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文坛上,史铁生应该是最具有哲思性的作家之一。在最狂妄的年纪里,史铁生失去了他赖以行走的双腿,他也曾怨恨抱怨过、迷茫苦闷过。下面是有篇,欢迎参阅。
篇1
姥爷还在 中做官的时候,大舅已离家出走参加了 。不过我猜想,这父子俩除去主义不同,政见各异,彼此肯定是看重的。所以我从未听说过姥爷对大舅的叛逆有多么地愤怒。所以,解放前夕大舅也曾跑回老家,劝姥爷出去避一避风头。
姥爷死后,大舅再没回过老家。我记得姥姥坐在床上纳鞋底时常常念叨他,夸他聪明,英俊,性情仁义。母亲也是这样说。母亲说,她和大舅从小就最谈得来。
四五岁时我见过一次大舅。有一天我正在院子里玩,院门外大步流星走来了一个青年军官。他走到我跟前,弯下腰来仔细看我:“嘿,你是谁呀”现在我可以说,他那样子真可谓光彩照人,但当时我找不出这样的形容,惟被他的勃勃英气惊呆在那儿。呆愣了一会儿,我往屋里跑,身后响起他爽朗的大笑。母亲迎出门来,母亲看着他也愣了一会儿,然后就被他搂进臂弯,我记得那一刻母亲忽然变得像个小姑娘了……然后他们一起走进屋里……然后他送给母亲一个漂亮的皮包,米色的,真皮的,母亲喜欢得不得了,以后的几十年里只在最庄重的场合母亲才背上它……再然后是一个星期天,我们一起到中山公园去,在老柏树摇动的浓荫里,大舅和母亲没完没了地走呀,走呀,没完没了地说。我追在他们身后跑,满头大汗,又累又无聊。午饭时我坐在他俩中间,我听见他们在说姥姥,说老家,说著一些往事。最后,母亲说:“你就不想回老家去看看”母亲望着大舅,目光里有些严厉又有些凄哀。大舅不回答。大舅跟我说著笑话,对母亲的问题“哼哼咳咳”不置可否。我说过我记事早。我记得那天春风和煦,柳絮飞扬;我记得那顿午饭空前丰盛,从未见过的美味佳肴,我埋头大吃;我记得,我一直担心着那个空白的人形会闯进来危及这美妙时光,但还好,那天他们没有说起“他”。
那天以后大舅即告消失,几十年音信全无。
一年又一年,母亲越来越多地念起他:“也不知道他现在在哪儿”听得出,母亲已经不再那么怪他了。母亲说他做的是保密工作,研究武器的,身不由己。母亲偶尔回老家去从不带着我,想必也是怕我挨近那片危险--这不会不使她体谅了大舅。为了当年对大舅的严厉,想必母亲是有些后悔。“这么多年,他怎么也不给我来封信呢”母亲为此黯然神伤。
大舅早年的离家出走,据说很有些逃婚的因素,他的婚姻也是由家里包办的。“我姥爷包办的”“不,是你太姥爷的意思。”大舅是长孙,他的婚事太姥爷要亲自安排,这关系到此一家族的辽阔土地能否有一个可靠的未来。这件事谁也别插嘴,姥爷也不行--别看你当着个破官;土地!懂吗在太姥爷眼里那才是真东西。
太姥爷,一个典型的中国地主。中国的地主并非都像“黄世仁”。在我浅淡的记忆里,太姥爷须发全白,枯瘦,步履蹒跚,衣着破旧而且邋遢。因为那时他已是一无所有了吧也不是。母亲说:“他从来就那样,有几千亩地的时候也是那样。出门赶集,见路边的一脬牛粪他也要兜在衣襟里捡回来,抖落到自家地里。”他只看重一种东西:地。“周扒皮”那样的地主一定会让他笑话,你把长工都得罪了就不怕人家糟踏你的地就不怕你的地里长不出好庄稼太姥爷比“周扒皮”有远见,对长工们从不怠慢。既不敢怠慢,又舍不得给人家吃好的,于是长工们吃什么他也就跟着一起吃什么,甚至长工们剩下的东西他也要再利用一遍,以自家之肠胃将其酿成自家地里的肥。“同吃同住同劳动”一类的倡导看来并不是什么新发明。太姥爷守望着他的地,盼望年年都能收获很多粮食。很多粮食卖出很多钱,很多钱再买下很多地,很多地里再长出很多粮食……如此回圈再回圈,到底为了什么他不问。他梦想着有更多的土地姓他的姓,但是为什么呢天经地义,他从未想过这里面还会有个“为什么”。而他自己呢最风光的时候,也不过一个坐在自己的土地中央的邋里邋遢的瘦老头。
这才是中国地主的典型形象吧。我的爷爷,太爷,老太爷,乃至老老太爷都是地主,据说无一例外莫不如此,一脑袋高粱花子,中著土地的魔。但再往上数,到老老老太爷,到老老老老……太爷,总归有一站曾经是穷人,穷得叮当响,从什么什么地方逃荒到了此地,然后如何如何克勤克俭,慢慢富足起来--这也是中国地主所常有的、牢记于心的家史。
不过,在我的记忆里,这瘦老头对我倒是格外亲切,我的要求他一概满足,我的一切非分之想他都容忍,甚至我的一蹦一跳都让他牵心挂肚。每逢年节,他从老家来北京看我母亲说过,他主要是想看看我,带来乡下的土产,带来一些小饰物给我挂在脖子上,带来特意在城里买的点心,一点一点地掰著给我吃……他双臂颤微微地围拢我,不敢抱紧又不敢放松,好象一不留神我就会化作一缕青烟飞散。料必是因为他的长子已然夭折,他的长孙又远走他乡,而他的晚辈中我是惟一还不懂得与他划清界线的男人。而这个小男人,以其孩子特有的敏锐早已觉察到,他可以对这个老头颐指气使为所欲为。我在他怀中又踢又打胡作非为,要是母亲来制止,我只需加倍喊叫,母亲就只好躲到一边去忍气吞声。我要是高兴捋捋这老头的胡须,或漫不经心地叫他一声“太姥爷”,他便会眉开眼笑得到最大的满足。但是我不能满足他总想亲亲我的企图--他那么瘦,又那么邋遢。
