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花、水仙花、杜鹃花、丁香花、郁金香、桃花个长什么样?

百合花、水仙花、杜鹃花、丁香花、郁金香、桃花个长什么样?,第1张

百合花(学名:Lilium)是百合科百合属多年生草本球根植物,原产于北半球的几乎每个大陆的温带地区,主要分布在亚洲东部、欧洲、北美洲等,全球已发现有110多个品种,其中55种产于中国。近年更有不少经过人工杂交而产生的新品种,如:亚洲百合、麝香百合、香水百合、葵(火)百合、姬百合等。百合花姿雅致叶片青翠娟秀,茎干亭亭玉立,是名贵的切花新秀。学名(Lilium brownii var viridulum Baker)又名强蜀、番韭、山丹、倒仙、重迈、中庭、摩罗、重箱、中逢花、百合蒜、大师傅蒜、蒜脑薯、夜合花等。

水仙(Narcissus tazetta L var chinensis Roem):又名中国水仙,是多花水仙的一个变种。是石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水仙的叶由鳞茎顶端绿白色筒状鞘中抽出花茎(俗称箭)再由叶片中抽出。一般每个鳞茎可抽花茎1~2枝,多者可达8~11枝,伞状花序。花瓣多为6片,花瓣末处呈鹅**。花蕊外面有一个如碗一般的保护罩。鳞茎卵状至广卵状球形,外被棕褐色皮膜。叶狭长带状,蒴果室背开裂。花期春季。

杜鹃(学名:Rhododendron simsii Planch):是双子叶植物纲、杜鹃花科、杜鹃属的常绿灌木、落叶灌木 [1]  。又名映山红、山石榴。相传,古有杜鹃鸟,日夜哀鸣而咯血,染红遍山的花朵,因而得名。杜鹃花一般春季开花,每簇花2-6朵,花冠漏斗形,有红、淡红、杏红、雪青、白色等,花色繁茂艳丽。生于海拔500-1200(-2500)米的山地疏灌丛或松林下,为中国中南及西南典型的酸性土指示植物。

丁香,为木犀科丁香属落叶灌木或小乔木。是紫丁香的简称(木犀科丁香属,又称丁香、洋丁香,分布于从欧洲东南部到东亚的温带地区),丁香因花筒细长如钉且香故名,是著名的庭园花木。花序硕大、开花繁茂,花色淡雅、芳香,习性强健,栽培简易,因而在园林中广泛栽培应用。

郁金香(学名:Tulipa gesneriana L [1]  )是百合科郁金香属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具鳞茎。英文名为“Garden tulip”或“Didier's tulip”。叶3-5枚,条状披针形至卵状披针状,花单朵顶生,大型而艳丽,花被片红色或杂有白色和**,有时为白色或**,长5-7厘米,宽2-4厘米,6枚雄蕊等长,花丝无毛,无花柱,柱头增大呈鸡冠状,花期4-5月。

桃花,即盛开的花朵,属蔷薇科植物。叶椭圆状披针形,核果近球形,主要分果桃和花桃两大类。桃花原产于中国中部、北部,现已在世界温带国家及地区广泛种植,其繁殖以嫁接为主。

桃花可制成花糕、桃花丸、桃花茶等食品。其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是文学创作的常用素材。此外,桃花中元素有疏通经络、滋润皮肤的药用价值。其花语及代表意义为:爱情的俘虏。每年3~6月份,各地会以桃花为媒,举办不同的桃花节盛会。

