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笛 阅读答案

木笛 阅读答案,第1张

南京乐团招考民族器乐演奏员,其中招收一名木笛手。

应试者人头攒动,石头城气氛热烈。

这是一个国际级乐团,它的指挥是丹麦音乐大师,这位卡拉扬的朋友长期指挥过伦敦爱乐乐团。

招考分初试、复试和终试三轮。两轮过后,每一种乐器只留两名乐手,两名再砍一半,二比一。

终试在艺术学校阶梯教室。

房门开处,室中探出一个头来。探身者说:“木笛,有请朱丹先生。”

声音未落,从一排腊梅盆景之间站起一个人来。修长、纤弱,A一身黑色云锦衣衫仿佛把他也紧束成一棵梅树。衣衫上的梅花,仿佛开在树枝上。走进屋门,朱丹站定,小心谨慎地从绒套中取出他的木笛。之后,抬起头,他看见空蒙广阔之中,居高临下排着一列主考官。主考席的正中,就是那位声名远播的丹麦音乐大师。

大师什么也不说,只是默默打量朱丹。那种神色,仿佛罗丹打量雕塑。

半晌,大师随手从面前的一叠卡片中抽出一张,并回头望了一下坐在身后的助手。助手谦恭地拿过卡片,谦恭地从台上走下来,把那张卡片递到朱丹手中。

接过卡片,只见上面写着——在以下两首乐曲中任选一首以表现欢乐:

1.贝多芬的《欢乐颂》;2.柴可夫斯基的《四小天鹅舞》。

看过卡片,朱丹眼睛里闪过一丝隐忍的悲戚。之后,他向主考官深深鞠了一躬。抬起眼睛,踌躇歉疚地说:

“请原谅,能更换一组曲目吗”

这一句轻声话语,却产生沉雷爆裂的效果。主考官们有些茫然失措起来。

片刻,大师冷峻发问:“为什么”

朱丹答:“因为今天我不能演奏欢乐曲。”

大师问:“为什么”

朱丹答:“因为今天是12月13日。”

大师问:“12月13日是什么日子”

朱丹答:“南京大屠杀纪念日。”

久久。久久。一片沉寂。

大师问:“你没有忘记今天是什么考试吗”

朱丹答:“没有忘记。”

大师说:“你是一个很有才华的青年,艺术前途应当懂得珍惜。”

朱丹答:“请原谅……”

没等朱丹说完,大师便向朱丹挥了挥手,果断而又深感惋惜地说:“那么,你现在可以回去了。”

听到这句话,朱丹眼中顿时涌出苦涩的泪。他流着泪向主考席鞠了一躬,再把抽出的木笛轻轻放回绒套,转过身,走了。

入夜,石头城开始落雪。

没有目的,也无需目的,朱丹追随着雪片又超越雪片,开始他孤独悲壮的石头城之别。朱丹不知不觉地走到鼓楼广场。穿过广场,他又走向坐落在鸡鸣寺下的南京大屠杀死难同胞纪念碑。

临近石碑是一片莹莹辉光,像曙光萌动,像蓓蕾初绽,像彩墨在宣纸上的无声晕染。走近一看,竟然是孩子方阵。有大孩子,有小孩子;有男孩子,有女孩子;他们高矮不一,衣着不一,明显是一个自发的群体而不是一支组织的队伍。坚忍是童稚的坚忍,缄默是天真的缄默,头上肩上积着一层白雪,仿佛一座雪松森林。每个孩子手擎一支红烛,一片红烛流淌红宝石般的泪。

纪念碑呈横卧状,像天坛回音壁,又像巴黎公社墙。石墙斑驳陆离,像是胸膛经历乱枪。

顷刻之间,雪下大了。雪片密集而又宽阔,仿佛纷纷丝巾在为记忆擦拭锈迹。

伫立雪中,朱丹小心谨慎地从绒套中取出木笛,轻轻吹奏起来。声音悲凉隐忍,犹如脉管滴血。寒冷凝冻这个声音,火焰温暖这个声音。坠落的雪片纷纷扬起,托着笛声在天地之间翩然回旋。

孩子们没有出声,孩子们在倾听,他们懂得,对于心语只能报以倾听。

吹奏完毕,有人在朱丹肩上轻轻拍了一下。

回头一望,竟然是那位丹麦音乐大师。朱丹十分意外,他回身向大师鞠躬。

大师说:“感谢你的出色演奏,应该是我向你鞠躬。现在我该告诉你的是,虽然没有参加终试,但你已经被乐团正式录取了。”朱丹问:“为什么”

大师略作沉默,才庄重虔敬地说:B“为了一种精神,一种人类正在流失的民族精神。”

