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孟潮 教授级高级建筑师,现任中国建设文化艺术协会环境艺术委员会常务副会长,中国建筑学会人类居住学术委员会委员。 提出建立人类生态系统全环境概念,是要在生命进化和发展的长河中,实现人类生态系统与全环境的平衡。即一方面生态系统的生物(包括人类)有机地不断适应环境,同时又作用于环境;另一方面不同物种生物之间互相依赖、互相制约,从而使生态系统处于一种微妙的、相对稳定的状态中。
这种相对稳定是动态的生态平衡,是生态系统在一定时间内结构和功能上的相对稳定状态。
运用生态建筑学原理、城市生态学原理进行规划设计是古今中外城市规划、建筑设计成功的重要原因。如中国明清时代的北京古城和四合院的规划设计,美国的世界著名建筑大师弗兰克・赖特的有机建筑设计,芬兰的世界著名建筑大师阿尔托的人性化、乡土化建筑设计,后现代主义建筑的代表人物文丘里、约翰逊等人强调重视文脉的建筑作品等,古今中外这类重视建筑生态本质的成功实例很多。
作为一门学科,近年来国外的生态建筑学研究成果很突出。国外有关城市生态的研究起源于20世纪20年代,从20世纪60年代起,城市生态学在国外很快发展起来,既有理论,又有实践。
围绕建立相应的人类生态系统全环境这一主题,我将人类建筑文明发展史分为六个阶段:
实用建筑学阶段,人类为了遮风避雨、防野兽侵袭,采取“穴居野处、构木为巢”的居住方式,把建筑作为谋生存的物质手段的阶段;
艺术建筑学阶段,人类将建筑类比为纯艺术作品(如绘画、雕塑),追求建筑的所谓艺术效果,把建筑视为艺术之母的阶段;
功能建筑学阶段,是以法国建筑师勒・柯布西耶为代表的、把建筑视为“住人的机器”、特别重视建筑功能的阶段;
空间建筑学阶段,是以意大利建筑理论家布鲁诺・赛维“空间是建筑的主角”的理论为标志的、把建筑视为“空间艺术”的阶段;
环境建筑学阶段,是以1981年的《华沙宣言》为代表的、强调建筑的环境科学性、环境艺术性和环境社会性的阶段;
生态建筑学阶段,是以20世纪80年代出版的《生态城市》和90年代《绿色建筑――为可持续发展的未来设计》专著出版为标志开始的新阶段。
今天我们处于生态建筑学阶段,人们有了较明确的生态意识:将城市与建筑作为生态系统研究;研究人类生活、生产等一系列行为规律相应的生态学,研究与实践在建筑环境之中如何具体体现相应的生态要求等。
这些研究与实践使城市和建筑的研究达到其生态本质的深度,使人们认识到建筑空间环境也是生态环境,而空间环境内充满的各种显形的、隐形的物资流、能量流和信息流,这类生态活动,是为了满足空间环境中人流、人群的需要,从而实现了建筑文明发展史上新的突破。
建筑领域中的人类生态系统全环境概念,是建设生态城市、发展生态建筑的核心问题。它涉及到节约能源、建筑与气候共同工作、减少资源消耗、尊重住户、尊重场址、尊重建成环境的整体性等各个方面的重要问题。
建筑与城市是人类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自然生态、社会生态、经济生态、居住生态状况的影响是无比巨大的。特别当人类社会进入信息时代时,建筑与城市的生态问题就显得更加突出。城市(建筑)与人、社会、环境这三者的关系是同构的,共兴衰、共存亡的,城市与建筑的生态化也必然是今后发展的必由之路。
认识到这一点有一个相当曲折的过程。
生态文明是当代文明,属于后工业社会或信息社会时代人类对于环境和自然关系觉醒后才有的文明。生态活动所要求的建筑空间、城市空间极其丰富,有多少生态现象就会有多少种相应的建筑类型,每种建筑都反映着不同年龄、性别、时期、地域、民族等特有的生态本质。这也是环境之所以成为当代使用频率最高的一个词的原因。
人类的生命圈(婴儿-儿童-少年-青年-中年-老年-残疾人-亡人)中的每一个环节都会横向提出生活、教育、文化、娱乐、工作等诸方面的生态要求。因此,我们应该用生态建筑学的观点,从生命圈的角度来考虑我们的建筑类型。一幢建筑物不论是何种类型,从满足相应生命圈的生态活动要求考虑,是不会,“千篇一律”的。比如,随着人类社会的老龄化趋势,老人住宅和相应的老人环境问题的研究会得到人们的重视。
从生命圈的角度考察我们的城市和建筑时会看到,在设计建筑环境时,以前我们往往只注意到房屋、道路、广场、城市设施等这类硬件部分,却忽视了阳光、空气、水、土地、绿化等生态建筑部分,忽视了人、人群、自然和社会的环境生态要求,在城市规划建设中造成了许多历史性的失误。在城市规划建设与建筑设计等方面,出现了不少脱离经济基础的、采用单一模式的高消费、高标准、高污染的城市建筑。
比如,过去在城市布局上往往按照功能将城市分成重工业区(钢铁、煤炭等行业所在地,实际成了男人区)、轻工业医(纺织、食品行业所在地,实际成了女人区),集中设立商业区、文化娱乐区、体育场区、行政办公区等等。这些单纯的住宅区和工作区的远离,形成了服务空间和被服务空间的不平衡,给千百万人造成每天往返的烦恼、疲劳,给城市带来车流、人流、噪音、环境污染、能源浪费等等诸多灾难。这些问题的存在当然不能使我们的城市成为生态城市、宜居城市。
去年,中国太湖蓝藻引发的无锡市水危机问题,再次敲响了中国生态恶化的警钟。人们逐渐认识到环境问题中生态问题才是最为关键的问题,环境治理要从保证生态平衡抓起。
自1972年第一次世界人类环境会议发表《人类环境宣言》以来,人类对自然环境的觉悟空前提高,由以人为中心、恣意改造自然环境的状态,转入到以自然环境为友、为伙伴关系的新阶段。在这个新阶段,建立人类生态系统全环境概念,为完善人类生态系统全环境,提高整个城市及其建筑的生态质量,动员全社会的力量行动起来是十分必要的。
摘 要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条件及水平的日益提高,尤其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并逐渐被人们所认识,生态建筑及其设计已经成为我国及世界许多国家建筑设计的一个新的理念,并逐渐成为建筑领域的一个新的热点和一种发展趋势。本文简要论述了生态建筑的发展趋势,说明了生态建筑设计的基本原则和目标,分析了生态建筑的特征及其对设计的基本要求,并举出了国外生态建筑的范例,以引起人们对生态建筑的关注。
