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秋月
宋代:晏殊
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
未必素娥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
译文
中秋月圆,月光洒在庭院,院中梧桐树影婆娑,我一人羁旅异乡,节日里看这月亮下的树影,时间缓缓过去,影子不知不觉的移动着。
遥看天上明月,想那月宫中的婵娟,现在也未尝不感遗憾吧,陪伴她的,毕竟只有那清冷月亮和孤寂桂树。
2、阳关曲·中秋月
宋代: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译文
夜幕降临,云气收尽,天地间充满了寒气,银河流泻无声,皎洁的月儿转到了天空,就像玉盘那样洁白晶莹。
我这一生中每逢中秋之夜,月光多为风云所掩,很少碰到像今天这样的美景,真是难得啊!可明年的中秋,我又会到何处观赏月亮呢?
3、一剪梅·中秋元月
宋代:辛弃疾
忆对中秋丹桂丛,花也杯中,月也杯中。今宵楼上一尊同,云湿纱窗,雨湿纱窗。(月也杯中 一作:月在杯中)
浑欲乘风问化工,路也难通,信也难通。满堂唯有烛花红,歌且从容,杯且从容。
译文
回忆起那个晴朗的中秋,我置身在芳香的丹桂丛。花影映照在酒杯中,月波荡漾在酒杯中。今晚同样在楼上举杯待月光,可是乌云浸湿了纱窗,雨水打湿了纱窗。
我直想乘风上天去质问天公,可是这天路没法打通,想送个信吧信也难通。满堂只有蜡烛高烧光闪闪,照耀得酒宴上红彤彤。让我们慢慢把酒喝几盅,让我们慢慢把曲唱到终。
4、念奴娇·中秋
宋代:苏轼
凭高眺远,见长空万里,云无留迹。桂魄飞来,光射处,冷浸一天秋碧。玉宇琼楼,乘鸾来去,人在清凉国。江山如画,望中烟树历历。
我醉拍手狂歌,举杯邀月,对影成三客。起舞徘徊风露下,今夕不知何夕?便欲乘风,翻然归去,何用骑鹏翼。水晶宫里,一声吹断横笛。
译文
置身高楼,凭高看去,中秋的月夜,长空万里无云,显得更为辽阔无边。月亮的光辉从天上照射下来,使秋天的碧空沉浸在一片清冷之中。在月宫的琼楼玉宇上,仙女们乘鸾凤自由自在地来来往往,我向往月宫中的清净自由,秀丽的江山像图画般的美丽,看过去在朦胧的月色里,树影婆娑。
现在我把天上的明月和身边自己的影子当成知心朋友和他一起起舞,希望愉快地度过如此良宵,邀月赏心,用酒浇愁,但悲愁还在。不要辜负了这良辰美景,此时此刻,唯有月亮才是我的知音,渴望乘风归去,在明净的月宫里,把横笛吹得响彻云霄,唤起人们对美好境界的追求和向往。
5、中秋
唐代:司空图
闲吟秋景外,万事觉悠悠。
此夜若无月,一年虚过秋。
译文
闲暇之余漫步在秋天的夜色中低声吟唱,总觉得心里空虚郁闷、心里惴惴不安。今天晚上如果再没有圆满的月亮,今年的秋天就算是虚度光阴了。
1求 中秋饮茶的诗句
月下独酌 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茶 [宋]秦观 茶实嘉木英,其香乃天育。 芳不愧杜蘅,清堪掩椒菊。
上客集堂葵,圆月探奁盝。 玉鼎注漫流,金碾响丈竹。
侵寻发美鬯,猗狔生乳粟。 经时不销歇,衣袂带纷郁。
幸蒙巾笥藏,苦厌龙兰续。 愿君斥异类,使我全芬馥元稹的《一字至七字茶诗》 茶。
香叶、嫩芽。 慕诗客、爱僧家。
碾雕白玉、罗织红纱。 铫煎黄蕊色、碗转曲尘花。
夜后邀陪明月、晨前命对朝霞。 洗尽古今人不倦、将至醉后岂堪夸。
茶 [宋]梅尧臣 山寺碧溪头,幽人绿岩畔。 夜火竹声乾,春瓯茗花乱。
兹无雅趣兼,薪桂烦燃爨。
2含有“茶与中秋”的诗词有哪些1、一剪梅·中秋元月
宋代:辛弃疾
忆对中秋丹桂丛,花也杯中,月也杯中。今宵楼上一尊同,云湿纱窗,雨湿纱窗。
浑欲乘风问化工,路也难通,信也难通。满堂唯有烛花红,歌且从容,杯且从容。
译文:回忆起那个晴朗的中秋,我置身在芳香的丹桂丛。花影映照在酒杯中,月波荡漾在酒杯中。今晚同样在楼上举杯待月光,可是乌云浸湿了纱窗,雨水打湿了纱窗。
我直想乘风上天去质问天公,可是这天路没法打通,想送个信吧信也难通。满堂只有蜡烛高烧光闪闪,照耀得酒宴上红彤彤。让我们慢慢把茶酒喝几盅,让我们慢慢把曲唱到终。
2、水调歌头·徐州中秋
宋代:苏辙
离别一何久,七度过中秋。去年东武今夕,明月不胜愁。岂意彭城山下,同泛清河古汴,船上载凉州。鼓吹助清赏,鸿雁起汀洲。
坐中客,翠羽帔,紫绮裘。素娥无赖,西去曾不为人留。今夜清尊对客,明夜孤帆水驿,依旧照离忧。但恐同王粲,相对永登楼。
译文:我们离别的太久了,已经是七次中秋。去年的今天在东武之地,我望着明月,愁绪万千。没想到在彭城山下,一起泛舟古汴河上,同去凉州。有鼓吹助兴,惊起汀上的鸿雁。
坐中的客人,穿着华丽。月亮无情,不肯为人留下而西沉。今天晚上有茶酒待客,明晚又要孤独的的住在船上,离愁依旧。就怕像王粲那样,不得返乡,只能登楼相望。
3、月下独酌四首·其一
唐代: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译文:提一壶美酒摆在花丛间,自斟自酌无友无亲。举杯邀请明月,对着身影成为三人。明月当然不会喝酒,身影也只是随着我身。
我只好和他们暂时结成酒伴,要行乐就必须把美好的春光抓紧。我唱歌明月徘徊,我起舞身影零乱。醒时一起欢乐,醉后各自分散。我愿与他们永远结下忘掉伤情的友谊,相约在缥缈的银河边。
4、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唐代: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译文:中秋的月光照射在庭院中,地上好像铺上了一层霜雪那样白,树上的鸦雀停止了聒噪,进入了梦乡。
夜深了,清冷的秋露悄悄地打湿庭中的桂花。今夜,明月当空,人们都在赏月,不知那茫茫的秋思落在谁家?