说完,大师紧紧握住朱丹的手。朱丹的手中,握着木笛。

1.文章中两次写朱丹“小心谨慎地”从绒套中取出木笛,意图是什么

2.文章中对“雪”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3.文章A处写朱丹穿“一身黑色云锦衣衫”的用意是什么

4.文章的主人公朱丹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简要概括。

5.文章B处画线句子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

6.假如你是“孩子方阵”中的一员,在当时情境中,会有什么感受请写在下面。

高尚的精神生活”来回答。

1.表现朱丹对民族音乐的挚爱。 2.渲染气氛,烘托人物。 3.暗示朱丹对南京大屠杀死难同胞的深切悼念。 4.朱丹是一个具有出色音乐才华,又有崇高民族精神的人。 5.揭示文章中心,深化文章主题。 6.本题为开放性试题。答案应能符合当时的情境,能从一方面谈出深刻感受或从多方面谈感受,语句要通顺。

天气变幻莫测,但是我们可以通过观察云朵来预测天气。这种方法被称为“看云识天气”。在古代,人们就已经开始使用这种方法来预测天气了。现在,我们也可以使用这种方法来预测天气,以便更好地安排我们的日常生活。下面是一些操作步骤,帮助你更好地了解如何看云识天气。

第一步:观察云朵的形状

云朵的形状可以帮助我们预测天气。如果云朵呈现出高高的山峰形状,那么可能会有暴风雨。如果云朵呈现出圆形或平坦的形状,那么天气可能会晴朗。

第二步:观察云朵的颜色

云朵的颜色也可以帮助我们预测天气。如果云朵呈现出深灰色或黑色,那么可能会有暴风雨。如果云朵呈现出红色或橙色,那么可能会有好天气。

第三步:观察云朵的运动

云朵的运动也可以帮助我们预测天气。如果云朵在天空中快速移动,那么可能会有暴风雨。如果云朵在天空中缓慢移动,那么可能会有好天气。

第四步:观察云朵的高度

云朵的高度也可以帮助我们预测天气。如果云朵在天空中很低,那么可能会有雨或雪。如果云朵在天空中很高,那么可能会有好天气。

第五步:结合多种因素进行预测

通过观察云朵的形状、颜色、运动和高度,我们可以初步预测天气。但是,我们还需要结合其他因素,如气温、湿度、气压等,进行更准确的预测。

结尾

看云识天气是一种古老而有用的方法。通过观察云朵的形状、颜色、运动和高度,我们可以初步预测天气。但是,我们还需要结合其他因素进行更准确的预测。希望这篇文章可以帮助你更好地了解如何看云识天气。

 本书根据新课标对八年级英语阅读理解的要求,详细讲解英语阅读理解中常见的题型特点和解题技巧,对英语阅读中常见的主旨题、细节题、推断题、猜测词义题及正误判断题等进行了分析,下面是我给大家带来的《故乡的雪》原文及阅读答案,希望能帮到大家!

 ①我之所以喜欢回到故乡,就是因为在这里,我的眼睛、心灵与双足都有理想的漫步之处。从我的居室到达我所描述的风景点,只需三五分种。我通常选择黄昏的时候去散步。去时由北向南,或走堤坝,或沿河岸。如果在堤坝上行走,就会遇见赶着羊群归家的老汉。那些羊在堤坝的慢坡上边走边啃噬青草,仍是不忍归栏的样子。还常看见一个放鸭归来的老婆婆。她那一群黑鸭子是由两只大白鹅领路的。大白鹅高昂着脖子,很骄傲地走在最前面,而那众多的黑鸭子,则低眉顺眼地跟在后面。比之堤坝,我更喜欢沿着河岸漫步。我喜欢河水中那漫卷的夕照。夕阳最美的落脚点,就是河面了。进了水中的夕阳比夕阳本身还要辉煌。当然,水中还有山峦和河柳的投影。让人觉得水面就是一幅画,点染着画面的,有夕阳、树木、云朵和微风。我爱看这样的画面,所以如果没有微风相助,水面波澜不兴的话,我会弯腰捡起几颗鹅卵石,投向河面,这时水中的画就会骤然发生改变,我会坐在河滩上,安安静静地看上一刻。