关键词生态建筑;可持续发展;建筑设计;生态环境
Talk about ecological building design
Hu Xiang-cheng
(Taiyuan Jiancaoping district, towns and villages the management station Taiyuan Shanxi 030023)
AbstractWith the increasing of social progress and people"s living conditions and the level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trategy proposed understanding of ecological building and its design has become a new concept in our country and in many countries of the world architectural design,and gradually building a new hotspot and a development trend This article briefly discusses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ecological architecture, describes the basic principles and objectives of the ecological building design, and analysis of the ec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building and its design requirements, citing the example of eco-building abroad to cause ecological building concern
Key wordsThe ecological building;Sustainable development;Architectural design;Ecological environment
1 序言
(1)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历史时期内,人类社会的发展几乎无节制地消耗着地球上宝贵的能源和其他不可再生资源,在大量消耗不可再生资源的同时,还造成大气环境破坏,全球气候变暖。
(2)从70年代后期开始,国际社会越来越认识到环境问题和能源问题是关系到人类自身生存和发展的核心问题。1976年联合国召开第一次人居环境大会,1989年联合国环境署理事会会议通过了“可持续发展”的声明,1992年在巴西的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发表了《21世纪议程》,1996年在伊斯坦尔联合国召开了第二次人居大会。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条件及水平的日益提高,尤其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并逐渐被人们所认识,生态建筑及其设计已经成为我国及世界许多国家建筑设计的一个新的理念,并逐渐成为建筑领域的一个新的热点和一种发展趋势。
2 生态建筑的涵义
生态是自然、生态、生命秘活力的象征,它代表了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共处、协调发展的文化,贴切直观地表达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内涵。生态建筑的产生和发展,是将生态思想引入建筑领域的结果。生态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保护环境、节约资源(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最终实现人与自然共生的建筑物。
3 生态建筑的发展趋势
所谓生态,可以解释为生物的生理特性及其对自然环境的适应状态。由此,生态建筑亦可理解为既能满足人们居住生活等生理特征需要,又与自然环境协调友好的建筑模式。关于生态建筑的定义和内容,全世界尚无完全一致的意见,但是,在以下3个基本点上,世界各国的专家学者是没有分歧的:在全生命周期内,生态建筑将消耗最少的能源和资源,对环境和生态产生最小的影响,同时为居住和使用者提供一个健康、舒适的工作、居住、活动的空间。可见生态建筑是实现“人——建筑——自然”三者和谐统一的重要途径,也是我国实施21世纪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态建筑有方方面面的特征,其中降低能源消耗是最重要的特征之一。1972所联合国第一次人类环境会议在瑞典的斯德哥尔摩召开,会议提出了人类“只有一个地球”的 口号 ,从此以关注生态环境为主旨的绿色生态运动便一直活跃在国际社会的前沿。
4 生态建筑设计的原则和目标
(1)生态建筑设计是将建筑这一人工产物置于自然环境中时,筑成建筑与生态环境之间相互左右的生态系统,应充分考虑其对自然环境污染的适应和影响,以及建筑与自然环境之间物质能量的交换。
(2)根据系统中物质不断循环使用的原理,将建筑中的各种资源,尤其是稀有资源、紧缺资源或不能自然降解的物质尽可能志加以回收、循环使用,或者是通过某种方式加工提炼后进一步使用。同时选择建筑材料的时候,预先考虑其最终失效后的处置方式,优先选用可循环使用的材料。对于生态建筑的探讨,也是倡导能促进人类健康的建筑形式,适应建筑所在的环境,尽可能地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其的三个基本问题是:资源利用,舒适和可持续性。