5、中秋
宋代:李朴
皓魄当空宝镜升,云间仙籁寂无声。平分秋色一轮满,长伴云衢千里明。
狡兔空从弦外落,妖蟆休向眼前生。灵槎拟约同携手,更待银河彻底清。
译文:用“宝镜”突出了月之明亮,让人仿佛进入了广袤无垠的月夜里,使人如身临其境,看那皓月当空,光照万里的壮美景色。引用了两个传说故事,增加了全诗的趣味性,诗人突发奇想,欲与月亮一起乘船遨游银河。
3茶与中秋 诗词1、中秋
宋代:李朴
皓魄当空宝镜升,云间仙籁寂无声。平分秋色一轮满,长伴云衢千里明。
狡兔空从弦外落,妖蟆休向眼前生。灵槎拟约同携手,更待银河彻底清。
译文:用“宝镜”突出了月之明亮,让人仿佛进入了广袤无垠的月夜里,使人如身临其境,看那皓月当空,光照万里的壮美景色。引用了两个传说故事,增加了全诗的趣味性,诗人突发奇想,欲与月亮一起乘船遨游银河。
2、水调歌头·徐州中秋
宋代:苏辙
离别一何久,七度过中秋。去年东武今夕,明月不胜愁。岂意彭城山下,同泛清河古汴,船上载凉州。鼓吹助清赏,鸿雁起汀洲。
坐中客,翠羽帔,紫绮裘。素娥无赖,西去曾不为人留。今夜清尊对客,明夜孤帆水驿,依旧照离忧。但恐同王粲,相对永登楼。
译文:我们离别的太久了,已经是七次中秋。去年的今天在东武之地,我望着明月,愁绪万千。没想到在彭城山下,一起泛舟古汴河上,同去凉州。有鼓吹助兴,惊起汀上的鸿雁。
坐中的客人,穿着华丽。月亮无情,不肯为人留下而西沉。今天晚上有茶酒待客,明晚又要孤独的的住在船上,离愁依旧。就怕像王粲那样,不得返乡,只能登楼相望。
3、关山月
唐: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译文:一轮明月从祁连山升起,穿行在苍茫的云海之间。浩荡的长风吹越几万里,吹过将士驻守的玉门关。
当年汉兵直指白登山道,吐蕃觊觎青海大片河山。这里就是历代征战之地,出征将士很少能够生还,
戍守兵士远望边城景象,思归家乡不禁满面愁容。此时将士的妻子在高楼,哀叹何时能见远方亲人。
4、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唐代: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译文:中秋的月光照射在庭院中,地上好像铺上了一层霜雪那样白,树上的鸦雀停止了聒噪,进入了梦乡。
夜深了,清冷的秋露悄悄地打湿庭中的桂花。今夜,明月当空,人们都在赏月,不知那茫茫的秋思落在谁家?
5、阳关曲·中秋月
宋: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译文:晚间云雾全都收尽,高空中溢出一片清寒。银河悄然无声,天上缓缓移动着白玉圆盘。此生的此夜不易始终这样美好,明年的明月将在什么地方赏观?
4有哪些中秋节推销茶叶的语句1 茗茶贺中秋,敬献茶礼大联展。
2 月是故乡明,茶话思乡情。
3 月圆天下,共饮xx 茗茶,你中秋的最好选择。
4 茶语中秋,豪礼相送,情浓意更浓。
5 中秋合家欢,佳节大献礼
6 双节连壁、喜庆回馈——共和国生日烛光里的中秋浓情
7 平分秋色——庆中秋迎国庆促销活动
8 同喜同贺中秋国庆,同欢同乐茶语飘香。
9 花好月圆的世界,中秋情浓意更浓。
10 一份好心情,尽在品味中。xx 茶礼,送给你最真情的人生品味。
11 金风御露叶中逢,一杯香醉天地人。
12 茶魂在中华,心定金御叶。
13 贵在御品尊 ,妙在自然醇。
14 龙御上宾,金叶度人。
15 千金珍贵,御叶尊贵。
5关于茶的诗句大全关于茶的诗句
1、新茶已上焙,旧架忧生醭。旋旋续新烟,呼儿劈寒木。——顾况《焙茶坞》
2、香泉一合乳,煎作连珠沸。时看蟹目溅,乍见鱼鳞起。声疑松带雨,饽恐生烟翠。尚把沥中山,必无千日醉。——皮日休《茶中杂咏·煮茶》
3、野泉烟火白云间,坐饮香茶爱此山。岩下维舟不忍去,青溪流水暮潺潺。——灵一《与元居士青山潭饮茶》
4、不羡黄金垒,不羡白玉杯,不羡朝人省,不羡暮人台,千羡万羡西江水,曾向竟陵城下来。——陆羽《六羡歌》
5、九日山僧院,东篱菊也黄。俗人多泛酒,谁解助茶香。——皎然《九日与陆处士羽饮茶》
6、乱飘僧舍茶烟湿,密洒歌楼酒力微。江上晚来堪画处,渔人披得一蓑归。——郑谷《雪中偶题》
7、食罢一觉睡,起来两碗茶;举头看日影,已复西南斜;乐人惜日促,忧人厌年赊;无忧无乐者,长短任生涯。——白居易《两碗茶》
8、多病逢迎少,闲居又一年。药看辰日合,茶过卯时煎。草长晴来地,虫飞晚后天。此时幽梦远,不觉到山边。——张籍《夏日闲居》
9、出门无至友,动即到君家。空掩一庭竹,去看何寺花。短僮应捧杖,稚女学擎茶。吟罢留题处,苔阶日影斜。——李咸用《访友人不遇》
10、小鼎煎茶面曲池,白须道士竹间棋。何人书破蒲葵扇,记着南塘移树时。——李商隐《即目》
6含有“茶与中秋”的诗词有哪些1寒灯新茗月同煎,浅瓯吹雪试新茶。
2离别一何久,七度过中秋。1寒灯新茗月同煎,浅瓯吹雪试新茶。
