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清玄写作文主要想表达什么

林清玄写作文主要想表达什么,第1张

1 林清玄写的一篇文章《理由》

许久以来,我一直在找一个理由,来说明我为什么爱你;可是我找不到那个理由,因为我不能把我对你的爱只限定一个理由。

情感的深厚使我无法找出一个固定的理由来说明为什么,因为每一个为什么后面还隐藏着更多的为什么,如果一直想去追问什么和为什么,到最后一定会失去我们所追问的本意。

有一次我们去探望一位家庭很美满的老师,想去探问他们相爱的理由,老师说的话我很喜欢:“其实,我们两人都是不完美的,由于生死不渝的爱,是我们有勇气去追寻彼此的完美。但是在途中我们发觉更多的不完美,所以我们一直追寻下去。”看到两个小儿女分别依偎在父母的怀里,我心中竟获取了极大的感动。沿着松江路走出来,大雨在劲风中下着,我竟仍禁不住心中的雀跃。

那是一种神奇的经验,好似在茫茫的黑夜里突然看见远处的灯光,以为那一定是证明爱情的唯一理由了,照这样走去,必然会找到那一盏灯火。

从来我都认为爸爸妈妈的爱情是伟大而完美的,他们只受过很少的教育,却能相厮相守相敬如宾几十年,我是忍不住的好奇,可是每次总是话到嘴边碍难启齿。后来有一天一家人围坐着看电视,我便偷偷地禀问妈妈那个理由,手里打着毛线的妈妈忽然浮出少女的羞涩,在老花镜的掩饰下也掩不住双颊的桃红。

“去问你爸爸。”妈妈说。

走到爸爸旁边为他斟了一杯茶,也同样地问说那个理由,没想到一向有威严的爸爸也会有一丝不自在,嘴角闪过一抹神秘的微笑说:

“问你妈妈去。”

对于这两个答案我觉很迷惑了,那一盏看似很近的灯火又一下子远到天边,闪烁着不可了解的光芒。是不是几十年的相爱让他们的理由升华到无形呢?或者他们的理由是另一种境界?又或者是他们也不知道到底是何理由?那一天夜里想到爸爸妈妈之间的情爱,辗转不能成眠,我终于想通“不能言传”是中国人生活的最高境界,爱情又何尝不是?

起先是想找一个理由的,那象是到一个繁花盛开的园子里去摘花,原来只想摘一朵,一走进才发现每一朵都开得灿然,各有各的美处,一时间竟让人突然慌乱了手脚,分不出、记不起要摘哪一种的哪一朵好,后来还是空手走出了花园。任它繁花争长,不是比随意摘一朵好吗?

也许,爱情真是用不着任何理由;如何去问一棵仙人掌,它为何不在沃土上植根要在沙漠里开花?如何去问一棵无花果,它为何喜欢结果不喜欢开花?如何去问一朵玫瑰呀!它在温室里为何活得那么坦然?只知道一旦有爱情,仙人掌在沙漠也开花,无花果不开花也结果,玫瑰在任何一处地方都活得坦然。只有爱,能拔起擎天的巨木,能升腾冷漠的生命,能 许多灵魂,以及能在长长的暗夜袭来时也有耐心期待天光。

所有的理由都不可靠,都是一条不可把握的渺茫的线。有人说,爱这么深,没有理由是不行的,于是大家去寻找理由,说是爱上那巧巧的鼻子,爱上樱樱的唇色,爱上眼睛象月亮,总有一天理由被找尽了,那一天也是爱情完结的一天,为理由去爱以后,请不要回头去找那个理由了吧!

我摸不清去爱的理由,只知道你一天不在长长的阶梯走来, 一天不对我说一种美妙的微笑,一天不在厨房里为我烧菜,我就会在茫茫的黑夜里独坐一夜,让寂寞一口一口吞噬了的生命。

是不是这个??

2 以林清玄说的话为话题作文

林黛玉是多愁善感的,但多愁善感的不止是林黛玉。女作家的笔触是细腻委婉的,但细腻委婉的不止是女作家。林清玄,这个出生在台湾的作家,以他的细腻的情感,以他的超脱豁达的人生态度,以他的清丽的文字,深深地拨动了我们的心弦,吸引了我们的注意。

“是非成败转头空,几度夕阳红。”他似乎看破了尘世,跳出名利场,跳出世俗的生活,去追求另一种生活的散漫和优雅。一切辉煌的顶点必是平淡,因此,他向往淡泊名利生活,向往淳朴的大自然,向往佛学清静无为的境界,从他的出版的《清音五弦》等书中,我们可以清楚地寻觅出他对佛教、人生的感悟,领略到他与众不同的情趣,感悟到他独特的思想境界。

林清玄有与众不同的童年经历,他小学3年级时就立志要成为一个作家。他说:“如果我要做一个作家,这就是我写作的风格——我一定要把生命里那些虽然非常微小却是美好的事情写出来告诉别人,我觉得当你想要变成一个作家,一件非常小的事情都会变得非常有趣。从这里面你可以看到人性,看到人那丑陋、卑微的一面,自己跳进粪坑,希望所有的人都跟你一起跳进来。你的眼睛就会张开,对这个世界保持一种很敏锐的观察力和态度。”

对林清玄来说,走上写作之路,其实并非最初的愿望,最早,林清玄一直想当画家,一个青年畅想在艺术之中,那些光影,线条,多么美好!不过,他走上写作的路,倒一丝也不后悔,写作要自由的多,更能清晰地描绘出自己的心路历程。他在出版第一本书《莲花开落》后一发不可收拾,走上了文学之路。

走进林清玄,品味他的文字,品味他的人生,我觉得既得到了美的享受,也深受教益

3 林清玄最好的5篇散文他的作品主要特点是什么

浴着光辉的母亲 在公共汽车上,看见一个母亲不断疼惜呵护弱智的儿子,担心着儿子第一次坐公共 汽车受到惊吓。

“宝宝乖,别怕别怕,坐车车很安全。 ”——那母亲口中的宝宝,看来已经是十几 岁的少年了。

乘客们都用非常崇敬的眼神看着那浴满爱的光辉的母亲。 我想到,如果人人都能用如此崇敬的眼神看自己的母亲就好了,可惜,一般人常常 忽略自己的母亲也是那样充满光辉。

那对母子下车的时候,车内一片静默,司机先生也表现了平时少有的耐心,等他们 完全下妥当了,才缓缓起步,开走。 乘客们都还向那对母子行注目礼,一直到他们消失于街角。

我们为什么对一个人完全无私的溶入爱里会有那样庄严的静默呢?原因是我们往往 难以达到那种完全溶人的庄严境界。 完全的溶入,是无私的、无我的,无造作的,就好像灯泡的钨丝突然接通,就会点 亮而散发光辉。

就以对待孩子来说吧!弱智的孩子在母亲的眼中是那么天真、无邪,那么值得爱怜, 我们自己对待正常健康的孩子则是那么严苛,充满了条件,无法全心地爱怜。 但愿,我们看自己孩子的眼神也可以像那位母亲一样,完全无私、溶入,有一种庄 严之美,充满爱的光辉。

4 林清玄散文写作特点

林清玄初登文坛为他写作第一时期,他将自己的朝气与 更多地倾注在乡土中,代表作有《少年行》、《鸳鸯香炉》等。随后,他没有拘泥于乡土散文的创作,尝试着将东方美学理念和佛教哲学情怀融为一体,开始了以“菩提系列”为代表的创作生涯的第二个时期,也进入了他个人创作的全盛时期,散文集收录了大量该时期的优秀作品如《佛鼓》、《光之四书》等。

林清玄的散文是清幽而大气的,在宁静中透露着激越,在冷峻中保持着温煦,在流动中体现着凝注。他的散文并不只是拘泥在对台湾的故乡之情,而是在两岸一体的情怀下表达思乡之情,比如《红心番薯》。后来林清玄散文质量我觉得下降了,有点完全沦为佛教宣传者了,他原来那种从容的笔调没了。就这么多了。

5 林清玄写过那些文章

林清玄,笔名秦情、林漓、林大悲等。

台湾高雄人,一九五三年生于中国台湾省高雄旗山。毕业于中国台湾世界新闻专科学校,曾任台湾《中国时报》海外版记者、《工商时报》经济记者、《时报杂志》主编等职。

他是台湾作家中最高产的一位,也是获得各类文学奖赏最多的一位。一九七三年开始散文创作。

一九七九年起连续七次获台湾《中国时报》文学奖、散文优秀奖和报导文学优等奖、台湾报纸副刊专栏金鼎奖等。他的散文文笔流畅清新,表现了醇厚、浪漫的情感,在平易中有着感人的力量。

作品有散文集《莲花开落》、《冷月钟笛》、《温一壶月光下的酒》、《鸳鸯香炉》、《金色印象》、《白雪少年》《桃花心木》等。他的散文集一年中重印超过二十次。

17岁开始发表作品,20岁出版第一本书《莲花开落》,之后一发而不可收。作品有报告文学、文艺评论、剧本等,最有成就的是散文创作(一九七三年开始)。

一九七九年起连续七次获台湾《中国时报》文学奖、散文优秀奖和报导文学优等奖、台湾报纸副刊专栏金鼎奖等。30岁前得遍了台湾所有文学大奖:国家文艺奖、中山文艺奖、吴三连文艺奖、金鼎奖、时报文学奖、中华文学奖、中央时报文学奖、吴鲁芹散文奖、作协文学奖等,直到他不再参赛为止,被誉为得奖专业户。

他连续十年被评为台湾十大畅销书作家,从小学三年级就想成为一名作家的林清玄在17岁时即开始发表作品,到30岁时,他的作品囊括了当时台湾的所有文学大奖。在25年的创作生涯中出版作品逾百部,其中,《身心安顿》、《烦恼平息》在台湾创下150版的热卖记录,《打开心灵的门窗》一书创下高达5亿元台币的热卖记录。

尤其是80年代后期,每年平均出版两三本以上新书。门类涉及散文、报告文学、文化评论、小说、散文诗等。

林清玄的作品曾多次被中国台湾、大陆、香港及新加坡选入中小学华语教本,也多次被选入大学国文选,是国际华文世界被广泛阅读的作家,被誉为“当代散文八大家”。 对林清玄来说,走上写作之路,其实并非最初的愿望,最早,林清玄一直想当画家,甚至还跟著林崇汉画了一阵子。

不过,走上写作的路,倒一丝也不后悔,写作要自由的多,更能清晰地描绘出自己的心路历程,以及所见、所思、所感。所以,林清玄自觉会一直写下去,或许依然在文学素描的散文上下功夫,或许就著手去写一些比较大部头的有关人性,有关历史,有关哲理的书,或许改变途径去写小说,不管未来会写什么,写作总是一条不能斩断的路,林清玄会一步步往下走去。

七岁开始背诵唐诗宋词,八岁,获得了全国儿童绘画赛优选,十岁就开始读小说,林清玄记得小时最喜欢的是《西游记》。民国六十一年,考取世界新专**技术科,在学时非常活跃,开始认真写稿,而绘事则暂时抛开了。

在世新的时候,创办过「**学报」,担任「奔流杂志」编辑,在「新闻人」周报任总主笔。这段时候,在文坛渐露头角,开始受到了瞩目。

这些年,林清玄写报导写得多,写散文反倒写得少了,不过,他并不觉得可惜,虽然他自己也了解,报导到底只是报导,不会成为文学的重镇,甚且有一天它会式微。不过,林清玄自觉还年轻,这段时日,就利用报导来磨练自己的事,创作的事,稍候也不迟。

林清玄也自认,目前仍然还未到定下一个风格,一个走向的时候,他还是要去做多方的揣摩,去走多样的路,去写多样的文章。而且他还会去角逐其他以篇对篇,或似一堆对一堆的奖目。

因为,他一直是永恒的新人,一个新人永远都需要去竞逐,永远都需要接受新的肯定。林清玄的散文创作大体上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在七十年代他初登文坛的七八年间,散文集有《莲花开落》、《冷月钟笛》等;第二个阶段是他从1980年结集《温一壶月光下酒》起,相继出版了《白雪少年》、《鸳鸯香炉》、《迷路的云》、《金色印象》、《玫瑰海洋》等;八十年代后期迄今,是林清玄散文写作最辛苦和最多产的第三阶段,在这个阶段里他以十本“菩提系列”震撼了文学界内外。

林清玄最近在大陆出版了新书《在云上》和前不久出版的《清音五弦》等,饱含着他对佛教,人生的感悟,非常值得去玩味! /view/25158。

6 林清玄的散文,写的怎么样

林清玄是台湾当代重要的新生代散文家,他用一颗菩提之心关注现世人生,显现出博大的悲悯情怀,其散文也呈现出质朴、清新、真纯的特点悲悯情怀是林清玄的情感内核,悲悯是其散文的精神特质,清真成为其散文重要的美学风格作品欣赏折叠鞋匠的儿子在林肯当选总统的那一刻,整个参议院的议员们都感到尴尬,因为林肯的父亲是个鞋匠。

当时美国的参议员大部分出身于名门望族,自认为是上流社会优越的人,从未料到要面对的总统是一个卑微的鞋匠的儿子。于是,林肯首次在参议院演说之时,就有参议员想要羞辱他。

