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可以说说《女钢琴师的心灵之旅》?

谁可以说说《女钢琴师的心灵之旅》?,第1张

  《女钢琴师的心灵之旅》

  作者:[法]埃莱娜•格里莫(Hélène Grimaud)

  作者简介

  国际著名钢琴家。1969年生于法国普罗旺斯的埃克斯,13岁被著名的法国音乐学院录取,16岁获得雅克鲁维耶古典音乐比赛首奖,童年出版了第一张个人唱片,18岁在巴黎举办了她的第一次钢琴独奏音乐会,获得巨大成功而享誉国际,也以她的美貌给人以无限轻灵飘逸之感。

  埃莱娜丰富的生活阅历和独特的天赋,使她充满了想象与灵感,成为创作的源泉。本书是继《野变奏》之后的第二部自传。

  简介

  埃莱娜•格里莫天生叛逆,为了发泄过剩精力才开始弹钢琴,却意外发现自己的天分,成为国际知名的钢琴家;一个偶然的机会,她在野外与一头母狼邂逅,狼竟然罕见地躺下与她亲近,从此开始了她与狼的故事……埃莱娜•格里莫,这位年轻美貌的国际天才钢琴家与狼的卫士既充满魅力,又奇特怪异;人们对她近乎迷恋。她的写作技巧和她的钢琴技巧一样出色,在这本优美的自传里,她畅谈音乐和生活,以及心灵之旅……

  -------------------------------------------------

  法国钢琴美女“与狼共舞”

  原载于2006年11月5日《纽约时报》,作者JAMES R OESTREICH,李文编译

  埃莱娜·格里莫(Hélène Grimaud),这位法国女钢琴家,1969年生于普罗旺斯地区的埃克斯。早年在埃克斯音乐学院和马赛音乐学院分别师从雅克琳·库尔坦和皮埃尔·巴比泽学琴。13岁被著名的法国音乐学院录取,师从雅克·鲁维耶。16岁获得雅克·鲁维耶古典音乐比赛首奖,同年出版了第一张个人唱片,曲目是拉赫玛尼诺夫的第二钢琴协奏曲及钢琴独奏曲。18岁在巴黎举办了她的第一次钢琴独奏音乐会,获得巨大成功而从此享誉国际。2002年成为德国DG公司签约音乐家。出版过拉赫玛尼诺夫的《第二钢琴奏鸣曲》和贝多芬的《暴风雨奏鸣曲》,其中拉赫玛尼诺夫的《第二钢琴奏鸣曲》还荣获“唱片协会”大奖。这对年轻的埃莱娜来说,是一种难得的荣誉。她现居住在美国。

  埃莱娜·格里莫天生叛逆,为了发泄过剩精力才开始弹钢琴,却意外发现自己的天分,成为国际知名的钢琴家。一个偶然的机会,她在野外与一头母狼邂逅,狼竟然罕见地躺下与她亲近,从此开始了她与狼的故事,还在纽约创办了一个“野狼保护中心”,保护红狼、墨西哥狼等野生狼物种,并向公众开放,普及教育。狼成为埃莱娜的图腾,它代表着埃莱娜自由、不拘一格,又充满坚毅的性格。

  她美得令人迷惑。她既是钢琴天才,又与野狼有着说不完的故事。她最喜欢弹奏勃拉姆斯的音乐,演奏中的她冷峻、悲怆;与野狼在一起时的她却又温柔、天真。她的文字感性、随性,继第一本自传《野变奏》之后,她今年又出版了一本记录心灵旅行的散记《女钢琴师的心灵之旅》。这就是法国女钢琴家埃莱娜·格里莫的传奇。

  “音乐改变了我的信仰,母狼解放了我的野性”

  1991年,埃莱娜·格里莫住在佛罗里达塔拉哈西的时候,一天深夜她带着朋友的狗出去散步却因此改变了自己的生活。她看到一个孤独的动物身影慢慢靠近,它的行进方式是自己从没见过的紧张和诡秘。她牵着的狗受到惊吓,逃进灌木丛中。这是她第一次遭遇狼,一匹母狼。格里莫在自己的第一本传记《野变奏》里写道:“它走到我左手边,嗅了嗅我的手。我只是伸出手指,它就把脑袋和肩膀整个藏在我手掌下。我觉得自己像是被什么东西擦出了火花,而且迅速传遍全身。它一下子让我充满了温柔。内心传来神秘的歌声,像是一种未知的野性的力量。”“我爱上了这只母狼。”她后来写道。

  格里莫认为狼被当作邪恶的化身已经不下好几百年。但她不这么看。在她看来狼维持着物种的平衡,是种奇异、迷人的动物,而且可以教会人类很多东西。她觉得自己有责任改变人们对狼的误解。

  1999年,她与摄影师亨利·费尔在南塞伦一起开办了野狼保护中心。这片29英亩大的地方,现在成为17匹野狼的家。其中有4匹狼,作为“形象大使”,向公众开放参观。其他13匹则与人类隔离,以便于它们最终能重返自然。“刚开放的头两年,我们一年有500名游客,现在每年有20000人前来参观。”

  她的野狼保护工作在古典音乐界引起了一些非议。有人觉得她“活在她自己对野狼的想象里。”她在野狼保护上花费的时间也影响了她在钢琴事业上的精进。她自己也承认,最近三年她才真正将精力集中在音乐上,之前野狼保护中心花费了她太多时间和精力。现在的她继续在世界各地做巡回演出,与世界顶级的交响乐团以及音乐家合作。不过,2005年末,她受到新的挫折,她患上肺炎,并且导致慢性的疲劳综合症,甚至影响到了心脏。她的第一本自传《野变奏》首先在法国出版,很快成为畅销书,内容由五花八门的篇章组成。格里莫视自己是家庭、音乐世界乃至社会的一个孤独的局外人,内心充满挣扎。比如在考虑在什么地方建立野狼保护中心时,她写道:“最好是在别处,我一直希望是在别处。”

  古典音乐与野狼在她的生命中究竟扮演着怎样的角色?在格里莫看来,两者都拯救了她。“音乐改变了我的信仰,”她写道:“它拯救了我。”当提及她第一次遇到的母狼,她也表示:“它也拯救了我。”创办野狼保护中心的目的,在她看来,将她从把钢琴当成工具的桎梏中解放出来,“我变得有野性了。”

  格里莫1969年出生在法国普罗旺斯。6岁开始弹钢琴便表现出惊人天赋。13岁进巴黎音乐学院,成为当时年龄最小的学生。从童年开始的另一个爱好是养小动物。在钢琴填满自己的生活之前,她甚至梦想着当兽医,住在动物园里,后来又想当生物学家。“我曾经对灵长类感兴趣。”与母狼阿拉瓦的相遇,让她卷入了野狼的世界。她开始研究动物行为学,旁听大学的课程,参加会议并且造访动物专家。

  此外,她精通法语、俄语、英语,对法国、俄罗斯、美国的文学、历史、哲学都有广泛的涉猎。她对音乐的热情从来都没有消退,每天都以巴赫开始一天的生活。不过,这并不妨碍她沉浸在浪漫主义的文学当中。

  她也喜欢肖邦的音乐,称他是“我的作曲家”。她欣赏肖邦解放了钢琴家的左手,“创造了灵巧的音乐。”不过最贴近她的心灵的,是勃拉姆斯。她早期灌录的音乐大都是演奏勃拉姆斯这种不算年青的、非法国的、没有一点女性气息的作曲家作品,与她表面留给人的印象非常两样。“我喜欢他激烈的乐章,”她在《野变奏》中写道:“他的痛苦与阴暗,充满情绪的悲痛,以及在与世界关系中所体味出的绝望。”勃拉姆斯激烈而令人望而却步的《第一协奏曲》是她最喜欢的作品。她说自己在演奏以后几个小时,心情都很难从悲怆中恢复过来,“勃拉姆斯把悲痛表达得太完美,那种痛苦足以让你窒息”。曾经跟格里莫共事过的萨龙恩先生表示:“她一半是理智,一半是激情,是位罕见的人物。她演出前总有条理清晰的观念、计划,但在音乐会上往往自然而然地让音乐流淌出来。”

  “若爱不能分享,愿我是用情至深的那个”

  成功的人物不是蒙受了上帝的额外眷顾就是上世修行的福缘。埃莱娜·格里莫就是这样一个幸运的人,再没有人能比她更游刃有余地存在着,和谐的婚姻,在自己熟悉的钢琴界享誉日隆的地位,最难能可贵的是,还有一批野性未泯的狼群等着她和肖邦、拉赫玛尼诺夫交流之后去和它们一起嬉戏。

  然而是不是也鲜有人这样,在拥有了凡夫俗子所艳羡的一切时来一次远眸回望。音乐成了生活的基调后,别的那些个所爱又将置身何地?音乐、孤独、爱还有那些狼群……从哪一刻开始背叛了誓言?最重要的是这个誓言是什么?这些互为包容又交错矛盾的问题缠身后,出走就成了主人公的心头重事,而这次貌似破釜沉舟的旅行就成了一次找寻上天堂的钥匙。

  注定这是一次和心灵的博弈,程序式的生活既然再也给不了埃莱娜灵感和自由,一场自我放逐的旅行能带来新的呼吸吗?和美好的寓言一样,故事的开始就是结局,农夫的财宝梦开始于花果树下也终结于此,梦开始于斯结束于斯,唯一需要放逐的是疲惫的心灵,最好的良药莫过于抬头深呼吸。

  展开每一段心灵的皱褶,任何人的生活都会比卢梭的《忏悔录》来得精彩,更遑论这位蜚声国际的女钢琴家。《女钢琴师的心灵之旅》是一本人物的心灵札记,各种人物的层叠和呼应都像在古早的森林里进行了一次次SPA,不管是出发伊始遇到的奥德蕾,还是那位不知姓名的教授,咖啡馆的陌生人……不是蒙受神的感召就是长了隐形的翅膀,每一段驿站里的人都像是拥有天使的梦幻色彩,若即若离,该出现的时候跃然在眼前。书巧妙地以感召的人物分为不同的章节。作为精神导师出现的教授,像一个背着礼物的圣诞老人,在引导埃莱娜做了对自由的反思、对音乐的理解之后就完成使命悄然而退。还有那个美貌和出现都颇具仙气的贝阿特里丝,她的出现更像但丁笔下的贝阿特里彩,让人对美好产生遐想联翩,而在书里她也是为了寻求无邪的境地来到这个靠近天空的地方。这与埃莱娜在音乐方面的完美境界不谋而合。

  狼的出现始终更像一个隐喻,和音乐一样,她在纽约创办的“野狼保护中心”始终占据她心中重要的位置。狼几乎是她的叛逆性格的一个替身,命运有理可循。埃莱娜天生叛逆的性格自从在追求艺术的途中被抛掷出去后,再没了张弛的快乐,带着新鲜、野性、眷顾,狼让她的空间变得充满张力又活力四射,某种意义上倒成了埃莱娜的原神或吉祥物。

  以作者在音乐上的声望,中国的李云迪或者郎朗或许可以和埃莱娜相提并论,但中国的艺术家们习惯了在觥筹交错的场合找寻灵感,而对于转向音乐的起源地、高原、田野显然没有兴趣。显然是路不同不相与谋,借了书中搭顺风车的教授的话,“我们是自己的命运唱出的乐曲。”

  书中扉页上引用的威斯坦·休·奥登的话,“若爱不能分享,愿我是用情至深的那个”,从某种意义上,这是埃莱娜和读者已经融为一体了。

  --------------------------------------------------

  书评1:空灵长假,灵魂探幽

  埃莱娜•格里莫,曾和母狼阿拉瓦邂逅,16岁灌录自己首张的钢琴唱片,18岁举办第一次钢琴独奏音乐会,曾在全世界发行的自传《野变奏》中展露优美流畅的文字、以及细腻的思想。如今,她依然在照料一整片野生动物保护区,让野狼做真正的野狼。

  这是第二本她的自传,但不是世人通常看到的那种由丰功伟绩、琐事、信件和年月日堆积起来的自传,而是纯然心灵的的历程,追问艺术和生命本质。因由这样的核心,才会有由邂逅所组成的故事,缀以众多寓言般的小故事,并用一根富有使命感的主脉贯穿首尾。这一切属于她,又决然是可以属于每一个人的。

  “每一次邂逅都是必定会赢的一注色子”。女钢琴家在繁忙的演出和录音进程中疲惫不堪,偷闲放空,在非洲、欧洲或是美洲森林这三项选择里踟躇。快餐店女侍者的小故事帮她下了决心去欧洲。紧接着,在意大利乡间偶遇酷似尊师的文学教授。教授留给她的问题是,如果说您已经出色地演奏了音乐,“那您有没有更好地体验它呢?”第二天,她收到教授留下的小包裹。延续着前一天邂逅时的话题,并请她收下一只精巧的音乐盒,或者也可以转送给一个叫汉斯的德国人。至此,原本空无目的的假期不仅有了主题,还被指定了路线。

  一路上,她在阿西西修道院花园里邂逅了贝阿特里丝,她照顾修道院的花园,也被花园照顾,她问道,“为什么人们再也创造不出新的乐器?”又在咖啡馆里遇到悲观的青年,质疑在痛苦和失去中还有什么自由和爱存在?再聆听了瑞士小城里的收藏家讲述音乐盒的前尘往事,老者不介意有一场世界末日,激愤地谈到各种各样的、进行时态的灭绝……这些交流暴露出不幸福的人类所特有的正反面智慧,她聆听、理解、与之辩驳的过程,正是自我探寻答案的途径。

  就像迷茫者追寻神曲的暗示在命运的岔口寻觅生机,珍重每一个陌生的贵人的指点。最后她见到了汉斯,那是因车祸而失明个盲人钢琴家,“我意识到早在车祸之前我就已经失明了,我急切地想自我满足,除了工作、赞美、追求绝对的完美,近乎自我陶醉外,什么也看不见。”难道这不是女钢琴家此时的处境吗?灯光亮起来时,她发现盲人音乐家汉斯像极了一个兄弟。这是自教授后第二次“酷似”,幽灵般神秘的气氛弥漫着,在巧合、或者说文字精心设计的邂逅中迷离着,逐步趋向冷静。

  长年沉浸在古典音乐富有格律和生命力的诗意中,令埃莱娜的笔触也带有恍如隔世的经典质地,如她所写,“艺术家同意将自我分解为艺术”,文字和音乐只是艺术的一部分,而艺术则与天地自然永不隔绝。在她的生命中,狼和音乐是最重要的元素,但仅仅作为音乐的媒介、或是狼厚待的对象是不够的。繁忙的日程也会造成一个人的空虚,哪怕是天才。甚至可以说,这是当代艺术家忙于创新之后最容易忽略的事实,远离了本质,附庸了技艺。经历了心灵之旅的埃莱娜带着特有的野性和自信说道:“我与钢琴生出共同的肉体,我们,钢琴与我,一同变成神兽,某种全新的人马,某种吉祥的永恒的天蝎。”体验音乐,自己就该成为音乐生命的延续。这就是她要的答案。

  -------------------------------------------------

  书评2:拂尘之音

  “我已经太长时间没有尝过漂亮出逃的滋味了。”

  我想,每个人都曾有心灵尘染的迷失时刻。带着晦涩的忧愁,我们渴望挤破时间的气泡,从常规中挣脱出来,扑向一场华丽的冒险。

  《女钢琴师的心灵之旅》便是一本关于出逃与回归的心灵札记。

  这是法国著名钢琴家埃莱娜•格里莫(Hélène Grimaud)继《野变奏》后出版的第二本自传。在这本小传中,信笺、日记等传统要素已消隐,埃莱娜以素净的文字记述了她与几位陌生人的神秘邂逅,随性的对谈缀以精致的寓言,轻盈却不乏哲味。旅行的意义在如谜的交流中渐渐铺展,正如作者所言:“我相信我的旅程和相遇中必然藏着答案。”