这句出自于《雪夜郑太吉送慧山泉》文徵明有客遥分第二泉,分明身在慧山前。两年不挹松风面,百里初回雪夜船。
青箬小壶冰共裹,寒灯新茗月同煎。洛阳空说曾驰传,未必缄来味尚全。
2离别一何久,七度过中秋。出自于《水调歌头·徐州中秋》苏辙 离别一何久,七度过中秋。
去年东武今夕,明月不胜愁。岂意彭城山下,同泛清河古汴,船上载凉州。
鼓吹助清赏,鸿雁起汀洲。坐中客,翠羽帔,紫绮裘。
素娥无赖,西去曾不为人留。今夜清尊对客,明夜孤帆水驿,依旧照离忧。
但恐同王粲,相对永登楼。
7关于茶的古诗20首1、山泉煎茶有怀
唐代:白居易
坐酌泠泠水,看煎瑟瑟尘。
无由持一碗,寄与爱茶人。
译文:坐着倒一鼎清凉的水,看着正在煎煮的碧色茶粉细末如尘。手端着一碗茶无需什么理由,只是就这份情感寄予爱茶之人。
2、饮茶歌诮崔石使君
唐代:皎然
越人遗我剡溪茗,采得金牙爨金鼎。素瓷雪色缥沫香,何似诸仙琼蕊浆。
一饮涤昏寐,情来朗爽满天地。 再饮清我神,忽如飞雨洒轻尘。
三饮便得道,何须苦心破烦恼。此物清高世莫知,世人饮酒多自欺。
愁看毕卓瓮间夜,笑向陶潜篱下时。崔侯啜之意不已,狂歌一曲惊人耳。
孰知茶道全尔真,唯有丹丘得如此。
译文:越人送给我剡溪名茶,采摘下茶叶的嫩芽,放在茶具里烹煮。白瓷碗里漂着青色的饽沫的茶汤,如长生不老的琼树之蕊的浆液从天而降。一饮后洗涤去昏寐,神清气爽情思满天地。再饮清洁我的神思,如忽然降下的飞雨落洒于轻尘中。三饮便得道全真,何须苦心费力的去破烦恼。
这茶的清高世人都不知道,世人都靠喝酒来自欺欺人。愁看毕卓贪图饮酒夜宿在酒瓮边,笑看陶渊明在东篱下所做的饮酒诗。崔使君饮酒过多之时,还会发出惊人的狂歌。谁能知饮茶可得道,得到道的全而真?只有传说中的仙人丹丘子了解。
3、品令·茶词
宋代:黄庭坚
凤舞团团饼。恨分破、教孤令。金渠体净,只轮慢碾,玉尘光莹。汤响松风,早减了、二分酒病。
味浓香永。醉乡路、成佳境。恰如灯下,故人万里,归来对影。口不能言,心下快活自省。
译文:几只凤凰在凤饼茶上团团飞舞。只恨有人将茶饼掰开,凤凰各分南北,孤孤零零。将茶饼用洁净的金渠细心碾成琼粉玉屑,但见茶末成色纯净,清亮晶莹。加入好水煎之,汤沸声如风过松林,已经将酒醉之意减了几分。
煎好的茶水味道醇厚,香气持久。饮茶亦能使人醉,但不仅无醉酒之苦,反觉精神爽朗,渐入佳境。就好比独对孤灯之时,故人从万里之外赶来相逢。此种妙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惟有饮者才能体会其中的情味。
4、满庭芳·茶
宋代:黄庭坚
北苑春风,方圭圆璧,万里名动京关。碎身粉骨,功合上凌烟。尊俎风流战胜,降春睡、开拓愁边。纤纤捧,研膏浅乳,金缕鹧鸪斑。
相如,虽病渴,一觞一咏,宾有群贤。为扶起灯前,醉玉颓山。搜搅胸中万卷,还倾动、三峡词源。归来晚,文君未寐,相对小窗前。
译文:北苑茶山春风浮动,茶饼形状万千,方的如圭器,圆的如璧玉,都十分珍贵。茶饼被研磨地粉碎,进奉御用,可谓有功社稷,可与凌烟阁中为国粉身碎骨的忠臣功德并列。这茶又能战胜酒醉风流,解除春天的睡衣,清神醒脑,排忧解愁。
纤纤玉指,研茶沏水,捧精美茶盏,茶盏绣着金边,纹色如鹧鸪鸟的羽毛。司马相如虽有渴疾,一觞一咏,引来群贤宾客。相如起做灯前,酒兴文采,风姿挺秀。竭尽胸中万卷诗篇,文辞充沛,犹如三峡落水。相如酒醉,很晚才归家,文君并没入寝,两人相对,坐在小窗前面。
5、巽上人以竹间自采新茶见赠酬之以诗
唐代:柳宗元
芳丛翳湘竹,零露凝清华。复此雪山客,晨朝掇灵芽。蒸烟俯石濑,咫尺凌丹崖。
圆方丽奇色,圭璧无纤瑕。呼儿爨金鼎,馀馥延幽遐。涤虑发真照,还源荡昏邪。
犹同甘露饭,佛事薰毗耶。咄此蓬瀛侣,无乃贵流霞。
译文:芳香的茶树丛掩隐在青翠的湘妃竹林里,叶上那滴滴神露凝聚着纯洁的光华。更有这山寺的得道高僧深知茶道,在清晨采回了这珍奇的细嫩茶芽。晨雾紧贴着石涧奔湍的山泉蒸腾而上,采茶之处离山崖之顶也不过咫尺之差。
盛茶的器具有圆有方,色泽绝非一般,茶叶品质如圭如璧,真是美玉无瑕。我吩咐家人用华贵的茶具去煎这难得的奇茶,淡淡的余香弥漫到远处的人家。这纯和的茶香让我的灵魂得以净化,并以自然的本真荡去内心的昏邪。
它如同佛祖如来那甘露一般的斋饭,一下子熏香了毗耶城和整个天下。这香茶是蓬瀛仙客的友伴,谁不惊叹,恐怕更珍贵于天上神奇的仙酒流霞。
峨眉山月歌写给谁如下:
这是李白初次出四川时创作的一首依恋家乡山水的诗,写诗人在舟中所见的夜景:峨眉山上空高悬着半轮秋月,平羌江水中流动着月亮映影。
李白介绍:
李白(701年2月28日—762年12月),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秦安县),出生于蜀郡绵州昌隆县(一说出生于西域碎叶)。唐朝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