在林肯站在演讲台上的时候,有一个态度傲慢的参议员站起来,说:“林肯先生,在你开始演讲之前,我希望你记往,你是一个鞋匠的儿子。”所有的参议员都大笑起来,为自己虽然不能打败林肯但能羞辱他,开怀不已。

等到大家的笑声歇止,林肯说:“我非常感激你使我想起我的父亲,他已经过世了,我一定会记住你的忠告,我永远是鞋匠的儿子,我知道,我做总统永远无法像我父亲作鞋匠那样做得那么好。”参议院陷入一片静默。

林肯转过头对那个傲慢的参议员说:“就我所知,我父亲以前也为你的家人做过鞋子,如果你的鞋子不合脚,我可以帮你改正它,虽然我不是伟大的鞋匠,但我从小就跟父亲学到了做鞋的技术。”然后他对所有的参议员说:“参议院里的任何人,如果你们穿的那双鞋是我父亲做的,而它们需要修理,我一定尽可能帮忙。

但是有一件事是可以确定的,我无法像他那么伟大,他的手艺是无人能比的。”说到这里,林肯流下了眼泪,所有的嘲笑声都部化成了赞叹的掌声。

批评、讪笑、诽谤的石头,有时正是通向自信、潇洒、自由的台阶。折叠清净之莲偶尔在人行道上散步,忽然看到从街道延伸出去,在极远极远的地方,一轮夕阳正挂在街的尽头,这时我会想,如此美丽的夕阳实在是预示了一天即将落幕。

偶尔在某一条路上,见到木棉花叶落尽的枯枝,深褐色的孤独地站边,有一种萧索的姿势,这时我会想,木棉又落了,人生看美丽木棉花的开放能有几回呢?偶尔在路旁的咖啡座,看绿灯亮起,一位衣着素朴的老妇,牵着衣饰绚如春花的小孙女,匆匆地横过马路,这时我会想,那年老的老妇曾经也是花一般美丽的少女,而那少女则有一天会成为牵着孙女的老妇。偶尔在路上的行人陆桥站住,俯视着在陆桥下川流不息,往四面八方奔串的车流,却感觉到那样的奔驰仿佛是一个静止的画面,这时我会想, 到底哪里是起点?而何处者终站呢?偶尔回到家里,打开水龙头要洗手,看到喷涌而出的清水,急促的流淌,突然使我站在那里,有了深深的颤动,这时我想着:水龙头流出来的好像不是水,而是时间、心情,或者是一种思绪。

偶尔在乡间小道上,发现了一株被人遗忘的蝴蝶花,形状像极了凤凰花,却比凤凰花更典雅,我倾身闻着花香的时候,一朵蝴蝶花突然飘落下来,让我大吃一惊,这时我会想, 这花是蝴蝶的幻影,或者蝴蝶是花的前身呢?偶尔在静寂的夜里,听到邻人饲养的猫在屋顶上为情欲追逐,互相惨烈地嘶叫,让人的汗毛都为之竖立,这时我会想,动物的情欲是如此的粗糙,但如果我们站在比较细腻的高点来回观人类,人不也是那样粗糙的动物吗?偶尔在山中的小池塘里,见到一朵红色的睡莲,从泥沼的浅地中昂然抽出,开出了一句美丽的音符,仿佛无视于外围的污浊,这时我会想:呀!呀!究竟要怎么样的历练,我们才能像这一朵清净之莲呢?偶尔……林清玄 作品集偶尔我们也是和别人相同地生活着,可是我们让自己的心平静如无波之湖,我们就能以明朗清澈的心情来照见这个无边的复杂的世界,在一切的优美、败坏、清明、污浊之中都找到智慧。我们如果是有智慧的人,一切烦恼都会带来觉悟,而一切小事都能使我们感知它的意义与价值。

在人间寻求智慧也不是那样难的。最重要的是,使我们自己的柔软的心,柔软到我们看到一朵花中的一片花瓣落下,都使我们动容颤抖,如悉它的意义。

唯其柔软,我们才能敏感;唯其柔软,我们才能包容;唯其柔软,我们才能精致;也唯其柔软,我们才能超拔自我,在受伤的时候甚至能包容我们的伤口。柔软心是大悲心的芽苗,柔软心也是菩提心的种子,柔软心是我们在俗世中生活,还能时时感知自我清明的泉源。

那最美的花瓣是柔软的,那最绿的草原是柔软的,那最广大的海是柔软的,那无边的天空是柔软的,那在天空自在飞翔的云,最是柔软!我们心的柔软,可以比花瓣更美,比草更绿,比海洋更广,比天空更无边,比云还要自在,柔软是最有力量,也是最恒常的。且让我们在卑湿污泥的人间,开出柔软清净的智慧之莲吧!折叠桃花心木乡下老家屋旁,有一块非常大的空地,租给人家种桃花心木的树苗。

桃花心木是一种特别的树,树形优美,高大而笔直,从前老家林场种了许多,已长成几丈高的一片树林。所以当我看到桃花心木仅及膝盖的树苗,有点难以相信自己的眼睛。

种桃花心木苗的是一个个子很高的人,他弯腰种树的时候,感觉就像插秧一样。树苗种下以后,他常来浇水。

奇怪的是,他来的并没有规律,有时隔三天,有时隔五天,有时十几天才来一次;。

《美丽的杭州西湖》

我们都知道这样一句话:“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今天,我们一家三口如愿以偿的来到了美丽的杭州。

晚上,吃过晚饭,我们全家一起来到了杭州著名的西湖看夜景。我和爸爸妈妈漫步在西湖边。听着湖水轻轻地拍打着苏堤的声音;看着水中的灯船和建筑物上的灯火,一闪一闪,任微风轻轻地拂过脸颊,那感觉真是美极了。

早晨,我们跟着旅游团再次来到西湖。这次我们全家乘船来到了西湖的中心。以前,我只是在课本里看到名人写过描写西湖的文章、诗歌、,真正的西湖我还没见过。今天,终于可以打开眼界了。课本上的《饮湖上初晴后雨》写得真是太好了!和我今天看到的西湖一模一样。

远处的山峰在被太阳照成了金色云雾中,隐隐约约、似有似雾。走到小桥上,看着湖水缓缓地流动、清澈见底。池塘里的荷花开了,荷叶苍翠欲滴,荷花千姿百态,有的把“脑袋”抬得高高的,好像在向太阳公公问好,有的低头含蓄,好像在照镜子,还有的把脸颊轻轻歪在一遍,好像懒懒的正做着甜蜜的梦。

荷叶下,一条条五颜六色的金鱼在水中追逐嬉戏。荷花丛中,金鱼们正在成群结队地玩耍。瞧!那边一群金鱼好像在玩捉迷藏似的。一群金鱼都躲在荷叶下,等着其他金鱼来找,一旦找的金鱼快来了,一大群金鱼又慌慌忙忙地藏到另一片荷叶下。咦?那边怎么那么热闹呀!原来是几个小朋友在拿面包喂金鱼呢!一个小朋友把一小片面包丢进水里,大小鱼儿都过来抢着吃,眨眼之间就吃完了。

漫步来到湖心岛康熙皇帝亲笔题写的石碑前,只见石碑上刻着“三潭印月”四个大字。

咦?三潭映月的映字怎么写成复印的“印”字呢?我问导游:“这个三潭印月的印字写错了,不应该是复印的印。”导游解说道:“当年康熙皇帝下江南,看三潭映月这么美丽神奇,就提笔写下了三潭印月这四个字。可是不小心把三潭映月的映字写错了。但是没有人敢说出来,因为皇帝是九五之尊、一言九鼎,他金口一开没有办法改变,所以一直流传到现在”。

大家可能还不知道吧!三潭印月共可以印出几个月亮呢?还是让我来告诉大家吧!三潭印月共可以印出33个月亮呢!怎么样,很多吧!但是三潭印月的这33个月亮是怎么算出来的呢?听我慢慢地告诉你,每到中秋节时,当地居民划着小船,到三潭印月的三潭边,在每个潭里面放一支燃烧的蜡烛,在把5个圆洞用纸糊起来。到了晚上,三个潭的15个洞像月亮一样应到水中,再加上天上一个月亮,水里映一个月亮,再加上人们心中的一个月亮,一共是33个月亮。神奇吧,共有33个月亮呢。

杭州的西湖正是太美丽了。

  中图分类号:F42 文献标识码:A  任何一个剧种都有自己的基本特色,这些特色使它和其他剧种有了区别,使它具有了任何剧种无法取代的审美价值。根植中原沃土的豫剧,凝集着中原地域特有的风土人情,散发着浓重的泥土芳香。豫剧沿着历史的长河而流动,伴随着时代的变迁而演进,逐渐质朴、浑厚、奔放的艺术品格和自然、率直、简约的美学特性。在豫剧艺术发展历程中,无论是传统戏还是现代戏皆显示出其共性的风貌又有着各自丰姿。

豫剧是从中原农村发展起来的,在长期的劳动实践和审美活动中,豫剧的表演艺术虽然几经变化,但始终保持扎根于生活,从生活出发的优良传统。它的表演是以重再现的表现手法,把写实和写意结合在一起,求得形似的同时着力于意味的传递,而那些含有写实性因素,往往给人留下印象深刻的中原乡土气息。纵观豫剧的发展史,除了继传统中四功五法的程式表演和古老剧种在武戏方面的特技表演,还广泛吸收了河南民间曲艺、民间舞蹈杂技和技巧,并创造性的加以运用,呈现出歌舞化、虚拟性、节奏性、技艺性等戏曲表演的基本特征外,其粗放质朴的表演程式,自然真切的虚拟动作,夸张变形的人物行动等则是豫剧独有的品格。传统豫剧的表演动作来自三个方面:一是生活,二是民间舞蹈,武术,杂技。三是,学习继承一些古老剧种的表演程式。豫剧的表演动作发展比较缓慢,只能采取比较简单的形式。作必不可少交代情节的表现,生活动作在整个表演中占据了主导地位。豫剧到了四五十年代,大量引进了京剧的武打、舞蹈身段,各种表演程式,以及川剧、蒲剧、秦腔的扇子功、甩发功、手帕功、水袖功、帽翅功等技巧,大大丰富了自身的表演形式和表现能力。

程式化是戏曲形式的总体特征,它体现于戏曲的文学、音乐、表演、舞台美术等各个部门。经过千百年的历史发展衍变,戏曲艺术的各个门类已经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的程式系统,即音乐有板式、曲牌、锣鼓经;表演有唱、做、念、打,上下场和各类舞台调度等等;舞台美术有化妆的脸谱,服装的穿戴规制,道具的配套,景物装置的组合等等。传统豫剧的程式美曾达到相当的高度。传统豫剧的表演程式无论是程式套路、程式特技还是程式情感,其粗放、质朴的表现特征始终占据主流。程式情感要通过程式化了的喜、怒、哀、乐的形式加以体现,而这种体现又必须是因戏而异、因人而异、因剧而异。程式情感的表现有一个重要特点,即在特殊规定情境之内,人物情感激变时,往往需要借助一些特技来展示情感的跌宕,其表现手法的粗放的,而所表达之意却是细腻入微的。

传统豫剧的虚拟化表演有着特有的美学特性。它的虚拟化运用,比如京、昆等程式化的高度成熟,它一方面注重动作的真切感,强调准确、鲜明的动作感觉;一方面讲究动作的自然、流畅,无造作之嫌。也就是说传统豫剧的虚拟动作比较接近于生活原型,让观众通过真切自然地动作的感觉中,看到剧中人物的行动,看到情感变化的脉络。如豫剧名家王素君的《小二姐做梦》,她在这出独角戏中,一人要模仿十几个不同身份的人物,其中包括了花旦、青衣、老旦、彩旦、文生、小丑等多种行当。表演全靠虚拟,边舞边唱,且说且做,要在众多人物中时而跳过来,时而跳过去。情感过度不仅要求具有表演真实和感觉真切的舞台动作,而且要求流畅自如。如当梦见花轿落到家门口时,小二姐转手绢,耍辫子满台飘洒,这边学新女婿骑高头大马,那边学她大哥、二哥躬身作揖三让客,这边学嫂子“飘飘下拜”接娶客婆,那边学娶客婆。

传统豫剧还特别重视夸张变形的人物动作,其构成主要依靠夸张的手法,巧妙的结构,诙谐的语言以及对喜剧性格的刻画。尤其是丑角戏,泼辣犀利,率直欢快。在整个艺术手法上大胆夸张,乃至荒诞,变形。因而,人物的行动必须要夸张,要变形才能与之相适应。如豫剧《花打朝》中的“打朝”,行动就比较出格:唐王偏听偏信,一意孤行,定斩罗通,程七奶奶大闹金銮殿,她脱掉自己的绣花鞋追打皇上,且以八个幕条为八个龙柱,与唐王在幕条中钻来钻去,最后唐王吓得钻到龙案底下,而程七奶奶却跃身翘腿在龙案。去法场中,她一动手,众人乱倒,她一喊叫,众人惊逃。她的这些举动是何等的荒诞,却又何等的令人快意。

