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蛰的由来
每年3月5日或6日,太阳到达黄经345度时为“惊蛰”。惊蛰的意思是天气回暖,春雷始鸣,惊醒蛰伏于地下冬眠的昆虫。《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晋代诗人陶渊明有诗曰:“促春遘时雨,始雷发东隅,众蛰各潜骇,草木纵横舒。”实际上,昆虫是听不到雷声的,大地回春,天气变暖才是使它们结束冬眠,“惊而出走”的原因。我国各地春雷始鸣的时间早迟各不相同,就多年平均而言,云南南部在1月底前后即可闻雷,而北京的初雷日却在4月下旬。“惊蛰始雷”的说法则与沿江江南地区的气候规律相吻合。
“春雷响,万物长”,惊蛰时节正是大好的“九九”艳阳天,气温回升,雨水增多。除东北、西北地区仍是银妆素裹的冬日景象外,我国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已升到0℃以上,华北地区日平均气温为3—6℃,沿江江南为8℃以上,而西南和华南已达10—15℃,早已是一派融融春光了。所以我国劳动人民自古很重视惊蛰节气,把它视为春耕开始的日子。唐诗有云:“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农谚也说:“过了惊蛰节,春耕不能歇”、“九尽杨花开,农活一齐来。”华北冬小麦开始返青生长,土壤仍冻融交替,及时耙地是减少水分蒸发的重要措施。“惊蛰不耙地,好比蒸馍走了气”,这是当地人民防旱保墒的宝贵经验。沿江江南小麦已经拔节,油菜也开始见花,对水、肥的要求均很高,应适时追肥,干旱少雨的地方应适当浇水灌溉。南方雨水一般可满足菜、麦及绿肥作物春季生长的需要,防止湿害则是最重要的。俗话说:“麦沟理三交,赛如大粪浇”、“要得菜籽收,就要勤理沟”。必须继续搞好清沟沥水工作。华南地区早稻播种应抓紧进行,同时要做好秧田防寒工作。随着气温回升,茶树也渐渐开始萌动,应进行修剪,并及时追施“催芽肥”,促其多分枝,多发叶,提高茶叶产量。桃、梨、苹果等果树要施好花前肥。
“春雷惊百虫”,温暖的气候条件利于多种病虫害的发生和蔓延,田间杂草也相继萌发,应及时搞好病虫害防治和中耕除草。“桃花开,猪瘟来”,家禽家畜的防疫也要引起重视了。
这两句话意思是,雾气缭绕。人们漫步在松花江边,观赏着这千姿百态的琼枝玉树,,便会情不自禁地赞叹:这真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呀!
例句:对你的情怀,是一株天天向上的向日葵,不断伸展。即使寒风吹拂,深扎于心的根,亦然滋润着它茁壮地生长
春天的雅称
“春阳” 因春天阳光温和明媚,令人神往陶醉,故而得名。
陈子昂诗“白日每不归,春阳时暮矣。”就是描写春阳的诗句。
“ 阳春” 春天的美称。唐朝诗人李白诗中就有“阳春召我饶烟景”的诗句。
“ 芳春” 因春天草木萌动,百草新生,大地草绿如茵,繁花似锦,故而得名。陆机诗“烈心厉劲秋,丽服鲜芳春”。将芳春的特点,写得入景入神。 蠢 古时“春”“蠢”同音同意,春来虫动,形声兼会。
“ 青春” 因春天草木青青而得名。杜甫诗:“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艳阳” 因春季阳光灿烂而得此荣名。清代华广生辑俗曲集《白雪遣音·艳阳春》有句云:“艳阳天,和风荡荡,杨柳依依”。
“三春 ”因为春季包涵了一、二、三月,而合称“三春”。孟郊诗:“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九春” 按民间习俗,十天为一春,春季有90天,故又称“九春”。诗人阮籍有诗:“说怪若九春,磐折似秋霜”。 此外,还有“阳节”、“昭节”、“韵节”、“淑节”、“仑灵”等二十多种雅称。
