌著称,故少女拜月,愿“貌似嫦娥,面如皓月”。

  许多地方还形成了很多特殊的中秋习俗。如香港的舞火龙、安徽的堆宝塔、广州的树中秋、晋江的烧塔仔、苏州石湖看串月、傣族的拜月、苗族的跳月、侗族的偷月亮菜、高山族的托球舞等。。

  中秋节的习俗很多,形式也各不相同,但都寄托着人们对生活无限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中秋节从2008年起为国家法定节假日。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该民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部分少数民族的中秋习俗

  蒙古族“追月”。中秋之夜,蒙古族人爱做“追月”的游戏。人们跨上骏马,在银白色月光下,奔驰在草原上。他们朝西放马奔驰,月亮由东方升起,坠落天西方。执着的蒙古骑手,不到月亮西下,“追月”不止。

  藏族的“寻月”。西藏一些地区的藏族同胞欢度中秋的习俗是“寻月”。是日夜晚,男女青年和娃娃们,沿着河流,跟着倒映水中的明月,把周围河塘中的月影措遍,然后回家团圆吃月饼。

  赫哲族“祭月”。在我国东北的赫哲族聚居地,每逢中秋佳节,人们要采葡萄、祭月。相传是为了纪念一个聪明、勤劳的赫哲族媳妇媳妇。她受不了婆婆的虐待,跑到江边向月亮求救。最后终于奔到了月亮上。

  德昂族“串月”。云南潞西的德昂族青年男女,每逢中秋月明高挂,分外明亮的时候,山头塞尾,不时传来一阵悠扬动听葫芦笙,男女青年在一起“串月亮”倾诉衷情。有的还通过“串月亮”送宾榔、送茶订下婚约。

  阿细族“跳月”。阿细人过中秋的传统习惯是“跳月”。中秋之夜,从各个村塞聚集到山村中的开阔地,披纱的姑娘跳起来了,肩负大三弦的小伙子跳起来了。然而,尤为撩人的还是那种青年男女表达爱慕之情的对歌,仿佛月亮也听利为之动情动容。

  苗族“闹月”每逢中秋之夜,苗族群众沐浴着如丝缕的月光,吹奏悠扬的芦笙,跳起苗家歌舞,青年们在“闹月”活动中互相寻找意中人,互相表白要象月亮和清水一样,心地纯洁明亮,永结百年之好。

  傣族“拜月”中秋之夜,云南新平一带的傣族盛行“拜月”风俗。每逢中秋这一天,姑娘、媳妇便来到湖边或池塘边捕鱼,“咪巴”则忙着舂糯米,做大小不同的月饼。月亮升起之前,把饭桌摆在阳台上,并摆满香蕉、菠萝等,待月亮升起,全家老少围在桌旁,品尝食物,谈笑赏月,尽兴方散。

  侗族“行月”广西侗族以行月方式欢度中秋。月亮千起来的时候,经过充分准备的芦笙歌舞队,踏着月光来到邻近的山寨赛歌赛舞,乐声震耳,舞姿婆娑,欢乐的人群沉浸在似水的月色之中。

  高山族“赏月”居住在台湾省山区的高山族同胞,每逢中秋明月高悬、清辉洒满大地的时候,穿着民族盛装,围坐在一起载歌载舞,饮酒赏月,共享天伦之乐。

  回答者: 747193503 - 二级 2008-9-13 08:56

  谚语

  七月十五鬼节

  八月十五人节

  (张家口)

  八月十五月正南

  瓜果石榴列满盘

  (邢台)

  男不拜月

  女不祭灶

  (石家庄)

  吃乱了月饼死公公

  (冀县风俗:新媳妇第一年在婆家过中秋,就要连续几年,在娘家也是如此。否则就算吃乱了月饼)

  五月回港扒龙舟

  六月割禾有钱收

  七月烧纸盂兰节

  八月赚钱买饼尝中秋

  (茂名)

  冬唔饱,夏唔饱,

  八月十五食餐饱。

  (广州)

  (中秋节令,瓜果丰富)

  八月十五停活的

  冬至节,教学的

  (山西)

  (中秋做工人停活,冬至宴请教师)

  到中秋,赛摸秋

  八月摸个秋,

  摘柚抱瓜不算偷

  (鄂西·土家

  歇后语:

  八月十五的月亮

  ———正大光明

  八月十五吃月饼

  ———节日的美食

  八月十五办喜事

  ———人月共团圆

  八月十五生孩子

  ———赶上节了

  八月十五看桂花

  ———花好月圆

  八月十五吃年糕

  ———还早

  八月十五看灯笼

  ———迟了大半年

  八月十五过年

  ———差了节气

  八月十五捉兔子

  ———有你过节,无你也过节

  回答者: qie008 - 四级 2008-9-13 09:24

  自古以来,有关中秋节的对联不少,其中大多在“中秋月”上做文章。

  中天一轮满,秋野万里香。

  这是“鹤顶格”对联,即藏头联,虽不现“月”字,但“一轮满”已点出月满时的景观。大家熟悉的对联还有:

  人逢喜事尤其乐,月到中秋分外明。

  几处笙歌留朗月,万家箫管乐中秋。

  地得清秋一半好,窗含明月十分圆。

  这三副对子皆写得清新可读。“半夜二更半,中秋八月中。”这是明末清初文学家金圣叹作的对联。相传,金圣叹到金山寺闲游,寺宇长老出对子难他:半夜二更半,金圣叹一时对不上,不欢而去。后来,他因哭庙案被杀,临刑时,正是中秋佳节,他猛然想起长老的出句,对出了下联。历史上称为“生题死对”。与此联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是:

  天上月圆,人间月半,月月月圆逢月半。

  今宵年尾,明日年头,年年年尾接年头。

  一群书生,在中秋节欢聚一堂,饮酒赏月,其中一个秀才出上句,让大家对下联。结果无人对上。到了除夕夜,这群书生又相聚饮酒守岁,还是那位秀才对出了下联。“中秋夜出句,除夕夜成对”,被称作“中秋出句年尾对”。

  一夜五更,半夜五更之半。三秋八月,中秋八月之中。过去,一夜分为五更,两小时一更;古称秋季三个月为“三秋”,即初秋七月(孟秋),中秋八月(仲秋),晚秋九月(季秋)。这一联是明代大学士杨廷和父子的杰作。相传杨廷和八岁那年,有一次,他父亲与客人对饮到深夜,出上句让客人对,可是无人对出,在一旁的小廷和随即应对,语惊四座。

  冬至冬冬至,每冬先寒节而至。月明月月明,按月以圆时愈明。

  清代徐稚小的时候,老师出上句,他对出下句。“月明”指每月十五,有时也用来指“中秋”与“冬至”相对。

  中秋赏月,天月圆,地月缺。游子思乡,他乡苦,本乡甜。“地月缺”指人不团圆。中秋节又称团圆节,每逢佳节倍思亲。

  唐代诗人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中有一名句:“天若有情天亦老”,有人以为是绝对,后来曼卿对“月如无恨月常圆”,可谓天衣无缝。

  厦门虎溪岩是赏月胜地,“虎溪夜月”是厦门名景,对曰:

  虎踞迎风爽,溪流印月清。此联也属“鹤顶格”。东林寺也有一对联: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星。

  意境甚为辽阔高远。另一赏月佳处杭州西湖,平湖秋月处有一对联:

  静观万物,欲平天下有如湖。佳景四时,最好秋光何况月。

  月下独酌

  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月到中秋分外明:指中秋节的月亮特别圆又亮

  月白风清:月光皎洁,清风轻轻吹来

  摇曳生姿:因飘汤而产生优美的姿态

  银光闪闪:指月光照耀而产生的反射

  皎月当空:一轮明月高高挂在天空

  天伦之乐:全家团聚一堂的快乐

  万籁俱寂:形容夜深人静,寂然无声

  每逢佳节倍思亲:在过节的时候,会特别的思念亲人

  回答者: zhaidehao008 - 三级 2008-9-13 09:56

  人逢喜事尤其乐,月到中秋分外明。

  几处笙歌留朗月,万家箫管乐中秋。

  地得清秋一半好,窗含明月十分圆。

  歇后语 反映了华夏民族特有的风俗传统和民族 文化 ,品味生活,明晓哲理,提升智慧。歇后语一般寓意深刻,短短一句凝聚很多智慧。下面是我给大家带来的歇后语大全,欢迎大家阅读参考,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土话的歇后语精选合集(一)

