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信点兵歇后语下一句是什么

韩信点兵歇后语下一句是什么,第1张

韩信点兵——多多益善

故事:汉高祖刘邦曾问大将韩信:“你看我能带多少兵?”韩信斜了刘邦一眼说:“你顶多能带十万兵吧!”汉高祖心中有三分不悦,心想:你竟敢小看我!“那你呢?”韩信傲气十足地说:“我呀,当然是多多益善啰!”刘邦心中又添了三分不高兴,勉强说:“将军如此大才,我很佩服,韩信点兵歇后语下一句。现在,我有一个小小的问题向将军请教,凭将军的大才,答起来一定不费吹灰之力的。”韩信满不在乎地说:“可以可以。”刘邦狡黠地一笑,传令叫来一小队士兵隔墙站队,刘邦发令:“每三人站成一排。”队站好后,小队长进来报告:“最后一排只有二人。”“刘邦又传令:“每五人站成一排。”小队长报告:“最后一排只有三人,。”刘邦再传令:“每七人站成一排。”小队长报告:“最后一排只有二人。”刘邦转脸问韩信:“敢问将军,这队士兵有多少人?”韩信脱口而出:“二十三人。”刘邦大惊,心中的不快已增至十分,心想:“此人本事太大,我得想法找个岔子把他杀掉,免生后患。”一面则佯装笑脸夸了几句,并问:“你是怎样算的?”韩信说:“臣幼得黄石公传授《孙子算经》,这孙子乃鬼谷子的弟子,算经中载有此题之算法。

传说:韩信点兵的成语来源淮安民间传说:刘邦曾经问他:“你觉得我可以带兵多少?”韩信:“最多十万。”刘邦不解的问:“那你呢?”韩信自豪地说:“越多越好,多多益善嘛!”刘邦半开玩笑半认真的说:“那我不是打不过你?”韩信说:“不,主公是驾驭将军的人才,不是驾驭士兵的,而将士们是专门训练士兵的。”

其它有关歇后语:

韩信伐楚——明修栈道,暗渡陈仓

关帝庙里找美髯公——保你不扑空

关东大侠——气概非凡

关公脖子挂葫芦——脸红脖子粗

关公打喷嚏——自我吹嘘(须)

关公当木匠——大刀阔斧

关公斗李逵——大刀阔斧

关公开刀铺——货真价实

关公流鼻血——红上加红

关公卖豆腐——人强货不硬

关公面前要大刀——不自量

关公舞大刀——拿手好戏

关公在曹营——心不在焉

关公战秦琼——乱了朝代;挨不上

关公走麦城——最后一着;死到临头

关进笼里的狗熊——团团转

关进笼子里的猴子——抓耳挠腮

关老爷赴宴——单刀直入

关老爷看《春秋》——一目了然

关了闸的喇叭——一声不响

关门踩高跷——自看自高

关门唱山歌——自我欣赏

关门炒辣椒——够呛

关门打狗——没跑;跑不了;走投无路;死挨揍

关门打叫花子——拿穷人开心

关门打锣——名(鸣)声在外

关门打拳——里手

关门打瞎子——没跑;跑不了

关门过日子——自家知底细

关门挤了鼻子——碰了个巧茬

关门骂皇帝——家里横;不起作用

关门摸瞎子——没跑;跑不了

关门养虎——后患无穷

关羽降曹操——身在曹营心在汉

关羽失荆州——骄兵必败

关云长放屁——不知脸红

关云长守嫂嫂——情义为重

关云长说《三国》——光说过五关斩六将,不说走麦城

关住门打财神——穷极了

观景上泰山——回头见高低

观世音菩萨——有求必应

观音的肚腹——慈善心肠

观音菩萨打喷嚏——好神气

观音菩萨的五脏——一肚子泥

观音菩萨年年十八——妙龄(庙灵)

观音菩萨下毒手——面善心不善

观音菩萨下崽——天晓得;天知道

观音菩萨坐莲台——高高在上

观音堂里填窟窿——不妙(补庙)

官仓里的大老鼠——肥吃肥喝

官老爷出告示——百姓该死

官老爷的衙门——难进

官老爷上朝——按部就班

官老爷下轿——不(步)行

韩湘子出家——一去不复返

韩湘子吹笛——不同凡响

韩湘子的花篮——要啥有啥

汉高祖斩白蛇——一刀两断

旱地的乌龟——无地容身;无处藏身;无处逃生

旱地的鱼虾——活不长

旱地里的蛤蜊——横行不了几天

旱地里的蛤蟆——干鼓肚

旱苗得雨——正逢时

旱天的井——水平太低

旱田里的泥鳅——钻得深

旱鸭子过河——不知深浅

旱烟袋打狗——坏了杆了

韩信点兵歇后语

对中国历史有一定了解的朋友都知道西汉开国功臣韩信,他与萧何、张良并列为汉初三杰。作为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军事思想“谋战”派代表人物,并且被后人奉为“兵仙”和“战神”,在他的身上肯定衍生出很多富有文化、军事内涵的词汇,歇后语“韩信点兵——多多益善”就是其中一例哦!

韩信点兵——多多益善

关于“韩信点兵”

“韩信点兵”的成语来源淮安民间传说:刘邦曾经问他:“你觉得我可以带兵多少?”韩信:“最多十万。”刘邦不解的问:“那你呢?”韩信自豪地说:“越多越好,多多益善嘛!”刘邦半开玩笑半认真的说:“那我不是打不过你?”韩信说:“不,主公是驾驭将军的人才,不是驾驭士兵的,而将士们是专门训练士兵的。”

一、作为成语故事

淮安民间传说着一则故事——“韩信点兵”,其次有成语“韩信点兵,多多益善”。韩信带1500名兵士打仗,战死四五百人,站3人一排,多出2人;站5人一排,多出4人;站7人一排,多出6人。韩信马上说出人数:1049。

二、作为《孙子算经》题目的名称

在一千多年前的《孙子算经》中,有这样一道算术题:“今有物不知其数,三三数之剩二,五五数之剩三,七七数之剩二,问物几何?”按照今天的话来说:一个数除以3余2,除以5余3,除以7余2,求这个数。这样的问题,也有人称为“韩信点兵”。它形成了一类问题,也就是初等数论中的解同余式。

①有一个数,除以3余2,除以4余1,问这个数除以12余几?

解:除以3余2的数有:2,5,8,11,14,17,20,23……

它们除以12的余数是:2,5,8,11,2,5,8,11……

除以4余1的数有:1,5,9,13,17,21,25,29……

它们除以12的余数是:1,5,9,1,5,9……

一个数除以12的余数是唯一的。上面两行余数中,只有5是共同的,因此这个数除以12的余数是5。如果我们把①的问题改变一下,不求被12除的余数,而是求这个数。很明显,满足条件的数是很多的,它是5+12×整数,整数可以取0,1,2,……,无穷无尽。事实上,我们首先找出5后,注意到12是3与4的最小公倍数,再加上12的整数倍,就都是满足条件的数。这样就是把“除以3余2,除以4余1”两个条件合并成“除以12余5”一个条件。《孙子算经》提出的问题有三个条件,我们可以先把两个条件合并成一个。然后再与第三个条件合并,就可找到答案。

②一个数除以3余2,除以5余3,除以7余2,求符合条件的最小数。

解:先列出除以3余2的数:2,5,8,11,14,17,20,23,26……

再列出除以5余3的数:3,8,13,18,23,28……

这两列数中,首先出现的公共数是8。3与5的最小公倍数是15。两个条件合并成一个就是8+15×整数,列出这一串数是8,23,38,……,再列出除以7余2的数2,9,16,23,30……

就得出符合题目条件的最小数是23。

事实上,我们已把题目中三个条件合并成一个:被105除余23。

河南省鹤壁市淇县云梦山鬼谷子

中国有一本数学古书《孙子算经》也有类似的问题:“今有物,不知其数,三三数之,剩二,五五数之,剩三,七七数之,剩二,问物几何?”答曰:“二十三。”

术曰:“三三数剩一置几何?答曰:五乘七乘二得之七十。

五五数剩一复置几何?答曰,三乘七得之二十一是也。

七七数剩一又置几何?答曰,三乘五得之十五是也。

三乘五乘七,又得一百零五。

则可知已,又三三数之剩二,置一百四十,五五数之剩三,置六十三,七七数之剩二,置三十,并之,得二百三十三,以二百一十减之,即得。凡三三数之剩一,则置七十,五五数之剩一,则置二十一,七七数之剩一,则置十五,即得。”