春天:
四季之一。从节气意义上讲,春季的开始是在立春(2月2日至5日之间),春季的结束在立夏(5月5日至7日之间)。在欧美,春季从中国的春分开始,到夏至结束。在爱尔兰,2月~4月被定为春季。气象工作者就研究出一种尽量符合自然景象的四季划分标准,以5天平均气温为标准,把冬季以后五天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0℃时开始进入春季,当温度高于22℃时意味着春季的结束夏季的开始。
农业影响
农作物生长
对农民来说,春季是播种农作物的季节。这也是“春雨贵于油”发挥作用的季节春雨也对农作物有着影响,这对果实、生长还有着极大的影响。在春季我们要及时清理田地中的杂草,不然杂草会吸收农作物养分使其干枯使农作物死亡。
耕种
在春天不仅重视生长还要重视耕种的方法。
节气
24节气(2张)
立春太阳位于黄经315°,2月2-5日交节。
雨水太阳位于黄经330°,2月18-20日交节。
惊蛰太阳位于黄经345°,3月5-7日交节。
春分太阳位于黄经0°,3月20-22日交节。
清明太阳位于黄经15°,4月4-6日交节。
谷雨太阳位于黄经30°,4月19-21日交节。
气象
呼伦贝尔的春季
由于热空气开始北移,而冷空气还往往依然徘徊,此外土地、水域与空气温度上升的速度不同,春季在地球上许多地方是最多雨的季节。在中国江南地区有著名的黄梅天气,在欧洲时常有很强的风暴,在北美洲往往出现龙卷风,而北方多数会出现大风天气。
天文
地球公转和季节变化
地球赤道与其公转轨道交角是四季更迭的根本原因。春季太阳直射点从南回归线逐渐北移,春分之后越过赤道,太阳直射北半球。在春季,地球与太阳的距离由近渐远。每年的1月3日左右地球距离太阳最近。从黄道平面看来,太阳位于宝瓶座、双鱼座、白羊座的背景上。
农谚
立春落雨至清明:
立春日若下雨,直到清明前都会多雨。春喜晴不喜雨,尤忌打雷。
立春打雷,十处猪栏九处空:表示六畜不安。
正月展春流:立春以后,潮汐海流加大。
春天后母面:入春以后,气候会阴晴冷暖无常。
春曝死鬼,夏雾做大水:春天降雾会放晴,夏天降雾会雨涝成灾。6、立春赶春气:立春之后万象回春,稻田、池塘等水面开始蒸发,明示世人春天已降临。
初一落初二散,初三落月半:初一如下雨,初二则会放晴,初三若下雨则会落到十五。难估计。
雨浇上元灯,日晒清明日:上元日下雨,清明定放晴 。
早春晚播田:立春日如在上年十二月内谓之早春,若播种莫过早也不过迟,按季节行事。
立春天气晴,百事好收成 。
立春晴,雨水均 。
立春晴一日,耕田不费力 。
立春之日雨淋淋,阴阴湿湿到清明 。
雨淋春牛头,七七四十九天愁。
水淋春牛头,农夫百日忧 。
立春打了霜,当春会烂秧 。
雷打立春节,惊蛰雨不歇。
腊月立春春水早,正月立春春水迟。
年逢双春雨水多,年逢双春好种田。
雨水
雨水连绵是丰年,农民不用力耕田 。
雨水日下雨,预兆成丰收 。
春寒雨若泉,冬寒雨四散:春天气温低则多雨,冬天气温低雨反而少 。
惊蛰闻雷米似泥:惊蛰日打雷,表示节气无误,风调雨顺,稻丰收,米价便宜。
二月二打雷,稻米较重捶:表示节气无误,风调雨顺,稻丰收,米价便宜。当天,如果春雷乍响,这一年收成很好。
春分
春分,日暝封分:春分日昼夜各为十二小时。
春分前好布田,春分后好种豆:这是台湾北部的农业现象,南部则比较早。
春分种芍药,到老不开花:芍药夏日开花,春分种太慢了。
春分有雨病人稀:春分日若下雨,则病人少。
清明
三月初,寒死少年家:少年爱美,才春天便急急穿单衣,常被突如其来的寒冷冻坏。
天寒,春不寒;春雨,春不雨:如果立春那一天天气寒冷,那么整个春季的气候就不会再冷下去;如果立春那一天下雨,那么春季的雨量就会少。
