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有那么一方净土,隐蔽在桃花深处,青山之中,似乎注定了与世隔绝的命运。
纤尘不染的明净天空和澄澈河水,一望无垠的壮丽花海和华美麦浪,一切唯美得心醉,让人忍不住遐想——上天在雕琢这件作品时,该倾注了多少心血。许是上天太过怜爱才将它悄悄藏起来,以免沾染尘嚣。
世代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单纯而善良,安居乐业,没有任何纷争,没有任何矛盾,更不知世俗为何物。心中,只有一方净土——另一个脱俗的家园。
晨曦轻轻卷起了黛色的夜幕。那载不动易安许多愁的兰舟,托起了少女婉转的歌声;那飘走后主几多愁的春水,流淌着稚子天真的童谣。阡陌间,青年男子引吭高歌,干劲十足;农庄里,妇女们纺织劳作,怡然自得。
夕阳醉了,静卧在山中。云急急忙忙把风扯来醒酒,却不小心弄皱一池碧水,羞红了脸儿。箫声悠扬如天籁,炊烟随之起舞,袅袅娜娜,引得柳枝亦款款飘飘,花瓣漫天飞扬。
“桃花源”,陶潜赋予这里多么诗意的名字!只有“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郎,才配得上为这里著记。
可是人们逐渐厌倦了这平淡而惬意的生活,在好奇心驱使下,他们找到了所谓的“出口”——事实上,却因此把赖以生存的家园逼上绝路。当外界第一缕混浊的阳光透进来,桃花源就注定不再无瑕纯净。
人们在惊讶于外界科技飞速发展的同时,很快学会了发展经济、建设家园。仿佛只是一昼夜,桃花源就按照他们的想象,变成了一座看似繁荣的大都市。人们却不知从何时开始,竟学会争权夺利,尔虞我诈,越堕越深。
然而,幢幢洋房别墅大厦工厂突兀地冒出,很快取而代之的是圈圈年轮无奈的叹息,“绚丽”河水臭气扑鼻,裸露的土地,灰暗的天空,无声哭泣。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污水”人家。这座看起来不再美丽的城市,无比空虚脆弱,如遭蚁蚀的长堤,最终只剩一副寂寞空壳——环境恶化,严重污染,使人们不再眷念……
初春,不再有遍地芽儿冒出来新奇地打量世界;
盛夏,不再有成群鹅鸭悠哉悠哉地游;
暮秋,不再有清水如镜映出皓月倩影;
严冬,不再有粉妆玉琢万里的桃林……
桃花源死了。
昔日仙境般的桃花源,死了。
人们终于醒悟,在旧日家园成为一个悲剧之后,醒悟了。世俗的虚荣和人心险恶早已使他们疲惫不堪,于是,陷入对以前无忧无虑田园生活的回忆中无法自拔。亲手破坏的家园,成了心中永远的痛。
人们走了,带着这份伤痛,走了。
桃花源亦不会再回来,永远,永远。但愿人们能觅回心中那一片净土,觅回那藏在心灵深处,依旧纯净无瑕的家园,未遗失的美好。
——以此祭,献给现实中的人们。桃花源已经失去了,不要再让心中的桃花源被玷污,随风飘散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口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恰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现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本文原是陶渊明《桃花源》诗前的序文,大约作于南朝宋武帝永初二年(421),其时作者57岁,隐居农村已十余年。文中所说的桃花源似乎有实际根据,在今湖南桃源县西南沅江之滨的桃源山腰上,有一个长约一百米的山洞,有人认为就是桃花源。但课文所叙述的故事纯属虚构。
按作者的构想,桃花源跟桃花林仅一洞之隔,洞极狭,仅容一人进出;洞口在山上,其下正是溪的发源地,长达数百步的桃林恰好至此而尽。弄清这个背景再看故事,就会觉得头绪很清楚。
故事颇有传奇色彩,曾被列入志怪小说一类。首先是渔人入桃源的经过甚奇。渔人沿溪行而“忘路之远近”,何以不返棹而一直走下去?究竟是什么事物吸引了他?千百株桃树夹岸,其中竟无一棵杂树,这是自然生成还是人工所为?洞口仅容一人通过,且深不可测,不知其中有何怪异,而渔人竟敢孤身而入,亦奇人也。其次是桃源中人。若为仙,何以饮食起居、待人接物皆与常人无异;若为隐,何以凭一洞之隔便与尘世相去万里?最后,这个“世外桃源”消失得尤奇。渔人出洞后既已“处处志之”,何以再去找时竟茫然无所见?这样看来,此村似乎又不在人世间了!至于后来南阳刘子骥“规往”而“未果”,这是作者有意添加的一个尾声——有这位真实的历史人物出来作证,故事就更显得亦真亦幻,传奇色彩也就变得更浓了。
作者虚构这个故事是有寄托的。他生活在东晋末期战乱纷乘的环境里,中年以后他长期隐居农村,对农村的现实有更深的了解,对人民的愿望更有了切身体会,于是构想出他心目中的理想社会——世外桃源。在这个社会里,没有压迫,没有剥削,没有纷扰;人人各尽所能地参加劳动,老人和孩子都生活得幸福、愉快,人与人之间都极其融洽而友好。但作者又十分清楚地看到,在当时的条件下这样的理想社会是无法实现的。因此在这篇文章里,他既通过渔人的眼睛把这个理想的社会标本展示出来,又以渔人的复寻而迷失否定了它的存在——至少是不在这个现实世界之中。要寻找它就只能飘然高举,《桃花源诗》最后说的“愿言蹑轻风,高举寻吾契”,就是这个意思。不过这也仅仅是意愿而已,谁办得到呢?由此看来,刘子骥之后而无人“问津”,似乎也表达了作者无可奈何的叹惋之情。
