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名:你还记得西湖湖畔的黄子倩么?
“野有蔓草,零露漙兮。有美一人,清扬婉兮。邂逅相遇,适我愿兮。”《诗经》
(一)总是比别人来的晚一些
如果你去过杭州,很碰巧,如果你也去过西湖边上那家青藤茶馆,我可以给你讲一个小故事。
至于这个故事,你是把它当作我的真实经历,还是把它当作一个我杜撰的故事,权且由你做主。
说来那是我毕业参加工作以后的事情了。指出这一点,是因为上学读书那会儿,自身经济条件不是很好,不怎么出去玩,少了一些可能性,而且,很多事情从到来的时间上来说,我都要比别人晚一些。我是毕业参加工作后,才第一次看到真正意义上的山,才第一次见到真正意义上的大海。
见到大海,是一个晚上,2015年12月最后一天的晚上。夜色中,我坐在出租车里,开着的车窗和车窗外闪过的树的轮廓,已经让我感受到大海的气息,海风的清凉了。那是在厦门,一个美丽的城市。
一年多之前的事,没过去太久。
可我今天要讲的这件小事,发生在更久之前,三年之前,2014年的四月。
(二)青藤茶馆里的包厢
那次,2014年04月12日,周六,我跟公司的同事一起去杭州玩。
到了杭州,已是中午,大家先在预定的饭店里大吃了一顿。下午,就开始绕着西湖游逛,中途还泛舟湖上,嬉水打闹。我记得,那天还有点小雨,所以,路上的青石板上湿漉漉的。
玩累了,已是傍晚。按照行程,去那家叫做青藤茶馆的地方喝茶,吃点东西,填填肚子。说真的,我还蛮喜欢那茶馆的环境,流水,古窗,简洁素雅,稍许穿越的感觉。
人多,坐下,点了些茶,弄点自主的茶点,打起了牌。包厢里很快热闹了起来。西湖边,一座茶馆里,一帮人就这么喝茶打牌,就这么聊天说笑。放水果的盘子空了,闲下的人就再去厢外加点吃的东西。其他不打牌的人则在一旁观战闲扯,不亦乐乎。
某时某刻,某人讲到一个梗,引得大伙儿哈哈大笑,俯仰天地,又有人立刻把食指竖在嘴边,示意声音太大,小点声,别影响到别人。大家又嘿嘿嘿地忍不住。
休闲的时光大致如此,扔下很多事情,这才是当下最想去做的事。
(三)弹琴的白衣女子
某个时候,我去洗手间,忽听得古琴奏起,方知茶馆中的演出开始。
寻得琴声,看到一白衣女子正在弹奏。只见她端坐案后,前面一把古琴,似古筝,但非古筝。她左手右手各执一细长槌状东西,敲击琴弦,如山泉叮咚,如颗粒洒落,琴声响亮,丰满有力。
我在她面前不远处的桌旁坐下,看她弹奏,听她弹奏。我这个人,但凡遇到人家演奏,总想凑凑热闹,已“彰显”自己对音乐之爱。若弹奏之人是美人佳人,更是要多看几眼,投之以倾慕之光,久久不愿离去。
只是,我总不会估计人家年龄。有的人年龄不大,我却觉得人家很是成熟,有的人年龄不小,我却以为人家是那未毕业的学生,带着些校园气息。
看她打扮,开始我估摸她与我年龄相仿,更或,她比我大两到三岁,我可以称之为“姐姐”。
听琴的过程无疑是享受的。有两首曲子,我更是喜欢,便试图记下旋律,回去自己搜索。
没想到,中间她会休息。没想到。
这,是一个机会,是冥冥之中的一种缘分。
像是一种探险,带着不安与兴奋,我走到了她休息的狭小通道外。
她正坐在一把木凳上看手机。
我向她打招呼,她这才把头抬起来。我有点紧张地向她介绍了下自己,却忘记了告诉她我的名字。我对她说,我有几个问题想请教,所以才过来打搅她休息。
这时,才算是近距离的打量。她皮肤白皙,一张秀气的脸,前面刘海,后面长发束起,脸旁还有两缕发丝。还是那身白衣。我猜,那是演奏时才穿的衣服。
她比我一开始想象的年龄要小得多。
(四)凤凰于飞,翙翙其羽
如今,中间的很多细节我已记不清了,但毫无疑问,那是一次很愉快的谈话。同美人相谈甚欢,是一个人很长时间内都不会忘记的。那种愉悦感,甚至很多年以后再次回忆起,嘴角也会浮起一丝美好的微微上扬。
我问她器乐的名字。她答道,这是扬琴,很多人都以为这是古筝,“跟你一样”,而手里敲击琴弦的,你可以叫它琴竹。
我称赞她弹奏得很好听。她却有些抱怨,说茶馆这把琴并不是很好,音色只算做一般。
我说她谦虚,然后哼了一下刚才记下的那两段旋律,请她告诉我那两首曲子的名字。
她笑笑说,第一首“你一定听过的”,很多背景音乐中有的,是一首动漫中的曲子,翻译过来可以叫《穿越时空的爱恋》,或者叫《穿越时空的思念》。只不过,你可能听到的是钢琴版。那部动漫叫《犬夜叉》。
关于第二首,“它叫《凤凰于飞》。”
“凤凰于飞?”我问,“怎么写?”