 穿上皮袄喝烧酒——里外发烧。

 三张纸画得个驴 ——好大的脸面。

 红萝卜挨刀子——干红不出血。

 老鼠的尾巴——肿了也粗不了。

 拦羊的打酸枣——捎带活。

 拦羊拾柴——捎带事。

 枣核子上解板哩——不够一锯(句)。

 柳木锯牛角——一物降一物哩。

 裹上被子看戏哩——尽家当抖哩。

 蛤蟆爬到花椒树上咧——麻蹄蹄麻爪爪。

 羊油滴的石板上——冷 咧

 狗尿在石头上——渗也不渗。

 老鼠拉木锨——大头在后边。

 瞎子推磨——由驴转。

 不吃蒜——不想蒜(算)。

 木匠的板斧——面砍。

 烟雾地里撵狼——冒吼。

 石匠断磨——实打实铲。

 和尚的帽子——平不塌。

 卖豆芽的丢了秤——乱抓

 蚂蚁脑上害毒疮——脓水不大。

 羊圈里的驴粪蛋——大家伙

 正月十五贴门神——迟了半个月。

 水缸里拔杆杖——端出端入。

 蛤蟆支桌子——全赁一张嘴。

 狗舔碾子——没大的油水。

 土话的歇后语精选合集(二)

 砸祸卖铁----豁出去了

 杂耍班子走江湖----逢场作戏

 走上步看下步----瞻前顾后

 捉住驴子当马骑----不识货

 抓住芝麻丢掉西瓜----主次不分

 蘸了汽油的柴未----一点就着

 站在云头吊嗓子----唱高调

 醉后杀人----罪(醉)上加罪

 包办的婚姻---身不由己;不由自主 

 磅秤上放粒芝麻----无足轻重

 棒子面煮鸡子儿----糊涂蛋

 绑着腿的青蛙----跳不了啦

 把戏的掉眼泪---可歌可泣

 桌子底下扬场----碰上碰下

 追击炮打蚊子----小题大作

 状元打更-----屈才了

 找擀杖摸到牛犄角---别扭出穹儿来了

 蛀虫咬黄连----自讨苦吃

 住炉灶里泼水----憋气又窝火

 布袋里买猫----不知底细

 被打败的公鸡----垂头丧气

 着火挨板子----两头热

 啄未鸟下油锅----嘴硬骨头酥

 一拳头打在絮被上----没一点反响

 《西厢记》作枕头----痴人说梦

 捉鱼拦上游----先下手为强

 锥子装在口袋里----露了锋芒

 装猫吓耗子----假的

 庄稼人种豆子----步步有点

 锥子扎豆腐----不出白

 煮熟的鸡瓜子----朝里弯;往里拐

 祖传的被单----破烂不堪

 卒子过河----有进无退

 煮熟的鸭子----飞不了

 蒸笼里的馒头----自大

 走马扫电话----奇(骑)谈

 雹子砸了棉花棵----光杆

 八字不见一擞----没眉目

 蚌里藏珍珠----好的在里面

 膀子一甩----不干了

 左撤子写字----不顺手

 醉翁之意不在酒----另有所图

 榜蟹教子----不定正道

 钻头上加钢针--好厉害

 笨狗撵兔子----沾不上边

 财神爷吹牛----有的是钱

 才子配佳人----十全十美

 走路穿小鞋”----活受罪

 月亮下看书----沾你的光了

 笔杆子吞迸肚----胸有成竹

 枕着竹筒睡大觉----空头空脑

相关 文章 :

1 重庆方言歇后语大全

2 经典的四川话歇后语大全

3 宝鸡方言歇后语集锦

4 精选四川话歇后语大全及答案

5 2017年十二生肖歇后语大全

中秋谚语

七月十五鬼节  八月十五人节(张家口)

八月十五月正南  瓜果石榴列满盘(邢台)

男不拜月  女不祭灶(石家庄)

吃乱了月饼死公公

(冀县,冀县风俗:新媳妇第一年在婆家过中秋,就要连续几年,在娘家也是如此。否则就算吃乱了月饼)

五月回港扒龙舟  六月割禾有钱收

七月烧纸盂兰节  八月赚钱买饼尝中秋(茂名)

冬唔饱,夏唔饱,  八月十五食餐饱。

(广州,中秋节令,供果丰富)

八月十五停活的  冬至节,教学的

(山西,中秋做工人停活,冬至宴请教师)

到中秋,赛摸秋  (鄂西·土家)

八月摸个秋,  摘柚抱瓜不算偷 3liancom/zl/转载请保留

摸秋:习俗,月夜偷摘他人田园挂失果实不视为偷。俗信,这天送子娘娘要下凡,所以未生育的已婚妇女摸秋若不被发现,可早得子。

中秋歇后语

八月十五的月亮——正大光明

八月十五吃月饼——节日的美食

八月十五办喜事——人月共团圆

八月十五生孩子——赶上节了

八月十五看桂花——花好月圆

八月十五吃年糕——还早

八月十五看灯笼——迟了大半年 三联阅读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anai/1083096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15
下一篇2023-11-1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