  一直以来,音乐与野狼都是埃莱娜最重要的生命符码。

  埃莱娜6岁开始习琴只为发泄过剩精力,但却表现出惊人的天赋。她曾先后师从雅克琳•库尔坦、皮埃尔•巴比泽等多位钢琴名家,13岁成为巴黎音乐学院年龄最小的学生,16岁夺得雅克•鲁维耶古典音乐比赛首奖。18岁首次钢琴独奏会让她一举成名,从此享誉世界,由其演奏的拉赫玛尼诺夫《第二钢琴奏鸣曲》还曾荣获“唱片协会”大奖。

  除却骄人的音乐履历,埃莱娜的生命轨迹还烙下“与狼共舞”的传奇标签。一次偶然机会,她与母狼阿拉瓦邂逅,却意外得到母狼的信任和亲近。“我想还狼群以它们本质的精髓,让它们重返天性——自由。”1999年,她与摄影师亨利•费尔一起创办“野狼保护中心”,保护红狼、墨西哥狼等野生狼种,并向公众普及教育。“我很怀念过去的时光,那时动物是神圣的而且会说话,人还没有忘记他永远不过是个生物,要想做得更好,就要试着去理解。”这是埃莱娜对原始野性朴素却真诚的敬畏。

  汹涌的声誉附带着程式化的节奏,“我的日程表掌握在经纪人、唱片公司和新闻专员手中”,特立独行的埃莱娜无法忍受这种生活,“灵魂总是不能和躯体合拍:有时它落在后面,挂在回忆的裙裾上;有时冲在前面,忙于计划,忙于对未来的可怕的设想,沉重的算计让它窒息。”为了呼吸,她出逃去旅行,等待被开启。“展现在我面前的欧洲像是孩子们玩造房子的游戏时在地上画的方格。机遇已经扔出了他的圆饼,我单脚跳在弗朗兹•李斯特留下的足迹上,双脚落在舒曼的印迹上。”

  搭顺风车的陌生教授、咖啡馆内痛苦的年轻人、阿西西修道院的贝阿特里丝……他们一个接一个走进埃莱娜的世界,睿智的交流渐渐拨散心灵的迷雾。

  我最爱这段对答:

  “您找到天堂的钥匙了吗?”

  “我们都拥有它:它就产生于两个人邂逅的一刹那,在彼此同样的、慷慨的冲动中。”

  邂逅的瞬间在埃莱娜的笔下散发出爱的气息,“我希望找回孩子的无邪,这种无邪不懂得死亡,更偏爱瞬间以及它的完整——时间的音乐,也就是寂静。”每次邂逅都是一个举重若轻的瞬间,既有爱之能量的热烈释放,又不乏沉静之美,让人感慨:“重要的是我们曾经相遇过,它创造了瞬间,创造了我们刚刚提及的珍贵时光。”

  瞬间累积,爱意沉淀,正如书中所言——“爱是不断回忆的遗忘;遗忘是一种本该永恒的记忆,它留下了一条印迹——甜美又短暂的回忆,时常穿越我们的心灵,让我们沉浸在完满和喜悦的情绪中。”

  旅途的终点,埃莱娜见到了盲人音乐家汉斯,“我意识到早在车祸之前我就已经失明了,我急切地想自我满足,除了工作,赞美,追求绝对的完美,近乎自我陶醉外,什么也看不见。我总是在做加速度的运动,这项运动没有带领我前进一步,却夺走了一切,包括自我。”

  汉斯的坦述让埃莱娜变得坚韧,并揭开了艺术与生命的本质:“音乐的真实——甚至是生命的真实——不是模拟幸福,而是启发式地将生活的悲剧层层揭开。欢乐、幸福都只是与生活和痛苦妥协的结果,这是死亡奏出的不和谐音符。”

  世间万物皆有裂缝,因此光才可以透进。

  最后这场对话在黑暗中进行,开启了女钢琴师回归的心路,“只有沉默才足以表达对故事深意的敬意。就像音乐中,一部奏鸣曲的最后几个音符之后的寂静一样。”

  这是一位失明者奏起的光之和弦,拂去我们每个人心上的尘埃。深夜,扉页上维斯坦•休•奥登的话又次闪光——“若爱不能分享,愿我是用情至深的那个。”

我比较喜欢的一些:

Still Water

Indigo walts

Our love affair

The promise

Kiss the rain

Departure

秋天的童话

三橙之恋

关于爱情:

爱之梦(LIEBESTRAUM)

如梦般美的曲子……此曲由李斯特谱写。

选自理查德的《钢琴曲精彩现场》。

梦中的婚礼(MARIAGE D' AMOUR)

选自理查德的《水边的阿狄丽娜》。

爱的纪念(SOUVENIRS D'ENFANCE)

选自理查德的《钢琴曲精彩现场》。

罗密欧与朱丽叶(ROMEO & JULIA)

音乐盒或者电子闹钟、电子日历必有的曲目之一。选自理查德的《命运》。本曲由洛塔谱写。

阿兰蒂斯之恋(ARANJUEZ MON AUOUR)

情人的情思,绵绵不绝而又若即若离。此曲又名《阿兰古斯协奏曲》。

致爱丽丝(FOR ELFSE)

古典配乐绝对的NO1,贝多芬的经典曲子,不必多说。在本曲的原稿上,有作者的手迹:“为爱丽丝而作,1810年四月二十七日,贝多芬”。“爱丽丝”是谁?已无从考证。因为这一作品的原稿问世之时,作者已经去世整整四十年了。

此曲是一首极为普通的钢琴独奏小曲,但旋律非常优美动听,节奏轻快而舒坦,技巧也十分容易掌握,所以很受大众欢迎。乐曲为小快板,3/8拍子,由小回旋曲形式“ABACA”所构成。轻快的A段主题(片段1)是以a小调出现的,反复过后,如歌似的B段插入部(片段2)以 F大调出现,情绪欢快、色彩明朗。乐曲再度回到A段主题之后,以a音上的九和弦开始的 C段主题带有一丝哀怨,与B段形成对比。当A段主题第三次重复出现之后,全曲结束。

伤心的爱(HEARTBREAK LOVE)

相信大家都听过这首曲子,很纯的情感……

你是爱(You Are Love)

貌似这个曲子被CCTV的《请您欣赏》作过背景音乐……

爱的罗曼史(Romance De Amor)

学吉他的朋友必弹的曲目。经常在爱情电视剧和青春电视剧出现的曲目。

爱的协奏曲(CONCERTO POUR UNR JEUNE FILLE NOMMEE)

此曲并非巴赫的《爱的协奏曲》,由理查德创作,也是电台节目的最爱之一。

爱的协奏曲

巴赫作曲,此曲并非理查德作曲的那首。最早听到这首音乐还是我在小学的时候,那是DOS操作系统上一个很流行的键盘打字练习软件的开启界面背景音乐就是这首曲子,我还记得这个软件的执行文件是ttexe

貌似这首曲子真名应该是《巴哈小步舞曲》。

蓝色的爱(LOVE IS BLUE)

作于1968年,原型是一首并不成功的流行歌曲,经保罗-莫里哀改编为轻音乐后竟然脱胎换骨,立即风靡全世界。

这里选用的是理查德·克莱得曼《命运》专辑里弹奏的钢琴曲。

情书(LOVELETTER TO YOU)

一首轻快活跃的曲子。

绿色通道(GERRN SHANNEL)

很经典的音乐,有个叫《浪漫情歌》的广播节目一直在使用这首背景音乐。此外,也是许多情感类节目的最爱。

泪花(TEARS)

纯美的钢琴曲。

多年后,如果我们相逢,我将以何来面汝,以沉默以眼泪…… 忧伤的琴键中,我却觉得自己被安慰,泪珠在阳光下凝结成了完美的樱花形状,纵然枯萎仍有暖意。那一刹那真的怕极了自己内心里还有任何怨恨与阴骛,一点点,都会让自己无法与曲中的美丽邂逅。多年以后,沉默的我们正如那些无法启齿的往事,会凝成心里的一滴泪吗?抑或就这么被现实的烈阳蒸发掉了,点滴不剩。至少我为你哭泣过,安静的,无声的,伤心的,在岁月无法触摸的角落里,玫瑰花心渐渐老去。

你的笑颜(Your Smile)

这首曲子出自班德瑞的《仙境》这张专辑,似乎常被用电台作为午夜节目的背景音乐。相对于其它几首情感节目的背景音乐,这首曲子并不显得特别悲伤和哀婉,但是一样会触到你的神经……

关于思绪:

远处的星光(STARLIGHT AFAR)

神秘园的经典曲目。

轻快的风韵,不禁让脚步轻轻的舞动着;雀跃的心亦随着梦想而飞了起来。

故乡的原风景

《神雕侠侣》多次引用,哀伤感人。出自日本作曲家宗次郎1991年的专辑《木道》。

宋家王朝(THE SOONG SISTER)

这首《宋家王朝》出自日本作曲大师喜多郎之手,个人感觉既恢弘又凄婉,港台的电视剧多爱用此背景音乐,比如李若彤版《神雕侠侣》。

童年(Childhood Memory)

这首《童年》(Childhood Memory)出自班德瑞的《日光海岸》这张专辑。确实曲如其名,让人回想起过去的时光,听了有种想哭的冲动……

长笛与黑管永远是管乐重梦幻组合,叠轻柔的钢琴上,顺记忆穿针引线,副歌中穿插一段凝人和声,是整首曲子接在主题后经营出来的高潮,刚巧呼应着全程串场风铃声,两者在编曲中分工架起,迷雾般的帷幕,带人回溯到孩提时代那段年幼无助但却也无忧无虑的时刻。可惜的是,像这样的甜蜜回忆,一旦成人,能分离的人也所剩无多了。

希腊计划

这首曲子出自班德瑞的《日光海岸》这张专辑,但是也是电台和电视台最喜欢用的背景音乐之一。也常用于情歌类的节目,似乎也暗含淡淡的悲伤。

雪的梦幻(Snowdreams)

这首《雪的梦幻》(Snowdreams)出自班德瑞的春野这张专辑。相当经典的纯音乐,被电台和电视台使用的次数已经无法统计,常在一些情感类(尤其爱情,有一点淡淡的哀伤)的播讲中充当背景音乐。

再见警察(goodbye)

似乎是一首意大利歌曲,然后被国产影视作品广为引用,最明显的就是《无间道》里《再见警察》这首背景音乐使用的就是它。

月亮门(Moon Gate)

《Moon Gate》(月亮门)这首音乐不得不提!央视广为人知的雕牌洗衣粉的背景音乐用的正是这首曲子!有催人泪下的片段,也有和缓舒美的片段,除了经典,我已没有更多的语言形容了。

神秘园之歌(Song From A Secret Garden)

这首《神秘园之歌》出自神秘园的第一张专辑《SONGS FROM A SECRETGARDEN》。据说这首歌伤感能杀死人,让人象迷失在神秘的丛林里,黑暗的看不到天,找不到出口,沉溺在这样的黑暗中,象一个人孤独的坐在路边大树的阴影下,静静看路上人来人往,别人看不到你你也不想被看到,因为你害怕,因为你孤独,你知道这不是什么好事,但只有这样,受伤的心才能感到一丝安全,这样的孤独一直在诱惑你……

流动(Flowing)

很熟悉很亲切的悠扬音乐……

给母亲的信(LETTRE A MA MERE)

曲如其名,很好地展现了亲情和思念之情。选自理查德的《钢琴曲精彩现场》。

星空(LYPHARD MELODY)

很经典的曲目,背景资料未知。这首截取自理查德·克莱得曼弹奏的钢琴专辑《星空》。节目开头常用的背景音乐。

随着琴键地跳跃思绪也随之翻腾……

梦里的故事(HISTOIRE D''LLN REVE)

选自理查德的《命运》。

摇篮曲(Tim's Lullaby)

选自班德瑞的专辑《寂静山林》。微酸里透着那个甜……

月光奏鸣曲(Piano Spnata)

贝多芬在抒情钢琴曲方面的NO2作品(NO1是《致爱丽丝》)。

升c小调,第十四钢琴奏鸣曲《月光》,贝多芬作于1801年。 几乎没有一首名曲像这首奏鸣曲一样,因“月光”这一俗称而名满天下、家喻户晓。《月光》这一名称据说是源于德国诗人路德维希·雷尔施塔布(1799-1860)形容这首乐曲的第一乐章为“如在瑞士琉森湖那月光闪耀的湖面上,一只摇荡的小舟一样”。其实,贝多芬自己曾提到过,本曲是“幻想曲式的奏鸣曲”。

全曲共分三个乐章:

第一乐章 持续的慢板,升c小调,2/2拍子,三段体, 为奏鸣曲形式的幻想性的、即兴性的柔和抒情曲。一反钢琴协奏曲的传统形式,贝多芬在本曲的首乐章中运用了慢板,徐缓的旋律中流露出一种淡淡的伤感。

第二乐章 行板,降D大调,3/4拍子,三段体。 贝多芬在这一乐章中,又一次“反其道而行之”,改变了传统钢琴协奏曲中一向作为慢板乐章的第二乐章,而采取了十分轻快的节奏,短小精悍而又优美动听的旋律与第一乐章形成鲜明的对比。本乐章起到了十分明显的“承前启后”作用,第一乐章与第三乐章在此衔接得非常完美。

第三乐章 急板,升c小调,4/4拍子。 本乐章拥有精巧的结构与美妙的钢琴性效果和充实的音乐内容,急风暴雨般的旋律中包含着各种复杂的钢琴技巧,表达出一种愤懑的情绪和高昂的斗志。直到全曲结束之前,还是一种作"最后冲击"的态势。

柔板(Adagio)

《Adagio》(柔板)很柔美,就像它的名字一样,也是很能引发感触的好作品,听了居然不免要落泪,足见其感染力之强!有一些广告就用其作为背景音乐,另外电台的一些情感节目也有用其作为背景音乐。而且,该曲也是朗诵配乐不可多得的好曲子(该音乐出自专辑《Songs From A Secret Garden》)。

蝴蝶犬(Papillon)

《Papillon》(蝴蝶犬)给人以空寂的感觉,又有一点凄美的感觉。此音乐常被用作FLASH背景音乐。曾看过一个国内优秀的FLASH动画,讲述的是一个女孩的感受——星空,夜,心绪,配上这样的背景音乐,很纯美(该音乐出自专辑《Songs From A Secret Garden》)。

Windancer

这首曲子出自神秘园的专辑《White stone》(白石),悠扬舒畅,有品味的书店和FLASH动画都比较偏爱这首曲子。

安妮的仙境(Annie's W'onderland)

《安妮的仙境》(Annies Wonderland)出自班德瑞的《仙境》这张专辑,柔美而有力度,适合朗诵配乐。

巴格达之星(Star Of Baghdad)

这首《巴格达之星》(Star Of Baghdad)出自班德瑞的专辑《仙境》,依然是听了让人觉得有点伤感的曲子,也常被电台用作情感类节目的背景音乐。

感觉静谧

这首《感觉静谧》是CCTV系列频道的结束、晚安曲,应广大网友的要求发布。

卡布里的月光(moonlight of capri)

美丽的月光配上美丽的音乐,一切都那么令人沉醉……此歌曲出自班德瑞的《日光海岸》。

摇篮曲(舒伯特版)

舒伯特作曲。很经典的曲目。

摇篮曲(勃拉姆斯版)

《摇篮曲》,这首常用于小提琴独奏的《摇篮曲》,原是一首通俗歌曲,作于1868年。相传作者为祝贺法柏夫人次子的出生,作了这首平易可亲、感情真挚的摇篮曲送给她。法柏夫人是维也纳著名的歌唱家,1859年勃拉姆斯在汉堡时,曾听过她演唱的一首鲍曼的圆舞曲,当时勃拉姆斯深深地被她优美的歌声所感动,后来就利用那首圆舞曲的曲调,加以切分音的变化,作为这首《摇篮曲》的伴奏,仿佛是母亲在轻拍着宝宝入睡。

原曲的歌词为“安睡安睡,乖乖在这里睡,小床满插玫瑰,香风吹入萝里,蚊蝇寂无声,宝宝睡得甜蜜,愿你舒舒服服睡到太阳升起。”那恬静、优美的旋律本身就是一首抒情诗。

小曲(Passacaglia)

《Passacaglia》(小曲)与《Moving》(流动)同为提琴演奏,但是感情基调截然不同,节奏缓慢,有淡淡的哀伤和深沉的情感沉淀,这首背景音乐曾被很多广播电台使用,可以说是一流水准(该音乐出自专辑《white stone》)。

达依女士(LADY DY)

经典曲目。此首是从理查德的《星星小夜曲》里获得。

祈盼黎明(CHILDREN''S DAWN BLESSING)

小孩们正祷告黎明到来。 选自吟唱天后最新动听作品,旋律优美,触动你我的心!

