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电荒问题的设想和建议

解决电荒问题的设想和建议,第1张

  天气热了,电荒还会远吗?随着夏季用电高峰的逐渐到来,电力不足的能源瓶颈再次引起了人们的关注。近日权威部门预测2005年全国电力需求将增长13%,用电量将达到24560亿千瓦时,全国电力缺口将达2000万至2500万千瓦,电力供求的紧张局势依然如故。

  面对电荒,拉闸限电、节能节电这些以崇尚节约、抑制需求、加强调控为特征的手段似乎一直是主流应对措施,而这些措施无不具有浓厚的“中国特色”。其实,电荒不是中国的特产,世界的每个角落,有电的地方就有电荒,就连电力系统发达的美国也不例外。就在两年前,美国东北部和加拿大部分地区发生了一次史无先例的大面积停电。出乎一般人意料的是,美国政府并没有强令节约,而只是号召性地呼吁民众减少用电量。为什么同样是电荒,美国与中国的反应却是如此大相径庭呢?答案很简单,两者的市场化程度不同。

  从美、加大面积停电的结果来看,美国的电是“供不应求”了。需求大于供给,必然会导致价格的上升。所以,美国的电作为一种商品服从于市场规律的结果就是涨价。价格上升,供给自然多了,需求自然少了,美国老百姓为了少支付些电费,只好将花园、游泳池这些“灯火通明”之处的灯关上几盏。

  反过来,如果单纯使用行政干预来解决用电问题,会是一个什么结果呢?如果政府抑制市场作用,控制价格上升,那么,需求不会有任何变化,人们还是该用电的地方用电,不该用电的地方也用电,其结果必将是电力系统不堪重负。如果政府不控制价格,而是对人们的用电额度进行限制,那人们可能会在用电时悠着点了,但就算省着用,要是那有限的额度还是不够的话,人们会怎么办呢?要么是高价从别人手里买用电额度,要么干脆就无视这个所谓额度,当一只自由的“电耗子”,而这就有悖于行政干预的初衷了。

  或者,政府干脆就通过各种干预让另外一种能源取代电力。比如,大家都来点煤油灯,放弃使用电灯。这样虽然可以解决电力危机,但能源危机并没有消除,只不过由电力危机转化成了煤油危机的形式。

  所以说,从治理措施来看,解决电荒难题关键是多用市场调控,少用计划调控。但治理电荒毕竟是船到桥头、车到山前的应急措施,是短期内缓解电荒负面影响的被动选择。然而,中国的实际情况是,夏荒之后是冬荒,冬荒之后又是夏荒,如此周而复始,生生不息。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如影随形的“硬性电荒”呢?答案依旧很简单,中国电力行业市场化程度不高。

  从电力需求来看,经济高速增长使得需求骤增。虽然中国经济增长向来被惊羡为“神话”,但中国目前走的还是一条“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不协调、难循环、低效率”的粗放式增长路径,中国经济增长奇迹的代价是:中国已成为煤炭、钢铁、铜的世界第一消费大国,继美国之后的世界第二石油和电力消费大国。“粗放式”增长的背后是地方政府投资饥渴导致的制造业、建筑业投资膨胀的结构性经济过热。正是在GDP崇拜这种不科学政绩观的引导下,计划式的投资高涨带来了电荒后遗症。因此,从电力需求看,市场化理性投资的缺乏使得需求泡沫不断膨胀。

  从电力供给来看,市场化程度低下造成了电力供给不足的尴尬。在电力供应“发、输、配、售”四个环节,除了输电具有一定的天然垄断性外,其余三个环节都不具有自然垄断性,在我国虽然实现了厂网分离,但在发电环节,脱胎于同一母体的电厂、电网另立门户后需要一定的磨合期,而且发电行业缺乏民营资本的进入,市场化程度不够;在售电环节,竞价买电尚不成熟,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难以发挥效力。因此,在“发、输、配、售”四个环节中非自然垄断属性的“发、配、售”三环节未实现彻底市场化的情况下,电力供给缺乏在所难免。

  需求和供给两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是与电荒的“致命邂逅”。而市场化程度不足是造成电力市场需求和供给扭曲的根本性原因,在长期内,唯有不断加强市场化改革的力度,才能永远和电荒说再见,才能真正不需要年年为治理电荒而煞费苦心。

  国家电网公司有关负责人近日表示,今年全国电力缺口达3000万千瓦,到目前为止,共有24个省级电网拉限电;仅国家电网公司系统就累计拉限电84.37万条次,损失电量224.17亿千瓦时。更可怕的是,持续性缺电仍将延续。

