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集大江东去
公元1082年,中国文学史上充满奇迹的一年。在黄州,苏东坡写出了流传千古的杰作,《念奴娇 赤壁怀古》和前后《赤壁赋》。
黄州,在公元1082年之后,发生了奇特的转型。当一个丰盈的生命与一片博大的土地相遇。必然会演绎出最完美的历史传奇。
宋代不是隐逸的时代,知识分子在宋代突然面对了一个空前广阔的政治舞台。 赵冬梅:宋代皇帝是与士大夫共天下的。北宋的士大夫那些最优秀的分子,他们始终都知道要约束皇帝要帮助皇帝成为圣君。 当年初入汴京,苏东坡无意于词的创作。在他看来,唯有帮助圣上成为明君的策论,才是文章的正道。
李山:苏东坡传熙宁元丰时期,苏轼的政论写的应该是个高峰期,而且他自有一套他自己对王安石变法,对科举改造的一些独特认识,他想用他的道让皇帝接受。从而改造这个世界。
当苏东坡外放杭州后,他开始了词的写作。苏东坡逐渐意识到:与策论不同,词不是为朝廷,为帝王写的,而是为心。为一个人最真实的存在而写的。 词本来的意思,不是一个文章的体式。是唱歌的歌词,你要把你的文字填到这个乐谱之中去,所以叫填词,他都是给歌女去唱的歌词。 当时词坛的霸主是柳永,凡有井水处 即能歌柳词。柳永的词,在当时被万人传唱。
杜若鸿:这个柳永在宋代的情况,就像一个流行曲的歌王。特别是北宋这一块基本上词可以说是柳永词的天下。 在苏东坡之前词一直是被正统文坛轻视。到了苏东坡手里,词才真正的与诗一样,成为言志和再载道的文学形式。是苏东坡把这个词不当作歌词使唤了。他用歌词来写自己内心的理想质疑。这是他用做事的方法来作词。 苏东坡的词,它抛弃了代言体出现了这个“我”字。他已经把他个人站出在舞台上,表达自己的心声。所以苏东坡的词是比柳永更近了一层。
在日本东京有一座汤岛圣堂,她被称为日本的孔庙。每年到了中高考的时候,许多家长和学生都会到此求签许愿。每个月的第三个星期,这里都会开办一次苏东坡文学讲堂。这个宋代文豪在日本有着令人难以置信的影响力。 “大江东去 浪淘尽 千古风流人物” 学习汉语的人有初级中级上级。苏东坡在中级以上的人群中是十分受欢迎的。“人间如梦”词人的豁达,跃然于字里行间。这样的意境超越时空和疆界。
而在时间的另一头,苏东坡也停下匆匆的脚步,在惊涛拍浪的赤壁前露出久违的笑容。
黄州西北的长江之畔,山麓突入江中,石头鲜红如丹,因而得名赤壁。公元1082年,苏东坡在赤壁前写下著名的《念奴娇 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 浪淘尽 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 人道是 三国周郎赤壁” 《念奴娇 赤壁怀古》直抒胸臆,是关于雄心斗志的倾诉,关于成败皆空的感叹。这首词有意象有河流,惊涛拍岸、事物更迭,但实际上讲的是人世的变迁。 当年的战争森严、马嘶弓鸣,都化为一片虚无。横槊赋诗的曹操,雄姿英发的周瑜,也都淡然无存。只有这江、这月、这木、这石,千年不易。 “他努力的想要去领悟,给人感觉是都看开了,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我还是矫情。我来回来去的就这点事,我就是摘不清楚我就不能从这里头拔出来,算了,把酒泼到江里头。我还是过我的日子吧。” 李清照评价苏东坡的词“不协音律”。但正因这份自由洒脱,使得苏东坡的词,不为时空所阻,在千万人的心头回旋。
方文山:“他自己本身也没有刻意去讲究音律,不协韵,我觉得无妨,因为下他创作的都是以文学的角度,不是用音乐的角度出发。” 历经了世事变迁,苏东坡的词进入了自由天真的境界,以至于豪迈词句里仍然埋藏着“遥想公瑾当年 小乔初嫁了”这样细腻之笔,也为苍茫的历史增添了动人的青春之美, 他可以写历史,像《念奴娇》、像《大江东去》。他可以写兄弟之情,像《水调歌头》。还可以写妻子之情,像《江城子》。 他改变了词的题材。所有的内容,无论是政治、经济、军事、农事、怀古等等这些内容,都可以入词,不在只写男女之情了。