大舅抗婚不成,便住到学校去不回家。暑假到了,不得不回家了,据说大舅回到家就一个人抱着铺盖睡到屋顶上去。我想姥爷一定是同情他的,但爱莫能助。我想大舅母一定只有悄然落泪,或许比她的婆婆多了一些觉醒,果真这样也就比她的婆婆更多了一层折磨。太姥爷呢,必定是大发雷霆。我想象不出那样一个瘦老头何以会有如此威严,竟至姥爷和大舅也都只好俯首听命。大舅必是忍无可忍,于是下决心离家出走,与这个封建之家一刀两断……
那大约已是四十年代中期的事,共产主义的烽火正以燎原之势遍及全国。
天下大同,那其实是人类最为悠久的梦想,惟于其时其地这梦想已不满足于仅仅是梦想,从祈祷变为实际另一种说法是“由空想变成科学”,风展红旗如画,统一思想统一步伐奔向被许诺为必将实现的人间天堂。
篇2
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呼唤。--但丁
10岁那年,我在一次作文比赛中得了第一。母亲那时候还年轻,急着跟我说她自己,说她小时候的作文作得还要好,老师甚至不相信那么好的文章会是她写的。“老师找到家来问,是不是家里的大人帮了忙。我那时可能还不到10岁呢。”我听得扫兴,故意笑:“可能什么叫‘可能还不到’”她就解释。我装做根本不在意她的话,对着墙打乒乓球,把她气得够呛。不过我承认她聪明,承认她是世界上长得最好看的女的。她正给自己做一条蓝底白花的裙子。
我20岁时,我的两条腿残废了。除去给人家画彩蛋,我想我还应该再干点别的事,先后改变了几次主意,最后想学写作。母亲那时已不年轻,为了我的腿,她头上开始有了白发。医院已明确表示,我的病目前没法治。母亲的全副心思却还放在给我治病上,到处找大夫,打听偏方,花了很多钱。她倒总能找来些稀奇古怪的药,让我吃,让我喝,或是洗、敷、薰、灸。“别浪费时间啦,根本没用!”我说。我一心只想着写小说,仿佛那东西能把残疾人救出困境。“再试一回,不试你怎么知道会没用”她每说一回都虔诚地抱着希望。然而对我的腿,有多少回希望就有多少回失望。最后一回,我的胯上被薰成烫伤。医院的大夫说,这实在太悬了,对于瘫痪病人,这差不多是要命的事。我倒没太害怕,心想死了也好,死了倒痛快。母亲惊惶了几个月,昼夜守着我,一换药就说:“怎么会烫了呢我还总是在留神呀!”幸亏伤口好起来,不然她非疯了不可。
后来她发现我在写小说。她跟我说:“那就好好写吧。”我听出来,她对治好我的腿也终于绝望。“我年轻的时候也喜欢文学,跟你现在差不多大的时候,我也想过搞写作。你小时候的作文不是得过第一吗那就写着试试看。”她提醒我说。我们俩都尽力把我的腿忘掉。她到处去给我借书,顶着雨或冒着雪推我去看**,像过去给我找大夫、打听偏方那样,抱了希望。
30岁时,我的第一篇小说发表了,母亲却已不在人世。过了几年,我的另一篇小说也获了奖,母亲已离开我整整7年了。
获奖之后,登门采访的记者就多。大家都好心好意,认为我不容易。但是我只准备了一套话,说来说去就觉得心烦。我摇著车躲了出去。坐在小公园安静的树林里,想:上帝为什么早早地召母亲回去呢迷迷糊糊的,我听见回答:“她心里太苦了。上帝看她受不住了,就召她回去。”我的心得到一点安慰,睁开眼睛,看见风正在树林里吹过。
我摇车离开那儿,在街上瞎逛,不想回家。
母亲去世后,我们搬了家。我很少再到母亲住过的那个小院子去。小院在一个大院的尽里头,我偶尔摇车到大院儿去坐坐,但不愿意去那个小院子,推说手摇车进去不方便。院子里的老太太们还都把我当儿孙看,尤其想到我又没了母亲,但都不说,光扯些闲话,怪我不常去。我坐在院子当中,喝东家的茶,吃西家的瓜。有一年,人们终于又提到母亲:“到小院子去看看吧,你妈种的那棵合欢树今年开花了!”我心里一阵抖,还是推说手摇车进出太不易。大伙就不再说,忙扯到别的,说起我们原来住的房子里现在住了小两口,女的刚生了个儿子,孩子不哭不闹,光是瞪着眼睛看窗户上的树影儿。
我没料到那棵树还活着。那年,母亲到劳动局去给我找工作,回来时在路边挖了一棵刚出土的绿苗,以为是含羞草,种在花盆里,竟是一棵合欢树。母亲从来喜欢那些东西,但当时心思全在别处,第二年合欢树没有发芽,母亲叹息了一回,还不舍得扔掉,依然让它留在瓦盆里。第三年,合欢树不但长出了叶子,而且还比较茂盛。母亲高兴了好多天,以为那是个好兆头,常去侍弄它,不敢太大意。又过了一年,她把合欢树移出盆,栽在窗前的地上,有时念叨,不知道这种树几年才开花。再过一年,我们搬了家,悲哀弄得我们都把那棵小树忘记了。
