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二日新雨晴的意思是什么

二月二日新雨晴的意思是什么,第1张

二月二日新雨初霁,小草和田畦里的菜都发出了嫩芽,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而十字津头(应该就是指码头或堤岸边),一群身着轻衫牵着细马的少年正徐徐走着

这首诗应是描写惊蛰十分贵族青年出门踏青的景象,前两句写景,后写人

农历二月初二,我国民间有“二月二,龙抬头”的谚语,表示春季来临,万物复苏,蛰龙开始活动,预示一年的农事活动即将开始。在北方,二月二又叫龙抬头日,亦称春龙节。在南方叫踏青节,古称挑菜节。大约从唐朝开始,中国人就有过“二月二”的习俗。据资料记载,这句话的来历与古代天文学对星辰运行的认识和农业节气有关。

  中国古代天文学观天模式,在周天黄道确定28个星座,称为28宿。古人将这28个星宿按照东南西北分成4宫,每宫7宿,并按照它们的形象将四宫附会为4种动物。其中,东宫7宿被想像成一条南北伸展的巨龙,由30颗恒星组成。

  恒星是相对不动的,当地球公转的位置使巨龙星座与太阳处在同一方向时,太阳的光芒就会淹没掉星光,人们就会看不到天上的那条巨龙;而过一段时间以后,地球的位置转移了,巨龙星座又会重新出现,周而复始,古人找到了这个规律,并以它来判断时令。

  当被称为“龙角”的东宫7宿的第一宿出现于地平线上的时候,正值春天来临,所以,古人将它的出现作为春天的标志。而此时,恰逢我国农历二月雨水节气前后,由此产生了“二月二,龙抬头”的说法。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有诗云:“二月二日新雨晴,草芽菜甲一时生;轻衫细马春年少,十字津头一字行。”

  民俗专家细解“二月二”为何“龙抬头”

  民间有“二月二,龙抬头”之说。为什么二月初二便“龙抬头”呢?民俗专家对此进行了解释。

  据天津社科院教授介绍,这种民俗与节令有关。二月初一前后为“惊蛰”。青蛙、蛇、蚯蚓等许多动物,一到冬天,便进入冬眠状态,这便是“入蛰”。到了转年农历二月前后,天气回暖,一些昆虫陆续结束冬眠状态,开始出来活动,似乎是被高照的春阳或震耳的春雷从睡梦中惊醒了一般,因此这个节令名曰“惊蛰”。

  教授还表示,传说中的龙是我们祖先在蛇、蚯蚓等的基础上想象出来的,因而民间又将蛇叫“小龙”。二月二前后,蛇、蚯蚓等结束冬眠、开始活动。民间认为,龙是天子的象征,是祥瑞之物,更是风雨的主宰,而“二月二”则是龙欲升天开始活动的日子,故曰“二月二,龙抬头”。

  那么,为什么不是“二月一”或“二月三”呢?民俗专家解释说,这和我们民俗中喜欢双数有关。

  民俗专家表示,在中国古代,尤其是秦汉及其以前,凡像一月一、二月二、三月三之类的“重日”多被认为是天地交感、天人相通的日子。因而,在这样的日子里人们就需多做祈福、祭祀或是纪念活动,以求得幸福、安康和吉祥。

  天文专家解析“二月二、龙抬头”

  “二月二、龙抬头”,象征着春回大地、万物复苏。那么,“龙”在哪里?它是怎样“抬头”的?天文专家对此进行了解释。

  与古代西方天文学不同,中国把恒星划分成为“三垣”和“四象”七大星区。所谓“垣”就是“城墙”的意思。“三垣”是“紫微垣”,象征皇宫;“太微垣”象征行政机构;“天市垣”象征繁华街市。这三垣环绕着北极星呈三角状排列。在“三垣”外围分布着“四象”:东苍龙、西白虎、南朱雀、北玄武,也就是说,东方的星象如一条龙,西方的星象如一只虎,南方的星象如一只大鸟,北方的星象如龟和蛇。由于地球围绕太阳公转,天空的星象也随着季节转换。每到冬春之交的傍晚,苍龙显现;春夏之交,玄武升起;夏秋之交,白虎露头;秋冬之交,朱雀上升。

  苍龙头部“角宿”上有两颗星:角宿一和角宿二,代表苍龙头上的两只犄角。“角宿” 之后的四颗星是“亢宿”,亢是龙的咽喉,在咽喉下面有四颗星排列成一个簸箕的形状是“氐宿”,代表着龙爪。龙爪后面的房宿、心宿、尾宿和箕宿分别代表了龙的心脏和尾巴。

  二月二的民间习俗

  我国一些地区过春龙节,用灶烟在地面上画一条龙,俗称引钱龙。俗信引龙有两种目的:一是请龙回来,兴云布雨,祈求农业丰收,二是龙为百虫之神,龙来了,百虫就躲起来,这对人体健康、农作物生长都是有益的。江苏南通民间有用面粉制作寿桃、牲畜,蒸熟后插在竹签上,晚上再插在田间,认为这是供百虫之神和祭祀祖先的食品,祈求祖先驱赶虫灾,也希望百虫之神不要危害庄稼。

