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隐田园钟情山水的诗

归隐田园钟情山水的诗,第1张

《归园田居·其一》

东晋·陶渊明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入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陶渊明从二十九岁起开始出仕,任官十三年,而当时的官场风气极为腐败,谄上骄下,一个正直的士人,在当时决无立足之地,更谈不上实现理想抱负。陶渊明的品格与政治社会之间的对立,注定了他最终的抉择——归隐,这首诗便作于此时。

《游山西村》

南宋·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柱杖无时夜叩门。

当时的陆游遭朝廷中主和投降派的排挤打击,从隆兴府(今江西南昌市)通判任上被罢官归里。这首诗就作于诗人被罢官司闲居在故乡山阴(今浙江绍兴市)之时。

《山中问答》

唐·李白

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

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李白曾多次隐居山林,公元727年-737年,他在安陆(今湖北境内)居住十年,隐居在碧山桃花岩。这首诗便作于此时,这是一首诗意淡远的七言绝句,以问答的形式并暗用典故抒发了隐居生活的自在天然的情趣。

《鹧鸪天·博山寺作》

南宋·辛弃疾

不向长安路上行,却教山寺厌逢迎。

味无味处求吾乐,材不材间过此生。

宁作我,岂其卿,人间走遍却归耕。

一松一竹真朋友,山鸟山花好弟兄。

这首词作于辛弃疾闲居带湖时期,是一首宣泄厌弃官场、决意归隐的词章。不论在抗金战场,还是在文苑词坛,辛弃疾都如虎挪狮拏,但这样一位高才,却长期被旁置闲居,报国无门。词人意托于松竹花鸟,守君子之志的意向自不待言。

《山居即事》

唐·王维

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

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

绿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

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

这是诗人隐居山中时的心态写照,在王维的田园诗中,尽管周围是热闹活泼,生生不息,充满了活力的大自然,但诗人的心却是孤寂的。这首诗虽然写出了诗人惬意的生活,却又在字里行间透露出他的落寞之情。而这样的心态,也更促使诗人潜心地去发现、去欣赏田园。

《鹧鸪天·林断山明竹隐墙》

北宋·苏轼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

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

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这首词作于公元1083年的夏末秋初,当时苏轼谪居黄州(今湖北黄冈)已有三年,仕途的挫折使他的心情不免时感悲凉,产生了随遇而安的思想。从词中对特定环境的描写和对词人形象的刻画,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抑郁不得志的隐者形象。

《寻隐者不遇》

唐·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诗中的隐者采药为生,济世活人,是一个真隐士,所以贾岛对他有高山仰止的钦慕之情。而诗人离开繁华的都市,跑到这超尘绝俗的青松白云之间来“寻隐者”,其原因也是耐人寻味,引人遐想的。

写作思路

1 开头可以描述一个美丽的自然景色,如高山、湖泊、森林等。

2 接着描绘景色中的细节,如花草的颜色、树木的姿态、鸟儿的歌声等。

3 利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增强描写的生动性和感染力。

4 在文中表达自己对这样美景的感受和想法,如平静、喜悦、敬畏等。

5 结尾可以用一句话概括整篇文章,或者提出一个问题引发读者思考。

作文

1 标题:山水诗

  当征程经过了一段曲折的道路,眼前出现了一幅美丽的画卷。高山耸立,云雾缭绕,宛如玉龙腾空,与天相接。这些巍峨挺拔的山峰,像一个个大自然的哨兵,坚守在大地上,向人们展示着它们不屈的人格和力量,让人不由得心生敬畏之情。

  走近山间,一片草木葱茏,花草竞相开放。五彩斑斓的花朵在绿树和红土的映衬下格外耀眼,如同一颗颗明珠点缀在山间。微风吹拂,花香四溢,令人陶醉其中。枝头一对小鸟正在快乐地歌唱,它们的歌声悦耳动听,仿佛在为这美丽的山林奏响了最妙的乐章。

  站在山巅远眺,目之所及皆是美景。绝壁上垂直向下,如同万丈深渊;峰峦起伏,宛如一条巨龙蜿蜒盘旋。火红的枫叶点缀着山谷,使得整个山景更加绚丽多彩。清澈的湖水镶嵌在群山之间,犹如天然的明镜,倒映出远山的轮廓。大自然给人们留下了太多的惊喜和美好,让人不得不感慨鬼斧神工的伟大与神奇。

