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史·卷三百七十七·列传第一百三十六·李朴传
原文
李朴,字先之,虔之兴国人。登绍圣元年进士第,调临江军司法参军,移西京国子监教授,程颐独器许之。移虔州教授。以尝言隆祐太后不当废处瑶华宫事,有诏推鞫。忌者欲挤之死,使人危言动之,朴泰然无惧色。旋追官勒停,会赦,注汀州司户。
徽宗即位,翰林承旨范纯礼自言待罪四十六日,不闻玉音,谓朴曰:“某事岂便于国乎?某事岂便于民乎?”朴曰:“承旨知而不言,无父风也。”纯礼泣下。
右司谏陈瓘荐朴,有旨召对,朴首言:“熙宁、元丰以来,政体屡变,始出一二大臣所学不同,后乃更执圆方,互相排击,失今不治,必至不可胜救。”又言:“今士大夫之学不求诸己,而惟王氏之听,败坏心术,莫大于此。愿诏勿以王氏为拘,则英材辈出矣。”蔡京恶朴鲠直,他执政三拟官,皆持之不下,复以为虔州教授。又嗾言者论朴为元祐学术。,不当领师儒,罢为肇庆府四会令。
有奸民言邑东地产金宝,立额买扑,破田畴,发墟墓,厚赂乃已,朴至,请罢之。改承事郎,知临江军清江县、广东路安抚司主管机宜文字。钦宗在东宫闻其名,及即位,除著作郎,半岁凡五迁至国子祭酒,以疾不能至。高宗即位,除秘书监,趣召,未至而卒,年六十五。赠宝文阁待制,官其子孙二人。
朴自为小官,天下高其名。蔡京将强致之,俾所厚道意,许以禁从,朴力拒不见,京怒形于色,然终不害也。中书侍郎冯熙载欲邂逅见朴,朴笑曰:“不能见蔡京,焉能邂逅冯熙载邪?”居官所至有声。在广南,止其帅孙竢以文具勤王,不若发常赋助边。破漕使郑良引真腊取安南之计,以息边患,人称其智。朴尝自志其墓曰:“以天为心,以道为体,以时为用,其可已矣。”盖叙其平生云。有《章贡集》二十卷行于世。
注释
1、推鞫:亦作“推鞠”。审问。《隋书·裴蕴传》:“蕴知上意,遣张行本奏威罪恶,帝付蕴推鞫之,乃处其死。”唐陆贽《商量处置窦参事体状》:“若不付外推鞠,则恐难定罪名。”宋司马光《论皇城司巡察亲事官札子》:“有百姓杀人,私用钱物休和,事下开封府推鞫,皆无事实。”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四》:“累絏多人,辗转推鞫,始有一人吐实。”
2、危言:耸人听闻的言论。宋无名氏《道山清话》:“绛欲以危言中伤大臣,事既无根,徒摇众听。”明张居正《上六部禀帖》:“且巧为诋说,捏造危言,遂为纂修所影藉。”
3、泰然:安然。形容心情安定。《庄子·庚桑楚》“宇泰定者,发乎天光”晋郭象注:“夫德宇泰然而定,则其所发者天光耳,非人耀。”唐权德舆《丙寅岁苦贫戏题》诗:“中忆裴子野,泰然倾薄糜。”《云笈七签》卷六四:“心既泰然,不寿何待。”清赵翼《瓯北诗话·白香山诗》:“实由于食贫居贱之有素;汔可小康,即处之泰然,不复求多也。”
4、追官勒停:指追回官衔,勒令停职。《宋史·理宗纪一》:“李全之叛,淮东提刑司检法吴澄等出泰州城谒贼,各追官勒停。”宋吴曾《能改斋漫录·记事二》:“熙宁三年敕:‘今后官员失入死罪,一人追官勒停,二人除名,三人除名编管。’”《警世通言·皂角林大王假形》:“降了三个圣旨:第一开封府问官追官勒停。”
5、待罪:古代官吏任职的谦称,意谓不胜其职而将获罪。旧时官吏常怕因失职而获罪,便以待罪为自己供职的谦词。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仆赖先人绪业,得待罪辇毂下,二十余年矣。”汉司马迁《史记·季布传》:“臣无功窃宠,待罪河东。(当时季布任河东守。)”宋范仲淹《滕君墓志铭》:“予时待罪政府,尝力辩之。”清孔尚任《桃花扇·归山》:“老夫待罪锦衣,多历年所,门户党援,何代无之?”
6、玉音:原系尊称帝王的言语。《尚书大传》卷四:“皆莫不磬折玉音、金声、玉色。”汉司马相如《长门赋》:“愿赐问而自进兮,得尚君之玉音。”宋苏森《<栾城集>后序》:“孝宗皇帝玉音问曰:‘子由之文平淡而深造于理,《栾城集》天下无善本,朕欲刊之。’”清陈康祺《郎潜纪闻》卷三:“癸未,(上)临雍讲学,玉音朗朗。”后用以对别人言辞的敬称。三国魏曹植《七启》:“将敬涤耳,以听玉音。”唐元稹《酬孝甫见赠》诗之十:“开坼新诗展大璆,明珠炫转玉音浮。”宋杨亿《送刘秀州》诗:“骑置迢迢阻玉音,左鱼江海遂初心。”
7、召对:君主召见臣下令其回答有关政事、经义等方面的问题。宋苏辙《谢除中书舍人又表》:“一封朝奏,夕闻召对之音;众口交攻,终致南迁之患。”明高启《西清对雨》诗:“坐咏西清暇,君王召对稀。”《儿女英雄传》第40回:“及至他得了讲官,大考起来,渐次升到国子监祭酒,便累蒙召对。”
8、政体:为政的要领。汉荀悦《申鉴·政体》:“承天惟允,正身惟常,任贤惟固,恤民惟勤,明制惟典,立业惟敦,是谓政体也。”唐吴兢《贞观政要·论政体》:“自此百官中有学业优长兼识政体者,多进其阶品,累加迁擢焉。”明何良俊《四友斋丛说·史一》:“若将六部案牍中有关于政体者一一録出,修为一书,则累朝之事更无遗漏矣。”
9、圆方:谓随物赋形,或方或圆。唐司空图《二十四诗品·委曲》:“道不自器,与之圆方。”宋范仲淹《金在熔赋》:“因烈火而变化,逐懿范而圆方。”
10、排击:排斥;抨击。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二:“(贾表之)资禀甚豪,尝谓仕宦当作御史,排击奸邪。”明李东阳《曹参论》:“设非平、勃诸臣为之排击拨正于后,则汉之为汉,我不敢知,恶在其为清净之效也?”清彭绍升《<南畇先生遗书>后序》:“而于时有当湖陆子者出,复以排击王学为功,又因王子而并罪高子。”
11、失今不治:不研究实际情况。不治:不研究。南朝梁任昉《为范尚书让吏部封侯第一表》:“固尝钻厉求学而一经不治。”
12、鲠直:刚直;率直。《后汉书·黄琬传》:“(刁韪)在朝有鲠直节,出为鲁、东海二郡相。”《水浒传》第53回:“李逵虽是愚蠢,不省理法,也有些小好处:第一,鲠直,分毫不肯苟取于人。”巴金《随想录·纪念雪峰》:“见第一面我就认为雪峰是个鲠直、真诚、善良的人,我始终尊敬他。”梁斌《红旗谱》十一:“(大贵)沉默了半天,才鲠直地说:‘我看着这脯红,三天不吃饭也不饥!’”附:骾直:刚强正直。鲁迅《中国小说史略》第二十篇:“其父铁英为御史,中玉虑以骾直得祸,入都谏之。”
13、嗾(sǒu):唆使;嗾使;教唆;指使别人做坏事。
14、立额买扑:确定土地数额包买赋税。额:规定的数目。如:额地(计入纳税纳粮数额的田地);额外主事(明清各部中,等级最低的官员);额子(定额;规定的数目)。买扑:宋元的一种包税制度。宋初对酒、醋、陂塘、墟市、渡口等的税收,由官府核计应征数额,招商承包。包商(买扑人)缴保证金于官,取得征税之权。后由承包商自行申报税额,以出价最高者取得包税权。元时的包税范围更加扩大。宋欧阳修《乞免蒿头酒户课利札子》:“臣窃见河东买扑酒户,自兵兴数年,不计远近,并将月纳课利,支往边上折纳米粟。”宋张耒《明道杂志》:“仁宗时,有大豪焦隐者,尝诣三司投状,乞买扑解州盐池,岁纳浄利。”
15、田畴:泛指田地。《礼记·月令》:“(季夏之月)可以粪田畴,可以美土疆。”孙希旦集解引吴澄曰:“田畴,谓耕熟而其田有疆界者。”汉贾谊《新书·铜布》:“铜布于下,采铜者弃其田畴,家铸者损其农事,谷不为则邻于饥。”宋范仲淹《稼穑惟宝赋》:“田畴播殖之时,岂慙种玉。”郭沫若《屈原》第一幕:“园后为篱栅,有门在正中偏右,园外一片田畴。”
16、墟墓:丘墓;墓地。《礼记·檀弓下》:“墟墓之间,未施哀于民而民哀。”晋潘岳《悼亡诗》之三:“徘徊墟墓间,欲去复不忍。”宋王谠《唐语林·补遗一》:“此人神魂已游墟墓,不可更留供奉。”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三》:“一老翁坐墟墓间,旁有狐十余,各捧书蹲坐。”鲁迅《中国小说史略》第二篇:“其流风至汉不绝,今在墟墓间犹见有石刻神祇怪物圣哲士女之图。”
17、厚赂:多多贿赂。