在黄冈的一家东坡酒楼,东坡肉是最受欢迎的招牌菜。据说这道菜与黄州有很深的渊源。 有道是黄州有三件宝:烂砖砌墙墙不倒,稻草系猪猪不跑,为什么猪跑不了,猪都很肥,就是黄州这个肥猪很多。一些肥肉啊,富人不肯吃,穷人也不会,不会怎么弄来吃。被贬谪至黄州的苏东坡生活窘迫,幸好他发现了价格便宜的猪肉。于是苏东坡另辟蹊径,创造出一道适合自己口味的菜肴。 “这就是苏轼,他是美食家,这个《猪肉颂》,就是写他做猪肉的心得。把这个把这个锅洗干净了,少放水,另外就是待他自熟没催他,这是要领。要小火慢慢炖,把这个油给煎出来,这样的话就肥而不腻。” 东坡肉是苏东坡留给后人的一道美味。
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苏东坡好似一个永不过气的偶像。人们喜欢他的“真”,在得意时与民同乐,在落魄时仍怡然自得。 “苏轼对生活充满了爱和眷恋,他会发现生活。” 公元1082年七月十六,苏东坡与几位好友泛一小舟,在赤壁之下饮酒赏月。“江山如此之美,明月如此浩荡,吃着江边的鱼喝着酒,扣舷而长啸,跟朋友们在一起相聚,举头望明月” 那一晚,人世间的所有喧嚣都退场了,他们的视野里只剩下月光水色还有临江独立的赤壁。
酒过三巡一个叫做杨世昌的道士,吹起了长萧,呜咽的萧声如泣如诉。苏东坡不禁黯然神伤,他问杨世昌,为何吹的如此悲凉?这个道士杨世昌,他就很伤感,生活时光是如此的美好,只可惜啊,人生太短暂了,如果能长久地,一揽子地,让自己拥有这个清风明月,那多好。 “在面对朋友的忧伤的时候,他表达的观点是,我们必须接受人生命的短暂和有限,他安慰朋友们要接受改变。” 苏东坡对朋友说。天地万物各有其主,不是自己的一分一毫,也无法获取。惟有江上的清风和山中的明月,耳朵听到它就成为声音,眼睛看到它就成为色彩,只要我们愉快的享受这江上清风、山间明月,又何必担忧生命的短暂,羡慕江水的永恒呢。 “苏轼说,想长久的占有清风明月也很简单,那你就把自己的身心都交给自然。你就先在尽情的去享受它。你只要现在享受够了,那也就永远的占有了。” 苏东坡的一番妙语,使朋友们豁然开朗,大家又开始举杯畅饮。不知不觉夜色越来越深,大家横七竖八地睡在船上,直到天色大亮。
美国纳尔逊艺术博物馆的中国展区。古老的东方文明吸引着各国游客驻足。但有些人难免失落,这里并没有展出他们期待已久的“镇馆之宝”。那是一幅描绘苏东坡后《赤壁赋》的画卷。这幅画这么宝贵,我们不是经常打开看,顶多是一年一两次。关于这幅画不世的价值,博物馆东方艺术部主任马麟,喜欢从他传奇的身世说起。“这幅画是我们纳尔逊博物馆的镇馆之宝。这幅画是武丽生馆长给我们博物馆买的,几十年以前最开始这幅画是在溥仪手里,从故宫带到天津,从天津带到新京(长春),伪满洲国的新京,画的前半段被切了下来,那部分遗失了。 纳尔逊艺术博物馆以收藏中国古代艺术品而著称于世,这是一家私人性质的博物馆,收购藏品的费用来源于博物馆董事会的基金。 最终武丽生成功的买下了这幅珍贵的画卷。我们找到了钱买了它。那个时候这幅画是历史上中国画卖的最高价的一次,真的用了很多的钱,现在来看钱已经不重要了,已经是无价之宝了。从买下这幅画到现在已经过了三十多年。在这在这三十多年的期间,武丽生几乎痴迷地去了解苏东坡,去探寻关于这幅画的一切。“人影在地,这个很有趣。这里你可以看到人影就在地上,这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幅画,画出了影子。这里你看到了船和苏轼,你总能看到苏轼的脸,和影子,这点我觉得很有趣。这张画里苏轼有很鲜明的面部特征,这幅画的画者乔促常,有可能见到过苏轼。”
