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文言文
我家距离雁山五里,每年都要去山中3,4次,就像遇见远在万里之外的熟人。
泰定元年的冬天,我与客人张子约、陈叔夏带着各自的仆人又来到雁山,持衾裯杖履(就是写衣着,不太明白)。冬天白天,落叶布满大地。
客人看见北面山口立着一块石头,就像浮屠,弓着腰,就像游僧自己背着被子,客人微微一笑。这时阳光直射在东南方,山中尽显贵气。
鸟儿相互呼唤,犹如呼唤住在山上的人回家一样。岩石拔地而起,就像有架梯子靠在房檐下,房檐下是一中空的石洞,其中可以容纳千人,地上契有石梯,就像腐木一样。
石檐的外端有一棵只有一尺来高的小树,倒挂在绝壁上,树叶因为霜的关系变成红色,一看见踯躅花就觉得很是美丽。石梁下有一寺庙,寺中的僧人沏茶端素酒,主人和客人都醉了,月亮没了,如流水般的白云从西面飘来。
风吹掉的果实落在瓦上,又弹到岩石上掉在小屋下,从领中出(不太明白)掉在地上的落叶上,发出咚咚的声音,就像尘世间敲击石头的声音。点灯对望,没有话说。
午夜来到,面对面躺在两张床上,子约还有些醉意,唤他的仆人,不知道他的仆人已经水灾了岩石下面了。
2 观石梁记 翻译雁山观石梁记
李孝光
予家距雁山五里,岁率三四至山中,每一至,常如遇故人万里外。
泰定元年冬,予与客张子约、陈叔夏复来,从两家僮,持衾裯杖履。冬日妍燠,黄叶布地。客行望见山北口立石,宛然如浮屠氏,腰隆起,若世之游方僧自襆被者,客冁然而笑。时落日正射东南山,山气尽紫。鸟相呼,如归人入宿石梁。石梁拔起地上,如大梯倚屋檐端,檐下入空洞,中可容千人,地上石脚空嵌,类腐木奶。檐端有小树,长尺许,倒挂绝壁上,叶着霜正红,始见,谓踯躅花,绝可爱。梁下有寺,寺僧具煮茶醅醅酒,客至俱醉。
月已没,白云西来如流水。风吹橡栗堕瓦上,转射岩下小屋,从领中出,击地上积叶,铿镗宛转,殆非世间金石音。灯下相顾,苍然无语。夜将半,设两榻对卧,子约沾醉,比晓犹呼其门生,不知岩下宿也。
题记:本文所用比喻,看似乎平淡无奇,其实不然。作者对雁山历游不大厌,每游惊喜不已的深情,由“常如遇故万里外”的比喻和盘托出,这比喻中含有数字对比;五里与万里、立石如浮屠的比喻,经“腰隆起,若世之游方僧自袱被者”的描绘,便栩栩如生,这是喻中有喻;日落鸟还的现象,被作者想象“如归人入宿石梁”,极富人情,这是比喻兼拟人。作者善用白描写人状物。像栗堕落的“三级跳”,经作者慢镜头分解和音响陪衬,声状毕现;直到天亮也不知睡于何处,还在呼叫门生的描写,醉态可掬。
3 《观石梁记》的译文我家距离雁山五里,四方游客来此游玩,有时就住宿在我家。
每年大概要去山中三,四次,每次客人一来,就像遇见远在万里之外的熟人(一样亲切)。泰定元年的冬天,我与客人张子约、陈叔夏又来到雁山,(“他日小笋用自愒。
于是尽屏去之”几句译不好,大意是说从前出游衡恒二山时准备繁杂,)白天要找干粮供给,夜晚要安顿床铺等等,使得衡恒二山之美只在我心中却不能纵情游赏。
在这时全都摒弃这些,只有跟从而来的两个家僮,带着被褥卧具、手杖和鞋子等物品。冬日暖和,黄叶落叶布满大地。
客人看见北面山口立着一块石头,光秃秃的样子宛如佛陀(和尚),弓着腰,就像人间的游僧自己背着被子,客人冁然大笑。这时阳光直射在东南方,山中尽显紫气。
鸟儿相鸣,犹如回家的人们相互呼唤一样。(树叶因为霜的关系变夜晚)我们就住在石梁处,岩石拔地而起,就像有架梯子靠在房檐下,房檐下是一中空的石洞,其中可以容纳千人,地上石梯孔窍玲珑剔透,就像腐木根一样。
石檐的外端有一棵只有一尺来高的小树,倒挂在绝壁上,成红色,刚看见时,以为是踯躅花,十分可爱。石梁下有一寺庙,寺中的僧人沏茶煮酒,主人和客人都醉了。
月亮隐没,如流水般的白云从西面飘来。风吹掉的橡栗果实落在瓦上,又弹到岩下的小屋顶,从瓦沟中滚下,掉在地上的落叶上,发出铿锵宛转的声音,几乎不像尘世间敲击金石的声音。
我和客人点灯对望,默然无语。午夜将至,我们躺在对面的两张床上,子约已经大醉,等到拂晓(天快亮)时还在喊他的门生,不知道他已经睡在了岩石下面了。
4 《观石梁记》的译文我家距离雁山五里,四方游客来此游玩,有时就住宿在我家。每年大概要去山中三,四次,每次客人一来,就像遇见远在万里之外的熟人(一样亲切)。泰定元年的冬天,我与客人张子约、陈叔夏又来到雁山,(“他日小笋用自愒。。于是尽屏去之”几句译不好,大意是说从前出游衡恒二山时准备繁杂,)白天要找干粮供给,夜晚要安顿床铺等等,使得衡恒二山之美只在我心中却不能纵情游赏。在这时全都摒弃这些,只有跟从而来的两个家僮,带着被褥卧具、手杖和鞋子等物品。冬日暖和,黄叶落叶布满大地。客人看见北面山口立着一块石头,光秃秃的样子宛如佛陀(和尚),弓着腰,就像人间的游僧自己背着被子,客人冁然大笑。这时阳光直射在东南方,山中尽显紫气。鸟儿相鸣,犹如回家的人们相互呼唤一样。