歇后语:韩信点兵

韩信点兵——多多益善

汉高祖刘邦曾问大将韩信:“你看我能带多少兵?”韩信斜了刘邦一眼说:“你顶多能带十万兵吧!”汉高祖心中有三分不悦,心想:你竟敢小看我!“那你呢?”韩信傲气十足地说:“我呀,当然是多多益善啰!”刘邦心中又添了三分不高兴,勉强说:“将军如此大才,我很佩服。现在,我有一个小小的问题向将军请教,凭将军的大才,答起来一定不费吹灰之力的。”韩信满不在乎地说:“可以可以。”刘邦狡黠地一笑,传令叫来一小队士兵隔墙站队,刘邦发令:“每三人站成一排。”队站好后,小队长进来报告:“最后一排只有二人。”“刘邦又传令:“每五人站成一排。”小队长报告:“最后一排只有三人。”刘邦再传令:“每七人站成一排。”小队长报告:“最后一排只有二人。”刘邦转脸问韩信:“敢问将军,这队士兵有多少人?”韩信脱口而出:“二十三人。”刘邦大惊,心中的不快已增至十分,心想:“此人本事太大,我得想法找个岔子把他杀掉,免生后患。”一面则佯装笑脸夸了几句,并问:“你是怎样算的?”韩信说:“臣幼得黄石公传授《孙子算经》,这孙子乃鬼谷子的弟子,算经中载有此题之算法,口诀是:

三人同行七十稀,

五树梅花开一枝,

七子团圆正月半,

除百零五便得知。”

刘邦出的这道题,可用现代语言这样表述:

“一个正整数,被3除时余2,被5除时余3,被7除时余2,如果这数不超过100,求这个数。”

《孙子算经》中给出这类问题的解法:“三三数之剩二,则置一百四十;五五数之剩三,置六十三;七七数之剩二,置三十;并之得二百三十三,以二百一十减之,即得。凡三三数之剩一,则置七十;五五数之剩一,则置二十一;七七数之剩一,则置十五,一百六以上,以一百五减之,即得。”用现代语言说明这个解法就是:

首先找出能被5与7整除而被3除余1的数70,被3与7整除而被5除余1的数21,被3与5整除而被7除余1的数15。

所求数被3除余2,则取数70×2=140,140是被5与7整除而被3除余2的数。

所求数被5除余3,则取数21×3=63,63是被3与7整除而被5除余3的数。

所求数被7除余2,则取数15×2=30,30是被3与5整除而被7除余2的数。

又,140+63+30=233,由于63与30都能被3整除,故233与140这两数被3除的余数相同,都是余2,同理233与63这两数被5除的余数相同,都是3,233与30被7除的余数相同,都是2。所以233是满足题目要求的一个数。

而3、5、7的最小公倍数是105,故233加减105的整数倍后被3、5、7除的余数不会变,从而所得的数都能满足题目的要求。由于所求仅是一小队士兵的人数,这意味着人数不超过100,所以用233减去105的2倍得23即是所求。

这个算法在我国有许多名称,如“韩信点兵”,“鬼谷算”,“隔墙算”,“剪管术”,“神奇妙算”等等,题目与解法都载于我国古代重要的数学着作《孙子算经》中。一般认为这是三国或晋时的着作,比刘邦生活的年代要晚近五百年,算法口诀诗则载于明朝程大位的《算法统宗》,诗中数字隐含的口诀前面已经解释了。宋朝的数学家秦九韶把这个问题推广,并把解法称之为“大衍求一术”,这个解法传到西方后,被称为“孙子定理”或“中国剩余定理”。而韩信,则终于被刘邦的妻子吕后诛杀于未央宫。

关于韩信点兵歇后语

1、韩信点兵——多多益善;越多越好

2、韩信伐楚——明修栈道,暗渡陈仓

3、萧河月下追韩信——为国操劳;连夜赶,爱才;谋士识良才

4、韩湘子出家——一去不复返

5、好斗的公鸡——好了不起;肥不了

6、好斗的山羊——顶顶撞撞;又顶又撞

7、喝敌敌畏跳井——必死无疑

8、喝海水长大的——见过风浪

9、喝酒不拿盅子——胡(壶)来

10、喝开水吃菜——各有所爱;各人所爱

11、喝凉水剔牙缝——没事找事;穷要面子

12、喝老陈醋长大的——光说酸话

13、喝了迷魂汤——昏头昏脑;昏了头;神魂颠倒

14、喝了五味汤——啥滋味都有

15、喝水用筷子——捞不着;故作姿态

16、喝足酒跳太湖——罪(醉)该万死

17、何仙姑要下凡——六神无主

18、河边上逮螃蟹——有一个捉一个

19、河里的木偶——随大流

20、河里的泥鳅——老好巨猾

21、河里赶大车——没辙

22、河里捞不到鱼——抓瞎(虾)

23、河南到河北——两省

24、河滩里盖房子——靠不住;不可靠

25、河水不犯井水——互不相干;各不相干

26、荷包里的东西——十拿九稳

27、荷包里装针——锋芒毕露

28、荷叶包钉子——个个想出来

29、荷叶包鳝鱼——溜啦;溜之大吉

30、荷叶包蟹——包不住;露爪了

31、和尚拜堂——外行

32、和尚别发卡——调(挑)皮

33、和尚不吃豆腐——怪哉(斋)

34、和尚打架——抓不到辫子

35、和尚打阳伞——无法(发)无天

36、和尚戴礼帽——与众不同

37、和尚的帽子——平铺沓

38、和尚的木鱼——合不拢嘴;咧开了嘴;不打不响;

39、和尚的念珠——一连串

40、和尚分家——多事(寺)

41、和尚开门——突(秃)出

42、和尚买梳子——无用

43、和尚敲木鱼——老一套

44、和尚摸头——没法(发)

45、和尚去云游——出事(寺)了

46、和尚头上的虱子——明摆着

47、和尚训道士——管得宽

48、和尚摘帽子——头名(明)

49、和尚住茅棚——没事(寺)

50、和孙猴子比跟头——相差十万八千里

51、鹤立鸡群——才貌出众

52、黑板上写字——抹掉了重来

53、黑地里穿针——难过

54、黑地里张弓——暗藏杀机

55、黑蜂子扑火——有去无回

56、黑毛乌鸦——不足为奇

57、黑天过河——不知深浅

58、黑瞎子[狗熊〕按键盘——乱弹琴

59、黑瞎子打花脸——熊样

60、黑瞎子打立正——一手遮天

61、黑瞎子叫门——熊到家了

62、黑瞎子举千斤鼎——身大力不亏

63、黑瞎子扭身——大反扑

64、黑瞎子捧刺猬——碰到棘手事;棘手

65、黑瞎子耍门扇——人熊家伙笨

韩信点兵--多多益善。

歇后语是汉语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它一般将一句话分成两部分来表达某个含义,前一部分是隐喻或比喻,后一部分是意义的解释。

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称它为歇后语。

歇后语也叫俏皮话,可以看成是一种汉语的文字游戏。歇后语是熟语的一种,熟语包括成语、谚语、惯用语和歇后语四种。

歇后语由劳动人民在日常生活中创造,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浓郁的生活气息。歇后语幽默风趣,耐人寻味,为广大人民所喜闻乐见。

