喧闹之中的宁静—— 小雁塔与古城墙

喧闹之中的宁静—— 小雁塔与古城墙,第1张

      陕历博和兵马俑实在是把我挤晕了,恐怕没什么勇气再去一次,真的像当地人说的,西安的重游率可能真的非常低。来西安的那天入夜后去了一趟大雁塔,四面八方除了人还是人,南广场少说有几万人!人人从从众众与肃穆温润的大雁塔非常的不搭,转到北广场的时候,玄奘雕塑下是一群一群的广场舞,喧闹,吵杂,只让我联想到一个词:亵渎。

    西安有大雁塔,还有一个小雁塔,大雁塔在城外,是陆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小雁塔则在城内的中轴线上,又叫荐福寺,是一座翻译寺,也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

      可能是因为大雁塔南广场修了一个巨大的喷泉广场,旅友们更多去的都是大雁塔,名声更大,商业气息更浓,相比之下,小雁塔就变得很小众了。大雁塔门票50,小雁塔则免费。

    小雁塔人非常少,面积却不小,古树葱葱,非常惬意!

  被古树环绕的小雁塔,塔身高15层,可惜塔顶因为地震塌裂,现在只有13层。原本可以登塔,但正好赶上维修,遗憾!

      大雁塔安放的是高僧玄奘取来的真经,小雁塔安放的是高僧义净取来的真经。玄奘走的是陆上的丝绸之路,而义净则是从广州出发,走的是海上丝绸之路。

      在塔底拍上去,很雄伟,塔底两侧各有一个石碑。

      中轴线上两旁的都是国槐,每棵的年纪都在1300年上。

      荐福寺中轴线上的城楼,两层,旁边的楼梯和墙面爬满了爬山虎。

    在中轴线的两侧是钟楼和鼓楼,可惜门已经锁了,只留了一道门缝,可以窥探一二。

      从门缝里拍的,鼓很大

      在鼓楼的对面是钟楼,看上去比鼓楼雄伟一些,算是小雁塔的景点:雁塔晨钟。

      我趴在后面的窗楞拍的照片,里面的钟很大,可惜门锁了。在钟楼不远处有一个仿制的钟,刚好碰到一群老外,排着队去敲钟,很兴奋。

    小雁塔人很少,园子却很美,非常像天坛的感觉。西安的夏天特别热,白天大概要35度以上,可在小雁塔却感觉到丝丝凉意,很恬静。

  从荐福寺的侧门出去就是一汪不大的湖水,湖水四周种了一圈竹子,有松有竹,颇有风骨。

      周先生说荐福寺的感觉很像成都,也是千年古树,也是种满银杏。小甬道旁边的银杏树已结满了银杏果。我们又说起潮汕地区并没有银杏这样的北方树木,却一直保存着吃白果的习惯,可能就是因为潮汕人一千多年前从河南一路迁至海边,又有梅州的群山阻隔着,所以好多习俗都是千年之前中原地区才有的。(潮汕人是南方的河南人,哈)

    西安市博物馆就在小雁塔的里面,顺便看看,毕竟好东西都在陕博了。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周公制定周礼之时已经定下了城的概念,城要有九门。周礼影响中国几千年,所以无论是长安城还是北京城,都有九门。

      一个四面万佛石刻,不知道是不是钟山石窟的。西安市博物馆的馆藏很特别,这些石刻石雕只有少数几个是玻璃封存,其余的都是这样伸手可触的。

      这是一对鎏金的玉石雕观音,少数的玻璃封的石雕。

      这个走地鎏金龙和陕博的小金龙造型一样,可是这条就大很多,陕博的有小指头大,这条比手掌大一些。

        这里也有一个玉杯,只是成色偏差,杯口鎏金,年代更近一些。

    这件有点意思,估计你猜不到,这个是弩上的一个零件,相当于现在狙击枪上面的瞄准镜。高高的那个凸起叫做望山,和前面的小三角一起瞄准定位目标的。

    这件鎏金瑞兽葡萄纹铜镜很漂亮,这个花纹在陕博见过,在洛阳见过,在这里有一次见,可以想象,这个花纹在古时一定是贵族圈的流行款。

      青铜羽人,是西汉时候的,在洛阳的时候也见过汉代的差不多的羽人,记得以前和小建读山海经时候,里面好像有提到过一个羽人国,展臂就变成翅膀可以飞,被当成是神族。当时我们还在分析会不会是穿越的人类,自带驾驶装置。