读这篇课文,既要看到作者的美好理想,又要看出他的无法克服的思想矛盾,才能深刻理解它的内容和写法。
二、问题研究
1.作者社会理想的实质
“桃花源”是陶渊明理想中的社会。要弄清作者理想的实质,必须先看原诗,因为在某些实质性的问题上诗比记还要说得明确些。例如“相命肆农耕,日入从所憩”正是原始共耕社会中“日出而作,日入而息”这种和平生活的写照;“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说的是没有君主统治,没有剥削和压迫的社会制度;“童孺纵行歌,斑白欢游诣”,则是古代理想中的大同社会“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这一原则的具体化。概括起来说,这些描写都表现了原始共耕社会的特点。记,则是先通过渔人所见来展示这个社会生活的风貌,从村落、房舍、良田、美池等一直写到男女耕作、老幼欢乐的情形;后通过村人“自云”来揭示这个社会的由来,又通过接待渔人来表现他们的精神风貌。诗和记,二者相互补充,十分清晰地勾出了这个理想社会的轮廓。
应当指出,作者这一社会理想是对当时黑暗的社会的批判,在客观上也反映了人民摆脱压迫、摆脱剥削的要求,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它又带有一定程度的复古倾向,在阶级社会中也只能是一种幻想,是不可能实现的。
2.关于层层设疑的写法
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过不少以游仙为题材的作品,如曹植的《洛神赋》、郭璞的《游仙诗》等,多是假托游仙抒发作者的不平感和对现实的不满。《桃花源记》不是写作者本人“游仙”,但渔人的桃花源之行颇与“游仙”相类(唐王维《桃源行》中就有“春来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处寻”的诗句)。为了把桃花源写成一个似有若无的仙境,作者采用了层层设疑的写法。因此,开头虽然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但并未确切指出年代和地名;主人公也只说他是个渔人,不著姓名,这些都无从查考。接着写桃林奇景,似为人间所有又似为人间所无,又不说出它的确切地点,因为渔人已“忘路之远近”。写桃林的通道更为奇特,洞口小而“仿佛若有光”,路“极狭”而可“通人”,正是“洞天福地”的景象。待到渔人进入桃源后,眼前出现的又是一幅活生生的人间生活的图景。可是,后来渔人出而复寻,本已做好的标记却又全部消失,桃源似乎又成了一个虚无缥缈的世界,无迹可寻。最后再虚写一笔,说高士刘子骥“欣然规往”,给好奇的读者带来微茫的希望,但刘子骥又“未果”而“病终”。这样一来,桃源这个虚实难定的境界就真的成为“千古之谜”了。这种层层设疑的写法,表达了作者希望在现实中看到一个理想社会的思想感情,也能激发读者的兴趣。
练习说明
一、熟读并背诵全文,用自己的话叙述这个故事,可以适当地加进自己的想像。
设题目的是:①使学生当堂成诵,要求背得顺畅,并能大体上叙述作者原意;②发展学生的想像力,能根据上下文意补充若干细节,作创造性的复述。答题方式要灵活,可以先熟读成诵再作复述,也可以经过熟读粗知课文大意后,先复述故事,最后练习背诵。为了激活学生的想像,在熟读课文过程中,教师可以就故事情节提出某些问题,或要求简答,或引而不发,让学生放开去想,也可以加几句点评。
二、作者在这篇文章里寄托了怎样的社会理想?这个理想在当时的条件下能不能变成现实?今天我们应当怎样看待这样的理想?
〔提示〕讨论前要先大致了解作者的生平和当时的社会状况,以及一点社会发展史常识。
设题目的是让学生结合学过的有关社会发展知识,正确认识作者的社会理想,培养辩证思维。
此题可让学生讨论,形式不拘,或全班集中讨论,或分组讨论。前面“问题研究”已对此题所涉及的内容作了初步说明,但仅供教师参考。此题是开放性的,要鼓励学生各抒己见,能自圆其说即可,不要搞统一答案。
三、本文语言简洁而含蕴丰富。请根据文意完成下面的练习。
1.在括号里填入被省略的字。
( )见渔人,乃大惊,问( )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 )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2.“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这句话中没有交代渔人的答语,试说说渔人是怎样回答的。
3.“诣太守,说如此”这句话中的“如此”包括哪些内容?