春天孩子面:春季是介于寒冬与盛夏之交,这时南方气候开始暖和,而北方还在寒冷中,南北温差很大,所以春天的天气变化无常。此时,北方的冷空气和南方的暖流常常交汇冲突,发生了气旋,天气便转为阴雨。 气旋过后,天又转晴,这好像小孩子破涕为笑,故言“春天孩子面”。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惠崇〈春江晓景〉》) :“春江水暖鸭先知”,这一千古名句细致逼真地抓住大自然中的节气变化特点,生动形象地勾出广幅江南早春的秀丽景色。
保健养生
春天的天气变化最为反复无常,使人出现种种不适症状,患上种种疾病,因此,春天也是“百草发芽,百病发作”的季节,应注意保健养生。
坚持锻炼
春天,万木吐翠,空气清新,正是采纳自然之气养阳的好时机,而“动”为养阳最重要一环。如散步、慢跑、做操、打球等,或到近郊、风景区去春游。不仅能畅达心胸、怡情养性,而且还能使气血通畅、郁滞疏散,提高心肺功能,强体防病。
注意养肝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五行学说中,肝属木,与春相应,主升发,喜畅达疏泄而恶抑郁。所以,养肝首要一条是调理情志。现代医学研究表明,不良的情绪易导致肝气郁滞不畅,使神经内分泌系统功能紊乱,免疫功能下降,容易引发精神病、肝病、心脑血管病、感染性疾病。因此,春天应注意情志养生,保持乐观开朗的情绪。
春季美景
春季乍暖还寒,气候多变,要保暖防寒,不使阳气受遏。“春捂秋冻”就是顺应气候的养生保健经验。因为春季气候变化无常,忽冷忽热,加上人们穿着冬衣捂了一冬,代谢功能较弱,不能迅速调节体温。如果衣着单薄,稍有疏忽就易感染疾病,危及健康。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的中老年人,更应注意防寒保暖,以预防中风、心肌梗塞等病的发生。
春分到,万物晓,艳阳照,绿柳飘,青蛙叫,兔子跳,燕子笑,蜂蝶闹,我的祝福满街跑,钻进你怀抱,愿你春分好,乐逍遥!
拓展:
春分,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春季第四个节气。斗指壬,太阳黄经达0°,于每年公历3月19-22日交节。春分在天文学上有重要意义,春分这天南北半球昼夜平分,自这天以后太阳直射位置继续由赤道向北半球推移,北半球各地白昼开始长于黑夜,南半球与之相反。在气候上,也有比较明显的特征,我国除青藏高原、东北、西北和华北北部地区外均进入了明媚的春天。春分的意义,一是指一天时间白天黑夜平分,各为12小时;二是古时以立春至立夏为春季,春分正当春季3个月之中,平分了春季。春分后,气候温和,雨水充沛,阳光明媚。春分时节,我国民间有放风筝、吃春菜、立蛋等风俗。
每年3月5日或6日是惊蛰时节。此前,动物入冬藏伏土中,不饮不食,称为“蛰”;到此时节,天上的春雷惊醒了蛰居的动物,称为“惊”。所以惊蛰时,蛰虫惊醒,天气转暖,渐有春雷。
惊蛰雷鸣最引人注意,有“未过惊蛰先打雷,四十九天云不开”的说法。再有,农谚中提到:“到了惊蛰节,锄头不停歇。”这是说,中国大部地区已进入了春耕季节。
扩展资料
惊蛰习俗
在民间素有“惊蛰吃梨”的习俗。传说在清代雍正年间,晋商渠百川将要“走西口”时,恰逢惊蛰之日,他的父亲拿出梨来让他吃下,随后嘱咐道:先祖贩梨,历经艰辛,创下基业,今日你要走西口,吃梨是让你不忘先祖,努力创业,光宗耀祖。
渠百川走西口经商致富,将开设的字号取名为“长源厚”。后来,走西口者也仿效吃梨,多有“离家创业”之意。惊蛰日吃梨,亦有“努力荣祖”之念。
人民网-您了解二十四节气的来龙去脉吗(上)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