  站在这片山水之间,我仿佛置身于一个宁静的世外桃源。没有尘嚣与喧闹,只有大自然的清新与宁静。微风拂面,让我的心情宁静而平和;古树参天,让我的思绪回归到最初的安详。这里,我与大自然融为一体,感受到生命的真谛。我敞开心扉迎接大自然的洗礼,感受着它带给我的喜悦和启迪。

  如此美丽的山水,让我陶醉其中,也让我思考之道。大自然赋予了我们生命,我们应该像这片山水一样保护环境,珍惜自然资源。美景虽然短暂,但它们是那么宝贵。面对这样壮丽而神秘的山水,有太多的未知等待着我们去探索,去发现。让我们静下心来,在大自然的怀抱中与内心对话,寻找生命的真谛。

2 标题:自然之美

  夜晚降临,星空渐渐显露出来。密密麻麻的繁星如同一抹深邃的织锦,点缀在湛蓝的天幕上。仿佛稀世珍宝,闪烁着神秘的光芒。白云悠然漂浮在空中,像一道轻纱般,覆盖着地面。此时山峦和森林尽显静谧,只能听到微风拂动树叶的声音。

  晨曦洒下,万物苏醒。初升的太阳染红了整个天空,照亮了山峦和森林。奇花异草似乎在竞相开放,绽放出绚丽多彩的颜色。红花、黄花、紫花或娇艳欲滴,或清新高雅,构成了一幅五彩斑斓的画卷。树木挺拔而高大,像是站立在大地上的守护者,迎接着阳光的洗礼。鸟儿欢快地歌唱,好像要将这美景与每个人分享。

  这美丽的自然景色如同大自然给我们送来的珍贵礼物,让人感到心旷神怡,沉醉其中。面对这片大自然的壮丽景色,人不禁产生敬畏之情。山峦高耸入云,宛如一位巍然屹立的贤者,使人心生敬重;湖泊清澈见底,宛如一块镜子,让人反思自我。大自然是独一无二的,它的存在和发展对人类有着重要意义。我们应该珍惜它,保护它,共同呵护这片净土。

  这样美景使我感到平静而美好,仿佛置身于世外桃源之中。面对大自然的伟大和神奇,内心涌动着喜悦和敬畏之情。大自然是一个良师益友,让我们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当我置身于大自然的怀抱,我感到内心的宁静和力量的源泉,这种感受使我深感人生的美好与幸福。

  当我们欣赏自然之美时,是否应该更加注重保护自然环境呢?我们能否保持内心的平静和力量,在现代社会中找到回归自然的方式与方法?

3 标题:山水诗意

  我最喜欢的地方是一座与世隔绝的高山,它耸立在大自然的怀抱中,远离了城市的嘈杂和浮躁。站在山巅,只见云雾缭绕,仿佛进入了仙境。山峦起伏,仿佛巨人脊梁一般,让人心旷神怡。

  清晨时分,鸟儿在树间跳跃,欢快的鸟语尤如天籁般美妙动听,仿佛是为这片山景增添了活力和生机。花草在微风的吹拂下摇曳生姿,散发出淡淡的香气,彷佛给大自然扎上了一颗颗翠绿的眼睛。

  高山如黛,湖泊如明镜,森林如绿海,这些美景如同大自然赐予的诗,用最直接的方式表达出了神奇和壮美。这里的景色如画一般,纵览其中,给人一种绝妙的艺术享受。

  当我踏入这片美景时,内心泛起一阵平静与喜悦,仿佛置身于梦境之中。看着宏伟壮丽的山势,我不禁敬畏大自然的伟力与创造力。想象一下,如果每个人都能欣赏到这样的美景,那么整个世界将会变得多么安宁与美好!