在写完《赤壁赋》的三个月后,苏东坡再一次夜游赤壁,而这一切都被栩栩如生地呈现在了纳尔逊博物馆收藏的这幅画卷上。苏东坡独自一人登上赤壁高崖,对着夜空长啸一声。“我长啸,期望大自然回答,回应我。大自然回应了,但是他害怕了。”“好像这个山上变得比较狰狞,让他的心里有点发怵,所以他就下来了。”于是苏东坡回到船上,任舟在大江中随波逐流。举目望去,四面茫然,恰巧一只孤独的仙鹤横越大江,一声长鸣掠过小舟而去。 “他放弃了这种登高,放弃了超越,最后还是要强调我要回到人间去。” 回来以后晚上做梦,一个道士来到他跟前问他今天江游快乐吗?苏东坡问道士的名字,道士没有回答,低着头。苏东坡恍然大悟,那之横越大江的仙鹤,莫非就是你,道士回头一笑,苏东坡陡然惊醒,打开门窗去看, 除了清朗的月光,什么也没有。
在苏州当地流行着一种名叫核雕的艺术,把玩核雕的人都知道一个名字,陈素英。 “台湾人到我们这里来看核雕,他们说那个台湾有,那个故宫博物院里有橄榄做的小船,后来我在书上看到一点那个图案。一做做了几十年,我琢磨那个小船。后来女儿上了初中的时候,她说,妈妈你做的船就是我们念书念到了,她跟我说苏东坡坐在哪里呀,苏东坡是一个怎样的人,我慢慢的了解。” 这场跨越千里的邂逅,让陈素英对自己手中的作品,有了别样的理解。 “苏东坡在那个船舱,他微微地抬头在看外面。看到他坐在那个船上很舒服的样子,乐观的要命,他希望所有人都像苏东坡一样,高高兴兴的。”
“因为苏轼的诗词,赤壁成为了很流行的主题。” 《赤壁赋》的主题,就是在一个中国文人的一个低潮时代,理想是不可磨灭的,这样一个典型的主题。 北宋乔仲常之后,历代许多画家都画过《赤壁图》。高峻陡峭的赤壁下,苏东坡的身影,还有那一叶偏舟,都显得那么渺小,最终这一切都成为过眼烟云。只有赤壁留下来坚韧如初。 在黄州的这段岁月,是苏东坡文学和艺术创作的黄金期。公元1082年,他的诗词、散文,书法皆可雄世千年,为宋朝代言。这或许是命运的另一种补偿。黄州的创作,使他放到了李白杜甫这个行列里面去,毫无愧色,甚至还有更多一点自己的色彩。
一个深秋的夜里,苏东坡与朋友畅饮,酒醒复醉。“归来,回到家的时候都是三更天了,就是凌晨。敲门家里的仆人都睡得很死,敲门都不应。一般人如果敲门都不应很可能会火,但苏东坡给我们的感觉就是说,人生没有过不去的地方,任何事此路走不通,转个方向,那路就又更宽了。” 苏东坡来到江边静静的听着江水声,在心底酝酿出一首词。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诮,倚杖听江声。常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榖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倚杖听江声江涛的波涛,就像他的内心一样翻滚不已,这就是解释了他为什么不愿意醒来,他身上有各种羁绊太多了。各种无法解脱也太多了,什么时候我才能把这个烦恼都给他抛在脑后。 这首《临江仙》在小城里悄然传开,有人说苏东坡昨夜唱罢此歌后,把衣冠挂在江边乘舟远走高飞了。第二天,在城里就传开了“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苏东坡历尽苦难之后在死亡的边缘,获得了重生,对苏东坡来说黄州不再是一个困苦的流放之地,对黄州而言,苏东坡也不再只是一个无关紧要的天地过客。
上新了故宫观后感篇1
七月二日,忙了一天正事,三号游览故宫。
走进故宫,惊讶于古代建筑技术的高超!故宫的设计与建筑,是一个无与伦比的杰作,被誉为世界五大宫之首。故宫,是一座皇家宫殿,也是一座博物馆。凝聚着近600年的宫廷变迁和人世沧桑,积淀了几千年的文化。故宫,以其厚重的内涵,成为中华民族文化、艺术和社会、历史的里程碑。故宫是世界上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也是明清24位皇帝临朝为政和日常生活的地方,是人类珍贵的文化遗产。这里代表了权威,也充满了神秘。