 ②无论冬夏,如果月色撩人,我会关掉卧室的灯,将窗帘拉开,躺在床上赏月。月光透过窗棂漫进屋子,将床照得泛出暖融融的白光,沐浴着月光的我就有在云中漫步的曼妙的感觉。在刚刚过去的中秋节里,我就是躺在床上赏月的。那天浓云密布,白天的时候,先是落了一些冷冷的雨,午后开始,初冬的第一场小雪悄然降临了。看着雪花如蝴蝶一样在空中飞舞,我以为晚上的月亮一定是不得见了。然而到了七时许,月亮忽然在东方的云层中露出几道亮光,似乎在为它午夜的隆重出场做着昭示。八点多,云层薄了,在云中滚来滚去的月亮会在刹那间一露真容。九点多,由西南而飞向东北方向的庞大云层就像百万大军一样越过银河,绝大部分消失了踪影,月亮完满地现身了。也许是经过了白天雨与雪的洗礼,它明净清澈极了。我躺在床上,看着它,沐浴着它那丝绸一样的光芒,感觉好时光在轻轻敲着我的额头,心里有一种极其温存和幸福的感觉。午夜时分,云彩全然不见了,走到中天的明月就像掉入了一池湖水中,那天空竟比白日的晴空看上去还要碧蓝。这样一轮经历了风雨和霜雪的中秋月,实在是难得一遇。看过了这样一轮月亮,那个夜晚的梦中就都是光明了。

 ③我还记得2002年正月初二的那一天,我和爱人应邀到城西的弟弟家去吃饭,我们没有乘车从城里走,而是上了堤坝,绕着小城步行而去。那天下着雪,落雪的天气通常是比较温暖的,好像雪花用它柔弱的身体抵挡了寒流。堤坝上一个行人都没有,只有我们俩,手挽着手,踏着雪无言地走着。山峦在雪中看上去模模糊糊的,而堤坝下的河流,也已隐遁了踪迹,被厚厚的冰雪覆盖了。河岸的柳树和青杨,在飞雪中看上去影影绰绰的,天与地显得如此的苍茫,又如此的亲切。走着走着,我忽然落下了眼泪。明明知道过年落泪是不吉祥的,可我不能自持,那样无与伦比的美好滋生了我的伤感情绪。三个月后,爱人别我而去,那年的冬天再回到故乡时,走在白雪茫茫的堤坝上的,就只是我一人了。那时我恍然明白,那天为何会流泪,因为天与地都在暗示我,那美好的情感将别你而去,你将被这亘古的苍凉永远环绕着!

 ④所幸青山和流水仍在,河柳与青杨仍在,明月也仍 在,我的目光和心灵都有可栖息的地方,我的笔也有最动情的触点。

 ⑤几天前的`一个夜晚,我做了一个有关大雪的梦。我独自来到了一个白雪纷飞的地方,到处是房屋,但道路上一个行人也看不见,有的只是空中漫卷的雪花。雪花拍打我的脸,那么的凉爽,那么的滋润,那么的亲切。梦醒之时,窗外正是沉沉暗夜,我回忆起一年之中,不论什么季节,我都要做关于雪花的梦,哪怕窗外是一派鸟语花香。看来环绕着我的,注定是一个清凉而又忧伤、浪漫而又寒冷的世界。我心有所动,迫切地抓过一支笔,把那句最能表达我思想和情感的话写了出来,然后又回到床上,继续我的梦。

 ⑥那句话是:我的世界下雪了。我的世界下雪了 阅读答案

 ⑦是的,我的世界下雪了…… (有删节)

 12、请分别指出文中划横线的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并具体说明这些修辞手法在文中的表达效果。(4分)

 (1)大白鹅高昂着脖子,很骄傲地走在最前面,而那众多的黑鸭子,则低眉顺眼地跟在后面。

 (2)我躺在床上,看着它, 沐浴着它那丝绸一样的光芒,感觉好时光在轻轻敲着我的额头,心里有一种极其温存和幸福的感觉。

 13、请用简明的语言概括作者感情的变化过程,归纳作者情感发生变化的原因。(5分)

 变化的过程:

 变化的原因:

 14、文章开头说:“ 我的眼睛、心灵与双足都有理想的漫步之处。” 第④段说:“我的目光和心灵都有可栖息的地方。”请简要分析这两处的表达在情感上的差异。(5分)

 15、迟子建的这篇散文,平静而又充满诗意,温情而又略带忧伤。这与她在创作中某些意象的选择有很大关系。请结合本文的内容,谈谈你对“雪”这个意象的理解。(6分)

 参考答案:

 12、(4分)(1)拟人,形象生动地写出鹅和鸭走路时的姿态,突出故乡田园生活的谐趣与美好(此处“和谐、美好、谐趣”等词语均可)。修辞手法及效果各1分。

 (2)比喻、比拟,把月光比作丝绸,把好时光拟作人,形象地写出了月色的轻柔,营造了温馨的氛围,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愉悦之情。(修辞手法点出一个即可,手法及效果各1分)