18、禁从:帝王侍从。特指翰林学士之类的文学侍从官。宋叶适《<阴阳精义>序》:“郑公不登禁从死,景元老为选人亦死。”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东坡三》:“然东坡自此脱谪籍,登禁从,累帅方面。”《云麓漫钞》卷十引宋王明清《挥麈録》:“张耆既贵,尝欲置酒邀禁从,上许之。”明王鏊《震泽长语·官制》:“有官有职差遣,以登台阁禁从为显宦。”
19、邂逅:偶然;侥幸。汉王充《论衡·逢遇》:“且夫遇也,能不预设,说不宿具,邂逅逢喜,遭合上意,故谓之遇。”《魏书·恩幸传·侯刚》:“兼刚口唱打杀,挝筑非理,本有杀心,事非邂逅。”宋王安石《高魏留》诗:“邂逅得归耶战死,母随人去亦萧然。”宋陆游《夜读兵书》诗:“成功亦邂逅,逆料政自疏。”另:意外;万一。《后汉书·杜根传》:“周旋民间,非绝迹之处,邂逅发露,祸及知亲,故不为也。”《资治通鉴·汉安帝建光元年》引此文,胡三省注曰:“邂逅,不期而会,谓出于意料之外也。”《三国志·吴志·吕蒙传》“又劝权夹水口立坞,所以备御甚精”裴松之注引晋张勃《吴录》:“权欲作坞,诸将皆曰:‘上岸击贼,洗足入船,何用坞为?’吕蒙曰:‘兵有利钝,战无百胜,如有邂逅,敌步骑蹙入,不暇及水,其得入船乎?’”《南史·张邵传》:“若刘穆之邂逅不幸,谁可代之?”《资治通鉴·后唐明宗天成元年》“知祥浚壕树栅,遣马步都指挥使李仁罕将四万人,骁锐指挥使李延厚将二千人讨绍深”元胡三省注:“既浚壕树栅为守城之备,又遣重兵出讨,以兵有邂逅,战苟不利,则退守无仓卒失措之忧。”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太原狱》:“(孙令)乃谓姑妇:‘……汝家本清门,不过一时为匪人所诱,罪全在某。堂上刀石具在,可自取击杀之。’姑妇趑趄,恐邂逅抵偿,公曰:‘无虑,有我在。’”
20、居官:担任官职。《仪礼·士相见礼》:“与众言,言忠信慈祥;与居官者言,言忠信。”《史记·汲郑列传》:“使黯任职居官,无以逾人。”《旧唐书·白居易传》:“凡所居官,未尝终秩,率以病免,固求分务,识者多之。”《红楼梦》第37回:“贾政自元妃归省之后,居官更加勤慎,以期仰答皇恩。”
21、文具:谓空有条文。《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且秦以任刀笔之吏,吏争以亟疾苛察相高,然其敝徒文具耳,无恻隐之实。”司马贞索隐:“谓空具其文而无其实也。”《宋史·哲宗纪一》:“有司奉行失当,几于烦扰,或苟且文具,不能布宣实惠。”《元典章·台纲二·察司合察事理》:“按察司官所至之处……体究一切非违,务要实行,无为文具。”章炳麟《政闻社社员大会破坏状》:“明时黄册盖多有不实者,及一条鞭法盛行,而编审亦为文具。”
22、勤王:谓尽力于王事。《左传·僖公二十五年》:“狐偃言于晋侯曰:‘求诸侯莫如勤王。’”《周礼·春官·大宗伯》“秋见曰觐”汉郑玄注:“觐之言勤也,欲其勤王之事。”《晋书·谢安传》:“夏禹勤王,手足胼胝。”多指君主的统治受到威胁而动摇时,臣子起兵救援王朝。《后汉书·袁绍传》:“乃下诏书于绍,责以地广兵多而专自树党,不闻勤王之师。”清孔尚任《桃花扇·哭主》:“孤臣左良玉,远在边方,不能一旅勤王,罪该万死了。”
23、常赋:固定的赋税。《魏书·食货志》:“先是太安中,高宗以常赋之外杂调十五,颇为烦重,将与除之。”唐孙樵《书何易于》:“百姓入常赋、有垂白偻仗者,易于必召坐与食,问政得失。”宋范成大《寒亭》诗:“自云足踏地,常赋何能免。”
24、助边:谓捐献财物以资助边防费用。《汉书·卜式传》:“时汉方事匈奴,式上书,愿输家财半助边。”清李渔《奈何天·虑婚》:“大爷何不乘此未借之先……也仿卜式的故事,捐几万银子去助边。”
25、漕使:转运使,主管由水路输送粮食、给养。中国唐代以后各王朝主管运输事务的中央或地方官职。首见于唐。唐玄宗开元二年(714),置水陆转运使,掌洛阳、长安间食粮运输事务。十八年(730),置江淮转运使,掌东南各道水陆转运。肃宗乾元元年(758),又置诸道转运使,掌全国谷物财货转输与出纳。代宗后,常由宰相兼领,有时与盐铁使并为一职,称盐铁转运使,并于诸道分置巡院,五代废巡院。宋初为集中财权,置诸路转运使掌一路财赋,并监察地方官吏,官高秩重者为都转运使,简称漕,实为府、州以上行政长官。皇帝出巡时有行在转运使,出兵征讨则有随军转运使。辽南面财赋官亦有都转运使与转运使,掌赋税钱谷仓库出纳与度量衡制度,各路置转运使。元、明有都转运盐使,清有都转盐运使,专管盐务,与唐、宋、辽、金转运使职责不同。
26、真腊:真腊国。中国古籍中用以称七至十七世纪吉蔑王国,位于今柬埔寨。其名始见《隋书》。自唐武德以后屡与中国通使。宋元时期中国商人颇有在其地安家经商者。元人周达观撰《真腊风土记》,是研究真腊古史的重要参考资料。唐韩愈《送郑尚书序》:“其海外杂国,若躭浮罗、流求毛人、夷亶之州,林邑、扶南、真腊、干陀利之属,东南际天地以万数。”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凤仙》:“此自真腊携来,所谓‘田婆罗’也。”
27、安南:安南国。安南国是越南的古称。安南一词,最初作为地区—政区名出现于中国载籍,是唐代初叶的事。本来的越南只包括现越南北部一带,不包括现越南南部-本来的占城国。古代越南从公元前3世纪的中国秦朝开始是中国领土。公元10世纪,五代十国时,越南叛乱,从中国分裂出去,中国北宋政府无力平叛,但越南一直作为中国的藩属国。安南国一词,最初作为地区—政区名出现于中国载籍,是唐代初叶的事,当时越南是中国安南都护府管辖。1406年,明成祖朱棣派张辅率军深入安南,至1407年,大获全胜,消灭了纂位的安南胡氏政权(胡朝),得府州四十八、户三百十二万。1407年六月,明朝消灭越南胡朝后,声称为了回应当地官吏耆老“原复古郡县”的请求,便将之改名“交趾”,朱棣改安南国为交趾布政使司,自此安南国正式成了明朝的一个行政区。但这种局面没能维持多久,之后安南兵连祸结,明军数次作战不利。至明宣宗时对连年战争感到厌倦,杨士奇等大臣乘机进言,宣宗断然决计罢兵,诏尚在安南的王通等人率军八万余人北返,罢交趾布政使司,安南遂由中国版图中再次分出作为中国的藩属国。现如今的越南国在清朝嘉庆前称安南国,是当时中国的属国。乾隆帝曾出兵安南,支持黎维祁与安南国王阮光平交战,并作为“十全武功”之一,大肆宣扬。历史上的越南长期臣服于中国,所以“安南”、“越南”这两个国名均与中国官方有关。“安南”之名,最早见于唐高宗永徽六年,655年以后,五府皆隶于广州,长官称为五府(管)经略使,由广州刺史兼任。唐调露元年(679)所置之安南都护府(治所在今河内)。唐初地方设州、县。岭南45州分属广州、桂州、容州、邕州、安南5个都督府(又称岭南五管)。唐末的905年(一说为906),静海节度使独孤损被贬职流放与此同时,中国境内藩镇割据,政局混乱,而安南鸿州的曲承裕则凭着他“宽和爱人”的性格及地方豪族身份,受到当地人支持,自称静海节度使,治理安南。唐朝被迫承认既成事实,认可曲承裕静海节度使之职,并加封同平章事( Đồng bình chương sự)。虽然名义上还是唐朝的官员,实际上曲承裕已建立起自主的政权。曲承裕任职不久,便于907年6月去世,其子静海军行营司马权知留后曲颢(Khúc Hạo)继位。曲承裕越南史称“曲先主”。后梁贞明三年(917),曲颢去世,由儿子曲承美袭位,史称曲后主。这段时期在越南历史称为曲家,这是越南地区脱离中国历史的开端。“安南国”之名,南宋绍兴十四年(1144)、绍兴二十六年(1156)即见于记载。淳熙元年(1174)初,李朝国王李天祚遣使入贡,南宋孝宗始正式“诏赐国名安南,封南平王李天祚为安南国王”;淳熙二年(1175)八月,又“赐安南国王印”。“安南国”之名自此始。
28、边患:边境遭到侵犯的祸患。汉贾谊《新书·匈奴》:“国有二族,方乱天下,甚于匈奴之为边患也。”明谢肇淛《五杂俎·地部二》:“文皇之三犂虏庭,知其必为边患也。”
29、平生:指平素的志趣、情谊、业绩等。晋陶潜《停云》诗:“人亦有言,日月于征,安得促席,说彼平生?”唐裴度《中书即事》诗:“盐梅非拟议,葵藿是平生。”清陈康祺《郎潜纪闻》卷十三:“唐子方自有平生,他日不烦诸曲笔!”