  这样美的自然景色是否只存在于想象之中?或许我们应该好好反思,保护和珍惜大自然,在忙碌的生活中也要寻找属于自己的小确幸,去感受大自然带给我们的平静、喜悦与敬畏。

4 标题:自然的魅力

  望着远方,一座壮丽的高山映入眼帘。那座高山巍峨耸立,宛如巨龙伫立于大地之上。山顶笼罩在白云之中,宛如仙境。湖泊静静地躺在山脚下,澄澈的湖水如蓝宝石般清澈透明,倒映着整个山脉和天空。森林茂密而浓郁,树木郁郁葱葱,生机勃勃。

  漫步在山间小径上,可以看到五彩斑斓的花朵盛开在路旁,各种颜色交相辉映,美不胜收。树木摇曳着身姿,仿佛在为我们展示它们的优雅。微风吹过,树叶一片一片地沙沙作响,仿佛在低声呢喃。空气中弥漫着花草的清香,使人心旷神怡。鸟儿在枝头欢快地歌唱,它们的歌声如此悦耳,仿佛在为整个大自然奏响美妙的乐章。

  我仿佛置身于一个绚丽多彩的画卷之中。花草树木像是化身为人,亲切而温暖。它们似乎不仅仅是我们的陪伴者,更是备受喜爱的友人。山脉宛如巨龙,给人一种庄重与威严的印象。湖泊宛如镜子,将天空、山脉和自己映照得淋漓尽致。鸟儿的歌声如天使之音,让人陶醉其中。

  面对这样壮丽美景,我的内心油然而生出平静与喜悦之情。宛如在邂逅一位至爱,我对大自然充满敬畏之情。我更加明白了人类只是大自然的一部分,与其和谐相处,相依相托,才能共同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当我们欢迎每一个朝阳,感受大自然的力量时,我们是否也应该思考:如何保护这样美丽而脆弱的生态环境?如何与自然和谐相处?让我们一起去思考,一起去行动。

5 标题:在大自然的怀抱中

  每当我走进高山之中,总能被那一片神秘的氛围所吸引。高山层峦叠翠,云雾缭绕,给人一种说不出的震撼之感。远看,山峰如剑,直插云霄;近看,峭壁陡立,凌厉异常。探幽寻幸时,我置身于这个世外桃源般的美景中,不由得心情为之一振。

  湖泊就像大自然的明镜,倒映着蓝天、白云和群山。湖泊水面碧绿如玉,清澈见底,宛如一块美玉镶嵌在大地上。湖边的芦苇摇曳生姿,微风中散发着一阵阵芬芳。偶尔有几只水鸟穿梭其中,好象在传递着湖泊中的宁静与安宁。站在湖边,我仿佛可以凝视到湖泊的灵魂,感受到一种无尽的宁静。

  踏进森林,我仿佛走进了一个神奇的世界。各种各样的绿色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幅生动、活泼的画卷。森林的空气清新宜人,芬芳扑鼻。只要闭上眼睛,便能听到花草和树木发出的微妙之音,仿佛它们正在与我交流。而小动物们也时不时地探出头来,好奇地望着我,它们似乎对我的到来充满了好奇和欢喜。

  大自然的美景引发了我对这个世界的思考。站在壮丽的高山上,我不禁感叹人的渺小。面对湖泊的浩渺壮观,我不禁感觉到自己的渺小如同沧海一粟。森林中生机勃勃的景象让我认识到,自然是如此的强大而无情。同时,我也体会到人类与自然的融合与和谐是多么重要。我们应该珍惜大自然,保护环境,才能让这美丽的景色永远存在下去。

  当我再次离开这片美景时,一种别离之情油然而生。我不由得哀叹,人类亦如天空中飘浮的白云,来无影去无踪。然而,我也有了新的理念,那就是作为人类,我们应该学会与大自然共处,与它们和谐相生。“为何山河会失传,只因世俗蒙蔽了眼”,唯有永续发展,我们才能长久地享受这份美丽。

  当面对如此美景时,我们是否应该停下前进的脚步,反思自己与大自然的关系?亦或是在追逐梦想的过程中,怀揣敬畏之心,更好地去体验大自然的美妙呢?这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好好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形容山水画意境诗词 描写“山水画”的句子有什么

画者,今论传统或古典,非现代派也。画以摹写自然、生命之表象美为己任,虽杂以主观倾向,终以传达视觉美感为主干。故画者每每于案前必心情愉悦,沉醉于物象唯美之境界。

辗转反侧。半夜,邂逅一幅山水画。山水画静静地挂在黯淡的墙壁上,黑白线条分明。昏黄的灯光就着窗外淡淡的月光,交织成一片混浊的世界。

水波轻轻荡漾开来,闪着层叠的光,我在里面看到童年时自己的样子,母亲很慈祥地抚摸着我的头。我忽然感觉像是一场梦。山水之间,那么久远的时光,都浮上来。

中国画的长卷(又称“手卷” 、“图卷” )是一种传统的表现样式,历代名画中如宋代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