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戏曲现代戏在河南地方戏中盛行以来,二度创作所采用的传统戏曲的表现形式与现代戏所反映的现实内容产生了强烈的抵触。就传统戏曲来说,其内容和表现形式与观众的审美是一种远距离的;而现代戏内容是现实生活,表现形式若照搬传统,必然造成极大地不和谐。戏剧是行动的艺术,戏剧中的人物形象是通过人物的舞台动作加以体现的。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色彩,生活中的人物千姿百态,所以人物的性格化是文艺作品的灵魂。传统豫剧舞台上的人物形象个性化也是戏曲舞台艺术动人情怀的关键之处。

豫剧现代戏的表现形式很大程度上是借助了话剧写实的表现手法,以再紧贴现实,反映生活。如《朝阳沟》《刘胡兰》《李双双》《小白鞋说媒》《金鸡引凤》《人欢马叫》《石头梦》《倒霉大叔的婚事》等无不是从生活出发,创造典型的生活场景和生动的生活情趣,其中渗透着中原人民敦厚、真诚、平和、幽默的性格特征,突出反映了中原人民的美学观点。

豫剧现代戏最善于组织生活化、乡土化的典型场面,典型动作。如《朝阳沟》“欢迎银环”的一段戏,场面安排的热闹家常,动作表现得真实自然。听说银环要来了,失急慌忙的巧真和不知所措的栓宝爹竟撞个满怀,老头老婆高兴得直磨圈,又是擦桌子、凳子,又是擦茶壶、茶碗,还抱出一罐子鸡蛋。当银环走上场时,栓宝娘高兴得合不拢嘴,栓宝爹紧张的不敢动不敢看。此外如《李双双》中的“选记工员”“开群众会”的场面,《杏花营》中的“逃荒”“排戏”的行动,都给人一种近在咫尺的逼真感。这种生活化的表演是把生活中的人的行动和戏曲的表现方法融为一体,在豫剧音乐唱腔的特殊节奏制约中,形成了独特的表现方式和审美意味。尽管较之程式化的表演,舞蹈性显得不足,但它仍具有表现性的品格。历史在发展,时代在前进,那些以往生成的诸多审美形态在变动不居的时代精神和审美观念的严峻审视下,也在接受着一次次的严格选择。在现代社会生活、现代人的心态和审美情趣的面前,原有的程式显得陈旧,或者单调,或者显现繁琐,或者出现苍白,或者显得欠缺。所以豫剧现代戏在借鉴话剧表演的写实性时,还注重于对传统表演程式的吸收和借鉴,融进强烈的现实感。真实感,以生活化来化程式,给现代观众带来一种新的审美满足。以生活化来化程式其实就是将戏曲程式向生活作适度的靠近。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是将生活情感韵律化。生活中的情感流露往往是不规则的,片断的,无节奏的,而现代戏《倒霉大叔的婚事》中的魏淑兰,其“生活化”的抑制情感表现具有一种独特的韵律之美。人物在喜、怒、哀、乐之中,一个手臂的挥动。一段道白的轻吟,一声忍俊不禁却又立刻警惕收住的笑等等,这一系列真切自然地情感抒发,处处蕴含着线性的韵律之感,起伏有序,强弱有致,传神地刻画出了一位谨慎小心,冷僻冷漠的寡妇形象。其二是将生活动作节奏化。剧中的人物绝不等同于生活中人物的动作,它应该是对自然生活形态的一种提炼和概括,具有节奏鲜明有格律,有规范的特征。所以,将现代生活中的动作赋予节奏化的规范才能使其自然化转向艺术美。其三是以真实感冲淡程式感。豫剧现代戏会将各种程式注入浓郁的生活真实感,使唱念做舞化为人物行动的必然。

如今,豫剧艺术在中西文化碰壁交融的文化背景下,豫剧艺术的传统与现代也在逐渐的交融互渗。我清醒的认识到豫剧现代性不是一种标签,而是一种生命活力,传统也不是戏曲发展的包袱,而是它内在的灵魂。若一场演出既保持着自己剧种的传统个性,又恰到好处、非常流畅地融入多元的现代艺术元素,使观众既感到新鲜而美好,又能够为之动容、为之动情,这才是真正意义上走向现代的传统艺术。

伴随着跑错火车站,与买错车票我来到了秦皇岛,本次的出差试驾正式开始!不过这一切都是值得的,因为这次咱们要试驾的是日产Ariya!我身边的朋友们都知道,我非常喜欢日产这个品牌,所以这次能参加日产的新能源车试驾还是非常激动的。想起罗老师说:“ 我认为传统车企已经没机会了”,我必须带着各位朋友们还有罗老师一起试试这个老牌车企造的新能源车,让你们看看传统车企的优势与魅力!

历史小科普

我相信很多人觉得日产现在才开始造新能源有些晚了,其实并不是这样的,它们的第一台电动车那还要追溯到1947年,命名为TAMA这也是公司所在地的地名。其续航里程为963公里,最高速度为352公里/小时。

锋利并非最优解

不知从何时起所有新能源车外观设计好像只有锋利与运动,但我本人觉得锋利并非最优解。这次日产Ariya采用了东方美学之道,糅合突破、流动、侘寂、留白、精妙、无界、前沿、款待八大东方美学设计元素,整体给人的感受是圆润。可能年轻消费会选择锋利与运动线条,而Ariya的东方美学与圆润,我必须说是老少通吃了!

相较于现在很多新能源车给我的塑料感,一进人日产Ariya车内居然是豪华感。从左侧门板到右侧门,包括仪表台以及中控均由皮质包裹。而在高配车型上则是由翻毛皮包裹,更加突显高级感。双123英寸双联屏设计进一步提升驾驶舱科技氛围,中控内置日产最新一代的车联网系统Nissan Connect超智联20+。这套车机系统,并没有过多花哨的功能,但本土化的APP、智能导航、语音控制等实用功能绝不缺,可以说是席拳拳到肉了。同时,简洁界面也极容易上手,就算是燃油车车主或是老人也不需要过多等学习成本。新车依旧保留了空调控制面板,并且支持声音和震动反馈,更方便驾驶者盲操,对于我这种“老派”司机来讲是非常友好的了。

不过内饰的惊喜远不如此,日产Ariya前排还采用了贯通式设计,这绝对算的上是一大亮点了。这种设计,也让驾驶员在狭窄的停车空间时,可以选择从副驾一侧下车。同时,可移动的中央扶手箱,满足不同身材消费者的需求。其次,这种贯通式设计,在以后也会与更高阶的驾驶辅助相辅相成,为驾驶提高更加舒适的体验。而提到舒适,我想日产“大沙发”的名号我无需多谈,新车前后均采用人体工学座椅设计,航天零重力科技理念,完美契合人体曲线。写到这里,我突然想到一个词,以人为本,这些设计加在一起看起来均是为了驾驶者与乘客的舒适与便捷性。这次有关新车外观与内饰,我们就聊到这里吧,我想把更多的篇幅留给驾驶。

何为好的新能源车型?

在聊驾驶之前,我们先来说一下基本参数,这次日产Ariya拥有两驱版本与双电机四驱版车型供消费者选择。新车搭载EESM-电励磁同步电机,该电机融合了永磁同步与交流异不电机的优势,这项科技目前也只有两个车企在使用。在动力方面,两驱版车型最大功率为178kW,峰值扭矩300牛·米,四驱高配版车型前后双电机综合最大功率为160kW/160kW,最大扭矩为600牛·米。

在电池方面,日产Ariya搭载了NCM三元锂电池组,容量为90kWh,CLTC续航里程可达623公里。

好了,现在我们来聊一聊驾驶,何为好的新能源车型呢?在我看来,驾驶感受无限接近纯燃油车型,才是好的新能源车型。超强的拖拽感,也自然成为我讨厌电动车的一个点。而日产Ariya并没有给我这种感受,首先是油门与刹车极为绵密与线性,整体调校更向它们自己的燃油车。这也得意于1/10000秒的超高精度电机扭矩控制,可以减少行车过程中的俯仰与俯冲感,降低可能会产生的眩晕感,这可能就是传统车企的实力与细节所在。而在运动、标准、节能三种驾驶模式下,Ariya都带来了不一样的驾驶体验。标准模式下,主要是以舒适为主。再搭配上软硬适中的悬架,可以过滤掉路上大部分细碎的颠簸,更加突显舒适属性。在运动模式下,可以感受到新车强大的动力储备,低速到高速就是小菜一碟,就算是高速路段的持续加速,只要深踩油门依旧可以感受到推背感。而在切换到节能模式下,拖拽感也就随之而来,不过相比市面上的新势力车型还是会柔和许多的。新车也支持e-Pedal单踏板模式,驾驶者可以随意选择关闭或开启,同时操作及其简单只用按下中央扶手箱上的按钮即可。

而在转向手感上,日产Ariya与家族燃油车极像,无论是低速还是高速都会感受到沉重感,这也是我比较喜欢的设定,与市面上新能源车轻飘飘的“方向盘”形成较大区别。在加速方面,这次我们试驾的是后驱版本,百公里加速为7秒级,四驱版可实现百公里加速在5秒级。有些人可能会说加速慢,难道它们不能做的更快吗?我想并不是的,因为在纯电时代想要加速快太容易了,或我可以说非常的廉价。3秒多的加速对于一台家用SUV来说毫无用处,尤其对于乘客来说那简直是难受至极。对于Ariya来说快并非最优解,舒适与平衡才是王道。百公里加速在7秒这个成绩,完全够用了,车能让驾驶者与乘客感受到舒服我想这才是正解。在NVH静谧性方面,新车也给了我不少惊喜,官方称整体做到了耳语级静音。这次日产采用全速域轻量化静音工程,前挡风玻璃和侧门窗均采用高强度的双层隔音玻璃,同时车身多处加注多种吸隔音材质、配合几近无噪音电机,在多种路况下均能保持优秀静谧性,打破人们对日系车吵的固有思想。

对于一台新能源车来说,智能驾驶辅助也是至关重要的,新车目前支持L2+智能驾驶辅助系统。通过有5个高清摄像头、5个毫米波雷达、12个超声波传感器,可实现LKA车道保持辅助、ICC全速域自适应巡航功能、S-ALC一键智能辅助变道等功能,整体使用感受还是非常平稳的,而且非常易操作。此外,新车还配备FAP双模式智能泊车,支持平行泊车、反向泊车和前向泊车。

写在最后

看完今天的文章,你觉得传统车企能造好新能源车吗?我的答案一定是可以!如果有一天真的不能开燃油车了,我想我更会选一台驾驶起来像燃油车的车型,比如这台日产Ariya,而非当下的那些新能源品牌。一个汽车品牌文化与底蕴,并非一日或一句狂言所能完成的。日产Ariya,从外观设计、驾驶感受、智能科技等方面,都在向我们透露老牌车企的实力与用心所在。我也想听听你们又是如何看待这台车的呢?在评论区留言我们一起讨论一下!同时,日产Ariya将在9月27日正式上市,届时有关售价方面的信息也将水落石出,让我们一起期待一下吧!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有车club,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1 写风景的作文题目有哪些

我看见浩瀚无际的大海,攀登峰峦雄伟的高山,可我最爱的还是那美丽的田园风光。乡下的空气那么清新,乡下的景色那么别致,乡下会使你流连忘返。

清晨东方刚刚泛起鱼肚白,大地在沉睡当中,一切都雾蒙蒙的,仿佛给大地披上了一层白纱,花瓣滚动着晶莹的露珠。“咯咯咯——”一只公鸡清脆的叫了几声,寂静的村庄马上热闹起来了:鸟儿在欢乐地聊天;小溪叮叮咚咚地唱起歌谣;太阳公公也不知什么时候跑到那么高的天空上去了。休息了一夜的人们,开始了他们一天的劳作。

中午到了,万里无云,天气闷闷的,可不像上午那么凉爽。知了一个劲儿的叫,仿佛正在抱怨着天气,树木无精打采地卷着树叶,鸟儿们都在树上打盹儿。可孩子们却一个一个跳进清凉的小溪里,在欢乐的玩耍,给闷热的正午增添了几分乐趣。

黄昏,一缕缕轻烟从烟囱里飘出来,黄昏可不像中午那样闷热,而是清爽的风中略带一丝暖意。抬头望着天空,只见晚霞已经染红一大片空了, 天空的颜色也变化着:深红、粉红、橘红……仿佛是魔术大师的精彩魔术,让人目不暇接。它们的形状更是千姿百态:那出现了一匹骏马,它在无边际的草原上奔跑着,跑着跑着,不见了,来了一头石狮子,威武地蹲在那……

乡下的风景会让你走进连绵不断的画卷,让你舍不得离去。

2 写景的作文题目20首

水平如镜的西湖,红叶似火的香山,峰峦雄伟的泰山我都一一游览过。但我却忽略了最美的地方——家乡。

我的家乡有美丽安静的小树林,有有时恬静有时调皮的小溪流,还有那陪伴了我十年的桂花树。

“叽叽叽”是什么吵醒了我的美梦,原来是树林里的小鸟开始了它们交响曲。我也迈着轻盈的步伐踏上了去树林的小路。早上,已经起雾了,那白茫茫的晨雾犹如仙女掉下的纱巾布满了整条小路,也像一条白色丝带在缓缓移动。走进树林,第一眼就看见了那一排排像哨兵一样的松树,它们挺立着,不管严寒和酷暑,都像士兵守着这片树林。树上的小鸟唱得更欢了,婉转动听的歌曲在我耳边萦绕,使我不得不放慢了脚步。“叮咚叮咚”这又是什么声音?我加快了脚步向前奔去。

原来是一条小溪流啊。它看上去是多么得安静啊!它平静地流着,并不发出声响,从山头到山脚,远远地看去,它就像是一条柔柔的丝绸,轻轻地晃动。再加上边上鲜花的镶嵌,小溪就变得更美了,更柔了。小溪也时常会调皮,它有时会撞在石头上,溅起一朵朵小水花,打得边上的鲜花“啪啪”作响。溪中的小鱼也会跟着“起哄”使得小溪看起来更加“调皮”。

我家院子里有一棵老桂花树。一到春天,桂花树就长出了新芽,那一个个芽胞如同害羞的小孩不敢露脸。夏天不知不觉地来到时,桂花树就长满了“绿头发”,又如一把巨伞撑在院子里。秋姑娘迈着优美的舞步走来时,桂花树就开满了桂花。它们散发着淡淡的清香,优雅而纯洁。桂花们有的三五朵一群,有的聚在一起,还有的只是个花骨朵儿,即将要含苞欲放。冬天带着寒风匆匆地赶来,桂花树转眼就变成了一位光秃秃的老头,孤零零的,看上去可怜极了。

我的家乡不但景美,人情也很美。这里的人们互相帮助,热情待客,如果遇上了熟人,无论多么赶时间都得谈上两句。只要邻居家有困难,自己无论如何都要伸出援手。有外客来访,鸡鸭肉是必不可少的。这些暖暖的人情味,常受到别人的称赞。

我的家乡“美”景,是不是很美?