 13、(5分)变化过程:前2段表现为轻松、愉悦(1分),到第3段变成了忧伤、难过(1分),之后又转为平静、积极(1分)。(每处对应的关键词,任选其中一个词作答也算该处全对。)

 变化原因:因为作者遭受了爱人去世的打击(1分),更深刻地了解了人生与生死(1分),所以更加热爱大自然,热爱生命。

 14、(5分)文章开头说故乡是“理想的漫步之处”,表明故乡的山水风情对“我”而言,是思想与情感的慰藉;(2分)第④段说“所幸青山和流水仍在,河柳与青杨仍在,明月也仍在”,这些使“我的目光和心灵都有可栖息的地方”,表明在丈夫去世后,作者寄情于大自然,并从中找到精神和情感的寄托,从而变得坦然平静,也说明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对亲人的思念。(3分) [前一处要说出故乡与作者的情感的关系;后一处要点明丈夫去世后自然对“我”的影响和“我”对自然的情感]

 15、(6分)本文与雪相关的内容,最主要的是三处,一是与丈夫雪中漫步,二是做下雪的梦,三是结尾重复说的那句话。答题思路,可以依次分析这三次有关雪或下雪的描写,也可以根据文章内容,指出雪的特征,并分析其内涵。

 要点参考:与丈夫在雪中漫步,既写出了浪漫而又温暖的氛围,又暗示了丈夫的去世带给作者的寒冷,孤独;(2分)做关于大雪的梦,雪在这里是一种媒介,能引起作者的回忆;也是一种氛围的象征,能勾起作者对亲人、故乡的思念。(2分)我的世界下雪了,可以看作是客观世界的雪,更应看作是主观世界的雪,既是温情的,也是寒冷的,既是引发作者回忆的雪,也是让作者思考生活与生命(人生与生死)的雪。(2分)

 另外,指出雪的寒冷、洁白、苍茫等特征,并能分析出作者生活中的忧伤与惆怅、冷艳而美丽,也行;指出雪能掩藏许多东西,正如作者要掩藏失去丈夫后的痛苦,也行。我的世界下雪了。

1,是记忆中的景物,从“我可记不真切了”可以看出。

2,转折,写出与江南的雪完全不同的朔方的雪。极言其不同。

3,滋润美艳的“南方的雪”寄托了鲁迅对美好理想的炽热追求,旋转飞腾的“朔方的雪”蕴含了鲁迅先生反抗冷酷的现实社会的斗争品格。只有那“朔方的雪”,坚强,粗放,充满生命力,包含着诗人的感情,是对寒冷环境的反抗,是永不停息战斗的倔强精神。

4,《雪》中的雪罗汉写的比较细致,属于描写,形象生动。而《百》中的属于叙述,写的简单明了。

 《冬天》是朱自清创作的一篇散文。在这篇散文中,作者描写了三个场景:父亲为孩子夹豆腐,冬夜与朋友泛舟西湖,一家人在台州过冬。下面为大家带来的是朱自清冬天阅读答案,仅供参考!

  冬天

 朱自清

 说起冬天,忽然想到豆腐。是一“小洋锅”(铝锅)白水煮豆腐,热腾腾的。水滚着,像好些鱼眼睛,一小块豆腐养在里面,嫩而滑,仿佛反穿的白狐大衣。锅在“洋炉子”上和炉子都熏得乌黑乌黑,越显出豆腐的白。这是晚上,屋子老了,虽点着“洋灯”,也还是阴暗。围着桌子坐的是父亲跟我们哥儿三个。“洋炉子”太高了,父亲得常常站起来,微微地仰着脸,觑着眼睛,从氤氲的热气里伸进筷子,夹起豆腐,一一地放在我们的酱油碟里。我们有时也自己动手,但炉子实在太高了,总还是坐享其成的多。这并不是吃饭,只是玩儿。父亲说晚上冷,吃了大家暖和些。我们都喜欢这种白水豆腐,一上桌就眼巴巴望着那锅,等着那热气,等着热气里从父亲筷子上掉下来的豆腐。

 又是冬天,记得是阴历十一月十六日晚上,跟S君P君在西湖里坐小划子。S君刚到杭州教书,事先来信说:“我们要游西湖,不管它是冬天。”那晚月色真好,现在想起来还像照在身上。本来前一晚上“月当头”,也许十一月的月亮真有些特别吧。那时九点多了,湖上似乎只有我们一只划子。有点风,月光照着软软的水波,当间那一溜儿反光,像新砑的银子。湖上的山只剩了淡淡的影子。山下偶尔有一两星灯光。S君口占两句诗道:“数星灯光认渔村,淡墨轻描远黛痕。”我们都不大说话,只有均匀的桨声。我渐渐地快睡着了。P君“喂”了一下,才抬起眼皮,看见他在微笑。这已是十多年前的事了,S君还常常通着信,P君听说转变了好几次,前年是在一个特税局里收税了,以后便没有消息。