    从小雁塔出来已是快五点了,踩个小黄车就去了南门永宁门。刚好赶上小兵们换岗,很有意思,开始我以为这些也是和其他旅游区一样的群众演员,后来才发现他们好像是军人。

    换完就只有站岗的两个小兵一左一右站在城门之下,每个小兵配了一把剑,一些游客去和小兵合影,我对他的剑比较感兴趣,想看看,结果被拒了。

    本来合计着在城墙上租个单车骑一圈,然鹅万万没想到12周岁以下不能租单车,小建收到一万点的伤害,没办法,只好徒步了。夕阳西下的城墙之上还是很美的,可惜有云。

      走到含光门的时候有一个隋唐古城墙遗址的博物馆,实在也是太热了,下去凉快一下。

      没有单车很快就体力不足,我们决定在离洒金桥最近的地方下城墙。洒金桥据说是当地人去的回民街。

      踩单车进城了,越走越窄,越走越黑,一度觉得是不是导航错了。终于导航说这就是洒金桥了,但地面并没有什么明显的标识,看上去像一条胡同,车都过不了,也没有什么人,两旁的店家一看样子就是回民,口音和打扮更像青海或者新疆一带。

      可能这才是真正的回民街,一路都是撸串,而且价格相当的亲民。我们在一家撸串馆正撸的欢快,突然传来大喇叭弥撒祈祷的声音,仔细一看才发现街对面是一个清真寺,里面很多人开始做祈祷。晚上回来以后好奇的查了一下才知道原来那个清真寺在西安特别有名,回民都去。

      整条街最多的就是撸串,腊牛肉肉夹馍,牛肉饼,羊肉泡馍,新疆菜这些,反倒西安的biang biang面这些基本没有,卖调料的很多。

        看到一档很特别的,真稀罕。除了各种珍禽的蛋,还有珍禽的羽毛卖,孔雀毛两大瓶。

      吃了几档就吃饱了,酸梅汤三块钱一大杯,真是良心价。从胡同走到底就是另一头的地铁站,非常方便,逛吃逛吃完差不多九点了,做地铁翻酒店,刚刚好睡觉。

      小雁塔真是一个值得推荐的地方,没有大雁塔的商侩,没有兵马俑的喧闹,没有陕博的拥挤,只有一份带着古韵的恬静,让人流连忘返,念念不忘。

南京明城墙是明朝时期的防御工事,位于中国南京市,始建于元朝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历时21年建成。南京明城墙作为中国古代城市防御建筑的代表,体现了当时最高的建筑技术和艺术水平。

南京明城墙的启示可以有很多方面,以下是一些主要的方面:

1 尊重和保护文化遗产:南京明城墙作为世界文化遗产,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信息。它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技术背景,同时也体现了古人智慧和才智。保护和传承这些文化遗产,对于理解历史、弘扬文化、教育后代具有重要意义。

2 城市规划与防御:南京明城墙在城市规划和防御方面具有显著的启示。城墙的选址、布局和设计都充分考虑了地形、水源、交通和军事需要等因素。城墙将城市划分为不同的区域,形成了严密的防御体系,展现了古人对城市安全的高度重视。

3 建筑技术和艺术:南京明城墙在建筑技术和艺术方面具有很高的价值。城墙采用特制的城砖砌筑,并运用了券拱、穹窿、连锁砖等技术。城墙的形状、尺寸和构造都经过精心设计,以达到最佳的防御效果。此外,城墙上的雕刻、壁画和装饰也展示了当时精湛的艺术技巧。

4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南京明城墙充分体现了古人“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城墙依山傍水,将自然元素引入城市之中,实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城墙周边的植被、山水和城市景观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为现代城市规划提供了借鉴。

5 历史与现代的连接:南京明城墙作为历史遗产,具有连接过去和现代的重要作用。通过参观城墙、了解其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人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历史和文化。同时,南京明城墙也是现代南京城市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展示了南京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文化魅力。

总之,南京明城墙作为中国古代城市防御建筑的杰出代表,为我们提供了多方面的启示。我们应该珍视并传承这些文化遗产,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为现代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贡献力量。