3 写一篇以“风景”为题目的作文

1聆听水意,感悟美景 那山,透着一种静谧的威严白日里,观光游历者纷至沓来,山脚下不时传来凌乱的脚步声与欢笑声此时,山的那份威严也变得和蔼可亲、平易近人当夕阳滑过山的肩头,游玩一天的人仍然饶有兴致围坐着燃起一堆暖暖的火此时,小溪吟唱的歌声便隐约入耳,我被吸引,走去 好美的景我坐在溪边一块被轻柔之水抚得光滑的青石上,听任溪水那平和中娓娓道来的声音沁润我的心,那份轻柔和细腻在我的心深处回响水流掠过大小不一、奇形怪状的山石上绿绒绒的青苔 悄悄地,月光溶入溪流,似乎宇宙万物都在聆听这美声,感悟这美景我的思绪也随水流缓缓地漂流一种前所未有的凄美与美妙,正顺着岁月风化的痕迹沁染着我的气息在闪烁着银色的波光中,我顿时忘却了溪流以何种形式发出了何种声音而是凝神领略一种全身心投入的感情。

溪水流过我的心田,在彼此微妙的灵犀中,我与它已经心照不宣了 在如此美妙的风景中,月醉了,山醉了,水醉了,人,也醉了我望着清澈的流水心头被一种玄妙的情感占领一切繁杂与倦意不知能否在这一刻随着溪流远去,去聆听和回应彼岸的天籁之音 若言大海是儒家为治国平天下、追求功成名就而入世的大场面,那么山中这溪流、这美景则是道家"生而不有,为而不侍"的出世之作我并非圣人,无法领略其中的深奥与玄妙,但我意识到一切喧嚣与绚丽,都必将归宿于一种和谐与宁静 一丝寒意掠过,我将双手放进口袋此时,月已经升上了半空我想,在匆忙的人生旅程中,我一定会再次来到这里,聆听水意,感悟美景,让自己不知不觉地融入大自然的和谐之中,与飘渺的水声一起,随波呢喃且相傍夕阳 月醉了,山醉了,水醉了,景醉了,人,也醉了一醉方休,为的只是那美景,那让人感触良多的美景 聆听水意,感悟大彻美景 2熟悉之处有美景 鸟在空中飞,天空是飞行旅途中最熟悉不过的风景;鱼在海底游,海便是它征途中最熟悉不过的风景;蜗牛在地上爬,壳是它形影不离的家,也是它最熟悉不过的风景。 那么,我的风景在哪?每天生活、学习、休息之地有美丽的风景吗?抑或是要我克服路途艰难,拔山涉水去寻找更蓝的天,更清的水,更绿的树,更红的花?不!熟悉的地方有美丽的风景。

无需你带着沉重的旅行包,拖着疲劳的身躯,耗费漫长的时间,你只需带上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你会发现原来如此熟悉的地方有着最朴实、最简单却又最动人的美丽的风景。 家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再熟悉不过的地方,但我们不敢说自己认为家也是一道清丽秀美的风景,顶多是一个休息避风的港湾,更甚者当成了借宿的旅馆。

如果这样,那你就是一位不合格的旅客和观赏者。或许,在忙碌的工作繁重的学业中冲淡了你对家的记忆和热情,但我们不能不承认每当我们身处异国他乡,家便是我们魂牵梦绕的地方。

难怪乎,昭君出塞,身死茫茫沙海,却也难以忘怀家乡的景致,“环佩空归月夜魂”,不是为我们诠释了美丽的风景就在你熟悉却也最为容易忘却之地的最好证明吗? 可能你身处交通发达,高楼林立的大城市,厌恶了自己周遭的环境,向往农村乡间的田园诗意,那里又你认为美丽的风景;可能你居住于山清水秀,空气清新,鸟语花香的乡村,却向往留恋城市的喧嚣繁华灯红酒绿,厌倦一尘不变的简单生活。然而,即使你们真的到了梦想之地,难道真能没有抱怨,发现自己期待的永远是风景? 其实,只要你是个真正懂得赏景的人,哪一刻不能赏到美景?别上演一场到陌生地寻美景却失去了最熟悉的风景的悲剧!“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并不是我们所希望所追求的。

岂知,平平淡淡才是真,心中有景赏景用心,哪一处不是景! 熟悉之地——风景这边独好! 3用心处,风景弥新 有这样一首小诗:“你何曾留意旋转木马上孩子的欢笑?你何曾留意雨滴落地面的一刹?你可曾听过风吹树林的喃呢?你可曾见过落日渐黄昏?当你脚步匆匆的时候,日子就像没有开封的礼物。人们总是不懈地追逐着前面的风景,总是不懈地探求一个又一个的新奇。

匆忙中滴下汗珠模糊了视线。他们没有看到身边的风景。

熟悉的地方,是有风景的,是能够历久而弥新的,只在乎,你的留心。 忙碌的日子里最容易把生活的景致错过。

在整天整天的伏案疾书之中,在失意挫败的困挠之中,心是被束缚的,更谈不上腾出一些闲趣的空间去发掘身边的美好。这时,只要你放松心情,你会有新的发现——你看见,母亲端出来的热汤已经凉了,你想起了他鬓角的丝丝银发;你走出阳台万家灯火于夜空之中有如漫天星辰,星星点点的暖意让人陶醉;你听见邻家飘来的悦耳琴声,而平时,你只觉得那是锯床脚的噪音……原来平凡之处生出了这许多的美好与幸福,为什么我们平日里面不曾发现?自繁重中摆脱,转移着心灵的视线,我们也会有“蓦然回首”的惊喜与感悟。

列夫??托尔斯泰曾说:“并非我所爱的一切我都拥有,只是,我现有的一切都是我爱的。我们缺少的也许就是身边的一切,爱所拥有的一切的心,以致失落了熟悉处的风景。

我们忙于设法摘取遥远的星星,却忘了看一看不远处摇曳的烛光。 凡高自熟悉的星夜、麦。

4 求一篇作文,题目为《风景》

风景

鸟在空中飞,天空是飞行旅途中最熟悉不过的风景;鱼在海底游,海便是它征途中最熟悉不过的风景;蜗牛在地上爬,壳是它形影不离的家,也是它最熟悉不过的风景。

那么,我的风景在哪?每天生活、学习、休息之地有美丽的风景吗?抑或是要我克服路途艰难,拔山涉水去寻找更蓝的天,更清的水,更绿的树,更红的花?不!熟悉的地方有美丽的风景。无需你带着沉重的旅行包,拖着疲劳的身躯,耗费漫长的时间罚筏窜禾诃鼓撮态郸卡,你只需带上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你会发现原来如此熟悉的地方有着最朴实、最简单却又最动人的美丽的风景。

家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再熟悉不过的地方,但我们不敢说自己认为家也是一道清丽秀美的风景,顶多是一个休息避风的港湾,更甚者当成了借宿的旅馆。如果这样,那你就是一位不合格的旅客和观赏者。或许,在忙碌的工作繁重的学业中冲淡了你对家的记忆和热情,但我们不能不承认每当我们身处异国他乡,家便是我们魂牵梦绕的地方。难怪乎,昭君出塞,身死茫茫沙海,却也难以忘怀家乡的景致,“环佩空归月夜魂”,不是为我们诠释了美丽的风景就在你熟悉却也最为容易忘却之地的最好证明吗?

可能你身处交通发达,高楼林立的大城市,厌恶了自己周遭的环境,向往农村乡间的田园诗意,那里又你认为美丽的风景;可能你居住于山清水秀,空气清新,鸟语花香的乡村,却向往留恋城市的喧嚣繁华灯红酒绿,厌倦一尘不变的简单生活。然而,即使你们真的到了梦想之地,难道真能没有抱怨,发现自己期待的永远是风景?

其实,只要你是个真正懂得赏景的人,哪一刻不能赏到美景?别上演一场到陌生地寻美景却失去了最熟悉的风景的悲剧!“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并不是我们所希望所追求的。岂知,平平淡淡才是真,心中有景赏景用心,哪一处不是景!

熟悉之地——风景这边独好!

5 写校园美景的作文题目

校园美景 梦中,我又回到了那美丽的校园,它依旧是那么迷人。

那宽阔的操场,高大的教学楼,高高飘扬的五星红旗,每一处都是那么美丽,令人魂牵梦萦。特别是那美丽的后花园,它不仅四季怡人,还是我的乐园。

春天,后花园艳丽的景色更是让人陶醉。那粉得似霞的桃花,是多么的招人喜爱呀,就像一位害羞的姑娘。

你瞧!那脸都红粉了。园中有一棵樱桃树跃入眼帘,它也想得到那痴人的称赞吧!它那一簇簇洁白的花朵,如姑娘那美丽的裙摆,又似天上那洁白的云霞。

这生机勃勃多彩的色调,是许多画家都很难调画出来的,你只要望着它那美丽的色彩,似乎一些不愉快的事都消失了。 热情奔放的夏天到来的时候,后花园那浓密的树阴中正在开着盛大的音乐会――热情奔放的歌手蝉正在红红的樱桃果下敞开嗓门高唱着,蟋蟀在它的平台上架起了钢琴为蝉伴奏,蝴蝶姑娘跳起了她那优美的舞姿为蝉伴舞……有谁不爱自然界这神秘的大舞台呢?又有谁不爱这校园迷人的夏? 秋天,落叶纷飞,但是那棵枫树依然耸立在花坛中。

它火红的枝头像一把燃烧的火焰,又如夏日的晚霞,又似那鲜红奔腾的血液,让人不由得想起那句古诗——“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下课时,我与几位朋友去拾几片枫叶做书签,多有诗意呀! 冬天,后花园的树都只剩下干突突的树干了,在一阵阵飘飞的大雪中,它们又都披上了白色的外衣,唯独那棵高大挺拔的松树,依旧繁枝茂盛,它似乎隐藏着一种大自然赋予的力量。

那鲜艳的梅花绽开了,在这寒冬里,它那紫红色的花瓣还是这么芳香鲜艳。古人有句诗云:“宝剑锋从磨利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是呀!梅花的这种不畏艰苦的精神影响着我。 校园的景色是多么美丽、壮观!我爱校园那生机勃勃的春,我爱她那热情奔放的夏,我爱她那落叶纷飞的秋,我爱她那美丽壮观的冬。

6 写景的作文题目有什么 400字以上450以下写作文的

西湖的美景令所有人沉醉。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西湖就位于拥有这这样称号的杭州。西湖一年四季风景各异,魅力独具。西湖湖中有岛,岛中有湖,很有东方美学的风格。西湖由于地质方面的原因,湖水不像其他的湖泊那样清澈透明,而是半透明,水光潋滟,山色空蒙,犹如仙境。正如苏轼所说“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

断桥残雪是西湖十景之一,也是最著名的,以冬雪时远观桥面若隐若现于湖面而著称。每当瑞雪初霁,断桥的石拱桥面无遮无拦,在阳光下冰雪消融,依稀可辨的石桥身若隐若现,而涵洞中的白雪奕奕生光,与桥面灰褐形成反差,远远望去,似断非断,所以称为断桥。

三潭印月建于乾隆初年,竖立在西湖的砖塔高2。4米。

西湖十景分别是断桥残雪、花港观鱼、雷峰夕照、柳浪闻莺、南屏晚钟、平湖秋月、曲院风荷、三潭印月、双峰插云、苏堤春晓、西湖柳桃。

西湖,是杭州人民的骄傲。

美丽的西湖作文450字

西湖美得像一幅画。

我沿着西湖边慢慢地走,发现了……

瞧!一阵微风吹过,柳树姑娘们便跳起了舞。有的柳树姑娘高兴地在风中翩翩起舞;有的柳树姑娘还嫌自己不够漂亮,照着镜子梳理着自己的发丝;还有的柳树姑娘害羞得躲到别的柳树身后……

看!阳光照在水底的鹅卵石上,在湖面上反射出了粼粼波光。一群金鱼在水中快活地游来游去。他们有的悠然自得地摆动着尾巴;有的还故意露出肚白翻着跟斗,好像在显示自己的本领。

西湖的水虽没有大海的波澜壮阔,没有桂林水秀丽,西湖周围的山虽没有泰山雄伟,没有香山红叶似火,也没有黄山怪石嶙峋。可我还是被西湖吸引住了。

我坐上了一条船。船缓缓地行驶着,我望见了西湖周围的群山,这样的山衬托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我被这样美景深深地吸引住了……

西湖美如画。

7 写校园景色的作文标题

早晨,我被清脆的闹钟声吵醒了我迅速地下了床,向往常一样来到窗前,伸了伸懒腰突然我被窗外的景色惊呆了啊,白雪皑皑银装素裹,多美的景色啊!