与其在街上瞎逛,我想,不如去看看那棵树吧。我也想再看看母亲住过的那间房。我老记着,那儿还有个刚来世上的孩子,不哭不闹,瞪着眼睛看树影儿。是那棵合欢树的影子吗
院子里的老太太们还是那么喜欢我,东屋倒茶,西屋点菸,送到我跟前。大伙都知道我获奖的事,也许知道,但不觉得那很重要;还是都问我的腿,问我是否有了正式工作。这回,想摇车进小院儿真是不能了。家家门前的小厨房都扩大了,过道窄得一个人推自行车进去也要侧身。我问起那棵合欢树,大伙说,年年都开花,长得跟房子一样高了。这么说,我再看不见它了。我要是求人背我去看,倒也不是不行。我挺后悔前两年没有自己摇车进去看看。
我摇车在街上慢慢走,不想急着回家。人有时候只想独自静静地呆一会。悲伤也成享受。
有那么一天,那个孩子长大了。会想起童年的事,会想起那些晃动的树影儿,会想起他自己的妈妈。他会跑去看看那棵树。但他不会知道那棵树是谁种的,是怎么种的。
篇3
我在好几篇小说中都提到过一座废弃的古园,实际就是地坛。许多年前旅游业还没有开展,园子荒芜冷落得如同一片野地,很少被人记起。
地坛离我家很近。或者说我家离地坛很近。总之,只好认为这是缘分。地坛在我出生前四百多年就坐落在那儿了,而自从我的祖母年轻时带着我父亲来到北京,就一直住在离它不远的地方——五十多年间搬过几次家,可搬来搬去总是在它周围,而且是越搬离它越近了。我常觉得这中间有着宿命的味道:仿佛这古园就是为了等我,而历尽沧桑在那儿等待了四百多年。
它等待我出生,然后又等待我活到最狂妄的年龄上忽地残废了双腿。四百多年里,它一面剥蚀了古殿檐头浮夸的琉璃,淡褪了门壁上炫耀的朱红,坍圮了一段段高墙又散落了玉砌雕栏,祭坛四周的老柏树愈见苍幽,到处的野草荒藤也都茂盛得自在坦荡。这时候想必我是该来了。十五年前的一个下午,我摇著轮椅进入园中,它为一个失魂落魄的人把一切都准备好了。那时,太阳循着亘古不变的路途正越来越大,也越红。在满园弥漫的沉静光芒中,一个人更容易看到时间,并看见自己的身影。
自从那个下午我无意中进了这园子,就再没长久地离开过它。我一下子就理解了它的意图。正如我在一篇小说中所说的:“在人口密聚的城市里,有这样一个宁静的去处,像是上帝的苦心安排。”
两条腿残废后的最初几年,我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去路,忽然间几乎什么都找不到了,我就摇了轮椅总是到它那儿去,仅为著那儿是可以逃避一个世界的另一个世界。我在那篇小说中写道:“没处可去我便一天到晚耗在这园子里。跟上班下班一样,别人去上班我就摇了轮椅到这儿来。园子无人看管,上下班时间有些抄近路的人们从园中穿过,园子里活跃一阵,过后便沉寂下来。”“园墙在金晃晃的空气中斜切下—溜荫凉,我把轮椅开进去,把椅背放倒,坐着或是躺着,看书或者想事,撅一杈树枝左右拍打,驱赶那些和我一样不明白为什么要来这世上的小昆虫。”“蜂儿如一朵小雾稳稳地停在半空;蚂蚁摇头晃脑捋著触须,猛然间想透了什么,转身疾行而去;瓢虫爬得不耐烦了,累了祈祷一回便支开翅膀,忽悠一下升空了;树干上留着一只蝉蜕,寂寞如一间空屋;露水在草叶上滚动,聚集,压弯了草叶轰然坠地摔开万道金光。”“满园子都是草木竞相生长弄出的响动,窸窸窣窣片刻不息。”这都是真实的记录,园子荒芜但并不衰败。
除去几座殿堂我无法进去,除去那座祭坛我不能上去而只能从各个角度张望它,地坛的每一棵树下我都去过,差不多它的每一米草地上都有过我的车轮印。无论是什么季节,什么天气,什么时间,我都在这园子里呆过。有时候呆一会儿就回家,有时候就呆到满地上都亮起月光。记不清都是在它的哪些角落里了。我一连几小时专心致志地想关于死的事,也以同样的耐心和方式想过我为什么要出生。这样想了好几年,最后事情终于弄明白了:一个人,出生了,这就不再是一个可以辩论的问题,而只是上帝交给他的一个事实;上帝在交给我们这件事实的时候,已经顺便保证了它的结果,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这样想过之后我安心多了,眼前的一切不再那么可怕。比如你起早熬夜准备考试的时候,忽然想起有一个长长的假期在前面等待你,你会不会觉得轻松一点并且庆幸并且感激这样的安排