杜鹃与牡丹花完全是不同的。

杜鹃花是落叶灌木,高2~7米;分枝一般多而纤细,但也有罕见粗壮的分枝,叶革质,常集生枝端,卵形、椭圆状卵形或倒卵形或倒卵形至倒披针形,长15-5厘米,宽05-3厘米,先端短渐尖,基部楔形或宽楔形,边缘微反卷,具细齿,上面深绿色,疏被糙伏毛,下面淡白色,密被褐色糙伏毛,叶脉为羽状网脉,中脉在上面凹陷,下面凸出;叶柄长2-6毫米,密被亮棕褐色扁平糙伏毛。花芽卵球形,鳞片外面中部以上被糙伏毛,边缘具睫毛。花2- 3 (-6)朵簇生枝顶;花梗长8毫来,密被亮棕褐色糙伏毛;花萼5深裂,裂片三角状长卵形,长5毫米,被糙伏毛,边缘具睫毛;花冠阔漏斗形,玫瑰色、鲜红色或暗红色,长35-4厘米,宽15-2厘米,裂片5,倒卵形,长25-3厘米,上部裂片具深红色斑点;雄蕊10,长约与花冠相等,花丝线状,花药背着药着生,孔裂,中部以下被微柔毛;子房卵球形,10室,密被亮棕褐色糙伏毛,花柱伸出花冠外,无毛。蒴果卵球形,长达1厘米,密被糙伏毛;花萼宿存。花期4-5月,果期6-8月。

牡丹花根系肉质强大,少分枝和须根。株高1-3m,可达2m,老茎灰褐色,当年生枝黄褐色。二回三出羽状复叶,互生。花单生茎顶,花径10-30cm,花色有白、黄、粉、红、紫及复色,有单瓣、复瓣、重瓣和台阁型花。花萼有5片。牡丹为多年生落叶小灌木生长缓慢,株型小,株高多在05~2米之间;根肉质,粗而长,中心木质化,长度一般在05~08米,极少数根长度可达2米;根皮和根肉的色泽因品种而异;枝干直立而脆,圆形,为从根茎处丛生数枝而成灌木状,当年生枝光滑、草木,黄褐色,常开裂而剥落;叶互生,叶片通常为二回三出复叶,枝上部常为单叶,小叶片有披针、卵圆、牡丹椭圆等形状,顶生小叶常为2~3裂,叶上面深绿色或黄绿色,下为灰绿色,光滑或有毛;总叶柄长8~20厘米,表面有凹槽;花单生于当年枝顶,两性,花大色艳,形美多姿,花径10~30厘米。

杜鹃又名映山红、山石榴,为常绿或平常绿灌木。相传,古有杜鹃鸟,日夜哀鸣而咯血,染红遍山的花朵,因而得名。杜鹃花春季开花,每簇花2-6朵,花冠漏斗形,有红、淡红等,花色繁茂艳丽。

全世界的杜鹃属物种有900多种,而杜鹃的园艺品种都是由杜鹃原种通过杂交或芽变不断选育出来的后代,近一个多世纪来,世界上已有园艺品种近万个。

中国从20世纪20-30年代开始从日本欧美等国引进杜鹃进行栽培,也有少量通过杂交培育出一些新品种,如近几年来培育出的“复色仿西鹃”、“笑二乔”以及高山落叶杜鹃杂交种“红蝴蝶”、“紫蝴蝶”、“白蝴蝶”等新品种。

扩展资料:

养护

杜鹃对土壤干湿度要求是润而不湿。春秋季节对露地栽种的杜鹃可以隔2-3天浇一次透水,在炎热夏季,每天至少浇一次水。

日常浇水,切忌用碱性水,浇水时还应注意水温不宜过冷,尤其在炎热夏天,用过冷水浇透,造成土温骤然降低,影响根系吸水,干扰植株生理平衡。

栽植和换土后浇1次透水,使根系与土壤充分接触,以利根部成活生长。生长期注意浇水,从3月开始,逐渐加大浇水量,特别是夏季不能缺水,经常保持盆土湿润,但勿积水,9月以后减少浇水,冬季入室后则应盆土干透再浇。