译文
李朴,字先之,是虔州的兴国县人。考中绍圣元年(1094)进士,调任临江军司法参军,移任西京国子监教授,程颐特别器重称许。移任虔州州学教授。因为曾说隆祐太后不应当废弃居瑶华宫的事,皇帝有诏令审问此案。忌恨他的人就想排挤他想让他死,就使人拿耸人听闻的话来吓唬他,李朴态度安然毫无惧色。不久追回官衔,勒令停职,适逢大赦,注名登记为汀州司户。
宋徽宗即位,翰林承旨范纯礼说自己任职四十六天,没有听到李朴的话,就对李朴说:“某事有利于国家吗?某事有利于国家吗?”李朴曰:“你知而不言,没有你父亲的风骨。”范纯礼为此落泪。
右司谏陈瓘推荐李朴,有圣旨召大臣廷对,李朴首先说:“熙宁、元丰以来,施政纲领屡次变革,刚有一两位大臣学问不同,接着就各持己见,互相排挤,不研究实际情况,这一定会导致形势不能补救。”又说:“如今士大夫做学问不求之于自己,而只听王氏的,败坏心术,没有比这更大的了。希望皇上下诏不要受王氏局限,那么就可以英材辈出了。”蔡京讨厌李朴耿直,其他执政三次拟任官职,他都压下不下达,又任命他为虔州教授。又唆使言官议论李朴搞元祐学术,不应当做儒生的老师,于是罢免为肇庆府四会县令。
有奸民说县东边的地方出产金宝,确定土地数额包买赋税,打破田畴,发掘坟墓,多多贿赂(官吏)才停止。李朴到任后,请求废弃这种制度。改任承事郎,主管临江军清江县、广东路安抚司主管机宜文字。宋钦宗在东宫时就听闻他的名声,到他即位后,授予他著作郎之职,半年内一共升迁五次官至国子祭酒,因病不能到职。宋高宗即位,授任秘书监,迅速征召,未到京就去世了,享年六十五岁。赠官宝文阁待制,他的两个子孙被封官。
李朴自从做了小官,天下人抬高他的名声。蔡京要强求拉拢他,就让他所信赖的人向他说明心意,答应让他做皇帝侍从,李朴极力拒绝不见他,蔡京怒形于色,然而最终没有害他。中书侍郎冯熙载想意外见一下李朴,李朴笑着说:“(我都)不见蔡京,怎么能见冯熙载呢?”任官所到之处都有很好的名声。在广南,阻止了广南帅孙竢凭空头条勤王,不如发放固定的赋税资助边防。改变了转运使郑良借助真腊国(今柬埔寨)夺取安南国(今越南)的计策,来平息边患,人们称赞他有智谋。李朴曾自撰墓志铭说:“把天作为心志,把道作为本体,把时代作为运用(根据),就可以做好事了。”这大概是叙述他自己一生的志趣吧。有20卷《章贡集》流传于世。
吕蒙字子明,汝南富陂人也。少南渡,依姊夫邓当。当为孙策将,数讨山越。蒙年十五六,窃随当击贼,当顾见大惊,呵叱不能禁止。归以告蒙母,母恚欲罚之,蒙曰:“贫贱难可居,脱误有功,富贵可致。且不探虎穴,安得虎子?”母哀而舍之。时当职吏以蒙年小轻之,曰:“彼竖子何能为?此欲以肉餧虎耳。”他日与蒙会,又蚩辱之。蒙大怒,引刀杀吏,出走,逃邑子郑长家。出因校尉袁雄自首,承闲为言,策召见奇之,引置左右。
数岁,邓当死,张昭荐蒙代当,拜别部司马。权统事,料诸小将兵少而用薄者,欲并合之。蒙阴赊贳,为兵作绛衣行縢,及简日,陈列赫然,兵人练习,权见之大悦,增其兵。从讨丹杨,所向有功,拜平北都尉,领广德长。
从征黄祖,祖令都督陈就逆以水军出战。蒙勒前锋,亲枭就首,将士乘胜,进攻其城。祖闻就死,委城走,兵追禽之。权曰:“事之克,由陈就先获也。”以蒙为横野中郎将,赐钱千万。
是岁,又与周瑜、程普等西破曹公于乌林,围曹仁于南郡。益州将袭肃举军来附,瑜表以肃兵益蒙,蒙盛称肃有胆用,且慕化远来,于义宜益不宜夺也。权善其言,还肃兵。瑜使甘宁前据夷陵,曹仁分众攻宁,宁困急,使使请救。诸将以兵少不足分,蒙谓瑜、普曰:“留淩公绩,蒙与君行,解围释急,势亦不久,蒙保公绩能十日守也。”又说瑜分遣三百人柴断险道,贼走可得其马。瑜从之。军到夷陵,即日交战,所杀过半。敌夜遁去,行遇柴道,骑皆舍马步走。兵追蹙击,获马三百匹,方船载还。于是将士形势自倍,乃渡江立屯,与相攻击,曹仁退走,遂据南郡,抚定荆州。还,拜偏将军,领寻阳令。
鲁肃代周瑜,当之陆口,过蒙屯下。肃意尚轻蒙,或说肃曰:“吕将军功名日显,不可以故意待也,君宜顾之。”遂往诣蒙。酒酣,蒙问肃曰:“君受重任,与关羽为邻,将何计略,以备不虞?”肃造次应曰:“临时施宜。”蒙曰:“今东西虽为一家,而关羽实熊虎也,计安可不豫定?”因为肃画五策。肃于是越席就之,拊其背曰:“吕子明,吾不知卿才略所及乃至于此也。”遂拜蒙母,结友而别一。
一江表传曰:初,权谓蒙及蒋钦曰:“卿今并当涂掌事,宜学问以自开益。”蒙曰:“在军中常苦多务,恐不容复读书。”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令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少时历诗、书、礼记、左传、国语,惟不读易。至统事以来,省三史、诸家兵书,自以为大有所益。如卿二人,意性朗悟,学必得之,宁当不为乎?宜急读孙子、六韬、左传、国语及三史。孔子言“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光武当兵马之务,手不释卷。孟德亦自谓老而好学。卿何独不自勉勖邪?”蒙始就学,笃志不倦,其所览见,旧儒不胜。后鲁肃上代周瑜,过蒙言议,常欲受屈。肃拊蒙背曰:“吾谓大弟但有武略耳,至于今者,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今论,何一称穰侯乎。兄今代公瑾,既难为继,且与关羽为邻。斯人长而好学,读左传略皆上口,梗亮有雄气,然性颇自负,好陵人。今与为对,当有单复以(卿)〔乡〕待之。”。密为肃陈三策,肃敬受之,秘而不宣。权常叹曰:“人长而进益,如吕蒙、蒋钦,盖不可及也。富贵荣显,更能折节好学,耽悦书传,轻财尚义,所行可迹,并作国士,不亦休乎!”
时蒙与成当、宋定、徐顾屯次比近,三将死,子弟幼弱,权悉以兵并蒙。蒙固辞,陈启顾等皆勤劳国事,子弟虽小,不可废也。书三上,权乃听。蒙于是又为择师,使辅导之,其操心率如此。
魏使庐江谢奇为蕲春典农,屯皖田乡,数为边寇。蒙使人诱之,不从,则伺隙袭击,奇遂缩退,其部伍孙子才、宋豪等,皆携负老弱,诣蒙降。后从权拒曹公于濡须,数进奇计,又劝权夹水口立坞,所以备御甚精,一曹公不能下而退。
一吴录曰:权欲作坞,诸将皆曰:“上岸击贼,洗足入船,何用坞为?”吕蒙曰:“兵有利钝,战无百胜,如有邂逅,敌步骑蹙人,不暇及水,其得入船乎?”权曰:“善。”遂作之。
曹公遣朱光为庐江太守,屯皖,大开稻田,又令闲人招诱鄱阳贼帅,使作内应。蒙曰:“皖田肥美,若一收孰,彼众必增,如是数岁,操态见矣,宜早除之。”乃具陈其状。于是权亲征皖,引见诸将,问以计策。一蒙乃荐甘宁为升城督,督攻在前,蒙以精锐继之。侵晨进攻,蒙手执枹鼓,士卒皆腾踊自升,食时破之。既而张辽至夹石,闻城已拔,乃退。权嘉其功,即拜庐江太守,所得人马皆分与之,别赐寻阳屯田六百人,官属三十人。蒙还寻阳,未期而庐陵贼起,诸将讨击不能禽,权曰:“鸷鸟累百,不如一鹗。”复令蒙讨之。蒙至,诛其首恶,余皆释放,复为平民。
一吴书曰:诸将皆劝作土山,添攻具,蒙趋进曰:“治攻具及土山,必历日乃成,城备既修,外救必至,不可图也。且乘雨水以入,若留经日,水必向尽,还道艰难,蒙窃危之。今观此城,不能甚固,以三军锐气,四面并攻,不移时可拔,及水以归,全胜之道也。”权从之。
是时刘备令关羽镇守,专有荆土,权命蒙西取长沙、零、桂三郡。蒙移书二郡,望风归服,惟零陵太守郝普城守不降。而备自蜀亲至公安,遣羽争三郡。权时住陆口,使鲁肃将万人屯益阳拒羽,而飞书召蒙,使舍零陵,急还助肃。初,蒙既定长沙,当之零陵,过酃,载南阳邓玄之,玄之者郝普之旧也,欲令诱普。及被书当还,蒙秘之,夜召诸将,授以方略,晨当攻城,顾谓玄之曰:“郝子太闻世闲有忠义事,亦欲为之,而不知时也。左将军在汉中,为夏侯渊所围。关羽在南郡,今至尊身自临之。近者破樊本屯,救酃,逆为孙规所破。此皆目前之事,君所亲见也。彼方首尾倒悬,救死不给,岂有余力复营此哉?今吾士卒精锐,人思致命,至尊遣兵,相继于道。今子太以旦夕之命,待不可望之救,犹牛蹄中鱼,冀赖江汉,其不可恃亦明矣。若子太必能一士卒之心,保孤城之守,尚能稽延旦夕,以待所归者,可也。今吾计力度虑,而以攻此,曾不移日,而城必破,城破之后,身死何益于事,而令百岁老母,戴白受诛,岂不痛哉?度此家不得外问,谓援可恃,故至于此耳。君可见之,为陈祸福。”玄之见普,具宣蒙意,普惧而听之。玄之先出报蒙,普寻后当至。蒙豫敕四将,各选百人,普出,便入守城门。须臾普出,蒙迎执其手,与俱下船。语毕,出书示之,因拊手大笑,普见书,知备在公安,而羽在益阳,惭恨入地。蒙留(孙河)〔孙皎〕,委以后事。即日引军赴益阳。刘备请盟,权乃归普等,割湘水,以零陵还之。以寻阳、阳新为蒙奉邑。