  当日,各地普遍把食品名称加上“龙”的头衔。吃水饺叫吃“龙耳”,吃春饼叫吃“龙鳞”,吃面条叫食“龙须”,吃米饭叫吃“龙子”,吃馄饨叫吃“龙眼”等。

  妇女们在这一天不能做针线活,因为苍龙在这一天要抬头观望天下,使用针会刺伤龙的眼睛。妇女起床前,先念“二月二,龙抬头,龙不抬头我抬头”。起床后还要打着灯笼照房梁,边照边念“二月二,照房梁,蝎子蜈蚣无处藏”。有的地方妇女停止洗衣服,怕伤了龙皮,等等。

  二月初三为文昌(主宰功名之神)诞辰日,该日文人雅士敬奉文昌,求科举登第。旧俗,儿童在二月二这天行开笔礼,表明开始正式学习。过去,读书人要行四个礼,即开笔礼、进阶礼、感恩礼和状元礼,其中,开笔礼是人生的第一次大礼。开笔就是开始写文章,仪式主要有拜孔子像、讲授人生最基本的道理,赠文房四宝等内容。

  二月二剃龙头

  俗话说“龙不抬头,天不下雨”,龙是祥瑞之物,又是和风化雨的主宰。农历二月二,人们祈望龙抬头兴云作雨、滋润万物,素有“二月二剃龙头”的说法。中国民间普遍认为在这一天剃头,会使人红运当头、福星高照,因此,民谚说“二月二剃龙头,一年都有精神头”。每逢二月二这一天,家家理发店都是顾客盈门,生意兴隆。

  另外,在我国民间流传着“正月剪头死舅舅”的说法,所以很多人在腊月理完发后,一个月都不再去光顾理发店,直到“二月二”才解禁。不过,这一民间禁忌近年来已经逐渐淡薄。

  二月二是蛰龙升天的日子,而中国人素以龙为图腾,这一天“剃龙头”,体现出人们祈求神龙赐福的美好愿望。

  二月二龙抬头吃什么?

  二月二,我国民间有剃头、祭祀、敬文昌神、吃面条、炸油糕、爆玉米花、吃猪头、吃春饼、吃焖子、吃蝎豆等习俗。这一天在饮食上也有一定的讲究,因为人们相信“龙威大发”,所以这一天的饮食多以龙为名。吃春饼名称“吃龙鳞”,吃面条名曰“扶龙须”,吃米饭是“吃龙子”,吃馄饨为“吃龙眼”,而吃饺子则叫“吃龙耳”。这些习俗寄托了人们祈龙赐福、保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强烈愿望。

  二月二龙抬头民俗活动

  1、接“姑奶奶”

  二月二这天还有一项重要的活动就是接“姑奶奶”,即娘家人接回已出嫁的女儿,故有“二月二接宝贝儿”之说。因为老北京人的礼数多,其中正月里“姑奶奶”是不能住在娘家的,初二到娘家拜了年后,也必须当天赶回婆家,特别是新婚不久的“姑奶奶”。但到了二月初二,娘家人就来接女儿回去,住上几天或半个月,一是正月里忙活了好长时间,比较劳累,接回娘家好好歇一歇;二是新的一年刚开始,又要忙碌了,所以要犒劳犒劳她。一般是以春饼,也就是薄饼做款待。被接回来的日子里,“姑奶奶”除了吃喝,就是串门子聊天儿,轻松而愉快。

  2、皇帝耕田

  二月二这天的另一项活动是皇帝耕田。因为每年的二月二这天差不多是在惊蛰前后,“惊蛰一犁土,春分地气通。”从此北方就到了春耕大忙的时候。为了动员人们赶快投入春耕生产,别误农时,二月二这天皇帝要象征性地率百官出宫到他的“一亩三分地”耕地松土。明朝和清朝前期的帝王每年二月二,都要到先农坛内耕地松土,从清朝雍正皇帝开始,每年的二月二这天改为出圆明园,到“一亩园”(今海淀圆明园西侧)扶犁耕田。过去曾有一幅年画,叫《皇帝耕田图》,画中是一个头戴王冠、身穿龙袍的皇帝正手扶犁把耕田,身后跟着一位大臣,一手提着竹篮,一手在撒种,牵牛的是一位身穿长袍的七品县官,远处是挑篮送饭的皇后和宫女。画上还题了一首打油诗:“二月二,龙抬头,天子耕地臣赶牛,正宫娘娘老送饭,当朝大臣把种丢,春耕夏耘率天下,五谷丰登太平秋。”这幅画也说明人们希望有一个开明的皇帝,能够亲自春耕夏耘,使老百姓丰衣足食。

  二月二民间传说故事 篇1

 谚“二月二,龙抬头”,传说古时候关中地区久旱不雨,玉皇大帝命令东海小龙前去播雨。小龙贪玩,一头钻进河里不再出来。有个小伙子,到悬崖上采来了“降龙水”,搅浑河水。小龙从河中露出头来与小伙子较量,小龙被击败,只好播雨。其实,所谓“龙抬头”指的是经过冬眠,百虫开始苏醒。所以俗话说“二月二,龙抬头,蝎子、蜈蚣都露头。” “二月二”还有一种说法叫春龙节。许慎的《说文解字》记载:“龙,鳞中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长能短,春分登天,秋分而潜渊。”这大概就是“春龙节”习俗的最早记载。