为人爽朗大方,乐于交友,爱好饮酒作诗,名列“酒中八仙”。曾经得到唐玄宗李隆基赏识,担任翰林供奉,赐金放还,游历全国,先后迎娶宰相许圉师、宗楚客的孙女。唐肃宗即位后,卷入永王之乱,流放夜郎,辗转到达当涂县令李阳冰家。上元二年,去世,时年六十二。
著有《李太白集》,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早发白帝城》等。李白所作词赋,就其开创意义及艺术成就而言,享有极为崇高的地位,后世誉为“诗仙”,与诗圣杜甫并称李杜。
峨眉山介绍:
峨眉山(Mount Emei),属邛崃山脉支脉,地处中国四川盆地的西南边缘,介于北纬29°16′—29°43′,东经103°10′—103°37′之间,自峨眉平原拔地而起,山体南北延伸,绵延23千米,面积约110平方千米。主要山峰为大峨山、二峨山、三峨山、四峨山,其中大峨山最高,海拔3099米。
峨眉山主体的地质基础为南北向短背斜,地貌按塑造地貌方式,可分为侵蚀地貌(峨眉山区)和堆积地貌(峨眉扇状冲洪积平原);按成因可分为构造地貌、流水地貌、岩溶地貌和冰川地貌等。
峨眉山文化底蕴深厚。佛教、道教、武术、山茶文化在峨眉山蓬勃发展,多位历史名人在此留下诗篇;1996年,峨眉山绝大部分文物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原文曾发表于《经济日报》,如今又做了番整理与修改,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
下了两天雨,山路不好走,一下泥石流,一下塌方。老天爷在眷顾一个人的时候,似乎很喜欢用开玩笑的方式,先是不让你走,把路截断,让你绕路,爬山,吃苦。颠簸你的信心,拖延你的企盼,当你行将失望的时候,它又云开雾散,透出一点光芒,给你一丝希望。
从云县到南涧,走高速本来一个多小时,但走老路却耗了我整整一天的时间。老国道向澜沧江一样宛延,风景好,但路况差。导航不灵,偏偏路还走岔了。下车问路,看到远处有一颗很大的樱花树,寻着绚烂的红色,一路往前,天哪!身边的绿色几乎全是茶树,每一棵都有两人多高,而且越往里走,茶树越多。硕大的樱花树盛开在古茶园中,莫非是"樱花谷"?不对,樱花谷没有古树茶。那就管不了那么多,先拍照,再观察,吃鲜叶,看树龄,探访的程序和套路同以前没有差别。
眼前的茶园不但有樱花,也有其他叫不来名的野花。白的,黄的,粉的,虽然没有樱花那么夺目,却也不失为美丽的补充。茶在花中生,花与茶相伴,这样的环境在云南的古茶园中算不上"仅有",却也非常少见。
"野花沟",这个名字是我取的,虽然没有"桃花源","樱花谷"那么好听,但误打误撞发现这个地方,却是我的幸运。
我跑茶山有一个嗜好,就是"吃鲜叶"。一般人不理解,茶的鲜叶又苦又涩,怎么会让你津津有味,还乐此不疲。然而有病的人就是不一样,记得小时候我还喜欢吃墙上的白石灰。你不能想象一个人的肠胃一旦成为茶叶的过滤器,他对于好茶的渴望是不需要理由的。
这些年,我不记得到底吃过多少鲜叶。每次来茶山,只要遇到新芽,第一片叶子就是我的目标。不管大树小树,不论什么品种,先吃了再说,吃得多了,比较就有了。地域,季节,树龄,气候,光照,土壤,凡是与茶共生的要素一个也不放过。时间久了,好茶的味道,慢慢在心里面沉淀下来。大树小树,向阳背阴,山脊谷底,石生土埋。不同的树,不同的生长环境,味道都不一样,说不上哪个好,哪个不好。标准是有个性的,我喜欢的,说不定恰好是你讨厌的,然而没有关系,天地之所以大美,就是因为它为每个人,每种生命的都预留了足够的空间。
鲜叶遇到唾液就像茶叶遇到开水,出来了什么?出来的有多少?这些对我来说至关重要。茶叶中的鲜味里面有多少甜?甜里面又有多少香?涩会不会滞留在舌沿?味道与味道之间的包容性会不会从后向前慢慢推送?这些都是我判断这个茶好与不好的标准。
野花沟的鲜叶,入口有淡淡的花香,茉莉醇,芳樟醇,这些名字,听起来很"化学"。但嚼起来很"物理"。鲜叶入口与唾液结合,酶的作用不是催化而是分解,鲜叶里面有什么?有多少?通过咀嚼鲜叶来判断,比正儿八经审评茶汤更加直接,更加客观。
对于茶叶香气,我的经验是,如果嚼碎的鲜叶在口腔中㪚乱无序,没有集中感,虽然齿颊留香,那么茶叶也比较一般。如果齿颊没有香气,那么最好的评价就是跟这个茶说拜拜,说再见。对我来说,真正香高的好茶,淀粉与果胶,甚至纤维素这些东西被分解的粘性会将你口中的"甜"团团围住,香气会从嘴巴跑到鼻子,随时等待与空气混合。就香型而言,如果渣子里的纤维质比较硬,一般来说会出"果"的味道,如果渣子里的纤维质比较绵软,就容易出"花"的香气。然而,有时候也并非如此,尤其是现在人们追捧的单株,让人感觉其变异得让每一棵茶树都有所不同,特别是当你的味觉还在跟别人跑的时候,或者是自己有时候身体不高兴了。人与茶,茶与味道,所有的所有,就都不能确定了。
正当我的思绪放远时,有一个背筐的老汉从树林中出来,我恭敬地递上一支烟问:"是刚采的鲜叶吗?"