吃过早饭,我踏着软绵绵的雪,兴致勃勃地向学校走去踏入校门这时,风停了,天色还是灰蒙蒙的雪花不知不觉飘落下来看那雪花,起先像蒲公英花上的绒毛,慢慢地就大起来屋檐上窗台上都积满了厚厚的白雪雪花掩盖了校园里一切纷乱芜杂,连最难看的枯草杂树也变的楚楚动人起来校园里的树从根到树梢上裹了一层雪,真是玉树琼枝草地被白雪遮掩者,像大地母亲的面纱,朦朦胧胧

突然,我感到脖子凉飕飕的,不禁打了个哆嗦,抬头一看,树梢上的雪掉落下来这时,打断了我的沉思我快步向教室奔去站在阳台上,我看到校园一片勃勃生机的景象:雪地上,同学们有的掷着圆圆的雪球,挥洒几许假日的自由;有的堆着雪人栽下几个童年依旧的梦同学们都沉浸在这欢乐当中,校园里回荡着一阵阵欢声笑语

看着那银装素裹的校园,心里有一份莫名的喜悦之情我爱冬天的校园,更爱校园的冬天

8 题目为“风景”的作文该怎么写注意,风景,给点素材怎么写好它

“人生就像是一场旅行,不必在乎目的地,在乎的是沿途的风景和看风景的心情……”这是我最喜欢的一段广告词——因为它虽精短,却包含了很深的哲理风景无处不在,因为它就融在我们的生活中我眼中的风景不需要雍容华贵,也不需要富丽堂皇,它可以是朴实的、善良的,在我眼中,晴天是一种风景,雨天也是一种风景在晴天,我们可以沐浴在阳光下,贴近大自然的怀抱;在雨天,我们可以坐在窗口,看着窗外的风景,让思绪飞驰在千里之外,让心灵洗去忧郁,留下快乐,洗去灰尘,留下纯洁我眼中的风景不要多么的宏伟壮观,也无需中外驰名,它可以是清新的、自然的,在我眼中,一片不大的草地便是足以令我高兴的风景,我可以贪婪地吸着空气中淡淡的青草香,漫步在浅浅的草丛中,我喜欢裤脚被露水沾湿的感觉,我虽然不能象奶牛一样品尝青草的滋味,但我可以在草地上香香地睡上一觉,让大自然在梦中尽情的舒展;在我眼中,一株娇弱的兰花胜过那些名山大川,佛祖曰:“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我可以嗅着淡淡的花香,听着花开花落的声音,用心来感受一切,我要与兰花一起分享花开的喜悦,感受花谢的壮丽;我要折下一支,献给心爱的人,献给我的母亲,让她们和我一起分享发现风景的快乐我眼中的风景不是风花雪月,也不是柔情似水,没有悲伤离合的动人情节,也不是波澜不惊的平静,我眼中的风景是“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是“出污泥而不染,濯青莲而不妖”、是“我欲与君相知,山无棱,天地合,乃敢与君绝”我眼中的风景是夸父、精卫、愚公的执着,是牛顿、爱因斯坦的智慧,是特洛伊、古罗马战争的热血沸腾,血脉喷张…… 我是一个善于发现风景的人,我可以为我所发现的风景欢、乐、喜、悲,风景可以不同但看风景的平和心态是相同的,我眼中的风景总是那样的美丽,那样的绚丽多彩…… 我眼中的风景,正如一首歌词所表达——“你是那耀眼的瞬间,是划过天边的刹那火焰,我来为你爱我不顾一切,熄灭我将永不能再回来……”。

友谊,是一把刀,将我心中的石块敲碎;

友谊,是一盏灯,照亮我心中的黑暗;

友谊,是一个巨大无比的箱子,收获快乐,也分享快乐。

茫茫人海中,找到一个朋友?难!找到一个知心朋友?难上加难!但这一切相遇,仿佛是老天安排的,让你无意中得到一份珍贵的友谊,就看你愿不愿意珍惜……

也许,友谊就是这样,来得意想不到,当然,我也不例外。

时间仿佛倒转,回到那得到第一份真正友谊的那一天。

“铃铃铃……”随着下课铃响起,同学们像笼子里放飞的鸟儿,“飞”到教室外的活动场地。不久后,笑声一阵阵岁风飘进我的耳朵里。好奇的我走出教室,坐在旁边的树底下,观望着只有两三人组成的游戏,我多么想和他们一起蹦,一起跳,但胆小的我一星期后也没有这样做。当我鼓起勇气,加入他们的游戏时,他们还不犹豫地接受了我。在游戏里,张钊和何浪成了我最好的朋友,也是我得到第一份友谊,而这份友谊就在有趣的游戏里渐渐清晰……

当然,友谊不止一份。四年级时,全班大调座位,一个叫王坤的男生调在我的旁边。当时却没有想到他的名字会进入我“好朋友”的列表中。因为座位的缘故,我们的感情一天天增加,直升到我知心朋友的地位。

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我们四个成了不可割分的知心朋友,也让我受到来自朋友的快乐——特别是那个雨天。

哪个雨天,是一个让人措手不及的雨天。

雨,不断地下,随时变化着,有时大,有时小。苏昕和我,面对这场突如其来的雨,一筹莫展。天渐渐边黑了,雨还没有停的意思,正当我和王坤决定冲回家时,一把伞遮住我的头顶之外,我惊奇地回头一看,原来是何明斌。他好像知道我在想什么,还没等我开口,就接问道:“你也是走东边的吧?那就一起走吧!”我开心地笑了笑,温暖像一把火,霎时间占据了我冰冷的心。不知什么时候,何明斌出现在我和王坤中间,边打开伞边说:“一起走吧,我随便送何明斌到菜市。”

就这样,我们四个说说笑笑,一路打破了校园此刻的寂静。

那一刻,有远保留在我的心灵深处,因为那一刻,让我明白了什么才是真正的友谊——在朋友时伸出援助之手,在你需要帮助时,朋友也会让你重新振作,但不管怎么样,在最后时刻,也不要抛弃朋友,抛弃友谊。

小学生活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即将告别。与朋友在一起的时间只剩下短短级个月里,毕业之后,也许老天让我们的缘分继续,但也许不会。我认为,珍惜现在的时光,珍惜现在的友谊,在朋友间留下深刻的回忆,才能让友谊得到真正的友谊吧!

友谊,是使我快乐的天使;

友谊,是比樱桃更甜的幸福;

友谊,是让生命之舟变得无比精彩的重要零件!

难道,友谊不值得珍惜吗?

友谊,好熟悉的字眼!古人云:“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青少年谁不希望自己有几个真心朋友!可是要怎么架起友谊的桥梁呢?它需要朋友之间去互相理解、互相信任;需要朋友之间心与心的交流、沟通。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没有一个人不曾拥有过朋友,但是又有那些人去真正地品尝过友谊呢?只有真诚者去珍惜友谊,用它扬起人生的风帆。而人生中真正的朋友,在你获得成功的时候,会为你高兴,会为你庆祝,而不捧场。只要亲自去体验一份真挚的友情,你就会非常的快乐。

千金易得,知己难求。茫茫人海中,有谁堪称知音呢?有着自己最好的朋友,你寂寞时,他(她)会陪你解闷;你快乐时,他(她)会陪你一起分享你的快乐;你难过时,他(她)会指导你,让你重新站起来。有着自己最好的朋友,不但能互相理解、信任,还会有着共同的志趣和理想。好比管鲍之谊,互相扶持、互相理解、互相信任,留下了千古佳话。由此可知道,去寻找一位真心相待的朋友,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情。

若心有灵犀,一面之缘可以成为生死之交,而一句相投的话也可能会成为故友。真挚的友谊,使人生充满了热情。正向马克思所说:“友谊像清晨的雾一样纯洁,奉承并不能得到它,友谊只能用忠实去巩固。”友谊是美好的、珍贵的。当一个人去维护友谊时,不亚于撑起人生的第三大支柱。

友谊天长地久!

友谊;

1>朋友,是你高兴时与你分享快乐;是你幸福时使幸福增倍;是你困难时使困难分解;是你孤单时帮你赶走它;是你落魄时给你鼓励的那个人。

朋友,是每个人都想拥有的人,是每个人都想变成的人。要让大家成为朋友,使朋友的关系不断巩固,需要一种叫友情的东西去浇灌。

关于朋友,在我们中国是十分看重。传统的儒家思想就十分看重,提出“诚”“信”“仁”“忠”,一直影响着我们,渗透进我们的生活,影响着我们的行为。成为我们的交友的准则。“高山流水觅知音”、“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等一系列故事是友情的深刻表现。

“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这句话就说明了朋友的重要,又说明了朋友的作用在于依靠,更在于相互依靠。而不是那种为个人私利,借朋友之名、用友情浇灌的,开出的朵朵邪恶之花的行为。前者与后者的区别在于:前者是相互依靠、相互帮助,特别在朋友困难是相互依靠、相互鼓励、相互搀扶一起走出困境;而后者在朋友春风得意时鞍前马后地“浇灌”友情;朋友困难时,明哲保身、弃之远去,更有甚者,雪上加霜,落井下石。

“患难见真情,烈火见真金”这是我们,对朋友的要求,同时也是判断友情真伪的一种标准;更是说明友情需要提炼、升华。在酒桌上称兄道弟、顺利时前呼后拥的友情不是真友情;而是在得意时的忠言逆耳、落魄时给你殷殷关切之言的友情是真友情。因为它不仅不因名利的诱惑而奉承,而且在困难中得到验证、得到升华。

“君子之交淡如水”,表明交友应无所求。只有这样我们才会独而不孤,使生活变得更加温暖、更加自在。

其实,无所求的朋友难得,不妨闭上眼,将有所求的朋友一一删去,最后还有几位?因为真正的友情是“无所求”,她不应要求什么,不依靠什么,拒绝一切契约,总是既纯净又脆弱。因此总是那么容易的被搅浑、打碎。各种书籍也介绍各种防止友情破碎的方法,但那些方法都是技术性的。一旦技术性手段进入感情领域总没有好结果。友情需要用心浇灌,用生命来培养,才能开出灿烂的友情之花。

总而言之,我们不仅要培养右情。因为我们可以没有功业,决不能没有朋友;我们需要友情,更需要警惕邪恶,防止虚伪,反对背叛。关于友情,最后让我们用余秋雨先生的话作结尾吧!

来一次世间,容易吗?

有一次相遇,容易吗?

叫一声朋友,容易吗?