,元代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均为长卷创作。

坐在这样一幅山水画里,潮水涨起来,让自己成舟。渡谁呢?也许谁也渡不了。画里画外,不是一个世界。

自古以来,山水画的创作为众多画家所青睐,取得的成就也最大,原因是山水最能表现自然的纯朴、高峻、挺拔、瑰丽,突出地呈现生命的强悍与不羁。

中国山水画,实为描绘娇丽壮美大好河山之传统绘画艺术。中国民族五千年,黄河、长江、三山五岳,陶醉千古风流人物和无数英雄好汉,阅尽沧桑,历经兴衰沉浮,饱经风霜的中华儿女,就在这岁月交替、桑田变幻中繁衍生息。

墨的浓淡就是一种心境,勾勒出一种意境。是李白的诗,张旭的字痕,伯牙的琴声,还是公孙大娘的剑舞。

《八百里洞庭全图》共分八个部分:“四水归湖” 、“大地春回” 、“渔歌互答” 、“湿甸珍禽” 、“芦荡高秋” 、“洞庭烟雨” 、“平湖晓月” 、“浩荡长流”

,用水墨语言写洞庭水流所展示的力和美,写山水景色的千变万化和宝贵的农田、

西洋画侧重于写实,中国画侧重于写意,这也是“形”与“神”一个重要的关系,各家对于所谓的“神”的理解可能还有所不同,但画贵“神似”的看法是一致的。

黄土高原的画家有一副地道的黄土高原厚实憨态的脸庞,也有那种黄土高原豪放狂颠的性格,花白的头发,飘逸的胡须,深邃的眼睛,构勒出黄土高原沟壑深塬的显著特征。

中国山水画从人物大于山,到隋朝展子虔的《游春图》,经过历代山水画家长期的艺术实践,积累了丰富而宝贵的绘画经验,结束了“人大于山、水不容泛”的稚拙之状,如唐代李思训的金碧山水、王维的水墨山水、王洽的泼墨山水。

 与诗邂逅作文800字

 作文题目: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60分)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从古到今,无数的优秀诗人为我们留下了数以万计的脍炙人口的经典诗篇。这些诗歌音韵铿锵,辉煌璀璨,光照历史又润泽后世,陶冶性情又抚慰心灵。请以“与诗邂逅”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鲜明;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优秀作文一:与诗邂逅

 从小时吟诵“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邂逅了诗,世界于是变得不一样。

 如同宛在水中央的曼妙女子,诗歌带领我重新欣赏这个世界。耳畔“关关”的鸟鸣声还未逝去,便静静坐在小舟上“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一转眼,又是“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和“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的壮阔景象。自从邂逅了诗,落日是圆的,大漠的烟是直的,月是与潮水共生的,或是浸在江里的,蜻蜓或者款款点水,或者立在尖尖荷上,桃花在春风里笑,梅花带有墨痕……这一切的一切,便都存在我的世界里了。

 如同低头深思的哲人,诗歌带领我重新理解这个世界。张若虚一句“江月何年初照人”把我一惊,麻木的心马上又开始重新带着好奇眼光打量这个世界了。“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让我发现世界的贫富阶级如此不均;“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古来征战几人回”无情地告诉我战争的艰苦。于是我的世界里便不只有花红柳绿、莺歌燕舞了。

 带着一抹陈古的昏黄,诗歌带我重新认识历史。“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我才知道曹操不是个只会耍计的小人;“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我才明白屈原投江有着那么强烈的个人操守。诗歌带着我看到各个朝代的繁华,还有繁华底下的悲伤和苍凉。于是我的世界便不只是一个时代的截面了。

 世界孕育了诗歌,诗歌吟唱着世界;历史是诗歌的材料,诗歌是历史的升华。不可想象,没有诗的世界是多么的灰暗,没有诗的历史是多么的苍白!更不可想象,没有邂逅诗,一个没有“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爱国情怀、“人生自古谁无死”的凛然大义、“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的宏壮气魄浸染过的心灵,该是多么的单薄和衰弱!

