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平台的争论从未停止,但是2016年过去后,社交领域的格局终于尘埃落定,微信和QQ依然牢牢占据熟人社交江山,但是在陌生人领域却依然唯独陌陌一枝独秀。
凭借直播功能,陌陌前三季共达到了3亿美元的收入,实现了十倍的增长,而历史总是相似,此前所有成功的社交平台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能够从早期的工具平台,向“工具+内容建设”平台转变,对平台用户形成反哺。
那么陌陌到底做对了吗
一,陌生人社交成败关键在于平台反哺
仔细观察所有陌生人社交,其共同点在于,大家早期都只是一个工具,仅仅用于满足用户之间彼此简单的交流,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优质内容出现,这时候就要求平台建立起内容生态,帮助这些大V用户成长起来。
因此我们看到,所有成功的开放平台包括Facebook、twitter、Instagram、猫扑、天涯、百度贴吧和微博,最后无一不是“工具+内容”平台,不仅对优质内容生产者有着很好的反哺机制,还能够创造出影响全社会的热点内容。
这些历史路径证明,当一个平台开始通过内容建设,反哺用户,则意味着这个平台进入到了真正的收割阶段,而助于"直播"与"时刻"等内容,陌陌也同样实现了“工具”平台向“工具+内容”平台的转变,受到市场认可,股价一路飙升。
但问题是,内容平台似乎永远会陷入到周期性衰落的怪圈,而陌陌的命运又会怎样?我们放到最后来讲。
二,陌陌借直播开启反哺生态
事实上陌陌很早就意识到了内容的重要性,在其此前屡次重大的改版中,例如贴吧、留言的改版,都意在加强内容建设,但问题在于迟迟没有出现一个杀手级功能,尽管陌陌拥有海量的用户,但却很难形成各种网红人物。
而2016年的直播,则为陌陌开启了一个全新的机会,相比于只做直播内容的对手,陌陌则显示出了多年积累的优势。
一方面,当对手们还在烧钱拉主播时,陌陌则可以将其平台上的优质用户直接转化为主播。
另一方面,在对手同样在烧钱找观众时,陌陌的用户同时又是时间消费的用户,有着极高的重合度,因此也瞬间变成了直播观众用户。
最重要的是,陌陌的杀手锏还在于更多元形式的互动能力,在垂直平台中,主播与用户互动的形式只能围绕直播,但是陌陌上则有着更好的活动机制,用户关注主播后,可以直接对主播的文字、动态等内容进行互动,以及与主播对话,加入主播粉丝群等等,形态极为多元,因此有着更强的粘性。
另外,陌陌此前还推出了“时刻”这个限时短视频内容,拥有表演能力的主播,还可以通过各种即兴表演来吸引粉丝,最终达成更良性的循环。
陌陌此前一直拥有用户数量优势,以及平台生态的优势,但是此前却一直缺乏有效反哺的方案,而直播的形态则让陌陌中的优质用户一下子爆发了出来。平台可以源源不断的对优质用户进行反哺,帮助他们在这个平台获取到更多利益,进而形成更好的良性循环。
三,直播的反哺将为陌陌带来长远价值
回到开头的话题,细数历代社交平台,总是面临着用户衰退,寻找新平台的威胁,而加入直播后的陌陌虽然迎来了增长,但是否会面临同样的困境?我认为短期来看依然不会,直播为陌陌创造的价值将会更为长远,这里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看。
1)高成本的直播形式,让陌陌形成独占资源
PC时代的用户不断迁移自己的陌生人社交平台,原因在于用户参与社交的方式成本极低,局限在了和文字领域,因此转移成本也极低。而一个平台中的大V用户开始流失,那么则意味着这个平台开始进入衰落。
但是反观陌陌则不可能在短期内出现这种情况,直播属于极高成本的内容创作,并不像文字以及那样可以无限随意复制,因此主播属于平台独占资源,转移成本极高,因此主播不会轻易转移阵地,而陌陌则可以持续收割。
这也与此前的时代完全不同。
2)陌陌拥有“泛娱乐”生态制造能力