仍然是那句话——

学会珍惜,小心翼翼

常听人说,人世间最纯净的友情只存在于孩童时代。这是一句极其悲凉的话,居然有那么多人赞成,人生之孤独和艰难,可想而知。我并不赞成这句话。孩童时代的友情只是愉快的嘻戏,成年人靠着回忆追加给它的东西很不真实。友情的真正意义产生于成年之后,它不可能在尚未获得意义之时便抵达最佳状态。

其实,很多人都是在某次友情感受的突变中,猛然发现自己长大的。仿佛是哪一天的中午或傍晚,一位要好同学遇到的困难使你感到了一种不可推卸的责任,你放慢脚步忧思起来,开始懂得人生的重量。就在这一刻,你突然长大。

我的突变发生在十岁。从家乡到上海考中学,面对一座陌生的城市,心中只有乡间的小友,但已经找不到他们了。有一天,百无聊赖地到一个小书摊看连环画,正巧看到这一本。全身像被一种奇怪的法术罩住,一遍遍地重翻着,直到黄昏时分,管书摊的老大爷用手指轻轻敲了敲我的肩,说他要回家吃饭了,我才把书合拢,恭恭敬敬放在他手里。

那本连环画的题目是:《俞伯牙和钟子期》。

纯粹的成人故事,却把艰深提升为单纯,能让我全然领悟。它分明是在说,不管你今后如何重要,总会有一天从热闹中逃亡,孤舟单骑,只想与高山流水对晤。走得远了,也许会遇到一个人,像樵夫,像隐士,像路人,出现在你与高山流水之间,短短几句话,使你大惊失色,引为终生莫逆。但是,天道容不下如此至善至美,你注定会失去他,同时也就失去了你的大半生命。

故事是由音乐来接引的,接引出万里孤独,接引出千古知音,接引出七弦琴的断弦碎片。一个无言的起点,指向一个无言的结局,这便是友情。人们无法用其他词汇来表述它的高远和珍罕,只能留住“高山流水”四个字,成为中国文化中强烈而飘渺的共同期待。

那天我当然还不知道这个故事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只知道昨天的小友都已黯然失色,没有一个算得上“知音”。我还没有弹拨出像样的声音,何来知音?如果是知音,怎么可能舍却苍茫云水间的苦苦寻找,正巧降落在自己的身边、自己的班级?这些疑问,使我第一次认真地抬起头来,迷惑地注视街道和人群。

差不多整整注视了四十年,已经到了满目霜叶的年岁。如果有人问我:“你找到了吗?”我的回答有点艰难。也许只能说,我的七弦琴还没有摔碎。

我想,艰难的远不止我。近年来参加了几位前辈的追悼会,注意到一个细节:悬挂在灵堂中间的挽联常常笔涉高山流水,但我知道,死者对于挽联撰写者的感觉并非如此。然而这又有什么用呢?在死者失去辩驳能力仅仅几天之后,在他唯一的人生总结仪式里,这一友情话语乌黑鲜亮,强硬得无法修正,让一切参加仪式的人都低头领受。

当七弦琴已经不可能再弹响的时候,钟子期来了,而且不止一位。或者是,热热闹闹的俞伯牙们全都哭泣在墓前,那哭声便成了“高山流水”。

没有恶意,只是错位。但恶意是可以颠覆的,错位却不能,因此错位更让人悲哀。在人生的诸多荒诞中,首当其冲的便是友情的错位。

友情的错位,来源于我们自身的混乱。

从类似于那本连环画的起点开始,心中总有几缕飘渺的乐曲在盘旋,但生性又看不惯孤傲,喜欢随遇而安,无所执持地面对日常往来。这两个方面常常难于兼顾,时间一长,飘渺的乐曲已难以捕捉,身边的热闹又让人腻烦,寻访友情的孤舟在哪一边都无法靠岸。无所适从间,一些珍贵的缘分都已经稍纵即逝,而一堆无聊的关系却仍在不断灌溉。你去灌溉,它就生长,长得密密层层、遮天蔽日,长得枝如虬龙、根如罗网,不能怪它,它还以为在烘托你、卫护你、宠爱你。几十年的积累, 说不定已把自己与它长成一体,就像东南亚热带雨林中,建筑与植物已不分彼此。 谁也没有想到,从企盼友情开始的人生,却被友情拥塞到不知自己是什么人。川端康成自杀时的遗言是“大拥塞了”,可见拥塞可以致命。我们会比他顽泼一点,还有机会面对拥塞向自己高喊一声:你到底要什么?

只能等待我们自己来回答。然而可笑的是,我们的回答大部分不属于自己。能够随口吐出的,都是早年的老师、慈祥的长辈、陈旧的著作所发出过的声音。所幸流年,也给了我们另一套隐隐约约的话语系统,已经可以与那些熟悉的回答略作争辩。

他们说,友情来自于共同的事业。长辈们喜欢用大词,所说的事业其实也就是职业。置身于同一个职业难道是友情的基础?当然不是。如果偶尔有之,也不能本末倒置。情感岂能依附于事功,友谊岂能从属于谋生,朋友岂能局限于同僚。

他们说,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这种说法既表明了朋友的重要,又表明了朋友的价值在于被依靠。但是,没有可靠的实用价值能不能成为朋友?一切帮助过你的人是不是都能算作朋友?

他们说,患难见知己,烈火炼真金。这又对友情提出了一种要求,盼望它在危难之际及时出现。能够出现当然很好,但友情不是应急的储备,朋友更不应该被故 意地考验。 ……

不知出于什么原因,我们这个缺少商业思维的民族在友情关系上竟然那么强调实用原则和交换原则。

真正的友情不依靠什么。不依靠事业、祸福和身份,不依靠经历、方位和处境,它在本性上拒绝功利,拒绝归属,拒绝契约,它是独立人格之间的互相呼应和确认。它使人们独而不孤,互相解读自己存在的意义。因此所谓朋友也只不过是互相使对方活得更加自在的那些人。

在古今中外有关友情的万千美言中,我特别赞成英国诗人赫巴德的说法:“一个不是我们有所求的朋友,才是真正的朋友。”真正的友情都应该具有“无所求” 的性质,一旦有所求,“求”也就成了目的,友情却转化为一种外在的装点。我认为,世间的友情至少有一半是被有所求败坏的,即便所求的内容乍一看并不是坏东西;让友情分担忧愁,让友情推进工作……,友情成了忙忙碌碌的工具,那它自身又是什么呢?应该为友情卸除重担,也让朋友们轻松起来。朋友就是朋友,除此之外,无所求。

其实,无所求的朋友最难得,不妨闭眼一试,把有所求的朋友一一删去,最后还剩几个?

李白与杜甫的友情,可能是中国文化史上除俞伯牙和钟子期之外最被推崇的了,但他们的交往,也是那么短暂。相识已是太晚,作别又是匆忙,李白的送别诗是:“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从此再也没有见面。多情的杜甫在这以后一直处于对李白的思念之中,不管流落何地都写出了刻骨铭心的诗句;李白应该也在思念吧,但他步履放达、交游广泛,杜甫的名字再也没有在他的诗中出现。这里好像出现了一种巨大的不平衡,但天下的至情并不以平衡为条件。即使李白不再思念,杜甫也作出了单方面的美好承担。李白对他无所求,他对李白也无所求。

友情因无所求而深刻,不管彼此是平衡还是不平衡。诗人周涛描写过一种平衡的深刻:“两棵在夏天喧哗着聊了很久的树,彼此看见对方的黄叶飘落于秋风,它们沉静了片刻,互相道别说:明年夏天见!”

楚楚则写过一种不平衡的深刻:“真想为你好好活着,但我,疲惫已极。在我生命终结前,你没有抵达。只为最后看你一眼,我才飘落在这里。” 都是无所求的飘落,都是诗化的高贵。

真正的友情因为不企求什 么不依靠什么,总是既纯净又脆弱。 世间的一切孤独者也都遭遇过友情,只是不知鉴别和维护,一一破碎了。

为了防范破碎,前辈们想过很多办法。

一个比较硬的办法是捆扎友情,那就是结帮。不管仪式多么隆重,力量多么雄厚,结帮说到底仍然是出于对友情稳固性的不信任,因此要以血誓重罚来杜绝背离。结帮把友情异化为一种组织暴力,正好与友情自由自主的本义南辕北辙。我想,友情一旦被捆扎就已开始变质,因为身在其间的人谁也分不清伙伴们的忠实有多少出自内心,有多少出自帮规。不是出自内心的忠实当然算不得友情,即便是出自内心的那部分,在群体性行动的裹卷下还剩下多少个人的成分?而如果失去了个人,哪里还说得上友情?一切吞食个体自由的组合必然导致大规模的自相残杀,这就不难理解,历史上绝大多数高竖友情旗幡的帮派,最终都成了友情的不毛之地,甚至血迹斑斑,荒冢丛丛。

一个比较软的办法是淡化友情。同样出于对友情稳固性的不信任,只能用稀释浓度来求得延长。不让它凝结成实体,它还能破碎得了么?“君子之交谈如水”,这种高明的说法包藏着一种机智的无奈,可惜后来一直被并无机智、只剩无奈的人群所套用。怕一切许诺无法兑现,于是不作许诺;怕一切欢晤无法延续,于是不作欢晤,只把微笑点头维系于影影绰绰之间。有人还曾经借用神秘的东方美学来支持这种态度: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羚羊挂角,无迹可寻……这样一来,友情也就成了一种水墨写意,若有若无。但是,事情到了这个地步,友情和相识还有什么区别?这与其说是维护,不如说是窒息,而奄奄一息的友情还不如没有友情,对此我们都深有体会。在大街上,一位熟人彬彬有礼地牵了牵嘴角向我们递过来一个过于矜持的笑容,为什么那么使我们腻烦,宁肯转过脸去向一座塑像大喊一声早安?在宴会里,一位客人伸出手来以示友好却又在相握之际绷直了手指以示淡然,为什么那么使我们恶心,以至恨不得到水池边把手洗个干净?

另一个比较俗的办法是粘贴友情。既不拉帮结派,也不故作淡雅,而是大幅度降低朋友的标准,扩大友情的范围,一团和气,广种博收。非常需要友情,又不大信任友情,试图用数量的堆积来抵拒荒凉。这是一件非常劳累的事,哪一份邀请都要接受,哪一声招呼都要反应,哪一位老兄都不敢得罪,结果,哪一个朋友都没有把他当作知己。如此大的联系网络难免出现种种麻烦,他不知如何表态,又没有协调的能力,于是经常目光游移,语气闪烁,模棱两可,不能不被任何一方都怀疑、都看轻。这样的人大多不是坏人,不做什么坏事,朋友间出现裂缝他去粘粘贴贴,朋友对自己产生了隔阂他也粘粘贴贴,最终他在内心也对这种友情产生了苦涩的疑惑,没有别的办法,也只能在自己的内心粘粘贴贴。永远是满面笑容,永远是行色匆匆,却永远没有搞清:友情究竟是什么?

强者捆扎友情,雅者淡化友情,俗者粘贴友情,都是为了防范友情的破碎,但看来看去,没有一个是好办法。原因可能在于,这些办法都过分依赖技术性手段,而技术性手段一旦进入感情领域,总没有好结果。

我认为,在友情领域要防范的,不是友情自身的破碎,而是异质的侵入。这里所说的异质,不是指一般意义上的差异,而是指根本意义上的对抗,一旦侵入会使整个友情系统产生基元性的蜕变,其后果远比破碎严重。显而易见,这就不是一个技术性的问题了。

异质侵入,触及友情领域一个本体性的悖论。友情在本性上是缺少防卫机制的,而问题恰恰就出在这一点上。几盅浓茶淡酒,半夕说古道今,便相见恨晚,顿成知己,而所谓知己当然应该关起门来,言人前之不敢言,吐平日之不便吐,越是阴晦隐秘越是贴心。如果讲的全是堂堂正正的大白话,哪能算作知己?如果只把家庭琐事、街长里短当作私房话,又哪能算作男子汉?因此,这似乎是一个天生的想入非非的空间,许多在正常情况下不愿意接触的人和事就在这里扭合在一起。事实证明,一旦扭合,要摆脱十分困难。为什么极富智慧的大学者因为几拨老朋友的来访而终于成了汉奸?为什么从未失算的大企业家只为了向某个朋友显示一点什么便锒铛入狱?而更多的则是,一次错交浑身惹腥,一个恶友半世受累,一着错棋步步皆输。产生这些后果,原因众多,但其中必定有一个原因是为了友情而容忍了异质侵入。心中也曾不安,但又怕落一个疏远朋友、背弃友情的话柄,结果,友情成了通向丑恶的拐杖。

由此更加明白,万不能把防范友情的破碎当成一个目的。该破碎的让它破碎,毫不足惜;虽然没有破碎却发现与自己生命的高贵内质有严重羝牾,也要做破碎化处理。罗丹说,什么是雕塑?那就是在石料上去掉那些不要的东西。我们自身的雕塑,也要用力凿掉那些异己的、却以朋友名义贴附着的杂质。不凿掉,就没有一个像模像样的自己。

对我来说,这些道理早就清楚,经受的教训也已不少,但当事情发生之前,仍然很难认清异质之所在。现在唯一能做到的是,在听到友情的呼唤时,不管是年轻热情的声音还是苍老慈祥的声音,如果同时还听到了模糊的耳语、闻到了怪异的气息,我会悄然止步,不再向前。

该破碎的友情常被我们捆扎、粘合着,而不该破碎的友情却又常常被我们捏碎了。两种情况都是悲剧,但不该破碎的友情是那么珍贵,它居然被我们亲手捏碎,这对人类良知的打击几乎是致命的。

提起这个令人伤心的话题,我们眼前会出现远远近近一系列酸楚的画面。两位写尽了人间友情的大作家,不知让世上多少读者领悟了互爱的真谛,而他们自己也曾在艰难岁月里相濡以沫,谁能想得到,他们的最后年月却是友情的彻底破碎。我曾在十多年前与其中一位长谈,那么善于遣字造句的文学大师在友情的怪圈前只知忿然诉说,完全失去了分析能力。我当时想,友情看来真是天地间最难说清楚的事情。还有两位与他们同时的文坛前辈,其中一位还是我的同乡,他们有一千条理由成为好友却居然在同一面旗帜下成了敌人,有你无我,生死搏斗,牵动朝野,轰传千里,直到一场没顶之灾降临,双方才各有所悟,但当他们重新见面时,我同乡的那一位已进入弥留之际,两双昏花老眼相对,可曾读解了友情的难题?