师还,遂征合肥,既彻兵,为张辽等所袭,蒙与淩统以死捍卫。后曹公又大出濡须,权以蒙为督,据前所立坞,置强弩万张于其上,以拒曹公。曹公前锋屯未就,蒙攻破之,曹公引退。拜蒙左护军、虎威将军。
鲁肃卒,蒙西屯陆口,肃军人马万余尽以属蒙。又拜汉昌太守,食下隽、刘阳、汉昌、州陵。与关羽分土接境,知羽骁雄,有并兼心,且居国上流,其势难久。初,鲁肃等以为曹公尚存,祸难始构,宜相辅协,与之同仇,不可失也,蒙乃密陈计策曰:“(今)〔令〕征虏守南郡,潘璋住白帝,蒋钦将游兵万人,循江上下,应敌所在,蒙为国家前据襄阳,如此,何忧于操,何赖于羽?且羽君臣,矜其诈力,所在反覆,不可以腹心待也。今羽所以未便东向者,以至尊圣明,蒙等尚存也。今不于强壮时图之,一旦僵仆,欲复陈力,其可得邪?”权深纳其策,又聊复与论取徐州意,蒙对曰:“今操远在河北,新破诸袁,抚集幽、冀,未暇东顾。徐土守兵,闻不足言,往自可克。然地势陆通,骁骑所骋,至尊今日得徐州,操后旬必来争,虽以七八万人守之,犹当怀忧。不如取羽,全据长江,形势益张。”权尤以此言为当。及蒙代肃,初至陆口,外倍修恩厚,与羽结好。
后羽讨樊,留兵将备公安、南郡。蒙上疏曰:“羽讨樊而多留备兵,必恐蒙图其后故也。蒙常有病,乞分士众还建业,以治疾为名。羽闻之,必撤备兵,尽赴襄阳。大军浮江,昼夜驰上,袭其空虚,则南郡可下,而羽可禽也。”遂称病笃,权乃露檄召蒙还,阴与图计。羽果信之,稍撤兵以赴樊。魏使于禁救樊,羽尽禽禁等,人马数万,托以粮乏,擅取湘关米。权闻之,遂行,先遣蒙在前。蒙至寻阳,尽伏其精兵舳舻中,使白衣摇橹,作商贾人服,昼夜兼行,至羽所置江边屯候,尽收缚之,是故羽不闻知。遂到南郡,士仁、麋芳皆降一。蒙入据城,尽得羽及将士家属,皆怃慰,约令军中不得干历人家,有所求取。蒙麾下士,是汝南人,取民家一笠,以覆官铠,官铠虽公,蒙犹以为犯军令,不可以乡里故而废法,遂垂涕斩之。于是军中震栗,道不拾遗。蒙旦暮使亲近存恤耆老,问所不足,疾病者给医药,饥寒者赐衣粮。羽府藏财宝,皆封闭以待权至。羽还,在道路,数使人与蒙相闻,蒙辄厚遇其使,周游城中,家家致问,或手书示信。羽人还,私相参讯,咸知家门无恙,见待过于平时,故羽吏士无斗心。会权寻至,羽自知孤穷,乃走麦城,西至漳乡,众皆委羽而降。权使朱然、潘璋断其径路,即父子俱获,荆州遂定。
一吴书曰:将军士仁在公安拒守,蒙令虞翻说之。翻至城门,谓守者曰:“吾欲与汝将军语。”仁不肯相见。乃为书曰:“明者防祸于未萌,智者图患于将来,知得知失,可与为人,知存知亡,足别吉凶。大军之行,斥候不及施,烽火不及举,此非天命,必有内应。将军不先见时,时至又不应之,独守萦带之城而不降,死战则毁宗灭祀,为天下讥笑。吕虎威欲径到南郡,断绝陆道,生路一塞,案其地形,将军为在箕舌上耳,奔走不得免,降则失义,窃为将军不安,幸熟思焉。”仁得书,流涕而降。翻谓蒙曰:“此谲兵也,当将仁行,留兵备城。”遂将仁至南郡。南郡太守麋芳城守,蒙以仁示之,遂降。
吴录曰:初,南郡城中失火,颇焚烧军器。羽以责芳,芳内畏惧,权闻而诱之,芳潜相和。及蒙攻之,乃以牛酒出降。
以蒙为南郡太守,封孱陵侯,一赐钱一亿,黄金五百斤。蒙固辞金钱,权不许。封爵未下,会蒙疾发,权时在公安,迎置内殿,所以治护者万方,募封内有能愈蒙疾者,赐千金。时有针加,权为之惨戚,欲数见其颜色,又恐劳动,常穿壁瞻之,见小能下食则喜,顾左右言笑,不然则咄唶,夜不能寐。病中瘳,为下赦令,群臣毕贺。后更增笃,权自临视,命道士于星辰下为之请命。年四十二,遂卒于内殿。时权哀痛甚,为之降损。蒙未死时,所得金宝诸赐尽付府藏,敕主者命绝之日皆上还,丧事务约。权闻之,益以悲感。
一江表传曰:权于公安大会,吕蒙以疾辞,权笑曰:“禽羽之功,子明谋也,今大功已捷,庆赏未行,岂邑邑邪?”乃增给步骑鼓吹,敕选虎威将军官属,并南郡、庐江二郡威仪。拜毕还营,兵马导从,前后鼓吹,光耀于路。
蒙少不修书传,每陈大事,常口占为笺疏。常以部曲事为江夏太守蔡遗所白,蒙无恨意。及豫章太守顾邵卒,权问所用,蒙因荐遗奉职佳吏,权笑曰:“君欲为祁奚耶?”于是用之。甘宁粗暴好杀,既常失蒙意,又时违权令,权怒之,蒙辄陈请:“天下未定,斗将如宁难得,宜容忍之。”权遂厚宁,卒得其用。
蒙子霸袭爵,与守冢三百家,复田五十顷。霸卒,兄琮袭侯。琮卒,弟睦嗣。
孙权与陆逊论周瑜、鲁肃及蒙曰:“公瑾雄烈,胆略兼人,遂破孟德,开拓荆州,邈焉难继,君今继之。公瑾昔要子敬来东,致达于孤,孤与宴语,便及大略帝王之业,此一快也。后孟德因获刘琮之势,张言方率数十万众水步俱下。孤普请诸将,咨问所宜,无适先对,至子布、文表,俱言宜遣使修檄迎之,子敬即驳言不可,劝孤急呼公瑾,付任以众,逆而击之,此二快也。且其决计策,意出张苏远矣;后虽劝吾借玄德地,是其一短,不足以损其二长也。周公不求备于一人,故孤忘其短而贵其长,常以比方邓禹也。又子明少时,孤谓不辞剧易,果敢有胆而已;及身长大,学问开益,筹略奇至,可以次于公瑾,但言议英发不及之耳。图取关羽,胜于子敬。子敬答孤书云:“帝王之起,皆有驱除,羽不足忌。”此子敬内不能办,外为大言耳,孤亦恕之,不苟责也。然其作军,屯营不失,令行禁止,部界无废负,路无拾遗,其法亦美也。”
评曰:曹公乘汉相之资,挟天子而扫群桀,新荡荆城,仗威东夏,于时议者莫不疑贰。周瑜、鲁肃建独断之明,出众人之表,实奇才也。吕蒙勇而有谋断,识军计,谲郝普,禽关羽,最其妙者。初虽轻果妄杀,终于克己,有国士之量,岂徒武将而已乎!孙权之论,优劣允当,故载录焉。
濡须口抗击之战文言文
1曹操进军濡须口古文翻译有急用明天就要交作业帮忙译文:
建安十八年(213年),曹操率领大军进攻濡须口,与孙权相持一月有余,孙权用水军包围曹军,抓获三千余人,淹死的曹军也有几千人。
后来孙权几度挑战,曹操坚守不出。于是孙权亲自驾船从濡须口进入曹营。诸将都以为是挑战者来了,准备攻击,曹操说:“这一定是孙权想要亲自见识我的军队。”
命令严整军队,弓弩不得妄发。孙权走了五六里,回去的路上演奏欢快的乐曲。曹操远远地看见舟船军队仍然严明整肃,不禁脱口叹道:“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儿子若豚犬耳!”。
孙权回去后给曹操写了一封信:“春水方生,公宜速去。”又附一张小纸条说:“足下不死,孤不得安。”曹操对众人说:“孙权不会欺骗我。”于是撤回军队回去了。
原文:
孝献皇帝辛建安十八年(癸巳,公元二一三年)
春,正月,曹操进军濡须口,号步骑四十万,攻破孙权江西营,获其都督公孙阳。权率众七万御之,相守月馀。
操见其舟船器仗军伍整肃,叹曰:“生子当如孙仲谋;如刘景升儿子,豚犬耳!”权为笺与操,说:“春水方生,公宜速去。”别纸言:“足下不死,孤不得安。”操语诸将曰:“孙权不欺孤。”乃彻军还。
扩展资料
濡须之战背景
东关战略地位重要性就在于扼守住濡须水口,就可阻止魏军进入长江,进而攻占牛渚(采石矶),逼近建业(南京)东关为天下有事,乃必争之地。
濡须最早进入东吴政治集团视野。东汉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孙权决定将都城从京口(镇江)“徒至秣陵”,即南京,张纮对孙权说,秣陵山川一带有帝王之气,如果明公在此建都,一定能成大事。不过秣陵名字不吉利,不如取名建业。
孙权于是下令兴建石头城,这就是南京又叫石头城的来历。这次迁都标志着孙权势力范围由偏东转向偏西,开始向长江中游发展。孙权深知,赤壁之战遭到惨败的曹操一定会来伐吴以报仇雪恨。当时曹魏势力范围抵达居巢,含山、无为则属于吴国控制。
曹操要渡江伐吴,必定要从巢湖经濡须水入江。孙权清醒地看到,如果濡须水口不保,长江岸防就洞门大开,魏军随时直逼都城建业。
