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候经常说的破楼兰,楼兰是什么地方?

古时候经常说的破楼兰,楼兰是什么地方?,第1张

楼兰是一个充满诗意的名字,在多数人的心中,她很神秘,宛如一个尚未谋面、且天隔一方的恋人。爱恋的感觉总是过于美好,那种浓浓的暖意、飘忽不定的相思,时刻萦绕在心头,挥之不去,欲说还休。但凡喜欢浪漫的人,对楼兰的印象大抵如此,而与恋人相会的渴望就是邂逅楼兰的冲动。

楼兰美女摄影

历史留给现实中的楼兰

1980年,我国考古学家在楼兰的墓葬群发掘出一具距今已有3000余年的女性木乃伊。该干尸衣饰保存完整,面部轮廓清晰,高鼻深目,娟秀的脸庞隐约透露着白种人的一些特征。这就是后来被命名的“楼兰美女”,一个让我们最能感受到楼兰真切的存在。如果有幸见过楼兰美女的复原图,我想我们感受到的不仅仅是她清新脱俗的美丽,应该还有深深的震撼。

在漫长的历史时空长河中,3000年不过是弹指一挥间,而对楼兰美女的惊鸿一瞥,却留给了我们挥不去、抹不掉的记忆。一个瞬间,却成永恒。然而,我们所得到的楼兰,除了史书中只言片语的记载,剩下的仅此而已,不能不说是一种凄美的遗憾 。因为,早在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楼兰就迎来了第一批不速之客,他们就是以考古之名行盗窃之实的瑞典探险队。

斯文赫定

瑞典探险队的头目叫斯文赫定,他对我国文物的劫掠,丝毫不逊色于那个“盗空敦煌莫高窟”的英国考古学家马尔克奥莱尔斯坦因。至于斯文赫定从楼兰古城挖走多少文物已经难以计数,总之他搬走了楼兰人所有的、完整的生活画卷。在《亚洲腹地放行记》中,斯文赫定用深情的语言描述到:“这一定是1500年前,这座古城的最后一位居民在离开家时所开的门!”

显然,在楼兰古国消失的1500年后,斯文赫定俨然把自己当成楼兰的“主人”。但他既不是唯一的一位,也不是最后的一位。继斯文赫定之后的1905到1909年之间,先后有美国亨廷顿探险队、英国斯坦因探险队、日本大谷光瑞探险队疯涌“造访”楼兰。他们无不空手而来,满载而归,致使楼兰古城“人去楼空”,只有那些无法搬移的残垣断壁矗立在漫漫的黄沙之中。

为什么古代总喜欢说破楼兰

“破”在这里的意思是攻破、进攻的意思,说明楼兰与中原的关系很复杂。楼兰是“西域三十六国”之一,西汉之前还没有见著中原史书。匈奴崛起之后,武力征服西域各国,日逐王设僮仆都尉,楼兰沦为匈奴“奴仆”。

公元前138年,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联络曾经被匈奴赶走的月氏国,打算夹击匈奴。当张骞使团经过楼兰时,受到匈奴、楼兰、姑师等国的联合阻截,致使张骞被扣押十余年。后来,张骞虽然逃脱匈奴的羁押,辗转来到月氏国,但新任的月氏王已经不复当年先辈之勇,不愿卷入汉朝同匈奴的纷争,致使汉武帝的计划无疾而终。当张骞返回汉朝时,汉武帝已经将匈奴赶出河南地(河套平原),取得对匈奴战争的阶段性胜利。

  斯文·赫定

  当一个考察者从久已过去的时代里,发现关于人类文明明确的遗迹和遗物时,那瞬间他所感到的欢悦是难以用文字来形容的。这样的欢悦我曾经得到过:那是在1900年3月28日,我有这样的荣幸,发现了中国古代的屯戍军区楼兰的遗址。——当我在翌年3月8日,获得了一大批有价值的写在木简上和纸张上的文件时,那欢悦也许更大一些。这些物件被人完全遗忘,埋没在这小城的废墟下,已经有1600年之久。

  我既不是考古学者,也不是汉字家,可是我确实知道我的发现在历史上的意义。我满怀欢悦,听从我的尊敬的老师——冯·李希霍芬男爵的劝告,把全部宝贵的材料都交给住在威斯巴登的汉学家卡尔·希姆莱。因为天命没有允许希姆莱先生完成他的工作,所以在他去世后,这整部资料又转移到住在莱比锡的汉学家奥古斯特·康拉第教授的手中。可是因为他有许多旁的任务,一时无暇及此,直到很多年后才能印行他的稿本,但是他也因此创造了一部充满了新的刺激和观念的著作,这是一部杰作,主要可以说是在中国历史中一个晦暗难明的段落上播下了光明。

  我怀想起康拉第的堂皇、高贵的仪表,便充满忧伤与悲哀。当我在1925年5月最后一次——只是在他死前的几天——在莱比锡见到他时,我们谈到一件我们从前已经讨论过几次,现在应该实现的计划,我们决定,康拉第应该写一部关于楼兰的通俗而有学术意义的著述,这书该是为大多数对于史地研究有兴趣的读者写的,如果他们没有时间或是没有能力,得到康拉第的大著(按:指《斯文·赫定在楼兰发现的文书与其他物品》一书)来读。