"是"。
"回家吗?"
"不,要先把茶送过去。"
送过去就是卖鲜叶,这个我感兴趣。
跟随老汉进村子,推开大门,我惊呆了,只见诺大的院子堆满了晾晒的茶菁。直接与天地对接的院心,弥漫着似野若兰的花香。不对啊,地上明明是茶,哪里来的花香?我本能地环顾,在满是簸箕的地上行走,绕了一圈,整个院子除了茶,没有别的。
香气这个东西真的很奇怪,你刻意觅它的时候,它不来,你无意了,它却来撞你,而且撞得猛烈。如果人的嗅觉会被香气"电"到,我真希望自己的身体就是个导体,没有电闸,而且永不绝缘。
这个院子的主人是个小伙子,30来岁,姓杨,玉溪农校毕业,学的是烟草栽培与管理。我比小杨年长一倍,两代人的距离,按理说会有一些障碍,但小伙子并不跟我陌生。我问一,他答三,一见如故,相谈甚欢。
我平时做茶只是摆摆样子,但今天不同。除了想验证鲜叶的味道,我还要找到这个茶叶的香气究竟来自何方? 所幸小杨的舅舅是个做茶的老手,我很庆幸他能那么认真地教我,试温,翻旋,扬抛,什么时候用大火,什么时候用小火,如何通过气味判断杀青叶的老嫩。等回过头播放小杨帮我拍的录像,自己一招一式,还真像那么回事,难怪我们家领导嗔怪我"上辈子就是个农民"。
做茶不丢人,不会做茶,甚至不知道如何做茶,对我来说才是最大的丢人。所以后来回想我自告奋勇,上杆子亲自操刀,其实还有另一个原因,那就是近距离感受鲜叶在高温状态下,内含物由液态转化为气态释放出来的野兰香气。这个香气说不清是哪种香型,但诱人,迷人,醉人,让你欲罢不能。
炒茶的本意是把"青味"赶走。然而让人无奈的是,茶叶晒干,香气成份的其他成员也随之跑掉了。这不是我想要的结局,可这也是所有制茶人的无奈。明明知道是茶叶中有很多好东西,却不能留住。这对于一个视茶为生命的人来说,是最难接受的情况,我们品尝自己做出来的茶叶味道,有时候挺感慨的不是它的苦味,也不是它的涩味,而是遗憾,遗憾于自己无法让一款茶叶的真正味道全部表达出来,这种感觉,想必也许是每一位知茶、做茶人心中都会有的,虽然很多时候我自己心中从来不想妥协,但在现实,我们只能接受茶叶这种遗憾与残缺之美。
"留下来吧,今晚住我家",这是小杨的挽留。我木然,像这个茶的香气一样,连头都不抬就回答"不行,我得走了"。因为我家里还有卧病在床的老父亲。
时候不早了,再见!野花沟,野花沟我还会来,就算现在这里的茶一文不值,我也会做一个走在荒野上的"寻香人"。让野花沟的醇香,融化在我,以及我所渴望的那份平常的汤水中。
其实接触茶时间久了,你就会发现茶里面有很多东西,每一种东西都在讲述一个故事,折射一种思想。有人善于细品、甄别,有人喜欢倾听、认同。而我属于后者,茶于我而言如同一本书,每天要时不时地读一读,品一品,不求专研,但求进步,正如喝茶本身,不求知其味,但求得其趣。
我从来都不认为自己是那种特别糊涂的人,但从野花沟回来后,不,准确地说,是从我被野花沟的香气震到的那一刻起,我晓得,是自己的缘份到了。我很难说得清楚自己心中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犹如一种宿命感一般,比如说别的东西你可以明确表达推辞,但是缘份不同,相互牵引,念念不忘。最要命的是晩上睡觉,那个香气象幽魂一样,傍在身边,始终有,到处有,不能入眠。整个人像被某种东西绊住一样,不能动。所以说缘份这个东西你很难拒绝,也推辞不掉,因为它本来就是命的一部分,因此我带着野花沟回到了昆明。
而我回到昆明的第一件事就是"试茶",套路不变,碗盏杯碟,评茶的行头一样不少。先比较,后重复,一个个,一次次,反反复复。从商业的角度来说,试茶是代表大众寻找性价比。但从学习的角度看,试茶就不一样了。要试什么?为什么而试?这些问题如果没有大量的实践经验你就回答不上来。有茶必喝,喝茶必究,这些年来几成常态。试茶如果只是比个你高我低,孰优孰劣,那优良中差,每个茶的命运就都决定了。
然而,对于一个于茶有深爱的人来说,我更愿意自己是一个尚听故事的人。茶是一本书,写书的人是天地,而读书的人就是你我。
说到了试茶,我不知道试茶除了喝茶,还要听茶、问茶算不算故弄玄虚。反正我是这种人,不论是新朋友还是老朋友,南方人还是北方人,专家学者、布衣绅士,懂茶与不懂茶。来了就问,问来问去,问成了一个"不良习惯"。直到有一天大家都不说话了,安静地等你放公鸡的时候,才突然发现,原来所有的问题都不是问题。这种大彻大悟的感觉好象不只是味道那么简单了。
再后来,很多朋友开始劝我,野花沟虽然好,但每年茶叶价格一直提高,你拿了根本就不好卖出去,也收藏不了多少,干脆干掉(不要)算了。我也曾想过试图放弃,然而不行呵!那个神精兮兮的香气,经常在,始终在,不论闻到什么,甚至吃饭的时候都会想起它来,反到成了欲罢不能的借口和无法干掉的原因。所以后来我开始想查明野花沟的香气到底是怎样形成的,便因此埋头于各种关于茶叶的资料书籍中,想寻得一丝线索。