剩下的就是怎样活的问题了,这却不是在某一个瞬间就能完全想透的、不是一次效能够解决的事,怕是活多久就要想它多久了,就像是伴你终生的魔鬼或恋人。所以,十五年了,我还是总得到那古园里去、去它的老树下或荒草边或颓墙旁,去默坐,去呆想、去推开耳边的嘈杂理一理纷乱的思绪,去窥看自己的心魂。十五年中,这古园的形体被不能理解它的人肆意雕琢,幸好有些东西的任谁也不能改变它的。譬如祭坛石门中的落日,寂静的光辉平铺的—刻,地上的每一个坎坷都被映照得灿烂;譬如在园中最为落寞的时间,—群雨燕便出来高歌,把天地都叫喊得苍凉;譬如冬天雪地上孩子的脚印,总让人猜想他们是谁,曾在哪儿做过些什么、然后又都到哪儿去了;譬如那些苍黑的古柏,你忧郁的时候它们镇静地站在那儿,你欣喜的时候它们依然镇静地站在那儿,它们没日没夜地站在那儿从你没有出生一直站到这个世界上又没了你的时候;譬如暴雨骤临园中,激起一阵阵灼烈而清纯的草木和泥土的气味,让人想起无数个夏天的事件;譬如秋风忽至,再有一场早霜,落叶或飘摇歌舞或坦然安卧,满园中播散著熨帖而微苦的味道。味道是最说不清楚的。味道不能写只能闻,要你身临其境去闻才能明了。味道甚至是难于记忆的,只有你又闻到它你才能记起它的全部情感和意蕴。所以我常常要到那园子里去。
看过范文篇的人还:
1史铁生的经典散文作品推荐
2史铁生散文好句赏析
3史铁生经典哲理散文
4史铁生散文句子赏析
读书真好初中作文600字5篇
书,像是那深山幽谷中涌出的清泉一脉,晶莹明澈,自然天成;书,像是那粉妆玉砌中的梅香一缕,清新淡雅,沁人心脾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读书真好初中作文600字,希望大家喜欢!
读书真好初中作文600字篇1
我畅游在书的海洋,驾着轻舟,在洪波涌起的江面上,感受曹操“日月之行,若出其里”的博大胸怀与昂扬精神。时而,又体验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的悲凉……读书让我和作者的感情交织在一起,荡涤心扉,并随书中主人公的际遇或喜或悲。我深深的感到读书真好。
我漫步在荒凉的古道上,看见了马致远骑着一匹瘦马行走在古道上欣赏“小桥流水人家”的美丽画面,令人流连忘返。路途中,乌鸦鸣叫,倾诉悲凉之情。此刻,怎能不令人潸然泪下。
读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我流泪了。因为我目睹史铁生双腿瘫痪,又长年患病,他的脾气变得暴躁无常:我又目睹他的母亲也得了重病常常肝疼得整宿翻来覆去的睡不了觉,我为他们的病感到悲痛,也为史铁生母亲的爱子之心而感动,更为后来史铁生的坚强意志而感到震撼。
唐僧前往西天取经的路上,我目睹了孙悟空、猪八戒和沙僧一路上斩妖除魔来保护唐僧;我目睹了他们不怕艰苦,一心拜佛求经的志向;我为他们不畏艰难一路向前,最后取回真经而高兴。
在荒岛上,我和鲁滨逊一起遇险。我扛着那支长枪,巡视岛上的每一个角落,孤独感与寂寞使我更加钦佩鲁滨逊的坚强意志。在他身上,我学到了很多东西。当鲁滨逊踏上久违20__年归乡之路时,我从心底为他感到高兴。
读书就像一次旅行,带我游遍大江南北,古今中外,让我随着书中的情节或喜或悲。读书丰富了我的情感,精彩了我的人生,读书真好。
读书真好初中作文600字篇2
书籍如一盏明灯,照亮我夜行的路;书籍如一位老师,指引我人生的方向;书籍如一阵微风,轻抚我燥热的心。读书,真好!
记得那次,窗外刮着猛烈的风,随着一声闷雷,雨滴如折翼的黑天使般降临人间,重重地拍击着地面,刚钻出地面的小草也被压折了脑袋。而屋内的我的心情也正如外面的天气一样糟透了,试卷静静地躺在桌子上,我一低头,那鲜红刺目的“48”分又映入我的眼帘,满卷的红叉赫然组成一张巨大的网将我牢牢罩住,使我呼吸不得,动弹不得,我的心像被千万只蚂蚁在同时啃咬着,无奈,憋闷,窒息一齐涌上心头,我的自信大厦正被一锤一锤敲击着,摇摇欲坠。眼泪如决堤洪水般涌了出来,“啪”滴在书桌上,也重重地滴在了我的心上。烦躁的我,从书柜上随手抽下一本书,一头倒在床上,胡乱地翻了起来,看着看着,我就被书中的故事吸引住了,贝多芬在双耳失聪的情况下,创作出世间名曲《命运交响曲》,身残志坚的他一次次与命运抗争,永远不向命运低头,我的心被触动了。再看看现在的我,因为一次考试失利就爬不起来,只会一味地哭,真是太懦弱了。我要向贝多芬学习,坚强乐观地面对人生的挫折!于是,我擦干泪水,拿起笔来开始认真分析试卷。
读书真好,它使我乐观面对挫折,使我努力战胜困难。读杜甫的《望岳》,我领略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雄心;读李白的《行路难》,我知道“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拼搏;读刘禹锡的《秋词》,我感受到“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的豪迈。读书,陶冶了我的情操!