“你看过《甄嬛传》么?”
我摇摇头,听说过,但没看过。
“《甄嬛传》的片尾曲,就叫《凤凰于飞》,刘欢唱的。这首曲子跟那首歌的名字是一样的,但只是名字一样。”
我点点头,总觉得她带点东北口音。
“你是东北人么?”我试问。
她不由得咯咯咯地笑了,“不是啊。”笑声都如一首欢快的乐曲。
“那我怎么听着…”
“因为我们宿舍的其他女生都是东北人。时间久了,被她们带'坏'了。”
“那,你是哪里的?”
“江西。”
“你是学生?”
“嗯,XX音乐学院的学生。”
“奥~”
“你叫?”
“黄子倩。”
(五)“我要回去了。你?…你不走么?”
忘记谈了多久,她看了看手机上的时间。
“我得开始了。”
“好。”我退回到那张桌子旁坐下。
她则回到案边,理下那身白衣,在扬琴后坐下,拿起琴竹,定气,开始新一轮的演奏。
好像是晚上九点,她演奏结束。换好衣服,背起一个小巧的白色双肩背包,要走。
她就是大一大二的学生模样。
我站在刚才观看的地方。
“我要走了,你?…你不走么?”
我真想跟她在西湖边上走一段路啊。
“嗯,那个……我是跟同事一起来的…他们还没走,我跟他们一起走。”
“嗯,好。再见!”
“再见!”
她转过了头。
她向前走去。
我则盯着那个白色的小巧的双肩背包目送她走。
忘记到晚上几点了,大家才准备回旅店。出了门,路上仍旧湿漉漉的。路旁树上落下一滴滴挂在叶子上的雨,落进脖子里,有些凉。我则一直在回想刚才发生的事。扬琴,那些曲子,我们的谈笑,都在身后这家青藤茶馆里,西湖边上的青藤茶馆里。
我这才想起,没有要她手机号,她也不知道我的名字…
晚上,回到旅店,连上Wi-Fi,依她告诉我的名字,赶紧搜了下那两首曲子,就深陷不能自拨了。
第二天一早,我改变了行程,跟大家说有事儿,就不跟大伙儿去爬山了。大家还都以为我在杭州有啥故事呢。
2013年11月来杭州跑马拉松时,也是我第一次真正见到西湖之时,就在西湖边办了张公共自行车的卡。那时还没有什么共享单车。因为我知道自己肯定会再来杭州,就一直没退掉。这会儿,派上用场了。
跟同事一起吃好早饭,告别他们后,一个人看着地图,往音乐学院方向骑行。其实,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当时就是想去找她。对,找她。为什么要找她?这是一个我自己都无法回答我自己的问题。
一条条马路,一个个红绿灯路口。一路上,我不断想象。
想象,我找到了她。看到她时,她正在练习,演奏扬琴,旁边有很多她的同学。各种各样的民乐,在学校某个大厅里,她有可能正在排练一出大型的演奏会。可我一眼就能认出她。我默默地看她排练,然后在她休息时,走到她跟前向她打招呼。她很意外,也很欣喜…
也想象,我根本就找不到她。我没有她的手机号,我只知道她的名字,只知道她是音乐表演的学生。哪个年级我都不知道。那么多的学生,如何找,怎么找?从此,再也不会见到她。忽地,她的样子变得模糊不清了…
可,我还是往那个方向骑行。
(六)去音乐学院寻她
等看到很多年轻学生面孔的时候,就到了音乐学院的门口。紧张与兴奋交织。
在门卫处登记了身份信息后,终于踏进了音乐学院。进门后是一条大路,两旁绿树相护,右手边则是一片绿得发亮的草坪,散发着一点青草和泥土的味道。不远处,草坪另外一边木椅处,一群头发有点花白,但很有精神的中老年人正在准备合照,爽朗的笑声不时传来。那好像是老同学的聚会。
我四处张望,寻找着她的身影,打量校园里每一个跟她相像的侧身和背影,看她们洋溢着青春的脸,看她们身后的背包。我在寻找那个白色有镶边的小巧双肩背包。
沿着校园里的路走来走去,看来看去,终究还是没能看到她。无处打听,我只能用眼睛到处搜寻。兴许,她今天根本就不在这校园里。
我边走边看,一条路上,我看到了旁边的公示栏。凑过去,上面列着获得奖学金的学生名单,每个学生姓名后面都跟了学号和专业。我觉得她“来了”,直奔“音乐表演”那些行。
果真,上天又给我开了一扇窗。我看到了她的名字!
