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夜间的露天咖啡座
The Café Terrace on the Place du Forum, Arles, at Night
布面油画 810 x 655 cm
阿尔: 1888年9月
欧特娄: 国立克罗-米勒博物馆
F 467, JH 1580
1888年2月,凡高在朋友推荐下来到法国南部小城 ——阿尔,小镇阿尔是画家凡高一生喜爱的城市之一,当凡高来到这个城市后,很快就爱上了这个城市。猛烈的阳光和刺目的麦田使他 “疯狂”,也使他的创作进入了高峰期。他的很多经典之作,也都在这里创作而成。例如《朗格洛瓦桥》、《夜间的咖啡馆》、《黄房子》等等,包括曾经在画家笔下恣意绽放的普罗旺斯的阳光和鲜艳的色彩,都依旧有迹可寻。
在阿尔,凡高常常到阿尔加萨咖啡馆中观察那些消沉的灵魂,以咖啡馆中的情景入画。在《夜间的咖啡馆》这幅画中,画中人散发着魔鬼般的气息。
"一家咖啡馆的外景, 有被蓝色夜空中的一盏大煤气照亮的一个阳台, 与一角闪耀着星星的蓝天。我时常想, 夜间要比白天更加有生气, 颜色更加丰富"(凡•高)
凡•高自5月到9月18日借住的兰卡散尔咖啡馆, 位于形式广场(Place du Form), 由于通宵营业, 因而被称之为"夜间的咖啡馆"。他曾用两个通宵画了一幅咖啡馆室内的作品, 《夜间的咖啡座》是同期的作品。他时常觉得夜间比白天更充满了生气蓬勃的色彩, 所以几度跑到户外云画星星。画中, 在煤气灯照耀下的橘**的天蓬, 与深蓝色的星空形成同形逆向的对比, 好像在暗示着希望与悔恨、幻想与豪放的复杂心态。凡•高已慢慢地在画面上显露出他那种繁杂而不安、彷徨而紧张的精神状况。有一个星期,他在4天里靠23杯咖啡加几片面包渡过了难关。
《夜间的咖啡馆》这幅作品采用强烈而刺激的颜色,是凡高描绘室内的画作中最具有力度的。这是一幅涤荡着极度躁乱的令人不安的作品。为了体现室内的纵深感,凡高选择了高视点,并以中间的台球桌为中心放射状地组织画面景物;精确的透视线,被黄、红、绿互补的三色点染的光圈渲染得刺眼的煤气灯的放射线,强烈的压迫感让人难受。咖啡馆如此冷清,寥寥无几的人物处理得极其渺小,散落在馆内两侧,使空间越发显得空荡、孤独、凄凉。作品本身的生命力则从天花板的灯光、照亮了的后门以及台球的桌面和地板上弥漫出来。
这就是午夜的咖啡馆的真实面目。它接纳着无家可归的夜游者,或烂醉如泥者。凡高选用了淡红、血红、酒糟色和与之对比强烈的绿、石青、橄榄绿以及耀眼的青绿来营造它的另一面真实:“在我的油画《夜间的咖啡馆》中,我想尽力表现咖啡馆是一个使人毁掉自己、发狂或者犯罪的地方这样一个观念。我要尽力以红色与绿色表现人的可怕激情。房间是血红色与深**的,中间是一张绿色的弹子台;房间里有四盏发出橘**与绿色光的柠檬黄的灯。那里处处都是在紫色与蓝色的阴郁沉闷的房间里睡着的小无赖身上极其相异的红色与绿色的冲突与对比。在一个角落里,一个熬夜的顾客的白色外衣变成柠檬**,或者淡的鲜绿色。”“这是一个使人丧失理智、堕落和犯罪的魔鬼的硫黄火炉,涌动着所有下等酒馆特有的阴暗。”
凡•高酷爱南方天空层次不同的蓝色, 一如大地在阳光下泛出的明丽**。他在阿尔的作品经常混用这两种补色, 使画面明亮绚丽。这里, 凡•高描绘了咖啡馆的室外景。室内明亮的灯光洒在屋外鹅卵石铺成的广场上, 在深蓝色的夜空中, 群星闪烁, 宛如朵朵灿烂的灯花。整幅画面气氛温馨恬适, 与他笔下的咖啡馆室内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凡•高运用白色和明丽的**, 寥寥数笔就描绘出天空中的群星。深蓝色的笔触点染四周, 蓝色逐渐变淡, 笔触纵横交错, 造成星光弥漫的效果。而反向着星光的地面, 则以不同色调的笔触相间而不相混形成;黑色笔触用来表示地面上鹅卵石。