读书真好,书籍如明灯,如老师,如微风,给我启示,给我安慰……我愿今生与书为友,永远沉浸在这浓浓的书香中!
读书真好初中作文600字篇3
你如果问我最喜欢干什么事我一定会回答:“我最喜欢看书。”
我为什么喜欢看书呢是因为书中能让我吸取知识,能让我看到有趣的故事……如果让我说看书的好处,让我说三天三夜也说不完。读书真好!
就拿我看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本书来说吧!看了这本书,我不仅深深的同情海伦·凯勒的不幸遭遇,更明白了一个人不管怎么样都要坚强,坚强地同命运抗争,改写自己,否则就会一事无成。海伦·凯勒——又盲又聋又哑,她用自己不屈服的精神改写了自己的命运,也给了后人深深的思考和启迪!
让我印象很深刻的书籍还有:《夏洛的网》,我被夏洛和威尔伯真诚的友谊所感动。真正的有意是患难之中的帮助,是人与人之间的“雪中送炭”,而不是“锦上添花”。
《你是我的宝贝》这本书中,贝贝是个智障儿,爸爸妈妈都不要他了,只有奶奶要他,最后奶奶也死了。在大家的帮助下,贝贝才能像正常人一样读书,快乐的生活。他是我们大家的“宝贝”。
阅读很多的课外书籍,对我写作水平的提高也很有帮助。二、三年级时,我写的作文在“语文报杯”小学生作文大赛中获得了不错的成绩,我多次参加学校的阅读考级,还获得过校“书香儿童”的称号。学校发给我很多起航卡,我太开心了,读书真好!
通过读书,让我学到了很多知识,也明白了很多做人的道理。是书籍充实了我的课外生活,是书籍指引了我前行的方向。最后我还想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让我们一起好好读书吧!”
读书真好初中作文600字篇4
捧一杯清茶,坐在午后温暖的阳光下,任凭碎碎的光影透过树叶间的罅隙打在刚翻开的书本的扉页上,时光静好。
让我怎么感谢你,我的朋友。唯有一遍遍地诵读你。我的目光掠过你,心里却早已风起云涌。像在沙漠中发现了一朵惊艳的花儿拼命发芽。我跟随你去看了鲁滨孙呆过的荒岛,那里种满了坚强与希望;我跟随你去感受了英子在北京城南的童年,那里弥漫了欢声笑语,悲伤怀念;我跟随你去嗅嗅席慕蓉的菖蒲花,热情澎湃,单纯美好;我跟随你从繁华的城市中心走到荒芜的小镇尽头。阅读就像一扇窗,我小心翼翼地推开窗户,领略了窗外一碧如洗的天空,郁郁葱葱的树木,以及所有美好的景物。
三毛曾说:“读书多了,容颜自然改变,许多时候自己可能以为许多看过的书籍都成为过眼烟云,不复记忆,其实它们仍是潜在的,在气质里、在谈吐上、在胸襟的无涯,当然也可能显露在生活和文字中。”我们翻一翻书,它便在我们脑海中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在不知不觉中我们融为一体,相互依偎,它触及到我们的灵魂,尽管我们浑然不知。曾经听说过这样一件事:一外国记者曾讽刺道,为何中国人走的路叫“马路”周总理不假思索地答道,我们走的是马克思主义道路,简称“马路”。巧妙的言语不失风度,又回答到了极致,这也就是书读多了,智慧也就多了。
享受读书的过程也是一门艺术,我们可以像五柳先生一样“不求甚解”,我们也可以像宋濂一样“手自笔录”。毕竟“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它所折射出的人生的感悟才是最真实,最纯粹的。一本书可以改变人的性格,让我们浮躁的心变得平静,像波澜不惊的海面;一本书也可以让我们对旧事物有新认识,正所谓“温故而知新”;一本书也会让我们变得豁达,融情于山水,不再计较得失。
而当我们渴望读书时,一种锲而不舍的精神也潜移默化地形成。现在的人们每天都穿梭于拥挤的人潮中,繁忙的工作中,回到家手机、电脑、电视一拥而上,根本无暇顾及那静静躺在书桌上的书。但是当我们轻捻着泛黄陈旧的纸张,品读着细黑端正的文字,心里是一种莫大的满足。我们可以将喜爱的书珍藏,尽管被时间遗忘,被岁月埋藏,它永远在那里封锁着你的笑容不被埋葬。
这小小的书本也会让我们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就像细微的波浪一样从内到外震荡着我们的心,我们会发现在这大千世界中自己只是沧海一粟,却又真真切切地存在着,所以不容骄傲,也无须自卑,它会让我们在穷途末路中看到希望的光芒。
我用朦胧的双眼顺着阳光眺望远方,心中激起喜悦与力量,在这安静的午后有你陪伴,真好!
读书真好初中作文600字篇5
每当夜深人静,万籁俱寂之时我都会陶醉在书的海洋中,看着这些书籍能让我产生一种奇妙的满足感,似乎能和我的心灵对话。
幼年时期的我,那时并不太爱读书,整天只想着吃喝玩乐。有一次我在家中抽屉里翻找好玩的东西,却在无意中翻到了一本故事书。我翻开书本,其中有一篇故事《卖火柴的小女孩》吸引了我的注意,当我读完整个故事情节之后,我早已泪流满面,小女孩的不幸遭遇牵动着我的心弦。原来我是多么的幸福,原来这个世界上还有这么多可怜的孩子,他们吃不饱,穿不暖,甚至无家可归。读着《丑小鸭》、《白雪公主与七个小矮人》、《小美人鱼》的故事,我的脑海中便涌现出伤心的丑小鸭、美丽的白雪公主、善良的小美人鱼。原来读书是如此的美妙啊!