因为野花沟地处澜沧江,茶树的始祖大都由中华木兰进化而来,从澜沧江大桥边上的昔宜到小湾、漫湾、再到茫牙,到处都有古木兰的痕迹。野生的,过渡的,人工的,本山茶,藤条茶,二嘎子茶,还有勐库大叶种。这里的茶树,不知多少代同堂,近亲和远亲,裸子和被子,野生和家养,移栽和嫁接,在人类的干预下集合在一起。任由雌雄同株,异花授粉的摆布,形成了澜沧江流域茶树大家庭的种群多样性。
茶树的变异本没有什么规律,进化为毎一棵茶树贴上了多样性的标签。我在大雪山,景东,镇沅,白莺山等多个地区都曾与这种似野若兰的香气邂逅,印像深了,恋恋的 情感 便多了起来。
寻着野花沟的香气,对照资料,我查了一下,野花沟的茶树其实就是中华木兰的后裔。不论外形,滋味,汤色和香气都具有"野"的特征。这个野,不仅荒,而且寂静,如果香气可以用耳朵来听,你会发现这里面没有杂音,只有纯净。
野花沟的茶树从飘变的荒野走来。进化不完全的过渡型品种已经暗含了味道的原始状态,天然的比人工的好,荒野的比台地的好。正如同我比较喜欢没有人居住的地方一样,什么东西都自自然然,人才活得舒服些。
不过这些年大家都 科技 了,茶里面不但有机器的味道,更有化学的味道。原始的,荒野的味道不被人待见,就像如今那些习惯了家教的孩子,不开小灶反而就不能成材。
但我又是个求异不求同的人,批量生产出来的循规蹈矩,从来不是我深入研究的对象。相反,那些原始的、个性的、与众不同的东西才是我要涉猎的目标。
在我看来,所谓"野味",其实就是野花沟的蓝天和白云,樱花和茶树,岩石和蜜蜂,香樟与芒果,菌类和蕨类,含有水份的腐质土和空气,统统搅在一起的味道。这个味道,农贸市场里是没有的,高速公路能到的地方也没有,凡是人类活动痕迹较多的地方,你都发掘不了。在过去,我曾很喜欢用心路历程来记刻自己所走过的每一步。但后来发现,其实心里面没有路,更好。正如茶叶香气这个东西,能在旷野中纵马放缰的时候闻到,能在你举杯的时候一个人真实的独享。于我来说,那才是天大的畅快。
至于野花沟的鲜叶,表面具有不规则的蜡质结晶,革质化程度高,韧性强。不容易被撕裂。展平在手上会有丝绸从肩上滑下来的感觉。叶背多毛,上手有锉感,如果是春茶,第三叶,第四叶,甚至黄片都能显毫。然而从野花沟的生态环境来看,叶片背面的绒毛并不用来反射光线,而是一种返祖现象。因为野花沟地处澜沧江,海拔不足1000米,没有那么强的紫外线,早晚温差也比高海拔地区要低得多。所以我判断野花沟茶,并不是进化完全的栽培型品种,而是杂交在澜沧江边上会移动的奇妙植株,但想证明这一点却带给我很大的困扰,因为这一切都是我自己脑海中天马行空的推演,也许说不准最后跟人们所认定的事实恰恰相反。
不过困扰来临的时候,人的潜质最容易被激发,我很享受那种被激发后的忘我状态。一个人躲在屋里,静静地想,解决问题的过程充满挑战,理论和实际不是结合而是碰撞。疑点、矛盾,莫名其妙的思考,换来了早晚会把你搞定的决心。
野花沟的香气与勐库大叶种的香气完全不同,似花非果的味道一旦接触,没齿难忘。青白泛黄的汤色,象玻璃一样透明,看似寡淡,实则浓郁。十年前我在景迈山的长宝家喝野生月光白的时候,就见过这种汤色。但凡野茶,不呈**并不是转换的问题,相反是黄酮类化合物大量存在的原因(黄酮类化合物含量越高,茶汤的透明度越好)。我也怀疑过萎凋的问题,亲自上手后发现,如果萎凋过度,香气会连同青味一起跑掉。然而这个茶没有,浓度、滋味,该有的有,该来的来。野花沟的香气就是这么"个性"。好与不好,似乎并不希望有人评说。
曾经我一连续喝了十多天的野花沟,茶的味道没有改变,倒是自己变了。变得像那个唐朝布袋和尚一样,看似庸懒,实则轻松。后来想想,这种变化其实很符合自然的规律,人这一生的过程正如同把一个很浓的茶喝到淡而无味,能够不需抬头便在茶汤中照见自己,能够把对味道的追求看做是一抺烟云的过往,能够用后退的方式来感悟前行的艰辛,这也便是:
手把青秧插满田,
低头便见水中天。
心地清净方为道,
后退原来是向前。
最终,我认为野花沟茶是进化、过渡和变异的混合体,虽然它的外形给人印象是柔弱甚至纤巧,但其内质鲜甜,微苦,加之其柔里带刚的滋味,又让人觉得它明眀就是一个经过长期修练的太极高手。这一点从野花沟的新茶身上就能看的出来,它身披白毫,银装素裹,含而不露,但其内含物的浸出象秩序一样井井有条。我对它的每一次的靠近都像在跟天地较量,虽然承载它的盖碗虽小,但场面宏大,暗中彼此的拿捏,常常是你尚未出手,那个茶就已经把你看破了。
所以我一直很爱野花沟,野花沟是香气和味道物化后的美女,遇见就会迷倒,而且心甘情愿成为她的粉丝。与野花沟过招,不是你来碰它,而是它来撞你,最终你会发现不是你赢得了什么,而是你输掉了多少,但你心甘情愿!