陶渊明的语言明净如一泓清泉,没有一点杂质,真正做到了将可有可无的字句一概删去,这种语言风格很值得探究。三个小题要学生注意的是作者行文时的省略笔法各不同,只让学生作答是不够的,还要作一点分析,使学生懂得其中的道理,这样才能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下面分别进行说明:
1.这是省略句子成分。在不妨碍理解的前提下,省略掉具体的指称,可以使行文简洁、流畅。这种省略不仅文言文中常见,在现代书面语和口语中也常见,只是在文言文中出现得更为频繁罢了。在分析过程中,最好不使用“主语”“宾语”或“施事者”“受事者”之类的概念。
答案依次是:村人、渔人(可用“他”替代)、渔人、村人、渔人(可用“他”替代)。
2.这可见作者的剪裁功夫。村人问“今是何世”,渔人当答以“今是晋”;村人会接着问“秦之后即晋乎”,渔人再答曰:“否,秦之后尚有汉魏,魏之后方为晋。”作者不正面地详细叙述这一对话过程,却用总叙的方式把它浓缩在“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这句话里。这种省略方式最能反映出陶渊明的语言风格。
3.运用指代词语,避免重复前文内容。“如此”,是指代语,指上文所说。渔人见太守的目的是告诉他武陵郡中有此“绝境”,希望他派人去探个究竟,因此他一定会谈到自己发现桃源村的经过、村中的生活情状,还会谈到他归途中做标记的事。
四、下面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跟现代汉语里的不同,试作解释。
1.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3.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4.不足为外人道也
设题目的是提醒学生注意古今词义的不同,读文言文一定要根据上下文细究词义,切勿望文生义。答案如下:
1.交通,这里指道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在现代汉语中,“交通”是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
2.妻子,这里指妻子及儿女。在现代汉语中,“子”是词尾,无义。
3.无论,不要说,(更)不必说。在现代汉语中,“无论”是表示条件的连词。
4.不足,不值得。这个意思仍保留在现代汉语的成语中,如“不足挂齿”(不值得一提)、“不足为奇”(不值得奇怪)等。
教学建议
本课拟用一个半课时教读。
由于文章故事性强,语言浅显易懂,学生学起来定会觉得兴味甚浓,疏通文意决非难事。在此条件下,教师可以凭自己的经验创造出有特色的教法来。下面提几条建议,以供参考:
一、关于诵读教学
本文共309字,用中速读一遍约需2.5分钟。假定学生在课前预习中已读过两三遍,课上再读七八遍,必能基本成诵。再加上教师及个别学生的示范朗读和检查背诵,课上用于诵读的时间不会超过35分钟。这是学好这篇课文的基本保证,从长远的眼光看,尤其应该如此,决不容忽视。
读和讲可以穿插起来进行。大致可分三个阶段:(1)在扫清语言障碍的基础上读得顺畅,主要是字音准确,停顿分明,不读破句,并通过多次诵读熟悉故事;(2)对情节作一点分析,激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具体地想像出故事的发展过程,能进行创造性的复述,并牢牢记住文章中所有重要的语句,能读出一点“讲故事”的味道;(3)分析课文的思想内容,能比较熟练地背诵全文。以上是就水平一般的教学班而言,在水平较高的教学班,也无妨先背下来,然后指导学生进行探究式的学习。
二、关于想像力的培养
陶渊明的文章似淡而浓,似癯而腴,很值得品味。品味的方法之一就是运用想像来探究故事中的某些细节。例如:
1.渔人“忽逢桃花林”是否出于无意?
过去的诗人对此就有不同解释。唐代诗人王维曾写道:“渔舟逐水爱山春,两岸桃花夹古津。”(《桃源行》)按这种说法,渔人这天并非出来打渔,而是为了欣赏山光水色,在不知不觉间来到桃花林的。南宋诗人谢枋得的看法与此不同,他写道:“飞花莫遣随流水,怕有渔郎来问津。”(《庆全庵桃花》)这是说,渔人“沿溪行”恰好在溪的下流,桃林中既“落英缤纷”,自然有不少花儿落在水面,随流而下,渔人是在看到这些花瓣后,逆流而上到达桃花林的。这两种说法都有理,不必辨其是非,却也无妨以此引起学生的想像。
2.渔人何以敢入洞?
渔人见桃林面积之广(“夹岸数百步”),又是纯一色的桃树(“中无杂树”),为人间所罕有,已有“寻仙”之意;待到行至桃林尽头,发现了“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他以为这是“天外有天”的标志,便决意去追寻光源,满心希望能由此而直达仙境。
3.村人听渔人“具言所闻”后,为什么“皆叹惋”?