我差点兴奋地大喊起来,快乐地要旋转,要跳舞。
“黄子倩,音乐表演。”肯定是她了!
可这一阵心潮激荡过去后,是低潮。即便如此,我仍然寻不到她的人。
我走到了宿舍区,又往相反的方向走。上了一个小坡,看到了几间琴房,仍没有结果。我回到了那个公示单旁。
我看了一遍又一遍。我记下了她的学号,推测着她应该是大一的学生,2013年入学。
我想实在不行,应该可以写信给她。虽没有她的手机号,但我可以把学号写在信封上,把她的名字和专业写在信封上。
她应该能收得到,虽然我也不是很确认这一点。
信会送到传达室,就在我进来登记信息的地方,因为我看到很多学生在那里取包裹。
如果幸运,最终,这封信应该会送到她的手里。
“黄子倩,你的信!”
她打开了。我会在信里写到:也许,你已经不记得我了,但让我说说那天在青藤茶馆的经历,或许你还会记起点什么……如果方便,请联系我(可是为什么要让她联系我?)。我会写上我的手机号,还有我的收信地址……
她会怎么想呢?她还会理我么?她又一定能收到信么?
想到这里,我又变得沮丧。怎么会呢?
我在做什么呢?我到底在做什么呢?我为什么要这样做?
我无法回答我自己。只觉得有一股力量驱使我,我不能控制自己。我要找她,我是一定要这样做的。我想,我应该疯了。那是那个年纪才有的吧。
可望了一眼这校园和那来往的学生,垂下了头。
……
忽地,心跳又变得有力。
我可以今晚再去青藤茶馆,去找她。对,就这么着。
我改签了返沪的火车票。
(七)蓦然回首
同事们大多下午就回去了。
我则在校园里逛了又逛,还期待能有可能遇到她。忘记几点的时候,我回到了西湖边。天还未黑,我就进了茶馆,点了一壶茶,还特地跟店员说,我要坐在离演奏近的桌子旁。店员还把这句话特地重复给其他店员。
演奏的时间快来了。我又开始想象,她会看到我的。我开始吃东西,开始喝茶。另外一方面也提醒自己,不能太晚,要去赶去火车的。
演奏快开始时,我被一下子锤到了地上。
今晚不是她!
在一个穿着红色古装姐姐放古筝的时候,我赶忙过去问,才知今晚是这位姐姐表演。我问她,是否知道昨天那位扬琴女生,姐姐摇了摇头。
老天就这样,不会再给我打开一扇门窗了。
突地没了兴致,手都似乎在颤抖。喝茶的一刻,一不小心,茶杯掉到了石板上,成了几瓣儿。
那简直就是我的心啊。
服务员赶来。我有些尴尬。
她们并不知道我在想什么。她们只知道,有位客人不小心打了一个茶杯。对于她们而言,这应该很常见。兴许她们还记得,就是这位客人特地要求,要坐在离表演近的桌位。
大脑空白,呆坐了一会儿,古筝反而一点儿也没听进去。说好的,喜欢音乐呢。
我看了看时间,不行,真得走了。
于是,付了帐,包括那个被我打碎的瓷茶杯。
想问店员昨晚演出的女生的****,最终还是没能开口。罢了罢了。
我失落地走在西湖边上。我必须要赶去火车站了。
路上行人很多,很是热闹,我的心里却不是那么一回事儿。想着昨日的愉悦,上午的骑行,中午的寻找,想着刚才的期待与破碎,夜色的西湖啊,你真的是西湖啊。
走出茶馆没多长时间,就在往前走的时候,就在夹杂着灯光与人影的路上,几个学生模样的人与我擦肩而过,他们好像在谈论做什么活动准备。
我似乎看到了那个小巧的白色双肩背包。
我停下,转过身去,果真是那个小巧的白色双肩背包,一个女生那么像她。旁边和后边的几个学生相互讲着话,走在后面的红色格子衫男生还抱着一捆东西。
“黄子倩!”我叫了声。她停下了,转过头。
看到我后,“嗯~嗯~”,却也再没说其他什么。她又转过头去,继续向前走。
只是后面那个红色格子衫的男生,就像生了妒忌的小孩儿一样,嘟着嘴追她上去,问:他是谁啊?他谁啊?!似乎有些醋意。
她继续走,说道,“就是昨晚上在茶馆的那个!”