力士脱靴:形容文人任性饮酒,不畏权贵,不受拘束。

干将莫邪:比喻为宝剑,或比喻为良才美器。

大笑绝缨:这个典故用来形容为某一种可笑的事情而大声发笑。

门可罗雀:比喻门庭冷落。

小时了了:称誉儿童才华出众。

马革裹尸:表示为国捐躯的抱负和决心。

子路负米:表示奉养父母;或者为奉养父母而在外谋求禄米。

比干剖心:指忠臣因直言敢谏被害。

无弦琴:指没有弦的琴,自寻乐趣;或者用来形容意趣高雅,不同流俗;或用来表示弦外之情。

五年书:指书多。这一典故后来演化成“学富五年”,形容读书多,学问深。

五斗折腰:表示清高、有骨气。

太公钓鱼:比喻心甘情愿地上圈套。

中流击楫:称颂收复失地、报效国家的激烈壮怀和慷慨志节。

日近长安远:比喻向往帝都而不能到达,一般多寓有功不成,名不就,希望和理想都不能实现之意。

毛遂自荐:表示自告奋勇,自我推荐去干某项工作。

风声鹤唳:表示人在极度恐慌的时候,听到与此无关的声音,也非常紧张、害怕。

东山再起:比喻再度任职或失败后恢复力量再干,失势后又得势。

东施效颦:“效”是学的意思;“颦”皱眉头。比喻弄不清别人的长处,胡乱模仿,结果适得其反,把事情弄糟。

东窗事发:指阴谋败露,将被惩治。

半部论语:强调学习儒家经典的重要。

老马识途:比喻有经验的人熟悉情况,能在某些方面起指引的作用。

夸父逐日:反映我国古代人民征服自然的美好理想和幻想,。后来人们用它表示不怕艰难困苦,坚定信念,通往直前,宁愿牺牲也要达到目的的英雄气概。

百步穿杨:比喻射箭技艺高超,并引伸为本领高强,能达到预期止的,决不会落空。与它有相似意义的典故是“百发百中”。

死灰复燃:原指失势后重新得势,现在一般指被消灭的恶势力或坏思想重新活跃起来,带有贬意。

吴下阿蒙:比喻学识浅薄。

床头《周易》:形容有才能的人不轻易暴露,用读书来消磨岁月,有时候也用来形容文人生病。

余音绕梁:形容歌声优美,使人回味无穷

车胤囊萤:比喻勤学苦练。

韦编三绝:形容勤奋好学。

网开三面:比喻实行仁政,恩及百姓;也比喻从宽自理罪犯,给罪犯一条弃旧图新的出路。

曲高和寡:比喻知音难得。现常比喻说话、写文章不通俗,能理解的人很少。

竹林七贤:比喻 志同道合、放任不羁的文人。

名落孙山:指考试没考取。

守株待兔:比喻有些人不想踏踏实实地工作,而希望侥幸地得到意外的收获和成功;或者是比喻凭狭隘的经验墨守陈规,而不能根据情况变化灵活办事。

孙康映雪:表示勤学苦读。

约法三章:比喻以语言或文字规定几条,或订立互相遵守的条约。

杞人忧天:指不会发生,毋须置疑的事或事物。

邯郸学步:告诫人们千万不要胡乱模仿别人,免得没学会别人的东西,反把自己原来会的东西也忘掉了。

苏武牧羊:比喻为忠贞守节,坚贞不屈。

苏秦刺股:比喻勤学苦读。

投笔从戎:比喻弃文就武,投身疆场,为国立功。

投鞭断流:本来是形容自吹自擂,后来被用来形容人马众多,兵力强大。

伯牙鼓琴:比喻乐曲高妙,或者朋友知己,心心相印。

伯乐一顾:比喻受到名家的推荐和赏识的重要作用。

忘年交:形容不分辈分不拘年龄而结成莫逆之交。

沧海桑田:原表示大海变成桑田,桑田变成大海,现比喻世事翻覆,变化极大,或者是年岁久远。

完璧归赵:比喻把原物完整无缺地归还本人。

鸡犬升天:比喻一个人当了高官,和他有关系的人都跟着得势或得到好处。

鸡鸣狗盗:比喻微不足道的本领,或者是一些不正当的小伎俩。

杯弓蛇影:比喻因错觉而疑神疑鬼,自相惊扰。

杯羹之让:指受人威胁、要挟,而用“分杯羹”、“分我杯羹”等来指从别人那里分享利益。

画龙点睛:形容说话或写文章时,在关键之处用神来之笔点明要旨,使之更加生动有力。

画饼充饥:比喻徒有虚名,不能解决实际问题,或者比喻用空想来作自我安慰。

范蠡泛五湖:形容功成身退,避祸远难;或用来形容归隐江湖,心境闲适。

卧薪尝胆:比喻刻苦自励,不甘安逸,奋发图强,立志为国雪耻。

岐路亡羊:比喻事理复杂多变,没有正确的方向,就找不到真理。

图穷匕见:表示事情发展到了最后,真相或本意终究完全显露出来了。

和氏之璧:称誉人的德才之美,形容某物的质地纯真。

周处斩蛟:常用来表示勇于除害自新的行动。

刻舟求剑:比喻拘泥固执,不知变通。

庖丁解牛:比喻掌握了某种事物的规律之后,办起事来就能得心应手,运用自如。

空弦落雁:比喻箭艺或武艺高超。

项庄舞剑:比喻说话或行动表面上装作和平无事,实际上想乘机害人。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形容无辜受到牵连,遭到祸害。

桃李满天下:比喻培养人才的众多。

荆轲易水歌:比喻诀别、离别。

南柯一梦:比喻人世间的荣华富贵,不过是一场梦幻,空欢喜一场而已。

南辕北辙:比喻行动和目的相反,或背道而驰。

草木皆兵:形容人在极度惊恐时神经过敏,产生错觉,稍有动静就紧张。

指鹿为马:常用来比喻故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

管宁割席:形容节操高洁,不羡慕荣华富贵,有时候也用“割席”指朋友绝交。

狡兔三窟:表示留有余地,有多种应变能力。

闻鸡起舞:表示有志之士抓紧时间锻炼的奋发有为精神。

洛阳纸贵:用来称颂作品深受群众喜爱,风行一时。

将相和:表示先公后私、顾全大局的高深风格,也表示勇于改进的精神,后来表示只有团结一致,才能共同对敌。

破釜沉舟:表示拼死一战,义无反顾。

捉刀人:借指某些英雄人物,有时候也用来指代替别人写作文字的人。

晏子卜[挑选]邻:指选择好的邻居,“晏子居”、“晏婴宅”指狭小简陋的住所。

笑里藏刀:比喻表面和善,内心非常阴险狠毒。

乘风破浪:比喻志向远大,不畏艰难,奋勇向前。

胯下之辱:表示有才能的人在未发迹时被人鄙视、嘲弄、遭受耻辱。

家徒四壁:形容家境贫穷,家中一无所有。

萧何追韩信:比喻将有才能而离去的人追回来,并且加以重用。

梦笔生花:比喻文人才思大进,或者形容文笔秀丽俊逸。

掩耳盗铃:比喻自己欺骗自己。

推敲:形容反复研究措词,斟酌字句;又可引伸为对某种情状、思想意图或问题的分析和研究。

悬梁苦读:根据孙敬的故事概括出。比喻发愤读书,刻苦学习。

望洋兴叹:喜气洋洋指看到人家的伟大,才感到自己的渺小。后来比喻办事力量不够,无从着手,缺乏条件,从而感到无可奈何。

望梅止渴:比喻从空想中得到安慰。

烽火戏诸侯:形容国君荒*,因迷惑女色而亡国。

鸿雁传书:指投寄书信或书信往来。

鸿鹄之志:形容志向远大,而用“燕雀”指安于现状、平庸无能的人。

渐入佳境:比喻境况一点点好起来。

盗泉宁渴:表示宁死也不接受不义之物,决不与恶势力同流合污。

韩信点兵,多多益善:形容不厌其多,越多越好。

朝三暮四:比喻主意不定,反复无常。

董卓燃脐:形容朝中的奸臣被杀,罪有应得。

焚书坑儒:比喻为残害文人的文化专制手段,或用野蛮手段毁灭古代文化,迫害文化人士。

凿壁借光:[匡衡]以此来表示勤学苦读。

程门立雪:强调尊师重道,诚心求学的精神。

智差三十里:形容才智相差很大。

焦尾琴:指精美的琴,或者用来比喻历尽磨难的良才,未被赏识的宝器。

痛饮黄龙:表示收复国土失地的雄心壮志,而用“黄龙未饮”来表示 这方面的壮志没有能得到实现。

渡淮橘成枳:说明小土环境等外部条件对改变人的性情的作用。

滥竽充数:比喻没有本领的人混进来冒充有本领,或者是以次充好,也可表示自谦。

塞翁失马:表示虽然暂时受到损失,却因此而得到好处;或用来比喻坏事可以变成好事。

精卫填海:比喻不畏艰难险阻,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坚强意志。

虢灭虞亡:比喻相邻两国相互依存,利害相关。

潘妃金莲:形容美人的小脚;或者形容美人步态的佳美。

鹤立鸡群:形容仪表出众或品质、才能高于一般人。

螳臂当车:比喻力单势弱,不自量力,必然失败,带有贬意。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比喻或警告目光短浅,只想为了眼前利益损害别人,而不知道有人跟着算计他的人。   