瓦妮莎的微笑(LES PREMIERS SOURIRES DE VANESSA)

该曲目的背景资料亦未知,由理查德·克莱得曼的《星空》专辑中截取。也是十分经典的曲目。

玫瑰色的人生(LA VIE EN ROSE)

舒适优雅的酒吧、餐厅应该常放这首曲子。选自理查德的《命运》。

水边的阿狄丽娜(BAUADE FOUR ADELINE)

巴黎郊外的一个小镇,塞纳河从巴黎市区缓缓流出,滋润着这里的一草一木……1977年某个秋天的傍晚,23岁的克莱德曼漫步在塞纳河的岸边,他已经为一个电视的配乐烦恼好几天了,今天,他暂且抛开工作,让美丽的塞纳河给自己一个清晰的思路和宁静的心灵。一边散步,一边欣赏塞纳河的风光实在是一件很惬意的事情,远处,可以看到晚霞照耀下的巴黎的象征——埃菲尔铁塔,中处,河对岸的法国梧桐树已开始变黄,秋风把梧桐树叶吹的沙沙的响,近处,走在这片宽阔柔软的草地,心情格外舒畅……克莱德曼就这样走走停停,似乎忘记了时间的流逝,他已陶醉在这美丽的大自然风光当中……忽然,一个女子映入他的眼帘,一头长长的秀发,清丽脱俗的气质,半蹲着,迎着晚霞在河边洗着纱布,动作是那么的优雅,姿势是那么的美妙,神情是那么的陶醉,仿佛不是在洗纱布,而是在弹奏一首优美的钢琴曲。此情此境,克莱德曼也呆了,他惊叹人与自然的完美结合,艺术家共有的激情此刻喷薄而出,他拿处随身的口琴一气呵成表达了当时的情绪,这首曲后来改成钢琴曲,成为电视的配乐,他命名为《水边的阿狄丽娜》。凭借这首曲,使克莱德曼一举成名,最终成为伟大的现代钢琴家,也赢得“浪漫王子”的称号。

橄榄项链(elbimbo)

保罗·莫里哀作曲。“爱琴海的珍珠”和“橄榄项链”,会同前面的“忧郁的爱情”一曲,它们并称为他的三大名曲。

暖阳(Sundial Dreams)

凯文·凯恩作曲。

有谁能想到KK是一个眼睛几乎看不到的人。 因为先天性弱视,一生下来就在朦胧的视觉下,依靠触觉和感觉来摸索世界,正因如此,他反而多出一份其它钢琴家一生都无法模仿的细腻与敏感,你永远可以从他的音乐中,体验到生命中每一刻的珍贵感觉。

KK的演绎总是那么地清新飘逸,空灵细腻,聆听他的音乐很是舒服安宁。

LEGENDS OF THE GODDESS

经典古典歌曲。我在某张专辑发现的,不过可以肯定,原名并不是《LEGENDS OF THE GODDESS》。

帕格尼尼狂想曲

于1934年创作,亦是拉赫曼尼诺夫最后一首为钢琴及交响乐团所写的作品,而它也是所有受到帕格尼尼二十四首随想曲启发所创作的曲子中,最重要的一首作品。这首狂想曲共有二十四个变奏,无疑是为纪念帕格尼尼二十四首随想曲而采用的编号方式。而乐曲真正的主题,则一直要到前奏及第一变奏弹完后,才由小提琴拉出。其后的变奏则让钢琴及交响乐团展现了闪闪发亮的光采。拉赫曼尼诺夫对所谓魔鬼的意念,可从第八及第九变奏中清楚感受到;尤其在第十四个变奏,充满骑兵风格的乐段,让人明显感觉浪漫乐派钢琴协奏曲的特色。而第十八个变奏则是拉赫曼尼诺夫最有名的一段旋律,充满渴望、依恋之情。最后的变奏则逐次展现乐曲的张力,它所达到的境界,可能连帕格尼尼都会有点喘不过气来。而最后微带歉意的结尾,一定会让帕格尼尼有轻松愉悦之感。

比特里克斯

比特里克斯,音译的词,我查不到它的意思。估计是译者的问题。用铃声敲着节拍……

安妮的歌(Annie''s Song)

这首《安妮的歌》(Annies Song)依然出自班德瑞的《仙境》。适合作朗诵的配乐。

幽默曲(Humoresque)

德沃夏克的这首曲子名为幽默曲,可我觉得却是一首十分优美的曲子。德沃夏克的《幽默曲》是以福斯特的《故乡的亲人》的伴奏与和弦为基础的。这首曲子在洪恩《开天辟地》计算机教学软件出现过,许多电脑杂志的配套光盘也常用其作背景音乐。这首家喻户晓的世界名曲,是作者德沃夏克于1894年创作的。当时作者正在他的祖国——捷克的苇梭卡地区度假,其间作者一连写了八首“幽默曲”,皆为钢琴独奏小品。德沃夏克的钢琴独奏曲,包括种种舞曲在内,大约有八十余首,但唯有这首《幽默曲》广为流传,深入人心。 本曲为八首“幽默曲”中的第七首,原曲以钢琴独奏曲形式为人们所喜爱,由小提琴天才克莱斯勒改编的小提琴独奏曲似乎更为人们所熟悉。后来本曲还被改编为管弦乐曲、其他各种乐器的独奏曲以及轻音乐等,甚至还有人为本曲撰写了哀伤或充满朝气的歌词,可见它的流行程度。“幽默曲”是十九世纪以后逐渐兴起的一种音乐体裁,多采用2/4或4/4拍子,以各个段落的表情极富变化为特征。但本曲似乎更类似一首小夜曲,像民歌一样朴实、亲切,并没有任何 “诙谐”的成分在内。 本曲为优雅的稍缓板,降G大调,2/4拍子。以第一主题为中心构成第一段,经过转成降g小调的中段后再予以反复,为复合三段体。 反复时省略一部分,因而形式更为简单。

嘉禾舞曲

古塞克作曲。汗,在音乐辞典上查不到古塞克这个人,不过这首曲子可是勿庸置疑的经典……

F小调瞬间音乐

舒伯特作曲。洪恩《开天辟地》计算机教学软件用其作背景音乐。《f小调音乐瞬间》,此曲据说是1827年舒伯特在格拉茨之旅归来后所创作的,是1828年出版的《音乐瞬间》六首乐曲中的第三首。"音乐瞬间"是舒伯特创造的与即兴曲类似的一种钢琴小品体裁。 关于这首曲子,有这样一段传说:一天,舒伯特去一位朋友家做客。他信手拿起一份手抄乐谱,弹奏之后,对其赞叹不已。随后他才知道这其实正是这位朋友记下的他本人即兴弹奏过的作品。通过这个故事,可以说明舒伯特有着很高的即兴创作能力。这是一首天真纯洁、令人欣喜的小品曲,带有轻快活泼的民间舞曲风格。 虽然总共只有54小节,音乐形象比较单一,但是舒伯特将之处理得非常精巧,真可以称得上是玲珑剔透、精致小巧。整首乐曲保持着宛若天成、不加雕琢的自然美,为舒伯特钢琴曲中最负盛名的一首。在二小节轻快节奏奏出后,音乐奏出了一个纯朴、可爱的旋律。乐曲的中间部分转到降A大调上,并在色彩明朗的F大调中结尾。

白日梦-震惊全球的完美钢琴CD

这个专辑里诉说的是爱与别离,铺陈的梦境充满伤感与凄美的爱情。 The Daydream 是作者的艺名,这张《Dreaming》是 The Daydream 的 NewAge 风格的钢琴独奏专辑,曲风缓慢恬静,带着丝丝淡淡的忧伤,聆听这张专辑,也许会想起过去的爱恨离别,或者从前的遗憾……没错,虽然是 NewAge 风格的钢琴曲,但丝毫不比古典钢琴逊色,曲子表达的忧伤可以直达您的心扉,让你有点点伤感,有点点怀念,却又是那么那么的美。

如你在唱片店的陈列架前倘佯,于五彩缤纷各式各样的唱片中看到了这张《梦》,相信你会忍不住把它拿起来仔细端详一番。这张唱片的封套设计图案很特别,这种类似彩色漫画风格的绘画,与近两年一位引起绘画界普遍关注的另类配文画家「几米」的作品有异曲同工之妙。画面中一男一女漂浮在满天星斗的夜空中,他们安逸的表情和卷曲状的身体似乎正在呼应着专辑名字中的「梦」所暗示的情境。这充满奇幻神秘色彩的概念设计,很能引起人的好奇心,想一探片中音乐的真实面貌。这张以「梦」为题的唱片,是由旅韩华裔New Age钢琴家白日梦(The Daydream)演奏的钢琴独奏音乐。白日梦今年35岁,是一位处世风格神秘的音乐家。据说他从未在大众面前曝光(难怪也没有媒体知道他的真实姓名),从5岁就开始学弹钢琴至今,在大学主修现代艺术课程,而且在写诗方面也相当活跃。深厚的艺术修养,使他的音乐有种特殊的美感。

《梦》中的音乐分为13段,每段均有独立的标题,整体上又是前后互相关联的。白日梦所演奏的是我们生活中的故事,有爱恨离别,有对人生的迷恋,有对幸福的憧憬,也有梦境难圆的悲伤情怀。在白日梦的音乐中,我们很少会有闲暇去留意他的演奏技法如何等琐碎细节,他的音乐天生就像具有莫名的感染力,紧紧扣住听者的思绪。《梦》这张专辑如同一幅下笔不多的中国水墨画,简洁生动之余,给人留下无穷的思维空间。

曲以慢速的节奏为主调,在那双舞动的手下,流转出一个一个澹然的音符,勾勒出一副天凉如水的默默。始终缓缓的弹奏着,犹如溶在秋凉夜幕下的人们,遥望着天边的星群,独自默然着;也若同秋夜无聊的时刻,脑子里不断交织各色想法。但主旋律是不变的,缓缓的节拍,低音弹奏的主旋律,每个变奏中间还有清脆的几声单音,似乎眼睛微雾着,然后彷佛听见清脆的滴落声。有稍快节拍的弹奏,也有慢速的低语。犹如起起伏伏的心情,只为思念的哪个人。他们有时候是似听见走近自己的脚步声的喜悦,有时候会是夜夜思君不见君的浅愁……就在这样一种声音中,静默于一种幻听中,犹如经历着庄周的化蝶之梦,再分不清哪里是自己生活的彼岸,哪里是彼岸

《白日梦》的解说

在圣马克广场看到天使飞翔的特技摩尔人跳舞但没有你,亲爱的,我孤独难耐。

——朱天心《古都》

午夜的时候,我聆听着这个钢琴家寂寞的敲打着自己白天里做下的碎梦。一场如此寂寞的倾诉,细细碎碎的独奏,每一键都清清悄悄的敲打着内心最空荡荡的地方,漾出了一圈又一圈孤单的回声。一共六个钢琴小品,piano solo collection,收集的除了忧伤,还有喜悦,还有梦想。

1,Tear(眼泪)

多年后,如果我们相逢,我将以何来面汝,以沉默以眼泪…… 忧伤的琴键中,我却觉得自己被安慰,泪珠在阳光下凝结成了完美的樱花形状,纵然枯萎仍有暖意。那一刹那真的怕极了自己内心里还有任何怨恨与阴骛,一点点,都会让自己无法与曲中的美丽邂逅。多年以后,沉默的我们正如那些无法启齿的往事,会凝成心里的一滴泪吗?抑或就这么被现实的烈阳蒸发掉了,点滴不剩。至少我为你哭泣过,安静的,无声的,伤心的,在岁月无法触摸的角落里,玫瑰花心渐渐老去。

2,You and Me (我们之间)

为什么这一曲《我们之间》与上曲是如此相像,一脉相承而来的不止是音符更是情感,难道我们之间注定用眼泪来划上句号,还是当一切都已干涸,谁的心底还有泪如倾。是什么横亘了你与我,让我只能安静的聆听,沉默的注视。在这一切意象都被抽空到极至的钢琴声中,我找寻着你的体温。河流两岸,我们曾经逆流而上,相约去寻找交汇的港湾。黑暗、距离不曾阻隔我们,河流哗哗喧嚣中,也听得到彼此的心跳,手心里能够感觉到你的热蛂C我在黑暗中编制梦境,抚摩过你脸上的每一处轮廓,虽然看不见,也确知那凝然的方向。总在一些散落的瞬间,你的手心从我手里滑落,错过了心脏的一次跳动便再赶不上它跳动的节奏。河流两岸,雾色渐渐被阳光驱散A阳光下,所有的慌乱与尴尬无所遁形,我们那么清晰的面对面了,激情早已被那些无眠的夜荡涤一空,轻轻却有力的扣问,我听见了你心里的声音,我知道你不曾忘却,我也不曾。记忆的河水清清的流,我们只能面对面,丧失了一切言语。安安静静的远走,我们都不要回头?好吗?

3,Beautiful Lady (美丽女子)

我心折了,看着你远远的嫣然而来,连心跳都不敢声,一两个悸动的强音之后,只能是心甘情愿的低伏,低伏。你,只是春日里与我擦肩邂逅的美丽女子,却让我心脏的起伏变做了生命里难忘的风景。我开始明白了,有些情绪的律动必然由生理的形式来表达,而心脏那样奇异的律动却连医学也无法解释。我温柔的注视着你,我的目光爱悦着你,这么一个短短的春日的片段,我学会了用心去爱一个人,去爱一种美丽。

4,Walking With You (与你同行)

欢跃在林间的小鹿。来吧来吧小白兔与乌龟赛跑,让小熊来当裁判。生命化做了一场无止尽的追逐,你追逐我,我追逐喜悦。是追逐也好,躲避也罢,被追的,被寻找的,总是希望被追逐到,被寻找到的。不然这林间的日光,欢笑,鸟鸣,花香,还有何意义?所以,亲爱的,无论我躲在了哪个角落,你都一定要一定要找到我。不然夕阳落山之后,那冷冷长长的回家的路,你让我一个人如何承担?