首先是互动的多样性,与其他互动单一的平台不同,陌陌的时刻、动态、社群、圈子等诸多功能,能够为主播创造出多元的互动能力,这样让平台粉丝能从各个方面与平台网红进行互动。
其次是网红挖掘的能力,陌陌直播的成功正是建立在网红的挖掘能力之上,目前陌陌的网红推荐机制已经十分成熟,拥有各种主播小时榜、日榜、周榜、潜力榜等等,不断的让平台潜在优质网红获得曝光,实现反哺。
陌陌拥有生产优质内容的能力,除了直播之外,陌陌还顺势推出了限时短视频“时刻”直播,让优质的主播、网红用户的优质内容不断出现在平台中,而在这个内容消费的时代,用户永远需要进行内容消费,只要内容存在,就一定会继续吸引用户存在。而陌陌作为平台一直都在各个方面刺激用户实现优质内容的产生,长此以往下去,陌陌也将成为国内最大的泛娱乐平台之一(目前已经成立陌陌影业),而用户的流失则更没有可能。
结束语:
2016年已经结束,但是一个蓬勃的内容时代正在开启,而早先抢占陌生人社交风口的陌陌,凭借直播,实现了“工具”平台向“工具+内容”平台的转移,又再次成为了这一轮红利的收割者。
这次的陌陌不仅为用户开启了全新的反哺时代,让用户的才能得到爆发于认可,更重要的是直播的形态让其拥有了独占资源,并有机会向泛娱乐进军,至此江山稳固。
作者公众号:“首席发言者”
文丨阑夕
自从敲开中国陌生人社交市场的大门以来,陌陌已经走到了它的第十个年头。
在行业性的叙述里,陌生人社交时常会被归为伪命题一类,或者说,这种定义过于抽象,以致于无法界定一个明确的竞争区间。
这种疑问的本质在于,陌生人的社交需求,究竟是什么?
和陌陌同年上线的微信,尽管也曾凭借和两大功能实现了早期用户的高速增长,但是微信显然没有在帮助用户陌路相逢这件事情上逗留过久,并在最后成为了我们现实关系的准确投影。
这是陌生人社交的死结之一,因为陌生并不会是开始一段关系的终点,在陌陌里认识了新朋友,然后加进微信的熟人圈,这是一个极其自然的行为流程,从这个角度来看,
陌陌其实是在持续为微信创造并输送着新的关系链。
所以其他的陌生人社交产品都想得很明白,既然你们终究是要互加微信的,那么不得已而为之的解决方案无非两个:
要么,突出陌生人社交的目的性——比如脱单和婚恋——并将产品价值放在信息差方面,以前向收费的模式割上一刀,不管你们最后去哪儿聊了,我这边的LTV是拿到手了,作为参照,Tinder长期雄踞非游戏类App收入榜前列,几乎是赤裸裸的验证了兑现刚需的价码;
要么,干脆把这种目的性直接抹掉,以兴趣社交的由头吸引用户留存并生产内容,一边发展弱关系,一边形成同好社区,最近几年风起云涌的社交新贵,无一不是选择这条隔靴搔痒的路径。
像是陌陌这样上市还能盈利的异类,真的是一个都没有。
时至今日,打开陌陌的主界面,频道依然是呈现给所有用户的首屏,哪怕陌陌已经做了直播和短视频这些能够带来丰厚现金流的功能,以用户的地理位置为中心分发社交机会,这是陌陌做了十年而未曾改变的。
就用户观感而言,这样的排序算法委实说不上友好,因为它不是把全站的颜值巅峰铺展开来,而是基于中国任何城市的一条具体街道,呈现在这条街道上出现过的真实身影。
中文互联网流行过一阵关于这个关键词的讨论,
陌陌的产品设计,大抵可以说得上是一种,包括它的直播栏目,也相当倚仗主播和用户之间的距离,这很难堆砌出其他平台习以为常的头部网红。
套用社交货币的概念,地理位置——相比内容创作、颜值经济、推荐算法这些——大概是最难超发和注水的资源了,而在寻找陌陌何以生长的原因时,这也是最为显著的解题密码之一。
费孝通在里说中国传统的社会结构是建立在血亲和地缘的纽带之上的,最终构成了一种集体化的:
在费孝通看来,能够成功地从转向,是一个国家进入现代化的核心标志,后者相比前者固然少了些许温情和舒适,却可以带来更加平等并适合所有人的规则和秩序。
至今还能搜到近几十年来的很多媒体社论,回顾我们曾经是多么忐忑不安地迎接这种转型的到来,以改革开放为始,土地对于身份制度的禁锢逐渐解除,工业化和城市化空前绝后地促进了人口流动,那个的恐吓,也变得如同历史文件一般陈腐泛黄。
可能就在十年前,出门去见网友还是一件被千叮万嘱的高风险行为,可是现在你看看手机联系人里,有多少是的网友?