1 关于寻茶问墨诗句

关于寻茶问墨诗句 1寻找关于茶的诗词~

有 琴茶 唐白居易 兀兀寄形群动内,陶陶任性一生间。

自抛官后春多醉,不读书来老更闲。 琴里知闻唯渌水,茶中故旧是蒙山。

穷通行止长相伴,谁道吾今无往还? 故人寄茶 唐曹邺 剑外九华英,缄题下玉京。 开时微月上,碾处乱泉声。

半夜招僧至,孤吟对月烹。 碧沉霞脚碎,香泛乳花轻。

六腑睡神去,数朝诗思清。 月余不敢费,留伴肘书行。

煎茶 唐成彦雄 岳寺春深睡起时,虎跑泉畔思迟迟。 蜀茶倩个云僧碾,自拾枯松三四枝。

焙茶坞 唐顾况 新茶已上焙,旧架忧生醭。 旋旋续新烟,呼儿劈寒木。

九日与陆处士羽饮茶 唐皎然 九日山僧院,东篱菊也黄。 俗人多泛酒,谁解助茶香。

酬友人春暮寄枳花茶 唐李郢 昨日东风吹枳花,酒醒春晚一瓯茶。 如云正护幽人堑,似雪才分野老家。

金饼拍成和雨露,玉尘煎出照烟霞。 相如病渴今全校,不羡生台白颈鸦。

与元居士青山潭饮茶 唐灵一 野泉烟火白云间,坐饮香茶爱此山。 岩下维舟不忍去,青溪流水暮潺潺。

从弟舍人惠茶 唐刘兼 曾求芳茗贡芜词,果沐颁沾味甚奇。 龟背起纹轻炙处,云头翻液乍烹时。

老丞倦闷偏宜矣,旧客过从别有之。 珍重宗亲相寄惠,水亭山阁自携持。

尝茶 唐刘禹锡 生拍芳丛鹰觜芽,老郎封寄谪仙家。 今宵更有湘江月,照出菲菲满碗花。

大云寺茶诗 唐吕岩 玉蕊一枪称绝品,僧家造法极功夫。 兔毛瓯浅香云白,虾眼汤翻细浪俱。

断送睡魔离几席,增添清气入肌肤。 幽丛自落溪岩外,不肯移根入上都。

茶中杂咏·煮茶 唐皮日休 香泉一合乳,煎作连珠沸。时看蟹目溅,乍见鱼鳞起。

声疑松带雨,饽恐生烟翠。尚把沥中山,必无千日醉。

与赵莒茶宴 唐钱起 竹下忘言对紫茶,全胜羽客醉流霞。 尘心洗尽兴难尽,一树蝉声片影斜。

茶诗 唐郑愚 嫩芽香且灵,吾谓草中英。 夜臼和烟捣,寒炉对雪烹。

惟忧碧粉散,尝见绿花生。 峡中尝茶 唐郑谷 蔟蔟新英摘露光,小江园里火煎尝。

吴僧漫说鸦山好,蜀叟休夸鸟觜香。 合座半瓯轻泛绿,开缄数片浅含黄。

鹿门病客不归去,酒渴更知春味长。 夏日闲居 唐张籍 多病逢迎少,闲居又一年。

药看辰日合,茶过卯时煎。 草长晴来地,虫飞晚后天。

此时幽梦远,不觉到山边。 题山居 唐曹邺 扫叶煎茶摘叶书,心闲无梦夜窗虚。

只应光武恩波晚,岂是严君恋钓鱼。 郊居即事 唐贾岛 住此园林久,其如未是家。

叶书传野意,檐溜煮胡茶。 雨后逢行鹭,更深听远蛙。

自然还往里,多是爱烟霞。 即目 唐李商隐 小鼎煎茶面曲池,白须道士竹间棋。

何人书破蒲葵扇,记著南塘移树时。 即事 唐白居易 见月连宵坐,闻风尽日眠。

室香罗药气,笼暖焙茶烟。 鹤啄新晴地,鸡栖薄暮天。

自看淘酒米,倚杖小池前。 访友人不遇 唐李咸用 出门无至友,动即到君家。

空掩一庭竹,去看何寺花。 短僮应捧杖,稚女学擎茶。

吟罢留题处,苔阶日影斜。 酬黎居士淅川作 唐王维 侬家真个去,公定随侬否。

著处是莲花,无心变杨柳。 松龛藏药裹,石唇安茶臼。

气味当共知,那能不携手。 酬乐天闲卧见寄 唐刘禹锡 散诞向阳眠,将闲敌地仙。

诗情茶助爽,药力酒能宣。 风碎竹间日,露明池底天。

同年未同隐,缘欠买山钱。 自述 唐元稹 延英引对碧衣郎,江砚宣毫各别床。

天子下帘亲考试,宫人手里过茶汤。 雪中偶题 唐郑谷 乱飘僧舍茶烟湿,密洒歌楼酒力微。

江上晚来堪画处,渔人披得一蓑归。 至七字诗——茶 唐 元稹 茶。

香叶,嫩芽。 慕诗客,爱僧家。

碾雕白玉,罗织红纱。 铫煎黄蕊色,碗转曲尘花。

夜后邀陪明月,晨前命对朝霞。 洗尽古今人不倦, 将知醉后其堪夸。

谢萧员外寄蜀茶 唐 白居易 蜀茶寄到但惊新, 渭水煎来始觉珍。 满瓯似乳堪持玩, 况是春深酒渴人。

可以清心亦, 亦可以清心, 心亦可以清, 清心亦可以, 以清心亦可 这是我在一茶具上看到的回文诗。

2寻茶的诗句 里面分别出现春 夏秋冬

煎茶

唐成彦雄

岳寺春深睡起时,虎跑泉畔思迟迟。

蜀茶倩个云僧碾,自拾枯松三四枝。

酬友人春暮寄枳花茶

唐李郢

昨日东风吹枳花,酒醒春晚一瓯茶。

如云正护幽人堑,似雪才分野老家。

金饼拍成和雨露,玉尘煎出照烟霞。

相如病渴今全校,不羡生台白颈鸦。

————————————————————

补充回答:

春咏

杨柳依依潭水清

春风拂面悦心怡

最爱好友龙谭聚

沏壶佳茗叙友情

夏叹

丁亥夏日雨绵绵

普洱茶市未安然

耐得寂寞慢等待

风雨过后是晴天

秋颂

自古逢秋多叹息

我言秋日胜早春

天高云淡枫林晚

笑谈人生品佳茗

冬呤

傲骨腊梅不畏寒

争先恐后满枝绽

坚信普洱再腾飞

寒冬逝去迎春天

如果需要一首诗里包含四季就比较难找、楼主如果有需要可以把上面四句每句描写诗的和在一起、不过效果就没这么好了

3关于釆茶的诗句

阮郎归 (宋)黄-庭坚

黔中桃李可寻芳。摘茶人自忙。

月团犀腌斗圆方。研膏入焙香。

青箬裹,绛纱囊。品高闻外江。

酒阑传碗舞红裳。都濡春味长。

《踏莎行·咏汤》(宋)张炎

瑶草收香,琪花采汞。冰轮碾处芳尘动。

竹炉汤暖火初红,玉纤调罢歌声送。

麾去茶经,袭藏酒颂。一杯清味佳宾共。

从来采药得长生,蓝桥休被琼浆弄。

《踏莎行》(宋)吴-潜

红药将残,绿荷初展。森森竹里闲庭院。

一炉香烬一瓯茶,隔墙听得黄鹂啭。

陌上春归,水边人远。尽将前事思量遍。

流光冉冉为谁忙,小桥伫立斜阳晚。

4关于茶的诗句

关于"茶"的诗句是非常多的,提供一部分供你参考:1、前月浮梁买茶去(唐·白居易·《琵琶行》)2、日高人渴漫思茶(宋·苏轼·《浣溪沙》)3、早茶采尽晚茶出(宋·陆游·《示儿》)4、林间携客更烹茶(宋·辛弃疾·《鹧鸪天》)5、三杯浊酒一瓯茶(宋·无名氏·《鹧鸪天》)6、待羔儿、酒罢又烹茶(宋·辛弃疾·《满江红》)7、馀甘解助茶清(宋·无名氏·《临江仙》)8、鬓丝几缕茶烟里(宋·陆游·《渔家傲》)9、鬓丝几缕茶烟里(宋·陆游·《渔家傲》)10、酒阑更喜团茶苦(宋·李清照·《鹧鸪天》)11、酒阑更喜团茶苦(宋·李清照·《鹧鸪天》)12、茶甘饭软(宋·陆游·《沁园春》)13、已改煎茶火(宋·苏轼·《南歌子》)14、喜观书不用、菊茶明眼(宋·无名氏·《沁园春》)15、奇茶堪献仙家(元·无名氏·《沁园春》)16、举觞无复问煎茶(宋·韩淲·《浣溪沙》)17、嫌茶爱酒(宋·沈瀛·《减字木兰花》)18、粗茶淡酒(宋·沈瀛·《减字木兰花》)19、茶瓯酒碗试濡唇(宋·韩淲·《浣溪沙》)20、春笋惯分茶(宋·史浩·《临江仙》)21、一缕茶烟透碧纱(清·纳兰性德·《采桑子》)22、篝火为试江南茶(宋·陆游·《梅花》)23、茶鼎熏炉宜小住(宋·辛弃疾·《减字木兰花》)24、活火分茶(宋·李清照·《满庭芳》)25、省事嚼茶芽(宋·陆游·《即事》)26、堕巢篝火唤煎茶(宋·陆游·《秋思》)27、晴窗细乳戏分茶(宋·陆游·《临安春雨初霁》)28、好事新分安乐茶(宋·陆游·《杂兴》)29、清甘夸说与茶便(宋·程大昌·《浣溪沙》)30、唤客烹茶闲话了(宋·吴潜·《满江红》)31、更拟索茶煎(宋·赵彦端·《临江仙》)32、风雨扬茶烟(宋·吕渭老·《水调歌头》)33、晴瓯茶泛雪花香(宋·释绍昙·《偈颂一百零二首》)34、云门胡饼赵州茶(宋·释绍昙·《偈颂一百零二首》)35、采蕨蕈煎茶(宋·释绍昙·《偈颂一百零二首》)36、茶抽雀舌郎忙摘(宋·释绍昙·《偈颂一百零二首》)37、触翻茶瓢(宋·释绍昙·《偈颂一百零二首》)38、饭后更煎茶一盏(宋·释绍昙·《偈颂一百零二首》)39、笼暖焙茶烟(唐·白居易·《即事》)40、摘茶人自忙(宋·黄庭坚·《阮郎归》)41、笔床茶灶(宋·陆游·《苏武慢》)42、薄茶佳客随情(宋·宋太宗·《缘识》)43、旋烹茶感南认(宋·宋太宗·《缘识》)44、萧寺寻茶(宋·朱敦儒·《朝中措》)45、溪姑负笼卖秋茶(宋·陆游·《秋兴》)46、烹茶上酒楼(宋·释慧远·《偈颂一百零二首》)47、酽茶三五碗(宋·释慧远·《偈颂一百零二首》)48、曾到未到俱吃茶(宋·释慧远·《偈颂一百零二首》)49、茶醒睡眼(宋·释正觉·《禅人并化主写真求赞》)50、茶湔舌颊甘(宋·释正觉·《禅人并化主写真求赞》)51、到不到赵州吃茶(宋·释正觉·《禅人并化主写真求赞》)52、茶瓯金缕鹧鸪斑(宋·管鉴·《浣溪沙》)53、清风横点白云茶(宋·释印肃·《颂证道歌·证道歌》)54、寒凝茶烟(宋·周邦彦·《诉衷情》)55、茶胜薄(宋·李曾伯·《满江红》)56、茶瓯不少辍(宋·曹勋·《山居杂诗九十首》)57、且饷田畯茶(宋·曹勋·《山居杂诗九十首》)58、僧来不厌茶(宋·曹勋·《山居杂诗九十首》)59、僧老识茶味(宋·曹勋·《山居杂诗九十首》)60、蒲团茶味足(宋·曹勋·《山居杂诗九十首》)61、茶添胜致(宋·杨无咎·《朝中措》)62、茶盐贺喜(宋·曹勋·《水龙吟》)63、山寺馈茶知谷雨(宋·陆游·《春日》)64、见僧舍、茶烟飘湿(宋·葛长庚·《贺新郎》)65、茶盐坑冶仓场务(元·梵琦·《渔家傲》)66、撮角茶床金钉校(宋·王珪·《宫词》)67、内库新函进御茶(宋·王珪·《宫词》)68、两腋清风茶一杯(宋·陈人杰·《沁园春》)69、茶枪小摘春明(宋·方岳·《西江月》)70、茶瓯禅榻两相宜(宋·张道洽·《梅花》)71、茶瓯罢、清风顿生双腋(宋·无名氏·《声声慢》)72、嫩汤茶乳白(宋·陆游·《寓叹》)73、一杯茶罢成行计(宋·吕渭老·《渔家傲》)74、倒不如淡饭粗茶茅屋下(清·贾凫西·《木皮散人鼓词》)75、把一个花花世界喝了甜茶(清·贾凫西·《木皮散人鼓词》)76、岩前恨欠煎茶地(宋·陆游·《夏日》)77、腊茶盂子太清些(宋·刘克庄·《浪淘沙》)78、邻翁能共一瓯茶(宋·陆游·《野兴》)79、闲院自煎茶(宋·陆游·《乌夜啼》)80、只有茶瓯味最便(宋·李之仪·《南乡子》)81、茶罢竹间携手(宋·姚述尧2·《好事近》)82、蒲团茶鼎掩山扃(宋·周密·《浣溪沙》)83、今日薰香瀹盏茶(宋·释心月·《偈颂一百五十首》)84、飞来峰下吃茶去(宋·释心月·《偈颂一百五十首》)85、今岁丝纶茶药(宋·程大昌·《好事近》)86、天子须尝阳羡茶(唐·卢仝·《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87、爱眠新著毁茶文(宋·陆游·《幽居》)88、村女卖秋茶(宋·陆游·《幽居》)89、闲中一盏建溪茶(宋·张抡·《诉衷情》)90、故绕茶醾架底行(宋·苏泂·《金陵杂兴二百首》。

5有哪些关于“茶楼”的诗句

1 《临江小泊》

宋戴复古

舣舟杨柳下,一笑上茶楼。

适与胡僧遇,非因越女留。

云行山自在,沙合水分流。

独酌临清泚,知心是白鸥。

2《黄家庄》

宋林逋

黄家庄畔一维舟,总是沿流好宿头。

野兴几多寻竹径,风情些小上茶楼。

遥村雨暗鸣寒犊,浅溆沙平下晚鸥。

更有锦帆荒荡事,茫茫随分起诗愁。

3《入梅》

宋陆游

微雨轻云已入梅, 石榴萱草一时开。

碑偿宿诺淮僧去, 卷录新诗蜀使回。

墨试小螺看斗砚, 茶分细乳玩毫杯。

客来莫诮儿嬉事, 九陌红尘更可哀!

4《闲游》

宋陆游

江边小市旧经过, 岁月真如东逝波。

茶灶酒垆多识面, 少留卖药买渔蓑。

5《浣溪沙·谁念西风独自凉》

清纳兰性德

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

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译文:

秋风吹冷,孤独的情怀有谁惦念?看片片黄叶飞舞遮掩了疏窗,伫立夕阳下,往事追忆茫茫。

酒后小睡,春日好景正长,闺中赌赛,衣襟满带茶香,昔日平常往事,已不能如愿以偿。

6寻有墨字的诗词,急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南歌子

秦观

香墨弯弯画,燕脂淡淡匀。

揉蓝衫子杏黄裙,独倚玉阑无语点檀唇。

人去空流水,花飞半掩门。

乱山何处觅行云?