可持续发展作为我国的基本国策,已经深入到各行各业,生态建筑是建筑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途径和必然选择。20世纪60年代诞生的生态建筑在最近几十年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尤其是在当前,生态建筑已成为全世界各地区建筑设计师们所共同注目的热点话题。
生态建筑的基本内涵
生态建筑,即是综合运用生态学、建筑技术原理和现代科学技术手段等,合理安排并组织建筑与其他自然、社会等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使建筑和环境之间成为一个有机的结合体。生态建筑在满足人们基本的居住需求的基础上,同时强调了室内的局部微气候条件以及生物调节功能,为人们提供了一个“人—自然—建筑”和谐的舒适空间。从生态建筑的概念来看,该类建筑至少具有自然特性、高品质以及可持续环保特性。生态建筑强调自然环境与居住空间的结合,通过技术或者巧妙的构思在建筑内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因子,美化室内环境的同时也提高了居住的品质,并且能在较大程度上节约能源资源,达到可持续环保的目的。
我国生态建筑的发展现状及问题
受经济发展程度的影响,西方发达国家在生态建筑方面的发展要领先于我国,例如德国,政府对环保事业的积极热情的推动使生态建筑得到了良好的发展,太阳能、生物能、地热等清洁资源以及可再生生态资源、现代节能技术等均在生态建筑中得到了非常好的应用,生态建筑的市场化程度非常高。反观国内,虽然生态建筑这个词语早已广为熟知,但是真正熟知其概念内涵的人较少,真正做到节能低耗的案例少之又少,因此生态建筑未能得到广泛的推广应用。国内生态建筑的发展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1以技术实现建筑的生态化功能,成本较高。生态建筑离不开现代科学技术,其中所包含的技术也分为多个层次,高技术生态建筑强调用现代高新技术和高品质结构、材料来实现建筑结构功能的完整舒适性,但是往往有些技术设备的实现本身具有较大的经济代价,使得建筑的建造成本大大增加。另外,有些技术设备的应用可能降低建筑在后期使用过程中的能耗污染等,但是在发展不够成熟的情况下,制作完成这些技术设备的过程有可能会产生高污染,存在污染转移的表象,例如,在太阳能技术最初发展阶段,生产该材料的过程却会产生高污染,因此必须将前期代价与后期效益进行综合考量。生态建筑的发展也是,在其发展应用过程中,必须紧紧围绕“生态”这一核心,不管是从生态环境还是从经济效益方面考虑。2符合国情的理论研究比较缺乏。我国在20世纪90年代就已经开始了生态建筑的理论研究,但是却与西方先进国家存在不小的差距,对生态建筑的内涵也尚未形成统一可行的意见。另外,发达国家由于起步较早,已经积累了相关的经验案例,国内许多研究是以发达国家的研究为基础的,未能充分考虑到国内的实际情况。此外,我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之前不管是在自然条件还是习俗文化等方面均存在较大的差异,生态建筑作为综合考量“人与自然”的复杂体系,必须因地制宜,结合地区的实际情况。3缺乏实践案例。虽然我国西北黄土高原的窑洞以及西南云南地区干栏式建筑均融入了自然生态的思想,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这些属于比较原始的初级阶段,而具有现代意义的生态建筑在我国则起步相对较晚,且经济发展程度以及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程度不足,因此生态建筑的发展应用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国内的生态建筑实践案例较少,仅在北京、上海、深圳等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有为数不多的实践案例。
1完善生态建筑评估体系目前,人们的生态意识有了普遍的提高,许多开发商也趁机打着“生态”的旗号,来扩大自身项目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多数情况下,是对“生态建筑”这一概念的滥用,因此,相关行业协会组织应该采用严格的评估标准,制定完善科学的评估体系,以为生态建筑的健康发展提供具体可事实的技术依据。2制定鼓励引导性政策德国生态建筑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德国政府的大力扶持,例如鼓励资金投入生态住宅的建造,对生态建筑项目实行低息贷款等等。近年来,我国房地产经济发展蓬勃,建筑也随之发展迅速,但是国内大多数建筑都属于高能耗建筑,在我国当前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矛盾突出的情况下,推行生态建筑,协调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对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政府层面,效仿西方发达国家,制定生态建筑的鼓励引导政策显得尤为重要。3推动相关科学技术的发展生态建筑的发展离不开现代技术的应用,但是由于技术发展不完善,许多技术未能在实践中得到充分的应用,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生态建筑的发展,因此,不管是从政府还是从学术角度,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也是实现生态建筑发展的有力保障。
更多关于工程/服务/采购类的标书代写制作,提升中标率,您可以点击底部官网客服免费咨询:https://bidlcyffcom/#/source=bdzd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