 因为邂逅了诗,我走近了这个世界,我感受到这个世界,确切的在我身旁。

 因为邂逅了诗,我看见了这世界的山重水复。

 因为邂逅了诗,我单纯地憧憬着柳暗花明。

优秀作文二:与诗邂逅

 我是如此的幸运。幸而为人,能识文断字,有感有觉;又幸而为一个中国人,生在诗歌的国度,与诗邂逅,踏着由丝丝诗意织就的路,渺小平凡的生命染上满身的芬芬。

 诗是纽带,能将我与千年前的古人相连。当我为昭君在边塞寂寥一生而悲叹不已时,子美同样叹“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当我为诸葛亮的“出师未捷身先死”而心痛时,更有人在那武侯祠前哀道“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当我为人们将安史之乱的罪责全都推脱到那使“六宫粉黛无颜色”的杨贵妃身上而气愤难当时,李义山的笔,早已犀利地谴责玄宗“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我从诗中,更从那诗背后的诗人的眼中再次审视我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更体会到那个中情深。

 诗还能慰藉我的心灵,能让我从悠悠岁月中找到可以与自已共情共感的灵魂。悲愁抑郁之时,有李煜“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我才知道原来这世上还有如此沉重的悲伤,连最美好的事物都唤不起内心的丝毫涟漪,而此刻,我也是如此的悲伤。真真是“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只得执手相望泪眼朦胧。穿过厚重的历史的烟云,于茫茫人海中,两颗受伤的心灵相互靠近,彼此感知,彼此慰藉。倘若没有诗,我这漂泊的灵魂该是多么的冰凉与孤独啊!

 诗更可以改变我的生活的态度。“皇图霸业谈笑中,不胜人生一场醉”“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古人似乎天生性子中就带了几分豪气,几分豁达,就连总是忧愁满腹的子美也云“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一生郁郁不得志的白居易也自乐于“有书有酒,有歌有弦。有叟在中,白须飘然。”受此熏陶的我,更不由平添了几分自信与洒脱。

 我总是相信,每一首诗,每一个诗句,甚至于诗中的每一个字眼,都定是饱含着深厚的情,其后必是一颗灵魂的悸动。当我与诗邂逅,千年的时光显得那么虚无,我穿过它,去感知那颗存了千年的灵魂,那一刻,我的世界熠熠生辉。

 与诗邂逅,是为自已打开了一扇全新的大门,门外,是生活,是现实,门内,是诗香漫漫,是千年美好的汇集。

  范文三:诗词邂逅

 演唱会中迷闪的灯光,尖叫连连。荧光棒挥来挥去,横幅上大大的明星照。或许,这便是粉丝与偶像在现代人眼中的定位。殊不知,在那遥远的古代。曾有一位诗人,捧读李白的诗篇,在梨花树下来回踱步。闭跟,参诗。邂逅,心中的偶像……

 且沏一壶茶,轻酙李杜初遇,那年李白四十三,杜甫三十二。仲夏时节,李白游至洛阳。此时,他已是名满天下。而杜甫那时也壮志踌躇,追慕诗仙。不知在多少个日夜下品读过李白的诗词文章,也学着那般豪情壮志,对酒当歌。也不知多少次反复斟酌词句,拍案叫好。此时初见李白,多少敬佩之情涌现,一时语塞,双眼泪花。他能感受到,眼前的李白有一种别人无法模仿的轻松和洒脱,他拿诗词换酒,品出一段山水情长。这种风范落在李白身上更是平添一身洁然之气。杜甫知道,他所喜爱的李白,所敬重的李白,所敬仰的李白,便是这样子。李白也望向杜甫,这位英气逼人的公子,怕是初露风角的杜甫。一眼的对视将李杜从此相连。他们一同书写情怀,一同喝酒邀月,一杯酒,怕是醉了半个唐朝。

 从崇拜仰慕到共话绝句佳作,是李白的才情感染着这段千古流传的历史,李杜佳作连篇,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宝贵财富。

 杜甫,可以说是李白的粉丝,可以说是忘年交。这段历史,用它的真实存在。告诉了世人。粉丝喜欢的不应该只是偶像是光鲜外表,而是内心追慕他更高远的文化思想,能做到与你的偶像品诗论茶的资格。我想,只有偶像带动了粉丝,这个社会才会有粉丝文化。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anai/1161741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2-05
下一篇2023-12-0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