同样的事例,可以举出千千万万。

可以把原因归之于误会,归之于性格,或者归之于历史,但他们都是知书达理、品行高尚的人物,为什么不能询问、解释和协调呢?其中有些隔阂,说出来琐碎得像芝麻绿豆一般,为什么就锁了这么一些气壮山河的灵魂?我景仰的前辈,你们到 底怎么啦?

对这些问题的试图索解,也许会贯穿我的一生,因为在我看来,这其实也正是在索解人生。现在能够勉强回答的是:高贵灵魂之间的友情交往,也有可能遇到心理陷阱。

例如,因互相熟知而产生的心理过敏。

彼此太熟了,考虑对方时已经不再作移位体验,只是顺着自己的思路进行推测和预期,结果,产生了小小的差异就十分敏感。这种差异产生在一种共通的品性之下,与上文所说的异质侵入截然不同;但在感觉上,反而因大多的共通而产生了超常的差异敏感,就像在眼睛中落进了沙子。万里沙丘他都容忍得了,却不容自己的 身体里嵌入一点点东西,他把朋友当作了自己。其实,世上哪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即便这两片树叶贴得很紧?本有差异却没有差异准备,都把差异当作了背叛,夸张其词地要求对方纠正。这是一种双方的委屈,友情的回忆又使这种委屈增加了重量。负荷着这样的重量不可能再来纠正自己,双方都怒气冲天地走上了不归路。凡是重友情、讲正气的人都会产生这种怒气,而只有小人才是不会愤怒的一群,因此正人君子们一旦落入这种心理陷阱往往很难跳得出来。高贵的灵魂吞咽着说不出口的细小原因在陷阱里挣扎。

又如,因互相信任而产生的心理黑箱。

朋友间还有什么可提防的呢?很多人基于这样一个想法,把许多与友情有关的事情处理得干脆利落、默不作声。不管做成没做成,也不作解释,不加说明。一说就见外,一说就不美,友情好像是一台魔力无边的红外线探测仪,能把一切隐藏的角落照个明明白白。不明不白也不要紧,理解就是一切,朋友总能理解,不理解还算朋友?但是,当误会无可避免地终于产生时,原先的不明不白全都成了疑点,这对被疑的一方而言无异是冤案加身;申诉无门,他的表现一定异常,异常的表现只能引起更大的怀疑,互相的友情立即变得难于收拾。直至此时,信任的惯性还使双 方撕不下脸来公然道破,仍然在昏暗之中传递着昏暗,气忿之中叠加着气忿。这就形成了一个恐怖的心理黑箱,友情的缆索在里边缠绕盘旋,打下一个个死结,形成一个个短路,灾难性的后果在所难免。

这两个心理陷阱,过敏陷阱和黑箱陷阱,大多又是交叉重合在一起的,过于清晰与过于不清晰这两个极端,互为因果、互增危难,变情为仇,变友为敌,而且都发生在大好人之间,实在让人悲叹。

在好几个夜晚,我曾反复与一些心理学研究者讨论一个难题:为什么有的人使朋友损失巨大却能重归于好,有的人只因为说了短短两句话却使朋友终生无法原谅? 为什么有的敌人经历过长期争斗后却能变成朋友,而有的朋友一旦龃龉之后却不如一个敌人?

我想,不要老是从基本品质上找原因,其中一个关键在于,一些错乱的心理程序造成了心理陷阱。

我不知道我们能在多大程度上避开这些陷阱,总觉得对它们多加研究总是好事。真正属于心灵的财富,不会被外力剥夺,唯一能剥夺它的只有心灵自身的毛病,但心灵的毛病终究也会被心灵的力量发现、解析并治疗,何况我们所说的都是高贵的心灵。

说了这么多,可能造成一个印象,人生在世要拥有真正的友情太不容易。

其实,归结上文,问题恰恰在于人类给友情加添了太多别的东西,加添了太多的义务,加添了太多的杂质,又加添了太多因亲密而带来的阴影。如果能去除这些加添,一切就会变得比较容易。

友情应该扩大人生的空间,而不是缩小这个空间。可惜,上述种种悖论都表明,友情的企盼和实践极容易缩小我们的人生空间,从而产生适得其反的效果。

要扩大人生的空间,最终的动力应该是博大的爱心,这才是友情的真正本义。在这个问题上,谋虑太多,反而弄巧成拙。

诚如先哲所言,人因智慧制造种种界限,又因博爱冲破这些界限。友情的障碍,往往是智慧过度,好在还有爱的愿望,把障碍超越。

友情本是超越障碍的翅膀,但它自身也会背负障碍的沉重,因此,它在轻松人类的时候也在轻松自己,净化人类的时候也在净化自己。其结果应该是两相完满:当人类在最深刻地享受友情时,友情本身也获得最充分的实现。

现在,即便我们拥有不少友情,它也还是残缺的,原因在于我们自身还残缺。世界理应给我们更多的爱,我们理应给世界更多的爱,这在青年时代是一种小心翼翼的企盼,到了生命的秋季,仍然是一种小心翼翼的企盼。但是,秋季毕竟是秋季,生命已承受霜降,企盼已洒上寒露,友情的渴望灿如枫叶,却也已开始飘落。

生命传代的下一个季度,会是智慧强于博爱,还是博爱强于智慧?现今还是稚嫩的心灵,会发出多少友情的信号,又会受到多少友情的滋润?这是一个近乎宿命的难题,完全无法贸然作答。秋天的我们,只有祝祈。心中吹过的风,有点凉意。

想起了我远方的一位朋友写的一则小品:两只蚂蚁相遇,只是彼此碰了一下触须就向相反方向爬去。爬了很久之后突然都感到遗憾,在这样广大的时空中,体型如此微小的同类不期而遇,“可是我们竟没有彼此拥抱一下。”

是的,不应该再有这种遗憾。但是随着宇宙空间的新开拓,我们的体型更加微小了,什么时候,还能碰见几只可以碰一下触须的蚂蚁?

——且把期待留给下一代,让他们乐滋滋地爬去

常听人说,人世间最纯净的友情只存在于孩童时代。这是一句极其悲凉的话,居然有那么多人赞成,人生之孤独和艰难,可想而知。我并不赞成这句话。孩童时代的友情只是愉快的嘻戏,成年人靠着回忆追加给它的东西很不真实。友情的真正意义产生于成年之后,它不可能在尚未获得意义之时便抵达最佳状态。

其实,很多人都是在某次友情感受的突变中,猛然发现自己长大的。仿佛是哪一天的中午或傍晚,一位要好同学遇到的困难使你感到了一种不可推卸的责任,你放慢脚步忧思起来,开始懂得人生的重量。就在这一刻,你突然长大。

我的突变发生在十岁。从家乡到上海考中学,面对一座陌生的城市,心中只有乡间的小友,但已经找不到他们了。有一天,百无聊赖地到一个小书摊看连环画,正巧看到这一本。全身像被一种奇怪的法术罩住,一遍遍地重翻着,直到黄昏时分,管书摊的老大爷用手指轻轻敲了敲我的肩,说他要回家吃饭了,我才把书合拢,恭恭敬敬放在他手里。

那本连环画的题目是:《俞伯牙和钟子期》。

纯粹的成人故事,却把艰深提升为单纯,能让我全然领悟。它分明是在说,不管你今后如何重要,总会有一天从热闹中逃亡,孤舟单骑,只想与高山流水对晤。走得远了,也许会遇到一个人,像樵夫,像隐士,像路人,出现在你与高山流水之间,短短几句话,使你大惊失色,引为终生莫逆。但是,天道容不下如此至善至美,你注定会失去他,同时也就失去了你的大半生命。

故事是由音乐来接引的,接引出万里孤独,接引出千古知音,接引出七弦琴的断弦碎片。一个无言的起点,指向一个无言的结局,这便是友情。人们无法用其他词汇来表述它的高远和珍罕,只能留住“高山流水”四个字,成为中国文化中强烈而飘渺的共同期待。

那天我当然还不知道这个故事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只知道昨天的小友都已黯然失色,没有一个算得上“知音”。我还没有弹拨出像样的声音,何来知音?如果是知音,怎么可能舍却苍茫云水间的苦苦寻找,正巧降落在自己的身边、自己的班级?这些疑问,使我第一次认真地抬起头来,迷惑地注视街道和人群。

差不多整整注视了四十年,已经到了满目霜叶的年岁。如果有人问我:“你找到了吗?”我的回答有点艰难。也许只能说,我的七弦琴还没有摔碎。

我想,艰难的远不止我。近年来参加了几位前辈的追悼会,注意到一个细节:悬挂在灵堂中间的挽联常常笔涉高山流水,但我知道,死者对于挽联撰写者的感觉并非如此。然而这又有什么用呢?在死者失去辩驳能力仅仅几天之后,在他唯一的人生总结仪式里,这一友情话语乌黑鲜亮,强硬得无法修正,让一切参加仪式的人都低头领受。

当七弦琴已经不可能再弹响的时候,钟子期来了,而且不止一位。或者是,热热闹闹的俞伯牙们全都哭泣在墓前,那哭声便成了“高山流水”。

没有恶意,只是错位。但恶意是可以颠覆的,错位却不能,因此错位更让人悲哀。在人生的诸多荒诞中,首当其冲的便是友情的错位。

友情的错位,来源于我们自身的混乱。

从类似于那本连环画的起点开始,心中总有几缕飘渺的乐曲在盘旋,但生性又看不惯孤傲,喜欢随遇而安,无所执持地面对日常往来。这两个方面常常难于兼顾,时间一长,飘渺的乐曲已难以捕捉,身边的热闹又让人腻烦,寻访友情的孤舟在哪一边都无法靠岸。无所适从间,一些珍贵的缘分都已经稍纵即逝,而一堆无聊的关系却仍在不断灌溉。你去灌溉,它就生长,长得密密层层、遮天蔽日,长得枝如虬龙、根如罗网,不能怪它,它还以为在烘托你、卫护你、宠爱你。几十年的积累, 说不定已把自己与它长成一体,就像东南亚热带雨林中,建筑与植物已不分彼此。谁也没有想到,从企盼友情开始的人生,却被友情拥塞到不知自己是什么人。川端康成自杀时的遗言是“大拥塞了”,可见拥塞可以致命。我们会比他顽泼一点,还有机会面对拥塞向自己高喊一声:你到底要什么?

只能等待我们自己来回答。然而可笑的是,我们的回答大部分不属于自己。能够随口吐出的,都是早年的老师、慈祥的长辈、陈旧的著作所发出过的声音。所幸流年,也给了我们另一套隐隐约约的话语系统,已经可以与那些熟悉的回答略作争辩。

他们说,友情来自于共同的事业。长辈们喜欢用大词,所说的事业其实也就是职业。置身于同一个职业难道是友情的基础?当然不是。如果偶尔有之,也不能本末倒置。情感岂能依附于事功,友谊岂能从属于谋生,朋友岂能局限于同僚。

他们说,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这种说法既表明了朋友的重要,又表明了朋友的价值在于被依靠。但是,没有可靠的实用价值能不能成为朋友?一切帮助过你的人是不是都能算作朋友?

他们说,患难见知己,烈火炼真金。这又对友情提出了一种要求,盼望它在危难之际及时出现。能够出现当然很好,但友情不是应急的储备,朋友更不应该被故 意地考验。 ……

不知出于什么原因,我们这个缺少商业思维的民族在友情关系上竟然那么强调实用原则和交换原则。

真正的友情不依靠什么。不依靠事业、祸福和身份,不依靠经历、方位和处境,它在本性上拒绝功利,拒绝归属,拒绝契约,它是独立人格之间的互相呼应和确认。它使人们独而不孤,互相解读自己存在的意义。因此所谓朋友也只不过是互相使对方活得更加自在的那些人。

在古今中外有关友情的万千美言中,我特别赞成英国诗人赫巴德的说法:“一个不是我们有所求的朋友,才是真正的朋友。”真正的友情都应该具有“无所求” 的性质,一旦有所求,“求”也就成了目的,友情却转化为一种外在的装点。我认为,世间的友情至少有一半是被有所求败坏的,即便所求的内容乍一看并不是坏东西;让友情分担忧愁,让友情推进工作……,友情成了忙忙碌碌的工具,那它自身又是什么呢?应该为友情卸除重担,也让朋友们轻松起来。朋友就是朋友,除此之外,无所求。

其实,无所求的朋友最难得,不妨闭眼一试,把有所求的朋友一一删去,最后还剩几个?

李白与杜甫的友情,可能是中国文化史上除俞伯牙和钟子期之外最被推崇的了,但他们的交往,也是那么短暂。相识已是太晚,作别又是匆忙,李白的送别诗是:“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从此再也没有见面。多情的杜甫在这以后一直处于对李白的思念之中,不管流落何地都写出了刻骨铭心的诗句;李白应该也在思念吧,但他步履放达、交游广泛,杜甫的名字再也没有在他的诗中出现。这里好像出现了一种巨大的不平衡,但天下的至情并不以平衡为条件。即使李白不再思念,杜甫也作出了单方面的美好承担。李白对他无所求,他对李白也无所求。

友情因无所求而深刻,不管彼此是平衡还是不平衡。诗人周涛描写过一种平衡的深刻:“两棵在夏天喧哗着聊了很久的树,彼此看见对方的黄叶飘落于秋风,它们沉静了片刻,互相道别说:明年夏天见!”