  而为了缓解电力供应紧张,中国的发电量已经在今年5月底突破了4亿千瓦,中国电力建设从去年起已进入历史上发展最快时期,同时也成了目前世界上惟一每年投产2000万千瓦大中型发电机组的国家。这还不够,据有关部门预测,未来15年中国还须新增5亿千瓦以上的发电装机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但英国《金融时报》却断言,中国到2006年以后,几乎肯定会再次出现电力过剩、回报下降的局面。

  在采用“堵�的方法试图弥补电力缺口的同时,人们似乎忽略了“疏解�之道。据上海市电力部门的数据显示,上海市今年电力尖峰负荷已达1600万千瓦,其中空调用电负荷猛增到800多万千瓦,占全市用电负荷近一半,比去年增加100多万千瓦。

  不仅是上海,各地用于空调降温的设备用电都已达到每日用电尖峰负荷的40%以上。空调用电是造成各地区目前用电持续攀升的主要原因,且因持续高温,空调一直处于运行状态,从而导致用

  电负荷居高不下。商场、写字楼、医院、学校、宾馆、机场、仓库、微机中心,一栋栋大厦,一间间丽室,它们都需要用空调,就像一张张巨大的嘴吞下无数的电力。

  但一个长期被我们忽视的问题是,空调必须用电吗?当然不是。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顾问朱成章在谈到如何解决电荒之时,提出了“能源替换�的建议。朱成章认为,从能源合理利用方面而言,有天然气的地方应当直接利用天然气降温、采暖。大力发展燃气空调正是缓解这一矛盾的良方。

  北京市燃气集团总工程师李雅兰提出了与朱成章相同的观点。她说,均衡发展电力与燃气刻不容缓。李雅兰给记者描述了这样一个事实:在北京市,一方面,煤改气工程使得燃气管网大量增加,而另一方面,天然气的使用只在冬天的4个月,冬季与夏季的用气量比值是6:1。这也就是说天然气管道的建设和用户的终端设备都是为这个最高的负荷准备的。因此,造成了整个燃气管网的投资建设比较高,综合利用率比较低,成本居高不下。

  “其实,电力也面临同样的情况,电力的集中负荷出现在夏季,电力也存在负荷不均衡的问题。夏季电力频频告急,而燃气资源却得不到充分利用,冬天则正好相反,形成了与电力季节相反的‘峰谷差’,削峰填谷迫在眉睫。如果能够均衡发展电力与燃气,互相达到一个削峰填谷的作用,对两个企业,对整个社会能源的综合利用都有好处。�李雅兰说。

  我国现在80%多的电力来自火力发电,在火力发电约30%转换效率的情况下,获得电能的代价是巨大的,约70%的一次能源就要浪费掉,而火力发电使用的燃煤又是环境污染的最大因素。

  采用燃气空调替换电空调,既可以填补夏季天然气利用的低谷,也可以有效地避免夏季电力高峰的出现,从而起到环保、节能、优化能源结构的三重效果。

  日本在其经济腾飞时期的上世纪60年代末,就意识到燃气空调有削减夏季高峰电力、填补夏季低谷燃气的益处,从政府到民间一致推动燃气空调的发展。大约用了10年的时间,燃气空调占据了日本中央空调市场的85%左右,至今仍保持这一比例。韩国在研究了日本经验之后也推动了燃气空调的生产与应用,如今,其燃气空调在国内市场的占有率比日本还高。美国由于早期电力基础设施雄厚,加之20世纪70年代政府对于天然气储量抱有悲观态度,燃气空调的发展在相当长的时间受到了制约,在1998年以前,燃气空调市场份额不足1%。长期制约燃气空调发展的恶果逐渐显现。1999年7月,因连续高温导致空调用电剧增,纽约地区14个电网中有6个陷于瘫痪,数十座城市拉闸限电。从此以后,政府开始推广燃气空调。仅一年时间,美国中央空调销售市场中燃气空调的份额提高到7%。

  我们能否借鉴这些经验,不必再走回头路?

  同济大学的龙惟定教授谈道:“在发展中国家,空气调节是人民生活质量提高的主要需求之一,但由于空调使用的季节性、间歇性和不稳定性特点,对任何一个城市而言都形成了能源供应的巨大压力。我国上海、北京、广州等大城市的用电模式已与纽约、东京、香港等国际大都市相似,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用电峰谷差的拉大。但这种接轨并不值得幸庆和骄傲。中国似乎正在重蹈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的覆辙:需求增长———电力紧张———增加电力供应———电力结构性过剩———刺激消费———需求增长———电力紧张,成为一种周而复始的恶性循环。为满足高峰负荷而投资建设电厂,在夏热冬冷地区,每年空调(供冷)需求只有1000~2000小时,设备利用率很低。空调作为一种高端能源消费和高附加值产业的基础设施,应该配置优质资源。用天然气作空调能源是合理的选择。�

  电力行业内部的权威人士也认为,面对当前的电力危机,滥建电厂绝对会引来恶果,煤炭、土地、运力等等资源承载不起,环境排放容量也承载不起。

  一边是电力频频告急,一边是电力系统的大投资、低效率、重污染,何去何从?