在不知不觉中告别了充满神奇而又梦幻的童话,渐渐地我看的书也变得“厚重”了许多,也更有内涵了。最近我爱上看西游记原著,孙悟空棒打白骨精,最终战胜了白骨精,我不禁拍手叫好,当唐僧逃出了妖怪的爪牙时,我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当悟空被如来佛祖封为“斗战圣佛”时,我不禁为他感到高兴和自豪……
《培根随笔》的《论求知》中说,“求知可以作为消遣,可以作为装饰,也可以增长才干。当你孤独寂寞时,阅读可以消遣。当你高谈阔论时,知识可以装饰。当你处世行事时,正确运用知识意味着力量。”培根还说“读书使人的头脑充实,讨论使人明辨是非,作笔记则能使知识精确”;《论语》中,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还有中国当代散文家、文化学者余秋雨也曾说过:“阅读的理由是想摆脱平庸,早一天就多一份人生的精彩;迟一天就多一天平庸的困扰。”古今中外的人都知道读书的重要性,读书让我开拓了视野,陶冶了情操、净化了心灵,多读书不但可以提高我的写作能力,读书还可以提高我的理解能力让知识得到积累,君子学以聚之。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不读书,怎行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千千万万的书籍,汇成了一个知识的海洋,无边无际,广阔无垠。我便是那一叶扁舟,逆流而上,乘风破浪。书推动了整个世界文明的发展,不仅是我,整个世界都在呼吁:“读书吧!读书真好!”
病隙碎笔读后感精选范文1
许久没有把一本小说能从头到尾看完过,“五一”放假期间,偶尔的一个机会,从朋友处看到了史铁生的《病隙碎笔》,刚看了几页,已被作者那种写作与生命完全同构在一起的语言所吸引,竟用了能用的全部时间把这本散文随笔集看完,深深为他那深遂的思想和坚强的意志所感动。他,一个双腿瘫痪,双肾衰竭而停止工作,又患上了“尿毒症”,人生的苦难几乎都找上了他,而他,却在那轮椅上,用生的意志探寻着生命的终极意义;用理性的文笔,甚至是幽默的语调,述说着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疾病的抗争;他体验到的是人生的苦难,表达出来的却是存在的欢乐和充实。
他在生病中,领悟出一种很现实的人生观:生病也是生活体验之一种,甚或算得上一项别开生面的游历。生病的经验是一步步懂得满足。发烧了,才知道不发烧的日子多么清爽。咳嗽了,才体会到不咳嗽的嗓子多么安详。他后来患了尿毒症,经常昏昏然不能思想,使他更加怀念起往日时光,他醒悟到,其实每时每刻我们都是幸运的,因为任何灾难的前面都可能再加一个“更”字。
我认为《病隙碎笔》——这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书。作者体验到的是生命的苦难,表达出的却是存在的明朗与欢乐,在书中,他用睿智的语言,犀利的文笔,把自己的灵魂一一解剖开来,照亮的反而是我们日益幽暗的内心,这是一般人不能做到的,而他做到了,这需要多大的勇气啊。他要为残疾的肉身续上一个健全的心途,为隔离的灵魂开放一条爱的通路,他的碎言碎语就是怀着这样一种崇高的理想开始的。作家韩少功评论《病隙碎笔》说:“《病隙碎笔》几乎是一个爱好科普知识的耶稣,一篇可以在教堂管风琴乐柳中朗读的童话,是一种在尘世中重建天国的艰巨努力。”
当我把书的最末一页看完,轻轻地把书合上的时候,我觉得意犹未尽,此书的碎语拼凑起来不就是一部生命体验的百科全书吗,就好比一个漂亮而好吃的美食拼盘,给人视觉上的享受,精神上的愉悦,又有一定的实用性。当我把书的最末一页看完,轻轻地把书合上的时候,我已经被它感动了。
病隙碎笔读后感精选范文2平凡的人生,惊险不断的命运;质朴的爱情,意想不到的苦难。史铁生的一生是惨淡的,双腿瘫痪,疾病缠身。但面对命运的玩笑,他是那样理智,直面命运的挑战。他那调侃的言语,让人觉得这仿佛不是一个身患残疾的人,而是一个在体验生活的,体验病情也算得上一项别开生面的游历。
《病隙碎笔》是史铁生写于生病治疗间隙的片断随笔,篇幅很长,但语言通俗易懂,仿佛在和我们面对面的交流,用一位长者的身份教导我们怎么面对人生、苦难、命运、爱情、金钱、道义、信仰。字字珠玑,平易而又精辟,朴实又鲜活跳动,充满着智慧与哲理。史铁生有严重的残疾,但他坚持写作,在他三天一次透析的痛苦煎熬中,他还是完成了这部著作。
