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有趣的骂人歇后语精选

2019年有趣的骂人歇后语精选,第1张

这年头骂人都不带脏字了,下面快来看看这些有趣的骂人歇后语吧!

 有趣的骂人歇后语

 1、高梁撒在粟地里——杂种

 2、看见菩萨屙屎——讲鬼话

 3、三年不屙屎——粪胀(混帐)

 4、三年不洗口——一张臭嘴

 5、三角坟地——缺德

 6、三伏天卖不掉的肉——臭货

 7、二十一天不出鸡——坏蛋

 8、一把粉打在后颈窝——釉子上反了

 9、茅厕里题诗——臭秀才

 10、范进中举——喜疯了

 11、披着狗皮——不是人

 12、孝弟忠信礼义谦——无耻

 13、豆豉口袋——臭东西

 14、后背梁长疮骨脐眼流脓——坏透了

 15、肉锅里煮汤圆——荤(昏)蛋

 16、肉骨头吹喇叭——荤(昏)都都

 17、肉骨头敲鼓——荤(昏)都都

 18、吊死鬼打粉插花——死不要脸

 19、阴间出悬赏——寻鬼

 20、阎王的爷爷——老鬼

 21、瞎子拉琴——瞎扯

 22、墙头上跑马——不回头的畜牲

 23、猴子拉稀——坏了肠子了

 24、跌在竹园里——该扦(千)死

 25、一个耳朵大,一个耳朵小——猪狗养的

 26、一二三四五六七——忘(王)八

 27、看衣服行事——狗眼看人

 28、阎王出告示——鬼话连篇

 29、菩萨的襟怀胸襟——没有心肝

 30、狗咬求乞子——畜牲也欺人

 搞笑骂人歇后语

 1、刚孵出的小鸡——嘴硬腿软

 2、看衣服行事——狗眼看人

 3、春哥敲门——蠢(春)到家了

 4、老奶奶吃稀饭——无耻(齿)下流

 5、阎王被挖了眼——瞎鬼

 6、石头放在鸡窝里——混蛋

 7、开会请了假——没出席(息)

 8、菩萨的胸怀---没有心肝

 9、蚂蚱斗公鸡——自不量力

 10、皮皇帝的妈妈——皮太厚(后)

 11、茅厕里开铺——离屎(死)不远

 12、三分钱买烧饼看厚薄——小气得很

 13、寿星老爷卖妈妈——倚老卖老

 14、布袋里失火——烧包

 15、眼睛长在屁股上——只看见自己的一堆屎

 16、黄瓜掉在粪堆里——不是屎(死)也是屎(死)

 17、屎壳郎趴在鞭梢上——光知道腾云驾雾,不知道死在眼前

;

你好,答案是马,这样的人具有捕捉千载难逢的机遇和看穿对手弱点的敏锐的洞察力,所以在调查、研究、招标、法律等领域能将才能发挥得淋漓尽致。你不会为了获得地位和名声而甘心担当风险,所以会选择在大树的庇荫下获得成就。

以上仅供参考,望满意

、割须弃袍

割须弃袍,拼音是gē xū qì páo,意思是形容战败落魄狼狈的样子。

出自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五十八回:操在乱军中,只听得西凉军大叫:“穿红袍的是曹操!”操就马上急脱下红袍。又听得大叫:“长髯者是曹操!”操惊慌,掣所佩刀断其髯。

意思是:曹操身在乱军志宏,听见西凉军大叫:“穿红袍的是曹操”,曹操赶紧脱下了他的红袍,又听见西凉军大叫:“长胡子的是曹操”,曹操又惊又怕,赶紧用他的佩刀将胡子割掉。

2、老骥伏枥

老骥伏枥,汉语成语,读音是lǎo jì fú lì,意思是比喻人虽然年老,但仍有雄心壮志。

出自三国·魏·曹操《龟虽寿》诗:“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意思是:年老的千里马虽然伏在马槽旁,雄心壮志仍是驰骋千里。

3、望梅止渴

望梅止渴,拼音是wàng méi zhǐ kě,意思是梅子酸,人想吃梅子就会流涎,因而止渴。后比喻愿望无法实现,用空想安慰自己。

出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假谲》:“魏武行役失汲道,军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

意思是:魏武帝(曹操)行军途中,找不到水源,士兵们都非常口渴,于是他传令道:" 前边有一片梅子林,结了很多果子,梅子酸甜可以解渴。"

