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再婚祝福七绝诗(一对再婚夫妻以诗为媒的人间烟火)

老年人再婚祝福七绝诗(一对再婚夫妻以诗为媒的人间烟火),第1张

在这个重组家庭里,诞生了两位作家、一位编剧和一位收藏爱好者,他们在各自领域里都是佼佼者。传承良好的家风,他们书写着人世间最美最真的情。

文 | 翟立华

我真像那滴晨露

跳跃在他的叶尖

被他解读得晶莹剔透

……

在写给丈夫马立宪的《心迹》里,周龑炽热地表达着自己的感情。

一个寓言就这样悠长

一段故事就这样深情

忘掉忧伤和不幸

紧抓我的手一同前行

……

在写给妻子周龑的《缘定今生》中,马立宪赠予她今生最浪漫的平仄。

周龑和马立宪,虽是再婚夫妻,却伉俪情深;虽然中年邂逅,却爱得比年轻人更加诗意和浪漫。

再婚家庭的幸福秘诀,是互相包容、共同成长

其实,最开始,马立宪的儿子马震是抵触这位写诗的继母的。他觉得故去的妈妈快要被再婚的爸爸忘掉了,内心很痛苦,对继母的态度不冷不热。面对这种情况,马立宪也很苦恼,周龑却说:“老马,别担心,我会让孩子接受我的!”

新婚第二天,周龑就去看望了马震的姥姥和姥爷。一进门,她对着两位老人喊:“爸,妈,闺女回来看你们了!”两位老人被突如其来的“闺女”震惊了,眼圈儿慢慢变红,热情地把周龑让进屋。周龑动情地说:“爸爸、妈妈,我和立宪结婚,你们不会失去女婿,以后我就是你们的亲闺女。”两位老人拉着她潸然泪下,一旁的马震的心也随之一热。

和马立宪结婚后,周龑不管工作多忙多累,都会早早起床给瘫痪的婆婆做饭喂饭,换洗衣服、床单,帮她擦身,收拾大小便。上班时间,怕婆婆受委屈,她又专门请了护工照顾。晚上,她的卧室房门一直开着,婆婆稍有动静就赶紧跑过去照料。她的付出,马立宪都看在眼里,说:“今生有你,夫复何求!”瘫痪了10多年的婆婆在她的精心照料下,于90岁高龄安详离世。

2009年岁尾,马震的儿子出生。周龑一心一意伺候儿媳妇坐月子、照顾小孙子。此时的马震早被感动,继母无怨无悔地照顾自己一家老小,她不但不图什么,还给自己买了一些收藏方面的昂贵书籍。她所做的一切足以让自己喊一声“妈”了。姥姥姥爷也劝马震:“有这个妈妈,你还想怎样?就是你亲妈在世也不见得比她做得好!”

如今,马震姥姥和周龑俨然亲生母女。两位老人过年、过节、过寿,周龑跑前跑后一起张罗,敬上礼物。老人家里葡萄熟了,总会给周龑这闺女留着。

其实,马立宪对继女周子莙同样也付出了很多。2019年,周子莙要去法国学**导演。周龑考虑到家庭条件,不支持女儿留学。马立宪却说:“孩子有梦想,即使我们砸锅卖铁也让她去实现!”还筹借10万元支持继女留学。

周子莙去法国的前一天,马震做了一大桌子菜给妹妹饯行。席间,他把剥好的虾递到周龑的嘴边说:“妈,吃虾!”继子这声“妈”喊得情真意切又自然而然,周龑的眼眶一热。

9月,夫妻俩把女儿送到机场,过安检的时候,周子莙忽然扭身抱住继父,流着眼泪说:“老爸,谢谢您!是您让我享受到了父爱,给我插上了追求梦想的翅膀,等我回来!”