因此建安十七年,孙权一面迁都秣陵,一面派兵在东关修筑濡须坞。孙权在吕蒙建议下,在濡须山上筑城立关,在七宝山上建西关,两关对峙,中有石梁,凿石通水,为险关津道,并筑形似堰月形的濡须坞,史称偃月城。
-濡须之战
2古文《淝水之战》翻译古文《淝水之战》翻译:太元七年冬天的十月,秦王苻坚在太极殿会见群臣,苻坚提议说:“自从我继承了大业,至今将近三十年,四方大体上安定,只有东南方的那一块地方,还没有蒙受君王的教化。
现在约略计算我的士兵,能够达到九十七万人,我想亲自率兵去征讨他们,怎么样?”秘书监朱肜说:“陛下奉行天意惩罚东晋,一定能不战而胜,如果东晋的国君不口衔璧玉到军门,就一定会逃跑客死他乡。陛下使(逃难到南方去的)中原士民回到他们的家乡,然后调转车驾东巡,在泰山祭告天地庆祝大功告成,这是一千年才有的一个时机啊。”
苻坚高兴地说:“这就是我的愿望啊。”尚书左仆射权翼说:“过去商纣王无道,但微子、箕子、比干三位仁人在朝,周武王尚且因此而撤兵。
如今东晋虽然衰微弱小,但没有大的罪恶,谢安、桓冲又都是江南一带才识卓越的人,他们君臣和睦,内外同心,以我来看,不可图谋!”苻坚沉默了很长时间,说:“诸君各自说说自己的意见。”太子左卫率石越说:“今年木星和土星守护吴地,福德都在东晋一边,攻打他们必然遭致上天的灾祸,而且他们依仗着长江的天险,百姓为他们所用,恐怕不可以攻打他们啊。”
苻坚说:“过去周武王攻打纣王,违背太岁和卦辞。天理幽深,不易明白。
吴王夫差和三国时期吴王孙浩都依仗着长江及两岸的湖泊,仍不能免于灭亡。如今凭借我众多的士卒,向长江投去马鞭,足以使它断流,他们又能依仗什么天险呢!”石越回答说:“被灭亡的三个君主都是荒*无道的昏君,因此敌国打败他们,比从地上捡起东西来还要容易。
现在的晋国虽然没有德行,但也没有大的罪行,希望陛下暂且按兵不动,囤积粮谷,来等待晋国的罪过。”在这种情况下群臣各自陈说利处和弊处,很长时间不能决定下来。
苻坚说:“这就是所谓的在道路边建造房屋,没有什么时候能够造成。我应该由自己来决断。”
众大臣都出去了,只留下了阳平公苻融。苻坚对他说:“自古决定大事的,只不过一两个大臣而已。
现在众说纷纭,白白地扰乱人心。我应当与你一同决定此事。”
苻融回答说:“现在攻打晋国有三个不利因素:天理不顺,这是其一;晋国自身没有罪过,这是其二;我军征战频繁,士兵疲惫不堪,百姓也产生了畏敌之心,这是其三。群臣当中说晋国不可攻打的人,都是忠臣,希望陛下能够听从他们的意见。”
苻坚变了脸色说:“你也像这样,我还指望谁呢!我有百万强兵,财物兵器堆积如山;我虽然不是什么贤明的国君,但也并非昏庸之人。乘着捷报频传的势头,去攻打垂死挣扎的国家,为何还要担心不能攻克呢?怎能再留下这些残敌,让他们长久地成为国家的忧患呢!”苻融哭泣着说:“晋国不可以消灭,这是很显然的事情。
如今使军队劳顿,大举出兵,恐怕不会取得万无一失的成功。况且我所担忧的,还不止这些。
陛下宠信厚养鲜卑人、羌人、羯人,使们遍布京城地区,这些人是我们深深仇恨的大敌。如果只留下太子和几万弱兵守卫京师,我担心在京师会有不能预料的严重变故发生,到那时后悔就来不及了。
(如果)我见解愚拙,果真不值得采纳;(那么)王景略是当代杰出的人士,陛下时常把他比作诸葛亮,难道您不记他的临终遗言吗!”苻坚仍然不听。在这种情况下朝臣纷纷向苻坚进谏,苻坚说:“凭借我们的实力攻打晋朝,比较双方的强弱之势,前秦攻打东晋犹如疾风扫秋叶一样轻松,然而朝廷内外却都说不能攻打,这确实是我所不理解的!”原文:太元七年冬,十月,秦王坚会群臣于太极殿,议曰:“自吾承业,垂三十载,四方略定,唯东南一隅,未沾王化。
今略计吾士卒,可得九十七万,吾欲自将以讨之,何如?”秘书监朱肜曰:“陛下恭行天罚,必有征无战,晋主不衔璧军门,则走死江湖,陛下返中国士民,使复其桑梓,然后回舆东巡,告成岱宗,此千载一时也!”坚喜曰:“是吾志也。”尚书左仆射权翼日:“昔纣为无道,三仁在朝,武王犹为之旋师。
今晋虽微弱,未有大恶。谢安、桓冲皆江表伟人,君臣辑睦,内外同心。
以臣观之,未可图也。”坚嘿然良久,曰:“诸君各言其志。”
太子左卫率石越曰:“今岁镇守斗①,福德在吴。伐之,必有天殃。
且彼据长江之险,民为之用,殆未可伐也!”坚曰:“昔武王伐纣,逆岁违卜。天道幽远,未易可知。
夫差、孙皓皆保据江湖,不免于亡。今以吾之众,投鞭于江,足断其流,又何险之足恃乎!”对曰:“三国之君皆*虐无道,故敌国取之,易于拾遗。
今晋虽无德,未有大罪,愿陛下且案兵积谷,以待其衅。”于是群臣各言利害,久之不决。
坚曰:“此所谓筑室道旁,无时可成。吾当内断于心耳!”群臣皆出,独留阳平公融,谓之曰:“自古定大事者,不过一二臣而已。
今众言纷纷,徒乱人意,吾当与汝决之。”对曰:“今伐晋有三难:天道不顺,一也;晋国无衅,二也;我数战兵疲,民有畏敌之心,三也。
群臣言晋不可伐者,皆忠臣也,愿陛下听之。”坚作色曰:“汝亦如此,吾复何望!吾强兵百万,资仗如山;吾虽未为令主,亦非暗劣。
乘累捷之势,击垂亡之国,何患不克,岂可复留此残寇,使长为国家之忧哉!”融泣。
3急需汉军在彭城败退之后,塞王司马欣、翟王董翳叛汉降楚,齐国和赵国也背叛汉王跟楚国和解。六月,魏王豹以探望老母疾病为由请假回乡,一到封国,立即切断黄河渡口临晋关的交通要道,反叛汉王,与楚军订约讲和。汉王派郦生游说魏豹,没有成功。这年八月,汉王任命韩信为左丞相,攻打魏王豹。魏王把主力部队驻扎在蒲坂,堵塞了黄河渡口临晋关。韩信就增设疑兵,故意排列开战船,假装要在临晋渡河,而隐蔽的部队却从夏阳用木制的盆瓮浮水渡河,偷袭安邑。魏王豹惊慌失措,带领军队迎击韩信,韩信就俘虏了魏豹,平定了魏地,改制为河东郡。汉王派张耳和韩信一起,领兵向东进发,向北攻击赵国和代国。这年闰九月打垮了代国军队。在阏与生擒了夏说。韩信攻克魏国,摧毁代国后,汉王就立刻派人调走韩信的精锐部队,开往荥阳去抵御楚军。
韩信和张耳率领几十万人马,想要突破井陉口,攻击赵国。赵王、成安君陈余听说汉军将要来袭击赵国,在井陉口聚集兵力,号称二十万大军。广武君李左车向成安君献计说:“听说汉将韩信渡过西河,俘虏魏豹,生擒夏说,新近血洗阏与,如今又以张耳辅助,计议要夺取赵国。这是乘胜利的锐气离开本国远征,其锋芒不可阻挡。可是,我听说千里运送粮饷,士兵们就会面带饥色,临时砍柴割草烧火做饭,军队就不能经常吃饱。眼下井陉这条道路,两辆战车不能并行,骑兵不能排成行列,行进的军队迤逦数百里,运粮食的队伍势必远远地落到后边,希望您临时拨给我奇兵三万人,从隐蔽小路拦截他们的粮草,您就深挖战壕,高筑营垒,坚守军营,不与交战。他们向前不得战斗,向后无法退却,我出奇兵截断他们的后路,使他们在荒野什么东西也抢掠不到,用不了十天,两将的人头就可送到将军帐下。希望您仔细考虑我的计策。否则,一定会被他二人俘虏。”成安君,是信奉儒家学说的刻板书生,经常宣称正义的军队不用欺骗诡计,说:“我听说兵书上讲,兵力十倍于敌人,就可以包围它,超过敌人一倍就可以交战。现在韩信的军队号称数万,实际上不过数千。竟然跋涉千里来袭击我们,已经极其疲惫。如今像这样回避不出击,强大的后续部队到来,又怎么对付呢?诸侯们会认为我胆小,就会轻易地来攻打我们。”不采纳广武君的计谋。
韩信派人暗中打探,了解到广武君的计谋没有被采纳,回来报告,韩信大喜,才敢领兵进入井陉狭道。离井陉口还有三十里,停下来宿营。半夜传令出发,挑选了两千名轻装骑兵,每人拿一面红旗,从隐蔽小道上山,在山上隐蔽着观察赵国的军队。韩信告诫说:“交战时,赵军见我军败逃,一定会倾巢出动追赶我军,你们火速冲进赵军的营垒,拔掉赵军的旗帜,竖起汉军的红旗。”又让副将传达开饭的命令。说:“今天打垮了赵军正式会餐”。将领们都不相信,假意回答道:“好。”韩信对手下军官说:“赵军已先占据了有利地形筑造了营垒,他们看不到我们大将旗帜、仪仗,就不肯攻击我军的先头部队,怕我们到了险要的地方退回去。”韩信就派出万人为先头部队,出了井陉口,背靠河水摆开战斗队列。赵军远远望见,大笑不止。天刚蒙蒙亮,韩信设置起大将的旗帜和仪仗,大吹大擂地开出井陉口。赵军打开营垒攻击汉军,激战了很长时间。这时,韩信张耳假装抛旗弃鼓,逃回河边的阵地。河边阵地的部队打开营门放他们进去。然后再和赵军激战。赵军果然倾巢出动,争夺汉军的旗鼓、追逐韩信、张耳。韩信、张耳已进入河边阵地。全军殊死奋战,赵军无法把他们打败。韩信预先派出去的两千轻骑兵,等到赵军倾巢出动去追逐战利品的时候,就火速冲进赵军空虚的营垒,把赵军的旗帜全部拔掉,竖立起汉军的两千面红旗。这时,赵军已不能取胜,又不能俘获韩信等人,想要退回营垒,营垒插满了汉军的红旗,大为震惊,以为汉军已经全部俘获了赵王的将领,于是军队大乱,纷纷落荒潜逃,赵将即使诛杀逃兵,也不能禁止。于是汉兵前后夹击,彻底摧垮了赵军,俘虏了大批人马,在泜水岸边生擒了赵王歇。