我看着他们向前走去,又听到这番对话,突然感到心里有东西放下了,甚至有一种完满的感觉。
有人在乎她。这很好。
好了,真的要去赶火车了。
我跑了起来。
后记:
再有几天,时间就过去三年了。近日重听那两首曲子,加之那时有时无的雨,回忆就像这个季节的樱花一样,在乐曲中飞起。
再去搜索她的名字,她进入了201X年浙江省青年演奏员大赛决赛。看到她的照片,我也不是那么确认,那就是她了。
好久没有去杭州了,自从那次游玩。我想去杭州,想再去灵隐寺听雨声,听钟声。我还想再去西湖边上的那家青藤茶馆喝茶,听人用扬琴演奏一曲《凤凰于飞》,或是那首,《穿越时空的思念》。
我想,我还记得三年前西湖湖畔的黄子倩。
经常在网上看到某某自驾者背上行囊去远方,某某骑行者为了梦想穿越无人区,某某徒步旅行者徒步穿越沙漠等等的让人惊心动魄的视频,这些人毅然决然地告别家人或朋友独自去远方做他们想要做的事,他们究竟是为了什么呢? 旅游 ?散心?爱好?赚钱?亦或是对的。
但凡 旅游 者游四方都是有目的而为之的。
有的人为了挑战自我,挑战人类极限,偏偏要在危险边缘试探,比如穿越无人区或沙滩,这种“作死”的行为就是对家人及朋友的不负责任,有人表示不提倡;但也有人表示,生命属于他自己本人的,他有选择如何对待自己生命的权利。其实这两种说法都在理,但我所说的不管他们是作死也好,寻求刺激也罢,他们的目的都是为了以后给他们带来美好的名声,名声背后就是很可关的利益了。
有的人为了爱好独自 旅游 祖国大好河山,不惜重金去祖国名山名景驻足打卡,比如:黄山、湖南张家界、四川九寨沟、贵州千户苗寨等等,这种爱好往往是赏风景、尝 美食 、听 历史 文化、了解风土人情等等,这些都要跋山涉水,付出更多的体力,而得到更多的是精神上的和肉体上的愉悦。这种偏激的爱好放在以前就只有掏自己腰包的份,而放在现在这个互联网的时代,可以借助自媒体平台而获得非常可观的收益,收入甚至比上班族强许多倍而且还无拘无束。只要你把自己 旅游 途中经历的、所见到的拍成视频发到有收益的自媒体平台,内容真实可靠,有吸引人的地方,你就会有可观的播放量,你就会赚到可观的收入。这就是为什么现在那些 旅游 者越来越多变成职业 旅游 者的原因所在。
刚刚听一位旅行自媒体的博主谈了关于旅行自媒体这个行业的发展前景。他说:“现在大家都认为做旅行自媒体这个行业能发财致富,但是,我要告诉大家,做这个行业前,你要有个心理准备,从经济角度考虑,你是不会发财的。”那为什么呢?首先,做这个行业的人太多了,平台支持你是有限的,有时平台给你的钱都不够车加油的。其次,如果从经济角度来说,代货变现和开直播粉丝刷礼物变现是个增长利益的重要手段。
所以说,要做旅行自媒体游四方者要深思熟虑后再远行吧!祝愿你在旅行中获得更多快乐!祝愿你的人生更加精彩!也祝愿天下所有旅行者的人生都更加精彩!