故宫是明朝皇帝朱棣始建于明永乐4年(1406年),1420年基本竣工,面积约为72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55万平方米。
故宫宫殿是沿着一条南北向中轴线排列,三大殿、后三宫、御花园都位于这条中轴线上。
我们从天安门进,穿过一片青砖铺地的广场,到达紫禁城的正门——午门。午门形势巍峨壮丽,是故宫宫殿群中第一高峰。午门是皇帝下诏书、下令出征的地方。每遇宣读皇帝圣旨,颁发年历书,文武百官都要齐集午门前广场听旨。午门当中的正门平时只有皇帝才可以出入,皇帝大婚时皇后进一次,殿试考中状元、榜眼、探花的三人可以从此门走出一次。文武大臣进出东侧门,宗室王公出入西侧门。
午门后有五座精巧的汉白玉拱桥通往太和门。过桥经太和门便是雄伟的太和殿。
太和殿俗称“金銮殿”,坐落在紫禁城对角线的中心,高3505米,东西63米,南北35米,面积约2380多平方米。是紫禁城诸殿中最大的一座,而且形制也是最高规格,最富丽堂皇的建筑。太和殿是五脊四坡大殿,从东到西有一条长脊,前后各有斜行垂脊两条,四角上各有十只吉祥瑞兽,生动形象,栩栩如生。宫殿宏伟壮丽,庭院明朗开阔,象征封建政权至高无上。太和殿有直径达1米的大柱72根,其中6根围绕御座的是沥粉金漆的蟠龙柱。殿内有沥粉金漆木柱和精致的蟠龙藻井,殿中间是封建皇权的象征——金漆雕龙宝座,设在殿内高2米的台上,安放着金漆雕龙宝座,御座前有造型美观的仙鹤、炉、鼎,背后是雕龙屏。太和殿是故宫中最大的木结构建筑,是故宫最壮观的建筑,也是中国最大的木构殿宇。整个大殿装饰得金碧辉煌,庄严绚丽。太和殿是皇帝举行重大典礼的地方。两翼东有文华殿、文渊阁、上驷院、南三所;西有武英殿、内务府等建筑。远望犹如神话中的琼宫仙阙。
太和殿后是中和殿。中和殿高27米,平面呈正方形,面阔、进深各为3间,四面出廊,金砖铺地,建筑面积580㎡。黄琉璃瓦单檐四角攒尖顶,正中有鎏金宝顶。四脊顶端聚成尖状,上安铜胎鎏金球形的宝顶。中和殿是皇帝去太和殿举行大典前稍事休息和演习礼仪的地方。
中和殿后是保和殿。高29米,平面呈长方形,面阔9间,进深5间,建筑面积1240㎡。黄琉璃瓦重檐歇山式屋顶。屋顶正中有一条正脊,前后各有2条垂脊,在各条垂脊下部再斜出一条岔脊,连同正脊、垂脊、岔脊共9条。保和殿是每年除夕皇帝赐宴外藩王公的场所。保和殿也是科举考试举行殿试的地方。
游完外朝,到了内廷。故宫的后半部叫内廷,内廷以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后三宫为中心,宫殿的大门——乾清门,左右有琉璃照壁,门里是后三宫。内廷以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为中心,东西两翼有东六宫和西六宫,是皇帝处理日常政务之处也是皇帝与后妃居住生活的地方。后半部在建筑风格上同于前半部。前半部建筑形象是严肃、庄严、壮丽、雄伟,以象征皇帝的至高无上。后半部内廷则富有生活气息,建筑多是自成院落,有花园、书斋、馆榭、山石等。
乾清宫在故宫内庭最前面。乾清宫是内廷正殿,重檐庑殿顶。殿的正中有宝座,内有“正大光明”匾。两头有暖阁。乾清宫是封建皇帝的寝宫。清康熙前此处为皇帝居住和处理政务之处。清雍正后皇帝移居养心殿,但仍在此批阅奏报,选派官吏和召见臣下。
坤宁宫在故宫“内庭”最后面。重檐庑殿顶。坤宁宫是明朝及清朝雍正帝之前的皇后寝宫,两头有暖阁。清代改为祭神场所。雍正后,西暖阁为萨满的祭祀地。其中东暖阁为皇帝大婚的洞房,康熙、同治、光绪三帝,均在此举行婚礼。
交泰殿在乾清宫和坤宁宫之间,含“天地交合、安康美满”之意。其建于明代,清嘉庆三年(公元1798年)重修,是座四角攒尖,镀金宝顶,龙凤纹饰的方形殿。明、清时,该殿是皇后生日举办寿庆活动的地方。清代皇后所谓亲蚕典礼,需至此检查祭典仪式的准备情况。清代的“宝玺”也收藏在这里。