韩信传令全军,不要杀害广武君,有能活捉他的赏给千金。于是就有人捆着广武君送到军营,韩信亲自给他解开绳索,请他面向东坐,自己面向西对坐着,像对待老师那样对待他。
众将献上首级和俘虏,向韩信祝贺,趁机向韩信说:“兵法上说:‘行军布阵应该右边和背后靠山,前边和左边临水’。这次将军反而令我们背水列阵,说‘打垮了赵军正式会餐’,我等并不信服,然而竟真取得了胜利,这是什么战术啊?”韩信回答说:“这也在兵法上,只是诸位没留心罢了。兵法上不是说‘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吗?况且我平素没有得到机会训练诸位将士,这就是所说的‘赶着街市上的百姓去打仗’,在这种形势下不把将士们置之死地,使人人为保全自己而战不可;如果给他们留有生路,就都跑了,怎么还能用他们取胜呢?”将领们都佩服地说:“好。将军的谋略不是我们所能赶得上的呀。”
4秦晋肴之战古文秦晋崤之战《左传》杞子自郑使告于秦曰:“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
穆公访诸蹇叔。蹇叔曰:“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
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勤而无所,必有悖心。且行千里,其谁不知?”公辞焉。
召孟明、西乞、白乙,使出师于东门之外。蹇叔哭之,曰:“孟子!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公使谓之曰:“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蹇叔之子与师,哭而送之曰:“晋人御师必于肴。
肴有二陵焉: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
秦师遂东。三十三年春,秦师过周北门,左右免胃而下,超乘者三百乘。
王孙满尚幼,观之,言于王曰:“秦师轻而无礼,必败。轻则寡谋,无礼则脱。
入险而脱,又不能谋,能无败乎?”及滑,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遇之,以乘韦先牛十二犒师,曰:“寡君闻吾子将步师出于敝邑,敢犒从者。不腆敝邑,为从者之淹,居则具一日之积,行则备一夕之卫。”
且使遽告于郑。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
使皇武子辞焉,曰:“吾子淹久于敝邑,唯是脯资饩牵竭矣。为吾子之将行也,郑之有原圃,犹秦之有具囿也,吾子取其麋鹿,以闲敝邑,若何?”杞子奔齐,逢孙、杨孙奔宋。
孟明曰:“郑有备矣,不可冀也。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
灭滑而还。晋原轸曰:“秦违蹇叔,而以贪勤民,天奉我也。
奉不可失,敌不可纵。纵故,患生;违天,不祥。
必伐秦师!”栾枝曰:“未报秦施而伐其师,其为死君乎?”先轸曰:“秦不哀吾丧而伐吾同姓,秦则无礼,何施之为?吾闻之:‘一日纵敌,数世之患也’。谋及子孙,可谓死君乎!”遂发命,遽兴姜戎。
子墨衰绖,梁弘御戎,莱驹为右。夏四月辛巳,败秦师于肴,获百里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以归。
遂墨以葬文公,晋于是始墨。文嬴请三帅,曰:“彼实构吾二君,寡君若得而食之,不厌,君何辱讨焉?使归就戮于秦,以逞寡君之志,若何?”公许之。
先轸朝,问秦囚。公曰:“夫人请之,吾舍之矣。”
先轸怒曰:“武夫力而拘诸原,妇人暂而免诸国,堕军实而长寇仇,亡无日矣!”不顾而唾。公使阳处父追之,及诸河,则在舟中矣。
释左骖,以公命赠孟明。孟明稽首曰:“君之惠,不以累臣衅鼓,使归就戮于秦,寡君之以为戮,死且不朽。
若从君惠而免之,三年将拜君赐。”秦伯素服郊次,乡师而哭,曰:“孤违蹇叔,以辱二三子,孤之罪也。”
不替孟明,曰:“孤之过也,大夫何罪?且吾不以一眚掩大德。”译文杞子从郑国派人向秦国报告说:“郑国人让我掌管他们国都北门的钥匙,如果偷偷派兵来袭击,郑国就可以得到了。”
秦穆公为这事征求蹇叔的意见。蹇叔说:“兴师动众去袭击远方(的国家),从来没有听说过。
军队劳累不堪,力量消耗尽了,远方的君主有所防备。恐怕不可以吧?(我们)军队的行动,郑国一定会知道,劳师动众而无所得,士兵们必然产生怨恨之心。
况且行军千里,谁会不知道呢?”秦穆公谢绝(蹇叔的劝告)。召集孟明、西乞、白乙,派他们带兵从东门外出发。
蹇叔为这事哭着说:“孟子,我今天看着军队出征,却看不到他们回来啊!”秦穆公(听了)派人对他说:“你知道什么!(假如你只)活七十岁,你坟上的树早就长得有合抱粗了!”蹇叔的独子加入这次出征的军队,(蹇叔)哭着送他说:“晋国人必然在肴山设伏兵截击我们的军队。肴有南北两座山:南面一座是夏朝国君皋的墓地;北面一座山是周文王避过风雨的地方。
(你)一定会死在这两座山之间的峡谷中,我准备到那里去收你的尸骨!”秦国的军队于是向东进发了。(鲁僖公)三十三年春天,秦军经过周都城的北门。
(兵车上)左右两边的战士都脱下战盔,下车(致敬),接着有三百辆兵车的战士跳跃着登上战车。王孙满这时还小,看到这种情形,向周王说:“秦国的军队轻狂而不讲礼貌,一定会失败。
轻狂就少谋略,没礼貌就纪律不严。进入险境而纪律不严,又缺少谋略,能不失败吗?”经过滑国的时候,郑国商人弦高将要到周都城去做买卖,在这里遇到秦军。
(弦高)先送上四张熟牛皮,再送十二头牛慰劳秦军,说:“敝国国君听说你们将要行军经过敝国,冒昧地来慰劳您的部下。敝国不富裕,(但)您的部下要久住,住一天就供给一天的食粮;要走,就准备好那一夜的保卫工作。”
并且派人立即去郑国报信。郑穆公派人到宾馆察看,(原来杞子及其部下)已经捆好了行装,磨快了兵器,喂饱了马匹(准备好做秦军的内应)。
(郑穆公)派皇武子去致辞,说:“你们在敝国居住的时间很长了,只是敝国吃的东西快完了。你们也该要走了吧。
郑国有兽园,秦国也有兽园,你们回到本国的兽园中去猎取麋鹿,让敝国得到安宁,怎么样?”(于是)杞子逃到刘国、逢孙、扬孙逃到宋国。孟明说:“郑国有准备了,不能指望什么了。
进攻不能取胜,包围又没有后援的军队,我们还是回去吧!”(于是)灭掉滑国就回秦国去了。晋国的原轸说:“秦国违背蹇叔的意见,因为贪得无厌而使老百姓劳苦不堪,(这是)上天送给我们的好机会。
5三国志曹操传濡须口之战文图攻略这关分2种,一种是忠臣篇,另一种是奸臣篇(题外话:劝你尽量走忠臣篇,奸臣篇比较难!)先说忠臣篇
这关比较简单,水上援军在开始后马上就到!如果典韦在的话最好,披上飞龙道袍,风神盾!告诉你,典韦几乎无敌!除了策略。让司马懿狂放矿爆!几个仙术师放回归给司马懿,叫典韦把海盗引上来,海盗一上来,想都别想,叫骑兵马上上来解决!记住,之前要练兵,海盗敏捷高,不太好命中!等援军差不多消灭事!孙权就溜啦!
奸臣篇:
此关较难,叫曹操霸气,全部上升!司马懿放矿爆!偷袭老曹的好解决!把弓兵练兵,提高爆发力!要不然射不中,擒贼先擒王!先干掉甘宁!等着挨打,不如主动进攻!老曹杀出营寨!弓箭兵射剑,合力先干掉甘宁。攻击孔明孙权的部队就一个秘籍:快!刘华,典韦,庞德给骑兵开路!干掉岸上的部队,骑兵杀上去!要快!孟获的援军很快就到!其他不管!夏侯惇,夏侯渊直奔孙权老营,先干孔明,再干孙权!否则,你会很后悔!记住,这关就一个要领:快,狠!