桃源村人为“避秦时乱”而来此,至晋太元中已将近六百年。文中没有提到渔人所说的具体内容,但从村人“皆叹惋”的反应中,可以推知他说的是外界的人们在改朝换代的战争浩劫中所遭受的灾难。
为培养学生想像力而提出探究性的问题不宜过多,更不宜琐碎,要给学生留出自己发挥想像的余地,办法就是要求学生创造性地复述故事。
有关资料
一、参考译文
东晋太元年间,武陵郡有个人以打渔为生。(一天)他顺着溪水划船,忘记了路程的远近。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生长在溪的两岸,长达几百步,中间没有别的树,花草遍地,鲜嫩而美丽,落花纷纷。他非常诧异,继续往前走,想走到林子的尽头。
桃林的尽头正是溪水的发源地,便出现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里仿佛有点光亮。渔人于是下了船,从洞口进去。起初,洞口很狭窄,只容一个人通过。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敞亮了。(呈现在他眼前的是)一片平坦宽广的土地,一排排整齐的房舍,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沼、桑树、竹林之类。田间小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村落间)鸡鸣狗叫之声都处处可以听到。人们在田野里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男女的穿戴跟桃源外面的人完全一样。老人和孩子们个个都安闲快乐。
(那里的人)看见了渔人,感到非常惊讶,问他是从哪儿来的。渔人详细地作了回答,(有人)就邀请他到自己家里去,摆了酒,又杀鸡做饭(来款待他)。村里的人听说来了这么一个人,(就)都来打听消息。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们来到这个跟人世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因而跟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他们)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至于)魏、晋两朝就更不用说了。渔人把自己听到的事一一详细地告诉了他们。(听罢),他们都感叹起来。其余的人各自又把渔人请到自己家中,都拿出酒饭(来款待他)。渔人逗留了几天后,向村里人告辞。(临别时)村里人嘱咐他道:“(我们这个地方)不值得对外边的人说啊!”
(渔人)出来以后,找到了他的船,就顺着来时的路划回去,处处都做了记号。到了郡城,去拜见太守,报告了这番经历。太守立即派人跟着他去,寻找先前所做的记号,竟然迷失了方向,再也找不到(通往桃源的)路了。
南阳人刘子骥是个志向高洁的隐士,听到这件事后,高高兴兴地打算前往,但未能实现。不久,他因病去世。此后就再也没有人探寻(桃花源)了。
二、作者简介
陶渊明(约365—427),东晋大诗人。一名潜,字元亮,私谥靖节,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市)人。出身于破落官僚地主家庭。曾任江州祭酒、镇军参军、彭泽令等职。因不满当时士族地主把持政权的黑暗现实,任彭泽令不足三月即辞官归隐,作《归去来兮辞》,自明本志。从此“躬耕自资”,直至六十三岁在贫病交迫中去世。他长于诗文辞赋,诗歌多描写自然景色及其在农村生活的情景,其中的优秀作品隐寓着他对腐朽统治集团的憎恶和不愿同流合污的精神,但也有宣扬“人生无常”“乐天安命”等消极思想。另一类题材的诗如《咏荆轲》等则表现了他的政治抱负,颇多悲愤慷慨之音。散文以《桃花源记》最有名。陶渊明的诗文兼有平淡与爽朗的风格,语言质朴自然,又极为精炼。有《陶渊明集》。
桃花源祭
——不听智者之言的悲剧
武陵渔人发现桃花源后,引起媒体的高度关注。在金钱的诱惑下,渔人忘记了当初智者告诉他的“不足为外人道也”的训诫,竟把线索卖给了出价最高的电视台,做一次导游,再去一次桃花源。
又是沿溪行,依旧忽逢桃花林,仍然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又到了桃花源头,又看到了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和数朝的遗民。桃源人看到他们的来到,颇为不悦,但本着来者是客的古风,设酒杀鸡作食。记者们享用着酒食,一边拍奇闻趣事,桃源访谈很快拍完了。
一拍完,就拿到外国去放,老外大叫good,将当年的“金蛤蟆奖”颁给了他们。
消息很快传回来,传到一直找不到下一个经济增长点的太守耳中,太守立马兴奋起来,决定部署以开发桃花源为龙头的经济战略。
首先贷款10亿元,建直达桃源的高速公路,再贷款5亿元拓宽水渠,为满足游客的需求,建一栋60层的星级宾馆。不仅如此,还请陶渊明写一篇《新桃花源记》,拉明星当形象大使,到处唱“我爱桃花源,就像老鼠爱大米……”。于是,一些好玩贪玩会玩的主儿如苍蝇一般涌来。自从飞机场修起来后,桃花所剩无几,并且没有一枝开了花。