周子莙没有辜负继父的信任,作为中国“80后”影视编剧,她2012年创作的**剧本《荒唐协议》,荣获好莱坞编剧大赛喜剧类**剧本奖;2015年创作的**剧本《小猪情缘》荣获好莱坞编剧大赛家庭**单元奖。马立宪的儿子马震也因为喜欢历史而成为一名收藏爱好者,在业内小有名气。

马立宪和周龑这对中年夫妻的创作热情,完全不输给年轻人。婚后,周龑的小说《翔瀛罢试》、诗歌《宁静吟》等作品屡获省级奖项,还出版两部散文诗集《中华男儿魂》《中华女儿魂》。马立宪的《岁月作证》《缘定今生》《感恩母亲》等多部著作面世。

马立宪不会用电脑,周龑就帮他打字,还会给他的作品提一下意见和建议。创作长篇纪实文学《岁月作证》时,周龑稍微做了改动,给男女主人公的爱情埋下了一个伏笔。马立宪不禁抚掌大笑,说周龑是神来之笔,改得好!夫妻俩也曾因为用某一个字而推敲半天,最后还是以周龑的意见为准。那之后,马立宪就称周龑为自己的一字之师,对妻子的赞美毫不吝啬。

而对于丈夫的赞美,周龑则满心感慨:“当初正是诗和书,让我们走到了一起啊。”

诗书为媒,推开你的“柴门”

周龑是中国工商银行青岛城阳支行业务主管、对公客户经理。马立宪是原城阳区文联专业作家、作协主席,他们本是两条平行线。

周龑从小聪明好学,喜欢读书。她的工资除了生活开销,大部分都用来买书。书看多了,就有了用笔倾诉的欲望,她把自己的感悟倾注于笔尖,一篇篇优美的散文、一首首饱含深情的诗歌见诸报纸杂志,写作成了她情感最好的表达和宣泄方式。

2005年,周龑从平度市调到城阳区工作,需要把作协会员转到城阳区作协。去文联时,她特意带上了自己的诗集《梦在雨中》,顺便拜访马立宪。据说这位马老师不仅诗写得好,纪实文学、长篇小说也首屈一指。

周龑眼前的马立宪儒雅、内敛,流露出一种饱读诗书的气质。他不大的办公室里到处都是书,周龑爱不释手地翻看着。书籍迅速拉近了两个人的距离,他们从文学创作开始侃侃而谈,不知不觉半天时间就过去了。周龑起身告辞,奉上了自己的诗集;马立宪也回赠了他的诗集《没有尽头的思念》。

一天晚上,窗外淅淅沥沥地下着小雨,睡不着觉的周龑打开台灯,随手拿起《没有尽头的思念》读起来,然后被深深地吸引。马立宪把对亡妻的哀悼和思念都写进了诗里,字里行间流露的痴情让人动容。她看得几度落泪,此时的马立宪在她心里不再是温文尔雅的作家,而是一个失去妻子的孤独男人。他在诗歌里诘问:人生的河流上/渡船在哪儿/有谁会帮我度过这人生的不幸?离异多年的她一瞬间就对这个男人产生了强烈的爱慕之情。

周龑连夜写了一篇散文《谁会推开你的柴门》,在文章里回应马立宪:“我可否是一泓小小的港湾/泊得你下半生漂泊的情缘/与君共度人生的坎坎坷坷?”她把这篇散文夹到书里,第二天送给了马立宪。这篇散文既有知己之间的问候,也有投石问路的意味。可是,马立宪却迟迟没有回应她的情意。

2006年,周龑应邀去马立宪家里拜访。他家在城阳区夏庄街道马家台村,农村环境安静便于创作,周龑觉得很正常。可是,一进门,一股腥臭味儿扑鼻而来。原来,马立宪的老母亲瘫痪在床已有些年头了,从不会干家务活儿的他连吃饭都靠买,哪能照顾好瘫痪病人!为了不让周龑被母亲屋里的气味呛到,他慌忙把她往自己的屋里让。周龑四下打量马立宪的屋子,四面墙都是书橱,床上、桌子上、沙发上,就连地上都摞满了横七竖八的书籍,周龑一时间不知道自己能坐哪儿。

此时的马立宪早没了谈诗论文的淡定,他狼狈地扒拉着书,努力想腾出一个地方让周龑安坐。还是周龑把沙发上的书往两边推了推,自己坐下来。

马立宪说:“你先坐一会儿,我去买点吃的!”然后,逃也般地出门了。等他回来的时候,却看见周龑正在给他的老母亲梳头。他站在门口一直看着周龑,鼻子一酸,眼泪在眼圈里直打转。