人生就像一杯茶,不会苦一辈子,但总会苦一阵子!对于我们来说,小小的挫折就足以让我们身心俱挫,疲惫不堪。感叹命运的不公,叹息生活的不堪。史铁生在开始就谈到了命运,‚命运,就是说,这一出‘人间戏剧’需要各种各样的角色,你只能是其中之一,不可以随意调换,‚要让一出戏剧吸引人,必要有矛盾、有人物间的冲突,矛盾和冲突的前提,是人物的性格、境遇各异,乃至天壤之异。他将人生命运比作是一场戏剧,而我们都是其中的演员,每个人扮演的角色都是不一样的,也就拥有不一样的命运。如果每个人都是好的人生,亦或是坏的人生,那岂不是都是一样的了吗我们不必要去过度叹息别人悲惨的人生,也不必去羡慕嫉妒甚至愤恨别人美好的命运。上帝是公平的。就像史铁生自己说的一样‚他虽然剥夺了 ‚我奔跑的权力却让‚我与生命的真谛更接近,这就是为什么盲人的听觉总比一般人的灵敏,我们必须要承认人生的差距,直面自己的人生,抛弃埋怨,放弃逃避,用心去寻找属于自己人生路上的风景,不要因为他人延误自己美好的风景,哪怕是暴风雨中的枯枝烂草,也值得我。驻足留念。我觉得这才是人生。
病隙碎笔读后感精选范文3没有谁比从未遇到过不幸的人更加不幸,因为他从未有机会检验自己的能力。塞涅卡的这句话与史铁生当时的心境有着类似之处。史铁生在书中写到‚其实每时每刻我们都是幸运的`,因为任何灾难的前面都可能再加一个‘更’字,他面对生活是豁达坦然的。‚生而为人,终难免苦弱无助,你便是多么英勇无敌,多么厚学博闻,多么风流倜傥,世界还是要以其巨大的神秘置你于无知无能的地位。一个身患残疾的人把人生的许多哲理问题阐释得那样简单明了,而我们这些四肢健全的人都无法把人生的意义想得透彻,每天都在怨声载道的,这是多么的惭愧。我无法想象一个身患严重残疾的人面对自己需要多大的勇气,但看到史铁生那些轻松而又充满调侃的语句,‚死不过是某一个信号的中断,它‘轻轻地走’,正如它还会‘轻轻地来’。我意识到有些人是将生病当成一种人生的体验,将死亡当成一种超越。用乐观的心态去对待苦难,去诠释生命的意义。也许这不是我们这些凡夫俗子所能做到的。史铁生认为我们应该去包含苦难的世界,这又是一种难以达到的境界,接受自己的苦难已是一件痛苦的事情,更别说包含。但他可以。他可以用微笑面对自己的身体和人生。甚至觉得苦难让他拾起自己的信心。他在书中提到‚不断的苦难才是不断地需要信心的原因,这是信心的原则,不可稍有变动。他是自信的,他意识到人生就是布满陷阱的,只要你对生活的希望不灭你就有能力化解苦难。我原本认为每个人对苦难的认识应该都是抑郁悲伤的,但是这里的苦难却像是拥有魔力的神棒,苦难是用来唤醒我们对生活的勇气的,带给我们希望的,这是让我惊讶的,也是让我惊奇的,更是让我对史铁生充满了仰慕。
在书中,史铁生认为当人生无法被改变时,我们应该寻求‚爱。‚爱是一个神圣的词。‚爱之永恒的能量,在于人之间永恒的隔膜。爱之永恒的激越,在于每一个‚我都是孤独。爱也许只是某一刻莫名的思念,也许只是远远地相望,也许只是默默地陪伴。就像泰戈尔的一句话‚总会发生些情愿与不情愿、知道与不知道、清醒与迷误的那种痛苦与幸福的事儿。但如果心里存在虔诚情感,那么在痛苦中也会得到安宁。现在很多小情侣整天呆在一起,并且强烈要求对方眼中只有自己一个人,并且要时时刻刻想着自己。在我看来,这只是一种呆在一起久了的依赖,并不是真正的爱。爱是一种情感,一种心意,也许两个人在一起吵吵闹闹,但是分开了又互相思念对方。史铁生认为‚爱的情感包括喜欢,包括爱护、尊敬和控制不住,除此之外还有最要紧的一项:敞开。互相敞开心魂,为爱所独具。爱也许是一种为了爱护对方而甘愿牺牲的精神。也许就只是陪伴着你度过人生最难过的那段岁月。他认为敞开心扉最为重要,可以告诉对方你此刻的痛苦与开心,哪怕是哭泣悲伤。以前我以为爱到一定程度就是结婚,但现在看来我是错了,也许不需要婚姻,那也是一种爱。哪怕是忘记,那也是爱。 《病隙碎笔》是一部哲学,是史铁生用灵魂书写的,读这本书就像在读他的内心,善良的、虔诚的、平易近人而又复函哲理的语句,让我感受到苦难也是一种幸福,命运是不接受挑战的。我们每天都会为一些事情烦恼伤心,但是我们要学会知足,史铁生是悲惨的,但是他收获了美满的爱情和事业,我们更应该知足,因为我们拥有健全的身体。
《病隙碎笔》,是史铁生的散文随笔集。
它是一本思想者的书,是一本闪耀着哲思智慧和灵性光辉的书。
它是史铁生以生命追问的方式捕捉思想的火花写成的书,历时三年多。
它是一个长期被囚困在轮椅上的残疾人的自问自答、自说自话。
书中,命运、疾病、苦难、爱情、心魂、信仰、写作、文学等都被书写。
全书分六部分,紧扣“碎笔”二字,内容庞杂,话题多样,是史铁生对生命多层次、多角度书写的碎碎念。
