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女儿我最美》
——中华旗袍秀主题曲
我是黄山上七彩的云霞,
我是西子湖轻盈的春水,
灵山秀水走来靓丽的我,
我是华夏的女儿我最美。
美在秀丽的容颜,
美在温柔的心扉,
美在高雅的气质,
美在聪颖的智慧,
我最美,我最美,
魅力东方的巾帼风采最美最美。
我是诗经里浪漫的情愫,
我是玉兰花沁人的芳菲,
诗韵花影走来靓丽的我,
我是华夏的女儿我最美。
美在婉约的风姿,
美在曼妙的妩媚,
美在优雅的举止,
美在娴静的韵味,
我最美,我最美,
魅力东方的巾帼风采最美最美。
茶圣陆羽隐居过的顾渚山,位于浙江省长兴县西北四十五里,东滨太湖,三面山峦连绵,树影婆娑,环境分外幽静。
据史书记载,唐代《茶经》作者陆羽,漫游东南,结庐顾渚,观茶色紫而形似笋,命名紫笋茶。也许是有好茶就有好水的缘故,顾渚山上的金沙泉与紫笋茶相媲美,名闻遐迩,源远流长。
我有一位朋友,就住在顾渚山附近的一个小山村里。他在电话里对我说:“欢迎你来作客,请你到陆羽茶庄品尝金沙泉水冲泡的紫笋香茶,那才叫地地道道的贡泉、贡茶呢!”
我从大丰经无锡、环太湖、过长兴,于当日下午傍晚时抵达这位朋友家。晚间,他为我接风洗尘,娓娓而谈:顾渚紫笋茶是中国名茶中产制历史最悠久的品种之一。唐人陆羽的《茶经》中已有所记载——唐代宗广德年间湖州长兴的紫笋茶被列为贡茶第二品……
翌晨,细雨霏霏,春意融融,远处起伏的山峦影影绰绰,近处摇曳的翠叶墨绿欲滴。吃过早饭,沿着那“步步高”的沥青路面行走,一会儿就到了顾渚山腹地。一块高大醒目的'广告牌屹立在交叉路口,上书苏东坡《金沙泉》诗句:“金沙泉涌雪涛香,仙瓢留待羽仙尝。”我双眼一亮,顿时来了浓郁的茶兴,对朋友说:“我也要做一次羽仙,当一下皇上,品尝这原汁、原味的贡茶、贡水!”
向东走了约400米,从沥青路面转弯向北,顺着卵石子小道,走进一座琉璃瓦盖的拱门,上有“紫笋院”三个金色大字。我们“尾随”那条弓形溪流,踏上了古色古香的“忘归亭”。穿亭而过,以卵石路为向导,听友人作解说,向“陆羽茶庄”走来。
茶庄前有座小石桥。一条川流不息清澈见底的溪水从桥下流过,环绕着茶庄向西流淌;茶庄东侧墙外,石块垒成一个小小花园,种植了金丝竹和许多奇花异草;茶庄后院是一片高挺而茂密的竹林,形成了茶庄的天然屏障。我左顾也惊艳,右盼也叹绝,便脱口赞道:“小桥流水茶庄,翠竹花草山岗,真是那世外桃源!”
跨进茶庄门槛,迎面是陆羽紫铜色的半身塑像,神采奕奕,仙风道骨,可亲可敬。一位茶博士**在柜内站起来礼貌地打招呼,主动介绍道:“1986年,在全国花茶、乌龙茶优质产品评选会上,顾渚紫笋茶被评为全国名茶。欢迎品尝!”