5,I Miss You (思念)

一滴一滴一滴一滴一滴…… 琴音洒落在思念的湖面荡开了涟漪圈圈。念你细细密密如冰裂,我岂敢揽镜自照。惜你丝丝缕缕如冬蚕吐,深夜有缠断呼吸的痛。我不知还有什么可以这更好的表达,我若是这个钢琴演奏家,在想念的时候,我也只有那样子,一个一个黑键白键的,安静的坚决的敲过去,敲过去,敲过去。而我只是一个拙劣的聆听者和一个不称职的书写者,我也只能这样子,一个一个键的,沉默的心痛的敲过去,敲过去,敲过去。

6,Rainy Sunday (下雨的星期日)

我们争吵了,在这个下雨的星期日。那么重那么沉的音符按断了我愉快的周末,偌大的房间里只剩下我一个人呼与吸。往日那些没有你的周末,我是如何度过的?赶快在记忆里翻箱倒柜,为自己找一个坚强的理由。窗外的雨瓢泼如注,你在哪里,有没有被淋到,我开始担心。后来我知道,你永远不会回来了。下雨只是流泪的借口,正如争吵只是不爱的借口。那么大那么大的雨,把一颗心洗刷成了纯白。我不爱你了,也不恨你,哪怕偌大的房间里只剩下我一个人呼与吸。我在学着遗忘一些从小养成的习惯,努力的戒掉一些习惯了的口味。我还是有些担心,你到了哪里,快乐不快,有没有幸福陪伴,下雨的星期日,一定不要像我这样孤单。

7,Daydream (白日梦)

我竟然做了一个好长的梦,在最最枯燥的文艺学理论的课堂上。醒来之后发现与这个世界格格不入。我该如何为自己的走神来辩白,我可以告诉你,我梦见了什么吗,老师?那些比你的讲课要精彩一百倍的梦境,快些,不然我自己都要开始遗忘。是的,我记住了那么多无聊的名词,专业的术语,却那么快的遗忘掉了一个七彩斑斓的白日梦。我记住了你送给我的唱片,书籍,饰物,却遗忘掉了你抱住我唱过的一首歌,你曾为我抄下的满纸动人情话,你为我别在发间的一朵菊。以为那些都只是白日里的一场梦,是在夏日的暑气和课堂沉闷的气氛中酝酿出来的一场好梦。遗忘了,你才来问我信不信。与谎话相比,我还是相信童话,梦 ;总是可以做得如童话一样优美,起码在做的时候,我是信的。

8,Val ntine's Day (情人节)

他们说,要在情人节之前找到一个情人,不想一个人过这样一个甜蜜的节日。他们又说,至少坚持到过完情人节,再和身边的人分手。寂寞,是一种多么可怕的东西。很多年很多年之前,那个名叫圣瓦伦汀的教士,也是这么想的吗?什么时候才能,大家都度过一个真正快乐的情人节。可是总有那么多淘气的小狗叫汪汪,把你身上掉落的骨头衔走,恶作剧的丢到很远很远的地方。我们,怎么能因为创口空虚的疼痛而随意找另一块骨头填补?所以,只好度过了一个又一个孤单的情人节。人山人海中,我们还是彼此发现了,那一天,世界上多了两个小孩子,那一天,并不是情人节,可从此天天都是情人节。

9,Love is……

要问我,我也不知道。

10,Wedding(Mendelssohn)

这一曲熟悉的音乐,被按出了些许迟疑,些许欢快,些许调皮,些许温柔。真是愉快呵,我不曾听过如此可爱的婚礼进行曲。

11,Love is……

又是一连串如此急促的发问。何必去管何必去问?你专心的弹你的琴就好,我专心念我的书就好。琴音里渐传来玫瑰的芬芳,若世人不是太爱玫瑰,它原该只艳不俗,若世人不是总要把爱挂在嘴边,它原该比世间的一切都清雅隽永。

12,Questions(问句)

流水一般的宣泄你心中的疑问。越往上游而去,越发现自己无知的好似孩童。有些事情只有存在,没有原因。就像你今日弹下的乐章,明天将漂散何处?我的成长,并不是学会去解答生命里的疑问,而是学会不再去追问,不再去追问那些或愚蠢或刁钻的问题,不再去追问,不再去追问。岁月是一道太难的谜题,等你觅到了答案,才发现,谜面早已遗忘。所以我只是轻巧的涉过你充满问号的河流,去追寻我应该追寻的,不问为什么。

13,Stepping On The Rainy Street(雨中漫步)

不会忘记《雨中曲》中最后一段,金快乐与雨珠共舞,不会忘记《四个婚礼一个葬礼》中,雨中那场热烈的拥吻。心底有那么多激情与浪漫翻涌。走在你的身边,却也只敢扬起伞沿,偷偷的注视你好看的嘴角,你的眉宇之间何时溅入了雨滴,凝视着我的目光,是如此的如水盈盈,如水盈盈。

14,A Comm amour(秋日的私语)

不知道与克莱德曼所奏的相比,在技巧上孰高孰低。仅就单纯的聆听而言,感觉比克的要朴实简约些,没有那么华美,却更加温暖。好像小斑鸠那样,在一起喁喁私语,絮絮言情。秋风吹醒树叶,落叶深吻大地,当这个世界寂静无声的时候,我总是能到你在我耳边低语,宛若天籁,使我常要误以为这世间果有无人之境。

15,Raves D'amour(梦幻之爱)

幻?爱?天, 了我吧。

16,Les larmes De Joie(喜悦的泪珠)

如何找到那个爱我和我爱的人,变成梦里的情节。有泪就让它像晴天落白雨,干干净净,彻彻底底。也惟有落泪的时刻,才能清晰的感知自己心底的柔软。以眼泪开场,却以喜悦收尾,是不是人生最美的安排。然而这首乐曲的喧嚣并不是我喜爱的收场。何必叹息呢,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我依然要感谢它给了我完整的美丽的聆听,十桩之中,有一桩如愿了,人生就不是骗局,而是值得感激的生命的真相

特别是tears,很伤感!

还有<<神秘花园>>都很不错 <<天空之城>>,<<与你共乘>>

《Dreaming》专辑:TEARS(眼泪)

这个专辑里诉说的是爱与别离,铺陈的梦境充满伤感与凄美的爱情。 The Daydream 是作者的艺名,这张《Dreaming》是白日梦的 NewAge 风格的钢琴独奏专辑,曲风缓慢恬静,带着丝丝淡淡的忧伤,聆听这张专辑,也许会想起过去的爱恨离别,或者从前的遗憾……没错,虽然是 NewAge 风格的钢琴曲,但丝毫不比古典钢琴逊色,曲子表达的忧伤可以直达您的心扉,让你有点点伤感,有点点怀念,却又是那么那么的美。

如你在唱片店的陈列架前倘佯,于五彩缤纷各式各样的唱片中看到了这张《梦》,相信你会忍不住把它拿起来仔细端详一番。这张唱片的封套设计图案很特别,这种类似彩色漫画风格的绘画,与近两年一位引起绘画界普遍关注的另类配文画家“几米”的作品有异曲同工之妙。画面中一男一女漂浮在满天星斗的夜空中,他们安逸的表情和卷曲状的身体似乎正在呼应着专辑名字中的“梦”所暗示的情境。这充满奇幻神秘色彩的概念设计,很能引起人的好奇心,想一探片中音乐的真实面貌。这张以“梦”为题的唱片,是由旅韩华裔钢琴家白日梦(The Daydream)演奏的钢琴独奏音乐。白日梦今年35岁,是一位处世风格神秘的音乐家。据说他从未在大众面前曝光(难怪也没有媒体知道他的真实姓名),从5岁就开始学弹钢琴至今,在大学主修现代艺术课程,而且在写诗方面也相当活跃。深厚的艺术修养,使他的音乐有种特殊的美感。

《梦》中的音乐分为16段,每段均有独立的标题,整体上又是前后互相关联的。白日梦所演奏的是我们生活中的故事,有爱恨离别,有对人生的迷恋,有对幸福的憧憬,也有梦境难圆的悲伤情怀。在白日梦的音乐中,我们很少会有闲暇去留意他的演奏技法如何等琐碎细节,他的音乐天生就像具有莫名的感染力,紧紧扣住听者的思绪。《梦》这张专辑如同一幅下笔不多的中国水墨画,简洁生动之余,给人留下无穷的思维空间。

曲以慢速的节奏为主调,在那双舞动的手下,流转出一个一个澹然的音符,勾勒出一副天凉如水的默默。始终缓缓的弹奏着,犹如溶在秋凉夜幕下的人们,遥望着天边的星群,独自默然着;也若同秋夜无聊的时刻,脑子里不断交织各色想法。但主旋律是不变的,缓缓的节拍,低音弹奏的主旋律,每个变奏中间还有清脆的几声单音,似乎眼睛微雾着,然后仿佛听见清脆的滴落声。有稍快节拍的弹奏,也有慢速的低语。犹如起起伏伏的心情,只为思念的哪个人。他们有时候是似听见走近自己的脚步声的喜悦,有时候会是夜夜思君不见君的浅愁……就在这样一种声音中,静默于一种幻听中,犹如经历着庄周的化蝶之梦,再分不清哪里是自己生活的彼岸,哪里是彼岸生活的自己。

《白日梦》的解说

在圣马克广场 看到天使飞翔的特技摩尔人跳舞但没有你,亲爱的,我孤独难耐。

——朱天心《古都》

午夜的时候,我聆听着这个钢琴家寂寞的敲打着自己白天里做下的碎梦。一场如此寂寞的倾诉,细细碎碎的独奏,每一键都清清悄悄的敲打着内心最空荡荡的地方,漾出了一圈又一圈孤单的回声。一共六个钢琴小品,piano solo collection,收集的除了忧伤,还有喜悦,还有梦想。

1,Tear(眼泪)

多年后,如果我们相逢,我将以何来面汝,以沉默以眼泪,忧伤的琴键中,我却觉得自己被安慰,泪珠在阳光下凝结成了完美的樱花形状,纵然枯萎仍有暖意。那一刹那真的怕极了自己内心里还有任何怨恨与阴骛,一点点,都会让自己无法与曲中的美丽邂逅。多年以后,沉默的我们正如那些无法启齿的往事,会凝成心里的一滴泪吗?抑或就这么被现实的烈阳蒸发掉了,点滴不剩。至少我为你哭泣过,安静的,无声的,伤心的,在岁月无法触摸的角落里,玫瑰花心渐渐老去。

2,You and Me (我们之间)

为什么这一曲《我们之间》与上曲是如此相象,一脉相承而来的不止是音符更是情感,难道我们之间注定用眼泪来划上句号,还是当一切都已干涸,谁的心底还有泪如倾。是什么横亘了你与我,让我只能安静的聆听,沉默的注视。在这一切意象都被抽空到极至的钢琴声中,我找寻着你的体温。河流两岸,我们曾经逆流而上,相约 去寻找交汇的港湾。黑暗、距离不曾阻隔我们,河流哗哗喧嚣中,也听得到彼此的心跳,手心里能够感觉到你的热度。我在黑暗中编制梦境,抚摩过你脸上的每一处轮廓,虽然看不见,也确知那凝然的方向。总在一些散落的瞬间,你的手心从我手里滑落,错过了心脏的一次跳动便再赶不上它跳动的节奏。河流两岸,雾色渐渐被阳光驱散,阳光下,所有的慌乱与尴尬无所遁形,我们那么清晰的面对面了,激情早已被那些无眠的夜荡涤一空,轻轻却有力的扣问,我听见了你心里的声音,我知道你不曾忘却,我也不曾。记忆的河水清清的流,我们只能面对面,丧失了一切言语。安安静静的远走,我们都不要回头?好吗?

3,Beautiful Lady (美丽女子)

我心折了,看着你远远的嫣然而来,连心跳都不敢 声,一两个悸动的强音之后,只能是心甘情愿的低伏,低伏。你,只是春日里与我擦肩邂逅的美丽女子,却让我心脏的起伏变做了生命里难忘的风景。我开始明白了,有些情绪的律动必然由生理的形式来表达,而心脏那样奇异的律动却连医学也无法解释。我温柔的注视着你,我的目光爱悦着你,这么一个短短的春日的片段,我学会了用心去爱一个人,去爱一种美丽。

4,Walking With You (与你同行)

欢跃在林间的小鹿。来吧来吧 小白兔与乌龟赛跑,让小熊来当裁判。生命化做了一场无止尽的追逐,你追逐我,我追逐喜悦。是追逐也好,躲避也罢,被追的,被寻找的,总是希望被追逐到,被寻找到的。不然这林间的日光,欢笑,鸟鸣,花香,还有何意义?所以,亲爱的,无论我躲在了哪个角落,你都一定要一定要找到我。不然夕阳落山之后,那冷冷长长的回家的路,你让我一个人如何承担?

5,I Miss You (思念)

一滴一滴一滴一滴一滴…… 琴音洒落在思念的湖面荡开了涟漪圈圈。念你细细密密如冰裂,我岂敢揽镜自照。惜你丝丝缕缕如冬蚕吐 ,深夜有缠断呼吸的痛。我不知还有什么可以 这更好的表达,我若是这个钢琴演奏家,在想念的时候,我也只有那样子,一个一个黑键白键的,安静的坚决的敲过去,敲过去,敲过去。而我只是一个拙劣的聆听者和一个不称职的书写者,我也只能这样子,一个一个键的,沉默的心痛的敲过去,敲过去,敲过去。

6,Rainy Sunday (下雨的星期日)

我们争吵了,在这个下雨的星期日。那么重那么沉的音符按断了我愉快的周末,偌大的房间里只剩下我一个人呼与吸。往日那些没有你的周末,我是如何度过的?赶快在记忆里翻箱倒柜,为自己找一个坚强的理由。窗外的雨瓢泼如注,你在哪里,有没有被淋到,我开始担心。后来我知道,你永远不会回来了。下雨只是流泪的借口,正如争吵只是不爱的借口。那么大那么大的雨,把一颗心洗刷成了纯白。我不爱你了,也不恨你,哪怕偌大的房间里只剩下我一个人呼与吸。我在学着遗忘一些从小养成的习惯,努力的戒掉一些习惯了的口味。我还是有些担心,你到了哪里,快乐不快 ,有没有幸福陪伴,下雨的星期日,一定不要像我这样孤单。

7,Daydream (白日梦)

我竟然做了一个好长的梦,在最最枯燥的文艺学理论的课堂上。醒来之后发现与这个世界格格不入。我该如何为自己的走神来辩白,我可以告诉你,我梦见了什么吗,老师?那些比你的讲课要精彩一百倍的梦境,快些,不然我自己都要开始遗忘。是的,我记住了那么多无聊的名词,专业的术语,却那么快的遗忘掉了一个七彩斑斓的白日梦。我记住了你送给我的唱片,书籍,饰物,却遗忘掉了你抱住我唱过的一首歌,你曾为我抄下的满纸动人情话,你为我别在发间的一朵 菊。以为那些都只是白日里的一场梦,是在夏日的暑气和课堂沉闷的气氛中酝酿出来的一场好梦。遗忘了,你才来问我信不信。与谎话相比,我还是相信童话,梦总是可以做得如童话一样优美,起码在做的时候,我是信的。

8,Valentine’s Day (情人节)

他们说,要在情人节之前找到一个情人,不想一个人过这样一个甜蜜的节日。他们又说,至少坚持到过完情人节,再和身边的人分手。寂寞,是一种多么可怕的东西。很多年很多年之前,那个名叫圣瓦伦汀的教士,也是这么想的吗?什么时候才能,大家都度过一个真正快乐的情人节。可是总有那么多淘气的小狗叫汪汪,把你身上掉落的骨头衔走,恶作剧的丢到很远很远的地方。我们,怎么能因为创口空虚的疼痛而随意找另一块骨头填补?所以,只好度过了一个又一个孤单的情人节。人山人海中,我们还是彼此发现了,那一天,世界上多了两个小孩子,那一天,并不是情人节,可从此天天都是情人节。