原文作者:云南昆明大翠山茶业有限公司张跃
整理作者:沐凡,写于202238
寻茶故事,还原真实的茶人与茶叶故事,让更多人能够了解茶,文中所提及的一系列茶叶不一定会有所售卖,只是单纯记录茶叶本身的故事,若有兴趣者可以后台私聊询问。此外,本系列文章欢迎各位茶人与沐凡交流自身的经历,沐凡会如实记录,整理分享给更多爱茶之人。
全文完,如果觉得笔者写得不错,那就点个赞或者分享给其他朋友吧,多谢阅读!
漫漫人生,岂能无茶?
我本无茶缘,是个地道的“茶家门外汉”,不过,从一开始认识茶,吃茶的那一刻起,我就对茶有些近乎迷醉般的心驰神往,而今,自己又做起了茶叶的行当,对茶颇感一定的默契,我常把绿茶比作一个情怀灿烂的少女,纯净、略带青涩,看那泡茶的瞬间,叶子慢慢地舒展开来,叶片也随着水流翩翩起舞,叶子含艳沉浮的那一刻,多像一个美丽的少女娇羞含笑、嫣然低首的回眸啊,多情、柔美;顾盼生辉、馨香四溢。 待接触红茶后,好像突然走到了一片神奇的世界,红茶不同于以前喝过的所有的茶类,但似乎又涵盖了所有茶品的内涵和特质。红茶的神奇之处在于不同的生长环境、土壤、季节、不同批次等造就了完全不同的口感,而且差异明显,让人没办法不生出许多慷慨来。红茶好似一个看破红尘、清朗脱俗,仙风道骨、恬淡安详的智慧老人,色彩红润,深极了,艳极了。饮红茶就如与一个睿智的老者在叙叙畅谈,在飘荡的红尘中精神得以回归,在喧嚣之后于宁静的安详中返璞归真。
茶是属于智慧者的。吃茶的讲究很多。普通人喝茶,是一种普通(紧张)生活中的缓冲,他们心境如水,无欲无求。而文人品茶却是很用心的,如卢仝品茶到第七碗时,才肌骨通仙灵,“两腋习习清风生”,从世俗红尘中解脱出来,展翅到理想的精神境界之中。至于讲究“五品”“三回味”的含英咀华,更多的是带着对茶的深厚感情,品出了“香、清、甘、活”,五腑通犀,妙不可言。周作人先生在《喝茶》中这样讲道:“喝茶当于瓦屋纸窗之下,清泉绿茶用素雅的陶瓷茶具,同二三人共饮,得半日之闲,可抵十年尘梦。”而当代著名作家贾平凹对茶的品读则更为的精辟。他说:“吃茶是大有名堂的,和尚吃茶是一种禅,道士吃茶是一种道,知识分子喝茶却是一种文化。所以,吃茶是品格的表现,是情操的表现,是在浑浊的是世事中清醒的表现。”且看《红楼梦》中妙玉的解茶:“一杯为品,二杯即是解渴的蠢物,三杯便是饮牛饮骡了。”茶与俗绝缘,非远离尘嚣、超凡脱俗之辈难入其流,而妙玉泡茶用的是陈年梅花上的露水,其空灵悠远,不禁让人尽吐胸中闷气,顿觉畅快自得。
我时常独饮,静静看着茶叶在水中缓缓舒展,沉入杯底,于是乎便有了一些遐思,那茶叶,贮肥腴于干瘦,藏嫩绿于黑黝,纳清秀于枯槁,蓄血泪于叶脉。茶叶的形成是磨砺的积淀,在烈日下开花,在暴雨中成长,在火焰上焙制,在滚烫的开水中升华自己,将浸渍在茶叶血液里的清香散发出来,芳香四溢。茶叶受磨砺愈深其清芬就愈烈,犹如患难之境的强人。当饮茶到第二泡时,在袅袅的茶香里,便感到了茶的苦涩,那苦涩正是茶的本性,茶生在高山寒谷之中,凝聚了天地之精华,味苦而性寒,自然最适宜于在劳苦之中体会出生活之不易,命运之多舛。当茶味由苦至香郁之时,正是品饮的好时候,品茶绝不同于一般的喝茶和饮茶,品茶的感官乎于心在乎于思,是用心思来体会茶香所润泽出的一种境界,这种境界是以物质的高度升华到文化的高度的一个过程。
茶是雨落凡间的精灵,吃茶的乐趣在于不同的境界,不同的心情可以品出不同的况味来,一个人独坐,月朗星稀,清风得来之际,茶让人心境澄明、神游天外;而与一个兴趣相投的朋友对饮,却可以开阔天空,启迪智慧,在恬淡中寻找一份心底契合的颤动;于众人饮,则好像众人游走于一条智慧的河流中,让每个饮茶得的人找到一个共通心灵的出口,而每个人又都是这河流中的一部分。
与茶邂逅,是一种缘分,她让我知晓了,其虽清雅却不失风骨,恬淡之中却不乏灵性,渴饮得,闲饮得,唯亵不得,渎不得。
万万没想到,我竟真的飞身成仙,就像嫦娥一样。不过,我并非是借助仙丹,而是喝光了祭月的三盏茶。
孩童时的我常对大人们认为庄严而又严肃的事抱有莫名的好奇心以及打破以往方式的破坏欲,只不过惧于父亲的威严,未曾把我那些可怕的想法付诸行动。比如,香炉前的祭品碰不得,然而在我眼中,祭品是那么诱人,即使我并不十分喜欢吃苹果,酥饼之类的祭品。再比如,女孩是不能够站在方桌上,更别提爬上摆放香炉的柜台,然而男孩却可以,以至于我曾疯狂的假想,如若我当着父亲的面,站在方桌上活蹦乱跳,该会是怎样一个下场。畏于父亲的威严,我并未做出那些可怕的事,然而这些疯狂的想法未曾有过半点消减。
