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曲《逛新城》简谱

歌曲《逛新城》简谱,第1张

 导语:《逛新城》是一首著名的二重唱经典音乐作品,李才生作曲,由西藏自治区歌舞团著名歌唱家张新民、白兴吾(现用原名将兴吾)演唱。下面是我为您收集整理的简谱,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雪山升起的红太阳 拉萨城内闪金光

 翻身农奴巧梳妆 父女双双逛新城呀

 女儿在前面走哇 走得忙

 老汉我赶得汗呀 汗直淌

 一心想看拉萨的新气象 迈开大步我紧呀紧跟上唉

 唉 唉 这座楼房真奇怪 烟囱高高门口挂个大木牌呀

 新建的工厂生产忙 拉萨天天在变样

 为了农业大发展 工人大哥决心来支援

 阿爸唉 唉 快快走 噢 看看拉萨新面貌

 女儿唉 唉 等等我 噢 看看拉萨新面貌

 快快走来 快快行呀 哦呀呀呀呀呀

 唉 唉 为啥公路上尘土飞扬 为啥拉萨城内人来人往呀

 农牧物资大交换 城市乡村紧相连

 团结一起互相支援 发展生产生活好改善呀

 阿爸唉 唉 快快走 噢 看看拉萨新面貌

 女儿唉 唉 等等我 噢 看看拉萨新面貌

 快快走来 快快行呀 哦呀呀呀呀呀

 唉 唉 为啥城内城外歌声响 为啥人人脸上放红光呀

 扩音机传来党的话啊 条条知识记心上

 千方百计搞生产 奋进的歌声震山河

 阿爸唉 唉 快快走 噢 看看拉萨新面貌

 女儿唉 唉 等等我 噢 看看拉萨新面貌

 快快走来 快快行呀 哦呀呀呀呀呀

 新华书店真漂亮 毛主席的彩像买一张呀

 他领导我们当了家 他是东方的红太阳啊

 照得我们心里暖又亮 幸福的生活万年长呀

 拉萨古城开金花 感谢伟大的***

歌曲《逛新城》简谱

  眼泪-Tears选自钢琴专辑《Dreaming》 这张以“梦”为题的唱片,是由旅韩华裔New Age钢琴家白日梦(The Daydream)演奏的钢琴独奏音乐。  

  白日梦今年36岁,是一位处世风格神秘的音乐家。据说他从未在大众面前曝光(难怪也没有媒体知道他的真实姓名),从5岁就开始学弹钢琴至今,在大学主修现代艺术课程,而且在写诗方面也相当活跃。深厚的艺术修养,使他的音乐有种特殊的美感。2001年2月,白日梦的钢琴独奏专辑《梦》在韩国出版,短期内便在韩国市场上打败珍妮佛·洛佩兹、新好男孩、恩雅等国际明星和其他韩国本土歌手的新专辑,打入韩国TOWER RECORDS排行榜前四名内,创造了新世纪音乐在韩国的销售新纪录。眼泪-Tears的简谱如下:

 《青花瓷》是方文山作词,周杰伦作曲并演唱的歌曲,收录于2007年11月2日周杰伦制作发行音乐专辑《我很忙》中。因其意义非凡,且词曲天成,多次出现在试题中,为传统文化的传播有贡献,用瓷器来弘扬中国文化,题材新颖,社会影响深远。下面给大家分享周杰伦《青花瓷》简谱,一起来看看吧!

周杰伦《青花瓷》简谱

  歌曲歌词:

 素胚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

 瓶身描绘的牡丹一如你初妆

 冉冉檀香透过窗心事我了然

 宣纸上走笔至此搁一半

 釉色渲染仕女图韵味被私藏

 而你嫣然的一笑如含苞待放

 你的美一缕飘散

 去到我去不了的地方

 天青色等烟雨 而我在等你

 炊烟袅袅升起 隔江千万里

 在瓶底书汉隶仿前朝的飘逸

 就当我为遇见你伏笔

 天青色等烟雨 而我在等你

 月色被打捞起 晕开了结局

 如传世的青花瓷自顾自美丽

 你眼带笑意

 色白花青的锦鲤跃然于碗底

 临摹宋体落款时却惦记着你

 你隐藏在窑烧里千年的秘密

 极细腻犹如绣花针落地

 帘外芭蕉惹骤雨门环惹铜绿

 而我路过那江南小镇惹了你

 在泼墨 山水画里

 你从墨色深处被隐去

 天青色等烟雨 而我在等你

 炊烟袅袅升起 隔江千万里

 在瓶底书汉隶仿前朝的飘逸

 就当我为遇见你伏笔

 天青色等烟雨 而我在等你

 月色被打捞起 晕开了结局

 如传世的青花瓷自顾自美丽

 你眼带笑意

 歌词解释

 首先跟亲爱的网友们分享此次填写杰伦新专辑里这首“青花瓷”的创作过程。前一阵子我认识了几个鉴赏古董艺术的朋友,在与他们时而青铜、时而宋瓷、时而明清家具等横跨千年谈古论今的聊天中,触发我想用那些传世的中华艺术品来当歌名的动机。当时第一个想到的是青铜器,原本是要以殷商时期开始铸造的青铜器来做为歌名,以青铜的厚实来象征爱情的坚贞;以千年斑驳的铜锈来比喻世事的沧桑;以器皿上难解的铭文来阐述誓言的神秘。但刚开始落笔时却发现杰伦这首“青花瓷”的曲调温柔委婉、淡雅脱俗,以至于我脑海中浮现的全是烟雨江南的画面。又因当时的青铜器也同时制作成杀敌的兵器,这显得“青铜器”这三个字太过厚重笨拙,充满厮杀的硝烟味,于是尚在构思中的歌词尚未落笔便已放弃。

 后来我再选定宋朝时曾盛极一时的汝窑瓷,主要是因为它的珍稀度。因为战乱的关系,与釉料配方与烧制过程的窑变等因素,全世界现传世的汝窑珍品竟只有70余件,堪称国之重宝,弥足珍贵。但问题又来了,因为纯正上品的汝窑,只有一种颜色,就是“天青色”,完全没有任何花俏的纹饰,而且造型简单素雅,在我看来犹如现今极简主义大师的作品,虽有一种朴素的内涵,与经久耐看的质感,但总觉得不足以形容诡谲多变,爱恨兼具的爱情。虽然最后还是没有用汝窑当歌词名,但我在收集写作资料的过程中,却因为一句“雨过天青云破处,这般颜色做将来。”的词句,触发我灵感而写下副歌的第一句“天青色等烟雨”。此话据传语出宋徽宗,因当时的汝窑专供宋皇室使用,而窑官将汝窑瓷烧制完成后,请示宋徽宗为其色定名时,徽宗御批:“雨过天青云破处,这般颜色做将来。”此后,天青色即为汝窑瓷钦定的颜色名。(此句另有一说为五代后周柴世宗所说)但后来我还是放弃用汝窑当歌名,除了因为它的特性不适用于缠绵悱恻的爱情外,汝窑的名字也稍嫌不够凄美。几经转折,最终歌名才确定用初烧于唐代至今已绵延一千多年为中国早期最具代表性的外销艺术品—“青花瓷”。当初当我确定了“天青色等烟雨”的歌词后,没多久就又顺手写下副歌第二句“而我在等你”,于是副歌第一行的关键词即孕育而生:“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因我歌词里所描述的天青色,是无法自己出现的,它必须耐心的等待一场不知何时会降临的雨,才能够在积云散去的朗朗晴空以天青的颜色出现。因为雨过天晴后才会出现天青色,先降雨才能有天青,但我倒过来说,想看到天青色唯有先等待下雨。还有,之所以用“烟雨”,而不用“下雨”,则纯粹是因为烟雨的意境比较美。而我用“天青色等烟雨”此句来对仗较为白话的一句“而我在等你”,一连用了二个“等”字,是为来强调爱情里最无力的无奈就是“等待”。换个散文式的说法就是:“那天气的变幻莫测,那里是我们平凡人所能掌握的呢想看到纯净被雨洗涤过的天青色,就只能耐心的等待骤雨自然的停,就如同我也只能被动而安静的等待着不知何时才会出现的你。”这首青花瓷里还出现“芭蕉”这个歌词里较不常出现的植物,实在是因为个人对“芭蕉”这款植物的莫名喜爱,情有独钟。就像椰子树会让人联想南台湾,棕榈树等同于热情的海滩,仙人掌的场景则理所当然在沙漠一样,不知怎地,对于“芭蕉”我就自然而然的会联想起宋词中烟雨江南里的苏州林园。如李煜的'长相思里就有“……秋风多,雨相和,帘外芭蕉三两棵,夜长人奈何。”其实你只要仔细观察宋词里常出现的植物,“芭蕉”出现的频率还颇高。另外日本著名的俳句诗人松尾芭蕉,也是取芭蕉为自己的别名,这又让芭蕉这植树增添些文人气质。