杜鹃花

杜鹃花--花中西施

学名:Rhododendron simsii

英名:Indian Azalea

别名:映山红、山石榴、山踯躅、红踯躅

科名:杜鹃花科

产地与习性:杜鹃花属约有900种,亚洲约产850种其中,中国约有530种,除新疆外南北各小区均有分布。新几内亚、马来西亚约有280种,几乎全为附生型 。此外,北美分布有24种,欧洲分布有9种,大洋洲分布1种。杜鹃花属种类多,差异很大,有常绿大乔木、小乔木,常绿灌木和落叶灌木。习性差异也很大,但多数种产于高海拔地区,喜凉爽、湿润气候、忌酷热干燥。要求富含腐殖质、疏松、湿润、ph值在55~65之间的酸性土壤。部分种及园艺品种的适应性较强,耐干旱、瘠薄,土壤ph值在7~8之间也能生长。杜鹃花对光有一定要求,但不耐暴晒,夏、秋季应有林木或荫棚遮挡烈日。一般于春、秋二季抽梢,以梢为主。最适宜的生长温度为15~25℃。气温超过30℃或低于5℃则生长趋于停滞。冬季有短暂的休眠期。

形态特征:杜鹃花属种类繁多,形态各异。由大乔木(高可达20m以上)至小灌木(高仅10cm-20cm),主干直立或呈匍匐状,枝条互生或轮生。

中国常栽培的种类有:毛鹃、夏鹃、西洋鹃、羊踯躅、迎红杜鹃、马银花、云银杜鹃。

注意: **杜鹃的植株和花内均含有毒素,误食后会引起中毒;白色杜鹃的花中含有四环二萜类毒素,中毒后引起呕吐、呼吸困难、四肢麻木等。

繁栽要点:可用播种、扦插、嫁接及压条等方法繁殖。

应用:杜鹃花花繁叶茂,绮丽多姿,萌发力强,耐修剪,根桩奇特,是优良的盆景材料。园林中最宜在林缘、溪边、池畔及岩石旁成丛成片栽植,也可于疏林下散植。杜鹃也是花篱的良好材料,毛鹃还可经修剪培育成各种形态。杜鹃专类园极具特色。杜鹃花可药用,有些亦可食用。

在家养环境中,杜鹃花以盆栽为佳。上盆时间选在早春或晚秋为宜。杜鹃花根系扩展缓慢,l~2年生宜用3寸盆,3~4年生用4寸盆,每隔3~5年换盆1次,同时修整根系。浇水,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掌握。温度低时少浇;高时,要随干随浇,但绝对不能积水。施肥,要做到薄肥勤施。对2~4年生苗,为加速植株成型,常通过摘心、摘蕾来促发新枝;植株成型后,主要是剪除病枝、弱枝及重叠紊乱的枝条,均以疏剪为主。

杜鹃花,群众又叫映山红,泛指各种红色的杜鹃花,形容它那如火如荼的鲜红的光彩把山都映红了。其实杜鹃花哪只红色,现今植物分类学上仅把“映山红”作为其中一个种类(包括许多栽培品种)。杜鹃花自然分布于北半球温带及亚热带,全球800余种,我国就有600多种,云南一省有近300种之多。无疑,中国是杜鹃花的原生地,而云南又是其分布中心。

杜鹃花多为高一二米的灌木和小乔木,亦有高仅几厘米、匍匐于岩石地面的旬行杜鹃、紫背杜鹃,也有高达数丈、繁花万朵的大树杜鹃、巨魁杜鹃。杜鹃花的顶成伞形花絮,由数朵钟状或漏斗状的花朵组成,宛如有一个饱满的绣球。叶片多为革质.大如批把,小似指甲,尚有一种吐尖杜鹃,叶片竟长达70多厘米, 宽20多厘米;果为蒴果,种子细如尘埃,播种须精心管理,方能出土成苗。