又是一钩新月照黄昏

墨梅•王冕(元)

我家洗砚池头树,

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

只留清气满乾坤。

杂诗 龚自珍

霜豪掷罢倚天寒,任作淋漓淡墨看。

何敢自矜医国手,药方只贩古时丹

直玉堂作 洪咨夔

禁门深锁寂无哗,浓墨淋漓两相麻。

唱彻五更天未晓,一墀月浸紫薇花。

无题 鲁迅

万家墨面没蒿菜,敢有歌吟动地哀。

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

7关于茶叶的诗句

1、芳茶冠六清,溢味播九区。

---张载《登成都白菟楼诗》

2、惟兹初成,沫沉华浮。焕如积雪,煜若春敷。

---杜育《荈赋》

3、根柯洒芳津,采服润肌骨。

---李白《答族侄僧中孚赠玉泉仙人掌茶》

4、流华净肌骨,疏瀹涤心原。素瓷传静夜,芳气清闲轩。

---颜真卿《月夜啜茶联句》

5、竹下忘言对紫茶,全胜羽客醉流霞。尘心洗尽兴难尽,一树蝉声片影斜。

---钱起《与赵莒茶宴》

扩展资料

公元前2世纪,西汉的司马相如在其所著的《凡将篇》中,记录了当时的20种药物,其中的“荈、诧”就是茶。成文于秦汉时期的《尔雅》一书中也载有“槚、苦荼”。这是到目前为止,我国所发现的有关茶叶的最早文字记载。

我国历史上第一部茶学专著是陆羽所著的《茶经》。此书初稿完成于公元8世纪唐代宗永泰元年(765)。全书分三卷十章7000余字。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本茶叶的百科全书,也是全世界第一部茶学专著。

8描写茶的诗句

⊙ 清茶辞

我必须从水中穿透脉络

回到你的泥土,根系

澄静天空和高山缭绕的云雾

譬如精确到清明酉时,默诵三声奔雷

就长出一芽两叶

黑暗之中那些苏醒的茶树

无法被春寒加进注脚

香城不在海面之上

不高入云端,不耽守迷局

两个灯芯隔室相望许久

残茶已浸透线装书

⊙ 斗茶辞

把风收紧,把琴藏好

把仕途和大宋煮进一泓舒缓的山溪水

如今只要红的,白的,绿的叶

乃至发黄的毛边纸

展开一盅两件,黑眼睛里装着

香气如兰,从此楚河汉界只有骈指之隔

他们说啜甘咽苦而存天性

这一品,看见江山如画,春秋倒流

⊙ 冲茶辞

接一瓢扬子江中的水

烟霞正在入海

那个摘取蒙山顶芽或者漫过石钟乳的

传说,不比回甘之味更遥远

我有红泥小火炉与三山齐

于是我轻服薄裘,我端坐廊前

CHINA用茶籽周游世界

寻茶问道的人,一刻不停的浇水

关公巡城,韩信点兵

烧盅热罐前无我,之后没有了世界

而我独自淋盅刮沫,高冲低筛

清清淡淡,不起一点微澜

这是大同世界。

漂的和流动,感观里的战争

象一只母虎匍伏在丹霞山谷中

和平的守护神,而没有一份祭品

你不死于任何一场灾难

你的氤氲之气随时可以溅落

小小的疼痛,以便更多的祥和被安置

于大爱,这个清寂之晨绽放的安宁

去了物欲,格物致知

仍然小壶如香橼

只三杯,无余也无缺

再跟两个破烂吧……………………

⊙ 独自去偷欢

别要求台阶顺从脚步

它们是睿智的,简洁和一言不发的

除非纵火,整个夜晚空无一人

杯子还在原处旋转

喝水的人从三月里开掘隧道

他将离开大汉,到大唐去

带着离乱和独立的树,跑上台阶

这一切的发生悄无声息

木制的,铁皮,或石头构成的格局

使我看见妖人的手指

看见斑斓的时光

只是别让我看见你的眼眸

里面闪烁的陶陶然

他们说--“回忆不是幸福”

⊙ 我将与城市雕像在冬天里继续卑微下去

茂密的草丛此时已经枯萎

足迹深藏其中

--“那片叶子才是我的灵魂”

可是严冬拿走了绿色

剩下麻雀,零星阳光和词句

在城市雕像身边结了冰

他的面孔里站满了

灰尘,他的身边蹲伏着另一尊雕像

瑟瑟的包裹在破烂棉衣里

温暖的灯光隔着街道,树木,隔着层层迭迭

车来车往的高架桥,哪一处是家乡

麻雀藏进我单薄的诗篇

在这个夜晚总要倒塌些什么

雕像,或者温暖的梦

卑微得没有任何回响

--“请带走我,离开民工的身体”

饮 茶

仙翁遗石灶,

宛在水中央。

饮罢方舟去,

茶烟袅细香。

  1.百鸡百钱

  我国古代数学书《张邱建算经》中有如下问题,也就是著名的百鸡百钱问题。大意是:公鸡1只值钱5,母鸡1只值钱3,小鸡3只值钱1。今有钱100,买鸡100只。问公鸡、母鸡、小鸡各买几只?

  2.和尚吃馒头

  一百馒头一百僧,大僧三个更无争,小僧三人分一个,大小和尚各几人?

  这是明朝程大位《算法统宗》中所载歌谣体算题之一。因为趣味颇浓,所以至今还流传在民间,而且被许多国家的书所收录。它的解法代表了一类问题的解法,现在学习它的解法还是很有必要的。

  此题意是:有100个馒头和100个和尚,大和尚每人吃3个,三个小和尚分1个。问大、小和尚各有几人?

  3.李白买酒

  我国古代数学书上有一道有趣的题目,是用打油诗的形式出题,内容讲的是李白买酒的事。

  无事街上走,提壶去买酒,

  遇店加一倍,见花喝一斗。

  三遇店和花,喝光壶中酒。

  试问壶中原有多少酒?

  李白是我国唐代的一位伟大诗人,平时喜欢喝酒。这道题目是借李白爱喝酒这件事编出来的,当然实际上不一定有这件事。

  这道题目的意思是:李白壶中原来就有一些酒,每次遇到酒店就使壶中的酒增加一倍;每次看到花,他就饮酒作诗,喝去一斗。这样经过三次,最后把壶中的酒全部喝光了。问李白酒壶中原来有多少酒?

  4.盈不足

  在介绍“盈不足问题”前,先讲一个杨损考吏的故事。

  杨损是我国唐代一位清正廉明的尚书官。一次,属下某部门有两名小吏轮当提升了,但当时只能从中选拔出一个。对他俩的资历、职位和政绩等作了一番考察、评比之后,发现两人情况不相上下,难分高低。究竟提升谁好?主管这项工作的官员感到很为难,一时决定不下,于是去请示杨损。杨损听了介绍以后,思虑良久,终于想出了一个方法,他说:“办事所最需具备的技能之一,莫过于计算了,现在我出一道算题考考他们的计算能力。”这道题是这样的:

  “有人于黄昏时分在林中散步,无意中听到几个盗贼在分赃,偷的大概是布匹。只听得盗贼说,如果每人分6匹,就余5匹;如果每人分7匹,就差8匹。试问有几个盗贼在分多少匹布?”

  杨损将这道题说给两名候选小吏,要求把题目记下来,并且当场在大厅的石阶上演算。同时,杨损还宣布:“谁先算对答案,就提拔谁。”

  这一会儿,其中一名小吏呈上了正确答案:“共有13个盗贼,83匹布。”于是,他马上就被宣布得到提升。由此,杨损也得到了清正廉明,办事公道,任人唯贤的好名声。

  听完杨损考吏的故事后,回过头来,想一想这位小吏是怎样算出正确的结果的呢?

  5.借马分马

  从前,阿拉伯有一个老牧人,临终前把三个儿子招到跟前说:“我死后没有留下什么遗产给你们,仅有11匹马。老大分二分之一,老二分四分之一,老三分六分之一。但不许把马杀死或卖掉,你们自己分吧。”

  6.共挣钱

  下面介绍的是一个有趣的三兄弟共挣钱的故事题:

  从前,一家兄弟三人背井离乡远出谋生已有好多时日了。为了糊口,为了年迈的二老爹娘,什么样的累活都得干,有什么办法呢?