茶厅里放着十几张小木桌子、竹椅子,自然纯朴,雅致幽静,与周围的环境浑然一体。我们选择了一张靠窗的桌子坐下,茶**泡好两杯茶,轻轻盖上杯盖。
凭窗而望:那错落有致的楼亭琼阁,显现在青松翠竹绿树丛中,有白云群山为背景;那绵延曲折的卵石子路,将游人引进风景这边独好,有鸟语花香作陪伴。那“峰外还有峰,峦上更多峦”的巍峨壮美,让我领略到高山仰止的威严;那“曲径通幽处,园林无俗情”的别出心裁,令人观赏到巧夺天工的神奇。
侧耳细听:溪水从窗前潺潺流过,流向那远方的稻田,也像流进自己浮躁的心田。我一边品茗,一边遐想,完全沉浸于“水声长在耳,山色不离门”的意境之中,忘却了尘世的喧嚣与烦恼,忘却了世间的狂热与冷酷,忘却了人间的红尘扰攘与物欲横流,而让杂乱的心灵在这原始生态的清新空气里得到净化与梳理。
喝茶在中国叫茶艺,在日本称茶道,在朝鲜与南韩谓之茶礼。古今中外对茶有很多研究,研究越深,茶的魅力越大。
我的目光从室外移到了室内,移到了陆羽塑像的上方墙壁上的那几行文字,仿佛那羽仙在向茶客讲茶经:“品茶水之道,在乎意,在乎境,在乎山林美乐之间。”
我有点儿陶醉了:窗外那潺潺的溪流,啾啾的鸟鸣,沙沙的竹叶声,还有那甜甜的采茶歌声,交相呼应,如同婉转悠扬的交响乐。如此得天独厚的意境,如此悠悠山川的风景,如此休闲宁静的心境,真是茶不醉人人自醉了。难怪文人墨客,临泉品茗,倚茶歌啸,乐而忘归也。
顾渚山,灵山秀水,清新幽静,那金沙泉浸泡的紫笋茶,谁喝了都会唇齿留香,回味悠长,令人难以忘怀。
黄花、红叶、碧草、
绿树,飞瀑、幽林、
奇峻的峰岭,嶙峋的怪石,
静谧的栈道,清幽的道观,
悠悠大山,万象归一
比张家界更美,比九寨沟更奇
——导读
第一篇《壮哉美哉 栾川老君山
这是一个比张家界更美的地方,这是一个比黄山更神秘的去处。
(老君山秋色更美)
我去老君山的时候,正赶上“披红挂彩”的秋天。在此之前,我读过古人描写老君山的诗句:“巍巍奠秦楚,渺渺接昆仑”、“万山仙聚朝老君,千峰雪涌欲到天”、“老子不知何处去,青牛一踏影斑斓”……因此,在我的想象中,栾川老君山是个很大气的山峰,好看的季节应是冬天吧!但当我登上老君山主峰马鬃岭时,才发现老君山的秋天更美。
那是个色彩斑斓的世界。满山的红叶由于颜色深浅不同,呈现出红、黄、绛、橙、绿、蓝等各种不同的颜色。远山近岭“披红挂彩”,煞是好看。石林中那形态各异的石峰也像过年的儿童,争着穿上了最鲜艳的盛装,更像一个个凯旋归来的将军在接受人们的赞美。再看脚下的追梦谷,满谷的五角枫把十里长谷打扮成了红色的海洋。
(老君山大气宏伟)
其实,老君山令人震惊之处是它的大气与宏伟。伏牛山的主峰由三座山峰组成,老君山是最东边的一座。这三座山峰中最有气势的当数老君山。这也难怪,当年老子不就是因此才选中了这里修道养生的吗?当然,华室山和鼎室山也很雄伟壮观——三座本来就够雄伟的山峰合在一起组成伏牛山的主峰,还能不壮观?人们也许会奇怪,老君山的名字为什么跟另两座一点也不同?你来到这里,导游会告诉你,那是因为老子的原因,唐太宗才把原本叫做“景室山”的老君山改为现在的名字。说起来还是钦封的呢!
南北方山脉的一个最大的差别就是:南方的山余脉较短,“平地起山峰”;而北方的山则是余脉长,一余就是几十里,像华山20多里,泰山十几里。老君山也是这样,连绵十几里的余脉。老君山与其他北方的山相比更有特色,那就是余脉之上又生成许许多多的山峦,这在地脉学上称为“地气”。正是这些疙疙瘩瘩的地气形成了群山环绕、万峰朝宗的壮观景象。无怪乎中华诗词学会会长林从龙老先生看后脱口吟道:“万峰争赴老君山。”
壮哉!美哉!老君山
老君山能称得上“雄伟壮观”的地方实在太多了:那被当地人称为石林的林林总总的峰林奇观,那波澜壮阔的云海美景,那在万山之间滚动的日出盛况,那“壁立千仞、峡跌万丈”的南天门自然天阙,那巧夺天工的亮宝台、玉皇顶两大险峰……总之,壮观之处,数不胜数!
壮哉,老君山!
美哉,老君山!