杜鹃花在云南生长于海拔800米—4500米的高山、中山、低丘和田野,以滇西部高山种类最为丰富。尤其是高山冷湿地带。多种常绿杜鹃如黄杯杜鹃、白雪杜鹃、团花杜鹃、宽钟杜鹃等各色杜鹃花,常成密集的杜鹃花灌丛和纯林,竟有连绵一二十公里尽为杜鹃花“花海”的奇观。杜鹃花的花期依气候和各种而不同,低山暖热地带多在2—3月开放,中山温凉地带多在4—6月开放,高山冷凉地带多在7—8月开放。因其种类繁多,分布广泛,生态环境之复杂多样,杜鹃花的体态风姿也是多种多样:有的枝叶扶疏,有的干枝百干;有的郁郁葱葱,俊秀挺拔,有的曲若虬龙,苍劲古雅。其花色更是五光十色,多姿多彩:殷红似火、金光灿灿、晶蓝如宝,或带斑带点,或带条带块,粉红的、洋红的、橙**的、淡紫色的、黄中带红的、红中带白的、白中带绿的,真是千变万化,无奇不有。有的浓妆艳服,有的淡著缟素,有的丹唇皓齿,有的芬芳沁人,真的各具风姿,仪态万千。

正因为杜鹃花在园林上的重要价值,我国品种丰富的社鹃花资源早就为西洋各国所觊觎。早在19世纪初,他们曾不惜巨资多次派人前来云南采集标本、种子,现今英国皇家植物园夸耀于世的几百种杜鹃花系多自云南采集培育,早已蔚然成林,花蕾盛开之际,英伦士女,往来如梭,流连忘返。

1919年,英国采集家傅利斯在云南腾冲高黎贡山西坡,意外地发现了他从未见过的“杜鹃巨人”——大树杜鹃。贪婪之心,驱使他雇来苦力,横着心,举起斧,硬将这一株高达25米、胸径达87厘米、树龄达280年的大树杜鹃砍倒,捞了一个圆盘状的木材标本回去,至今仍陈列在伦敦的大英博物馆里。但在63年之后,1981年2月,科学家又在原址,找到了这世界已知的最高最大的杜鹃花王。后经腾冲县林业局进一步调查,现有胸径在1米以上的大树杜鹃尚有12株,其中最大的1株高25米,其径粗达307米,树龄在500年以上。大树杜鹃的花序是一个十分秀美的花团,水红色,每花序由20至24朵长6厘米—8厘米、口径6厘米的钟形花朵组成,花序直径达25厘米。这项天立地的大树杜鹃,茂盛的树冠遮天蔽日,灿烂的花朵美如云霞,它是云南的骄傲,它是祖国的骄傲!

散文精选:小兴安岭深处的杜鹃花

 我11岁随父母从齐市移居到美丽的山城伊春后,时常与小伙伴钻入松涛滚滚的林海,在初春的灌木丛中,第一次目睹了北方杜鹃花的芳容。

 那时,山里人极少知道她的学名叫"兴安杜鹃",都俗称为"达子香"。她低矮的枝子,没有宽阔的绿叶;淡紫粉色的单片花儿,没有芳香,像个质朴而又不善修饰的山姑。然而,她没有一点儿卑微感,坦然的在挺拔高大的红松下和丰姿媚态的白桦林中,无拘无束的绽放。不过,当我看到她们零零散散地挤在灌木和野草间,总对她们的孤独、寂寞、纤弱产生怜悯。

 后来,我用笔将这种粗浅的印象诉诸大山人,许多"老伊春"都校正我的看法:这只是一叶障目,大山深入的达子香,根茎和枝干很强壮,生命力顽强,她们集体绽放时喷发着火似的热情——

 从此,我做梦都想见到这另类的杜鹃花。

 有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和几位朋友走进了距红星林业局88公里处火山地质区域的大平台,眼前的一切不仅令我的灵魂震撼,也解开了久久难释的谜团——

 在当代的阳光下,这里凝固着一亿多年前寒武纪中生代燕山运动玄武岩喷发出的火山焰浆,当时,那令一切鲜活生命都化为灰烬的烈烈液体,在遇低温时,一边冷却,一边滚动,形成数不尽的石块,它们堆积起来,拥挤着,沉淀在岁月的长河中,这看起来令人恐怖的黑石像浪,僵固了远古火山喷发的时间,一动也不动,我感觉这里是一片永恒的死亡石海。