周龑的妈妈1999年罹患乳腺癌,她一直陪在妈妈身边照料。妈妈走后,周龑因为受不了这个打击,差一点儿遭遇意外。所以,她对“妈妈”这个称呼格外珍惜。当她推开马立宪母亲的房门,看到瘫痪在床的老人因为自己的到来开心地咧嘴直笑,淌了一脸的口水,这让周龑看着无比心酸。她动作麻利地给老人擦洗身子,像照顾自己的妈妈一样细心。

牵手彼此,年轮中最浪漫的一圈

2006年6月,杏子成熟,同事捎给周龑两盒杏。她给马立宪打电话,让他给老母亲带回去尝尝鲜。他欣然而来,离开的时候,周龑轻声说:“马老师,下次再见的时候别穿这件衣服了,很邋遢。”他没吭声走了。再次见面时,他特意穿了一套新衣服,干净利索地出现在周龑面前。她心里暗暗高兴,原来他在乎她的话。

2007年,马立宪的儿子马震结婚,邀请周龑参加婚宴。席间,文联的一位老师悄悄问她:“我想给你介绍一个对象,你感觉马老师人怎么样?”周龑心里一动,但没吭声。

一天晚上,周龑把新写的一首诗发给马立宪后就睡了。第二天一早,她看到手机里有一条未读短信,打开一看,居然是凌晨时马立宪发来的,老马会发短信了?原来,马立宪为了给她回复短信,特意请教儿子,鼓捣到半夜才发送成功。这一条短信,周龑看了一遍又一遍,一整天都在笑。

从那天晚上开始,两人的短信你来我往,你写一首诗发给我,我回一首诗发给你,说不完的话,写不尽的诗,每每聊至夜深还依依不舍。两个人都用情已深,却谁也不捅破那层窗户纸。

两人的单位隔着一条路,很近。那天下班后,他们并肩走在初秋的街头。还是从文学开始,说啊,走啊,一条街到尽头再拐向另一条街。天上飘起了细雨,他们却丝毫不受影响。十几里路走下来,两个含蓄的中年人始终连碰一下手都没敢。周龑在职场打拼数十年,见过的男人各种各样,但是像马立宪这样持重、自制的人很少见。走在他身边,那种踏实和安全感是她多年来不曾有过的。这一刻,她在心里认定了马立宪。

其实,周龑也有意见,走了这么长时间的路,马立宪连一瓶矿泉水都没给她买,太抠门了吧!

可后来就是这个抠门的人,却能在周龑的女儿上大学时慷慨解囊。

2007年,周子莙考进西华大学学习音乐,学费高昂。当时周龑给父母治病的外债还没有还清,拿不出这笔钱,一筹莫展。知道情况的马立宪匆匆来了,把自己的公积金卡和身份证递给周龑说:“去把我的公积金取出来给孩子交学费,孩子上学不能耽误。”

2008年9月,马立宪老宅的大枣树结满了果实,周龑应邀前往。她先到他母亲的屋里帮老人擦洗身体,发现老人后背磨出一块块的斑,一沾水疼得直哆嗦,她的眼泪一下子就出来了。从屋里出来,周龑对马立宪说:“马老师,这个家需要女人,不嫌弃的话,就让我来照顾你们吧!”

第二天,周龑就搬到马立宪家,洗手做羹汤。这个又脏又乱的家在她的打理下,开始有了烟火气息,也有了笑声。次日早上,她做完饭急匆匆地赶去上班。到了单位才发现包里有一袋洗得干干净净的大枣,是马立宪放进去的。

马立宪家的那棵老枣树很高,摘枣需要蹬着梯子爬到墙头上。想着他笨笨地趴在墙头上摘枣的样子,周龑笑了。从那天开始,周龑每天在单位都能吃上新鲜的大枣。她觉得,他所有想说的话都融进一颗颗枣里了。