 相传,武则天当了皇帝,玉帝便下令三年内不许向人间降雨。但司掌天河的玉龙不忍百姓受灾挨饿,偷偷降了一场大雨,玉帝得知后,将司掌天河的玉龙打下天宫,压在一座大山下面。山下还立了一块碑,上写道:龙王降雨犯天规,当受人间千秋罪。要想重登灵霄阁,除非金豆开花时。 人们为了拯救龙王,到处寻找开花的金豆。到了第二年二月初二这一天,人们正在翻晒金黄的玉米种子,猛然想起,这玉米就象金豆,炒开了花,不就是金豆开花吗于是家家户户爆玉米花,并在院里设案焚香,供上“开花的金豆”,专让龙王和玉帝看见。龙王知道这是百姓在救它,就大声向玉帝喊到:“金豆开花了,放我出去!”玉帝一看人间家家户户院里金豆花开放,只好传谕,诏龙王回到天庭,继续给人间兴云布雨。 从此以后,民间形成了习惯,每到二月二这一天,人们就爆玉米花,也有炒豆的。大人小孩还念着:“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有的地方在院子里用灶灰撒成一个个大圆圈,将五谷杂粮放于中间,称作“打囤”或“填仓”。其意是预祝当年五谷丰登,仓囤盈满。节日时,各地也普遍把食品名称加上“龙”的头衔。吃水饺叫吃“龙耳”;吃春饼叫吃“龙鳞”;吃面条叫吃“龙须”;吃米饭叫吃“龙子”;吃馄饨叫吃“龙眼”。

二月二民间传说故事 篇2

 龙抬头(二月二)又被称为“春耕节”、“农事节”、“春龙节”,是汉族民间传统节日。龙抬头是每年农历二月初二,俗称青龙节,传说是龙抬头的日子,它是中国城乡的一个传统节日。人们庆祝“龙头节”,以示敬龙祈雨,让老天佑保丰收。

 节日故事来源

 龙抬头农历二月初二,俗称青龙节,传说是龙抬头的日子,它是我国农村的一个传统节日,名曰“龙头节”。俗话说:“二月二,龙抬头,大家小户使耕牛。”此时,阳气回升,大地解冻,春耕将始,正是运粪备耕之际。

 故事一:

 传说此节起源于三皇之首伏羲氏时期。伏羲氏“重农桑,务耕田”,每年二月二这天,“皇娘送饭,御驾亲耕”,自理一亩三分地。后来黄帝、唐尧、虞舜、夏禹纷纷效法先王。到周武王,不仅沿袭了这一传统作法,而且还当作一项重要的国策来实行。于二月初二,举行重大仪式,让文武百官都亲耕一亩三分地,这便是龙头节的历史传说。

 故事二:

 民间相传有一个故事,说的是大唐高宗李治驾崩后,武则天当权,先立其子李哲、李旦为中宗、睿宗,又先后废去。于永昌二年(公元690年),废唐改周,自立为帝,称周武皇帝。

 这事惹恼了玉皇大帝,他传命太白金星告诉四海龙王,三年内不得降雨人间,以示惩戒。当年从立夏到寒露,150多天滴雨未下,因致大地干涸,庄稼旱死,许多地方连吃水都非常困难,哀鸿遍野,民不聊生。

 种种人间惨象,被掌管天河的玉龙看在眼里十分不忍,他冒着违犯天条的危险,张开巨口,喝足天河之水,私自布雨,解救了天下黎民百姓,但却招来了玉帝恼怒,将玉龙打入凡间,压在一座大山之下受苦。山前还立了一通石碑,上面刻有四句话:“玉龙行雨犯天规,应受人间千秋罪,若想重上凌霄殿,除非金豆开花时。”

 人们经过这里,看了碑上的这些字,才知道玉龙为救百姓行雨,却被压在这里受苦。为了救出玉龙重上云天,再掌天河,人们决心找到开花的金豆,但却苦苦寻找不到。

 找啊、找啊,直找到第二年的农历二月初一,恰好街上有集,一个老奶奶背着一布袋苞米粒赶集,因布袋口没扎结实,走着走着布袋开了,金黄的苞米粒撒了一地。人们看了,高兴极了,这苞米粒多像金豆呀!如果放在锅里炒,不就爆出金花了吗于是,一传十,十传百,全都知道了。大家商定,第二天,二月初二一齐行动,大家都爆苞米花。

 这情景被玉龙看见了,好不欢喜,就大声喊道:“太白老头儿,金豆开花了,还不快放我出去。”太白金星老眼昏花,看了看,果然是金豆开花,便将压在玉龙身上的大山移开,玉龙顺势一跃腾空,再降甘霖。

二月二民间传说故事 篇3

 很久以前,城山脚下有个李家庄,庄里住着个名叫辰生的小伙子,与母亲二人靠种山下的二亩薄地过生活。

 那一年,天干地旱,田里的庄稼几乎无收。百姓们拖家带口,四处逃荒要饭。这天,辰生正在山上砍柴,因肚中无食,又忧心母亲在家中挨饿,忽觉天旋地转,两眼一黑,立时晕了过去。

 忽然,辰生觉着耳边有人在叫他:“小兄弟,快醒醒,快醒醒”辰生睁眼一看,原来自己掉进了一口深潭里。这深潭在城山的两个山头中间,四周悬崖峭壁,潭水深不见底,一不小心掉下去就没命了,因此平时很少有人来。现在虽然保住一条命,但想要爬出深潭,比登天还难。这可怎么办?自己死了不要紧,可家中还有病怏怏的娘亲,谁来供养!辰生正急得心如油煎,耳边又有声音响起:“小兄弟,别着急,你只要救我下来,我能把你送出去。”辰生顺着声音找去,只见西边潭壁有红光在闪,来到近前仔细一瞅,原来潭壁上用四根大钉钉着一个怪物,这怪物有四个像鸡脚样的爪子,身上有鳞,头上有角,两眼放光。蛇不像蛇,虫不像虫,脑门上一阵一阵放红光。辰生看得头皮发炸,心嗵嗵直跳,战战兢兢地问:“你、你是什么怪物,刚才是你跟俺说话吗?”