纵使我内心疯狂,表面上还是如小孩般天真,那时的我想必真是对一切的神话充满着欢喜和向往的,其中最为痴迷的就是嫦娥飞天的故事,听几遍都不觉得腻。多个夏日的夜晚,庭阶寂寂,唯有蟋蟀在间或吟唱。祖母拿着芭蕉扇有一下没一下的扇着,给我讲他所知晓的奇文怪志。年幼的我,多少还是有些惧鬼的,也免不了会向往现仙人的生活,嫦娥因一粒仙药而得道升仙,且不说原因、目的如何。总之结果多少是令人羡慕的,尤其是被自然规律束缚着的凡人,都渴望着一种超越肉体的自由。
好似着了魔一般,我曾多处寻觅类似于仙药的东西。其中最为相似的莫过于一种小药丸状的酸梅味褐色零嘴。每每得到都舍不得吃,一直留着,直到进了水汽,药丸微化粘到一起,心底难免泛起微微失落。
与多数小孩一般,我喜欢春节,但更为喜欢中秋节,因为那是与嫦娥关系最为密切的节日,然而,最主要的原因是祭月的三盏茶。茶本身与普通的茶无异,但诸多流于民间的传说使它蒙上了神话的色彩,当时的我也是极为推崇的。奶奶曾经讲给我一个故事:先前,有个有钱人家的少爷染上怪症,白日里他长眠不醒,犹如失了魂魄。可怖的是,到了夜间,就会大喊大叫,疾呼救命,叫他不应,见人就害怕,任何人不得近身。月圆之夜,情绪激烈更甚。直至后来,他的母亲请来了某仙姑。于月圆之夜设下三盏茶,公子被灌下三盏茶后,猛的咳嗽一声,恢复了神志。据仙姑所说,这位少爷是被月光迷了神志,招致精神失常,唯祭月之三盏茶可解。
每逢中秋,必定祭月,而祭月必定摆上三盏茶。中秋下午,母亲和祖母是忙不停的。热火上炒着芝麻,大锅里煮着芋头、菱角、毛豆之类。热气氤氲,当熟芝麻全被碾开时,空气里被芝麻的甜腻香气强势占据。每每这时,我便不禁贪婪地多吸几口气,口水也不自主下咽。芝麻馅的团圆饼竟是如此的好吃,以至于我自从祖母去世后再也没有垂青过其它的饼。
当夜幕降临,月光洒满庭院。望着月亮,我不禁失神,好奇着月亮上是否有嫦娥般美丽的仙子,是否仙人无需供奉神鬼,是否也无男女之偏见。桌上的祭品像是被黑暗吞噬了一般,悄无声息地融入了夜色里,只有三盏茶射出月亮的光,亮得刺眼。等待是漫长而又孤寂的,就连微风也变得聒噪。待香终于燃尽,祖母把祭品撤回香炉前。我欣喜不已,三盏茶终是可喝了。我小心翼翼地捧起,仔细端详,并无异样。但仍是怀着忐忑的心情小口轻呷许久后一饮而尽,三盏喝完意犹未尽。我迈着轻盈的`步伐飘至庭院。在月光的朗照下,我的意识在流失,身体好似孔明灯一样,微晃着缓缓上升。此刻,我开心极了,世间一切对于我来说已经并不重要,因为我将是一个抵达月亮的人!
当我升至半空,似有哭声传来,低头望去母亲痛苦的哀嚎着,父亲在一旁指责着母亲,暴跳如雷,祖父祖母相扶着赶来,庭院里寂静的躺着另一跟我。“为何他们会伤心?难道不该为我的飞天而高兴吗?”月亮的诱惑终究令我狠下心来,继续向上飞去。“娘!”父亲的一声惊呼再次牵动了我的目光并使我向下看去。祖母捂着心脏痛苦的低吟,祖父颤巍巍地把她搂在怀里一言不发,神情悲戚而无可奈何。父亲对母亲的指责更凶了,母亲已停止了哭声,茫然地跪在那个虚假的我身旁,双手托起我的一只手紧紧包裹,似乎想给我某种不知名的力量。我开始动摇,犹疑着是否该回去。可是月亮之上的仙境又是那般令我神往,越接近月亮我越是后悔我怎么能够因一己私欲而毁了一个家庭,一个住着我爱和爱我的人的家,更何况,纵使我一人飞身成仙,又有何意义,我可受不惯百姓的拜祭,那是我深深不愿的事!考虑至此,我毅然决定回去。然而身体并不受意念控制,仍旧在慢慢上升着。我拼命挣扎,却仍无济于事,我终究是到了月亮,成了仙,没错像嫦娥一般,不伤不死,不老不灭,也像她一样,守着月亮,孤独得发疯。从此,我常常眺望人间。
母亲又生了个弟弟,有关于我的悲伤也被时光遗忘,埋在心底难以触及的地方。我就这么看着我家传了一代又一代,羡慕着他们的出生,更羡慕他们的病痛乃至死亡。在这之后无尽的时光里,我无时无刻不想着以死亡来结束这该死的寂寞长夜。
这种无声的绝望之感竟是那般真实。挥之不去,以至于后来,我再也没有做过那般真实的梦。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