国际组织世界价值观调查有一项贯通了三十余年、覆盖全球一百多个国家的社会信任度调查,在这个问题上,从1981年到2020年,中国的认同占比是逐年上涨的,而在同期,全球的平均认同占比却是不断下滑的。
这既是一曲走向繁荣的赞歌,也为历史上的忧虑递上了一份足够乐观的答案。
事实上,目睹乡村故土的凋零,情感上的物哀成分远远大于设身处地的合理判断,经济的发展就是为了让人可以从偏远边陲走出来,而不是参与扮演原生态自然观赏区的人偶。
至于很多学者忧心忡忡的传统道德礼崩乐坏,倒也并未如期而至的大规模上演,这几天的河南水患,我们已经看到了太多的普通人挺身而出,冒着极大的危险营救陌生的受困者,这种没有经过任何彩排的真实情节,是对所谓的最好回应。
唐岩最早在创办陌陌的时候,在被问及为什么你要和陌生人聊天时,他的回答是一句反问:我为什么要和熟人聊天?
他说熟人之间的社交关系是透支型的,无论你有没有意愿,你都离不开家庭成员、同事同学的交际范围,但在脱离了应酬场景之后——比如下班了——你真正想和什么人聊聊呢?
这个答案当然不是唯一的,但是陌陌的用户活跃证明了其中一条分支,那就是通讯录里若是永远只有熟人存在,这对很多人来说是不可忍受的,尤其是考虑到中国的人口结构变化,一线城市充斥着北漂和沪漂,二三线城市里也被小镇青年填满,当年轻人赤手空拳地离开家乡,希冀在更发达的地方扎根生活,他们的人际网络就已经经过了一轮强制刷新,加上移动接管桌面的范式转移,十年前的陌陌,恰好踩到了一个辞旧迎新的节点上。
站在微观的角度,无论两个陌生人通过什么样的方式相识,他们的关系终点或许的确会在微信里,但在宏观的角度,在这个向大步跨进的历史进程里,一定会有越来越多的陌生关系被构建出来,然后他们会本能的去缔结新的情谊,陌陌则是其中最重要的生产工具之一。
这有点儿像小时候的数学题,陌陌泡在一个水池里,右边是一个水龙头往外泄水,左边是另一个水龙头正在往里灌水,问水池里的水到底会是变多还是变少。
如果用陌陌公布的数据来作回答,就是在这款产品的生态里,每个月有超过一亿用户活跃其中,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捧着这么一个池子,陌陌仍是中国互联网唯一一家上市的陌生人社交公司。
陌陌有过一组很有趣的数据:在感到困扰或是焦虑的时候,平均有七成的用户愿意选择向陌生人而非熟人倾诉,具体细到地域分布,排在前十的省份里除了江苏之外,全是内陆省份,这或许也从侧面映射出了中国社会的分层效应。
以为代表的第一梯队城市因为本身就具有足够饱和的社交供给——比如剧本杀、酒吧街、桌游店这类基础设施——所以并不过度依赖互联网产品的匹配能力,消解孤独的渠道也不算匮乏,对陌生人的情感交换需求往往排不到靠前的位置,所以陌陌在一线城市的用途,很容易被扭曲为刺激性的某些偏见。
而在生活方式没有那么丰富多彩的二三四线城市,深夜里被点亮的一块块手机屏幕,就是通向一个理想世界的羊肠小径,那些在现实里求之不得的分享欲,经由通讯信号散播到几千公里之外,抵达另一个同样孤独的灵魂,这样的长途跋涉,日复一日数以千万计的在陌陌里发生。
于是可以看到陌陌在过去几年里做了很多下沉的事情,从低线城市到活跃乡镇,重新认识那些游离于主流互联网边境之外的年轻人,这让陌陌扛过了对流动性影响颇大的冲击和来自抖音快手侵掠如火的错位竞争。