(树叶因为霜的关系变夜晚)我们就住在石梁处,岩石拔地而起,就像有架梯子靠在房檐下,房檐下是一中空的石洞,其中可以容纳千人,地上石梯孔窍玲珑剔透,就像腐木根一样。石檐的外端有一棵只有一尺来高的小树,倒挂在绝壁上,成红色,刚看见时,以为是踯躅花,十分可爱。石梁下有一寺庙,寺中的僧人沏茶煮酒,主人和客人都醉了。
月亮隐没,如流水般的白云从西面飘来。风吹掉的橡栗果实落在瓦上,又弹到岩下的小屋顶,从瓦沟中滚下,掉在地上的落叶上,发出铿锵宛转的声音,几乎不像尘世间敲击金石的声音。我和客人点灯对望,默然无语。午夜将至,我们躺在对面的两张床上,子约已经大醉,等到拂晓(天快亮)时还在喊他的门生,不知道他已经睡在了岩石下面了。
5 求 和 的翻译原文 道州城西百馀步〔1〕,有小溪。
南流数十步,合营溪〔2〕。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攲嵌盘屈〔3〕,不可名状。
清流触石,洄悬激注。休木异竹〔4〕,垂阴相荫〔5〕。
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6〕;在人间〔7 〕,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8〕。而置州已来〔9〕,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乃疏凿芜秽,俾为亭宇;植松与桂,兼之香草〔10〕,以裨形胜。
为溪在州右,遂命之曰 “ 右溪 ” 。刻铭石上,彰示来者。
—— 选自《四部丛刊》本《元次山集》 作者小传 元结(719—772),字次山,河南鲁山(今河南鲁山县)人,唐代文学家。少时不羁,十七岁才折节向学,从师于元德秀。
天宝十二年( 753 )举进士。安史之乱中,史思明攻河阳,肃宗召他进京问策,乃上《时议》三篇,受到赏识,擢为右金吾兵曹参军,摄监察御史,为山南西道节度参谋。
以讨史思明有功,迁监察御史里行,又进水部员外郎。代宗即位,拜道州刺史,进授容管经略使,加左金吾卫将军。
罢还京师,卒赠礼部侍郎。他同情人民疾苦,在道州任间,曾两次上书,请求蠲免百姓租税,得到皇帝许可。
又 “ 为民营舍给田,免徭役 ” ,召还流民一万多人,受到人民的爱戴。其诗文注重反映政治现实和社会矛盾,文风力求摆脱六朝以来雕饰华靡的弊病,清淡简洁,纯真自然。
唯过于质朴,文采稍逊。他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先驱者之一。
原有集,已散佚,明人辑有《元次山集》。他还曾编《箧中集》诗选行世。
题解 右溪是道州(州治在今湖南省道县)城西的一条小溪,这里泉清石奇,草木葱郁,环境十分优美。元结任道州刺史时,又对它进行了一番修葺,并刻石铭文,取名右溪。
作者擅长状物记事,短短一百多字,即把此溪的幽趣描绘得历历在目。淡雅隽永的文笔,与清新俊秀的景物,达到了和谐的统一,可视为柳宗元山水游记的先声。
译文 在道州城西边一百多步的地方,有一条小溪。它向南流几十步远,并入营溪。
溪水两岸,全都是怪石,它们倾斜嵌叠,回旋盘曲,姿态奇特,无法用语言来形容。清澈的溪流冲击到岩石,便激起腾空的浪花和股股洄流。
岸边还有美丽的树木和珍奇的青竹,垂下荫影相互遮蔽。这条溪水如果在空旷的山野,那是很适合隐士游览和居住的;如果在人烟辏集的地方,也可成为城市居民游览的胜地,和爱清静者休憩的园林。
可是自从道州城成为州的治所以来,却至今没有人们来欣赏它和喜爱它;我在溪水旁徘徊,为此怅然惋惜!于是进行疏导开通,清除掉杂乱的草木,建造了亭阁,又种植了松树、桂树,还铺植保护坡岸的香茅,来增益它优美的景致。因为溪在州城之右(即西面),便命名它为 “ 右溪 ” 。
现在把这些文字刻在石上,以让后来的人知道。注释 〔1〕道州:州名,唐时属江南西道,治所在今湖南省道县。
〔2〕营溪:河流名,发源于今湖南省宁远县南,流经道县,北至零陵县西入湘水。〔3〕攲( qí 欺)嵌盘屈:倾斜嵌叠、曲折盘旋的样子。
〔4〕休木:一本作 “ 佳木 ” 。休,美好。
〔5〕阴:树荫。荫:遮盖。