在商品大潮的冲击下,桃源人无师自通地搞起了市场经济,一些古玩、古董成了商品,甚至包括猪、牛、羊等都被抢购一空。
各路官人自不会放过这处风景名胜,就在各自显眼的地方建起了风格各异的别墅。自此,桃源一片钢筋水泥丛林,没有了一些绿色。
以后到桃花源的游客对钢筋水泥玻璃幕墙不感兴趣,因为他们大都生活在都市,对此变化甚为不满。于是人们不再来桃花源了,在桃花源发了财的客商们也弃之而去,桃花源就像被啃过的骨头一样无人问津。
经此一劫,桃花源人都指责曾经到过的渔人,本来还有良田耕种,而今生计都成了问题。
不过经专家考察和严密估算,认为游客扔下的大量易拉罐可以维持桃花源人三代的生计,对此,桃花源人大可放心,不必为生计问题犯愁。
篇一:走进桃花源
桃花源,出自大诗人陶渊明的<桃花源记>真的好向往那里,向往那样的世外桃源,我也一直在找寻着
那天,当我和同伴一起在茫茫大海中寻找时,突然看见了一个小岛,岛上遍是桃花,粉红色的花瓣把大树装点得好象一个个的小姑娘我们兴奋极了于是,我们就顺着小岛的方向划去
上岸这里应该是个很神秘,很荒芜的无人岛,充满着大自然的神气色彩我们围着小岛转了差不多一个圈终于,我找到了一个好象进出口的地方,这里有一道门,是木制的上面的字好复杂,我们根本看不懂再往前走,就看到了一排好长的林荫道,接着就听到了哗哗的流水声,好清澈的声音啊!然后,我们顺着水声寻去,映入我们眼帘的是一条在静静流淌的小溪,清澈的水里居然还有活蹦乱跳的小鱼可见,这病不是一个没有人住的”无人岛”这里应该是一个很安宁祥和的地方,人们都过着仙人般的生活悠闲自得!而且,这里说不定有很多那种长寿的老人呢! 沿着小溪走下去,出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片美丽的梯田,以前还只从上,电视上看到过,真的没有想到自己居然在这里看到了这番美丽,安宁的景象开始时从外面看到的大树如同围墙一般把这里包围住,这里便成为了一个与世无争或者说是与世隔绝的地方没想到,在小溪的下游处,居然有美丽的姑娘们在这里洗衣服,他们拿着洗衣棒轻轻敲打着一件件衣裳,还不时的像小孩子一样用溪水互泼着,好快乐好开心! 这里的人们穿着很简洁,毫无大都市中那种艳丽繁华的感觉,让人感觉很舒服特别是远离了城市的嘈杂的她们,让人看起来更加的淳朴与善良不远处的草原上有正在安详吃草的羊群,有在与牧羊犬嬉戏的牧童,欢笑声和小羊咩咩叫的声音结合成了一首大自然的交响曲,优美、动听 一阵阵的回荡在那清澈的蓝天中…
我们走着走着,就走到了一座木房子前, 没有门一位脸上堆满了笑容的慈祥的大伯看到了我们一行人他缓缓地向我们走来,问清我们的来历后,便热情地招待了我们进了屋,桌子、椅子,甚至连床都是用木头制成的,上面还刻有非常精美的雕刻大伯给我们弄一餐很香,很好吃的饭,让我们瞬间忘记了旅途的劳累在待我们休息一阵后,我们请大伯带我们参观这里,大伯很高兴的答应了我们坐在那只有电视上才看得到的马车上,享受着这大自然的”招待”,路边上有很多彩色的花儿,还不时的有五颜六色的蝴蝶停在上面大伯带我们来到了一潭泉水边这里的水都活跃地向上涌着大伯告诉我们,这里就是他们赖以生存的水资源,每天人们都会挑着筒子到这里来挑水我不禁凑过去捧起一点尝了一下,有一甜甜的感觉我随手拿出了背包中的几个瓶子,想带上几瓶回家给家人,朋友尝尝这可是他们在高科技的城市中喝不到的呢!然后是这里的梯田,因为这是在一个小岛上,有这样整齐,漂亮的梯田可不容易啊!站在梯田上,一阵阵的风吹过,让人感觉到前所未有的清凉我担心今天不能起航回去了老伯好像看出了我们的愁虑很热情地邀请我们在他家里住下我突然发现这里的夜景也是特别的美,想起城市里那闪烁的霓虹灯,路边夜宵摊的喧闹,真的和这里是天壤之别这里仅仅只是远处有一些零星的灯火,和池塘中青蛙唱的交响曲!听着这欢快的自然音乐,想着这里自由自在的生活,慢慢地进入了甜甜的梦乡第二天,我发现我们这群平时都很爱睡懒觉的懒鬼们居然都很早就起来了和老伯告别后,便架着船,带着这个只有我们几个知道的世外桃源的秘密回家了 我本来想回去后告诉别人,这里的美景但一想,如果世人都知道了,也许它就不会再有现在这样的自然,原始和淳朴了让它继续不为人知,继续充满着神秘感可能会更好一些呢!
篇二:走进桃花源
初进桃花源,只看见桃花满地,粉红一片。桃花树不高,清风伴着缕缕花香向我飘来。花瓣纷纷扬扬洒在地面上,犹如一场细细的花雨。我想,天外飞仙的感觉也不过如此吧!
漫步在桃花源中,踏着绵绵的花瓣,用心去感受那清风、那暖阳,还有那潺潺的流水声。一片微红的花瓣轻盈的飞落在我的肩上,轻轻的,纯洁的欢快的在我的肩上跳起了的舞蹈!真可谓花之舞仙者!
渐入桃花源,空中飘着几缕炊烟。一眼望去,只见远处有几栋小房,有鸡犬的鸣叫声,有孩童的嬉笑声,有大人砍柴是吃力的吆喝声还有老人独坐山头的笛声,各种声音合奏成一曲欢乐大合奏,让人听出了生活的美妙,听出了童声的快乐听出了老人们临老的释怀,令人流连,令人忘返!
走进一间小屋,主人们的热情好客令人倍感温暖。,当我们享受着那粗糙但充满汗水的米饭,材料简单却因女主人的巧手而变得美味的菜肴时,我们才真正知道什么叫做生活!
