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见君,心相忆,此心向君君应识 - 草稿

不见君,心相忆,此心向君君应识 - 草稿,第1张

      不见君,心相忆,此心向君君应识

          一一与中国人民解放军驻京老干部李老的邂逅情愫

      我与李老,素昧平生。也是在一个偶然的机会,带着外孙在北极寺老干局大院溜达,偶然发现有一个小花圃,姹紫嫣红的花蔟旁,插着标示花名称的小牌子,引来狂蝶飞,蜜蜂舞,也引来不少路人驻足,不时有人光临,掏出手机拍照。至于那些好凑热闹的孩子们,更是不时来临,伸出小手采摘时,是爷爷,奶奶,亦或姥爷,姥姥的劝阻,方才幸幸缩回。至于那调皮的小男孩,在刚浇了不久的田埂上留连忘返,鞋上沾着泥巴,甚至脏了裤角,在被大人抱着出去时,还挥舞着脏兮兮的小手,耍赖不肯离开,其中包括我那当时不到两岁的小外孙。

      在欣赏五彩纷呈鲜花的同时,我看到一个瘦嶙峋,佝偻腰,正在锄草的背影。不禁感慨万千,在拍照同时,情不自禁来了四句顺口溜“龙马精神一老翁,辛勤耕耘田圃忙。招来蜂蝶绕花舞,引来后辈发感伤”。发到朋友圈里,不少天南海北朋友纷纷关注和点赞。广州的同学张九龄和山西运城的一位朋友不约而同地询问“老翁的照片呢?”在兰州的师范同学赵云珍还热情提示,应该给老人一个特写。这才领悟,自己选景不佳,老人在楼房阴影下锄草,在阳光,鲜花,绿草的衬托下,是有些黯然失色,主次不当。不过我也有苦衷,试想,和一个素不相识的老人不期而遇,对人家正面拍照,不是对老者的不尊?还担心由此会引来老人的反感。老同学,原夏县县委宣传部副长姚天高,感慨不已“太感怀了,向老人家学习,又年轻了十岁”。 

        时过两周,即2018年4月25日,我又一次按捺不住好奇的心,再一次光顾老人的小花圃。正巧老人在为当作篱笆墙的冬青补苗,和一个中年妇女交谈着什么,我赶快抓住老人抬起头的瞬间,悄悄的拍了张弥得珍贵的照片。此时一个穿白大褂的姑娘,手提一袋沤花的肥土向老人恭恭敬敬地告别“谢谢首长”!我不禁愣住了,好奇地和老人攀谈,才知道老人并非是我预想中不甘寂寞的老农,从老家到北京投靠儿女,养老终身,在这亩儿八分的土地上找乐子,而是49年前第四军医大学的高材生。至于如何在解放战争未期的炮声隆隆中,在抗美援朝的战火纷飞中,用听诊器,亦或手术刀,从死亡线中拉回了多少英勇的战士的生命,使他们又如何活蹦乱跳地重返战场,狠狠打击敌人的场景,就不得而知了。老人在漫长的岁月,又如何在军中建功立业,更不是我一个陌生人而能详细询问的,况且此时此地,也并非佳机呀!但试想,以北极寺这个全军最大,时任国防部长张爱萍将军亲笔为其俱乐部题额的老干局,笼括陆,海,空三军,下辖三十五个正团职的干休所,有多少个为祖国统一,民族解放建功立业的功臣,就不得而知。其中哪一位没有熠熠生辉的军功章,哪一位没有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并且在这个老干局内的老干部,据说最低都是正师职,所以任何一位都是当之无愧的首长呀!令我惊喜的,老人还是我的山西老乡,并且是还是离运城市最近的临猗县人,在生分之中,不自觉又彼此拉近了距离。尔后我又写一首《你是谁》的自由诗,其中有几句“锄头木柄长长,听诊器胶带长长,彼此不相逢,恰如商(星)与商(星),在你手里发挥到极精”。又怀着崇敬心情写到“是听诊器,让你从弃笔从戎,由教员(老人从军前是位小学老师)到首长,木柄锄,让你从孱弱,九旬老者尚健壮”。之所以用“健壮”,是因为九十有余的老人,在烈日下,风霜时,田地劳作不辍。尽管他表面孱弱,骨瘦如柴,并且还弯腰驼背!老人的照片又引起朋友圈里纷纷点赞,时在海南的刘尧情不自禁连用三个点赞,西安的张心爱感叹“真点我们的楷模呀”!姚天高又一次感言“学习老英雄,用静默送走时光”。天高不愧舞文弄墨一辈子,称李老一声老英雄是再恰当不过,不仅仅是因为他战争年代的功勋,当今恬淡怡然的活法,也是当今众人之楷模呀!