〔6〕逸民退士:退居山林的隐士。〔7〕人间:与前文 “ 山野 ” 对称,指有居民的地方。
〔8〕静者:喜欢清静的人。〔9〕置州已来:成为州的治所以来。
唐高祖武德四年(621)置营州,后改为道州。已,通 “ 以 ” 。
〔10〕香草:即香茅,多年生草本植物,其根状茎蔓延,可巩固坡地。这里也可指芬香的花草。
雁山观石梁记李孝光 予家距雁山五里,岁率三四至山中,每一至,常如遇故人万里外。 泰定元年冬,予与客张子约、陈叔夏复来,从两家僮,持衾裯杖履。
冬日妍燠,黄叶布地。客行望见山北口立石,宛然如浮屠氏,腰隆起,若世之游方僧自襆被者,客冁然而笑。
时落日正射东南山,山气尽紫。鸟相呼,如归人入宿石梁。
石梁拔起地上,如大梯倚屋檐端,檐下入空洞,中可容千人,地上石脚空嵌,类腐木奶。檐端有小树,长尺许,倒挂绝壁上,叶着霜正红,始见,谓踯躅花,绝可爱。
梁下有寺,寺僧具煮茶醅醅酒,客至俱醉。 月已没,白云西来如流水。
风吹橡栗堕瓦上,转射岩下小屋,从领中出,击地上积叶,铿镗宛转,殆非世间金石音。灯下相顾,苍然无语。
夜将半,设两榻对卧,子约沾醉,比晓犹呼其门生,不知岩下宿也。 题记:本文所用比喻,看似乎平淡无奇,其实不然。
作者对雁山历游不大厌,每游惊喜不已的深情,由“常如遇故万里外”的比喻和盘托出,这比喻中含有数字对比;五里与万里、立石如浮屠的比喻,经“腰隆起,若世之游方僧自袱被者”的描绘,便栩栩如生,这是喻中有喻;日落鸟还的现象,被作者想象“如归人入宿石梁”,极富人情,这是比喻兼拟人。作者善用白描写人状物。
像栗堕落的“三级跳”,经作者慢镜头分解和音响陪衬,声状毕现;直到天亮也不知睡于何处,还在呼叫门生的描写,醉态可掬。
6 游石梁记的翻译十天后,到了雁荡山的大龙湫。
还没到大龙湫的三里之外,看到一条带子从天而下,但是没有声响。走到跟前仔细观看,原来二十丈以上是瀑布,二十丈以下不是瀑布,都化成了烟,成了雾,成了轻绡,成了玉尘,成了珠屑,成了琉璃丝,成了杨白花。往下坠落,却又像上升;疏散开来,却又像在密密编织。风吹来摇动它,就飘散不知落到哪里去了;日光照耀它,五彩缤纷。有时候站的远远的却打湿了头发,有时贴得很近的看它但是衣服一点都不湿。这个原因是因为瀑布的落点太高,悬崖中间洼,水流在在中间没有依靠,不得不随风缥缈,又很少被阻拦,所以不能发出大的声响,和石梁瀑布很不一样。大致石梁瀑布威猛,龙湫瀑布温和;石梁瀑布喧腾,龙湫瀑布平静;石梁瀑布湍急,龙湫瀑布缓和;石梁瀑布一直向前冲击,龙湫瀑布就像来回奔流;这是他们的不同之处。才见到石梁瀑布的时候,以为瀑布的景象也不过如此,龙湫瀑布就可以不来看了;等到到了龙湫以后才知道耳朵、眼睛还有没听过、没见过的东西,真实不能盲目揣测啊。
欢迎采纳 祝你学习进步
7 求 和 的翻译原文道州城西百馀步〔1〕,有小溪。
南流数十步,合营溪〔2〕。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攲嵌盘屈〔3〕,不可名状。
清流触石,洄悬激注。休木异竹〔4〕,垂阴相荫〔5〕。
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6〕;在人间〔7 〕,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8〕。而置州已来〔9〕,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乃疏凿芜秽,俾为亭宇;植松与桂,兼之香草〔10〕,以裨形胜。
为溪在州右,遂命之曰 “ 右溪 ” 。刻铭石上,彰示来者。
—— 选自《四部丛刊》本《元次山集》 作者小传 元结(719—772),字次山,河南鲁山(今河南鲁山县)人,唐代文学家。少时不羁,十七岁才折节向学,从师于元德秀。
天宝十二年( 753 )举进士。安史之乱中,史思明攻河阳,肃宗召他进京问策,乃上《时议》三篇,受到赏识,擢为右金吾兵曹参军,摄监察御史,为山南西道节度参谋。
以讨史思明有功,迁监察御史里行,又进水部员外郎。代宗即位,拜道州刺史,进授容管经略使,加左金吾卫将军。
罢还京师,卒赠礼部侍郎。他同情人民疾苦,在道州任间,曾两次上书,请求蠲免百姓租税,得到皇帝许可。
又 “ 为民营舍给田,免徭役 ” ,召还流民一万多人,受到人民的爱戴。其诗文注重反映政治现实和社会矛盾,文风力求摆脱六朝以来雕饰华靡的弊病,清淡简洁,纯真自然。
唯过于质朴,文采稍逊。他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先驱者之一。