通过御花园左侧门进入西六宫依次参观了储秀宫、翎坤宫、永寿宫、咸福宫、长、太极殿,然后出内右门回到乾清门广场,东行进入内左门,依次参观东六宫延禧宫、永和宫、景阳宫、乘乾宫、钟粹宫。参观完东六宫再回到乾清门广场,向东穿过景运门进入锡庆门,然后再进入皇极门,参观皇极殿、宁寿宫、扮戏楼、畅音阁、养性殿、乾隆花园、贞妃井,清同治年间慈禧、慈安二太后垂帘听政就在养心殿东暖阁。
故宫博物院藏有大量珍贵文物,据统计总共达1052653件之多,统称有文物100万件,占全国文物总数的1/6。并收有很多绝无仅有的国宝。故宫的一些宫殿中设立了综合性的历史艺术馆、绘画馆、分类的陶瓷馆、青铜器馆、明清工艺美术馆、铭刻馆、玩具馆、文房四宝馆、玩物馆、珍宝馆、钟表馆和清代宫廷典章文物展览等。
最后出神武门。“神武门”,明朝时为“玄武门”,玄武为古代四神兽之一,从方位上讲,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玄武主北方,所以帝王宫殿的北宫门多取名“玄武”。清康熙年间因避讳改称“神武门”。神武门也是一座城门楼形式,用的最高等级的重檐庑殿式屋顶,但它的大殿只有五开间加围廊,没有左右向前伸展的两翼,所以在形制上要比午门低一个等级。神武门是宫内日常出入的门禁。现神武门为故宫博物院正门。
出北门神武门,参观了用土、石筑成的景山,在整体布局上,景山可说是故宫建筑群的屏障。从景山西门出,游览了北海公园。
明清时代普通人连走近紫禁城墙附近的地方都算犯罪。而今我们可以在宫殿内任意穿行,可见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
上新了故宫观后感篇2
到了游沈阳故宫的时候,我对中国现存的三个故宫有了初步的接触和了解。北京紫金城故宫当然是一座金碧辉煌、无与伦比的皇家宫殿,其建筑年代、规模、气势、造型和豪华程度等诸方面都是首屈一指、无可挑剔的;长春的伪皇宫显然是一座落魄潦倒的溥仪寄人篱下的住宿,其建筑规模、造型和布局等简直就是一座二层楼的办公楼,伪皇宫附属的所谓跑马场、东西御花园和游泳池,也不过是类似一般公园里的娱乐场所,与北京紫金城内的御花园及皇家颐和园简直不能同日而语。
这两个皇家建筑的对比,也反衬出一个帝王鼎盛时期的辉煌气势和一个末代皇帝时代的没落潦倒。而沈阳故宫既不像北京紫金城那样的雄伟辉煌,也不似长春伪皇宫一般的寒酸萧条。它仅是一个我国现已废弃的、曾经的少数游牧民族首领弃游牧变定居后曾经居住过的宫殿。在那里,游客感受不到北京故宫天天人满为患八万人限额的拥挤,而是门前冷落车马稀。也根本不会产生对建筑的辉煌而发出的啧啧称道声。人们只是慕名而来到此一游。
沈阳故宫初成于清崇德元年(明崇祯九年,公元1636年),离清兵入关还有八年。因此,这里仅是后金和前清的首府和大本营。怒尔哈赤和皇太极曾在此居住,皇太极在这里改汗制为帝制。按理说,一个满民族的建筑应该具有本民族的基本特征,一个有游牧民族象征的穹顶圆形帐篷样的毡房。但是,令人诧异的是,沈阳故宫却是一个道地的汉民族建筑外型,其代表性建筑崇政殿、凤凰楼、大政殿和十王亭等,无一不是飞檐翘角,雕梁画栋,秦砖汉瓦琉璃面,八角重檐歇山顶,其中主体建筑大政殿的门柱上还雕刻着华夏民族的图腾——双龙戏珠。即便是文溯阁那种二层楼的建筑,也完全是汉民族的几间亭那样的建制。而建筑物的阁名、楹联、挂图上的题字等,也几乎是清一色的以汉字为主。从沈阳故宫的建筑样式等特征上看出,在清兵入关前还没有一统中原时,满清已经完全接受了汉文化,并已经被汉文化异化并脱胎换骨了。
由此而想到汉文化的倔强伟大而源远流长。据说,在世界文化史上,只有汉民族的五千年文化是唯一没有被异化、没有被消灭、没有被断截的一种民族文化。一个异民族可以一度打败汉民族,局部或全部统一汉民族,如中国历史上的金朝、元朝和清朝等,他们可以改变汉民族的发型、服饰,但是,他们从来没有统一过汉民族的文化,而相反被汉文化异化了。其中最典型的是清朝乾隆皇帝,他是中国历史上诗作最多的一位诗人,当然,写的是汉诗而不是满文!
