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信点兵的下一句是啥(张飞穿针歇后语)

韩信点兵的下一句是啥(张飞穿针歇后语),第1张

 韩信点兵是什么意思呢?韩信点兵歇后语来源与历史典故。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韩信点兵歇后语下一句,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歇后语:芝麻开花

 韩信点兵——多多益善

 歇后语意义:

 韩信点兵的成语来源淮安民间传说。常与多多益善搭配。寓意越多越好。

 歇后语典故:

 故事:汉高祖刘邦曾问大将韩信:“你看我能带多少兵?”韩信斜了刘邦一眼说:“你顶多能带十万兵吧!”汉高祖心中有三分不悦,心想:你竟敢小看我!“那你呢?”韩信傲气十足地说:“我呀,当然是多多益善啰!”刘邦心中又添了三分不高兴,勉强说:“将军如此大才,我很佩服。现在,我有一个小小的问题向将军请教,凭将军的'大才,答起来一定不费吹灰之力的。”韩信满不在乎地说:“可以可以。”刘邦狡黠地一笑,传令叫来一小队士兵隔墙站队,刘邦发令:“每三人站成一排。”队站好后,小队长进来报告:“最后一排只有二人。”“刘邦又传令:“每五人站成一排。”小队长报告:“最后一排只有三人。”刘邦再传令:“每七人站成一排。”小队长报告:“最后一排只有二人。”刘邦转脸问韩信:“敢问将军,这队士兵有多少人?”韩信脱口而出:“二十三人。”刘邦大惊,心中的不快已增至十分,心想:“此人本事太大,我得想法找个岔子把他杀掉,免生后患。”一面则佯装笑脸夸了几句,并问:“你是怎样算的?”韩信说:“臣幼得黄石公传授《孙子算经》,这孙子乃鬼谷子的弟子,算经中载有此题之算法。

 传说:韩信点兵的成语来源淮安民间传说:刘邦曾经问他:“你觉得我可以带兵多少?”韩信:“最多十万。”刘邦不解的问:“那你呢?”韩信自豪地说:“越多越好,多多益善嘛!”刘邦半开玩笑半认真的说:“那我不是打不过你?”韩信说:“不,主公是驾驭将军的人才,不是驾驭士兵的,而将士们是专门训练士兵的。”

韩信点兵歇后语:

多多益善

汉元年(前206),韩信背楚投汉,随汉王刘邦来到南郑(今汉中市汉台区)这位曾经“乞食漂母”、“ 胯下受辱”的七尺伟男并非懦夫,而是大智若愚的将才被刘邦委以“治粟都尉”小职的韩信常在丞相萧何面前谈及自己的报负,萧何发现韩信为“国士无双”的军事奇才,便苦苦向汉王举荐刘邦终于采纳了萧何的建议,在汉中设坛拜将,把统帅三军的大权授予韩信雄才大略的韩信用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之策夺三秦,后又遂鹿中原,消灭项羽,为刘邦夺得天下,成为西汉王朝开国功臣

据《史记》和《汉书》记载,韩信,淮阴(今江苏清江西南)人,善于带兵打仗刘邦从实战中加深了对韩信的认识,经常同韩信探讨带兵打仗策略,同时评论诸位将军带兵能力一次刘邦问韩信:“如我能将几何”信曰:“陛下不过能将十万”上曰:“于君如何”曰:“臣多多益善耳”(《史记·淮阴侯列传》)这段对答说汉王问:“以你之见,我能带多少兵”韩信答:“你最多带十万”汉王又问:“那么,你能带多少兵”韩信答:“我多多益善,”即越多越好后来人们把这个典故归纳成“韩信点兵,多多益善”

汉五年(前201)五月,刘邦剪灭群雄,卒定天下,在洛阳(今河南洛阳)南宫大摆酒宴犒劳开国功臣庆功宴上,汉王大加赞扬韩信的功劳:“连百万之军,战必胜,功必取,吾不如韩信”(《史记·高祖本纪》)刘邦也公认,自己带兵不如韩信后来“韩信点兵,多多益善”被人们简化为“多多益善”现在,这句约定成俗的词组是指越多越好