我的骑行岁月
十、两个人的长白骑行(六)再见,我美丽的邂逅
文/张守权
时间:1994年7月21日下午—23日晚
路线:长白山-二道白河-两江-大蒲柴河-敦化-琵河-蛟河-庆岭-吉林-长春
回程的路总是轻松的,尤其是早已达到预期目的的旅行的回程。
21日下午,在长白山微凉的山风里,我们一行迤逦下山,在水流湍急的二道白河畔稍事逗留,取清凉的河水一瓶而归。
回去的路线与来路截然不同,我们取道两江,经大蒲柴河,于下午五点许,抵达了王师傅一行的目的地——敦化。他们原本来此办事,然后便让我俩自讨方便,谁知他们的事情因故未能办成,于是王师傅决定带我们返回吉林,这正是我们求之不得的。
汽车转而西行。敦化至吉林要翻越威虎岭、老爷岭等崎岖难行的深山老林,这里也是车祸频发的路段,大抵是因司机长途疲劳驾驶而至的。我们一路便看见几辆不幸翻进山沟里的大货车以及相撞的汽车。尽管众人大都昏昏欲睡,而坐在副驾座位上的王师傅却始终不敢放松自己的神经,他二目紧盯前方,时刻留心沿途的路况。
汽车在蜿蜒的山路中平稳爬行,载着我们一路的征尘和疲劳,于黄昏时分驶进了位于松花湖东侧的小镇琵河。王师傅决定于此过夜,很快,我们就走进了他们上次住过的一家旅店,据王师傅讲,该店能做当时流行的名菜——庆岭活鱼。庆岭活鱼是用松花江的新鲜活鲤鱼配以把蒿等当地特色调味料烹制而成。那一夜,我第一次品尝到了我刚刚听说的这道名菜。然而,所谓的活鱼并未达到众人所期待的效果,尤其是鱼肉土腥味十足,很显然不是什么正宗。饭后,王师傅又借着酒兴,将店家的音响打开,邀请店里的服务员参与彼时流行一时的卡拉OK活动,众人一通欢歌劲舞。王师傅向我们展示了他特有的音乐天赋,在众人合唱时,但见他挥臂指挥,左右手分工明确。时而铿锵有力,时而节奏舒缓,可谓有板有眼,张弛有度。对于我们这些旅途劳顿的客在他乡的羁旅而言,这纵情的歌舞让我们收获了短暂的放松与快乐。
22日晨,我们一路翻山越岭,很快于早餐时间行至位于吉林市东不到50公里的庆岭镇解放村。为了弥补昨夜没吃到正宗庆岭活鱼的遗憾,我们决定于此吃上一回正宗的活鱼。于汽车驾驶室里,我们遥见一书有“庆岭美食一条街”字样的牌楼高高耸立于前方不远的公路上,而公路两侧,挂着各式大大小小的“庆岭活鱼”牌匾的饭店比比皆是,一种美食能在小小山村形成如此规模,这不能不让我们叹为观止。
我们带着兴奋的心情于此停车,走进路边一家繁华的店中。据店主讲,他们的鱼是地地道道的松花湖活鱼,绝无假冒。一看价格,我不免倒吸了一口凉气,在鲤鱼三四元钱一斤的那个时代,庆岭饭店的活鱼竟然每斤13元,凉拌的更贵,每斤15元(现在恐怕早已不是这个价格吧)。王师傅他们精选了一条四斤半重的大鲤鱼,很快,后厨便端上了这条香气四溢的大鱼。大鱼占了整整半个桌子,颇为大气壮观,让我看得有些血脉贲张。做好的大鱼外观上看似乎与普通的家常炖鱼别无二致,然而,上面的把蒿就是其浓郁的且与众不同的香味溢出的奥妙所在。把蒿学名名排香草,又称猫巴蒿、拉拉香、野苏子。是东北山区所产的一味用途广泛的中药材,也是一种十分好的调味品。大鱼的上桌一时让我们食欲大振,迫不及待的拿起了筷子,第一块鱼肉入口,登时觉得满口生津,随之,那透骨的鲜味香味便扩散开来,真的是一种超级的美味感受。作为大鱼的配菜,盘中的豆腐更是细嫩爽口,在把蒿的作用下,那种神奇的味觉在口腹中经久不散。
我们一边畅快的品尝这道大餐,一边赞叹着庆岭活鱼这道吉林省内不可多得的美食。时间在畅饮中慢慢流淌,不知不觉中,我们都已是酒足饭饱,而那条大号的鲤鱼及鲜嫩的豆腐尚未完全被我们六人吃光,我多少带着些浪费的遗憾离开了这个让我们享受一次愉快的饱餐之地(彼时,打包的习惯尚未出现)。直到今天,我仍然感觉,迄今为止二十多年来,没有哪一条鱼的美味程度可以胜过那一年那一天我们于庆岭品尝到的那条四斤半重的活鱼。感谢王师傅做东!