  康拉第以他洋溢的言辞,明晰地向我述说了他所要写的关于楼兰的新的通俗著作的轮廓。他也想叙述到自我以后,其他人在楼兰区域内所做的业绩。

  可是命中注定的和我们想象的不同,在他还没有提笔写他的新书以前,死神就在敲着他的门了。

  我于是转向到第三位汉学家,他的名字和楼兰有最为密切的联系。住在沙罗滕堡的阿尔伯特·赫尔曼博士先生用不着加以考虑,立刻给我一个满意的回答,他已经具有许多在最大限度上完成这一工作必须具备的先决条件。由于他关于亚洲古代丝绸之路的始末的、贡献丰富的研究,他已经很熟悉楼兰和全部变幻不定的罗布沙漠地带,而这座城经过几度转变就湮没在这沙漠里。

  赫尔曼博士不但从康拉第教授接受了那个任务,就楼兰城的命运给我们一个一般人能了解的叙述,而且也接受了他的前任(按:指康拉第)着手工作时所怀有的兴奋心情。

  现在,这个问题解决了——楼兰的历史对于每个人都能接近了。我不过是在亚洲的被无数行人和骆驼队所走过的古道上的一个单纯的巡礼者。如今读到赫尔曼的书,给我一种真正的享受。就如同当我被一个准确可靠的向导引进已至消逝了十几世纪的黑暗的房屋里的时候,他用清晰的陈述方法和他优越的专门学识,用学术和研究的火把把这些房屋照红时,我却觉得,好像我自己的多年回忆都生动起来了。在读者的心目中,他唤醒了这几百年来睡眠着的城市,又让它的脉搏新鲜而生动地跳动着,又把城墙、房屋,以及佛塔、街道和人群,都放在他们所处的地理环境里,而且指示出,这个庞大的中国的遥远的藩属哨站,是怎样连结着东方和西方。

  我确信每个对于文化和知识有感受力的读者都要怀着同样的情感研读这本书,就像我1900年3月28日在福星指引下闯入楼兰时期的房屋中间时所感受到的一样。那是可能的,我在这城里和它的周围像是一个国王在他的国里出现,而且在昼梦中看见它早已故去了的居民像是幽灵一般的在阴间从我身边飘过——但是每个读赫尔曼书的人也许会注意到遗忘的大门敞开了,从塌毁的寺塔的废墟中看见墙头高高耸起,而且听到人民的谈话,他们在这里讨论日常生活的事件,在那里讨论沙漠和旷野的永久的侵扰。

  最后,请允许我说明,我希望赫尔曼的书不仅是在德国,而且也在瑞典和其他的国家里如同普及读物一样广为人知。本来我也预备写一本关于罗布泊及其变迁和1921年塔里木河下游的三角洲中所发生的改变的书,这些改变又使水路的走向与楼兰的繁盛时代一致了。对于我的这本关于罗布泊的书,我想没有一个比赫尔曼的这一部著作更好的入门读物了.他的立论基础,都是历史的和自然地理的;我的根据,则完全建立在实地考察上面。这样,我们关于这密切联系着的楼兰和罗布泊问题的研究,因此就可以互相补充了。读者没有为赫尔曼在历史方面的讨论的准备,就不能从头到尾了解我的地理方面的叙述。

  我在罗布沙漠中的考察队自1928年以来所完成的发现,成为这变化的和无定的河流的生命中最新的脉搏跳动。可是在这本将要问世的赫尔曼的书里,读者就听到了过去几千年岁月的鼓翼而过的声音。

  1931年4月11日

《帝王之都》(斯文·赫定(SHedin))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mems     

书名:帝王之都

作者:斯文·赫定(SHedin)

译者:赵清

豆瓣评分:74

出版社:中央编译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1-4

页数:334

内容简介:

《帝王之都:热河》不仅详细记述了斯文•赫定一行从北京到承德的旅行以及在承德的所见所闻,而且通过收集和翻译大量中外文献资料,将清朝帝王在避暑山庄的生活真实地展现在人们面前。斯文•赫定通过对数据精确的记录和对细节的描写令承德的多座寺庙建筑跃然纸上。书中更配有八十多幅珍贵老照片和四张作者手绘写生图,配合精妙的文字,将承德宗庙这些艺术瑰宝展现在读者面前。

作者简介:

斯文·赫定(1865—1952)对于中国人来说并不陌生,这位瑞典著名探险家和地理学家因发现楼兰古城的遗址,令中国人记住了他的名字。1930年6月25日,斯文·赫定从北京驱车前往承德(热河),在承德逗留十个日夜,写下了《帝王之都——热河》一书。该书不仅详细记述了斯文·赫定一行从北京到承德的旅行以及在承德的所见所闻,而且通过收集和翻译大量中外文献资料,将清朝帝王在避暑山庄的生活真实地展现在人们面前。斯文·赫定通过对数据精确的记录和对细节的描写令承德的多座寺庙建筑跃然纸上。书中更配有八十多幅珍贵老照片和四张作者手绘写生图,配合精妙的文字,将承德宗庙这些艺术瑰宝展现在读者面前。