  一天,二哥哥看到小弟弟实在力有不支,便对他说:“你就少干一点吧,只要挣到我所挣的钱的一半就行了。”

  在旁的大哥看到二弟这样体贴三弟,深受感动,接着说:“我看,我得多干一点,我每天挣到的钱一定要达到你们二人合计的总数。”

  就这样,三个人辛辛苦苦地干了几个月活,从按照自己允诺的挣钱标准那天起,共积累了三千多个铜钱,就回家过年了。

  只挣到这么点钱,本来不算什么了不得的事,却惹得老父亲满心欢喜。孩子们把所得的全部铜钱用一个盆子装着,看起来闪光发亮。

  老三从盆中随便取出一些铜钱,用一个盘子盛着,端到父亲面前,让老人家高兴高兴;老二却取一个钵子,从盆中抓一些铜钱装着,端给父亲看。父亲笑着问:“那么,你们三人谁挣的钱最多呢?”

  还没有等哥哥们开口,老三就叽叽喳喳地说话了:“就数我挣得的钱少,他俩总是说我小,不让我多干。……就这样,我所挣得的钱只有总数的六分之一,而大哥是二分之一,二哥是三分之一。”

  “哦,我明白了。”老人还是像年轻时那样风趣和爱开玩笑,他朝老三点点头,说:“你把盘里的铜钱取出六分之一给我。”

  “还有你”,老人指了指老二说:“你取出钵里的铜钱的三分之一给我。”

  最后,父亲对老大说:“将盆里所余的铜钱交给我一半吧!”

  当三个儿子都照做了之后,老人便把从三个儿子手中接来的三份铜钱混在一起,再平均分成三份。招呼三个儿子到跟前来,吩咐道:“喂,你们三人各拿去一份,放进你们各自的容器中吧!”

  老三把自己的一份放进盘中,数一数,纳闷地喃喃说道:“奇怪,这些铜钱不就是我挣到的那个数吗?”

  这时,老二把另一份放进钵子中,也诧异地自言自语地说道:“可不是,现在钵中的铜钱数正好符合我所挣的钱数。”

  当然,老大不必去数,他那一份和盆里遗留的数必然是他挣的钱了。他想:“既然盘、钵中铜钱数都正好分别是他俩挣到的钱数,剩下的肯定正好是我挣的钱数了。”

  哥弟三人茫然地对自己的容器发愣:“怎么会这么巧呢?”

  是的,就是有这么巧。那么,三个兄弟至少总共挣到多少个铜钱呢?

  7.诗文体数学

  我国明朝学家程大位有一首描写荷花的诗,其实是一个数学问题。诗文如下:

  平平湖水清可鉴,面上半尺生红莲,

  出泥不染亭亭立,忽被吹到清水面,

  渔人观看忙向前,花离原位二尺远,

  能算诸君请解题,湖水如何知深浅?

  8.毛利考师

  明朝万历年间,一个在中国经商多年的日本人——毛利重雄,一天来到安徽山明水秀、风光优美的休宁县城。休宁是我国明朝著名数学家程大位的家乡。毛利重雄久闻程大位善算,但一直没有亲身拜访过,不知虚实。这天恰遇程老头在街上为一小银匠分金的事排难解忧,便不肯放过这结识的机会。他把程大位请进酒馆,说明仰慕之意。接着用算术歌谣暗考程大位。只听毛利吟道:

  “肆中听得语吟吟,薄酒名醨(音lí,味淡的酒)厚酒醇。

  好酒一瓶醉三客,薄酒三瓶醉一人。

  共饮瓶酒一十九,三十三客醉醺醺。

  试问高明能算士,几多醨酒几多醇?”

  程大位听罢,微微一笑,应口答道:“好酒十瓶,薄酒九瓶。”

  这时,恰好酒馆门口有两个小贩正在吆喝卖水果。毛利又吟道:

  “九百九十九文钱,甜果苦果买一千。

  甜果九个钱十一,苦果七个四文钱,

  试问甜苦果各几,又问各该多少钱?”

  程大位略加默算,说道:“甜果六百五十七个,该钱八百零三文;苦果三百四十三个,该钱一百九十六文。”

  毛利心里暗暗吃惊。他举目四望,见墙上有张图画,画中有一长列盐船,首尾相接,顿时一道好题想出来了。便吟道:

  “四千三百五十盐,大小船只要齐肩(指船数相等)。

  五百盐装三大只,三百盐装四小船。

  试问船只多少数,每种船装几引盐?”

  程大位哈哈大笑,答道:“大船一十八只,装盐三千引;小船十八只,装盐一千三百五十引。”

  问答到此,毛利重雄钦佩万分,一定要拜程大位做老师,向他学习《算法统宗》。从此,我国数学家程大位,就多了一位异国学生。毛利重雄学成回国后,大力推广程大位的算学,并将《算法统宗》译成日文刊物。从此,中华古算之光闪耀在异帮的大地上。

  9.韩信点兵

  民间传说着一则故事——“韩信点兵”。

  秦朝末年,楚汉相争。一次,韩信将1500名将士与楚王大将李锋交战。苦战一场,楚军不敌,败退回营,汉军也死伤四五百人,于是韩信整顿兵马也返回大本营。当行至一山坡,忽有后军来报,说有楚军骑兵追来。只见远方尘土飞扬,杀声震天。汉军本来已十分疲惫,这时队伍大哗。韩信兵马到坡顶,见来敌不足五百骑,便急速点兵迎敌。他命令士兵3人一排,结果多出2名;接着命令士兵5人一排,结果多出3名;他又命令士兵7人一排,结果又多出2名。韩信马上向将士们宣布:我军有1073名勇士,敌人不足五百,我们居高临下,以众击寡,一定能打败敌人。汉军本来就信服自己的统帅,这一来更相信韩信是“神仙下凡”、“神机妙算”。于是士气大振。一时间旌旗摇动,鼓声喧天,汉军步步进逼,楚军乱作一团。交战不久,楚军大败而逃。

  韩信是如何凭借交换队列的方式及三个余数,快速算出了士兵的总数的呢?

  其实,韩信根本不是什么“神仙下凡”,也不是有什么“神机妙算”的法术。他算得快,算得准,是因为他掌握了这一类问题的求解方法与技巧。

  这类问题就是著名的“孙子算经”和“中国剩余定理”所解决的问题。

  我国古代数学名著《孙子算经》中,提出了闻名于世的“物不知数”问题。原文是:

  “今有物不知其数,三三数之剩二,五五数之剩三,七七数之剩二。问物几何?”

  书中还给出了其解法。韩信就是根据这个问题的解法推算出将士的准确数字的。

  13.田忌赛马

  “田忌赛马”的斗智问题,是现代数学新的分支——对策论中最古老的“对策现象”。

  据《史记》载,战国时代的齐国国君齐威王喜欢和臣下赌以赛马。一次,齐王找到手下大将田忌,要与他以千金为每场赛马的赌注,连赌三场。

  双方约定的赛规是:每人都从上、中、下三个等级的马中各选出一匹,每匹马都参加比赛,而且只参加一次,这样连赛三场,每场胜者赢千金,败者输千金。

  当时的情况是:每人的上等马要优于中等马,中等马优于下等马;而田忌养的马与齐王养的马相比,每一等级的马都要略输一筹。这样看来,田忌显然处于劣势,要想取胜似乎异想天开。

  在比赛中,田忌的对策是:以上等马对付齐王的上等马,以中等马对付齐王的中等马,下等马对付齐王的下等马。因此,每场比赛都是田忌的马“慢半拍”。三场连输,田忌付出了三千金。

  齐王赢得开心,常找田忌赛马,以赢金子为乐。而田忌屡战屡败,心里很是不快活。

  后来,齐王又一次提出要和田忌赛马。田忌正在暗自思忖之际,让他的朋友孙膑知道了。孙膑便为田忌出了个主意。谁也没想到,这次比赛在孙膑的策划下,田忌居然转败为胜,反赢了齐王一千金。

  原来对于这次赛马,孙膑作出了这样的安排:第一场比赛,让田忌把最好的辔头、鞍子备在下等马上,把它当作上等马与齐王的上等马比赛。比赛的结果当然输了,这一场齐王赢得一千金。

  第二、三场比赛,孙膑却是让田忌的上、中等马分别对付齐王的中、下等马。因此,从第二场起,形势急转直下,反倒是齐王连输二场,付出二千金。

  总起来看,田忌是一负两胜,二比一反败为胜。计算赌金,当然是田忌赢得一千金了。

  10.传国玉玺

  相传某朝代的一个皇帝,有一块勾股形的白玉,勾长三寸,股长四寸,弦长五寸。他要想截角为圆,制成传国的玉玺,曾下令全国,征求算家,算出这玉玺最大能有多少长的直径。当时有一个聪明的人,算出直径刚好二寸,因此得了一个官职。