 在台州过了一个冬天,一家四口子。台州是个山城,可以说在一个大谷里。只有一条二里长的大街。别的路上白天简直不见人;晚上一片漆黑,偶尔人家窗户里透出一点灯光,还有走路的拿着火把,但那是少极了。我们住在山脚下。有的是山上松林里的风声,跟天上一只两只的鸟影。夏末到那里,春初便走,却好像老在过着冬天似的;可是即便真冬天也并不冷。我们住在楼上,书房临着大路;路上有人说话,可以清清楚楚地听见。但因为走的人太少了,间或有点说话的声音,听起来还只当远风送来的,想不到就在窗外。我们是外路人,除上学校去之外,常只在家里坐着。妻也惯了那寂寞,只和我们爷儿们守着。外边虽老是冬天,家里却老是春天。有一回我上街去,回来的时候,楼下厨房的大方窗开着,并排地挨着她们母子三个;三张脸都带着天真微笑地向着我。似乎台州空空的,只有我们四人;天地空空的,也只有我们四人。那时是民国十年,妻刚从家里出来,满自在。现在她死了快四年了,我却还老记得她那微笑的影子。

 无论怎么冷,大风大雪,想到这些,我心上总是温暖的。

 15文章以“冬天”为题,串起三个感人心怀的'片断,请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4分)

 ①父子四人围坐 “洋炉子”边吃水煮豆腐

 ②

 ③

 16结合内容简要说说文章第一段中划线的句子写出了怎样的情趣。(4分)

 答:

 17作者心中的冬天是怎样的冬天?请结合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不超过150字)(7分)

  参考答案:

 15②和两个朋友月夜西湖泛舟 ③母子三人在窗边等我回家

 评分:本题共4分,每点2分

 16孩子们眼巴巴望着“鱼眼睛”似的豆腐块,嫩嫩的、滑滑的从父亲的筷子下掉进自己的酱油碟里,孩子的贪吃、可爱与父亲对孩子温柔的爱,构成了一副其乐融融的温情画面。父子情,父子爱浓缩在这幅温情的图画之中。

 评分:本题共4分,两个要点,每点2分

 17答案要点:

 寒冷而温暖的冬天。

 在这寒冷的冬天中,有父亲给我们捞豆腐时所表达出浓浓的父爱、有和S君P君一起看月光时充满诗意的友情,有妻子对我的爱和一家人的天伦之乐。父子情、朋友情、夫妻情,让人感到“即使真冬天也不冷”。

 评分:本题共7分,第一问2分,结合内容分析3分,语言表达2分

雪 梁实秋

李白句:“燕山雪华大如席”。这话靠不住,诗人夸张,犹“白发三千丈”之类。据科学的报导,雪花的结成视当时当地的气温状况而异,最大者直径三至四吋。大如席,岂不一片雪花就可以把整个人盖住?雪,是越下得大越好,只要是不成灾。雨雪霏霏,像空中撒盐,像柳絮飞舞,缓缓然下,真是有趣,没有人不喜欢。有人喜雨,有人苦雨,不曾听说谁厌恶雪。

但雪虐风号之际,饥寒交迫,就许一口气上不来,焉有闲情逸致去细数“一片一片又一片……飞入梅花都不见”?晋王子猷居山阴,夜雪初霁,月色清朗,忽然想起远在剡的朋友戴安道,即便夜乘小舟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假如没有那一场大雪,他固然不会发此奇兴,假如他自己饘粥不继,他也不会风雅到夜乘小船去空走一遭。至于谢安石一门风雅,寒雪之日与儿女吟诗,更是富贵人家事。

一片雪花含有无数的结晶,一粒结晶又有好多好多的面,每个面都反射着光,所以雪才显着那样的洁白。我年轻时候听说从前有烹雪论茗的故事,一时好奇,便到院里就新降的积雪掬起表面的一层,放在瓶里融成水,煮沸,走七步,用小宜兴壶,沏大红袍,倒在小茶盅里,细细品啜之,举起喝干了的杯子就鼻端猛嗅三两下我一点也不觉得两腋生风,反而觉得舌本闲强。我再检视那剩余的雪水,好像有用矾打的必要!空气污染,雪亦不能保持其清白。有一年,我在汴洛道上行役,途中车坏,时值大雪,前不巴村后不着店,饥肠辘辘,