上午九点,我们到了王师傅家所在的吉林市龙潭区,告别其他三位师傅后,我们为等待冲洗胶卷分底片等事在吉林盘桓了半日,当我与青衣欲将近两日王师傅为我们分担的门票、住店等一切花销交给王师傅时,被他一口拒绝了。最终我们还是坚持不过,只好接受了这位典型东北汉子的豪爽与热情。在王师傅的诚邀下,我们夜宿其家。他家并不宽敞,王师傅让十七岁的胖乎乎的女儿将自己的闺房让给我们,而其女则睡地板。一个人居然能将自己女儿的闺房让给两个仅有一面之交的青年男子住宿,由此可见王师傅对我们该是如何的看重。多年以来,每每思之,在过意不去之余,感觉总有一种难以言状的感激情愫在心底萦绕。
23日晨,王师傅带领我们游览了龙潭山,观水牢、旱牢及高句丽山城。一切聚在轻松与愉悦中度过。相逢皆是缘,然而,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七时许,踏上自行车的我们与王师傅依依惜别,一路按图索骥,于112公里长的长吉公路历经八个多小时的骑行后,终于在下午五点前后,我们驶进了我的母校长春师范学院美丽的校园。刚刚毕业一年的我,对于母校及还在读本的几位关系要好的外语系同学仍然特别依恋。我们径直来到假期尚未回家的几名外省好朋友宿舍。当晚,我痛快的洗个澡,吃罢温立广煮的挂面后,便于外语系极擅通俗歌曲的黎巨达寝室休息,躺在上铺的竹席上,偶或有一丝凉风在身上吹过,自觉十分惬意,九天来所积累的所有的疲倦及不安情绪都被这一刻的陡然放松驱散了
23年后,以“917”世界骑行日为契机,敲击键盘再度提及那段往事,可谓百感交集。想当初,我们是初涉世事的弱冠青年,指点江山,踌躇满志。而今,历经人世沧桑,光阴荏苒,不觉已近知命之年。无论自己还是所有忠实读者,无不痛感人生如白驹过隙,转瞬青春不再。好在韶华虽逝,但那段美丽的过往却在我们心中永远根植。未来所有日子里,我们那段对自我身体生理极限及毅力挑战的不凡经历将永远激励我们,它郑重告诉我们,车到山前必有路!车到山前必有路,人生注定不是一帆风顺的,我们要时刻心存迎接困难挑战困难战胜困难的决心和勇气。任何时间,任何环境,都不要忘记自己是个男儿!
很多亲朋好友读过这段游记后,在大赞之余还建议我与青衣不妨在适当时侯选择再度按原路做一次回顾性的骑行,不仅为重新体味一下那次艰难的磨炼,更应试图找寻一下曾经萍水相逢但却给予我们雪中送炭式帮助的所有好心人。我想,有山地车在此,磨炼一下倒是可以实现的,但是否可以与二十多年前的故人如愿重逢尚且是个未知数。我们对王振民等师父、王传活叔叔、陈庭发老弟等一路曾给予我们无私援助的所有好心人永远心存崇高的敬意与感恩之心,我们要对他们由衷的说:爱心无疆,善者无敌!23年过去了,我们诚望他们活得更好,更渴望能有朝一日与他们再见。
在我们这次骑行后的几年内,我们尚与王师傅及陈庭发有过尺素之通,然而,天长日久,当电话、BP机乃至手机走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后,彼此不仅鱼雁沉杳,而且也疏于电话沟通。应了时下流行的那句歌词:有些人走着走着就散了,有些人想着想着就忘了。想及此处,内心自是无比愧疚。还是经常提醒自己吧:好朋友,常沟通,勤联系,不要让他们仅仅活在你的记忆里。
勇者无畏,仁者无敌。我们的路上,善待每个与你不期邂逅的人。(全文完)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