9,Love is……

要问我,我也不知道。

10,Wedding(Mendelssohn)

这一曲熟悉的音乐,被按出了些许迟疑,些许欢快,些许调皮,些许温柔。真是愉快呵,我不曾听过如此可爱的婚礼进行曲。

11,Love is……

又是一连串如此急促的发问。何必去管何必去问?你专心的弹你的琴就好,我专心念我的书就好。琴音里渐传来玫瑰的芬芳,若世人不是太爱玫瑰,它原该只艳不俗,若世人不是总要把爱挂在嘴边,它原该比世间的一切都清雅隽永。

12,Questions(问句)

流水一般的宣泄你心中的疑问。越往上游而去,越发现自己无知的好似孩童。有些事情只有存在,没有原因。就像你今日弹下的乐章,明天将漂散何处?我的成长,并不是学会去解答生命里的疑问,而是学会不再去追问,不再去追问那些或愚蠢或刁钻的问题,不再去追问,不再去追问。岁月是一道太难的谜题,等你觅到了答案,才发现,谜面早已遗忘。所以 我只是轻巧的涉过你充满问号的河流,去追寻我应该追寻的,不问为什么。

13,Stepping On The Rainy Street(雨中漫步)

不会忘记《雨中曲》中最后一段,金快乐与雨珠共舞,不会忘记《四个婚礼一个葬礼》中,雨中那场热烈的拥吻。心底有那么多激情与浪漫翻涌。走在你的身边,却也只敢扬起伞沿,偷偷的注视你好看的嘴角,你的眉宇之间何时溅入了雨滴,凝视着我的目光,是如此的如水盈盈,如水盈盈。

14,A Comme a mour(秋日的私语)

不知道与克莱德曼所奏的相比,在技巧上孰高孰低。仅就单纯的聆听而言,感觉比克的要朴实简约些,没有那么华美,却更加温暖。好像小斑鸠那样,在一起喁喁私语,絮絮言情。秋风吹醒树叶,落叶深吻大地,当这个世界寂静无声的时候,我总是能 到你在我耳边低语,宛若天籁,使我常要误以为这世间果有无人之境。

15,Raves D‘amour(梦幻之爱)

幻?爱?天,饶了我吧。

16,Les larmes De Joie(喜悦的泪珠)

如何找到那个爱我和我爱的人,变成梦里的情节。有泪就让它像晴天落白雨,干干净净,彻彻底底。也惟有落泪的时刻,才能清晰的感知自己心底的柔软。以眼泪开场,却以喜悦收尾,是不是人生最美的安排。然而这首乐曲的喧嚣并不是我喜爱的收场。何必叹息呢,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我依然要感谢它给了我完整的美丽的聆听,十桩之中,有一桩如愿了,人生就不是骗局,而是值得感激的生命的真相。

1巴赫

“如你以心相许,不妨秘而不宜;我俩灵犀相通,谁能猜出端详。”

巴赫的一生有两位妻子,第一位是他的表妹,陪伴他度过了最艰难的时期,却因操劳过度不幸离世巴赫也因此深受打击。

第二位是安娜,他曾赠与安娜两个笔记本,里面都是为她而创作的音乐,包括最著名的《G大调小步舞曲》。她为巴赫抄写了20年的乐谱,放弃了自己的事业,安心做他背后的女人,抚养一个又一个的孩子。而巴赫为她写下了一首首练习曲,还教她弹奏管风琴,为她写轻快的键盘曲。

2柏辽兹

“对你的爱温柔又深刻,那难熬的五年只为了靠近你。庆幸,我们最终分享彼此的爱,我爱你。

柏辽兹与扮演朱丽叶的史密森一见钟情,疯狂地爱上了她,《幻想交响曲》就是为她而作。他做出了很多努力,也终于用五年的追求换来了想要的爱情。婚后,即使他们有时说着不同的语言,柏辽兹也创作了很多他笔下最伟大的作品,戏剧交响曲《罗密欧与朱丽叶》、《纪念亡灵大弥撒曲》等。

3门德尔松

“我的心脏跳动了这么多年,第一次感受到什么是生命,什么是幸福,什么是希望,原来都是因为她。”

1836年,门德尔松邂逅了塞西丽,并在和朋友的信中表示念念不忘塞西丽。他向塞西丽寄去了一封表达爱意的信,当对方回信也表达了对门德尔松的爱恋后,他在两人同游法兰克福北部一座森林覆盖的山丘时向塞西丽求婚,从此开始了幸福美满的婚姻生活。

他常与塞西莉分享自己的作品,而塞西丽的鼓励也使他创作的灵感源源不断的涌现出来,其中就包括他那首最受欢迎的《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以及世界闻名的《婚礼进行曲》

类容太多了,几十万字的专著,问问最多只能贴一万字,以下只是一部分。

钢琴教学可分为启蒙,初级,中级和高级四个阶段,各阶段的学习内容通常包括基本练习,练习曲,复调作品,乐曲几大类。作为基础练习,目前仍然是车尔尼的作品最为系统,如《钢琴初步教程》599,《24首左手练习》718,《钢琴流畅练习曲》849,《钢琴快速练习曲》299,《钢琴练习曲50首》等。

车尔尼是19世纪上半叶维也纳钢琴演奏学派的代表人物,他所写的大量练习曲是针对古典作品演奏技术,即“古典技术”训练的,主要是手指的颗粒、均匀、快速,对左手的训练较为薄弱,因此期间必须增加各类作曲家的联系曲目作为补充。这些教材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穿插进行,不能一味的依次一条条的弹下去。

儿童的启蒙阶段

在目前较流行的儿童启蒙教材中大致可分为三种五线谱入门型,即高音谱表入门法,中央c入门法,多音入门法。传统的启蒙教材《拜尔钢琴基本教程》用的就是高音谱表入门法,目前在国内广泛应用的《汤普森浅易钢琴教程》1-5册用的是中央c入门法。

李斐岚,董钢锐编著的《幼儿钢琴教程》采用了以中央c为主的入门法,突破了以往此类教材的音域局限,从3指开始学重量落下,逐步扩大到其余各个手指的方法已被公认为最好的方法。

冯·德·魏尔德:《陶梅格·露丝》系列。这一幼儿系列较注意引起幼儿的兴趣,从小培养他们具有良好的乐感。

柯达依:《钢琴学校》第一册。

巴托克:《小宇宙》。这是一本非常重要的入门课本。因为它的五指位置包括种种非大调或小调结构的五指排列,有助于学生及早接触黑键及各种调式,含有许多复调模仿级对位因素。

齐格勒:《钢琴教本》第一册。该书的特点是先听后弹,耳朵领先。

勋格勒:《钢琴教室》第一册。

狄贝阿里:《二十八首联弹练习曲》中较容易的,越早让学生进行四首联弹训练,越有利于养成用耳朵听辨声部与互相配合的习惯。

钢琴教学的初级阶段

一、钢琴教学初级阶段的练习曲

这个阶段的学习内容相当于从车尔尼的《钢琴初步教程》599到车尔尼的《钢琴流畅练习曲》849。

1、车尔尼的《钢琴初步教程》599

这是我国钢琴初级阶段教学运用极为广泛的教材之一。全书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57首以前这部分是巩固手型,训练手指独立性的联系,要求弹奏放松、自然、联系速度以慢速中速为主。

第二部分是58~79首。58首到70首饰训练快速练习,这里的快速是针对前阶段而言的,在学生走法正确的基础上要求初步加快速度。71首~79首是带装饰音与不带装饰音的旋律练习。练习时先慢速,把节奏弹准确,弹平均,双手对齐,在稍微加快。这部分又是旋律练习要注意乐谱上的表情术语及力度术语,注意分局、呼吸、旋律的连贯与歌唱。

第三部分是80首到结束,是综合新的练习,无论音型、节奏型、音阶琶音类和双音练习都比前面丰富,;练习时不仅要弹准确,还要注意音乐起伏,作出力度,速度变化。

2、车尔尼《钢琴简易练习曲》139

这是从599过渡到849的教材之一。139的教材编排不如599集中,可以选择与599不同类型的曲目。在599到50首左右就可以交叉使用。

3、车尔尼《24首钢琴左手练习曲》718

这是全部为左手而写的练习,内容有音阶,琶音型、五指型、分解和弦等,学习顺序要灵活掌握,对于手小的学生,可以先学音阶型或五指型的曲目,八度练习暂缓。

4、车尔尼《160首八小节钢琴练习曲》821

本教材不仅技术类型较丰富,而且难度跨度大,包含了从初级程度到高级程度的练习。每一首只有8小节,技术课题非常集中,尤其适合一些其他课业多,练习时间较少的学生使用。

5、莱蒙《钢琴练习曲》37(又译为“勒穆瓦纳”)

全书共50首,由浅入深。他的特点是较多的左手练习,双手比较均衡。可以弥补车尔尼练习曲中偏重右手的不足之处。

2 钢琴教学的阶段和内容

  6、布格缪勒《简易练习曲25首》100,《练习18首》109

这两集练习曲都是有标题的小曲,形象鲜明,手法简洁,旋律优美动听,音乐性较强,非常适合初学者学习。在599到50首左右时,可以逐步选用作品100的曲目。

作品109在技术上比作100难,篇幅也大些。在进入车尔尼的849后可以选用。

7、车尔尼的《流畅练习曲》849

从599到849是初级阶段的前期进入到初级阶段的后期。849共30首,每一首的技术内容基本上不重复。在选用时要具体分析每首练习的难点,考虑技术的“过渡”问题。

849与599,139不同之处是每首曲子有了速度标记,根据849教材的标题,应当做到演奏流畅,尽可能按要求的速度去弹,为下一步中级阶段作准备。

8、赫尔契伯格编《趣味钢琴技巧》

从预备到第五册,由浅入深。编者从几十位作曲家的作品中选择了一些旋律优美而短小的练习曲,每首都有标题,并在标题下给予明确的提示和要求。技术类型比较全面,又由于作曲家各自不同的风格特点,因此,曲目丰富多彩,是一套生动有效的教材。

二、初级阶段的复调

复调作品的特点,是左右手不同声部、不同旋律同时进行,在节奏、重音、力度、句法、旋律、起伏等方面既有内在的联系,又各自独立。对于训练大脑的多维思维,节奏感、左右手的独立性等都是很好的教材。

1、巴赫《初步钢琴曲集》

这本教材共28首,是巴赫为其妻子安娜·玛格达蕾娜写的练习小曲,是初级阶段比学的内容。

2、巴赫《小前奏曲与赋格曲》

这是适用于巴赫《钢琴初步曲集》与《创意曲集》只见的教材。

3、中国作品

中国作品中有一些较简单的复调作品,采用了广大群众熟悉的民歌作为主题,比如王震亚的《沂蒙山小调》,陈静荠《浏阳河》,黎英海《盼红军》、《花鼓调》、陈铭志《子弟兵与老百姓》等。

三、钢琴初级阶段的乐曲

1、汤普森《现代钢琴教程》

这是一套内容极为丰富的教材,由浅入深共五册。除了简易的钢琴曲外,还精选了大量歌剧、芭蕾舞剧、交响乐等世界名曲的改编曲,其中包括巴赫、莫杂特、贝多芬、肖邦、李斯特等著名音乐家的作。在每首作品前,或介绍作曲家,或介绍乐曲特点,或讲解音乐常识,或支出联系药店,使学生在学每一首曲子的同时,获得更多的知识,提高音乐素养。由于乐曲形象生动,深受学生的喜爱。

2、威尔《世界儿童钢琴名曲集》

这是一本深受国内外儿童喜爱的曲集,其中都是简化了的世界名曲,在训练技术的同时,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表达能力。

3、《钢琴小奏鸣曲大全》

小奏鸣曲是我国钢琴教学中运用较为广泛的内容之一。这本大全收入了海顿、克列门第、库劳、莫杂特、杜舍克、贝多芬、迪亚贝里、卡巴列夫斯基、格季凯等大师的小奏鸣曲共48首。程度相当于599后部,849前部到299。

4、《少年儿童钢琴曲选》(1949~1979)

1979年,为了展现建国30周年我国音乐创作的成就,中国音乐家协会在国庆前选编出版了两套中国作品集,这本《曲选》是器乐作品选中的少年儿童钢琴曲专辑。

5、中国风格《儿童钢琴曲选》

由人民因与出版社编辑部编的这本曲集共91首,有适合启蒙阶段程度的小曲。

6、少年儿童《钢琴四首联弹曲集》

四首联弹是一种非常好的教学形式,可以训练学生的听觉与合作能力。并且因为四只手弹比两只手弹更丰富,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练习的积极性。本曲集所选的19首曲子,都是以儿童熟悉的歌曲及乐曲改编而成的。

乐曲的范围很广,相应的教材也很多,如老柴的《少年钢琴曲集》舒曼的《儿童组曲》《少年曲集》。全音乐谱出版社出版的《您喜爱的钢琴百曲集》第1、2集(共6集),中央音乐学院钢琴系编的《少年儿童外国钢琴曲选》第1、2集,(共6集),都可以广泛的选用。

3 钢琴教学的阶段和内容

 

钢琴教学的中级阶段

钢琴教学的中级阶段是一个比较长的阶段,其中车尔尼《钢琴快速练习曲》作品299程度与车尔尼《钢琴练习曲50首》作品740程度可视为两个台阶。从车尔尼《钢琴流畅练习曲》作品849过渡到299,再从299进入740,中间必须穿插根中各样的练习曲目作为铺垫,特别是740,技术课题很多,无论难度、速度、都不是那么容易掌握的。

这个阶段要进一步加强手指的独立性与灵活性,使手指能快速、均匀、有力地跑动;学习不同的触键,增强指尖的灵敏度,弹奏出不同层次的音色变化;进一步训练手指、手腕、手臂三者的相互配合,逐步掌握各种专门技术。随着技术的提高,曲目范围的扩大,要学习掌握不同时期作品的风格,重视音乐表达能力的培养,在演奏中恰当的运用这些技术来表现音乐。

一、钢琴教学中级阶段的练习曲

1、车尔尼《25首钢琴小手练习曲》748

对于达到中级成度,而手还小的学生来说,这本教材非常适宜,因为曲目中双音最大的跨度为7度。比起车尔尼其他一些简易练习曲来748增加了左手练习,音乐性也更强。

2、车尔尼《钢琴手指灵巧的初步练习曲》636

这是一本比较机械的练习曲集。共24首,每首的篇幅较小可以把它作为进入299的快速练习准备。

3、车尔尼《160首八小节钢琴练习曲》821

初级阶段中已作了介绍,此阶段可在第2、3集里适当选用。

4、车尔尼《钢琴快速练习曲》299

这是本阶段柱教材之一。全书共40首,分为4集,每集10首。学习时应当根据学生的际情况 和不同阶段又针对地加以选择,不要机械的一条条顺着弹。

练习299时要在读谱仔细、方法正确、弹奏熟练的基础上加快速度,力求手指颗粒感、清晰度、均匀有力的基本技术都有明显提高。同时,特别要注意训练快速跑动中有意识地训练手腕、手臂与手指的配合。

5、克拉莫《60首钢琴练习曲》

本书注重同时发展左右手的技术,每一首篇幅不大,技术类型集中,包括各种单音、双音、保留音的练习。全书一半以上都是以一种技术类型,分别在左右手训练,为左右手的手指独立性、颗粒性、准确性、灵敏性和加强收拾力量的训练提供了更大的可能。