上新了故宫观后感篇3
早上九点,火车到达北京了。出站之后有组委会的人接我们到达星光梅地亚酒店,以后几天我要住在这里,钢琴比赛也在这里举行。办完报道手续,就该吃中午饭了,我找到了我的同学赵茜乔,她也来参加钢琴比赛。
下午我们迫不及待的就去了天安门广场。出了地铁站,走了没几步,雄伟壮观的天安门城楼就出现在眼前,我们叫着、笑着冲向天安门,红色的城墙,金色的房顶,在城楼的正中间,悬挂着伟大的领袖毛泽东的头像,城楼的左边写着“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右边写着“世界人民大团结万岁!”。参观完天安门,我们就去了故宫博物院。
顺着天安门往里走,就到了故宫博物院。北京故宫博物院先后居住过明清两代二十四位皇帝的皇宫,是我国保存至今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宫殿分为前后两部分,前部以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为主体,文华殿、武英殿为两翼,主要是皇帝举行盛大典礼的场所,俗称“外朝”。后部包括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御花园以及东西六宫,是皇帝处理日常政务以及他和后妃们居住的地方。
故宫高大的城门,辉煌的建筑,到处是高大的石狮子和雕刻的龙和凤,处处显示出古代皇帝的威严与尊贵。只是故宫里特别冷,凛冽的寒风吹得我哆哆嗦嗦的。正好组委会的老师打电话要我们回去参加排练,我们就匆忙得赶了回去。
上新了故宫观后感篇4
这周末,我来到故宫博物院,参观了紫禁城建成六百年纪念展,主题是“丹宸永固”。“丹”是红色的意思;“宸”则指祖国的大好河山;“永固”,顾名思义,是永远长存的意思。“丹宸永固”寓意祖国江山永远长存。
我前来参观时,正是日出之时,太阳平齐于地平线,放射出耀眼的光芒。阳光洒在古楼的屋檐上,琉璃瓦被照射得闪着金光,一些纯金建造的装饰也闪闪发光,金碧辉煌,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园内有一群鸽子站在屋顶上,眺望着远方,陶醉在故宫的美景里。
一进入展览室,人山人海,看来展品肯定非常珍贵。这次纪念活动展出了许多珍宝,有皇帝所坐的宝座,还有皇后娘娘戴过的貂皮帽子,有烧香的青铜香炉,还有用一块儿玉制成的玉玺,这些展品果然都名不虚传,深得游客们的赞叹和喜爱。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一件宝物是金瓯永固杯。金瓯永固杯是用金子打造而成,上面刻有花朵纹样。杯子两侧各有一条龙作为杯子的把手,杯子上镶嵌着许多直径大于五毫米的珍宝和五彩缤纷的宝石,两面分别刻有“金瓯永固”和“乾隆年制”八个字。杯底以四只大象的鼻子为支撑点,耳朵较小,牙齿较长,看起来很是美观。金瓯永固杯小巧而精致,和我们的手掌大小差不多,让我不禁感叹古代能工巧匠的智慧,也让我感受到了我国当时的繁荣昌盛。
宏伟的紫禁城,经历了六百年的风雨,见证了我们国家和民族六百年间的兴衰荣辱。丹宸永固,它将继续迎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我希望这些文物一直完好无损,让后代子孙也能看到这一奇观,感受到祖国的强大,为祖国感到自豪!
上新了故宫观后感篇5
看了《我在故宫修文物》第一季,我对片中陶瓷组完美修复唐三彩马的故事记忆深刻。影片中,王五胜和两个徒弟纪东歌、窦一村在安静的小屋里,面对破裂严重的唐三彩马,粘贴、磨平、上色,用自己的巧手使它恢复昔日的风采!