在给爱弥尔•伯纳德的信中, 凡•高写道:"我对描绘夜景、夜晚的效果以及夜色本身着了迷。这一星期, 我什么也没干, 只是画画、吃饭、睡觉。就是说一口气画上十二个小时, 或者十六个小时, 然后一连睡上十二小时。"
文森特•凡•高的这幅画是众多值得注意的作品之一。此外, 也是凡•高的作品中最著名的一个。这幅作品是星光三部曲的第一部。一年后在圣-雷米创作著名的星光灿烂的夜空后的一个月内, Rhone上星光灿烂的夜空也完成了。从Eugene Boch的肖像可以发现一个有趣的事实, 星光是这幅作品的背景。
文森特在给妹妹威廉敏娜的写中热情地介绍The Cafe Terrace"我中断了描绘夜间咖啡馆外部的工作。在这家咖啡馆有喝咖啡的人, 一个巨大的**灯将光线分散在咖啡馆, 房子和人行道, 另外也照到了街上的人行道上, 那里有着粉紫色的色调。朝着街上的有绿色的树的尖顶屋上看可以看到蓝色的天空星星亮晶晶的挂在深蓝的或是紫色天上。你可以不用黑色来描绘夜晚而用美丽的蓝色、紫色和绿色, 在那种环境里, 有着发光的苍白的硫磺色和呈绿色的香木黄。晚上在外面画画使我感到非常有趣。人们经常白天画完草图晚上画水彩和油画, 可我对马上画下来感到满意。" (W7: 1888年9月9日和16日)
文森特接着又告诉威廉敏娜Bel Ami by Guy de Maupassant写的书里有段相似的内容:"在夜晚星光灿烂的巴黎, Boulevard有一间亮堂堂的咖啡馆, 很像我所描绘的。"
凡•高经常从文学作品或是其他画家的作品中得到灵感(例如他复制的让-伏朗索阿丝•米勒的作品)。Cafe Terrace和Evening by Anquetin里的Avenue de Clichy有着相似的风格和构图。凡•高从Anquetin的作品中找到了灵感, 这种在凡•高的全部作品中Cafe Terrace的这种情况是唯一的。注意画面里所有事物的线条都直指着作品中心的马和车。
一切好象被拖到漩涡似的内部, 但是同时, 画面又显得很平静。所有的场景都在黑暗之下, 可却没有一丝黑色的痕迹。
在文森特完成此画的100多年后, 这家咖啡馆一直是阿尔的人们饮酒的地方, 现在被称做凡•高的咖啡馆, 仍旧保留着那**的雨蓬和所有的东西。
在这幅作品中, 凡•高使用一条纵线、一条横线、两条对角线来切割画面。没影点, 即透视线的会聚点位于画面正中央。
这里,我们最不能忽略这个人物——一个橘红头发的人。他身着蓝色服装,蜷曲着身子坐在桌子的右边。它使我们想起凡高本人——橘红色的头发,蓝色的眼睛,蓝色的上装。而橘红色和蓝色是他最喜爱的色彩组合,像在《圣母玛利亚怀抱受难基督之忧伤图》中一样,他一贯采用这种特殊的色彩搭配将自己融入到画面中。凡高曾说:“这是我所作的最丑陋的一幅画。我想用红色和绿色来表现人的可怕情欲。”不过,他还有一幅与这同一时期画的蓝色调的名为《夜晚露天咖啡座》,都是描绘阿尔加萨咖啡馆的。
如今,凡高画过的桥还在,河水静静地从它下面流过;凡高画过的咖啡馆还在,慕名而来的人坐下来,在画里的咖啡馆,喝一杯法国南部的香浓咖啡。这座咖啡馆仍然完整地保留着100多年前凡高画里的模样,但是墙壁却刻意刷成了土**。咖啡馆外的露天座,已经和凡高画里的桌椅不一样了,换成了铁椅子,没有刻意还原原貌。每天下午三四点左右,这里的客人很少。偶尔会有导游带着游客前来参观。坐下来,要一杯咖啡,这些人努力想要追寻些什么,然而,时光不会倒流。只有当天色渐渐暗下去的时候,星光一点点升起来,天空显现出幽幽的蓝,当咖啡馆门前的那盏灯亮起来,人们才会突然感觉到这与凡•高所画的《夜晚露天咖啡座》一模一样。