茶余饭后,当你和主人们聊天时,你将会发现主人们的心境是多么的年轻,而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给他们减少了多少的悲苦伤痛,带来了多少我们曾以为来之不易的快乐,当你觉得孩子们纯真的有点“傻”时,你是否有留意到他们的年上有城市孩子脸上找不到的快乐?当你见到山坡上的老人们在谈笑风生、时而吹笛时而下棋时,你是否想过为何城市里条件如此好可老人还是终日愁眉苦脸的呢?我们需要思考,究竟什么是我们想要的人生?
把心放宽吧!大城市里的人们!
关上电脑,合上重要的计划书,放下从未停过的电话。让我们大手牵着小手,陪着孩子,陪着老人,踏上那快乐的旅途吧!用心感受一下,你将有无数的收获:快乐不只是电脑里的征服,不只是那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的金钱,不只是那加长版的林肯轿车,不只是那……
快乐和幸福究竟是什么?是亲情,是友情是爱情是人与人之间的互助,无论相识或陌生。抛下你那充满铜臭的钱包,扔下你那城中的心情,以最纯洁的心灵和最愉快的心情想那快乐迈步吧!
如果有人问我:世外桃源到底在哪
我会回答:当你扔下一切,你将会在心灵的最深处找到它!
篇三:走进桃花源
“**,你过来,你过来。”一位顾客高声喊,指着面前的杯子,满脸寒霜地说:“看看你们的牛奶是坏的,把我一杯红茶都糟蹋了!”
“真对不起。”服务**赔着不是,“我立刻给您换一杯。”新红茶换好了。**轻轻地在顾客面前,又轻声说:“我是不是建议您,如果放柠檬,就不要加牛奶,因为有时候柠檬会造成牛奶结块。”那位顾客的脸一下子红了。
有人问服务**:“明明是他不对,为什么不直接说他呢?他那么粗鲁,为什么不还以颜色呢?”
**说:“以和为贵,和气生财,为什么要破坏这和谐的环境呢?”
我惊诧于这位服务**的处事原则——一切向和谐看齐。
常常会与人争吵而解决一件事,以为它是解决问题的金钥匙;常常会反感于遇事不吵的人,以为他们是懦夫的代表,是扼杀个性的元凶。然而,离开他们,生活真是那么美好吗?恐怕不尽然。
果真如此,我们很容易因与人争吵而渐渐与“和谐”二字拉开距离。如此对待人生,难道对自己的负责,是对别人的关怀吗?
这个文化水平不高的服务**尚且知道为了一个和谐的“桃花源”宁愿“忍”,那我们这些自命智慧超群的人又该如何呢?
和谐需要宽容与谦虚。有人当众污辱人,你不会记恨;身边的人做错了事,你不会喋喋不休地数落他一番;你的“手下”捅了你的漏洞,你不会给他“穿小鞋”。
和谐需要公正与坦荡。有人因公徇私,你决不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有人造假犯罪,你决不容下;有人破坏环境,你决不包庇。你不会颠倒是非,指鹿为马。
和谐需要乐观与豪爽。当你陷入困境时,你要从旋涡里走出, 不要再愁眉苦脸地影响身边的人;当你失落时,你要从谷底爬出来,不要再以泪水渲染周围的人;当你被人冤枉时,你要望见乌云后的阳光,不要以“小人之心”去报复别人。
和谐需要奉献与关爱。不是有这样一首歌吗?“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人间。”桂希恩将生死置之度外,他让温暖传递,让爱心汇聚,为艾滋事业献出了自己的一份力;孙必干为了达成和平,游刃于战火之间,为了挽救生命,他斡旋在死亡边缘;任长霞扫恶打黑,除暴安良,嘘寒问暖,扶危济贫,在人们的心中立下了不可磨灭的丰碑。只有伸出你我的双手,社会才能如“桃源仙境”般的怡然自得,其乐融融。
当然,为了创造和谐社会的“桃花源”,我们难免会感到困难。但为了这个人心向往的环境,每个人付出些代价又何妨呢?毕竟人活着不只是为了追求自己一时的轻松,而是为了得到社会永远的和谐。
请伸出你的手,伸出我的手。共建那和谐的“桃源美景”。那“芳草鲜美、落英缤纷”,“黄发垂髫、怡然自乐”的理想社会离我们并不遥远!