6说孙劝夹濡须水口立坞文言文翻译译文如下:吕蒙听说曹操打算再次东征,劝说孙权在濡须水口的两岸修建营寨。将领们都说:“上岸攻击敌军,洗洗脚就上船了,要营寨有什么用?”吕蒙说:“军事有顺利之时,也有失利之时,不会百战百胜,如果敌人突然出现,步骑兵紧紧逼迫,我们连水边也到不了,难道能上船吗?”孙权说:“很对!”于是,下令修筑营寨,就称作濡须坞。
扩展资料:
原文为:吕蒙闻曹操欲东兵,说孙权夹濡须水口立坞。诸将皆曰:“上岸击贼,洗足入船,何用坞为!”蒙曰:“兵有利钝,战无百胜,如有邂逅,敌步骑蹙人,不暇及水,其得入船乎?”权曰:“善!”遂作濡须坞。
三国魏黄初四年(223年),在曹丕首征东吴之战中,魏大将军曹仁围攻吴裨将军朱桓据守濡须城。黄初三年九月,曹丕督三路大军进攻东吴。统率中路军的魏大将军曹仁于四年二月,挥师进逼濡须城,采取声东击西的谋略,引诱朱桓分兵救援羡溪(今安徽裕溪口),然后率步骑数万直扑濡须城。
朱桓急令派往羡溪的援兵返回,但曹仁已兵临城下。朱桓只有5000余守城部队,人心惶惶。朱桓向将士分析敌之不利己之有利条件,激励必胜信心,并下令偃旗息鼓,外示形弱,诱曹军攻城。
果然,曹仁令其子曹泰率兵攻城。又派将军常雕、王双等乘油船(一种涂桐油的皮筏子),袭击吴军眷属住地中洲(今湖北长江枝江沱水间)。蒋济以不可贸然涉险劝阻,曹仁不听。朱桓临敌不惧,亲自率部众抵御曹泰,适时发起迅猛反击,焚毁曹营,曹泰战败,撤军。朱桓趁势反攻,斩常雕,俘王双。魏军临阵被杀及淹死千余人,对濡须城的进攻失败。
参考资料:
7两篇文言文翻译在线等,急用材料二翻译:
曹操派庐江人谢奇任蔪春典农,驻扎在皖城的田乡,屡次侵扰边境。吕蒙派人诱使投降,谢奇不从,吕蒙就寻其破绽发动袭击,谢奇退缩,部下扶老携幼,纷纷投降。213年,曹操亲率10万大军进攻孙权,进至濡须口(今安徽无为东南),攻破孙权军江西营寨,俘虏都督公孙阳。吕蒙随孙权统领7万部众抗御曹操,期间吕蒙多次献奇计,均有效验,还劝孙权在夹水口建立船坞。此役中,吕蒙致力于防范敌兵,精到细密。后来曹操遥望孙权的军队,见其阵容威严,布防严密,于是不敢轻易冒进。适值长江春汛将至,孙权写信劝曹操尽速撤兵,曹操也审时度势,主动撤军而回~
材料三翻译:
建安二十二年二月,曹操进军屯江西郝溪。孙权在濡须口筑城拒守,曹军逼攻,孙权退走。三月,曹操引军北归,留夏侯惇督廿六军,孙权遣徐详请降。四月,汉献帝命曹操设天子旌旗,出入称警跸。五月,曹操兴建泮宫。十月,汉献帝命令魏王官帽上佩缀十二旒,坐金根车,套驾六匹马、配置五时副车,立曹丕为魏太子~
资料拓展:
曹操
曹操,沛国谯县人(今安徽亳州),出生在官宦世家,为汉相曹参之后,曹操的父亲曹嵩是曹腾的养子,汉灵帝时官至太尉,历侍四代皇帝,有一定名望,汉桓帝时被封为费亭侯,《三国志·武帝纪》中说曹嵩“莫能审其本末”,而在宋人裴松之注《三国志》时间接引用三国吴人所著《曹瞒传》中称曹嵩本姓夏侯,但此说可信度不高。曹嵩继承了曹腾的侯爵。
年轻时期的曹操机智警敏有随机权衡应变的能力,而且任性好侠、放荡不羁。当时的人因他不修品行,不研究学业故认为他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才能,只有梁国的桥玄等人认为他不平凡,桥玄对曹操说:“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
南阳何颙对他说:“汉室将亡,安天下者,必此人也!”。南阳的许劭以知人著称,他也曾对曹操说过:“君清平之奸贼,乱世之英雄”(此据《后汉书·许劭传》,《三国志》中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英雄”。孙盛《异同杂语》及《三国演义》小说中作“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也。”)
8濡须之战的濡须之战后不是一场仗,历史上濡须口和合淝之战都有过好几次。就拿前期比较有名的几次来说:
208年-209年初建安十三年第一次合淝之战;
213年建安十八年第一次濡须口之战(甘宁百骑袭曹营);
214年建安十九年皖城之战(吕蒙和甘宁攻破皖城);
215年建安二十年第二次合淝之战(张辽乐进李典大战孙吴主力);
217年建安二十二年第二次濡须口之战(徐盛、周泰奋战,但孙权最后因为曹操势大而求和);
218年建安二十三年樊城侯音等人举兵,后被曹仁击破;
219年建安二十四年曹操和孙权在濡须口再次对峙,关羽趁此率军北上进攻曹仁,曹操和孙权互相再次谈和。
孙权说“孟德有张辽,孤有甘兴霸,足相敌也”发生在213年建安十八年第一次濡须口之战(甘宁百骑袭曹营);那个时候的张辽已经也是名将了,在官渡之战、白狼山之战、天山讨伐等大小战役中都有重要战功。
手打回复,望采纳。
1 文言文《岳阳记行》袁宗道 译文
从石首到岳阳,湘江水象明镜一样,山峰象青色田螺一样,我们在船中透过窗户怎么也看不够。最奇特的是墨山延绵只有三十里,船走了二百余里,还在山下盘旋。太阳早上从山上升起,傍晚落下,早晚霞光都辉映一处。只因为江水在山中环绕,所以船绕着山行驶,虽然走得很快,却只觉得慢啊。
过了岳阳,我们正要游览洞庭湖,被大风所滞留。我的小弟小修作了《诅柳秀才文严》疑一文,文中多玩笑话。傍晚,风很大,击打的波浪如雪一样白,靠近岸边的湖水都成了白沫,船几乎翻了。小弟说:“这不是柳秀才在报复我们吗?”我笑着说:“兄弟之间开玩笑,是经常的事。”因此都大笑起来,第二天天亮,风才停住了。
2 有没有《涸辙之鲋》的古文翻译涸辙之鲋
庄周
庄周家贫,故往贷粟于监河侯。监河侯曰:“诺。我将得邑金,将贷子三百金,可乎?”
庄周忿然作色曰:“周昨来,有中道而呼者。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者
>;邪?’对曰:‘我,东海之波臣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周曰:‘诺,我且南游吴越之王,激西江之水而
迎子,可乎?’鲋鱼忿然作色曰:‘吾失我常与,我无所处。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
鱼之肆!’”
自译:庄周家境贫寒,因此到监河侯那借粮。监河侯说:“好的!我马上就可以得到俸禄了,(等钱到了)
我将借给你三百两银子,好吗?”
庄周忿然变(脸)色道:“我昨天来(的路上),(听见)在道路中间有东西在叫喊。(我)四周环顾一
看,在车辙中有(条)鲋鱼。我问它道:‘鲋鱼啊!你这是在干什么啊?’(鲋鱼)回答说:‘我,是东海的水族
臣民。您有没有斗升之水让我活命啊?’我说:‘好啊,我将去说服南方的吴越国王,引来西江的水来迎接您,好
吗?’鲋鱼忿然变色道:‘我失去了我惯常生活的环境,我没有安身之地了。我只要得到斗升之水就可以活命了。
您却说这样的话,还不如早点到卖干鱼的店铺去找我吗!’”