 “是我。”那怪物说,“你不要害怕,刚才你摔下来时,是我口吐金光把你接住的,不然你早就没命了。俺不是什么怪物,俺本是东海龙王之子小青龙,掌管着这地方的雨水。只因在王母的蟠桃会上失手打碎了一只碧玉盘,被王母钉在这深潭受苦。临打下界时,太白金星曾在我耳边悄悄告诉我,在今年的今日,会有个辰时生的人来救我。”辰生说:“俺娘告诉俺,俺是辰年、辰月、辰时生的,所以给俺起名叫辰生。怪不得俺们这地方这一年多丁点雨水也没有,原来是王母把你钉在这儿了!她倒好,为了解气,可把百姓们坑苦了。你快告诉俺,怎样才能救你?”青龙说:“你只要把我脚上的四根大钉拔下来就行了。”

 辰生上前拔掉了青龙脚上的四根大钉。只见眼前一道金光闪过,一身高八尺的美男子站在辰生面前,打躬作揖道:“多谢兄弟搭救,你站稳,我这就作法送你上去。”辰生问:“怎么,你不和俺一起出去,给这方布雨吗?”“唉!”青龙叹了口气说:“兄弟你虽然把俺放了下来,但没有王母的赦旨,俺是不能出这深潭的,就是出了深潭,没有雷、电二神助阵,我也无法施雨。要是王母知道俺私逃出去,非得把我捉到斩龙台处死不可!”

 “这可怎么办?眼看到了春种时节,要是再没有雨水,种不上庄稼,百姓们还不都得遭殃。”辰生急得直跺脚。“除非有人去求王母开恩。”“俺想去求王母,可她远在天上,俺也上不去呀。青龙大哥,你能把俺送到天上去吗?”青龙上前一步,抓住辰生的手说:“如小兄弟不怕天高路远,真心想救这方黎民百姓,俺有‘行云丹’一颗,你把它含在嘴里,只要默念到哪里去,它就会带你去哪里。只是此乃仙家之物,不能沾民间东西,小兄弟含上它恐要忍饥挨饿了。”“只要能求王母放你出来播云布雨,俺就是饿死也心甘。”辰生接过行云丹,往口中一含,心中默念:“俺要出潭去见王母。”潭中一道金光直射天空,辰生只觉耳旁风声呼呼,眼前团团白云飞速飘过,工夫不大就来到了王母宫前。

 辰生跪拜王母,请求王母赦免青龙罪过,让青龙重返天宫,为百姓布雨救灾。王母见一凡间小子胆敢来求她放了青龙,对他理也不理。辰生跪在地上说:“王母,你要不放回青龙,俺宁愿跪死在你面前。”王母眉头一皱,冷冰冰地说:“那你就跪吧,你自己找死,怪不得我!”

 三天过去了,辰生一直跪在王母宫前。太白金星看不下去了,上殿对王母奏道:“王母,看那孩子是为救百姓一片真心,你就允了吧。”辰生在宫外大声说:“如果民间没有青龙布雨,庄稼就无法种收,你知道得活活饿死多少人吗?枉俺们百姓整天烧香上供敬着你,你就因为一个玉盘,眼睁睁看着老百姓饿死吗?”王母被辰生说得答不上话来,眼珠一转,对辰生说:“要想放回青龙也容易,你回去看看,啥时民间金豆子开花,百姓家的粮食折子都满满地往外淌粮食,我就放回青龙。”辰生听了,气得猛地站起身,由于三四天没吃没喝,只觉得天旋地转差点栽倒,一咬牙,挺直身子说:“王母,你这不是故意刁难人吗?百姓家里都穷得叮当响,哪来的金豆子,谁见过金豆子还能开花啊?”“大胆!把他拖出去用雷劈死!”“王母息怒,念他凡人不懂天宫规矩,就饶了他吧。”太白金星边说边拖住辰生衣袖,在辰生耳边悄悄说:“事在人为,你多想想,也许凡间真能有金豆子开花呢,你快回去吧,免得你老娘在家挂念。”说着用手一推辰生,眨眼辰生就回到了深潭底。

 辰生把行云丹还给青龙,又把见王母之事一一学给青龙听,青龙听了也是无计可施,只得安慰辰生说:“也许真有金豆子开花呢,小兄弟,你回家再找找看吧,俺把你送上去。”

 辰生回家后,没一天不在寻找能开花的金豆子,想着怎么让家家粮食折子往外淌粮食。这天,辰生娘对辰生说:“辰生,都开春了,咱家还有点没舍得吃的玉蜀黍跟黄豆,你都弄出来放太阳地晒晒,天要下场雨,咱们就好种了。”辰生从粮折底拿出了玉蜀黍和黄豆,到太阳下一看,哎哟,粮食生虫了。辰生就叨咕说:“神仙不讲理不管百姓死活,连你虫子也欺负穷人,俺炒死你。”边说着,来到灶间,点上火就把玉蜀黍和豆子倒在锅里炒,边炒还边骂:“王母不讲理,俺炒死你,炒死你。”他光顾骂得痛快,谁知玉蜀黍和豆子竟在锅里“噼里啪啦”炸开了。辰生娘听见声响,忙来到灶间看:“哟,儿子,这玉蜀黍跟黄豆都叫你给炒开花了,你看这黄玉蜀黍开白花,豆子开黄花,跟金豆子开花似的。”“娘,你刚才说什么?再说一遍。”辰生眼一亮,一把抓住娘的手说。“俺说这些粮食被你炒得跟金豆子开花似的。”“好啊!金豆子开花了!”辰生喜得往外就跑,挨家挨户让乡亲们拿出玉蜀黍或豆子在锅中炒,于是全庄灶间都传出“噼里啪啦”的金豆子开花声,人们边炒边唱:“金豆子开了花,青龙转回家。青龙上天堂,年年多打粮。”