6、车尔尼《钢琴练习曲50首》740

这是中级阶段最高的程度,这本练习曲包含了各种基本技术和专门技巧。在练740时,除了正确熟练等基本要求外,速度上一定要突破。这是,一首练习曲不是短期能完成的往往需要一至两个月或更长的时间。要讲究练习方法,高标准,反复练,使技术有一个飞跃。如果能够将740中的各种技术类型的练习曲都演奏得很出色的话,就能顺利地进入高级阶段的学习。

二、钢琴教学的中级阶段复调作品

以巴赫的《创意曲集》为主,同时可以学习《法国组曲》以及部分《平均律钢琴曲集》作品。

1、《创意曲集》

分二声部与三声部,各15首。学习二声部创意曲,可以选音符与节奏都稍微简单些得先练,如1、4、8、13。

比起二声部三声部的要难得多。首先要抓住主题,脑子里对三个声部的进行要很清楚,然后收支要控制好不同声部的力度对比和音色对比。可以先练6、2、7、1、15。

2、《法国组曲》

这是巴赫于1720年~1724年间完成的古组曲题材的作品,共六组。他的基本结构是由四首速度和节拍不同的舞曲,按一定顺序组成,这四种舞曲是阿列曼德、库朗特、萨拉班德和基格,他们的调性统一每一组前三首的顺序是固定不变的,而在萨拉班德与基格之间,则可插入“小步舞曲”、“旋律”、“加伏特”等其他舞曲或乐曲。这六组中唯一不同的是第四组,在阿列曼德前面多了一首前奏曲。据说“法国组曲”这个名称不是巴赫本人所提,是因为作品的典雅风格类似法国风味而得。

3、巴赫《平均律钢琴曲集》

平均律师一种调律方法,简而言之,就是将8度音程平均分为十二个半音。在巴赫的时代,所使用的调律法节本上是纯律,这很不利于转调,虽然平均律的调律法曾被提出,但直到巴赫才真正运用。《平均律钢琴曲集》的标题用巴赫亲自题的。

 

4 钢琴教学的阶段和内容

  《平均律钢琴曲集》共两集,每集24首,是根据十二个半音的规律,由c大调开始,依次以半音进行,每个音用大,小调分别写一字前奏曲与赋格曲,故24首。这部巨著式复调音乐创作的顶峰,被誉为钢琴音乐的“圣经”------“旧约圣经”。

三、钢琴教学的中级阶段的乐曲

1、莫扎特《钢琴奏鸣曲集》

莫扎特一生创作出版了20首钢琴奏鸣曲,在他全部钢琴音乐创作中占有重要位置,也是钢琴教学中学习古典时期音乐的重要教材。

莫扎特的钢琴奏鸣曲多数由三个乐章组成,因各乐章的程度并不完全一致,学习可以先练习技术上音乐上缴容易得乐章,最后再练习全部乐章,学习大型作品的整体把握。

2、肖邦的《圆舞曲集》

肖邦的圆舞曲创作从他的学生时代开始,一直延续到生命的最后。圆舞曲在肖邦的全部创作中,虽然不像波洛涅兹舞曲和马祖卡舞曲那样重要,但却以通俗、华丽的织体,优美、动人的旋律和激昂、振奋的节奏深受钢琴音乐爱好者的青睐。

3、肖邦的《夜曲》

肖邦的夜曲是一种独放异彩的钢琴体裁,情感充实、思想丰富、织体多彩,是肖邦如诗的音乐的集中体现。学习肖邦的夜曲是学会让钢琴歌唱的最有效的途径。

4、格里格《抒情钢琴小品》

挪威作曲家格里格的《抒情小品》共10集,人民音乐出版社的曲集是从这十集里精选出来的。

5、门德尔松《无词歌》

门德尔松共写了49首无词歌,书中收入的是48首,分为8集,每集6首。乐曲充满了清新、优雅抒情的气息,时而轻快活泼、时而优美秀丽,时而哀怨忧伤。这是一本丰富多彩的、如歌谣般的钢琴曲集。

6、舒伯特的《即兴曲》

舒伯特的《即兴曲》共8首。作品90和作品142各4首。他的作品旋律流畅,和声运用自由,转调特别多,常用的有作品90之2、之4。作品142之2、之3、之4。

7、柴科夫斯基《四季》

这是作曲家受彼得堡一家杂志只约,按月为该杂志刊登的12首诗所写的钢琴独奏曲。每一首都有标题,最著名的是六月-----《船歌》和十一月-----《雪橇》。

中级程度前期可选学四月-----《松雪草》、五月------《清静之夜》、三月------《云雀之歌》,后期可选六月-----《船歌》、十月------《秋之歌》、十一月-------《雪橇》几首。

8、贝多芬《钢琴奏鸣曲集》

贝多芬共写了32首钢琴奏鸣曲,被称为钢琴音乐的“新约全书”,是学习古典音乐的必修教材。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分为3个时期,1794年~1800年创作的13首是第一时期,为早期风格;1801年~1804年是第二时期,也是作曲家创作的全盛时期,共有14首;最后五首尾晚期作品。中级阶段主要学习第一时期的奏鸣曲,也可以选用一些第二时期的作品练习。

9、魏廷格主编的《中国钢琴名曲曲库》

中国钢琴作品创作的历史虽不长,但是从我国第一首钢琴曲------赵元任先生1915年创作的《和平进行曲》到现在,特别是70年代以后,出现了大批好作品。由魏廷格、李明俊、许明共同编订,由我国著名音乐家贺绿汀提名这套“曲库”是我国第一套比较系统,内容丰富的中国钢琴曲集,一共4卷,95部作品(其中包括组曲),可供独奏选用的140多首。

以上介绍的是专辑,另外,在一些综合曲选中也有不少好的曲目,如人民音乐出版社编的《外国钢琴曲选》(一)中,贝多芬的《六首变奏曲》,博姆《喷泉》;《曲选》(二)中亨德尔德《快乐的铁匠》;曲选(三)中莫扎特的《d小调幻想曲》以及德彪西钢琴曲选中的《阿拉伯风格曲》二首及《月光》。

钢琴教学的高级阶段

如果说钢琴的初级阶段我们侧重于手指技能的训练,学习和掌握各类基本弹奏技术,那么,随着学习的深入,程度的提高,更要注意培养对音乐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高级阶段的重点应当是在音乐的表现上,从乐曲中学技术,用技术表现音乐。

5 钢琴教学的阶段和内容

  这个阶段应广泛地接促各种风格、各种类型的作品,扩大曲目范围。

一、钢琴教学高级阶段的练习曲

1、莫什科夫斯基《钢琴技巧练习曲》作品72

N·莫什科夫斯基(1854~1925)波兰钢琴家、作曲家、教育家。

经过中级阶段大量的、比较机械的、纯技术性的训练以后,要进入高级阶段,莫什科夫斯基《钢琴技巧练习曲15首》作品72是一个非常好的过渡。它既有相应的难度,又有较强的音乐性,在练习这些曲子是,尤其要注意句子的长线条进行,音乐起伏、均匀而流畅。

2、莫谢莱斯《钢琴练习曲24首》作品70

L·莫谢莱斯(1794~1870)捷克-德国钢琴家、作曲家、杰出的钢琴教师。

莫谢莱斯《钢琴练习曲24首》作品70乐谱的序言里指出:"作者的初衷不在培养完美的机械的技能,而在倾诉演奏之想象,使他善于处理明、暗细腻层次。。。。",并且指出四个要点“指触”的说明;连奏奏法;遵照节拍演奏;练习的正确方法。

24首练习的技术课题,几乎都是不同的,最后一首还采用了序曲与赋格的写法。作者在每首练习前都注明了具体的要求和方法。练习之前应当仔细的阅读,学习过程中努力去领会和掌握。

3、克列门蒂《钢琴练习曲选29首》

M·克列门蒂(1752~1832)意大利作曲家、钢琴家。

克列门蒂《钢琴练习曲选29首》又称“名手之道”,“艺术津梁”、“通向艺术的阶梯”。是波兰作曲家陶西格从克列门蒂的100首练习曲中精选的。

作为高难度的练习,克列门蒂的这一教材值得推荐。虽然有不少仍然是技巧性的,但是,对于进一步提高手指对各种技术的适应能力是有效的。特别要指出的是:

①乐谱上每一首练习都标明指法,演奏时应当很好地去研究,有些指法对于手的自然状态或习惯用法来说比较别扭,但作为练习必须这样做。

②在第1、3、4、5、8、9、15、17、18、19、20、26、28、29中,作者都注明了具体的练习方法和要求,应当严格去做。

4、凯斯勒《钢琴练习曲15首》作品20

J·凯斯勒(1800~1870)德国钢琴家。

凯斯勒《钢琴练习曲15首》作品20是从他全部练习曲中精选出来的重要部分,是训练高难度技巧的专门练习。

5、车尔尼《160首8小节钢琴练习曲》作品821的第三集(部分)第四集

6、肖邦《练习曲集》作品10、作品25

7、李斯特音乐会练习曲两首之一《森林的呼啸》,之二《侏儒舞》,三首音乐会练习曲之3《叹息》等。

8、李斯特《帕格尼尼练习曲》

9、拉哈马尼诺夫《钢琴音画练习曲》作品33、作品39

10、德彪西《12首练习曲》

11、斯克里亚宾《钢琴练习曲》

二、钢琴教学高级阶段的复调

1、巴赫《英国组曲》

与《法国组曲》的标题一样,《英国组曲》并非巴赫所订名,有人说是受英国人之托而写,为英国人而作,应此得名,也有说是受英国作曲家的影响,以他们的模式来创作的。

《英国组曲》也是属于“古组曲”体裁,由四种基本舞曲组成,在萨拉班德和几个之间仍然可插入各种舞曲。“英国组曲”与“法国组曲”最大的区别在于“英国组曲”的开头都有一篇篇幅较大的前奏曲,而且,在组曲中占了重要地位,确切的说《英国组曲》应当称为“带前奏曲的组曲”,共有六组。

2、巴赫《帕蒂塔》(又称德国组曲,古组曲)

《帕蒂塔》与《法国组曲》《英国组曲》一样,都是巴赫键盘音乐中的精品,且更为成熟,具有明显的意大利风格。这套组曲中歌曲的编排不像另外两套那样固定,比较自由。不局限于舞曲,还用了随想曲、诙谐曲、幽默曲等。一共7组,第7组是明显的法国风格,仍以法国舞曲组成。现在一般乐谱只有6组。

3、巴赫《平均律钢琴曲集》

三、钢琴教学的高级阶段的乐曲

到了这个阶段,应该说是可以自由驰骋在钢琴音乐的天地。钢琴音乐文库犹如浩瀚大海,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掌握高级技巧后,学习的曲目就无限广阔。如:

6 钢琴教学的阶段和内容

  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中的后期作品。

莫扎特《钢琴奏鸣曲》K475、K498等。

《波兰舞曲》第一首作品26之1;第8首作品71之1;第14首#g小调和第16首降G大调等。

《谐谑曲》第2首作品31,第3首作品39等。

李斯特作品《爱之梦》第3首,根据阿拉比耶夫的原作改编的《夜莺》,《威尼斯与那波里》第3首《塔兰泰拉》等,《匈牙利狂想曲》第11首。

舒曼《童年情景》,《蝴蝶》等。

德彪西《前奏曲》(选)

中国作品:

黎英海《夕阳箫鼓》

谢 耿《霓裳羽衣曲》

王建中《百鸟朝凤》

权吉好《组曲----“长短”的组合》

王立三《东山魁夷画意》

赵晓生《太极》等等。

追问:

谢谢你

回答:

别客气

《女钢琴师的心灵之旅》

作者:[法]埃莱娜•格里莫(Hélène Grimaud)

作者简介

国际著名钢琴家。1969年生于法国普罗旺斯的埃克斯,13岁被著名的法国音乐学院录取,16岁获得雅克鲁维耶古典音乐比赛首奖,童年出版了第一张个人唱片,18岁在巴黎举办了她的第一次钢琴独奏音乐会,获得巨大成功而享誉国际,也以她的美貌给人以无限轻灵飘逸之感。

埃莱娜丰富的生活阅历和独特的天赋,使她充满了想象与灵感,成为创作的源泉。本书是继《野变奏》之后的第二部自传。

简介

埃莱娜•格里莫天生叛逆,为了发泄过剩精力才开始弹钢琴,却意外发现自己的天分,成为国际知名的钢琴家;一个偶然的机会,她在野外与一头母狼邂逅,狼竟然罕见地躺下与她亲近,从此开始了她与狼的故事……埃莱娜•格里莫,这位年轻美貌的国际天才钢琴家与狼的卫士既充满魅力,又奇特怪异;人们对她近乎迷恋。她的写作技巧和她的钢琴技巧一样出色,在这本优美的自传里,她畅谈音乐和生活,以及心灵之旅……

-------------------------------------------------

法国钢琴美女“与狼共舞”

原载于2006年11月5日《纽约时报》,作者JAMES R OESTREICH,李文编译

埃莱娜·格里莫(Hélène Grimaud),这位法国女钢琴家,1969年生于普罗旺斯地区的埃克斯。早年在埃克斯音乐学院和马赛音乐学院分别师从雅克琳·库尔坦和皮埃尔·巴比泽学琴。13岁被著名的法国音乐学院录取,师从雅克·鲁维耶。16岁获得雅克·鲁维耶古典音乐比赛首奖,同年出版了第一张个人唱片,曲目是拉赫玛尼诺夫的第二钢琴协奏曲及钢琴独奏曲。18岁在巴黎举办了她的第一次钢琴独奏音乐会,获得巨大成功而从此享誉国际。2002年成为德国DG公司签约音乐家。出版过拉赫玛尼诺夫的《第二钢琴奏鸣曲》和贝多芬的《暴风雨奏鸣曲》,其中拉赫玛尼诺夫的《第二钢琴奏鸣曲》还荣获“唱片协会”大奖。这对年轻的埃莱娜来说,是一种难得的荣誉。她现居住在美国。

埃莱娜·格里莫天生叛逆,为了发泄过剩精力才开始弹钢琴,却意外发现自己的天分,成为国际知名的钢琴家。一个偶然的机会,她在野外与一头母狼邂逅,狼竟然罕见地躺下与她亲近,从此开始了她与狼的故事,还在纽约创办了一个“野狼保护中心”,保护红狼、墨西哥狼等野生狼物种,并向公众开放,普及教育。狼成为埃莱娜的图腾,它代表着埃莱娜自由、不拘一格,又充满坚毅的性格。

她美得令人迷惑。她既是钢琴天才,又与野狼有着说不完的故事。她最喜欢弹奏勃拉姆斯的音乐,演奏中的她冷峻、悲怆;与野狼在一起时的她却又温柔、天真。她的文字感性、随性,继第一本自传《野变奏》之后,她今年又出版了一本记录心灵旅行的散记《女钢琴师的心灵之旅》。这就是法国女钢琴家埃莱娜·格里莫的传奇。

“音乐改变了我的信仰,母狼解放了我的野性”

1991年,埃莱娜·格里莫住在佛罗里达塔拉哈西的时候,一天深夜她带着朋友的狗出去散步却因此改变了自己的生活。她看到一个孤独的动物身影慢慢靠近,它的行进方式是自己从没见过的紧张和诡秘。她牵着的狗受到惊吓,逃进灌木丛中。这是她第一次遭遇狼,一匹母狼。格里莫在自己的第一本传记《野变奏》里写道:“它走到我左手边,嗅了嗅我的手。我只是伸出手指,它就把脑袋和肩膀整个藏在我手掌下。我觉得自己像是被什么东西擦出了火花,而且迅速传遍全身。它一下子让我充满了温柔。内心传来神秘的歌声,像是一种未知的野性的力量。”“我爱上了这只母狼。”她后来写道。