楚楚则写过一种不平衡的深刻:“真想为你好好活着,但我,疲惫已极。在我生命终结前,你没有抵达。只为最后看你一眼,我才飘落在这里。” 都是无所求的飘落,都是诗化的高贵。

真正的友情因为不企求什 么不依靠什么,总是既纯净又脆弱。 世间的一切孤独者也都遭遇过友情,只是不知鉴别和维护,一一破碎了。

为了防范破碎,前辈们想过很多办法。

一个比较硬的办法是捆扎友情,那就是结帮。不管仪式多么隆重,力量多么雄厚,结帮说到底仍然是出于对友情稳固性的不信任,因此要以血誓重罚来杜绝背离。结帮把友情异化为一种组织暴力,正好与友情自由自主的本义南辕北辙。我想,友情一旦被捆扎就已开始变质,因为身在其间的人谁也分不清伙伴们的忠实有多少出自内心,有多少出自帮规。不是出自内心的忠实当然算不得友情,即便是出自内心的那部分,在群体性行动的裹卷下还剩下多少个人的成分?而如果失去了个人,哪里还说得上友情?一切吞食个体自由的组合必然导致大规模的自相残杀,这就不难理解,历史上绝大多数高竖友情旗幡的帮派,最终都成了友情的不毛之地,甚至血迹斑斑,荒冢丛丛。

一个比较软的办法是淡化友情。同样出于对友情稳固性的不信任,只能用稀释浓度来求得延长。不让它凝结成实体,它还能破碎得了么?“君子之交谈如水”,这种高明的说法包藏着一种机智的无奈,可惜后来一直被并无机智、只剩无奈的人群所套用。怕一切许诺无法兑现,于是不作许诺;怕一切欢晤无法延续,于是不作欢晤,只把微笑点头维系于影影绰绰之间。有人还曾经借用神秘的东方美学来支持这种态度: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羚羊挂角,无迹可寻……这样一来,友情也就成了一种水墨写意,若有若无。但是,事情到了这个地步,友情和相识还有什么区别?这与其说是维护,不如说是窒息,而奄奄一息的友情还不如没有友情,对此我们都深有体会。在大街上,一位熟人彬彬有礼地牵了牵嘴角向我们递过来一个过于矜持的笑容,为什么那么使我们腻烦,宁肯转过脸去向一座塑像大喊一声早安?在宴会里,一位客人伸出手来以示友好却又在相握之际绷直了手指以示淡然,为什么那么使我们恶心,以至恨不得到水池边把手洗个干净?

另一个比较俗的办法是粘贴友情。既不拉帮结派,也不故作淡雅,而是大幅度降低朋友的标准,扩大友情的范围,一团和气,广种博收。非常需要友情,又不大信任友情,试图用数量的堆积来抵拒荒凉。这是一件非常劳累的事,哪一份邀请都要接受,哪一声招呼都要反应,哪一位老兄都不敢得罪,结果,哪一个朋友都没有把他当作知己。如此大的联系网络难免出现种种麻烦,他不知如何表态,又没有协调的能力,于是经常目光游移,语气闪烁,模棱两可,不能不被任何一方都怀疑、都看轻。这样的人大多不是坏人,不做什么坏事,朋友间出现裂缝他去粘粘贴贴,朋友对自己产生了隔阂他也粘粘贴贴,最终他在内心也对这种友情产生了苦涩的疑惑,没有别的办法,也只能在自己的内心粘粘贴贴。永远是满面笑容,永远是行色匆匆,却永远没有搞清:友情究竟是什么?

强者捆扎友情,雅者淡化友情,俗者粘贴友情,都是为了防范友情的破碎,但看来看去,没有一个是好办法。原因可能在于,这些办法都过分依赖技术性手段,而技术性手段一旦进入感情领域,总没有好结果。

我认为,在友情领域要防范的,不是友情自身的破碎,而是异质的侵入。这里所说的异质,不是指一般意义上的差异,而是指根本意义上的对抗,一旦侵入会使整个友情系统产生基元性的蜕变,其后果远比破碎严重。显而易见,这就不是一个技术性的问题了。

异质侵入,触及友情领域一个本体性的悖论。友情在本性上是缺少防卫机制的,而问题恰恰就出在这一点上。几盅浓茶淡酒,半夕说古道今,便相见恨晚,顿成知己,而所谓知己当然应该关起门来,言人前之不敢言,吐平日之不便吐,越是阴晦隐秘越是贴心。如果讲的全是堂堂正正的大白话,哪能算作知己?如果只把家庭琐事、街长里短当作私房话,又哪能算作男子汉?因此,这似乎是一个天生的想入非非的空间,许多在正常情况下不愿意接触的人和事就在这里扭合在一起。事实证明,一旦扭合,要摆脱十分困难。为什么极富智慧的大学者因为几拨老朋友的来访而终于成了汉奸?为什么从未失算的大企业家只为了向某个朋友显示一点什么便锒铛入狱?而更多的则是,一次错交浑身惹腥,一个恶友半世受累,一着错棋步步皆输。产生这些后果,原因众多,但其中必定有一个原因是为了友情而容忍了异质侵入。心中也曾不安,但又怕落一个疏远朋友、背弃友情的话柄,结果,友情成了通向丑恶的拐杖。

由此更加明白,万不能把防范友情的破碎当成一个目的。该破碎的让它破碎,毫不足惜;虽然没有破碎却发现与自己生命的高贵内质有严重羝牾,也要做破碎化处理。罗丹说,什么是雕塑?那就是在石料上去掉那些不要的东西。我们自身的雕塑,也要用力凿掉那些异己的、却以朋友名义贴附着的杂质。不凿掉,就没有一个像模像样的自己。

对我来说,这些道理早就清楚,经受的教训也已不少,但当事情发生之前,仍然很难认清异质之所在。现在唯一能做到的是,在听到友情的呼唤时,不管是年轻热情的声音还是苍老慈祥的声音,如果同时还听到了模糊的耳语、闻到了怪异的气息,我会悄然止步,不再向前。

该破碎的友情常被我们捆扎、粘合着,而不该破碎的友情却又常常被我们捏碎了。两种情况都是悲剧,但不该破碎的友情是那么珍贵,它居然被我们亲手捏碎,这对人类良知的打击几乎是致命的。

提起这个令人伤心的话题,我们眼前会出现远远近近一系列酸楚的画面。两位写尽了人间友情的大作家,不知让世上多少读者领悟了互爱的真谛,而他们自己也曾在艰难岁月里相濡以沫,谁能想得到,他们的最后年月却是友情的彻底破碎。我曾在十多年前与其中一位长谈,那么善于遣字造句的文学大师在友情的怪圈前只知忿然诉说,完全失去了分析能力。我当时想,友情看来真是天地间最难说清楚的事情。还有两位与他们同时的文坛前辈,其中一位还是我的同乡,他们有一千条理由成为好友却居然在同一面旗帜下成了敌人,有你无我,生死搏斗,牵动朝野,轰传千里,直到一场没顶之灾降临,双方才各有所悟,但当他们重新见面时,我同乡的那一位已进入弥留之际,两双昏花老眼相对,可曾读解了友情的难题?

同样的事例,可以举出千千万万。

可以把原因归之于误会,归之于性格,或者归之于历史,但他们都是知书达理、品行高尚的人物,为什么不能询问、解释和协调呢?其中有些隔阂,说出来琐碎得像芝麻绿豆一般,为什么就锁了这么一些气壮山河的灵魂?我景仰的前辈,你们到 底怎么啦?

对这些问题的试图索解,也许会贯穿我的一生,因为在我看来,这其实也正是在索解人生。现在能够勉强回答的是:高贵灵魂之间的友情交往,也有可能遇到心理陷阱。

例如,因互相熟知而产生的心理过敏。

彼此太熟了,考虑对方时已经不再作移位体验,只是顺着自己的思路进行推测和预期,结果,产生了小小的差异就十分敏感。这种差异产生在一种共通的品性之下,与上文所说的异质侵入截然不同;但在感觉上,反而因大多的共通而产生了超常的差异敏感,就像在眼睛中落进了沙子。万里沙丘他都容忍得了,却不容自己的身体里嵌入一点点东西,他把朋友当作了自己。其实,世上哪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即便这两片树叶贴得很紧?本有差异却没有差异准备,都把差异当作了背叛,夸张其词地要求对方纠正。这是一种双方的委屈,友情的回忆又使这种委屈增加了重量。负荷着这样的重量不可能再来纠正自己,双方都怒气冲天地走上了不归路。凡是重友情、讲正气的人都会产生这种怒气,而只有小人才是不会愤怒的一群,因此正人君子们一旦落入这种心理陷阱往往很难跳得出来。高贵的灵魂吞咽着说不出口的细小原因在陷阱里挣扎。

又如,因互相信任而产生的心理黑箱。

朋友间还有什么可提防的呢?很多人基于这样一个想法,把许多与友情有关的事情处理得干脆利落、默不作声。不管做成没做成,也不作解释,不加说明。一说就见外,一说就不美,友情好像是一台魔力无边的红外线探测仪,能把一切隐藏的角落照个明明白白。不明不白也不要紧,理解就是一切,朋友总能理解,不理解还算朋友?但是,当误会无可避免地终于产生时,原先的不明不白全都成了疑点,这对被疑的一方而言无异是冤案加身;申诉无门,他的表现一定异常,异常的表现只能引起更大的怀疑,互相的友情立即变得难于收拾。直至此时,信任的惯性还使双方撕不下脸来公然道破,仍然在昏暗之中传递着昏暗,气忿之中叠加着气忿。这就形成了一个恐怖的心理黑箱,友情的缆索在里边缠绕盘旋,打下一个个死结,形成一个个短路,灾难性的后果在所难免。

这两个心理陷阱,过敏陷阱和黑箱陷阱,大多又是交叉重合在一起的,过于清晰与过于不清晰这两个极端,互为因果、互增危难,变情为仇,变友为敌,而且都发生在大好人之间,实在让人悲叹。

在好几个夜晚,我曾反复与一些心理学研究者讨论一个难题:为什么有的人使朋友损失巨大却能重归于好,有的人只因为说了短短两句话却使朋友终生无法原谅? 为什么有的敌人经历过长期争斗后却能变成朋友,而有的朋友一旦龃龉之后却不如一个敌人?

我想,不要老是从基本品质上找原因,其中一个关键在于,一些错乱的心理程序造成了心理陷阱。

我不知道我们能在多大程度上避开这些陷阱,总觉得对它们多加研究总是好事。真正属于心灵的财富,不会被外力剥夺,唯一能剥夺它的只有心灵自身的毛病,但心灵的毛病终究也会被心灵的力量发现、解析并治疗,何况我们所说的都是高贵的心灵。

说了这么多,可能造成一个印象,人生在世要拥有真正的友情太不容易。

其实,归结上文,问题恰恰在于人类给友情加添了太多别的东西,加添了太多的义务,加添了太多的杂质,又加添了太多因亲密而带来的阴影。如果能去除这些加添,一切就会变得比较容易。

友情应该扩大人生的空间,而不是缩小这个空间。可惜,上述种种悖论都表明,友情的企盼和实践极容易缩小我们的人生空间,从而产生适得其反的效果。

要扩大人生的空间,最终的动力应该是博大的爱心,这才是友情的真正本义。在这个问题上,谋虑太多,反而弄巧成拙。

诚如先哲所言,人因智慧制造种种界限,又因博爱冲破这些界限。友情的障碍,往往是智慧过度,好在还有爱的愿望,把障碍超越。

友情本是超越障碍的翅膀,但它自身也会背负障碍的沉重,因此,它在轻松人类的时候也在轻松自己,净化人类的时候也在净化自己。其结果应该是两相完满:当人类在最深刻地享受友情时,友情本身也获得最充分的实现。

现在,即便我们拥有不少友情,它也还是残缺的,原因在于我们自身还残缺。世界理应给我们更多的爱,我们理应给世界更多的爱,这在青年时代是一种小心翼翼的企盼,到了生命的秋季,仍然是一种小心翼翼的企盼。但是,秋季毕竟是秋季,生命已承受霜降,企盼已洒上寒露,友情的渴望灿如枫叶,却也已开始飘落。

生命传代的下一个季度,会是智慧强于博爱,还是博爱强于智慧?现今还是稚嫩的心灵,会发出多少友情的信号,又会受到多少友情的滋润?这是一个近乎宿命的难题,完全无法贸然作答。秋天的我们,只有祝祈。心中吹过的风,有点凉意。

想起了我远方的一位朋友写的一则小品:两只蚂蚁相遇,只是彼此碰了一下触须就向相反方向爬去。爬了很久之后突然都感到遗憾,在这样广大的时空中,体型如此微小的同类不期而遇,“可是我们竟没有彼此拥抱一下。”

是的,不应该再有这种遗憾。但是随着宇宙空间的新开拓,我们的体型更加微小了,什么时候,还能碰见几只可以碰一下触须的蚂蚁?

——且把期待留给下一代,让他们乐滋滋地爬去。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anai/1154657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2-03
下一篇2023-12-0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