 辰生回到家里,从灶膛里扒出青灰往外倒,由于刚才太高兴,有些粮食酒在灶膛前:“王母说要百姓家里的粮食折子往外淌粮食,俺没有那些折子和粮,俺不会用这灶膛里的青灰画吗?”于是辰生就用簸箕端着青灰在院子里画出一圈一圈的粮食折子,画好后又在折子圈里撒上点粮食,远看还真像那么回事。他又教全庄百姓都在各自院里画。人们边画边唱:“青灰折子头碰头,粮食多得往外流。青灰折子圈连圈,粮食多得堆成山。”

二月二民间传说故事 篇4

 焦作古称覃怀,因地形像牛角川,所以俗称怀川。怀川大地千百年来流传着这样一首民谣:“二月二,剃孩头,望子成龙有奔头;金花开,崩金豆,风调雨顺大丰收。”这首民谣是说怀川有个特有民俗,每逢到了农历二月初二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给男孩子去剃头,还要爆炒黄豆开花,供在院子里,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说起这个民俗,大有来历。据说,怀川(今焦作)原本风调雨顺,年年丰收,大仓满,小仓流。但有的人抛洒米面,毫不爱惜。这情景恰巧被玉皇大帝巡查民情时发现了,不由得龙颜大怒,立即传旨下去,对怀川三年内一滴雨也不准降,以示惩戒。

 一年后,怀川一片荒凉,沁河干涸,庄稼草木枯死,井水枯竭。渴死、饿死的人遍地都是。幸存的人跪在烈日下苦苦求雨。天上神仙虽然可怜怀川百姓,但谁也不敢违抗玉皇大帝的旨意。怀县(今武陟)傅村南面的沁河老龙湾里原驻有一条青龙,被困在天庭上停职闲居,它每天在天上都能听到怀川百姓的哀求。它于心不忍,便去求玉帝格外开恩。玉帝不但不听,反而斥责青龙说:“你身为天神,不但不惩戒下界恶人,竟然敢为他们求情,你居心何在?”

 青龙悻悻退出,怀川百姓的求救声仍接连不断地传入耳中,刚烈的青龙再也忍不住了,它张开大口,喝足了天河里的水,对准了怀川大地便喷洒了下去。

 “苍天有眼,终于降雨啦。感谢上天!感谢上天!”怀川老百姓的欢呼声传入了玉帝的耳朵。玉帝勃然大怒,下令追查违旨降雨的神仙。青龙挺身而出,抗辩道:“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给予薄惩足矣,岂能一概而论,全部斩尽杀绝?”

 玉帝闻言气得浑身发抖,大怒道:“青龙不但违抗朕的旨意,还对朕出言不逊,朕要让你在人间受够山压千年之苦,到金豆满地开花之时方能解脱。”

 玉帝派太白金星把青龙压到了太行山下。事后,太白金星于心不忍,就摇身一变,化作了一个年老长者,向怀川百姓诉说了青龙被压的前因后果,让怀川百姓设法找到开花的金豆,尽快解救为怀川百姓而受苦的青龙。

 怀川百姓四处寻找开花的金豆。找啊找啊,费尽了九牛二虎之力,还是没有找到。这一年的农历二月初二,年已六十多岁的董永从小董村赶了一头毛驴,驴背上驮着一布袋黄豆,要到怀县县城去赶集。他走到大虹桥,听到身后有几个小孩在喊:“满地都是金豆豆,捡金豆豆喽,捡了金豆爆豆花。”董永回头一看,驴背上的布袋崩开了两个口子,黄豆撒了一路,阳光照射,闪闪发光,远远看去,真像金豆一样。董永眼睛一亮,心里来了灵感,跑到县城集市上,告诉人们怎样让金豆开花救出青龙。人们一传十,十传百,百传千,千传万,很快就传遍了全怀川。中午时分,家家户户都把炒爆开的黄豆花供在田间路上,然后大家一齐跪在地上祷告上天:“金豆遍地开花,青龙应当解脱,恳请玉帝,大发慈悲。”

 正在灵霄宝殿饮酒作乐的玉皇大帝听到怀川百姓的呼声大吃一惊,急忙带领众神仙到南天门向下观望。他醉眼朦胧,隔着渺茫的云层,隐隐约约望到怀川大地上开满了黄灿灿的金豆花。这时太白金星也在旁边劝谏说:“玉帝陛下,要是不履行诺言,恐怕……”玉帝想了又想,出于无奈,只好派了太白金星去释放青龙。

 压在青龙身上的太行山被挪开了,青龙抬起头长啸一声,腾云而起,张开大口,吸足了天河水,然后将肚子里的水洒遍了怀川大地。怀川百姓看见青龙摇头摆尾的降雨雄姿,在大雨中欢呼雀跃起来。青龙降完雨又回到它的老龙湾旧居的地面上,俯首感谢怀川百姓的解救之恩,发誓尽职尽责,保证怀川年年不旱不涝,风调雨顺。