士兵听了后,嘴里的口水都流了出来,曹操利用这个办法促使部队尽快赶到了前方,找到了水源。

4、赤壁鏖兵

赤壁鏖兵,拼音是chì bì áo bīng ,意思是汉献帝建安十三年,曹操大军伐吴,孙权联合刘备军队联合抗曹,联军于赤壁用火攻大破曹兵的一次激战;泛指激烈的战斗。

出自元·无名氏《两军师隔江斗智》第一折:“想他赤壁鏖战,全仗我东吴力气。”

意思是:料想赤壁要爆发大规模的激烈战争,全倚仗我东吴的力量。

5、偃旗息鼓

偃旗息鼓,拼音是yǎn qí xī gǔ,意思是放倒军旗,停止击鼓,指秘密行军,不暴露目标,后比喻休战或无声无息地停止活动;或停止做某事。

出自《三国志·蜀书·赵云传》裴松之注引《云别传》:“云入营,更大开门,偃旗息鼓,公军疑云有伏兵,引去。”

意思是:赵云退回本寨,将寨门大开,放倒军旗,停止击鼓,曹操大军怀疑有伏兵,就下令撤退了。

0 3

2021-06-22 TA获得超过16万个赞

关注

1、割须弃袍

割须弃袍,拼音是gē xū qì páo,意思是形容战败落魄狼狈的样子。

出自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五十八回:操在乱军中,只听得西凉军大叫:“穿红袍的是曹操!”操就马上急脱下红袍。又听得大叫:“长髯者是曹操!”操惊慌,掣所佩刀断其髯。

意思是:曹操身在乱军志宏,听见西凉军大叫:“穿红袍的是曹操”,曹操赶紧脱下了他的红袍,又听见西凉军大叫:“长胡子的是曹操”,曹操又惊又怕,赶紧用他的佩刀将胡子割掉。

2、老骥伏枥

老骥伏枥,汉语成语,读音是lǎo jì fú lì,意思是比喻人虽然年老,但仍有雄心壮志。

出自三国·魏·曹操《龟虽寿》诗:“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意思是:年老的千里马虽然伏在马槽旁,雄心壮志仍是驰骋千里。

3、望梅止渴

望梅止渴,拼音是wàng méi zhǐ kě,意思是梅子酸,人想吃梅子就会流涎,因而止渴。后比喻愿望无法实现,用空想安慰自己。

出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假谲》:“魏武行役失汲道,军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

意思是:魏武帝(曹操)行军途中,找不到水源,士兵们都非常口渴,于是他传令道:" 前边有一片梅子林,结了很多果子,梅子酸甜可以解渴。"

士兵听了后,嘴里的口水都流了出来,曹操利用这个办法促使部队尽快赶到了前方,找到了水源。

4、赤壁鏖兵

赤壁鏖兵,拼音是chì bì áo bīng ,意思是汉献帝建安十三年,曹操大军伐吴,孙权联合刘备军队联合抗曹,联军于赤壁用火攻大破曹兵的一次激战;泛指激烈的战斗。

出自元·无名氏《两军师隔江斗智》第一折:“想他赤壁鏖战,全仗我东吴力气。”

意思是:料想赤壁要爆发大规模的激烈战争,全倚仗我东吴的力量。

5、偃旗息鼓

偃旗息鼓,拼音是yǎn qí xī gǔ,意思是放倒军旗,停止击鼓,指秘密行军,不暴露目标,后比喻休战或无声无息地停止活动;或停止做某事。

出自《三国志·蜀书·赵云传》裴松之注引《云别传》:“云入营,更大开门,偃旗息鼓,公军疑云有伏兵,引去。”

意思是:赵云退回本寨,将寨门大开,放倒军旗,停止击鼓,曹操大军怀疑有伏兵,就下令撤退了。

0 1

热心网友

2021-08-16

杭州曹操专车司机要求全知道 网约车车辆大全 网约车报名 无车司机跑车!快速成为合规网约车司机点击进入详情页

广告

2019-08-29 TA获得超过2064个赞

关注

1、望梅止渴

拼音:wàng méi zhǐ kě

解释:原意是梅子酸,人想吃梅子就会流涎,因而止渴。后比喻愿望无法实现,用空想安慰自己。

出自:元·贾仲名《对玉梳》:“你要我便是望梅止渴。”