但不同于大多数人微博式的无病呻吟,这本书有追问、有思考、有深度。值得一读再读。
在这本书里,残疾与爱情,被史铁生特别的强调。他说:“上帝为人性写下的最本质的两条密码是:残疾与爱情。”
在他看来,“残疾即残缺、限制、阻障……,是属物的,是现实。爱情属灵,是梦想,是对美满的期盼,是无边无限的,尤其是冲破边与限的可能,是残缺的补救。”
传统概念中,残疾是指人肢体或五官伤残,也泛指生理功能残疾。这样的解释是针对于人的身体。
史铁生却扩大了残疾的范围,他认为:“人所不能者,即是限制,即是残疾。”
所以,残疾是与生俱来的,从来没有离开我们。
也可以说,我们都有残疾,因为每一个人都有限制,都是“不能者”。
都有理想不能实现的茫然,有爱而不得的痛苦,有事业受挫的打击,有渴望而不能及的迷途。
所以,“残疾,并非残疾人所独有”。它不仅仅限于肢体或器官的障碍,心灵的痛苦与损伤,精神的压抑与迫害,爱情的打击和折磨,都可看作残疾。
史铁生说:“上帝正是要以残疾的人来强调人的残疾,强调人的迷途和危境,强调爱的必须与神圣。”
残疾只是一种形式,身体残疾的人可能是精神的贵族,而体格健壮者也可能是精神的残障。
残疾是一回事,生命意义的缔造是另外一回事。即使是残疾人,生命的完成形式同样可以壮阔而精彩。
左丘失明,写出了《国语》;孙子膑脚,修炼《兵法》;司马迁忍受宫刑,完成了《史记》;贝多芬耳聋,写出了《命运交响曲》。
上帝在给这些人制造残疾时,也顺便赋予了他们要完成的任务,让他们成为主宰自己命运的强者。
身残而志坚,品高而名显,这些残疾人何尝不是精神的王者?
史铁生也是。他的职业是生病,业余是写作,他在苦难中建造了思想和灵魂的高度。
谁又能说他是精神上的残疾呢?
残疾人常受到人们的歧视,他们可以有爱吗?他们可以正常的爱吗?答案是肯定的。
越是身体残疾的人越是向往爱与美,越是希望能像正常人那样实现人生的爱愿。
正如史铁生所言:“人既看见了自身的残缺,也就看见了神的完美,有了对神的敬畏、感恩与赞叹,由是爱才能指向万物万灵。”
神是什么?他在哪儿?神永远是人类高贵的猜想,是对爱与美的呼唤。“神之在,源于人的不足和迷惑,是人之残缺的完美比照。”
神让人突破自卑,看到残缺之外的爱愿。
残疾给人带来自卑,让人心生怨愤。自卑,又送给人们两样东西:“爱的期盼,与怨愤的积累。”
爱,就是自卑弃暗投明的时刻;自卑,在爱的路途上迎候解放。残疾,是史铁生身上的生命烙印,他对自卑与爱有着特别的感受。
在最适宜谈情说爱的年龄,他的双腿瘫了,于是他喜爱的姑娘离开了他。他只能在残疾和爱的流失中,咀嚼着生命的无奈与痛苦。
于是,爱成了一种艰难,一种“心愿”,一种“救济”。
在他看来,“爱之永恒的能量,在于人之间永恒的隔膜。爱之永远的激越,由于每一个“我”都是孤独。人不是被抛到这个世界上来的,而且是一个个分开着被抛来的。”
每一个人都是孤独的个体,爱就是企图拆开隔膜而相互取暖,是孤独之中渴望构建的相依相偎的二人世界。可这样的世界常被庸常生活的风雨摧折得残破不堪、岌岌可危。
爱的本质,依然是软弱、孤独和艰难。
史铁生说:“爱是软弱的时刻,是求助于他者的心情,不是求助于他者的施予,是求助于他者的参加。爱,即分割之下的残缺向他者呼吁完整,或者竟是,向地狱要求天堂。爱,所以艰难,常常落入窘境。”
爱是一种美好的心愿,维系爱依然艰难。但既然爱,就忘情的爱,不要惧怕别人的评价和眼光,就爱得热烈,爱得深情:
“你要爱,就要像一个痴情的恋人那样去爱,像一个忘死的梦者那样去爱,视他人之疑目如盏盏鬼火,大胆去走你的夜路。”
冲破一切的疑惑和障碍,爱自己所爱,“为爱的祷告创造出丰富多彩的乃至独领风流的性语言。”
这是一种大胆的爱,需要勇气冲破世俗藩篱的爱。
在史铁生的心目中,“爱情不是出于大脑的明智,而是出于灵魂的牵挂。不是肉身的捕捉和替换,而是灵魂的漫展和相遇。”
爱,不是男女在一起搭伙过日子,不是单纯的性爱发挥繁衍后代的作用,也不是一纸现实的婚姻契约,它是“站在现实的边缘向着神秘未知的呼唤和祷告,它根本是一种理想或信仰。”
这是高于现实的理想中的爱,是对爱的祷告与眺望,是神赐予的一种爱愿。
可是生活却布满了凶险,不因谁的虔诚眺望就给谁特别的优惠。尽管如此,依然要满怀信心的有希望的生活下去。
“人不是苟活苟死的物类,不是以过程的漫长为自豪,而是以过程的精彩、尊重和独具爱愿为骄傲的。”
史铁生,他虽身体残疾,灵魂却牵系着博大的爱愿。他虽行动受限,精神却超越了疾病和苦难。
他的生命因过程的精彩和独具爱愿,而变得高贵和骄傲。
201927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