 人群中有一位剃头匠,看见青龙头上毛发因长期未理而乱蓬蓬的,很不齐楚,于是心疼地对青龙说:“若不是您违旨降雨救了怀川百姓,我们早就渴死了。老汉我给人剃了一辈子头,今天就给青龙您剃剃头吧,好让您齐齐楚楚,精精神神,昂首挺胸,永振神威。”青龙点头应允。

 从此以后,怀川大地两千年来传下了这个民俗,每年的农历二月初二,妇女们一边唱着民谣,一边爆炒黄豆花或黄玉米花,然后供于院中。男人们在“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的民歌声中,带着儿子去剃“龙头”,以示不忘青龙恩德,祝愿儿子早日成龙。

二月二民间传说故事 篇5

 传说,古时候,有一个皇帝因为耽误了祭天的时辰,所以使得天上的玉帝很生气,于是他给龙王下令,三年内不得给人间降雨。从那之后,人间连续的干旱,田里的庄稼也都快枯死了,河里的水也几乎干涸的可以见底了。

 田里面没有了收成,村里面闹起了饥荒。大家都没有粮食吃了,病的病,倒的倒所有的人都束手无策。这时,龙王的小儿子青龙再也看不下去了,他不忍心看着人间的老百姓受灾挨饿。于是他趁着玉帝赴宴的时候偷偷地给人间降了一场雨。

 第二天,玉帝知道了此事后大发雷霆。于是他下令把青龙压在一座大山下,山下还立了块石碑,上面写着:“青龙降雨犯天规,当受人间千秋罪。要想重登凌霄殿,除非金豆开花时。”

 百姓们看了石碑,再看到青龙受罪,大家的心里都十分着急。但是大家绞尽脑汁也想不出让金豆开花的方法。就这样,到了第二年农历二月初二的这一天,人们从家里拿出许多的黄豆和玉米种子进行翻晒。

 有个老人忽然发现,这些金灿灿的黄豆和玉米倒是挺像金豆的,于是老人立刻跑回家中让他的妻子到锅里去炒一炒,看看这些东西会有什么变化。炒了一会儿,黄豆和玉米里的水分也超不多都被炒干了,于是都爆了开来。只听到“噼噼啪啪”的声音从锅里传出。老人一看,“呀!金豆开花啦!金豆开花啦!”

 这个消息立马在村子里传了开来,老人把这个方法告诉了全村的百姓。一传十十传百,大家纷纷地支起锅灶,炒起了黄豆和玉米。炒好后,家家户户都在自己家的院子里摆上了桌子,点上了香炉。大家把炒熟的黄豆和玉米供了起来。

 龙王得知了此事,于是把玉帝请到南天门观看。玉帝见人间家家户户的院子里都供着开花的“金豆”,只好下令赦免青龙,将他召回凌霄殿。让他辅佐龙王给人间行云布雨。随即,天空一声霹雳,把大山劈成了两半,只听见“啪”的一声巨响,青龙冲破山石,抬起头长啸一声,腾空而起!

 然后,青龙冲上了云霄,翻腾了几下舒展身子。突然天上乌云密布,雷声滚滚。青龙在老板姓们的头上盘旋了几圈,感谢人们的搭救之恩。百姓们抬头望着青龙,嘴角上都露出了微笑。不一会儿,豆大的雨点“噼里啪啦”地从天空倾泻下来,百姓们都乐开了花。他们任凭雨点打在自己的脸上,感受着雨水的滋润。瞬间大地又复苏了起来,几天后稻田里,山间上又回到了以前生机勃勃的样子。老百姓的收成好了,生活自然也都过的好了。从此以后,“二月二,龙抬头”的说法就流传了下来。每到一年中的二月初二,大家都炒黄豆,爆玉米花吃。这寄托了人们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美好愿望。

二月二民间传说故事 篇6

 “二月二,龙抬头,春雨下得遍地流。霹雳一声惊天地,怎知龙王心里愁。”在这泥土气息浓郁的童谣里,有一个动人的故事呢。

 很久很久以前,东海龙王生了三个龙子,就缺一个龙女。龙王想,要是再有个公主,儿女双全,那该有多好啊!王母知道这件事后,就给龙母吃了一颗仙丹,不久,龙母就怀孕了。第二年二月二,龙母果然生了一个白白胖胖的女儿。

 小公主一天天长大了,对龙宫的生活厌倦了,渴望到人间去寻找真正的幸福。龙母知道女儿的心,她劝公主说:“孩子,龙宫里无忧无虑,要什么有什么,为什么要到人间去呢?”龙女说:“龙子龙孙们只知道吃喝玩乐,我一定要到人间去,寻找真正有乐趣的生活。”龙母见女儿决心已定。悄悄地把她送出龙宫,还送给她一个锦囊。