韩信可以说是刘邦手下最得力的武将了,当年项羽也是看走了眼,把这么棘手的人才让给了刘邦,给自己留下了无穷后患。很多人应该都听说过一句话叫韩信点兵,其实这是一个歇后语,后面还有一句是多多益善。韩信点兵多多益善是什么意思呢下面就为大家讲讲这背后的典故是怎样的。韩信和刘邦之间的故事可都没这么简单。

史载,汉高祖曾问淮阴侯韩信,“孤,能将几何”淮阴侯答曰:“大王不过能将十万。”高祖又问:“汝之能将几何”答曰:“臣多多益善耳。”韩信点兵多多益善的典故就是这样来的。可能有些读者有点不理解,通俗地讲,若是两个普通人打架,直接抡起拳头打就可以了,而三个人打架,就不能一顿乱打,否则容易误伤,就需要讲究点儿策略了。到了十个人打群架的时候,就更得有战术谋略,乱打一通肯定是不行的。

将这个道理引申到行军打仗,如果只是一个班长带着整班的士兵进行任务,可能很快就完成了,但到了排一级,排长统领的士兵就有四五十人。如果他要想成功完成任务,就得费点脑子想办法,毕竟每个士兵的作战素质都不一致,也都有自己的想法,要让他们齐心协力就颇有难度。

如果是统率十万士兵作战,难度其实就非常大了。毕竟十万士兵各有心思,要想做到令行禁止的话,对整支大军的统帅就有很高要求了。因此在古代,能够完美地指挥十万以上军队的将领屈指可数。

人贵有自知之明,一般的元帅将军都很清楚自己的极限在于何处,只有韩信一人说自己带兵多多益善。这绝不是韩信夸下海口,毕竟他确实有这个实力。韩信一生历经大小战役无数,其中最为经典的就属“背水一战”。

据史料记载,韩信曾经只带万人出征攻打井陉口。不料赵军早已设下天罗地网,二十万伏兵等到韩信的到来,缺少补给、走投无路的韩信,面对一对二十的局面,果断背靠河岸与赵军展开决战。有一定军事常识的人都知道,背水而战乃是兵家大忌,因为此时唯有死战才能求得一线生机。赵军将领看到韩信的这一战法乐开了花,决定全军出击,剿杀汉军。

不过战场上瞬息万变,自大的赵军猝不及防下反被韩信抄了老窝——原来韩信在与赵军决一死战前,便命两千精锐趁机夺取敌军大本营。攻占敌人营地后,韩信立即命令士兵将敌营所有军旗换为汉旗。由于前线汉军士气高涨,人多势众的赵军一时无法取胜,战事陷入胶着状态。赵军主帅于是打算鸣金收兵,想要打持久战,却不料在返回过程中意外发现、自家军营中已经插满了汉旗。军心大乱的赵军很快四散而逃。汉军一看形势大好,乘胜追击并俘虏赵王,获得大胜。就这样,韩信身处死局却反败为胜。

事实上,韩信的这一次胜利是冒了极大风险的,毕竟这种背水死战对统帅的要求非常之高,只有对战场控制力、统率力极强的将领才能完成。于是自韩信之后,历史上再无一人敢以此方式与敌军决一死战,以弱胜强不是没有,但都不如“背水一战”那么艰险。事实上,名将们之所以不敢这样做,并非是他们胆小怯阵,而是他们清楚地知道自己做不到兵仙韩信那样,既然无法调动全军士气,对战场如臂使指,那就不如老老实实,宁可用较大代价换来稳操胜券。

韩信点兵--多多益善。

歇后语是汉语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它一般将一句话分成两部分来表达某个含义,前一部分是隐喻或比喻,后一部分是意义的解释。