典故:有一年夏天,曹操率领部队去讨伐张绣,天气热得出奇,骄阳似火,天上一丝云彩也没有,部队在弯弯曲曲的山道上行走,两边密密的树木和被阳光晒得滚烫的山石,让人透不过气来。到了中午时分,士兵的衣服都湿透了,行军的速度也慢下来,有几个体弱的士兵竟晕倒在路边。 郭翰很有礼貌地问:曹操看行军的速度越来越慢,担心贻误战机,心里很是着急。可是,眼下几万人马连水都喝不上,又怎么能加快速度呢?他立刻叫来向导,悄悄问他:“这附近可有水源?”向导摇摇头说:“泉水在山谷的那一边,要绕道过去还有很远的路程。”曹操想了一下说,“不行,时间来不及。”他看了看前边的树林,沉思了一会儿,对向导说:“你什么也别说,我来想办法。”他知道此刻即使下命令要求部队加快速度也无济于事。脑筋一转,办法来了,他一夹马肚子,快速赶到队伍前面,用马鞭指着前方说:“士兵们,我知道前面有一大片梅林,那里的梅子又大又好吃,我们快点赶路,绕过这个山丘就到梅林了!”士兵们一听,仿佛已经吃到嘴里,精神大振,步伐不由得加快了许多。

2、老骥伏枥

拼音: lǎo jì fú lì

解释:骥:良马,千里马;枥:马槽,养马的地方。比喻有志向的人虽然年老,仍有雄心壮志。

出自:三国·魏·曹操《步出夏门行》诗:“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3、赤壁鏖兵

拼音: chì bì áo bīng

解释:鏖:激战。汉献帝建安十三年,曹操大军伐吴,孙权联合刘备军队联合抗曹,联军于赤壁用火攻大破曹兵的一次激战。泛指激烈的战斗。

出自:元·无名氏《两军师隔江斗智》第一折:“叵耐刘备那厮,暗地夺取荆州,想他赤壁鏖兵,全仗我东吴力气。”

造句:赤壁鏖兵,武将冲锋陷阵,谋士运筹帷幄,挥手之间,曹操百万雄兵顿时灰飞烟灭,这是势。

4、割须断袍

拼音:gē xū duàn páo

解释:形容战败落魄的样子

出自: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58回:“操在乱军中,只听得西凉军大叫:“穿红袍的是曹操!”操就马上急脱下红袍。又听得大叫:“长髯者是曹操!”操惊慌,掣所佩刀断其髯。超遂令人叫拏短髯者是曹操。操闻之,即扯旗角包颈而逃。”

造句:曹操割须弃袍而逃,吾弃钺丢马而走,岂不留人笑柄

5、三分天下

拼音: sān fēn tiān xià

解释:指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国鼎立并且互相牵制的局面。

出自:三分天下指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国鼎立并且互相牵制的局面。延康元年(220年),曹操之子曹丕篡汉自立,建立魏国,定都洛阳,东汉结束。次年(221年),刘备为了延续汉朝,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汉”。章武二年(222年),孙权称王,国号“吴”,后定都建业,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在现代,也常常引用三分天下这个词:一,指某市场或集团有内三股势力相均衡或制约。通常引用为三分天下,意为三家实力相相去不远,任意两家的实力和大于第三家。 二,范指有相当势力或规模,如某公司在其行业中已取得了三分天下。

造句:现在的局势很明显,三分天下,就看最后的赢家是谁了。

1 39

2019-06-13 TA获得超过29万个赞

关注

割须弃袍

释义割掉胡须,丢掉外袍。形容战败落魄的样子。

成语故事三国时期,曹操派大将钟繇攻蜀未成,退守潼关,就改派曹洪、徐晃驻守潼关,才九天时间曹洪丢了潼关。曹操率军亲自攻打潼关,结果被马超打得大败,为了逃命,曹操割掉自己的胡须,丢掉自己的战袍,化装逃回到自己的大本营。

坚壁清野

坚壁,是加固城墙和堡垒;清野,是将野外的粮食、财物收藏起来。加固防御工事,把四野的居民和物资全部转移,叫敌人既打不进来,又抢不到一点东西,因而站不住脚。这是对付优势之敌的一种作战方法。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anai/1092880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18
下一篇2023-11-1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