 然而,就在这片火山制造的废墟上,杜鹃花的生命正演绎着春光的浪漫和美丽,她们做为小兴安岭的一个植物部落,集体穿越古生物时代,在看似荒芜贫瘠的黑色火山岩的缝隙间,一丛一簇的蓬勃生长着;有一些则与松、白桦、风桦为伴,像梦一样迷恋在石间,享受着风笛的轻松韵律和安宁。我望着这群石海中的居民,觉得她们不仅有生命,似乎更有自己独特的语言,那些花、叶、茎经常借助山风的力量,相互间进行亲密地交谈,尽管谁也不明白她们说什么,却能体会到她们之间的和谐。

 我真羡慕她们幽居在这远离喧嚣城市之外的安然生活,甚至想成为其中一员,让思想从尘世的定式思维锁铐中挣脱出来,任凭一切愿望在这里自由自在的飞翔——

 我带着这种轻松的感觉,走入花丛深处时,特意嗅嗅花儿的气味,虽然我知道她没有香气,但是,她的形体和颜色却总让人体会到一种芬芳,人们说的"花是飘在空中的香味",可能就是这种触物生发出的一种想像、一种美的味感。此刻,杜鹃花能诱我"无中生有",确实有一种灵魂的感染力量。

 这时,一阵山风呼啸而来,花海顿时汹涌地翻动起来。不远处的天空,一处乌云像巨大的灰鸟儿迅速飞过来,而且越压越低。一道银蛇形的闪电,从脏兮兮的浓厚云层里窜出;紧接着,一声炸雷震得漫山遍野都哆嗦,瓢泼大雨从空中倾倒下来了。我们来不及躲避,只好和这片娇美的杜鹃花共同忍受摧残。在大自然变化的瞬间,平时看似娇柔的杜鹃花,不肯向摆布命运的风雨低头,一反常态,变得异常坚强和富有抗争精神,她们激发出蕴藏的巨大力量,掀起比人还高的波浪,在旷野不休止地击打着暴风雨。呵,由这不羁的野性奔放性格凝成的抗力,不正是她们历经千古恶劣环境,繁衍生息下来的内在本质吗在这偶然邂逅的一刻,我终于看清了她真实的壮美形象。

 大约半个小时,暴风雨狂啸着离去,它经过的地方,尘埃被冲刷得一干二净,衰草匍匐在地,杜鹃花却一直挺着腰干,翘首天空。我站在水淋淋的火山岩上,望着沐浴后的杜鹃花,从这场暴雨联想到亿年前那场烈火,当暴虐的火山制造那场惨烈而彻底的生命屠杀后,这些杜鹃花是怎样成为这片山野的原住民呢我看凋零的花儿并未有籽儿,可以断定鸟儿和蜂蝶不会成为她们迁徙的传播者;她们坚硬的根是从附近的库尔滨岸走来的吗那里没有她的故居,因为远古时那里也未逃过毁灭性的浩劫,和这儿一样,都曾是生命的死亡地狱。我向更遥远眺望,或许那里有她们根的出发地,这漫漫历程,如果靠根须一寸一寸向这里延伸,需要多么顽强的韧性和持久的耐力呵!噢,这貌似柔弱的花,我过去竟然不知你是最能吃苦耐劳的"植物骆驼"。

 我们往回走时,一位朋友用手指着足下说:"我们这里是活火山,大量含有硅酸盐和挥发成分的高温熔融物质,被囚困在地壳下面。"我真不敢相信,这宁静的地表下面,还有一股威力无比的死亡力量,象疯狂的怪兽,不断地撞击着尘封的火山口石门——然而,在火山岩缝隙间追求美丽生命的杜鹃花并不顾及这些,她们在被大自然创造的过程中,抓紧每一分钟,为大自然创造美丽、温馨与和谐。

 此时,我似乎懂得,大自然不仅宽宏,而且宽容:一个企图将一切生命都变成骷髅的困兽,与追求绚丽生命的花儿,可以在有限制的条件下,互不相干地延续自己的生命,甚至可以创造美好的未来,这或许就是"顺其自然"的奇妙吧!哦,大平台的杜鹃花,你是值得我细细品读的一本书。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anai/1099566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20
下一篇2023-11-2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