第二篇 《 秋到老 君山》
秋天的老君山,象老子所留下的五千箴言,象李白杜甫晚年的诗歌,返璞归真、铅华洗尽,那深绿环绕红叶点缀的山峰,远远望去,甚至有些出人意料的素朴,有些出人意料的简约。沿山路缓缓走近,在秋风中慢慢回味,细细品读,渐渐的你会意识到,其实在秋天,八百里伏牛山主峰,河南老君山更有韵味,木叶未脱、秋菊盛开、红叶遍地的老君山,更像一位心思浩茫、性格淡定、哲思玄远的智者哲人,那山,那庙,那悠悠栈道,都在一种优雅澄净的天空下,显得格外的安恬,格外的深致,大象无形、大音希声、大巧若拙、大方无隅的仙风道骨,更让人神往,更让人心醉。
沿山路石阶而上,枫叶红了,在山间荡起一阵阵的思念,红叶、黄花、碧草、绿树,连同山间不时闪动的葡萄、柿子、猕猴桃等等各种颜色各异的野果,不时出没于山林的松鼠,不断从路边野草中惊走的野兔,在枝头鸣唱不已的小鸟,让老君山的秋天,显现出了一种灵动的优雅,一种独特的风韵;奇峻的峰岭,嶙峋的怪石,静谧的栈道,清幽的道观,悠悠大山,万象归一,清雅幽静之中,让老君山的秋天,多了几分闲雅恬淡,多了几分澄净明丽。
天,格外的深邃高远,格外的明净亮丽,格外的恬淡优雅,走近马鬃岭,登上八百里伏牛山最高点,放眼远眺,极目四望,荆楚秦汉万里风光尽收眼底,天高云淡气爽风寒,千重碧浪沁人心脾。仰视俯察,远眺近观,快意非常,世界的博大,宇宙的邈远,河山的壮美,会让人激情澎湃,神采飞扬,更会让人真切的体味到得失的细微,荣辱的虚无,世界的本真,一种淡定,一种豁达,会让许多解不开的心结,在一瞬间悄然化解,荡然无存。
不知不觉间,你会感觉到,山水原来也是有境界的,大气的灵山秀水,所体现的正是一种大音希声、大方无隅的“道”,无声无息的山山水水,用造化妙得之美景,所给予人的,正是一种撼天动地的心灵呵护,一种恒久不变的深深关爱,只不过,这份博大无私的关爱,需要人们去用心用意慢慢的体察,细细的回味,方能领受,这或许,又是大自然的另一个高妙之处,也是人类几千年以来,对灵山秀水所独有的山水文化衷情万分的一个根本原因吧。
三秋时节,登上老君山,走近老君庙,看着众多富有诗意的景致,看着具有几千年历史的老君庙,你会诗情飞扬,灵感喷涌,脱口而出的吟出一些诗句,来抒发自己心中激越情感,更会下意识的想到,老君山的秋天,是从古诗里走出来的,她的一草一木,一石一土,都浸染浓重的诗意,都是一首意蕴深致才情飞扬的古诗,黄花、红叶、碧草、绿树,飞瀑、幽林、奇石、怪崖,实际上,都是诗神散落于地的灵动神奇的平仄音韵,都是大自然出于一片关爱之心送给是人们的绝妙佳句。
对于老君山的`清幽雅致,古代诗人们也有深刻的认知,历代的诗人们留下了许多吟咏老君山的佳作,中国最伟大的诗人之一,唐朝诗人李白,到过老君山没有,有待进一步予以考证,不过从他的诗作及当时老君山在唐朝时的兴盛景象来看,李白很可能是到过老君山的,他的诗作《谒老君庙》:“先君怀圣德,灵庙肃神心。草合人踪断,尘浓鸟迹深。流沙丹灶灭,关路紫烟沉。独伤千载后,空馀松柏林。”
诗中所写的景象,与陕西洛南及云南等地老君山老君庙景观明显不符,加上李白素来推崇出生于栾川的商朝开国元勋伊尹,唐朝又奉道教为国教,唐太宗唐玄宗都对河南老君山极为重视,爱好游历天下的李白,自长安沿驿道出函谷关,再沿虢国古道,到有虢国古道和灵宝及长安相通的当时又隶属弘农郡管辖的栾川游历并拜谒老君庙,并写下这首诗,应在情理中。“草合人踪断,尘浓鸟迹深。流沙丹灶灭,关路紫烟沉。独伤千载后,空馀松柏林。”
聊聊几笔,举重若轻,以一种独特的感悟,形象的写出了当时的老君山的景象,和对老子的深切缅怀之情,较之于晚唐诗人温庭筠同样写老君山的诗作《咏老君庙》:“紫气氤氲奉半岩,莲峰仙掌共巍巍。庙前晚色连寒水,天外斜阳带云帆。百二关山扶玉带,五千文字闭瑶缄。自怜金骨无人训,知有飞龟在石函。”显然更具韵味,更耐品读些。
秋到老君山,透过时间的空旷,透过大山的优雅,透过古庙的凝重,透过各种美景,让老君山更具仙风道骨,更能体现出道法自然的深意,悠悠青山,红叶碧草,黄花绿树,飞瀑流泉,用大自然的妙笔写下了,秋的曼妙,秋的优雅,秋的真切;
秋到老君山,万物和谐,气象峥嵘,自然界的造化为人类的生活平添了许多亮丽的心境。这些或许就是,两千多年前伟大的哲学家老子,走遍九洲八荒最终归隐于此的一个重要的原因吧,毕竟哲人的哲思与养生,是需要优雅与灵动的山水景观作为基础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