楼兰是一个充满诗意的名字,在多数人的心中,她很神秘,宛如一个尚未谋面、且天隔一方的恋人。爱恋的感觉总是过于美好,那种浓浓的暖意、飘忽不定的相思,时刻萦绕在心头,挥之不去,欲说还休。但凡喜欢浪漫的人,对楼兰的印象大抵如此,而与恋人相会的渴望就是邂逅楼兰的冲动。

历史留给现实中的楼兰

1980年,我国考古学家在楼兰的墓葬群发掘出一具距今已有3000余年的女性木乃伊。该干尸衣饰保存完整,面部轮廓清晰,高鼻深目,娟秀的脸庞隐约透露着白种人的一些特征。这就是后来被命名的“楼兰美女”,一个让我们最能感受到楼兰真切的存在。如果有幸见过楼兰美女的复原图,我想我们感受到的不仅仅是她清新脱俗的美丽,应该还有深深的震撼。

在漫长的历史时空长河中,3000年不过是弹指一挥间,而对楼兰美女的惊鸿一瞥,却留给了我们挥不去、抹不掉的记忆。一个瞬间,却成永恒。然而,我们所得到的楼兰,除了史书中只言片语的记载,剩下的仅此而已,不能不说是一种凄美的遗憾 。因为,早在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楼兰就迎来了第一批不速之客,他们就是以考古之名行盗窃之实的瑞典探险队。

瑞典探险队的头目叫斯文赫定,他对我国文物的劫掠,丝毫不逊色于那个“盗空敦煌莫高窟”的英国考古学家马尔克奥莱尔斯坦因。至于斯文赫定从楼兰古城挖走多少文物已经难以计数,总之他搬走了楼兰人所有的、完整的生活画卷。在《亚洲腹地放行记》中,斯文赫定用深情的语言描述到:“这一定是1500年前,这座古城的最后一位居民在离开家时所开的门!”

显然,在楼兰古国消失的1500年后,斯文赫定俨然把自己当成楼兰的“主人”。但他既不是唯一的一位,也不是最后的一位。继斯文赫定之后的1905到1909年之间,先后有美国亨廷顿探险队、英国斯坦因探险队、日本大谷光瑞探险队疯涌“造访”楼兰。他们无不空手而来,满载而归,致使楼兰古城“人去楼空”,只有那些无法搬移的残垣断壁矗立在漫漫的黄沙之中。

楼兰是个什么地方

最初的楼兰位于孔雀河上游,罗布泊北岸,是一个水草丰美、绿树成荫、野兽成群的绿州。当时,孔雀河、塔里木河、车尔臣均从北向南注入罗布泊。因此,罗布泊的最大水域面积曾经达到12000平方公里,而楼兰人就曾在烟波浩渺的湖上打渔,于岸边丛林狩猎,世代繁衍生息。而这一画面应该定格于4700年之前。显然,楼兰曾经是一个“世外桃源”。

20世纪初,罗布泊还有500平方公里的水域,到了70年代已经完全干涸。而如今的罗布泊已经成为生命的禁区。有人把罗布泊比作塔里木盆地忧伤的眼睛,但眼睛里已经看不到一滴泪水,然而,我们却在还能在眼睛里看到楼兰的影子。所以,当穿越历史时间,我们可以邂逅楼兰,回到现实,楼兰只是一个美丽的梦。

《我的探险生涯II》[瑞典]斯文·赫定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UMuru134eeoc57lbwfPk7g

提取码:7uuh   

 书名:我的探险生涯II

作者名:[瑞典]斯文·赫定

豆瓣评分:85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出版年份: 2016-10

页数:382

内容介绍:

中亚腹地的踏勘者,独行侠式的旅行家

受诺登斯科德探险队的启发,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于1885年夏展开首次亚洲之旅,由俄属中亚进入波斯,逐步走向亚洲心脏地带。五年后,他跟随一支驼队从俄国东部小城抵达中国边陲重镇喀什,这次行程让他与中国的新疆、西藏地区结下不解之缘。又过了三年,赫定再度造访中亚进行探险考察,重点是塔里木地区,全程达10498公里;之后,他多次深入中国西域与穷山恶水搏斗,试图攀登“冰山之父”慕士塔格峰,挑战“死亡之地”塔克拉玛干沙漠,其中最受世人瞩目的成就是发现楼兰古城,以及重新界定罗布泊的位置。

作者介绍:

斯文赫定(1865-1952),生于瑞典斯德哥尔摩。他于1885年开始中亚之旅,一步步深入亚洲腹地。1890年底,他跟着驼队进入喀什地区,从此,他的探险生涯便与西域紧密结合,因而被誉为“西域探险之父”。斯文赫定在中国西部的探险与考察长达四十余年,其间有许多重要的发现与创见,也撰写了多部极具份量的作品,包括《亚洲腹地探险八年》《穿越亚洲》《丝绸之路》《长征记》以及厚达八卷的《1899-1903年中亚科学考察报告》。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anai/1091129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17
下一篇2023-11-1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