格里莫认为狼被当作邪恶的化身已经不下好几百年。但她不这么看。在她看来狼维持着物种的平衡,是种奇异、迷人的动物,而且可以教会人类很多东西。她觉得自己有责任改变人们对狼的误解。

1999年,她与摄影师亨利·费尔在南塞伦一起开办了野狼保护中心。这片29英亩大的地方,现在成为17匹野狼的家。其中有4匹狼,作为“形象大使”,向公众开放参观。其他13匹则与人类隔离,以便于它们最终能重返自然。“刚开放的头两年,我们一年有500名游客,现在每年有20000人前来参观。”

她的野狼保护工作在古典音乐界引起了一些非议。有人觉得她“活在她自己对野狼的想象里。”她在野狼保护上花费的时间也影响了她在钢琴事业上的精进。她自己也承认,最近三年她才真正将精力集中在音乐上,之前野狼保护中心花费了她太多时间和精力。现在的她继续在世界各地做巡回演出,与世界顶级的交响乐团以及音乐家合作。不过,2005年末,她受到新的挫折,她患上肺炎,并且导致慢性的疲劳综合症,甚至影响到了心脏。她的第一本自传《野变奏》首先在法国出版,很快成为畅销书,内容由五花八门的篇章组成。格里莫视自己是家庭、音乐世界乃至社会的一个孤独的局外人,内心充满挣扎。比如在考虑在什么地方建立野狼保护中心时,她写道:“最好是在别处,我一直希望是在别处。”

古典音乐与野狼在她的生命中究竟扮演着怎样的角色?在格里莫看来,两者都拯救了她。“音乐改变了我的信仰,”她写道:“它拯救了我。”当提及她第一次遇到的母狼,她也表示:“它也拯救了我。”创办野狼保护中心的目的,在她看来,将她从把钢琴当成工具的桎梏中解放出来,“我变得有野性了。”

格里莫1969年出生在法国普罗旺斯。6岁开始弹钢琴便表现出惊人天赋。13岁进巴黎音乐学院,成为当时年龄最小的学生。从童年开始的另一个爱好是养小动物。在钢琴填满自己的生活之前,她甚至梦想着当兽医,住在动物园里,后来又想当生物学家。“我曾经对灵长类感兴趣。”与母狼阿拉瓦的相遇,让她卷入了野狼的世界。她开始研究动物行为学,旁听大学的课程,参加会议并且造访动物专家。

此外,她精通法语、俄语、英语,对法国、俄罗斯、美国的文学、历史、哲学都有广泛的涉猎。她对音乐的热情从来都没有消退,每天都以巴赫开始一天的生活。不过,这并不妨碍她沉浸在浪漫主义的文学当中。

她也喜欢肖邦的音乐,称他是“我的作曲家”。她欣赏肖邦解放了钢琴家的左手,“创造了灵巧的音乐。”不过最贴近她的心灵的,是勃拉姆斯。她早期灌录的音乐大都是演奏勃拉姆斯这种不算年青的、非法国的、没有一点女性气息的作曲家作品,与她表面留给人的印象非常两样。“我喜欢他激烈的乐章,”她在《野变奏》中写道:“他的痛苦与阴暗,充满情绪的悲痛,以及在与世界关系中所体味出的绝望。”勃拉姆斯激烈而令人望而却步的《第一协奏曲》是她最喜欢的作品。她说自己在演奏以后几个小时,心情都很难从悲怆中恢复过来,“勃拉姆斯把悲痛表达得太完美,那种痛苦足以让你窒息”。曾经跟格里莫共事过的萨龙恩先生表示:“她一半是理智,一半是激情,是位罕见的人物。她演出前总有条理清晰的观念、计划,但在音乐会上往往自然而然地让音乐流淌出来。”

“若爱不能分享,愿我是用情至深的那个”

成功的人物不是蒙受了上帝的额外眷顾就是上世修行的福缘。埃莱娜·格里莫就是这样一个幸运的人,再没有人能比她更游刃有余地存在着,和谐的婚姻,在自己熟悉的钢琴界享誉日隆的地位,最难能可贵的是,还有一批野性未泯的狼群等着她和肖邦、拉赫玛尼诺夫交流之后去和它们一起嬉戏。

然而是不是也鲜有人这样,在拥有了凡夫俗子所艳羡的一切时来一次远眸回望。音乐成了生活的基调后,别的那些个所爱又将置身何地?音乐、孤独、爱还有那些狼群……从哪一刻开始背叛了誓言?最重要的是这个誓言是什么?这些互为包容又交错矛盾的问题缠身后,出走就成了主人公的心头重事,而这次貌似破釜沉舟的旅行就成了一次找寻上天堂的钥匙。

注定这是一次和心灵的博弈,程序式的生活既然再也给不了埃莱娜灵感和自由,一场自我放逐的旅行能带来新的呼吸吗?和美好的寓言一样,故事的开始就是结局,农夫的财宝梦开始于花果树下也终结于此,梦开始于斯结束于斯,唯一需要放逐的是疲惫的心灵,最好的良药莫过于抬头深呼吸。

展开每一段心灵的皱褶,任何人的生活都会比卢梭的《忏悔录》来得精彩,更遑论这位蜚声国际的女钢琴家。《女钢琴师的心灵之旅》是一本人物的心灵札记,各种人物的层叠和呼应都像在古早的森林里进行了一次次SPA,不管是出发伊始遇到的奥德蕾,还是那位不知姓名的教授,咖啡馆的陌生人……不是蒙受神的感召就是长了隐形的翅膀,每一段驿站里的人都像是拥有天使的梦幻色彩,若即若离,该出现的时候跃然在眼前。书巧妙地以感召的人物分为不同的章节。作为精神导师出现的教授,像一个背着礼物的圣诞老人,在引导埃莱娜做了对自由的反思、对音乐的理解之后就完成使命悄然而退。还有那个美貌和出现都颇具仙气的贝阿特里丝,她的出现更像但丁笔下的贝阿特里彩,让人对美好产生遐想联翩,而在书里她也是为了寻求无邪的境地来到这个靠近天空的地方。这与埃莱娜在音乐方面的完美境界不谋而合。

狼的出现始终更像一个隐喻,和音乐一样,她在纽约创办的“野狼保护中心”始终占据她心中重要的位置。狼几乎是她的叛逆性格的一个替身,命运有理可循。埃莱娜天生叛逆的性格自从在追求艺术的途中被抛掷出去后,再没了张弛的快乐,带着新鲜、野性、眷顾,狼让她的空间变得充满张力又活力四射,某种意义上倒成了埃莱娜的原神或吉祥物。

以作者在音乐上的声望,中国的李云迪或者郎朗或许可以和埃莱娜相提并论,但中国的艺术家们习惯了在觥筹交错的场合找寻灵感,而对于转向音乐的起源地、高原、田野显然没有兴趣。显然是路不同不相与谋,借了书中搭顺风车的教授的话,“我们是自己的命运唱出的乐曲。”

书中扉页上引用的威斯坦·休·奥登的话,“若爱不能分享,愿我是用情至深的那个”,从某种意义上,这是埃莱娜和读者已经融为一体了。

--------------------------------------------------

书评1:空灵长假,灵魂探幽

埃莱娜•格里莫,曾和母狼阿拉瓦邂逅,16岁灌录自己首张的钢琴唱片,18岁举办第一次钢琴独奏音乐会,曾在全世界发行的自传《野变奏》中展露优美流畅的文字、以及细腻的思想。如今,她依然在照料一整片野生动物保护区,让野狼做真正的野狼。

这是第二本她的自传,但不是世人通常看到的那种由丰功伟绩、琐事、信件和年月日堆积起来的自传,而是纯然心灵的的历程,追问艺术和生命本质。因由这样的核心,才会有由邂逅所组成的故事,缀以众多寓言般的小故事,并用一根富有使命感的主脉贯穿首尾。这一切属于她,又决然是可以属于每一个人的。

“每一次邂逅都是必定会赢的一注色子”。女钢琴家在繁忙的演出和录音进程中疲惫不堪,偷闲放空,在非洲、欧洲或是美洲森林这三项选择里踟躇。快餐店女侍者的小故事帮她下了决心去欧洲。紧接着,在意大利乡间偶遇酷似尊师的文学教授。教授留给她的问题是,如果说您已经出色地演奏了音乐,“那您有没有更好地体验它呢?”第二天,她收到教授留下的小包裹。延续着前一天邂逅时的话题,并请她收下一只精巧的音乐盒,或者也可以转送给一个叫汉斯的德国人。至此,原本空无目的的假期不仅有了主题,还被指定了路线。

一路上,她在阿西西修道院花园里邂逅了贝阿特里丝,她照顾修道院的花园,也被花园照顾,她问道,“为什么人们再也创造不出新的乐器?”又在咖啡馆里遇到悲观的青年,质疑在痛苦和失去中还有什么自由和爱存在?再聆听了瑞士小城里的收藏家讲述音乐盒的前尘往事,老者不介意有一场世界末日,激愤地谈到各种各样的、进行时态的灭绝……这些交流暴露出不幸福的人类所特有的正反面智慧,她聆听、理解、与之辩驳的过程,正是自我探寻答案的途径。

就像迷茫者追寻神曲的暗示在命运的岔口寻觅生机,珍重每一个陌生的贵人的指点。最后她见到了汉斯,那是因车祸而失明个盲人钢琴家,“我意识到早在车祸之前我就已经失明了,我急切地想自我满足,除了工作、赞美、追求绝对的完美,近乎自我陶醉外,什么也看不见。”难道这不是女钢琴家此时的处境吗?灯光亮起来时,她发现盲人音乐家汉斯像极了一个兄弟。这是自教授后第二次“酷似”,幽灵般神秘的气氛弥漫着,在巧合、或者说文字精心设计的邂逅中迷离着,逐步趋向冷静。

长年沉浸在古典音乐富有格律和生命力的诗意中,令埃莱娜的笔触也带有恍如隔世的经典质地,如她所写,“艺术家同意将自我分解为艺术”,文字和音乐只是艺术的一部分,而艺术则与天地自然永不隔绝。在她的生命中,狼和音乐是最重要的元素,但仅仅作为音乐的媒介、或是狼厚待的对象是不够的。繁忙的日程也会造成一个人的空虚,哪怕是天才。甚至可以说,这是当代艺术家忙于创新之后最容易忽略的事实,远离了本质,附庸了技艺。经历了心灵之旅的埃莱娜带着特有的野性和自信说道:“我与钢琴生出共同的肉体,我们,钢琴与我,一同变成神兽,某种全新的人马,某种吉祥的永恒的天蝎。”体验音乐,自己就该成为音乐生命的延续。这就是她要的答案。

-------------------------------------------------

书评2:拂尘之音

“我已经太长时间没有尝过漂亮出逃的滋味了。”

我想,每个人都曾有心灵尘染的迷失时刻。带着晦涩的忧愁,我们渴望挤破时间的气泡,从常规中挣脱出来,扑向一场华丽的冒险。

《女钢琴师的心灵之旅》便是一本关于出逃与回归的心灵札记。

这是法国著名钢琴家埃莱娜•格里莫(Hélène Grimaud)继《野变奏》后出版的第二本自传。在这本小传中,信笺、日记等传统要素已消隐,埃莱娜以素净的文字记述了她与几位陌生人的神秘邂逅,随性的对谈缀以精致的寓言,轻盈却不乏哲味。旅行的意义在如谜的交流中渐渐铺展,正如作者所言:“我相信我的旅程和相遇中必然藏着答案。”

一直以来,音乐与野狼都是埃莱娜最重要的生命符码。

埃莱娜6岁开始习琴只为发泄过剩精力,但却表现出惊人的天赋。她曾先后师从雅克琳•库尔坦、皮埃尔•巴比泽等多位钢琴名家,13岁成为巴黎音乐学院年龄最小的学生,16岁夺得雅克•鲁维耶古典音乐比赛首奖。18岁首次钢琴独奏会让她一举成名,从此享誉世界,由其演奏的拉赫玛尼诺夫《第二钢琴奏鸣曲》还曾荣获“唱片协会”大奖。

除却骄人的音乐履历,埃莱娜的生命轨迹还烙下“与狼共舞”的传奇标签。一次偶然机会,她与母狼阿拉瓦邂逅,却意外得到母狼的信任和亲近。“我想还狼群以它们本质的精髓,让它们重返天性——自由。”1999年,她与摄影师亨利•费尔一起创办“野狼保护中心”,保护红狼、墨西哥狼等野生狼种,并向公众普及教育。“我很怀念过去的时光,那时动物是神圣的而且会说话,人还没有忘记他永远不过是个生物,要想做得更好,就要试着去理解。”这是埃莱娜对原始野性朴素却真诚的敬畏。

汹涌的声誉附带着程式化的节奏,“我的日程表掌握在经纪人、唱片公司和新闻专员手中”,特立独行的埃莱娜无法忍受这种生活,“灵魂总是不能和躯体合拍:有时它落在后面,挂在回忆的裙裾上;有时冲在前面,忙于计划,忙于对未来的可怕的设想,沉重的算计让它窒息。”为了呼吸,她出逃去旅行,等待被开启。“展现在我面前的欧洲像是孩子们玩造房子的游戏时在地上画的方格。机遇已经扔出了他的圆饼,我单脚跳在弗朗兹•李斯特留下的足迹上,双脚落在舒曼的印迹上。”

搭顺风车的陌生教授、咖啡馆内痛苦的年轻人、阿西西修道院的贝阿特里丝……他们一个接一个走进埃莱娜的世界,睿智的交流渐渐拨散心灵的迷雾。

我最爱这段对答:

“您找到天堂的钥匙了吗?”