 龙女依依不舍地告别母亲,飞过九十九条河,越过九十九座山,来到了一座大山下,公主四下里望了望,只见远近土地都干裂着嘴巴,庄稼都低垂着头,太阳正火辣辣地烤着大地,不远处,一个青年在田里吃力地劳动,公主走过去,问道:“这么旱的天,你种地会有收获吗?”农夫苦笑着说:“有什么办法呢?家里的老母亲还靠我养活呢!”龙女很同情他,从锦囊中取出几粒红豆,向地里一撒,一会儿,田里就升起厚厚的浓雾,干枯的禾苗泛出了绿色。农夫一看赶忙向她行了个礼,说:“仙姑,这儿方圆几百里都遭了大旱,还请仙姑救一救穷困的百姓。”龙女非常感动,她想,他真是个好人,一心想着别人。真是我的知音啊!于是,她从锦囊里抓了一把红豆抛上天,顿时电闪雷鸣,一场大雨酣畅地下了下来。雨过天晴,山青了,庄稼绿了,人们脸上露出了舒心的微笑。小伙子感激地向姑娘道谢,公主脸上飞起了红云,说:“不用谢我,只求我俩百年合好。”小伙子听了,甜滋滋的把姑娘领回家。

 再说公主离开龙宫出走的事被龙王知道后,龙王非常恼怒,还不让龙母去看女儿。龙母天天想念女儿,每年阴历二月初二就浮出海面,抬起头来向女儿离开的方向痛哭一场。她的哭声变成了雷声,她的眼泪化作了春雨。

二月二民间传说故事 篇7

 西湖明珠从天降,龙飞凤舞到钱塘

 传说古时候,在天河东边的石窟里,住着一条雪白的玉龙,在天河西边的大树林里,住着下只彩色的金凤。

 玉龙和金凤是邻居,每天早晨他们一个钻出石窟,一个飞出树林,打个照面就忙着各做各的事了,有一天,他俩一个在天空飞,一个在天河游,飞呀,游呀,不知不觉就来到一个仙岛上,在岛上他们发现了一块亮闪闪的石头。金凤很喜欢,就对玉龙说:

 “玉龙玉龙,你看这块石头多好看呀!”

 玉龙也很喜欢 ,就对金凤说:

 “金凤金凤,我们把它琢磨成一颗珠子吧”

 金凤点头答应,他俩就动工了。玉龙用爪子抓,金凤用嘴啄,一天一天,一年一年过去了,他俩真的把石头琢成了一颗滚圆滚圆的珠子。金凤高兴地飞到仙山上衔来许多露珠,滴到珠子上;玉龙快活地游到天河里吸来许多清水,喷到珠子上。滴呀,滴呀,喷呀,喷呀,慢慢地这颗珠子就变得明光闪亮了。

 从此以后,玉龙喜欢金凤,金凤也喜欢玉龙;玉龙和金凤都喜欢他们的明珠,玉龙不愿回天河东边的石窟去了,金凤也不愿再回到天河西边的那个树林,他俩就往在天河中的仙岛上,日夜守着自己的明珠。

 这颗明珠真是一颗宝珠,珠光照到哪里,那里的树木常青,百花齐放,山明水秀,五谷丰收。

 王母娘娘走出宫门,一下就看见这颗明珠的宝光,心里非常羡慕,到半夜辰光,她就派一个亲信的天兵,乘玉龙和金凤睡熟的时候,悄悄地把这颗明珠拿走了。王母娘娘得到明珠,喜欢的不得了,连看也不舍得给人看一看,就藏到仙宫里头,外面关起九重门,锁上九道锁。

 玉龙和金凤,一觉醒来,发现明珠不见了,他俩真着急呀!东寻寻,西寻寻,玉龙找遍了天河底下的每一个石窟,没有找到;金凤寻遍了仙山上的每一个角落,也没有寻着,他俩伤心极了,可还是日日夜夜地到处寻找,一心想把心爱的明珠找回来。

 王母娘娘生日的那一天,四面八方的神仙都赶到仙宫来祝寿。王母娘娘摆下盛大的蟠桃会请众神仙。神仙们喝着美酒,吃着蟠桃,祝贺王母娘娘;福如东海,寿比南山。王母娘娘一时高兴,就对众神仙说:

 “各位仙长,我请你们看一颗珍贵的明珠,这是天上难找,地下难寻的宝珠啊!”

 说着,就从衣带上解下九把钥匙,打开九道锁,走进九重门,从里面取出那颗明珠,用金盘端着放在厅堂中间,明珠亮晶晶,光闪闪,神仙们看了都叫好。

 这时,玉龙和金凤正到处寻找他们的明珠,金凤发现了明珠放出的亮光,就忙叫玉龙:

 “玉龙玉龙,快来看那不是我们明珠放出来的亮光吗”

 玉龙从天河里钻出头来,一看:

 “是呀,一定是我们的那颗明珠,快把它找回来!”

 玉龙和金凤立刻朝着明珠的亮光长去,一直找到王母娘娘的仙宫里,那些神仙们正在伸头探脑围着明珠叫好,玉龙上前说:“这颗明珠是我们的!”金凤也说:“这颗明珠是我们的!”

 王母娘娘一听火了,冲着玉龙,金凤张口就骂:

 “胡说!我是玉皇大帝的妻子,天上的宝物都有是我的。”

 玉龙和金凤一听也来了气,一同向王母娘娘说:

 “这颗明珠不是天上生的,也不是地下长的,是我俩辛辛苦苦,一天一天,一年一年琢磨出来的!”