乃就路边草棚买食,主人飨我以挂面,我大喜过望。但是煮面无水,主人取洗脸盆,舀路旁积雪,以混沌沌的雪水下面。虽说饥者易为食,这样的清汤挂面也不是顶容易下咽的。从此我对于雪,觉得只可远观,不可亵玩。苏武饥吞毡渴饮雪,那另当别论。

雪的可爱处在于它的广被大地,覆盖一切,没有差别。冬夜拥被而眠,觉寒气袭人,蜷缩不敢动,凌晨张开眼皮,窗棂窗帘隙处有强光闪映大异往日,起来推窗一看,啊!白茫茫一片银世界。竹枝松叶顶着一堆堆的白雪,杈芽老树也都镶了银边。朱门与蓬户同样的蒙受它的沾被,雕栏玉砌与瓮牖桑枢没有差别待遇。地面上的坑穴洼溜,冰面上的枯枝断梗,路面上的残刍败屑,全都罩在天公抛下的一件鹤氅之下。雪就是这样的大公无私,装点了美好的事物,也遮掩了一切的芜秽,虽然不能遮掩太久。

雪最有益于人之处是在农事方面,我们靠天吃饭,自古以来就看上天的脸色,“天上同云,雨雪雰雰。……既沾既足,生我百般。”俗语所说“瑞雪兆丰年”,即今冬积雪,明年将丰之谓。不必“天大雪,至于牛目”,盈尺就可成为足够的宿泽。我自己也有过一点类似的经验,堂前有芍药两栏,书房檐下有玉簪一畦,冬日几场大雪扫积起来,堆在花栏花圃上面,不但可以使花根保暖,而且来春雪融成了天然的润溉,大地回苏的时候果然新苗怒发,长得十分茁壮,花团锦簇。我当时觉得比堆雪人更有意义。

据说有一位枭雄吟过一首咏雪的诗:“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出门一啊喝,天下大一统。”俗话说“官大好吟诗,何况一位枭雄在夤缘际会踌躇满志的时候?这首诗不是没有一点巧思,只是趣味粗犷得可笑,这大概和出身与气质有关。我们这位枭雄的咏雪,应该算是很出色的一首歪诗。

14 阅读文章二、三段,回答问题。(6分)

(1)文章第二段写了几位古人与雪有关的逸事,意在表现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第三段写出了雪的什么特点?作者借此想说明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 指出第四段画线部分的描写顺序和修辞手法。(6分)

(1)描写顺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修辞手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 文章最后引用了一位枭雄的一首咏雪诗,并说它“应该是很出色的一首歪诗”,请对它的“歪”与“出色”作简要分析。(对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 请简要分析本文是怎样写得趣味盎然的。(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 (15分)

18 读下面一段话,完成后面的问题。(4分)

一所国家级示范高中向全校师生广泛征集新校区各楼群的楼名,在学校举办的楼名征集听证会上,一位同学为实验楼创意的楼名“躬行楼”博得了全体与会人员的一致认可。

如果你就是这位同学,请你从两方面为“躬行楼”写出楼名诠释。

答: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 下面一则报道摘自《燕赵都市报》,请你用两个字数相等的短句为这则新闻拟一个标题。(5分)

本报12月26日廊坊电 6名醉汉拳殴一名年轻小伙子,并轮流殴打一名中年妇女,廊坊市公安局一名协勤挺身制止暴行却横遭痛打,而上百名围观者竟无人制止恶行,哪怕打个电话报警。

标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6分)

有这样几幅图画:

第一幅是一片鲜艳的红,上沿呈锯齿状,不知何物。

第二幅画上立着一支双目圆睁的大公鸡,金**的喙,绿色的翅膀扑闪着,那片红原来是它的冠。

第三幅画上原来这只公鸡站在一堆木头上,两个小男孩趴在窗台上紧紧盯着它,跃跃欲试。

第四幅画显示这是一个农家的院子,院子里有5只羊、3只鸡,一只小白狗在追着鸡子满院子跑,院子的小主人即那两个小男孩,一心一意要逮住那只鸡。

第五幅画:镜头拉远,原来上述这些都是玩具做的,一个扎着马尾巴辫子的小女孩在认真地摆弄着它们。

第六幅画:一个老人,花白的头发,在看电视。仔细看,上面所有的画面竟然是电视里的一个镜头。

(1)请发挥你的想象,下一幅画面会是什么?(表述不超过40字)(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看完全部画面,你有什么感悟,请用一句话表述,不超过30字。(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题答案

一 (l2分,每小题3分)