100多年前,贫穷潦倒的画家走在这些街道时,一定没有想到,这间当年普通的咖啡馆100多年后会因凡高而举世闻名。今天,当我们再次坐在这家咖啡馆里时,手里端着一杯热咖啡,似乎总有一种预感,下一个推门进来的就是凡高。
天涯博客本文地址http://blogtianyacn/blogger/post_showaspBlogID=1713762&PostID=18134802
艺术特色:在这幅作品中,再也看不到自画像里那种短促而笔触,梵高的笔触坚实有力,把向日葵绚丽的光泽、饱满的轮廓描绘得淋漓尽致。
该作品仅由绚丽的**色系组合,花瓣富有张力,线条不羁,大胆肆意、坚实有力的笔触,在明亮而灿烂的底色上构成不同的色调与气势,把朵朵向日葵表现的动人心弦。
从构图色彩上,色彩饱满,有冲击力但是不乱,从形象上表达出了向日葵的样子,有些抽象但是一眼能看出来它是个向日葵,在写实和抽象间有比较好的平衡,构图也很好,比例协调有张有驰。
扩展资料:
梵高笔下的向日葵像是跳动的火焰,颜色鲜艳夺目,明亮的**饱和度极高,可以被称为“**的交响曲”。如果仔细数的话,这幅画里有38种**。
梵高喜欢用纯色点画的绘画技术。它去掉了轮廓线,把每个形状都分解成彩色小点构成的区域,不仅使色彩化整为零,而且传达了他追求光线和色彩的情绪。
梵高一生画过很多向日葵,以收藏在阿姆斯特丹博物馆的这幅最为有名。法国南部的灿烂阳光,如燃烧的火焰一般的花朵,整个画布都被这火焰燃遍,表达着狂热的生命激情。
--向日葵
梵高非常想让他的画具有他欣赏的日本彩色版画那种直接而强烈的效果。梵高渴望创造一种淳真的艺术,不仅要吸引富有的鉴赏家,还要能给予所有的人快乐和安慰。
梵高从印象主义方法和修拉的点彩法中吸取了教益。通过描绘阿尔附近吉普赛营地的作品,让我们了解到什么是淳真的艺术。梵高所使用的一道一道的笔触,使色彩化整为零,同时传达出了自己的激情,也能就此告诉我们他的一些心理状态。梵高始终如一地使用这种画法,这对他来说最能帮助表现艺术家的振奋心情。
扩展资料:
梵高最后的一幅作品《麦田群鸦》。艺术评论认为,这是梵高留给世人的一份图像遗书:遥远地平线的透视画法是颠倒的,是一条死路。而草、篱笆,抑或是树木的一部分等绿色的视觉标记的含义,已经乱成一团。象征魔鬼的乌鸦飞走了——不过再看看,乌鸦也可以是正在朝我们飞来。但这幅作品现已成为旷世杰作。
参考资料:
寓意:怀着感激之心对待家人,怀着善良之心对待他人,怀着坦诚之心对待朋友,怀着赤诚之心对待工作,怀着感恩之心对待生活,怀着一颗欣赏之心享受艺术,宛若眼前那灿若花开的向日葵。
此幅画作是1888年8月—1889年1月期间荷兰画家文森特·梵高所绘制的以插在瓶中的向日葵为主要内容的一系列油画作品,作品分别绘制了插在花瓶中的3朵,5朵,12朵,以及15朵向日葵。
并分别收藏于德国慕尼黑新美术馆、英国伦敦国家画廊、日本东京兴亜美术馆、荷兰阿姆斯特丹梵高博物馆、美国费城美术馆。
如果用梵高所创作的“以插在花瓶中的向日葵为主题的油彩画”来定义的话,那么广泛认为一共有7幅作品。其中有6幅被保存下来 。
保存下来的6幅向日葵作品中,其中有三幅绘有15朵向日葵,两幅绘有12朵向日葵,一幅绘有3朵向日葵。除此之外,如果算上在巴黎创作的作品,一共是11幅(或12幅),这其中包括没有插在花盆中的向日葵作品。
扩展资料创作背景:
1888年夏天,孤独的梵高试图在阿尔组织一个名叫“南方画室”的画家沙龙,向一些画家发了邀请,结果只有保罗·高更答应前往。高更是梵高在巴黎蒙马特认识的朋友,他们彼此欣赏。