2009年正月初九,马立宪生日当天,两人领了结婚证。婚礼上,一本《缘定今生》见证了他们的爱情。夫妻每人50首诗合成这本诗集,马立宪写序,周龑写后记,百岁老书法家给诗集题字,祝福他们百年好合。

于是,他们成为人生伴侣。2019年5月,因为良好的家风和浓厚的文化底蕴,周龑和马立宪家庭被全国妇联推选为“全国最美家庭”。2020年,这个家庭再传喜讯,周子莙成为巴黎国际**学院的硕士研究生。

周龑和马立宪还致力于公益事业,一起为青岛的历史名人著书立说。夫妻俩为了创作红色系列纪实文学,坐着火车去全国各地搜集素材。

马立宪有高血压和糖尿病,平时在家里都是周龑照顾他。但是在旅途中,他却坚持把所有的行李都背在身上。去河南采访时,两人只买到硬座票。为了让妻子舒服些,他让周龑枕在自己的腿上睡觉,自己直挺挺地坐了一路。去贵州采风时,马立宪执意睡上铺。看着丈夫不再挺拔的身躯,艰难地往卧铺上爬,周龑心里是幸福的,眼里却含着泪。

那天,周龑在自己的博客上感慨地写道:“遇到马立宪,是我这辈子最美好的归宿!”

七绝·获赠作业范本(新韵)

秋光融暖笑容扬,矫健温和似往常。

感谢明德提教意,赠予作业俱优良。

注释

明德:1光明之德;美德。2指才德兼备的人。 3彰明德行。

提教:提示, 启发。

改前:

秋光融暖笑容扬,矫健温和似往常。

感谢明德提教意,赠予作业是一双。

昨天陪我妈去老年公寓看我爸的老友。书法课去晚了,课间休息还出外复印了东西。却竟然得到两幅老先生赠予作业:84岁张聚辰、87岁裴老的。他们的作业常常受到老师表扬,难得的佳品。他们都是自己骑车来教室。喜欢看到他们依旧温暖、爽朗的笑脸;喜欢他们干净、醇熟的字。

——2019年10月30日

文/琴心剑胆  图/来自沧浪渔人老师

其一

梳理清光梳理秋,心胸深浅气节收。

莫将竹叶寻常饮,拈朵轻云作晚舟。

(20200919)

其二

树静掩秋山,鹤闲飞暮烟。

不知千万里,谁与共婵娟?

其三(新韵)

茅舍疏篱吊翠瓜,雏鸡三五印竹花。

山前老友频相问,何日更酌诗酒茶。

其四

弦月如钩钓晚秋,离人几载未同舟。

滴滴点点胡杨泪,汇入萧萧雁字流。

(20200921)致谢沧浪渔人老师原玉及原作者

近日与文友互动,获老友春日秋月赠诗一首,现回赠并分享,希望朋友们喜欢。

五月

辞别最美四月天    迎来似火红五月

亦工亦文耕耘苦    财源广进乐淘淘   

风景

长假催生旅行潮    亲友相聚乐淘淘

一路风景一路歌    诗酒花茶话英豪

注释:耕耘,汉语词语,读音为gēng,yún,亦作“耕芸”。指犁地除草。泛指农耕之事;还比喻辛勤劳动。

  同李十一醉忆元九

  花时同醉破春愁,醉折花枝作酒筹。

  忽忆故人天际去,计程今日到梁州。

  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李十一:即李健,字杓直。元九:即元稹。

  破:破除,解除。

  酒筹:饮酒时用以记数或行令的筹子。

  天际:肉眼能看到的天地交接的地方。

  计程:计算路程。梁州:地名,在今陕西汉中一带。

  白话译文

  花开时我们一同醉酒以销春之愁绪,醉酒后盼着了花枝当做喝酒之筹码。

  突然间,想到老友远去他乡不可见,屈指算来,你今天行程该到梁州了。

  《同李十一醉忆元九》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这是一首即景生情、因事起意之作,以情深意真见长。从诗中可见作者同元稹的交情之深。全诗不事雕琢,以极其朴素、极其浅显的语言,表达了极其深厚、极其真挚的情意。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anai/1156693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2-03
下一篇2023-12-0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