关于陌陌的行业争议,也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固定在雷同的那几个因素上:好的方向,就是连续盈利,收入稳定,多次向股东派息,账上躺着大笔的现金,创始人一时还没想好怎么花,而问题在于,如何让外界意识到陌陌已经找到第二增长曲线的事实,尽快刷新对陌陌的认知。
或许正是基于此,陌陌CEO王力才会在十周年内部信里宣布,将公司的使命愿景更新为连接人,连接生活。说白了,陌陌团队已经深刻意识到,未来不再是靠模式创新抢夺存量注意力的剧本,而是要以XR等新硬件、新技术为载体,将人与人、人与生活串联起来的范式转变。
总之陌陌已经动起来了,但外界尚需时间消化。
雷军的风口飞猪论流传已久,很多人将其视为一种投机主义。殊不知,这是雷军在金山十六年,日复一日践行后的思考结晶——有时在大势面前,个体的勤奋就像蜉蝣撼树一样微不足道。
这番表达几乎可以视作中国腰部互联网公司们的集体自白,并不是每一家公司都有机会拿到字节跳动这样短时间内发展到足以和巨头平起平坐的剧本,即使只是克服周期的表现,放在日新月异的经营环境里,也算是实属不易了。
就像陌陌初入直播市场的时候,行业里的当红辣子鸡还是熊猫映客花椒六间房这些,时至今日很多名字已经变得陌生,反倒是半路出家的陌陌活得还不错,在核心社交业务的内部实现了有限的多元化。
这不比更燃?
看好陌陌的投资者,会联想到Snapchat的跌宕故事,若是不那么夸张或是追求戏剧性的结果,我们必须承认Snapchat其实从未真正威胁到Facebook的基本盘,然而Snapchat在经历了高开低走之后,又能多次通过产品创新重回巅峰,这样的生命力,才是社交产品所必备的。
陌陌是不是未来可期,这谁也不知道,但是保留未来本身,就是最好的未来。
与此同时,当代年轻人的群体性孤独和嘈杂热闹的弹幕文化并不冲突,更进一步地说,二者的相辅相成才是这个世界的真相,孤独是物理性的,也只有物理尺度才能将之解决,有多少人在转发里打出一长串的时候实际上是面无表情地在触按屏幕,社会关系和社交行为的脱钩,是互联网原住民的遗传基因。
人类学家项飙在里对着依然忧国忧民的许知远讲了一个可能适合很多人对号入座的现象:
项飙把这项人类观察计划总结为,在他看来,技术的进步把现实世界给解构了,比如打开外卖应用虽然会告诉你附近的餐馆列表,但它们和你的距离其实只是一个虚化的数字,因为最后的结果一定是配送小哥把餐食放在了你的家门口,你可能在一家店点餐点了几个月,都并不真的知道它究竟开在哪里、怎么过去。
套用这个说法,陌陌十年如一日的社交实践,相当于把附近重拾起来,为数字世界再次赋予真实感,如同铺平一张被折成一团的纸,随着面积的变大和可精准的定位,无数种可能都有机会在纸面上交汇起来,层林叠翠,星河灿烂。
哦对了,最近陌陌App换了新LOGO,8月2日起,陌陌公司已经更名为HelloGroup——一个不再以单一App叙事,而是以产品矩阵、多元布局为主体,拥抱变化,拥抱泛社交、泛娱乐业务版图的全新起点。
看懂了这幅画卷,也就能够理解为何陌陌在LBS上如此执着,一切产品或是功能的出发点,都是从用户的附近开始点亮,坚持以人为中心,就能创造出千丝万缕的社会关系,这是马克思他老人家说的:
把动态推送到世界频道。
推荐官将你的动态推荐到了世界的意思把动态推送到世界频道。由于动态质量高,所发布内容赏心悦目或者有浏览价值。
陌陌推荐官把动态推荐了世界有利于扩大玩家的影响力,提高玩家找到真爱的几率,推荐官是指陌陌推荐较多的人给附近的人或者其他陌生人,对方同意聊天。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