周六早锻炼去爬江南长城,6点半,我在下桥路扫了一辆公交自行车出发了。下桥路的无患子树枝叶繁茂,青青的果子从披针形的叶子间楞楞地冒出来。每天在这条街上走过,疑问自己咱没见到无患子树开花的样子?江滨路绿道两边的香樟树,已经挂满青青的果子,高高的树干在上空交织在一起,为走路,骑行的人们营造了一条清凉的林荫小道。樟树开花时节,香气馥郁,对此我印象深刻。

在龙兴寺停车点把车还了,我赶在7点之前从兴善门入口处上了古城墙。城墙外壁爬满了薜荔,好多不知名的小草从城砖的缝隙里冒出来,恣意地生长着,给沧桑的城墙增添了几份生机。台阶上色彩亮丽的百足虫随性地趟着,直线形的,S形的,2字形的,我用树叶儿轻轻触一下它,它立即就迈动它的毛毛足缓缓爬行。

走了一段平坡路,再爬一段上坡台阶,我就到了梅园。梅园是古台州官府花园的原址,现占地六七亩,依山植有200多棵梅树,有雪里红、宫粉、绿萼等十几个品种。现在是梅树长叶的季节,看上去一片绿油油。梅花盛开时节,这里是五彩缤纷、芳香四溢。说道“芳香四溢”这可是别人的描述,我从没闻到过梅花的香气,可能每次赏梅时人多思绪杂,我这不大灵敏的嗅觉,闻不到梅花的暗香了。下个梅花盛开的时节,定要清早赶在没人的时候,来静静地闻香。

在梅园,我邂逅一位曾一起户外爬山的驴友,她6点就从揽胜门上了古城墙,跑着前行, 额头缀满汗水,笑意盈盈地和我打招呼。真羡慕这五十多岁的女人,还能有这般匀称健美的身姿和这般青春灿烂的笑容。心里暗暗感叹人家这种长期坚持锻炼的恒心和保持健康生活方式的自律。

行走在沧桑的古城墙,古典乐曲悠扬相伴,城墙边古木森森,鸟声渐起。路上经过几座二层空心敌台、几尊火炮。我时而爬上二层中空敌台上眺望灵江和古城风貌,时而坐到火炮上吹吹凉风,时而驻足在指示牌前学习长城建造、修缮的历史和古城人文古迹、名人等故事介绍。台州府城墙(江南长城),始建于晋,成于隋唐,距今有1500多年历史。明代地理学家王士性写道:“两浙十一郡城池,唯吾台最据险,西南二面临大江,西北巉岩插天,虽鸟道亦无。”“巉岩插天”“鸟道亦无”形象描绘了北固山的凶险。周长6千米的台州府古城墙东依东湖,南濒灵江,西、北则盘旋在北固山顶上,如铁桶般守护着台州府城。

走到龙顾山望天台了,望天台以前叫天坛,原是元末方国珍反元起义,在临海建国称帝的地方。后据说清代的齐召南曾在此观测天象,遂演变成了“望天台”。望天台高三层,四周石栏雕刻着精美图案,登台石阶和各层栏板数都是九和九的倍数。圆形建筑,雄伟壮观,精致细腻,其中各个细节,都隐含着古人的风水理念。踩在最高层的正中心,高声说话或歌唱会有回音,很有意思。有星星的夜晚,要是能坐在这里仰望空星,自是别有一翻韵味。

从望天台沿城墙继续前行,看到一二个环卫工人在清扫落叶。在梅花鹿养殖场有5只母梅花鹿和一只雄梅花鹿,饲养员母梅花鹿间逗趣,几个长城巡视员,正和饲养员开玩笑:小心,再这么着打情骂俏,别当傍边的雄梅花鹿不存在似得,它要拿角顶你了。据说雄梅花鹿很凶猛,经常要顶饲养员。

到城隍庙了,见庭院绿荫参天,非常幽静。一颗1400多岁的古樟树,始自隋朝,曾遭雷击,劈去大半,现仍绿叶茂盛,树根纵横虬髯,苍劲伟岸。有些植物的生命力就是这么强大。