  中国能源网的韩先生认为,导致当前电厂投资过热的原因,还不仅是人们对污染的危害认识不够,更重要的缺陷在于体制。那些投资电厂的人,用的都是“国家�的钱,只要立项通过,就可以得到国家投资,银行贷款,项目运作都可以赚到盆满钵满。至于电厂建起来以后能否产生效益?银行贷款能否还得上?没人为此承担责任。一句话:“反正那是国家的。�

  上海市政府在今夏初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发言人焦扬向中外记者介绍了上海电力供应情况,并就大众关心的电力迎锋度夏问题,提出了“三管齐下�的政策措施,其中一条就是,优化能源结构,提高清洁能源利用比重,积极发展燃气空调,大力支持宾馆、办公楼等大型建筑发展燃气空调、分布式供能系统,降低和转移高峰用电负荷。

  8月4日下午焦扬又在上海市政府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向媒体记者披露,今夏以来,上海用电需求持续走高,全市日实际用电需求已接近1700万千瓦,超过了年初预计的1670万千瓦。她称,7月以来,尽管沪上最高气温未达到去年水平,且错避峰措施已减少用电负荷180万千瓦至200万千瓦,但仍四次刷新用电纪录,创下历史新高。7月23日达到1501万千瓦,7月30日最高用电负荷再次达1491万千瓦。截至7月底,全市用电458.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3%,日最大用电量首次突破3亿千瓦时(7月23日)。日平均最高负荷增长11%,平均最低负荷增长14%,低谷用电负荷增长首次超过高峰用电负荷的增长。峰谷差距明显缩小。

  她还介绍到,今年上海迎峰度夏从6月15日开始,将到9月17日结束,分为三个不同时间段,即电力的迎峰度夏期、高温期和35℃以上极端高温期。按照有关避峰政策,高档娱乐场所在高温时期,16点以前暂时停止使用中央空调。高档娱乐场所的避峰限电对上海解决用电供需矛盾起到了积极作用,目前实行情况也比较好。上海目前各类娱乐场所有6000家左右,根据国家与上海市对娱乐场所管理的有关规定,以及国家税务部门出台的有关营业税税率调整的规定,结合上海实际,今年对高档娱乐场所提出的这项避峰预案措施,主要是指安装有中央空调系统含桑拿的洗浴场所,以及目前执行营业税税率在20%的夜总会、歌厅、舞厅、卡拉OK厅等娱乐场所。

  由此可见,尽管经过沪上各有关部门和发电企业的努力,采取了多个补救方案,特别是贯彻“一个坚持、三个确保�的方针,也即“坚持限电不拉电,确保市民生活用电不受影响,确保符合产业政策的重点企业生产用电需要,确保城市生产生活正常有序�,但今年夏季上海电力供应的“窘状�毋庸讳言。

  注重能源的平衡利用,有效缓解电力紧张并保证能源建设投资的高效和低污染,也许这才是一条合理的道路

许柏纯人工受精生的孩子,是她和小瓜的。这个比较高科技了,呵呵,提取女性卵子和男性的精子,相结合成受精卵,再移植至另一个女性的肚子里,经10月怀胎,生出来了孩子就是两个人的啦。由于既有一方女仙提供的种子,也有另一方提供bb生命成长的温床,理所当然是两个人共同的孩子。

作品主要内容

致命的车祸,撞出来的艳遇,让人在悲愤也让人唏嘘,一般很难让人接受,在这个世界上能有人接受这么的邂逅,能接受这样的一个人。即便世界上有这么一个男人在你的身边,你也很难接受。漫漫的洗白路,让小寐忐忑,也让读者不安,能洗白吗?洗白了就美满了吗?也许,在陈劲的世界里会遇见林宛这样的女孩子,但是他能放下身段,去追寻吗?在童话故事里的魅力男人永远是善良正直的化身,但是坏坏的男人更吸引人的眼球,印证了男人不坏女人不爱的那句话。小寐,刻画的劲哥有血有肉,有脾气,也有坏坏的地方,越坏月让喜欢,让人同情,对林宛的痴心,让人同情的要死啊。支持劲哥,支持生活中的劲哥也能如愿!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anai/1098923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19
下一篇2023-11-1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