1 D(A 称秤 功工 B 谈一弹 D 顷倾 知一执 剑一箭)

2 D(A 信手拈来:随手拿来。多形容写文章时词汇或材料丰富,不费思索,就能写出来。

B “集腋成裘””感情色彩错。C 紧锣密鼓:比喻正式或公开活动前紧张的舆论准备。

D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比喻对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对策。)

3 B(A项“要求人员具有……才能胜任”句式杂糅。C项人称代词指代不明。D项“经历…目光…考量”搭配不当)

4 B(所选语句照应“喜欢”一词)

二 (9分,每小题3分)

5 A(B项绝对武断,由第三自然段第一句“这些研究似乎表明”和最后一段“我们的研究将说明,环境不洁与社会行为可能存在因果关系”可知;C项答非所问,该项内容不属于

“麦克白效应”试验的内容;D项无中生有。)

6 C(C项错在“认为”,这些人并没有如此清醒的认识。)

7 B(B项强加因果,没有分发纸巾的受试者因为道德上的污点造成了对身体清洁的渴

望,所以更愿意帮助他人以“洗”净自己。)

三 (9分,每小题3分)

8 B(B两个都是语气词 A若①如果 ②代词,你的 C且①暂且 ②将要

D辞①辞别 ②辞谢)

9 D(②是宰妻为宰出的主意④写的是奴仆)

10 B(没有真诚)

四 (23分)

11 (1)有个盗贼戴着刑具(受审),案件尚末判定。(“系械”“狱”“具”各1分共3分)

(2)我不是贼,但也不是一般人。(某,顾,判断句,各1分,共3分)

(3)县令便留(恩人)在厅中,和(他)对床而眠,高兴融洽地过了十几天,那个县令也不回家。(因,省略句,其,宰各1分共4分)

12 (1)“独”字突出了罢官后的孤独、 寂寞(“独”2分,心情2分。共4分)

(2)诗人借放浪山水,婉曲地表达了他深感英雄无用武之地,壮志难酬的悲愤心情。(4分)

13 (1)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猿猱欲度愁攀援 百步九折索岩峦 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2)湖月照我影 明月松间照 杨柳岸晓风残月 波心荡

冷月无声 淮水东边旧时月(每空1分,共5分,有错则该空不得分)

五 (22分)

14 (1)赏雪,须肚中不饿(或:赏雪须“衣食无忧”、“生活优裕”)。(3分)

(2)雪的颜色洁白,其实并不干净;说明雪只可远观,不可亵玩。(意思对即可)(3分)

15 顺序是由高到低;修辞手法有比喻、排比、借代等。(各3分,共6分)

16 该诗“歪”在“俗而不雅”;“出色”在于通过狗身上的变化突显了雪的特点,极具典型性。(每条2分,共4分)

17 从雪出发,进行了丰富的联想与想像;运用典故,引用诗文,使文章饱含深厚的文化底蕴;对雪进行了生动的描写;运用了多种多样的修辞手法。(每点2分,答对3点即给

满分6分)

1 课外文言文《咏雪》的练习题

一、《咏雪》一文结尾谢太傅对两个人的优劣未做评定,只是“大笑乐”,十分耐人寻味,请说说你对此的理解答案:1、对两种答案都满意2、为后喻而“笑乐”3、“笑”前喻“乐”后喻二、“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那一句较好?为什么?答案:“柳絮因风起”较好因为“柳絮因风起”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有深刻的意蕴,而“撒盐空中”仅仅形似,仅有物象而无意蕴,所以不够好三、你还积累过哪些描写雪的诗句?请写2句答案: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古人是以“,”为句)四、翻译欣然( )高兴的样子内集( )家庭聚会俄( )常与“顷”、“而”连用,都有片刻的意思差( )可拟( )差不多 相比未若( )比不上未若柳絮因风起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的样子五、《咏雪》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气氛?答案:融洽、欢快、轻松(好有好多,你可以到网上查查)。

2 《咏雪》阅读答案

阅读咏雪,完成各题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 。”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1解释加点的词语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2)撒盐空中差可拟

(3)俄而雪骤 (4)与儿女讲论文义

2翻译下面的句子。

(1)白雪纷纷何所似。

(2)补充文中划横线的句子,并翻译。

3在这篇小短文里,作者为我们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气氛,请谈谈你的观点,并用文中的关键词来支撑这一观点。

4兄妹两人的“解”哪一个更好呢?请亮出你的观点,并说说你的理由。你还能说出一两个形容飞雪的好比喻吗?