 还有顺带一提的是“惹”这个字在歌词中的用法,是我从六祖惠能那句著名的偈语:“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中,得到的体会。因为“何处惹尘埃”其实也可写成“何处'沾'尘埃”,或“何处'染'尘埃”,但因为沾与染的语意都没有“惹”来的强烈,沾与染只是一种与他物接触的用词,但“惹”字却有不请自来的招惹之意,主动性很强,比较具侵略与戏剧性。也因此,我用“门环惹铜绿”,而不用“门环染铜绿”;还有另一句歌词我也是用“而我路过那江南小镇'惹了'你”,也不用“而我路过那江南小镇'遇见'你”是同样的道理。其实在“南拳妈妈”的《花恋蝶》中我就已经用了“惹”这个字,在第一段歌词里“幽幽岁月、浮生来回、屏风惹夕阳斜……”,我用“屏风“惹”夕阳斜”来表示夕阳西下时因屏风的阻挡斜射进屋内的光线,而不用“屏风‘遮’夕阳斜”。

 最后,关于“芭蕉惹骤雨门环惹铜绿”的词意,在此容我再累字赘语的解释一下;一场大雨后满园的翠绿,空气里充满湿润的水气,芭蕉叶上滚动着晶莹的雨滴,此时此景,最是诗意;还有那历经风霜风吹雨打后,依旧镶嵌在门板上只是多了些锈蚀斑驳的铜环,最富古意。我先用“芭蕉惹骤雨门环惹铜绿”这段文言词句以景入情,然后再承接较为白话的下一段“而我路过那江南小镇惹了你”以为对仗。因为芭蕉与门环都是静态的实物,只能被动的等骤雨,等岁月侵蚀后慢慢氧化的铜绿;但人称代名词的“我”却跟芭蕉与门环不一样,因为“我”是可以自由移动的,于是我偶然间经过江南小镇邂逅“惹了”你,并不是被动的等你了,而是主动的去认识你。所以虽然同样都是用动词的“惹”,但其主动与被动性却迥然不同,而且在这段词里我一连用了三个“惹”字,字义相同,用法却不同,饶富趣味。总之这首歌写的很辛苦,但也很有成就感。

“一江水,一首歌,一阵烟雨,一抹风情,一次美丽的邂逅•••••••这一切都在召唤你寂寞许久的心灵,你会让自己启程吗?等一城烟雨,徜徉在凤凰古城的晨梦中,渡一世情缘,迷恋在沱江两岸的吊脚楼边。”这就是沈从文笔下风情万种的湘西小镇-凤凰古城。

也曾经看过 旅游 者去凤凰后拍过的照片,幽静古巷、烟雨蒙蒙、一红衣少女撑着红伞,在古巷款款而行的背影,实在是很美,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于是心中很是向往。

十月底有幸去了一趟慕名许久的凤凰古城,终于走进了这座梦一般的古城。

凤凰古城位于湘西自治州,在西南有一山酷似展翅欲飞的凤凰而得名。然而,真正让他名扬中外的,还是因为著名作家沈从文笔下的故乡情结,因这一山,一水,一人,而引起人们不远万里,前来寻觅。