  在魏刘徽的“九章算术”里面,可以看到这一个问题,称为“勾股容圆”。

  古书中因为这圆的直径,等于它的外切正方形的边长,所以称做“黄方”。这玉玺问题中的各数——黄方二,勾三,股四,弦五,刚巧是四个连续整数,也是一件很奇妙的事。

  这个“勾股容圆”问题,对现在只有初中数学知识的人就能完美解答出来,但对古人,这却是不容易的。清人吴诚著《海镜一隅》一书,推得求“黄方”的不同形式的十法。这十法,可能知其者就不甚多了。

只找到这些,希望能帮到你。

张扬与内敛

布莱尔曾说过:“一个人年轻时若是保守党,就太没有心肝,但一个人年老时若是自由党,就太欠成熟。”或许,张扬属于年轻人,内敛属于老人。

苏轼高唱:“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李清照低吟:“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或许,张扬属于男子,内敛属于女子。

张扬,让阳光灿烂普照大地,让万物复苏;内敛,让月光撒下的清辉伴着失眠的人入睡;张扬,让滚滚长江水无休无止;内敛,让漫漫撒哈拉沙漠中的驼铃悦耳动听。

张扬与内敛,孰是孰非呢

过于张扬,烈日会使草木枯萎;过于内敛,黑暗会让赶路的行人恐慌;过于张扬,江水会决堤;过于内敛,驼铃无法给迷路的人指明方向。原来,张扬与内敛谁也离不开谁。

年轻人和老人都需要张扬也需要内敛;男子和女子既要懂得张扬也要懂得内敛。张扬自己的青春,人生才会灿烂多彩。然而过于张扬就成了张狂。张狂是幼稚的表现,它可能会让你跌入万丈深渊。

“韩信点兵,多多益善。”面对着刘邦别有用意的提问,韩信低头看着棋局,漫不经心地回答。在关键时刻,他不懂得内敛,依然口出狂言。殊不知他这句话更加坚定了刘邦要灭掉他的决心。张狂使他将自己推向死亡。我们要懂得在张扬中学会内敛。

内敛自己的个性,生活才会更安全。然而过于内敛就成了冷漠,成了懦弱。古往今来,有多少文人志士感慨着壮志难酬,英雄无用武之地呢。他们渴望着识千里马的伯乐,然而又有多少人能像吕尚碧溪垂钓,得遇重人的文王那般幸运呢?在期望与失望中等待,结果只能是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我们要学会在内敛中张扬自己。我们要新颖,要多变,张扬自己的个性,让生活之水沸腾;我们要规范,要稳定,要内敛自己的浮躁,在坎坷面前心如止水。

内敛,是寒冷时妈妈送来的一衣温暖,是酷热时爸爸送来的一阵凉意,是口渴时的一壶清凉,是下雨时的一伞叮咛。

张扬,是欢快时的大声歌唱,是悲伤时的放肆呼喊,是欢聚时的载歌载舞,是离别时追着火车跑的背影。

人生中,用内敛和张扬来表达我们的爱,一滴水也足以让大海翻滚,一枯草也会让青山黯然。别忘了张扬,也别忘了内敛。

张扬与内敛

年轻时意气风发,挥斥方遒,谓之张扬;中年后含而不露,隐而不发,谓之内敛。有人生而内向则善敛,有人生而狂放则张扬,性情使然;有人先而张扬,经世事挫磨而沉淀;有人生来内向适度突破则闻达致远。无他,经后天而纯熟圆满,殊途同归也。

言谈诵读时声调气度,跌宕起伏,雷霆万钧,力拔山兮,气势如虹,为张扬;平心静气,收放有致,和风细雨,润物无声为内敛。

太阳张扬,月亮内敛;男子阳刚,女子阴柔;山川险峻,湖海温柔;科技张扬,哲学内敛;西学张扬,中学内敛;宝黛张扬,宝钗内敛;外家功夫,为张扬之势;太极阴柔,为内敛之功。一粒石子落入深渊,无声无息,渊之涵养;一枚钢针刺入锦棉,不痛不痒,棉之气度。天地初开之裂石张扬,风霜侵蚀雨水冲刷棱角尽去,则圆润内敛。

当权者张扬,失权者内敛;改革者张扬,守业者内敛;下山者拔背舒展,上山者弓腰紧张;新城大都张扬,古城小镇内敛;名人大腕张扬,炉火纯青内敛;外企张扬,国企内敛;知天地之大,人如蝼蚁,有所畏惧,有所不能,则内敛;知人之能力,“术业有专攻,学业有先后,”不妄自菲薄,见机而动,则张扬。年轻人张扬之后的内敛,方显成熟;中年人内敛之后再张扬,则显魄力;当权人内敛,则显气度;失权人张扬,则见精神。年轻人,不妨在张扬中多点内敛;中年人不妨在内敛后,张扬一点。

为人处世,多低调,常内敛,适张扬,则人际天空风调雨顺,远灾避祸,职业生涯步步为营,登龙有术。反之,遭人嫌怨,甚或枪打出头鸟,出头的椽子先烂。

张扬与内敛

没有张扬,我们无法看到灿烂的太阳,奔腾不息的黄河,无法欣赏到巍峨的泰山。没有张扬,我们听不到闻一多先生的前脚走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进来的豪言壮语,感受不到壮士一去不复返的豪迈气概,欣赏不到关羽单刀赴会的超人胆识!

在这个张扬的年代,人性的张扬,让我们看到世间的善与恶,风格的张扬让我们领略到另类的美。张扬是将自己的品味,内在展示给大家,一个人的品味如香水,是清香怡人,还是浓烈逼人,甚至发出异味。过分张扬,将使人目空一切,让人生厌,所以杨修的恃才无恐让他成了曹操的刀下鬼。

内敛如睡莲,不动声色却魅力无限。一个人的内敛如徐志摩诗中所言,悄悄地来,正如悄悄地去,挥一挥袖,不带走一片云彩,一招一式,充满玄机。也犹如香水,暗香浮动,一种人淡如菊的美。山高无鸟飞,水至清则无鱼,过分内敛,将香消在风雨之后,无人来嗅。人们将无法认识到你,酒香也怕巷子深,大智若愚的境界不是人人都能欣赏得到的。

张扬也好,内敛也罢,都要有丰富的知识武装大脑,否则,张扬就会变成飞扬跋扈,好高骛远,班门弄斧,成为过街老鼠。木讷,缺乏生命力,缺乏情趣,不是内敛的代名词。

在张扬与内敛之间游刃有余,张弛有力,发挥到极致,如杭州西湖,浓抹淡妆总相宜。

也说张扬

不喜欢张扬,所以不喜欢那些张扬的人与事物。这里所说的张扬,单指为了让自己受到众人的注意而刻意创造的一些事物,以此达到目的的行为。

或许,不张扬皆因无张扬之处;又或许,不喜欢张扬皆因心存妒忌。不张扬,并不能代表此人不受人注意;不张扬,也不能代表此人无此能力。万物皆有因,谁说谁有理,且不管谁对谁错,只要是心中的主张就好。

其实,张扬也是一种性格的表现,不可强求而自然流露,也许在张扬的同时,张扬的本人对自己张扬的事件并无任何查觉,只是随心而欲地去发挥自己的一切行为举止。张扬,不为法律所限制,也不为人格所牵引;张扬,将会随着时间、环境、阅历而改变;张扬,任何人都可实施,却不是任何一个实施的人均能成功。

虽然不喜欢张扬,却也知道张扬带给人的也许会是好的结果,会令张扬的人得偿所愿,获取一些心中所想的东西。当然,也有可能将会获取极坏的后果,引至众人的唾骂和鄙视,最终无法在众人之前立足。有些人会因张扬而在人生中获取这一辈子幸福和好运,有些人会因张扬而在人生中遭受这一辈子不可磨灭的记忆和悔恨。张扬,做得好就是好,做得不好就会悔。

不喜欢张扬,所以不懂张扬。对于他人的张扬,且立于外场,冷眼旁观。他人利用张扬或胜、或败,后果由张扬之人去承受。任何张扬,由主张之人导出演绎;收场,也由主张之人所妥排。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anai/891884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30
下一篇2023-09-3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