原有集,已散佚,明人辑有《元次山集》。他还曾编《箧中集》诗选行世。
题解 右溪是道州(州治在今湖南省道县)城西的一条小溪,这里泉清石奇,草木葱郁,环境十分优美。元结任道州刺史时,又对它进行了一番修葺,并刻石铭文,取名右溪。
作者擅长状物记事,短短一百多字,即把此溪的幽趣描绘得历历在目。淡雅隽永的文笔,与清新俊秀的景物,达到了和谐的统一,可视为柳宗元山水游记的先声。
译文 在道州城西边一百多步的地方,有一条小溪。它向南流几十步远,并入营溪。
溪水两岸,全都是怪石,它们倾斜嵌叠,回旋盘曲,姿态奇特,无法用语言来形容。清澈的溪流冲击到岩石,便激起腾空的浪花和股股洄流。
岸边还有美丽的树木和珍奇的青竹,垂下荫影相互遮蔽。这条溪水如果在空旷的山野,那是很适合隐士游览和居住的;如果在人烟辏集的地方,也可成为城市居民游览的胜地,和爱清静者休憩的园林。
可是自从道州城成为州的治所以来,却至今没有人们来欣赏它和喜爱它;我在溪水旁徘徊,为此怅然惋惜!于是进行疏导开通,清除掉杂乱的草木,建造了亭阁,又种植了松树、桂树,还铺植保护坡岸的香茅,来增益它优美的景致。因为溪在州城之右(即西面),便命名它为 “ 右溪 ” 。
现在把这些文字刻在石上,以让后来的人知道。注释 〔1〕道州:州名,唐时属江南西道,治所在今湖南省道县。
〔2〕营溪:河流名,发源于今湖南省宁远县南,流经道县,北至零陵县西入湘水。〔3〕攲( qí 欺)嵌盘屈:倾斜嵌叠、曲折盘旋的样子。
〔4〕休木:一本作 “ 佳木 ” 。休,美好。
〔5〕阴:树荫。荫:遮盖。
〔6〕逸民退士:退居山林的隐士。〔7〕人间:与前文 “ 山野 ” 对称,指有居民的地方。
〔8〕静者:喜欢清静的人。〔9〕置州已来:成为州的治所以来。
唐高祖武德四年(621)置营州,后改为道州。已,通 “ 以 ” 。
〔10〕香草:即香茅,多年生草本植物,其根状茎蔓延,可巩固坡地。这里也可指芬香的花草。
雁山观石梁记李孝光予家距雁山五里,岁率三四至山中,每一至,常如遇故人万里外。 泰定元年冬,予与客张子约、陈叔夏复来,从两家僮,持衾裯杖履。
冬日妍燠,黄叶布地。客行望见山北口立石,宛然如浮屠氏,腰隆起,若世之游方僧自襆被者,客冁然而笑。
时落日正射东南山,山气尽紫。鸟相呼,如归人入宿石梁。
石梁拔起地上,如大梯倚屋檐端,檐下入空洞,中可容千人,地上石脚空嵌,类腐木奶。檐端有小树,长尺许,倒挂绝壁上,叶着霜正红,始见,谓踯躅花,绝可爱。
梁下有寺,寺僧具煮茶醅醅酒,客至俱醉。 月已没,白云西来如流水。
风吹橡栗堕瓦上,转射岩下小屋,从领中出,击地上积叶,铿镗宛转,殆非世间金石音。灯下相顾,苍然无语。
夜将半,设两榻对卧,子约沾醉,比晓犹呼其门生,不知岩下宿也。题记:本文所用比喻,看似乎平淡无奇,其实不然。
作者对雁山历游不大厌,每游惊喜不已的深情,由“常如遇故万里外”的比喻和盘托出,这比喻中含有数字对比;五里与万里、立石如浮屠的比喻,经“腰隆起,若世之游方僧自袱被者”的描绘,便栩栩如生,这是喻中有喻;日落鸟还的现象,被作者想象“如归人入宿石梁”,极富人情,这是比喻兼拟人。作者善用白描写人状物。
像栗堕落的“三级跳”,经作者慢镜头分解和音响陪衬,声状毕现;直到天亮也不知睡于何处,还在呼叫门生的描写,醉态可掬。
8 雁门太守行原文及翻译雁门太守行全文阅读:
出处或作者: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催,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雁门太守行全文翻译:
战局像乌云重压要把城墙摧垮,铠甲在阳光的照耀下如金色鱼鳞一般闪耀着。
秋色中,遍地响起了号角声,凝结在塞上的深红血迹在暮色中如同紫色。
部队行进在易水边,风卷动红旗,浓霜凝住战鼓,鼓声低沉。
为了报答君王的厚爱,(将士们)甘愿高举宝剑,战死沙场。
雁门太守行对照翻译:
黑云压城城欲催,甲光向日金鳞开。
战局像乌云重压要把城墙摧垮,铠甲在阳光的照耀下如金色鱼鳞一般闪耀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秋色中,遍地响起了号角声,凝结在塞上的深红血迹在暮色中如同紫色。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部队行进在易水边,风卷动红旗,浓霜凝住战鼓,鼓声低沉。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为了报答君王的厚爱,(将士们)甘愿高举宝剑,战死沙场