在这段影片中,大国工匠精神体现得淋漓尽致:他们内心热爱,静心钻研,追求极致,将艰难的文物修复工作做到最好。
工匠精神源于对工作对象的兴趣。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影片中,他们就是以修复文物为乐,才把这件事做到极致。只有热爱,才会执着。在我7岁时,就能搭建议14岁+拼的乐高玩具。当时,我特别喜欢一艘大船,并全神贯注地玩了起来,楼下的小伙伴们叫我去踢足球,我也不去。最后,用几千个比指甲盖还小的积木搭成了半米长的大船。这就是热爱的成果。
工匠精神意味着耐性。在影片里,他们工作的西三所属于冷宫,空无一人。每天大清早骑着自行车穿过寂静的故宫,独自工作。修复文物是件很考验耐性的活儿。你可能要反复重做,每一处细节,马鞍、缰绳,都要一丝不苟地打磨。我在生活中也要有耐心,有一次我在做口算,却因为量太多(有10页),又想着待会儿要买新水杯新钢笔,晚上又要去吃米其林大厨烧的自助餐,便失去了耐心,胡乱做一通,结果书写极乱,错题也有一大堆。看了这段影片,我以后一定要静下心来,因为静能生慧、定能生智。
工匠精神需要不断地学习,虚心发问,拓宽知识边界。唐三彩马的尾巴完全消失了,为了更好地修复,王武胜三人向木器组求助,讨论马尾的形态,虽然他们都是专家,但工匠精神需要他们博采众长,借鉴采取别的专家的意见和作品。他们又到了博物馆,观察别的唐三彩马尾的造型,以运用在这匹上。看到他们的虚心求教。我想起语文老师在讲解辛弃疾《青玉案元夕》时向同学们请教有关唐朝宵禁的问题。她的不耻下问让我十分敬佩。
我在故宫修文物》加深了我对工匠精神的理解,我要向他们学习,向他们致敬,把生活中的每一件事都做到极致。
上新了故宫观后感篇6
红墙,高檐,琉璃瓦——紫禁城历经数百年,依旧雍容华贵,随时光的流淌,做一个“迟暮美人”。如今,它已作为博物馆向百姓开放,游客们怀着崇敬和好奇,赶来一窥它的豪华精致。殊不知,有这样一群人,工作地点就在故宫,而工作内容是修复故宫里的珍贵文物。我们眼中的神秘,却是他们生活的日常,他们用一双双巧手使文物“再生”,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用镜头记录下了这一切。
“他们仿佛不食人间烟火,”纺织组陈扬笑着坦言:“刚刚毕业进来的大学生会有很长一段适应期,这里太安静了,就像与世隔绝一样,有时候我都不敢说话。”小小的屋子里更多的是沉默,他们用心灵与文物对话,使价值连城的文物重新焕发出光彩。陈扬用“缂丝技术”恢复乾隆时期的丝织匾额,因为仍然沿用着古老的技术,一天下来只能织出几厘米。“坐得住”、“静得下心”成了他们工作的关键。那些古老的手艺在他们手中得到传承,一代代匠人用他们的执着与热爱,跨越古今,为我们讲述着光阴的故事。
现代社会将我们裹挟在时代的浪潮中飞速前进,所以我们更应坚守一种工匠精神,细细打磨,追求完美。故宫文物修复科钟表组的王津,打小就进入故宫拜师学艺,打杂五年,才渐渐上手修复文物,如今,他即将退休。今年,他历时八个多月修复了一个大钟,纯粹的笑容展现在他的脸上。但是望着橱窗里静止不动的钟,他无奈地对着镜头说:“有点心疼。”是啊,默默付出这么久,终于让钟上的动物跳动、歌唱起来,变得鲜活。但是展现在大家眼前的,仍是静止的钟表,这不能不让人感到遗憾。
他们并不是刻板的一群人,他们带着对职业的热爱,使自我的生命得以张扬。正如雕刻组屈峰所说:“他在修这个文物的过程中,他跟它的交流,他对它的体悟,他已经把自己也融入到里头。”不同的人,相同的是执着与热爱。更让人感动的是那一幕幕充满生活气息的画面:早上上班时,推开朱门,御猫在檐头跳跃玩耍;闭馆时,他们骑着自行车,在空无一人的大殿前兜兜转转,感受常人难以体会的宁静氛围;几百年前栽下的杏树结满了黄杏子,阳光下,众人拉着一张大大的厚纸接住打下来的杏儿,欢笑充斥着小院子… …
大国工匠精神在这部纪录片里体现得淋漓尽致。他们在这个日益功利的世界里沉潜于心,蜗居在小小的一隅,凭借巧手神思,让我国传统文化重新散发光芒。反观当今社会,有几个人会为自己奔波忙碌、追名逐利的生活感到虚无失望呢又有多少人幻想着在生命里能有这样一场神秘的相遇期盼着,期盼着,能有更多的人传承我们的古老手艺,能有更多的珍贵文物重见光明!