走走停停,我很轻松地到了江南长城的最高处白云楼,要往下走一段全长城最陡峭的百步峻了。据说唐朝大将尉迟恭奉命修筑城墙,修到此处由于地势过于陡峭而数次被毁。某日清晨,有梅花鹿沿山脊奔跑留下脚印,于是他便下令沿脚印修建,竟然成功了。此后临海誉有“鹿城”之称,原来临海“鹿城”的美称是这样来的。

百步峻下来就到了“揽胜门”,傍边是戚继光纪念馆。每回来此都会好好瞻仰民族英雄戚继光的塑像:身披战甲,手叉腰,一手紧握别在腰间的剑,一副英雄的姿态,常看常新。

在揽胜门小憩后,我爬下198级台阶的“好汉坡”,在揽胜门出口下了古城墙。9点多点,我扫了辆自行车骑回家,2个小时轻松走完江南长城全程,完美。

(齐帆齐微课)

我的家乡是一座千年古镇。

“一朵莲花耸碧霄,二水襟带万山朝。”古城依山而筑,从空中俯瞰,四五米高的城墙犹如一朵莲花,围住了一整座山,两条清澈溪流在城外缓缓流过。

古镇从唐初到明末历经三次城墙筑造,现今80%以上的古城墙至今保存完好,由明代遗留下来的,迄今已有近500年历史。

家住古城墙脚下,古城河边。7岁前居城河内,7岁后搬迁到城河外,一河之隔,几步之遥,河内河外、城墙上下,都是我们小孩儿撒野欢腾的地儿。

小时候,经常听到身为教师的二伯感叹小镇悠久历史,那本古城志是他的心头宝贝,偶尔他会向我们细叙小镇遥远的故事。

可那时年幼的我一点都不稀罕,哪管什么历史,只晓得城河里有虾米和怎么都抓不到的小鱼儿;城墙缝儿里有传说中的宝贝——似人形的何首乌,一簇簇极其漂亮的小小红果子,现在才知道那是枸杞果,一丛丛从石墙缝里钻出的凤尾草;还有古城不远处那条经常壮胆横渡的溪水,与古城墙南门正对的贤明山,以及山顶上总是想挑战攀越的联奎塔……

贪玩的年龄,和小伙伴们的足迹遍布古镇各处。

当年的古城是按照山形来建城墙,城里和城墙一样高,相当于用城墙把一些山地包围起来,然后中间平整了一下,城内地势还是有些高低差异。

我们放学归来总喜欢不走寻常路,穿梭于古街窄巷,几乎把横七竖八、宽窄不一、幽深亮堂的所有小巷走了个遍,所以对整个古城内的地势高低了如指掌。

那时,要从城墙南门居住处穿过古镇中心到位于城北的小学上学,孩子们三三两两作伴,沿着城河由西向北走到学校。

离开家沿城河经过两座小桥后,两边居民尽养狗,一群狗或坐或立,有些若无其事顾自漫步,有些虎视眈眈地盯着小人儿,有可恶的看见我们就狂吠,最害怕最讨厌那些家伙了,三步并两步,走走跑跑来到了热闹的老街。

穿过街道,继续沿着城河走,小河至此分叉两头,一支继续向北,一支往西。我们沿着西行,路面渐高渐窄,河道也愈窄,这里常年处在背光处,探下头去,河水似乎幽深不见底,低处有一扇门,孩子们之间传闻那里有一个通道,是抗战时期留下的。这边的水漆漆黑,大石块黑乎乎,似乎藏着许多秘密。