一江穿城而过,一舟逆流而上,倚江而建的土家吊脚楼,风情万种的苗家姑娘,还有灯光迷离的凤凰之夜•

走进凤凰古城,已是下午时分,小桥、流水、吊楼、人家,足以勾勒出古城的韵味。古城是精致的、悠然的,舒缓的。

缓缓流淌的沱江是凤凰古城的母亲河,它穿城而过,河水清澈碧绿,河底的水草摇荡着身姿。

看着桥下沱江两岸的景色,沿桥上游的一座水上小石板,横过沱江,上面有一个小小的瀑布,人在江上,水在脚下。

一道虹桥飞架南北两岸,气度不凡又带着江南水乡的古风遗韵。

那几天一直阴雨绵绵,我们到的那天,雨虽已停了,但天气还是雾气蒙蒙,小桥、江水、吊脚楼一切都被雾气笼罩着,朦朦胧胧,更增加了古城的神秘感。

即使这种天气依旧挡不住游人出行,游人出奇的多,到处都是人,挤挤攘攘。

几个穿着苗族服装的漂亮女子很是抢眼,也吸引了我,相机对着她们抢了一张。

登上城墙,可以看到沿江而立的墙垛,一米多高,50公分厚。墙垛上间隔着瞭望孔和射击孔,城墙上还有数门古老的大炮。

到处可见穿着民族服装卖花环的当地人,价钱很便宜,五元一个。爱美是女人的天性,所以不论是多大年纪,每人头上都戴着一个漂亮的花环,也成了古城的一道靓丽的风景。

卖花的小姑娘

不断有手提花篮的当地卖花人从我身边走过,我也顺势将她们的身影留在相机中。

凤凰古城不大,青石板路铺砌的街巷,完美展示了凤凰古城的建筑风格。

漫步在古城的小街上,感受到的是古意盎然的印象,这些砖瓦房屋显得古色古香,散发出迷人的气息。

买了一个花环戴在头上,也留下到此一游的照片。

红色的雨伞、青色的石板、幽静的小巷,一切都和诗中描写的一样,感觉好像似曾相识。

城中铺设的青石板早已没有了棱角,被岁月打磨得光滑而透亮,依稀的脚印似乎在诉说着一个又一个的悲喜人生。

一个个四通八达的小巷,幽静曲长又不相同。这条小巷挂满了大红灯笼,既幽静又红火,走在青石板路上,思绪好像回到遥远的过去

寂静的小巷里,一个身穿红裙的女孩坐在木椅上,背后的木板上写着“乌托邦西巷”,不知她是老板还是游客?一个人静静地坐着,使得小巷更有诗意和神秘感。

凤凰城里,街边到处是各种商铺,是购物的天堂。

街上最多的就是卖姜糖的,湘西潮湿多雨,姜糖甜且微辣,正是去湿驱寒的妙药。我买了几袋,尝一下,味道还可以,甜里有辣,脆中有香。

人工打姜糖,一下下的木锤砸下也是个力气活。

除了姜糖,街边还有很多工艺品商店,琳琅满目,吸引着游人的目光。

我们 漫步其中,欣赏着富有民族特色的当地土特产,也大饱眼福和口福。

这种酒坛子在内地很少见。

案板上摆满了各种烧烤材料吸引着游人。

熏烤猪头很少见的,看着有点恐怖。

一人、一狗、一炭盆,阿婆手中依旧在忙碌中。

凤凰人的勤奋和经商意识是有目共睹的,从十几岁的小孩到几十岁的阿婆,都在忙碌着叫卖,真是全民皆商。

随处可见在自家门前从事着出售各种手工品的阿婆,有的一边看着摊,还在忙碌着。各种手工制品富有民族特色很漂亮。

这个阿婆坐在自家门前悠然自得地做着手工制品,看到我在偷拍不太高兴地说“拍一张五元钱”!吓得我不敢再拍,不知道她们每天见的是不是太多了,竟然一点友好的意思也没有,张口闭口就是钱。

高兴数着钱的阿婆。

“今天又挣了不少!”

在西广场上有座象征着凤凰古城的铜塑凤凰雕像。

到了凤凰古城不能不去沈从文故居, 我们沿着沈先生当年走过的青石路踏入其旧居。

已故文坛巨匠沈从文老先生是凤凰古城的骄傲,沈从文故居又是凤凰古城的文化精髓,因了它,古城的文化韵味就浅浅淡淡地弥漫在空气中。

沈从文故居位于古城的中营街10号,建于清同治五年(1866年)。

四合院、天井、起居用品、笔墨纸砚因年代久远而有些斑驳,泛黄,缺损,但那是岁月为古城雕琢的一道风景,尽管它无声无息,却透亮着文化的味道,张扬着文化的气息,彰显着文化的厚重。

这是一个不大的四合院,分前后两进,中为红石铺就的天井,对着大门是正屋,两边各有厢房三间。

环顾小院,房子皆为穿斗式木结构建筑,镂花的门窗,小巧别致,雕刻的饰物,栩栩如生。

看着墙上挂着先生早年书写的蝇头小楷,心里充满了敬佩之情,一个偏僻的古城,一个不大的小宅,竟然走出一位大文豪。

到了凤凰,还有一个名人的宅院不能不去的,那就是陈宝箴的宅第。说真的,来之前我对陈宝箴并不了解, 只是看到了陈寅恪先生的介绍时,我才知道陈寅恪是陈三立之子,而陈三立是陈宝箴之子。

