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鸿的解释

惊鸿的解释,第1张

鸿,即鸿雁,也叫大雁。曹植《洛神赋》用“翩若惊鸿,婉若游龙”来描绘洛神美态。后来就用“惊鸿”形容女性轻盈如雁之身姿。南宋诗人陆游初娶唐琬,琴瑟和谐,感情弥笃,但其母不悦,终于两人分离。十年后一个暮春时节,重游沈园,不期邂逅,陆游无限惆怅,唐琬为之敬酒,陆游追忆往昔,情不自禁地赋词一阙。题为《钗头凤》:“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挹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唐琬十分感伤,亦和《钗头凤》词一首,不久郁郁悲苦而死。庆元二年(1196)陆游已72岁,又游沈园,睹物伤情,即作七绝二首,题为《沈园》:“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惊鸿,形容唐琬体态轻盈。照影,指桥下绿水照映过唐琬那美丽的身影。再后来,也有人用“惊鸿”描绘剑客的身姿:“剑客的身姿随着剑在空气中的游走而起舞,翩若惊鸿,宛若游龙。”

由上可见,“惊鸿”一词历史悠久。“一瞥”,很快的看一下。“惊鸿一瞥”,意思就是飞快的看一眼,没有仔细看,没有深入了解情况。“惊鸿一瞥”似乎与“掠影”的意思相近,但感情色彩更强烈。

1、“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的意思是:城墙上的角声仿佛也在哀痛,沈园已经不是原来的亭台池阁。那座令人伤心的桥下,春水依然碧绿,当年这里我曾经见到她美丽的侧影惊鸿一现。她去世已经四十年有余,我连梦里也见不到,沈园的柳树和我一样都老了,连柳绵都没有了,我已是古稀之年,行将就木,仍然来此凭悼,泪落潸然。

2、原文: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 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梦断香消四十年,沈园柳老不吹绵。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泫然。

这是陆游怀念其表妹兼前妻唐婉的诗。他三十一岁时曾在沈园与被专制家长拆散的原妻唐琬偶尔相遇,作 《钗头凤》题壁以记其苦思深恨,岂料这一面竟成永诀。晚年陆游多 次到沈园悼亡,这两首是他的悼亡诗中最为深婉动人者。

诗的开头以 斜阳和彩绘的管乐器画角,把人带进了一种悲哀的世界情调中。他到 沈园去寻找曾经留有芳踪的旧池台,但是连池台都不可辨认,要唤起 对芳踪的回忆或幻觉,也成了不可再得的奢望。桥是伤心的桥,只有 看到桥下绿水,才多少感到这次来的时节也是春天。

因为这桥下水, 曾经照见像曹植《洛神赋》中“翩若惊鸿”的凌波仙子的倩影。可以 说这番沈园游的潜意识,是寻找青春幻觉,寻找到的是美的瞬间性。 承接着第一首“惊鸿照影”的幻觉,第二首追问着鸿影今何在? “香消玉殒”是古代比喻美女死亡的雅词,唐琬离开人世已经四十余 年了,寻梦、或寻找幻觉之举已成了生者与死者的精神对话。

在生死 对话中,诗人产生天荒地老、人也苍老的感觉,就连那些曾经点缀满 城春色的沈园杨柳,也苍老得不再逢春开花飞絮了。美人早已“玉骨 久成泉下土”,未亡者这把老骨头,年过古稀,也即将化作会稽山 (在今绍兴)的泥土,但是割不断的一线情思,使他神差鬼使地来到 沈园寻找遗踪,泫然落泪。

意思是:她的形影,翩然若惊飞的鸿雁,婉约若游动的蛟龙。容光焕发如秋日下的菊花,体态丰茂如春风中的青松。

出自三国曹植《洛神赋》,原文选段:

余告之曰:其形也,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髣髴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渌波。

秾纤得中,修短合度。肩若削成,腰如约素。延颈秀项,皓质呈露。芳泽无加,铅华不御。云髻峨峨,修眉联娟。丹唇外朗,皓齿内鲜。明眸善睐,靥辅承权。

译文:

我告诉他说:她的形影,翩然若惊飞的鸿雁,婉约若游动的蛟龙。容光焕发如秋日下的菊花,体态丰茂如春风中的青松。她时隐时现像轻云笼月,浮动飘忽似回风旋雪。远而望之,明洁如朝霞中升起的旭日;近而视之,鲜丽如绿波间绽开的新荷。

她体态适中,高矮合度,肩窄如削,腰细如束,秀美的颈项露出白皙的皮肤。既不施脂,也不敷粉,发髻高耸如云,长眉弯曲细长,红唇鲜润,牙齿洁白,一双善于顾盼的闪亮的眼睛,两个面颧下甜甜的酒窝。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曹植此赋据序所言,系其于魏文帝黄初三年(222年)入朝京师洛阳后,在回封地鄄城途中经过洛水时所作。

当时,曹丕刚即帝位不久,即杀了曹植的密友丁仪、丁廙二人。曹植本人在就国后被贬安乡侯,后改封鄄城侯,再立为鄄城王。这些对曹植来说,无疑是接二连三的沉重打击,其心情之抑郁与苦闷,是可想而知的。所以写下此文以表心意。

思想主题:

此赋虚构了作者自己与洛神的邂逅相遇和彼此间的思慕爱恋,洛神形象美丽绝伦,人神之恋飘渺迷离,但由于人神道殊而不能结合,最后抒发了无限的悲伤怅惘之情。

作者简介:

曹植(192年-232年12月27日),字子建,沛国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人,生于东武阳(今山东莘县,一说鄄城),是曹操与武宣卞皇后所生第三子,生前曾为陈王,去世后谥号“思”,因此又称陈思王。

曹植是三国时期著名文学家,作为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与集大成者,他在两晋南北朝时期,被推尊到文章典范的地位。其代表作有《洛神赋》《白马篇》《七哀诗》等。后人因其文学上的造诣而将他与曹操、曹丕合称为“三曹”。

-洛神赋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anai/1132068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27
下一篇2023-11-2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