篇四:走进桃花源
阵阵春风随客到,朵朵桃花向阳开。2005年3月28日,桃花源——这个花的世界,成了人的海洋。500多名身着节日盛装的中小学生,与来自天津、上海、香港、台湾、新加坡等地的数万名游客,拉开了“中国湖南桃花节”的序幕。
位于湖南省桃源县西南的桃花源,近年逐渐成为旅游的热点景区。她的前面有滔滔不绝的沅江,后面是绵延起伏的武陵群峰,境内古树参天,花草芬芳。桃花山、秦人村是桃花源的心脏,桃花溪、秦人古洞等 70余处景点是她的经脉。脚下之路,尽是曲折石阶;入眼之景,处处生机盎然。人在溪边走,宛若画中游。
走进桃花源,成片的桃花林映入眼帘。与往年桃花节不同的是,今年的桃花并没有盛装迎客,而是枝枝桃花含苞待放。据桃花源风景管理处介绍,要是往年,这个时候早已是桃花灿烂了,今年由于天气比较寒冷,桃花要比往年迟开一段时间。
开幕式后,桃花源景区还举办了“人面桃花相映红,桃花源里尽开颜”“秦人楚韵秦人村,桃花源里可耕田”等活动,吸引了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游客们笑容满面地参加了“桃花林中留真情”“遇仙桥上遇仙人”“人鸽共舞祈和平”等主题活动。在最原始、最古老的部落村庄——秦人村,游客身着秦楚服装参加了古式秦人婚嫁活动,亲身体验了耕田、打鱼、打铁、做擂茶、车水等田园生活。
如果说城市能激起人们创造的欲望,那么桃花源的山水便能净化我们的情感。一位游客说:“在城市生活久了,更感到山川绿色的珍贵,桃花源的绿树青山,桃花源的万竿翠竹,桃花源的幽涧呜泉,都能在游客心中烙上一幅幅抹之不去的美画。”
篇五:走进桃花源
淘渊明的《桃花源记》,千百年来一直成为人们的憧憬,甚至连我这顽童读完它,也有一种寻梦的冲动——去桃花源游览一番,寻找古人的诗情源头。
夜深人静,辗转难眠,口中曰:“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渐渐的,不知不觉的,我便来到了梦幻世界——世外桃源。
春天,各种花赶趟似的开放,争奇斗艳,连新翻的泥土也散发出清香,喜鹊在树上欢蹦乱跳,李太白的“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若与这风景搭配,那可算是天衣无逢无可挑剔,
盛夏,荷花破土而出,亭立水中,可谓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不愧是“水中仙子”,杨万里的《小池》曰“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不知不觉地徜徉在荷花的境界里,心中纤尘不染。青润的莲叶托出水面,层层叠叠,一望无际,与天相吻,荷花静坐在莲叶之中,微风拂来,荷香满袖,阳光灿烂的早晨,你会因“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而心旷神怡。
深秋,秋叶陪着秋风飞舞在空中,即使黄叶满山,也少不了菊花的点缀。田里满是金色的稻谷,可谓金色之秋,农民伯伯用汗水灌溉出来的果实,能不丰硕吗?
篇六:走进桃花源
公元400年,陶潜写下了流传千古的名篇《桃花源记》。
公元1600年后,我——一个21世纪的接班人,登上了时间飞船,带着满心喜悦,飞向桃花源——这个令所有人现代人向往的神秘世界。
一路上,我欣喜地憧憬并勾画着那个理想世界:两排桃花林护着一条小溪,溪水清,鱼儿肥,桃花美;村妇在溪边搓衣,村夫在田间耕作,黄花垂髫,并怡然自乐……
我沉醉在憧憬中,带着微笑睡着了。
一觉醒来,已到达洞口,走下飞船,眼前的景象却让我大跌眼镜,我简直怀疑自己被陶渊明骗了:溪两岸的桃花早已凋谢,干瘪的花片随风起舞,如同六月飞雪,有的被风卷到空中,盘旋着落下来,飘到溪水里,顺着水流向远方。再看那树上,仅剩的几片残叶也是一身伤疤。我的心已凉了半截。
但我还是鼓起勇气,向洞口走去。
我像幽灵一样穿梭在小路上,周围的庄稼全都耷拉着头,一幅无精打采的样子。
有《新天龙八部之天山童姥》,《火云传奇》,《东邪西毒》,《重庆森林》,《六指琴魔》。
1、《新天龙八部之天山童姥》是香港永盛**制作有限公司、上海**制片厂联合出品的一部古装武侠**,由钱永强执导,张炭编剧,林青霞、巩俐、张敏主演,于1994年3月5日在中国香港上映。
影片改编自金庸小说《天龙八部》,讲述了阿紫和虚竹在武林中的一段奇遇,巫行云与李秋水为了童姥之名和灵鹫宫主之位,两人苦练邪功,相互攻击的故事。
2、《火云传奇》由永高**有限公司、龙祥影业(香港)有限公司于1994年联合出品。该片由袁和平执导,林青霞、莫少聪、巫刚、叶全真、吴君如等领衔主演。**讲述了当朝六王爷勾结吐蕃,兴兵谋反。