上新了故宫观后感篇7
细想自己一直以来做的无聊的事--在学校时,很少能逮住一整个下午的空闲时间,如若有,总是很有仪式感的去看些什么东西。「首先是提前下载好在我看来非常值得一看的**,睡上一个浅浅的午觉。坐起来摆好架势开始看,好的**总是能看它个三四小时,有些时候陷入情节不愿动一下,又遇到漂亮的构图。就只嘚看完这一段返回来,一点一点的截图,一下截不到好的就倒回去重新截。看完了**,再去微博豆瓣上翻翻别人的影评,再写一篇不算长的评论。说起来也不能算是评论,更多的是自个对其的理解与感悟。接下来的几天在做事情时可能也会有所回味。」这样看起来似乎是有些繁文缛节的啰嗦,可每次这样有仪式感的做下来,不仅是一种放松,还有生活在生活里的愉悦。说到这里,不禁感叹高中时做过的傻事。戴好耳机放上喜欢的音乐,打开帖吧的旅行贴,一页一页的浏览别人出去游览的照片,看着看着时间就过去了,简直像是自己也去旅行了一遍一样。
说回正题,这个只有三集的纪录片,介绍了这个听起来高大上的工作,不过讲的也只是匠人们平和朴实的日常生活。不像现在的上下级制度,他们沿用的还是古老的师徒模式,感到有种亲昵,特别好。这种工作环境呆一辈子都不会心冷心烦的哪儿去。朝八晚五的工作时段;蹬着自行车在故宫里晃悠;每逢时令季节,一群人去摘杏枣子无花果;修复器物与过去对话。这项工作看起来繁杂枯燥,可却很考验人的各项素质,审美、耐性、美术功底、文化底蕴、知识储藏,你要是没个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就干不了。这群不娇躁不买弄的人,博物馆展出的来之不易,这种匠人精神无一不令我肃穆敬重起来。年少的我们少些轻狂,多些谦卑去好好看看这个世界。
好不容易假期,就会钻进某些大部头的书里,平日没有耐性但好的有些冗长的纪录片里。
有些文字是难懂的。不过这也正常,毕竟大部头的书,读第一遍的时候,自然有许多读不懂的地方。可毕竟还是读懂了些什么,比买回来放在那里,除了书名外一无所知要强得多。然后读第二遍,第三遍。写很多很多的笔记,遇到顶困难的地方就停下来思考。或者干脆不去管了。休息一会儿再接着读--总有累的时候,只不过这个极限随着面对困难的经验增多而拉长。- -勺布斯
你问时间是不是变快了时间没有变快,只是被我们过快了交往一天便想知道是否合适,努力三天没有希望就彻底认输,一周没有答案就认定这是人生死局生活开始像微波炉加热的食物,快速方便,但热量和水分也消失得迅速,过时就被扔进垃圾桶凡事若少了走心的过程,告别都开始索然无味
中国网娱乐1月10日讯已连续9期登顶同时段同类别收视榜首的大型文化季播节目《上新了·故宫》第二季,今晚21:17将在北京卫视迎来收官。“红墙白雪琉璃瓦”,节目收官录制当天恰逢一场瑞雪,浪漫故宫雪景让人格外期待。“故宫文创新品开发员”邓伦、张鲁一将与“新品助力开发员”杨颖踏入美如画的雪中故宫,寻找一年一遇的“冬至暖阳”,解锁古代紫禁城里的“抗冻秘籍”。
《上新了·故宫》文创新品开发员邓伦
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中国重要的传统节日。节目中,故宫博物院副院长、研究馆员任万平表示,每逢冬至前后,位于乾清宫的“正大光明”牌匾就会“大放光明”,牌匾下方的五条金龙依次发光,呈现出真正的“正大光明”景象。此外,天坛的皇穹宇以及颐和园的十七孔桥也都会跟着一起镀上耀眼的“金光”。这奇观背后有着什么样的原理?
《上新了·故宫》文创新品开发员张鲁一
冬至,就预示着寒冷冬日的到来。据气象资料显示,清朝时,一年内北京约有150天是寒冷天气,最低气温可达零下二三十度。那么在古代,人们是如何度过寒冬的?带着疑问,他们在故宫博物院古建部副研究馆员王文涛的带领下,探寻到了两个紫禁城冬季的“供暖神器”,其取暖效果还颇受外国人的赞赏,究竟这两个“供暖神器”到底为何物?
《上新了·故宫》文创新品助力开发员angelababy
除了物理取暖,今晚的节目里还将揭秘古人的“意念取暖”。作为古代紫禁城的三大节日之一,冬至那天皇宫里和民间一样,都有相关的节日习俗,比如民间非常熟悉的“数九”,在宫里也非常流行。本期节目中,杨颖将化身紫禁城“最美妃子”,演绎“意念取暖”的意趣。
angelababy演绎紫禁城最美妃子。
从紫禁城冬至的自然奇景和风俗,到紫禁城神秘的取暖设施,设计师们又会根据这些与冬日相关的灵感,“上新”哪些温暖人心的收官文创?敬请期待今晚《上新了·故宫》第二季第十期,让我们跟着节目一起解锁古代紫禁城里的“抗冻秘籍”!
邓伦张鲁一寿康宫堆雪人。
冬至日的正大光明匾。
故宫文创新品开发员邓伦。
故宫文创新品开发员张鲁一。
坤宁宫皇帝大婚婚房。
新品助力开发员杨颖。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