 王母娘娘一听,又羞又急,伸手护住放着明珠的金盘,喝叫天兵天将,把玉龙和金凤赶出去。金凤见王母娘娘不讲理,扑过去就抢明珠;玉龙见王母娘娘不讲理,也冲过去抢明珠。三双手都抓住金盘,谁也不肯放松。你拉我扯,金盘一摇晃,明珠就滚下来,滚到阶沿边,从天上掉到地下去了。

 玉龙和金凤见明珠往下掉,急忙翻身跟下来保护。玉龙游着,金凤飞着,他俩一会儿在前,一会儿在后,一会儿在左,一会儿在右,保护着这颗明珠,慢慢地慢慢地从天空降落到地面上。这颗明珠一到地上,立刻变成了清清的西湖,玉龙舍不得离开自己的明珠,就变成一座雄伟的玉龙山守护它;金凤也舍不得自己的明珠,就变成一座青翠的凤凰山来守护它。

 从此凤凰山和玉龙山就静静地站在西湖的旁边。直到现在,杭州还流传着两句古老的歌谣:

 西湖明珠从天降,

 龙飞凤舞到钱塘。

二月二龙抬头诗词七绝如下:

1、《二月二日》。

原文:

二月二日新雨晴,草芽菜甲一时生。轻衫细马春年少,十字津头一字行。

译文:二月二日雨后放晴,草芽和菜甲立马生长起来。穿着轻衫乘着马车游玩,在十字津头一起行走。

赏析:诗中描绘一幅春季人们外出游玩,天气变暖人们脱去厚厚的衣服,穿着薄衣裳悠闲自得的样子。

2、《赠别二首·其一》。

原文:

聘聘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译文:这位女子和二月初的豆蔻一样美丽,整个扬州竟然没有一个比她更美丽的。二月初也就是二月二这天总是很美丽,濛濛细雨下的南京也是非常的美丽,那一股倒春寒也挡不住这朦胧中那撑着油纸伞的姑娘在雨巷中走出来。

3、《二月二日席上赋》。

原文:

仲宣何遽向荆州,谢惠连须更少留。二日旧传挑菜节,一樽聊解负薪忧。

译文:仲宣何必匆忙去向荆州,在这里停留片刻在出发。二月二日旧时说是挑菜节,喝一杯酒来解忧啊。

赏析:急急忙忙连喝杯茶水的时间都没有,那是急切的想要回家的心情,古时人们对二月二的重视。

《èr yuè èr rì 》

《二  月  二  日》

táng  bái jū yì

唐   白   居   易

èr  yuè  èr  rì  xīn  yǔ  qíng  , cǎo  yá  cài  jiǎ  yī  shí  shēng  。

二   月   二   日   新   雨   晴   ,   草   芽   菜   甲   一   时   生   。

qīng  shān  xì  mǎ  chūn  nián  shǎo , shí  zì  jīn  tóu  yī  zì  háng 。

轻   衫   细   马   春   年   少   ,   十   字   津   头   一   字   行   。

释义:

二月二日新雨初霁,小草和田畦里的菜都发出了嫩芽,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而十字码头,一群身着轻衫牵着骏马的少年正徐徐走着。

赏析:

写龙抬头这个节日的情景,惊蛰天,春雨绵绵,草木一新。后两句写同一件事,就是男的来迎接或送回娘家的女的,主要就是写了节日的情况,感叹一下春天的美好,人们的快乐融洽的气象。

作者:

白居易(772年~846年),汉族,字乐天,晚年又号香山居士,河南新郑(今郑州新郑)人,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诗人和文学家,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白居易故居纪念馆座落于洛阳市郊。

《二月二日出郊》宋 王庭皀

日头欲出未出时,雾失江城雨脚微。

天忽作晴山卷幔,云犹含态石披衣。

烟村南北黄鹂语,麦陇高低紫燕飞。

谁似田家知此乐,呼儿吹笛跨牛归

《二月二》唐 白居易

二月二日新雨晴,草芽菜甲一时生。

轻衫细马春年少,十字津头一字行。

《二月二日》唐 李商隐

二月二日江上行,东风日暖闻吹笙。

花须柳眼各无赖,紫蝶黄蜂俱有情。

万里忆归元亮井,三年从事亚夫营。

新滩莫悟游人意,更作风檐夜雨声。

二月二日新雨晴,草芽菜甲一时生。

轻衫细马春年少,十字津头一字行。

译文

二月二日新雨初霁,小草和田畦里的菜都发出了嫩芽,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而十字码头,一群身着轻衫牵着骏马的少年正徐徐走着。

二月二,正值“青春”时光,少年人心心念念的是春游。老人们说“春要捂”,他们不管不顾,早早脱去臃肿的冬衣、穿上漂亮的轻衫,骑上高头大马,呼朋引伴,沿着曲江、灞河两岸来踏青。八水绕长安,河渠纵横交汇的十字河口,一行少年怒马行走在绿杨荫里。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二月二“踏青节”,此时正值大地生机盎然,百草萌生,是踏青出游的绝好时节。诗文抒写踏青见闻,刻画了一派春意盎然的诗情画意。

明天是农历二月二日,是中国传统的“春耕节”“春龙节”。俗话说,“二月二,龙抬头”。中国龙存在的意义,主要是降雨。在古代,人们在这一天祭祀龙王、祈求春雨。“二月二日新雨晴”,这一天,老天下雨的概率极大,不信你看看今天的天气。

每年二月二前后,正是春雨淅淅的时候。此时正月已过,年味渐远,气温逐渐转暖,天气更加湿润,春耕农忙要抓紧啦。大地田野上,也是一片生机盎然,野草就像一层薄薄的绿毯,荠菜、马兰头、春笋、香椿头等各种时鲜上市,过时不候。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anai/1107557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21
下一篇2023-11-2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