收到高更准备前往阿尔的消息,梵高很高兴。同年8月,他画了第一幅《向日葵》。他原本想画12幅向日葵来装点他在阿尔租住的小屋,以迎接高更的到来,但刚画完4幅高更就来了,并给梵高带来了新颜料和一种黄麻质材的画布。
高更对梵高的这种金**的组合十分喜爱,对已挂在小屋的《向日葵》给予了高度评价。在高更的鼓动下,1888年10月,梵高用高更带来的黄麻又画了第5幅向日葵。
但是不久,两位艺术家因艺术理念上的差异发生了剧烈的冲突,情绪过激的梵高,用剃须刀割下了自己的耳朵。高更在惊恐中离开了阿尔,离开了梵高。他在这里只住了两个月,这个时间,对一心盼着他到来的梵高来说,是短暂的。
1889年1月,梵高在对高更的思念中,画了第6幅向日葵,这一次,他在花瓶里插了15朵向日葵,调整了自己的风格,消除了一切可能带来现实主义联想的细节,以迎合高更的艺术趣向。因为他要把这一幅送给高更。
一向固执的梵高为了挽回高更的友情,他愿意在画风上做出妥协。然而,一切都是徒劳得,高更走后再也没与梵高见过面。这第6幅《向日葵》也就成了他与高更的友谊祭礼。
因为对友情的期望过于强烈,对既得的友情过分看重,所以当对方让他失望之后,由此而来的痛苦对梵高来说是致命的。
失去高更的梵高从此一蹶不振,两年后的1890年,他放下画笔,拿起手枪,结束了自己37岁的生命。
梵高的某张信件上,记载了他本打算将他的作品《罗兰夫人的肖像》安置在中央,然后两侧各展示一幅《向日葵》作品的想法。因此,这些相似的向日葵作品,与其说是他重复练习所产生的东西,不如认为他本来就打算创作多张作品。
梵高的一生几乎都被挤迫在命运的边缘,饱尝世态炎凉和接踵而至的创伤,但他反而鞭策着自己在逆境中寻找阳光,更强悍地成长。
带着对凡高苦难人生的理解,再度审视这幅作品,眼前的向日葵不再是简单的植物,而是诚挚而热烈绽放着的生命,犹如凡高本人。凡高通过描绘向日葵,向世人表达了他对生命的理解,并且展示出了他个人独特的精神世界。
1、梵高的作品中充满天然的悲悯情怀和苦难意识。例如在梵高艺术生涯的初期,绘画最多的题材是矿区阴惨的场景和劳作的矿工。
2、梵高对农民、对田野生活、对乡村田野风光有着很高的热情,他喜爱农民的一切,尤其是向日葵、麦田、莺尾花、豌豆花等。
3、梵高的画更多的是朴实和隽永,他将自己无限的激情倾注于这些朴素的花朵和田野生活中,使画作产生了一种无法超越、无法模仿的艺术魔力。
4、画作中的色彩都是较为奔放、夸张的。
扩展资料:
主要作品:《吃土豆的人》 1883年、《收获景象》 1888年、《星月夜》 1889年、《向日葵》1888年、《夜间咖啡馆》 1888年、《柏树》 1889年等。
1、《吃土豆的人》 1883年
这幅画上,朴实憨厚的农民一家人,围坐在狭小的餐桌边,桌上悬挂的一盏灯,成为画面的焦点。昏黄的灯光洒在农民憔悴的面容上,使他们显得突出。低矮的房顶,使屋内的空间更加显得拥挤。画面构图简洁,形象纯朴。画家以粗拙、遒劲的笔触,刻画人物布满皱纹的面孔和瘦骨嶙峋的躯体。背景设色稀薄浅淡,衬托出前景的人物形象。
2、《夜间咖啡馆》 1888年
在”夜间咖啡馆“中,藉由笔触本身所带有的生命力、油彩的厚度与明显分开的线条,使整幅画沉浸在一种人为的光线之下,这些都是梵高所欲呈现的视觉要素。
夜间咖啡馆的内容是从前许多画家处理过的题材,但大多数画家都把咖啡馆写成欢乐的场所,而梵高却在此引出了一群无处可去的不快乐人,背景左侧人物甚至趴在桌上昏睡,十足是个不幸的人。这是一幅悲惨的社会景象,散落在房间里的哀伤形象都令人深表同情。
-梵高
-吃土豆的人
-夜间咖啡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