3、《东邪西毒》是由王家卫执导,洪金宝担任动作指导,张国荣、林青霞、梁家辉、张曼玉、梁朝伟、刘嘉玲、张学友、杨采妮等人主演的武侠**,于1994年9月17日中国香港上映。影片改编自金庸小说《射雕英雄传》,讲述了欧阳锋的人生经历以及他和黄药师、大嫂、洪七等人的故事。
4、《重庆森林》是泽东**公司出品的一部都市时装片,由王家卫执导,林青霞、梁朝伟、王菲、金城武等主演。1994年7月14日,该片在香港上映。影片讲述了两个爱情故事:失恋的警察与神秘女杀手一段都市邂逅以及巡警663与快餐店女孩的爱情故事。
5、《六指琴魔》根据倪匡的同名小说改编,是由吴勉勤执导,林青霞、元彪、刘嘉玲主演的武侠**。影片讲述了目睹父母因保护“天魔琴”而被追杀致死的黄雪梅苦练成绝世武功出山报仇的故事。该片于1994年1月8日在香港上映。
《桃花源诗》
——晋·陶渊明
嬴氏乱天纪,贤者避其世黄绮之商山,伊人亦云逝往迹浸复湮,来径遂芜废相命肆农耕,日入从所憩桑竹垂馀荫,菽稷随时艺;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荒路暧交通,鸡犬互鸣吠俎豆独古法,衣裳无新制童孺纵行歌,班白欢游诣草荣识节和,木衰知风厉虽无纪历志,四时自成岁怡然有馀乐,于何荣智慧!奇踪隐五百,一朝敞神界淳薄既异源,旋复还幽蔽借问游方士,焉测尘嚣外愿言蹑清风,高举寻吾契
《武陵桃源送人》
——唐·包融
武陵川径入幽遐,中有鸡犬秦人家
先时见者为谁耶源水今流桃复花
《桃源》
——唐·李白
昔日狂秦事可嗟,直驱鸡犬入桃花
至今不出烟溪口,万古潺湲二水斜
《桃源》
——唐·李白
露暗烟浓草色新,一翻流水满溪春
可怜渔父重来访,只见桃花不见人
《桃源行》
——唐·王维
渔舟逐水爱山春,两岸桃花夹古津坐看红树不知远,行尽青溪忽值人山口潜行始隈隩,山开旷望旋平陆遥看一处攒云树,近入千家散花竹樵客初传汉姓名,居人未改秦衣服居人共住武陵源,还从物外起田园月明松下房栊静,日出云山鸡犬喧惊闻俗客争来集,竞引还家问都邑平明闾巷扫花开,薄暮渔樵乘水入初因避地去人间,及至成仙遂不还峡里谁知有人事,世中遥望空云山不疑灵境难闻见,尘心未尽思乡县山洞无论隔山水,辞家终拟长游衍自谓经过旧不迷,安知峰壑今来变当时只记入山深,青溪几度到云林春来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处寻
《同吉中孚梦桃源》
——唐·卢纶
春雨夜不散,梦中山亦阴云中碧潭水,路暗红花林花水自深浅,无人知古今夜静春梦长,梦逐仙山客园林满芝术,鸡犬傍篱栅几处花下人,看予笑头白
《桃源行》
——宋·王安石
望夷宫中鹿为马,秦人半死长城下避时不独商山翁,亦有桃源种桃者此来种桃经几春,采花食实枝为薪儿孙生长与世隔,虽有父子无君臣渔郎漾舟迷远近,花间相见因相问世上那知古有秦,山中岂料今为晋闻道长安吹战尘,春风回首一沾巾重华一去宁复得,天下纷纷经几秦
《朝中措·桃源图》
——元·善住
桃源传自武陵翁遥隔白云中漫说人间无路,岂知一棹能通红英夹岸,霞蒸远近,烂漫东风将谓神仙别境,鸡鸣犬呔还同
《题桃源》
——唐·李宏皋
山翠参差水渺茫,秦人昔在楚封疆当时避世乾坤窄,此地安家日月长草色几经坛杏老岩花犹带涧桃香他年倘遂平生志,来著霞衣侍玉皇
《桃源行》
——唐·刘禹锡
渔舟何招招,浮在武陵水拖纶掷饵信流去,误入桃源行数里清源寻尽花绵绵,踏花觅径至洞前洞门苍黑烟雾生,暗行数步逢虚明俗人毛骨惊仙子,争来致词何至此须臾皆破冰雪颜,笑言委曲问人间因嗟隐身来种玉,不知人世如风烛筵羞石髓劝客餐,灯爇松脂留客宿鸡声犬声遥相闻,晓色葱笼开五云渔人振衣起出户,满庭无路花纷纷翻然恐失乡县处,一息不肯桃源住桃花满溪水似镜,尘心如垢洗不去仙家一出寻无踪,至今流水山重重
《桃源词二首》
——施肩吾
夭夭花里千家住,总为当时隐暴秦归去不论无旧识,子孙今亦是他人
秦世老翁归汉世,还同白鹤返辽城纵令记得山川路,莫问当时州县名
《桃源》
——唐·李群玉
我到瞿真上升处,山川四望使人愁紫雪白鹤去不返,唯有桃花溪水流
《寻桃源》
——唐·张乔
武林春草齐,花影隔澄溪路远无人去,山空有鸟啼水垂青霭断,松偃绿萝低世上迷途客,经兹尽不迷
《桃源》
——唐·章碣
绝壁相欹是洞门,昔人从此入仙源数株花下逢珠翠,半曲歌中老子孙别后自疑园吏梦,归来谁信钓翁言山前空有无情水,犹绕当时碧树村
《桃源篇》
——唐·权德舆
小年尝读桃源记,忽睹良工施绘事岩径初欣缭绕通,溪风转觉芬芳异一路鲜云杂彩霞,渔舟远远逐桃花渐入空蒙迷鸟道,宁知掩映有人家庞眉秀骨争迎客,凿井耕田人世隔不知汉代有衣冠,犹说秦家变阡陌石髓云英甘且香,仙翁留饭出青囊相逢自是松乔侣,良会应殊刘阮郎内子闲吟倚瑶瑟,玩此沈沈销永日忽闻丽曲金玉声,便使老夫思阁笔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