歇后语 外甥打灯笼—— 孔夫子搬家—— 上鞋不用锥子—— 四月的冰河——

歇后语 外甥打灯笼—— 孔夫子搬家—— 上鞋不用锥子—— 四月的冰河——,第1张

“四月的冰河——开动了”的意思是原本固定冻得很牢的物品动了,也能形容禁锢的思想思路一下子开窍了,这是一句歇后语,是中国劳动人民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

类似的歇后语:

1、八十岁的爷爷学吹打——上气不接下气。

2、八哥掉到井里头——有翅难展。

3、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4、裁缝的尺子——量人不量己。

5、吹鼓手赶集——没事找事。

6、鳄鱼上岸——来者不善。

四月的冰河开动(冻)了。根据查询相关公开信息显示,四月的冰河开动(冻)了是一句歇后语,意思是四月春天的时候,冰开始融化,歇后语用谐音的方式,取“冻”的谐音“动”,形容原本固定的很牢的物品动了,或者禁锢的思想一下子开窍了。

四月的冰河 —— 开动(冻)了

“四月的冰河,开动(冻)了”通常被用来形容气温异常寒冷,出现了不应该在这个季节出现的寒流、低温等极端天气现象。这个成语的出处据说与唐代诗人杜审言有关,他的诗《夜行黄河岸送元员外归徐州》中有一句“四月犹冰壮士骑,中原血脉冻征鸿”。意思是四月份黄河河面上还有冰,特别是河岸较高处的积雪更为深厚。

“四月的冰河,开动(冻)了”这个短语中的“开动”和“冻”实际上是一种俚语,指的是本不应该出现的物品又重新出现了。例如,在春季时,人们是不带棉衣的,如果出现了在四月份“开动”(即穿上了)毛衣和羽绒服的情况,那么就好像是“四月的冰河开动了”一样。而在冬季时,本应该存在的雪和冰却莫名消失,也会被形容为“四月的冰河冻了”。

歇后语是汉语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

是群众在生活实践中所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

歇后语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面,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就称为歇后语。

汉文明源远流长。历史沧桑的沉淀、淬炼、凝聚成绝妙的汉语言艺术。其中歇后语以其独特的表现力。给人以深思和启迪,千古流传。反映了华夏民族特有的风俗传统和民族文化,品味生活,明晓哲理,提升智慧。歇后语一般寓意深刻,短短一句凝聚很多智慧。

四月的冰河下一句歇后语是开动(冻)了。歇后语是汉语语汇里为群众在生活实践中所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面,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

歇后语由劳动人民在日常生活中创造,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浓郁的生活气息。歇后语幽默风趣,耐人寻味,为广大人民所喜闻乐见。歇后语也叫俏皮话,可以看成是一种汉语的文字游戏。歇后语是熟语的一种,熟语包括成语、谚语、惯用语和歇后语四种。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anai/1107303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21
下一篇2023-11-2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