1一冬妍晴春意早,微茫已到闲花草。
出自宋代方岳《雪中观梅》
2晴意初从甲子回,江亭更集暖寒杯。
出自明代杨慎《冬甲子晴江亭小集》
3寒花照衣冬雪晴,半含半折可怜生。
出自明代李昱《梅花绝句九首 其四》
4万物久如渴,三冬一向晴。
出自宋代戴复古《一冬无雨雪而有雷》
诗句100句如下:
1、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
2、君安游兮西入秦,愿为影兮随君身。
3、夜长争得薄情知?春初早被相思染。
4、相逢情便深,恨不相逢早。
5、中心藏之,何日忘之。
6、夜长争得薄情知?春初早被相思染。
7、墙头马上遥相顾,一见知君即断肠。
8、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9、待约个梅魂,黄昏月淡,与伊深怜低语。
10、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
11、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12、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13、云来山更佳,云去山如画。
14、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15、却有一峰忽然长,方知不动是真山。
16、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
17、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
18、明月净松林,千峰同一色。
19、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20、青枫江上秋帆远,白帝城边古木疏。
21、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22、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
23、知君独坐青轩下,此时结念同所怀。
24、一曲高歌一樽酒,一人独钓一江秋。
25、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
26、溪柴火软蛮毡暖,我与狸奴不出门。
27、待浮花、浪蕊都尽,伴君幽独。
28、我行至商洛,幽独访神仙。
29、等闲老去年华促,只有江梅伴幽独。
30、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31、春夏之交,草木际天。秋冬雪月,千里一色。
32、春水满四泽,夏云多奇峰。秋月扬明晖,冬岭秀孤松。
33、繁杏新荷春夏景,疏梅细菊秋冬约。
34、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
35、春秋冬夏能无累,雪月风花都一连。
36、春夏暂为群木映,秋冬方见郁高林。
37、夏宜急雨,有瀑布声;冬宜密雪,有碎玉声。
38、草木春夏繁,天气秋冬妍。
39、春风动春心,流目瞩山林。山林多奇采,阳鸟吐清音。
40、春夏云霞色,秋冬霜雪柯。
41、荠花榆荚深村里,亦道春风为我来。
42、杏花时节雨纷纷。山绕孤村。水绕孤村。
43、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44、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45、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46、钓罢归来不系船,江村月落正堪眠。
47、水绕陂田竹绕篱,榆钱落尽槿花稀。
48、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49、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缫车,牛衣古柳卖黄瓜。
50、树绕村庄,水满陂塘。
51、山有扶苏,隰有荷华。
52、言念君子,温其如玉。
53、有美一人,清扬婉兮。邂逅相遇,适我愿兮。