偶尔靠着栏杆向下看,心,还是会紧一下。再向前走几步,有一个长长的台阶至河面,方便居民用水。可经常有孩子下台阶玩而落水,幸好被附近眼疾手快的大人抓上来。

走到沿河小路的尽头,横着一条连接老街到学校的观音弄,到这里河道更窄了,窄到河两边人家窗户打开就能瞧见对家房内,至此,不再有沿河小路,我们拐进弄堂走向学校。

小镇居民自从用上了自来水,就改变了用河水洗衣做饭的习惯。河水成了各户养殖的鸭子游戏场所,也是夏日男孩们抱着轮胎戏水的免费泳池,看得我们女孩们艳羡不已。

黄昏时刻,我们拿着竹竿赶自家鸭子回家,沿着小河走啊走,有时走了好远也找不见,再串门打听,是不是鸭子跟错队伍了,找到笨鸭一路骂骂咧咧地抱回去。

初夏,雨水多的年份,河道涨水,看涨势不妙,左邻右舍纷纷开始搬动一楼重要物品,有些物件堆高,有些直接抬上楼,以防洪水侵来。

我们则是兴奋不已,眼见河水漫过马路,紧咬台阶,不费多时就要淌进家内,想着接下去几天淌水出门岂不乐哉。

次日,大人们站在各自家门口闲谈着洪水泛滥后的新闻,有丢失物品的、有捡到贵重东西的、有乘机作乱的、有闹出笑话的等等。

我则最喜欢在这非常时期,从二楼楼梯上灵活地跨到一臂之隔的邻家平台,再穿过他家室内楼梯,来到一楼小百货店里帮母亲买东西,别提有多神勇,多理直气壮了。

待几天水位退下后,路上、室内,一片狼藉,黄黄的水位线烙印在墙头,久久不褪。往后日子里偶尔瞥进眼里,那一幕幕洪水漫进、人们守在自家门观望、讨论的情景又浮现眼前。

随着年岁长大,我和小伙伴的活动范围一步步扩大,延伸至一里路外的小溪与山林间。家乡的古朴与静谧,热闹烟火气,葱郁与生机,都深深印记在脑海里。

如今,偶尔回去,站在古城墙下,望着那青石砖,那从石壁缝隙中挣扎而出的荒草,以及城墙上下熟悉的树木,会有一种时光交错感。古老的城墙注视着每一个在它身旁戏耍的孩子,从蹒跚学步到翩翩少年,古镇从错乱布局到统筹规划,城墙上的每一处都在述说着这座千年古城的过往。

(齐帆齐第四期28天写作成长营,第10篇,主题打卡三:家乡,1648字,累计17522字)

有了车,不仅是多了一把车钥匙, 更是打开了另一扇生活之门。 从无车到有车,是生活品质的越级; 从双足敲响大地的跫音到发动机的轰鸣, 则是生活方式的变革。 吉利博越——我的“大白”(●—●) 陪我度过每个忙碌的上下班时间; 带我去观赏蓝天白云享受周末时光。 这是我和“大白”的故事,不仅有生活,更有诗和远方。

当涂护城河内西北角的太平府文化园仿古水关城门、敌楼高高耸立,千年古城墙重现原貌,是历史与现代的碰撞。

今天来这里的人不多,少了一份城市的喧嚣,多了一些历史的厚重。天公作美,夏日的早上也没有烈日,反而清风徐徐,轻抚在脸上,格外的舒适。

今天来这里的人不多,少了一份城市的喧嚣,多了一些历史的厚重。天公作美,夏日的早上也没有烈日,反而清风徐徐,轻抚在脸上,格外的舒适。

很多人会问我选择吉利博越的原因,其实真的很简单。颜值抗打,实力抗打,有颜有料。

白色的外观,看起来很大气,动感十足的车身+翘翘的后臀,不仅性感开起来回头率也非常,是我们年轻人的菜哦~

双色内饰氛围很有质感,时尚潮车就是这样!并且全车使用的真皮座椅坐起来非常的舒服。中控大屏很智能,功能设施也很齐全,很强大。没啥可说的,爱了,爱了!

空间表现也不用我多说的,看车的都知道,吉利博越空间到位。

荆州地处江汉平原,是古时候楚国重要的关卡;当时留下的古城墙应该是很值得去拜访的圣地。荆州城墙易守难攻,是作战的有利隐蔽点;为保护一方安定与和平提供了保证。

城墙围在荆州城的四周,城门共六座,外形高大坚固、对称规整;建造工艺也独具匠心,据说是在明朝的城墙基础上叠加翻新,尽显出两个朝代的特点。城墙上还有碉楼、烽火台,城墙口还有貔貅、狮子等石雕,体现出当时的时代特性。

现在荆州的城墙作为全国重点保护文物,很有观赏性和研究性;荆州市正在为他们的城墙申请世界文化遗产而努力。这项遗址确实代表了一段历史和文化,作为现代人我们需是要努力保护好,维持它的原貌;这也是铭记历史的一种方式。

去荆州游玩的人都不会忘记去古城墙逛一圈,感受下当年战火纷飞的年代;也感受绿树成荫、江水环绕的周边美景,让人觉得很是惬意舒适。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anai/1157884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2-04
下一篇2023-12-0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