“我们都拥有它:它就产生于两个人邂逅的一刹那,在彼此同样的、慷慨的冲动中。”

邂逅的瞬间在埃莱娜的笔下散发出爱的气息,“我希望找回孩子的无邪,这种无邪不懂得死亡,更偏爱瞬间以及它的完整——时间的音乐,也就是寂静。”每次邂逅都是一个举重若轻的瞬间,既有爱之能量的热烈释放,又不乏沉静之美,让人感慨:“重要的是我们曾经相遇过,它创造了瞬间,创造了我们刚刚提及的珍贵时光。”

瞬间累积,爱意沉淀,正如书中所言——“爱是不断回忆的遗忘;遗忘是一种本该永恒的记忆,它留下了一条印迹——甜美又短暂的回忆,时常穿越我们的心灵,让我们沉浸在完满和喜悦的情绪中。”

旅途的终点,埃莱娜见到了盲人音乐家汉斯,“我意识到早在车祸之前我就已经失明了,我急切地想自我满足,除了工作,赞美,追求绝对的完美,近乎自我陶醉外,什么也看不见。我总是在做加速度的运动,这项运动没有带领我前进一步,却夺走了一切,包括自我。”

汉斯的坦述让埃莱娜变得坚韧,并揭开了艺术与生命的本质:“音乐的真实——甚至是生命的真实——不是模拟幸福,而是启发式地将生活的悲剧层层揭开。欢乐、幸福都只是与生活和痛苦妥协的结果,这是死亡奏出的不和谐音符。”

世间万物皆有裂缝,因此光才可以透进。

最后这场对话在黑暗中进行,开启了女钢琴师回归的心路,“只有沉默才足以表达对故事深意的敬意。就像音乐中,一部奏鸣曲的最后几个音符之后的寂静一样。”

这是一位失明者奏起的光之和弦,拂去我们每个人心上的尘埃。深夜,扉页上维斯坦•休•奥登的话又次闪光——“若爱不能分享,愿我是用情至深的那个。”

  专辑名称:Daydream - 白日梦(320k)

  产品编号 TCD-9098

  制作人 白日梦

  音乐类型 新世纪钢琴演奏曲 风潮

  此片为长期以来, 国内唱片公司於国外得最多奖项的独立唱片公司, 今年再度以国内自制的两张新世纪音乐-- 杨锦聪<遇见天空>以及林海<猫>分别入围第四届年度新世纪声音音乐奖(NAV)的「最佳新世纪音乐专辑」及「最佳器乐专辑」, 此NAV国际音乐奖项为美国新世纪音乐最具代表性、并声誉卓著的杂志 (New Age Voice) 所设立的奖项。

  风潮除了以自制的新世纪音乐获得国外大奖的肯定, 同时也引进世界各地优良的新世纪音乐产品。即将於近日(九月初)出版的<白日梦>, 是韩国一位处世风格神秘的音乐家, 他从未在大众面前曝光, 5岁即开始学钢琴至今。在大学主修现代艺术,而且在写诗方面也相当跃。他深厚的艺术背景,让他的音乐带有感伤的特质,而且有一种特殊的美感。

  这样的音乐风格,完整呈现在他2001年2月出版的 "白日梦 钢琴独奏专辑,(台湾版以<白日梦>为名)。这张专辑在韩国甫出版,便打败珍妮佛罗培兹、新好男孩、恩雅等国际巨星,和披头四、记忆哈瓦那等专辑,并列在TOWER RECORDS排行榜前四名里。而且在销售成绩上创造和在排行榜上一样的佳绩。

  白日梦所演奏的是我们记忆里共同的事,他用非常优雅与平和的风格传递乐音。 第一首「眼泪」,描述回首一则伤感的故事;第五首「思念」,则是表达出心中的渴望;第六首「下雨的星期日」,是每一个 熟悉的景象;第八首「情人节」乐句甜美讨好,充满欢喜之情;第十首「婚礼」则是一段包涵趣味变化,取材自Mendelssohn的曲子。

  本专辑的音乐风格让人恍若置身於一部**里。白日梦的真诚将可触动你的心,他可说是一位真正了 人类情感的艺术家。於中国的七夕情人节里, <白日梦>可说是一张属於爱人的、 属於窗前飘落的雨、属於情人节、属於城市时光。 新世纪钢琴家白日梦,以钢琴独奏的方式,铺陈梦境裏充满感伤、与凄美爱情的歌曲, 令人动容。

  由於常有乐迷希望可以获得专辑中的曲谱, 风潮此次特地在「白日梦」钢琴独奏专辑中, 於内页附上第一首「眼泪」的钢琴谱。专辑中并附有「笔记书纸」。

  如你在唱片店的陈列架前倘佯,于五 缤纷各式各样的唱片中看到了这张《梦》,相信你会忍不住把它拿起来仔细端详一番。这张唱片的封套设计图案很特别,这种类似彩色漫画风格的绘画,与近两年一位引起绘画界普遍关注的另类配文画家“几米”的作品有异曲同工之妙。画面中一男一女漂浮在满天星斗的夜空中,他们安逸的表情和卷曲状的身体似乎正在呼应着专辑名字中的“梦”所暗示的情境。这充满奇幻神秘色彩的概念设计,很能引起人的好奇心,想一探片中音乐的真实面貌。

  这张以“梦”为题的唱片,是由旅韩华裔New Age钢琴家白日梦(The Daydream)演奏的钢琴独奏音乐。白日梦今年35岁,是一位处世风格神秘的音乐家。据说他从未在大众面前曝光(难怪也没有媒体知道他的真实姓名),从5岁就开始学弹钢琴至今,在大学主修现代艺术课程,而且在写诗方面也相当活跃。深厚的艺术修养,使他的音乐有种特殊的美感。

  2001年2月,白日梦的钢琴独奏专辑《梦》在韩国出版,短期内便在韩国市场上打败珍妮佛·洛佩兹、新好男孩、恩雅等国际明星和其他韩国本土歌手的新专辑,打入韩国TOWER RECORDS排行榜前四名内,创造了新世纪音乐在韩国的销售新纪录。

  对照近年来韩国**、韩曲风靡中国大地的状况,一位华裔音乐人居然征服了韩国乐迷,确实让我们有扬眉吐气的感觉。

  白日梦的音乐让人很自然联想起另一位同样在New Age领域中耕耘的著名钢琴家乔治·温斯顿(George Winston),他们的演奏及作曲风格颇有相似之处,而且都非常擅长用音乐写景、抒情、构筑意境、烘托气氛。《梦》中的音乐分为13段,每段均有独立的标题,整体上又是前后互相关联的。

  白日梦所演奏的是我们生活中的故事,有爱恨离别,有对人生的迷恋,有对幸福的憧憬,也有梦境难圆的悲伤情怀。其中Track 3《美丽女子》、Track 5《思念》、Track 6《下雨的星期日》、Track 7《白日梦》、Track 12《问句》和Track 13《雨中漫步》等几段,音乐相当优美,时常会让听者恍如置身**院里正在观看一部情节凄美曲折的**一般。

  在白日梦的音乐中,我们很少会有闲暇去留意他的演奏技法如何等琐碎细节,他的音乐天生就像具有莫名的感染力,紧紧扣住听者的思绪,可见他是一位真正了解人类情感的音乐家。市面上不少新世纪音乐专辑空有华美的包装和商业气息浓厚的内容主题,很难让人听过一遍后反复咀嚼。

  《梦》这张专辑如同一幅下笔不多的中国水墨画,简洁生动之余,给人留下无穷的思维空间,是一张构思精巧制作成功的新世纪音乐精品。 The Daydream 是作者的艺名,这张《Dreaming》是The Daydream的NewAge风格的钢琴独奏专辑,曲风缓慢恬静,带着丝丝淡淡的忧伤,聆听这张专辑,也许会想起过去的爱恨离别,或者从前的遗憾……没错,虽然是NewAge风格的钢琴曲,但丝毫不比古典钢琴逊色,曲子表达的忧伤可以直达您的心扉,让你有点点伤感,有点点怀念,却又是那么那么的美。 曲以慢速的节奏为主调,在那双舞动的手下,流转出一个一个澹然的音符,勾勒出一副天凉如水的默默。始终缓缓的弹奏着,犹如溶在秋凉夜幕下的人们,遥望着天边的星群,独自默然着;也若同秋夜无聊的时刻,脑子里不断交织各色想法。但主旋律是不变的,缓缓的节拍,低音弹奏的主旋律, 个变奏中间还有清脆的几声单音,似乎眼睛微雾着,然后仿佛听见清脆的滴落声。有稍快节拍的弹奏,也有慢速的低语。犹如起起伏伏的心情,只为思念的哪个人。他们有时候是似听见走近自己的脚步声的喜悦,有时候会是夜夜思君不见君的浅愁……就在这样一种声音中,静默于一种幻听中,犹如经历着庄周的化蝶之梦,再分不清哪里是自己生活的彼岸,哪里是彼岸生活的自己。

  《白日梦》的解说

  在圣马克广场

  看到天使飞翔的特技摩尔人跳舞但没有你,

  亲爱的,

  我孤独难耐。 ——朱天心《古都》

  午夜的时候,我聆听着这个钢琴家寂寞的敲打着自己白天里做下的碎梦。一场如此寂寞的倾诉,细细碎碎的独奏,每一键都清清悄悄的敲打着内心最空荡荡的地方,漾出了一圈又一圈孤单的回声。一共六个钢琴小品,piano solo collection,收集的除了忧伤,还有喜悦,还有梦想。

  1,Tear(眼泪)

  多年后,如果我们 相逢,我将以何来面汝,以沉默以眼泪…… 忧伤的琴键中,我却觉得自己被安慰,泪珠在阳光下凝结成了完美的樱花形状,纵然枯萎仍有暖意。那一刹那真的怕极了自己内心里还有任何怨恨与阴骛,一点点,都会让自己无法与曲中的美丽邂逅。多年以后,沉默的我们正如那些无法启齿的往事,会凝成心里的一滴泪吗?抑或就这么被现实的烈阳蒸发掉了,点滴不剩。至少我为你哭泣过,安静的,无的,伤心的,在岁月无法触摸的角落里,玫瑰花心渐渐老去。

  2,You and Me (我们之间)

  什么这一曲《我们之间》与上曲是如此相象,一脉相承而来的不止是音符更是情感,难道我们之间注定用眼泪来划上句号,还是当一切都已干涸,谁的心底还有泪如倾。是什么横亘了你与我,让我只能安静的聆听,沉默的注视。在这一切意象都被抽空到极至的钢琴声中,我找寻着你的体温。河流两岸,我们曾经逆流而上,相约 去寻找交汇的港湾。黑暗、距离不曾阻隔我们,河流哗哗喧嚣中,也听得到彼此的心跳,手心里能够感觉到你的热度。我在黑暗中编制梦境,抚摩过你脸上的每一处轮廓,虽然看不见,也确知那凝然的方向。总在一些散落的瞬间,你的手心从我手里滑落,错过了心脏的一次跳动便再赶不上它跳动的节奏。河流两岸,雾色渐渐被阳光驱散,阳光下,所有的慌乱与尴尬无所遁形,我们那么清晰的面对面了,激情 早已被那些无眠的夜荡涤一空,轻轻却有力的扣问,我听见了你心里的声音,我知道你不曾忘却,我也不曾。记忆的河水清清的流,我们只能面对面,丧失了一切言语。安安静静的远走,我们都不要回头?好吗?

  3,Beautiful Lady (美丽女子)

  我心折了,看着你远远的嫣然而来,连心跳都不敢 声,一两个悸动的强音之后,只能是心甘情愿的低伏,低伏。你,只是春日里与我擦肩邂逅的美丽女子,却让我心脏的伏变做了生命里难忘的风景。我开始明白了,有些情绪的律动必然由生理的形式来表达,而心脏那样奇异的律动却连医学也无法解释。我温柔的注视着你,我的目光爱悦着你,这么一个短短的春日的片段,我学会了用心去爱一个人,去爱一种美丽。

  4,Walking With You (与你同行)

  欢跃 林间的小鹿。来吧来吧 小白兔与乌龟赛跑,让小熊来当裁判。生命化做了一场无止尽的追逐,你 逐我,我追逐喜悦。是追逐也好,躲 猫也罢,被追的,被寻找的,总是希望被追逐到,被寻找到的。不然这林间的日光,欢笑,鸟鸣,花香,还有何意义? 以,亲爱的,无论我躲在了哪个角落,你都一定要一定要找到我。不然夕阳落山之后,那冷冷长长的回家的路,你让我一个人如承担?

  5,I Miss You (思念)

  一滴一滴一滴一滴一滴…… 琴音洒落在思念的湖面荡开了涟漪圈圈。念你细细密密如冰裂,我岂敢揽镜自照。惜你丝丝缕缕如冬蚕吐 ,深夜有缠断呼吸的痛。我不知还有什么可以 这更好的表达,我若是这个钢琴演奏家,在想念的时候,我也只有那样子,一个一个黑键白键的,安静的坚决的敲过去,敲过去,敲过去。而我只是一个拙劣的聆听者和一个不称职的书写者,我也只能这样子,一个一个键的,沉默的心痛的敲过去,敲过去,敲过去。

  6,Rainy Sunday (下雨的星期日)

  我们争吵了 在这个下雨的星期日。那么重那么沉的音 按断了我愉快的周末,偌大的房间里只剩下我一个人呼与吸。往日那些没有你的周末,我是如何度过的?赶快在记忆里 箱倒柜,为自己找一个坚强的理由。窗外的雨瓢泼如注,你在哪里,有没有被淋到,我开始担心。后来我知道,你永远不会回来了。下雨只是流泪的借口,正如争吵只是不爱的借口。

  那么大的雨,把一颗心洗刷成了纯白。

  我不爱你了,也不恨你,哪怕偌大的房里只剩下我一个人呼与吸。

  我在学着遗忘一些从小养成的习惯,努力的戒掉一些习惯了的口味。

  我还是有些担心,你到了哪里,快乐不快 ,有没有幸福陪伴。

  下雨的星期日,一定不要像我这样孤单。

  7,Daydream (白日梦)

  我竟然了一个好长的梦,在最最枯燥的文艺学理论的课堂上。醒来之后发现与这个世界格格不入。我该如何为自己的走神来辩白,我可以告诉你,我梦见了什么吗,老师?那些比你的讲课要精彩一百倍的梦境,快些,不然我自己都要开始遗忘。是的,我记住了那么多无聊的名词,专业的术语,却那么快的遗忘掉了一个七彩斑斓的白日梦。我记住了你送给我的唱片,书籍,饰物,却遗忘掉了你抱住我唱过的一首歌,你曾为我抄下的满纸动人情话,你为我别在发间的一朵菊。以为那些都只是白日里的一场梦,是在夏日的暑气和课堂沉闷的气氛中酝酿出来的一场好梦。遗忘了,你才来问我信不信。与谎话相比,我还是相信童话,梦总是可以做得如童话一样优美,起码在做的时候,我是信的。

  8,Val ntine’s Day (情人节)

  他们 ,要在情人节之前找到一个情人,不想一个人过这样一个甜蜜的节日。他们又说,至少坚持到过完情人节,再和身边的人分手。寂寞,是一种多么可怕的东西。很多年很多年之前,那个名叫圣瓦伦汀的教士,也是这么想的吗?什么时候才能,大家都度过一个真正快乐的情人节。可是总有那么多淘气的小狗叫汪 ,把你身上掉落的骨头衔走,恶作剧的丢到很远很远的地方。我们,怎么能因为创口空虚的疼痛而随意找另一块骨头填补?所以,只好度过了一个又一个孤单的情人节。人山人海中,我们还是彼此发现了,那一天,世界上多了两个小孩子,那一天,并不是情人节,可从此天天都是情人节。

  9,Love is……

  要问我,我也不知道。

  10,Weding(Mendelssohn)

  这一曲熟悉的音乐,被按出了些许迟疑,些许欢快,些许调皮,些许温柔。真是愉快呵,我不曾听过如此可爱的婚礼进行曲。

  11,Love is…… 又是一连串如此急促的发问。何必去管何必去问?你专心的弹你的琴就好,我专 念我的书就好。琴音里渐传来玫瑰的芬芳,若世人不是太爱玫瑰,它原该只艳不俗,若世人不是总要把爱挂在嘴边,它原该比世间的一切都清雅隽永。

  12,Questions(问句) 流水一般的宣泄你心中的疑问。越往上游而去,越发现自己无知的好似孩童。有些事情只有存 ,没有原因。就像你今日弹下的乐章,明天将漂散何处?我的成长,并不是学会去解答生命里的疑问,而是学习不再去追问,不再去追问那些或愚蠢或刁钻的问题,不再去追问,不再去追问。岁月是一道太难的谜题,等你觅到了答案,才发现,谜面早已遗忘。所以 我只是轻巧的涉过你充满问号的河流,去追寻我应该追寻的,不问为什么。

  13,Stepping On The Rainy Stret(雨中漫步)

  不会 记《雨中曲》中最后一段,金快乐与雨珠共舞,不会忘记《四个婚礼一个葬礼》中,雨中那场热烈的拥吻。心底有那么多激情与浪漫翻涌。走在你的身边,却也只敢扬起伞沿,偷偷的注视你好看的嘴角,你的眉 之间何时溅入了雨滴,凝视着我的目光,是如此的如水盈盈,如水盈盈。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anai/1171111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2-07
下一篇2023-12-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