陈寅恪是中国近代史上最有学识的文人,著名的清华四大导师,五百年才出一个的人物,他的“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是当今治学、救世所遵循的一种思想。

没想到其有如此显赫的家族,其父陈三立被誉为中国最后一位传统诗人,维新四公子,其兄陈师曾是画家,北京大学教授,次兄陈隆恪也是著名诗人。看着陈宝箴先生的故居,想到的是陈寅恪先生之思想,此行不虚行。

走出陈宝箴先生的故居,我们又来到熊希龄故居,这里真是名人盛出的风水宝地,我们一个名人故居接着一个名人故居的参观着。

跟随导游来到了沱江边准备乘船。

随着导游,我们坐上了乌篷船。河水清冽,风儿轻抚而过, 艄公一声吆喝,轻点一竿竹篙,船顺江而下。

船在水中走,人在画中游。艄公的号子,苗家阿妹的歌声,和着沱江的水声萦绕在古城的上空。

只见船儿慢悠悠在水中行着, 舟行于画廊里,抬眼望,两岸是古旧的吊脚楼,高高低低像一幅江南的水墨画沿着江岸描画开来。

白墙和高飞的檐角倒映在河水里,在这凝碧的山水里,没有绚烂的山花,只有千年不变的河流,映着蓝天白云。

江边的建筑则清一色的木制吊角楼,远远望去一根根木桩撑起着一间一间的小屋,清澈的江水在屋下流过,具有浓烈的民族建筑风格。

沱江 远处的桥边岸畔,不**人正在用木槌洗衣,抡起的棒子一上一下地捶打着。这画面风格显得那么古朴,有一种穿越时空的感觉。

古墙、古砖、古城门,虽历经风雨沧桑,但依然威严,守护着古城的宁静和安详。

迎面驶过一条渔船,船上站着几只鱼鹰,这也是我第一次见到鱼鹰。

古城实在是太美了,引来很多游客在江边拍着民族照,做一回少数民族的姑娘,留下一份美好的回忆。

当船到虹桥附近,前方飘来一阵歌声,歌声清亮、甜美,久久回荡在耳边,如一把把珍珠抛洒在河面上。

终于看到了一个苗家姑娘穿着民族服装,打着伞立在船头,向路过的游客清唱一首首民族歌曲,还不失礼貌地向客人招手。

古城不仅承载了千年的 历史 文化,更蕴涵了太多的民族风情,她们的歌声在沱江两岸久久回荡着,笑声一片……

很快我们上的岸来,沿着江边继续游览。

跟随当地小导游去参观博物馆和银饰店、万寿宫。

从岸上向江面望去,一支支乌篷船星星点点游荡在江中,沿江是高高低低的吊脚楼,远处青山翠绿,一幅天然自成的江南水墨画。

镜面般的水面,透着那么宁静,周围的气息好像凝固了,形成小桥流水人家的风情画卷。凤凰真美,是那种透着古朴灵秀与文化沉淀的醇厚之美。

最美的还是凤凰城的夜,日落夜色迷离的时候;古城的景观灯打开了,两岸吊脚楼上的灯光显得分外美丽,它们应和着酒吧上面闪烁的霓虹灯倒映在沱江江面上,五彩斑斓,跟随着酒吧响起的摇滚音乐摇摆着,尽情展示另一种的美丽。

步行夜色中的凤凰城,晚上的凤凰城很漂亮,河旁边有一排酒吧,酒吧看起来和阳朔的西街类似。

酒吧的狂欢乐声在沱江的夜色中回响,闪烁着霓虹灯门口的尖底锅内烧红的炭火窜着火苗,音乐震天响,灯光迷离,基本都是年轻人在酒吧中狂饮,并随着音乐摇动的身肢,这是年轻人的天下。

放眼远眺灯光闪烁在那些镶嵌在山上苗寨的房屋中,层层叠叠,错落有致,古城墙被灯光勾勒着,水面架着的拱桥,和桥中的挑角亭布满着灯光。

水面的船只,临江的客栈闪烁着灯火……一派璀璨,映射着凤凰古城迷人的夜色。

夜晚,桥上卖手工制作品的阿婆还在售卖中。

凤凰给我的印象是清晰而朦胧的,湿润的青石板路,依山傍水的小城,清澈的沱江穿城而过,红色砂岩砌成的城墙伫立在岸边,充满了诗情画意,让人难忘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anai/1168000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2-06
下一篇2023-12-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