1(1)家庭聚会;(2)差不多可以相比;(3)不久,一会儿;(4)指子侄辈 2(1)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2) 未若柳絮因风起 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 3从“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可以看出,作者为我们营造了一种融洽(或“和谐”“欢快”“轻松”等正确说法)的家庭气氛

4言之成理即可,不讲理不得分。“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大雪纷飞”,各有千秋。有人认为“撒盐空中”一喻好,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跟盐比较接近,而柳絮呈灰白色,在风中往往上扬,甚至飞得更高更远,跟雪的飘舞方式不同。写物必须首先求得形似而后达于神似,形似是基础。

有人认为“柳絮因风起”一喻好,它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有深刻的意蕴。而“撒盐”一喻所缺乏的恰恰是意蕴。好的诗句要有意象,意象是物象和意蕴的统一,“柳絮”一喻就好在有意象。

你们说的都有道理。老师意见:但是

一般认为“柳絮因风起”更好。因此 “咏絮才”成为典故,谢道韫被称为才女。

而 “撒盐空中”只有在某一种情况下更合适——雪成“霰”(xiàn)时。

在古代还有许多咏雪的名句,如韩愈《春雪》“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等。

3 《咏雪》相关练习题及答案 4 《咏雪》的阅读题,1、内集:俄而:2、你认为文章哪个咏雪最好

1、内集:在内宅集会俄而:不久2、你认为文章哪个咏雪最好?为什么?才女历来为人称道,不过前者所咏也不差——北方之雪更近盐粒态也可惜此时所咏雪必为南方之雪——谢家此时应在南京乌衣巷3、作者在文末交代了“兄妹”的身份,说明了什么?当时重门第,才女做为第一等世家王谢的代表,正可以说明才女之才并非偶现,世家之女亦突出4、请写出另外两句咏雪的名句(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2)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5、王凝之是书圣王羲之的儿子,请写出王羲之行书的代表作天下第一行书——《兰亭集序》。

5 阅读《咏雪》,完成1~5题

1寒雪;日; 内集;谢太傅与儿女;讲论文义

2(1)家庭聚会

(2)讲解诗文

(3)不久,一会儿

(4)差不多可以相比

3古义:指子侄这一代晚辈的统称。

4白雪就像柳絮随风而起。

5有人认为“撒盐空中”一喻好,雪的颜色与下落之态跟盐比较接近,而柳絮呈灰白色。在空中往往上扬,甚至飞得更高更远,跟雪的飘的方式不同。写物必须首先求得形似而后达于神似,形似是基础。 有人认为“柳絮因风起”一喻好,它给人以春天即将来临的感觉,有深刻的意蕴。而“撒盐”一喻所缺乏的恰恰是意蕴,好的诗句要有意象,意象是物象和意蕴的统一,“柳絮”一喻就好在意象。(言之成理即可)

6 咏雪阅读答案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一、解释加点字。

1、俄而雪骤 俄而: 骤:

2、白雪纷纷何所似 何所似: 3、撤盐空中差可拟 拟:

二、古今词义

与儿女讲论文义 撒盐空中差可拟

老人的儿女都在外地 本次活动拟定六月份举行

三、翻译

1、未若柳絮因风起。

2、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3、撒盐空中差可拟。

四、与“撒盐空中差可拟”中“差”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差强人意 B参差不齐 C成绩差 D出公差

五、回答下列问题。

1、“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氛围?

2、撒盐空中、柳絮因风起两个比喻,哪一个更好?为什么?

3、从文中看,公为何大笑?

4、写出一句描写雪的诗句来。

5、下面诗句你觉得哪一句最美妙,请写几句赏析文字。

⑴撒盐空中差可拟。⑵未若柳絮因风起。

⑶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咏雪》参考答案:

一、⒈不久、一会儿;大、猛、急 ⒉象什么 ⒊大致、差不多;相比

二、儿女:①子侄辈的人、家中年轻的一代人;②孩子、儿子和女儿。

拟:①相比 ②计划、筹划

三、柳絮凭借风力飘在天空。

四、A

五⒈融洽、欢快、轻松的氛围

⒉认为“撒盐”一喻好:因为 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都跟盐相近;而柳絮呈灰白色,在风中往往上扬,甚至飞得很高很远,跟雪的飘舞方式不同。

认为“柳絮”一喻好:因为 它给人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好就好在有意象。

⒊对文中:“公大笑乐”一句也有不同解释:①对两个答案都表示满意;②“笑”前喻,“乐”后喻;③为:柳絮:一喻而“笑乐”。

⒋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5例如:第(3)句,诗人以春花喻冬雪,联想奇特美妙,比喻新颖贴切。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anai/1145082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30
下一篇2023-11-3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