      目睹李老饱经风霜的面庞,伛腰驼背的背影,瘦骨嶙峋的身材,咋一看,很难与大义凛然的英雄,威武霸气的首长形象相匹配。但是,正如西斜的夕阳,虽没有旭日的耀眼,却又更矜持;没有午阳的炽烈,却又更绚丽;没有朝霞的灿烂,却又更庄重。我想,李老应是隐居深山老林,巉岩之上的一株曲虬盘旋的松树,在夕阳余晖的辉映下,如此引人入胜。难怪唐代大才子王维情不自禁地诗曰“中有乔松树,使我长叹息。百尺无寸枝,一生自孤直”。我又认为李老更是偏隅一处的菊花,不畏风霜,甘耐寂寞,清静高洁,不与世俗同流。难怪唐代大诗人(号称诗魔)白居易赋诗曰“耐寒惟有东篱菊,金粟初开晓更青”。也难怪晋代的陶渊明,连官也不做了,隐居山林,悠然自得,有诗为证“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难怪爱国诗人屈原在《离骚》中发出“朝饮木兰之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讴歌了菊花兼性高洁与不同凡响,借菊花抒发了自己洁身自好的高风亮节。

    我尤其佩服诗佛王维,借松树抒发自己与世无争,恬静闲适的心态。“不见君,心相忆,此心向君君应识”。巧的是,王维与李老同是山西运城(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天缘巧合,我也是,与高人同乡,亦有同此乐趣,岂不是人生之大乐事哉?

          2020年9月24日于北京

越长大,越能明白一件事: 朋友之间也讲究门当户对。

生活水平的差异 会在人们之间拉出一道隐形的分界线。

小敏、君君和阿甲同属一个部门,年纪相差不大,又同为女生,三人很快熟稔了起来。

小敏来自外地,是来大城市奋斗的打工一族,从小家庭条件一般,生活中省吃俭用、能省则省。

君君和阿甲就不同了,大城市本地人,一看就是富足的家庭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人。

三人时不时的约个午饭。每到这时,就是小敏最尴尬的时候。

饭菜摆上桌,君君和阿甲要么是搭配精致的外卖,要么是精心烹制的佳肴,只有小敏的饭盒里,只有穷酸到可怜的青菜。

每当同事热心的让她品尝自己饭菜的美味时,她都恨不得原地消失。象征性的夹了一点别人饭盒里面的肉丝,说什么也不肯再下筷子了。

可难堪的事情并不止于此。饭桌上的闲谈,她仿佛是个局外人:哪个牌子又出了新的香氛、哪个型号的口红不掉色、哪家的奶茶好喝、哪里的日料实惠…这些都是她插不上的话题。

在君君和阿甲看来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对小敏来说,却是难以企及。久而久之,每到午饭时间,小敏就会找借口走开,渐渐地,她变成了一个人吃饭。

不过后来,小敏又找到了新的小伙伴,她们可以一起吃青菜,相互分享省钱的小妙招,共同憧憬着拥有第一件奢侈品的美好。

当一段关系的维持,超出了你的能力范围之外时,就应该反思,有没有必要放弃这段关系。

听说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人为了答应和朋友一起去旅行,不惜用借呗借了3000元。可以预见这个人在之后的一段日子里,必定会用省吃俭用,或者吃泡面来还上这笔钱。

一次可以,那以后呢?

两个人的差异是一直存在的,不管是富有的一方或是拮据的一方,如果想要维持这段关系,就需要不断妥协或者透支自己去填补差异,时间久了,难免会心生芥蒂,并且随着时间的积累越来越多。

直到量变成为质变,友情岌岌可危,最终破裂。

有的人抱着一颗自尊心,宁愿硬撑着也要逼迫自己融入一段并不对等的朋友关系中,却始终不肯承认,生活条件不同的人,很难成为形影不离的朋友或者知己。

虽然残酷,但事实确实如此。

因为,不同的生活条件、环境所形成的认知、生活习惯是不同的。在同一环境中成长的人,更容易有共同话题,也更容易成为无话不谈的好朋友。

当想明白这点之后,就不必过分纠结一些事情。毕竟,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个人也会遇到珍惜这份独一无二的朋友,就像小敏一样。

第一小时行了1/4还剩下3/4第二小时行了3/4*1/3=1/4还剩下1/2第三小时行了1/2*1/2=1/4还剩下1/4由于还剩下八公里所以所有路程的1/4是八公里,则两地相聚32公里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anai/1160984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2-04
下一篇2023-12-0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