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称它为歇后语。

歇后语也叫俏皮话,可以看成是一种汉语的文字游戏。歇后语是熟语的一种,熟语包括成语、谚语、惯用语和歇后语四种。

歇后语由劳动人民在日常生活中创造,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浓郁的生活气息。歇后语幽默风趣,耐人寻味,为广大人民所喜闻乐见。

韩信点兵——多多益善

关于“韩信点兵”

 “韩信点兵”的成语来源淮安民间传说:刘邦曾经问他:“你觉得我可以带兵多少”韩信:“最多十万。”刘邦不解的问:“那你呢”韩信自豪地说:“越多越好,多多益善嘛!”刘邦半开玩笑半认真的说:“那我不是打不过你”韩信说:“不,主公是驾驭将军的人才,不是驾驭士兵的,而将士们是专门训练士兵的。”

一、作为成语故事

 淮安民间传说着一则故事——“韩信点兵”,其次有成语“韩信点兵,多多益善”。韩信带1500名兵士打仗,战死四五百人,站3人一排,多出2人;站5人一排,多出4人;站7人一排,多出6人。韩信马上说出人数:1049。

二、作为《孙子算经》题目的名称

 在一千多年前的《孙子算经》中,有这样一道算术题:“今有物不知其数,三三数之剩二,五五数之剩三,七七数之剩二,问物几何”按照今天的话来说:一个数除以3余2,除以5余3,除以7余2,求这个数。这样的问题,也有人称为“韩信点兵”。它形成了一类问题,也就是初等数论中的解同余式。

 ①有一个数,除以3余2,除以4余1,问这个数除以12余几

 解:除以3余2的数有:2,5,8,11,14,17,20,23……

 它们除以12的余数是:2,5,8,11,2,5,8,11……

 除以4余1的数有:1,5,9,13,17,21,25,29……

 它们除以12的余数是:1,5,9,1,5,9……

 一个数除以12的余数是唯一的上面两行余数中,只有5是共同的,因此这个数除以12的余数是5。如果我们把①的问题改变一下,不求被12除的余数,而是求这个数。很明显,满足条件的数是很多的,它是5+12×整数,整数可以取0,1,2,……,无穷无尽。事实上,我们首先找出5后,注意到12是3与4的最小公倍数,再加上12的整数倍,就都是满足条件的数这样就是把“除以3余2,除以4余1”两个条件合并成“除以12余5”一个条件。《孙子算经》提出的问题有三个条件,我们可以先把两个条件合并成一个然后再与第三个条件合并,就可找到答案。

 ②一个数除以3余2,除以5余3,除以7余2,求符合条件的最小数。

 解:先列出除以3余2的数:2,5,8,11,14,17,20,23,26……

 再列出除以5余3的数:3,8,13,18,23,28……

 这两列数中,首先出现的公共数是8。3与5的最小公倍数是15。两个条件合并成一个就是8+15×整数,列出这一串数是8,23,38,……,再列出除以7余2的数2,9,16,23,30……

 就得出符合题目条件的最小数是23。

 事实上,我们已把题目中三个条件合并成一个:被105除余23。

 河南省鹤壁市淇县云梦山鬼谷子

 河南省鹤壁市淇县云梦山鬼谷子

 中国有一本数学古书《孙子算经》也有类似的问题:“今有物,不知其数,三三数之,剩二,五五数之,剩三,七七数之,剩二,问物几何”答曰:“二十三。”

 术曰:“三三数剩一置几何答曰:五乘七乘二得之七十。

 五五数剩一复置几何答曰,三乘七得之二十一是也。

 七七数剩一又置几何答曰,三乘五得之十五是也。

 三乘五乘七,又得一百零五。

 则可知已,又三三数之剩二,置一百四十,五五数之剩三,置六十三,七七数之剩二,置三十,并之,得二百三十三,以二百一十减之,即得。凡三三数之剩一,则置七十,五五数之剩一,则置二十一,七七数之剩一,则置十五,即得。”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anai/1091336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17
下一篇2023-11-1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