54、春日迟迟,卉木萋萋。
55、如月之恒,如日之升。
56、春日迟迟,采蘩祁祁。
57、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58、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勺药。
59、谁谓河广?一苇杭之。
60、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61、草木岁月晚,关河霜雪清。
62、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
63、岁月人间促,烟霞此地多。殷勤竹林寺,能得几回过。
64、岁月三年远,山川九泽长。
65、闭门不出自焚香,拥褐看山岁月长。
66、荏苒岁月颓,此心稍已去。
67、人间岁月堂堂去,劝君快上青云路。
68、关河底事空留客?岁月无情不贷人。
69、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70、岁月如流迈,春尽秋已至。
71、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72、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73、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74、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
75、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76、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
77、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
78、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79、流星透疏木,走月逆行云。
80、楼头桃李疏,池上芙蓉落。
81、并刀如水,吴盐胜雪,纤手破新橙。锦幄初温,兽烟不断,相对坐调笙。
82、弄笔偎人久,描花试手初。等闲妨了绣功夫,笑问鸳鸯两字、怎生书?
83、忆昔花间相见后,只凭纤手,暗抛红豆。
84、手红冰碗藕,藕碗冰红手。郎笑藕丝长,长丝藕笑郎。
85、娅姹含情娇不语,纤玉手,抚郎衣。
86、宜言饮酒,与子偕老。琴瑟在御,莫不静好。
87、与解罗裳,盈盈背立银釭,却道你但先睡。
88、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
89、绣床斜凭娇无那,烂嚼红茸,笑向檀郎唾。
90、林下闺房世罕俦,偕隐足风流。
91、山上层层桃李花,云间烟火是人家。
92、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93、居士,居士。莫忘小桥流水。
94、最爱芦花经雨后,一蓬烟火饭鱼船。
95、且趁闲身未老,尽放我、些子疏狂。
96、羡青山有思,白鹤忘机。
97、因过竹院逢僧话,偷得浮生半日闲。
98、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
99、与谁同坐。明月清风我。
100、愿此生终老温柔,白云不羡仙乡。
语文的重要性:
1、语文是学习知识的基本手段。语言文字正是认知的基础,是学习知识的基本手段。没有很好的语文功底,就无法从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中汲取精华,从不断爆炸的信息资源中获得新知,学术研究就会成为无源之水。
2、语文是培养人的逻辑思维的基本手段。逻辑思维是人类认知的一种高级形式,也是进行学术研究的基础。一些人认为逻辑思维的培养与语文的关系不大,其实不然。
3、语文从来都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有机统一。通过语文,我们可以接受审美、伦理、文化等各个方面的熏陶和教育,其潜移默化作用对于学术研究无疑是大有裨益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