感:这让我想到庄子的另一个故事:相濡以沫。所谓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此处让人互相扶助,不
要许人以遥遥无期那么淡漠。看来“相忘于江湖”是理想,互相帮助是现实。有社会就很难相忘,实现了共产主义
大概就可以了。
现实生活中,互助是美德,互相利用是普遍。真所谓美德之所以成为美德,就是因为龌龊的存在——而且
太多。一旦互助不成其为美德了,也就是因为没有了龌龊的尔虞我诈、不择手段的互相利用——没有利益就拒人千
里之外了。
3 说孙劝夹濡须水口立坞文言文翻译译文如下:吕蒙听说曹操打算再次东征,劝说孙权在濡须水口的两岸修建营寨。将领们都说:“上岸攻击敌军,洗洗脚就上船了,要营寨有什么用?”吕蒙说:“军事有顺利之时,也有失利之时,不会百战百胜,如果敌人突然出现,步骑兵紧紧逼迫,我们连水边也到不了,难道能上船吗?”孙权说:“很对!”于是,下令修筑营寨,就称作濡须坞。
扩展资料:
原文为:吕蒙闻曹操欲东兵,说孙权夹濡须水口立坞。诸将皆曰:“上岸击贼,洗足入船,何用坞为!”蒙曰:“兵有利钝,战无百胜,如有邂逅,敌步骑蹙人,不暇及水,其得入船乎?”权曰:“善!”遂作濡须坞。
三国魏黄初四年(223年),在曹丕首征东吴之战中,魏大将军曹仁围攻吴裨将军朱桓据守濡须城。黄初三年九月,曹丕督三路大军进攻东吴。统率中路军的魏大将军曹仁于四年二月,挥师进逼濡须城,采取声东击西的谋略,引诱朱桓分兵救援羡溪(今安徽裕溪口),然后率步骑数万直扑濡须城。
朱桓急令派往羡溪的援兵返回,但曹仁已兵临城下。朱桓只有5000余守城部队,人心惶惶。朱桓向将士分析敌之不利己之有利条件,激励必胜信心,并下令偃旗息鼓,外示形弱,诱曹军攻城。
果然,曹仁令其子曹泰率兵攻城。又派将军常雕、王双等乘油船(一种涂桐油的皮筏子),袭击吴军眷属住地中洲(今湖北长江枝江沱水间)。蒋济以不可贸然涉险劝阻,曹仁不听。朱桓临敌不惧,亲自率部众抵御曹泰,适时发起迅猛反击,焚毁曹营,曹泰战败,撤军。朱桓趁势反攻,斩常雕,俘王双。魏军临阵被杀及淹死千余人,对濡须城的进攻失败。
参考资料:
沾文言文的解释:
沾
〈名〉
古水名
沾,沾水,出 上党壶关东入 淇。从水,占声。——《说文》
淇水支流。源出山西省壶关县南赵掌尖老山南麓,东流入河南省,至鹤壁市西注入淇水。今上流建有弓上水库
沾
〈动〉
假借为“沾”。浸润;浸湿
沾,一曰益也。——《说文》
惠沾渥。——《汉曹全碑》
澍雨沾洽。——《白石神君碑》
汗出沾背。——《史记·陈丞相世家》
泣下沾衿。——《汉书·李广苏建传》
长夜沾湿何由彻!——唐·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泣下沾襟。——宋· 欧阳修《伶官传》
不终朝日,而澍雨沾洽。——《白石神君碑》
十八日,大雨沾足,乃种豆。——《聊斋志异》
又如:沾足(雨水充足);沾洽(雨水充足;渊博)。又如:沾浃(浸透);沾渥(浸润);沾臆(沾膺。泪水浸湿胸前);沾濡(浸湿);沾襟(浸湿衣襟);沾洒(水珠洒落浸湿。多指流泪);沾缨(泪水浸湿冠缨。指痛哭、悲伤)
牵扯,牵连 。如:沾扯(牵扯);沾带(牵连);沾恋(牵念留恋);沾连(沾带。牵连)
接触
沾水则高下不平。——宋· 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殊不沾污。
又如:沾粘(相互粘结,接触);沾唇(形容略微喝一点酒、茶水等饮料);沾牙(吃喝东西);从来滴酒不沾
熏陶;感化
礼乐所不沾,宪章弗能革。——北魏· 杨炫之《洛阳伽蓝记》
又如:沾化(感受德化);沾被(影响所及)
受赏 。如:沾赉(受赏赐;赏赐);沾赏(受赏赐);沾丐(给人以利益);沾锡(赏赐)
〈形〉
自矜的样子 。如:沾沾(自矜。自得的样子);沾沾自炫(自以为美好而自我炫耀)
〈动〉
雨水浸湿
沾,渍也。——《广雅·释诂二》
沾体涂足。——《国语·齐语》。注:“沾,濡也。”
沾余襟之浪浪。——《楚辞·离骚》
既沾既足,生我百谷。——《诗·小雅·信南山》
又如:沾衣(润湿衣服);沾衿(沾湿衣襟);沾醉(饮酒大醉,沾湿胸襟);沾体涂足(身体被田水沾湿,脚上被泥巴涂污)
比喻恩泽沾润
盖闻圣主之养民也,仁沾而恩洽。——《文选·扬雄·长杨赋》
5 《水经注》描写拒马河的片段或孟门山 要文言文 急求急求巨马河出代郡广昌县涞山。
即涞水也,有二源,俱发涞山。东迳广昌县故城南,王莽之广屏矣。魏封乐进为侯国。涞水又东北,迳西射鱼城东南,而东北流,又迳东射鱼城南,又屈迳其城东。《竹书纪年》曰:荀瑶伐中山取穷鱼之邱。穷、射字相类,疑即此城也,所未详矣。
涞水又迳三女亭西,又迳楼亭北,左属白涧溪,水有二源,合注一川。川石皓然,望同积雪,故以物色受名。其水又东北流,谓之石槽水,伏流地下,溢则通津委注,谓之白涧口。
涞水又东北,桑谷水注之。水南发桑溪,北注涞水。涞水又北迳小黉东,又东迳大黉南,盖霍原隐居教授处也。徐广云:原隐居广阳山,教授数千人,为王浚所害。虽千古世悬,犹表二黉之称,既无碑颂,竟不知定谁居也?涞水又东北历紫石溪口,与紫水合。水北出圣人城北大亘下,东南流,左会磊砢溪水,盖山崩委涧,积石沦隍,故溪涧受其名矣。水出东北,西南流注紫石溪水。紫石溪水又迳圣人城东,又东南,右会檐车水,水出檐车硎,东南流迳圣人城南,南流注紫石水,又南注于涞水。
涞水又东南,迳榆城南,又屈迳其城东,谓之榆城河。涞水又南,迳藏刀山下,层岩壁立,直上干霄,远望崖侧,有若积刀,钚钚相比,咸悉西首。
涞水东迳徐城北,桃、垣二水出焉,世谓之沙沟水。又东,督亢沟出焉。一水东南流,即督亢沟也,一水西南出,即涞水之故渎矣。水盛则长津宏注,水耗则通波潜伏,重源显于逎县,则旧川矣。
东过逎县北。
涞水上承故渎于县北垂,重源再发,结为长潭,潭广百许步,长数百步,左右翼带涓流,控引众水,自成渊渚,长川漫下,一十许里。东南流迳逎县故城东。汉景帝中三年,以封匈奴降王隆疆为侯国,王莽更名逎屏也。谓之巨马河,亦曰渠水也。
又东南流,袁本初遣别将崔巨业攻固安不下,退还,公孙瓒追击之于巨马水,死者六七千人。即此水也。又东南迳范阳县故城北,易水注之。
又东南过容城县北。
巨马水又东,郦亭沟水注之。水上承督亢沟水于逎县东,东南流历紫渊东。余六世祖乐浪府君,自涿之先贤乡,爰宅其阴。西带巨川,东翼兹水,枝流津通,缠络墟圃,匪直田渔之赡可怀,信为游神之胜处也。其水东南流,又名之为郦亭沟。其水又西南,转历大利亭,南入巨马水。
又东迳容城县故城北,又东,督亢沟水注之。水上承涞水于涞谷,引之则长津委注,遏之则微川辍流,水德含和,变通在我。东南流迳遒县北,又东迳涿县郦亭楼桑里南,即刘备之旧里也。又东迳督亢泽,泽苞方城县,县故属广阳,后隶于涿。《郡国志》曰:县有督亢亭。孙畅之《述画》,有督亢地图,言燕太子丹使荆轲斋入秦,秦王杀轲,图亦绝灭。地理书《上古圣贤冢地记》曰:督亢地在涿郡,今故安县南有督亢陌,幽州南界也。《风俗通》曰:沆、漭也,言乎**漭漭无崖际也。沆,泽之无水,斥卤之谓也。其水自泽枝分,东迳涿县故城南,又东迳汉侍中卢植墓南,又东散为泽渚,督亢泽也。北屈注于桃水。督亢水又南,谓之白沟水,南迳广阳亭西,而南合枝沟。沟水西受巨马河,东出为枝沟,又东注白沟,白沟又南入于巨马河。巨马河又东南迳益昌县,濩淀水右注之,水上承护陂于临乡县故城西,东南迳临乡城南。汉封广阳顷王子云为侯国。《地理风俗记》曰:方城南十里有临乡城,故县也。淀水又东南迳益昌县故城西南,入巨马水。
巨马水东迳益昌县故城南,汉封广阳顷王子婴为侯国,王莽之有秩也。《地理风俗记》曰:方城县东八十里有益昌城,故县也。
又东,八丈沟水注之。水出安次县东北平地泉,东南迳安次城东,东南迳泉州县故城西,又南,右合虖池河枯沟。沟自安次西北,东迳常道城东安次县故城西,晋司空刘琨所守,以拒石勒也。又东南至泉州县西南,东入八丈沟,又南入巨马河,乳流东注也。
又东过勃海东平舒县北,东入于海。
《地理志》曰:涞水东南至容城入于河,河即濡水也。盖互以明会矣。巨马水于平舒城北,南入于虖池,同归于海也。
濡须口抗击之战文言文
1曹操进军濡须口古文翻译有急用明天就要交作业帮忙译文:
建安十八年(213年),曹操率领大军进攻濡须口,与孙权相持一月有余,孙权用水军包围曹军,抓获三千余人,淹死的曹军也有几千人。
后来孙权几度挑战,曹操坚守不出。于是孙权亲自驾船从濡须口进入曹营。诸将都以为是挑战者来了,准备攻击,曹操说:“这一定是孙权想要亲自见识我的军队。”
命令严整军队,弓弩不得妄发。孙权走了五六里,回去的路上演奏欢快的乐曲。曹操远远地看见舟船军队仍然严明整肃,不禁脱口叹道:“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儿子若豚犬耳!”。
孙权回去后给曹操写了一封信:“春水方生,公宜速去。”又附一张小纸条说:“足下不死,孤不得安。”曹操对众人说:“孙权不会欺骗我。”于是撤回军队回去了。
原文:
孝献皇帝辛建安十八年(癸巳,公元二一三年)
春,正月,曹操进军濡须口,号步骑四十万,攻破孙权江西营,获其都督公孙阳。权率众七万御之,相守月馀。
操见其舟船器仗军伍整肃,叹曰:“生子当如孙仲谋;如刘景升儿子,豚犬耳!”权为笺与操,说:“春水方生,公宜速去。”别纸言:“足下不死,孤不得安。”操语诸将曰:“孙权不欺孤。”乃彻军还。
扩展资料
濡须之战背景
东关战略地位重要性就在于扼守住濡须水口,就可阻止魏军进入长江,进而攻占牛渚(采石矶),逼近建业(南京)东关为天下有事,乃必争之地。
濡须最早进入东吴政治集团视野。东汉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孙权决定将都城从京口(镇江)“徒至秣陵”,即南京,张纮对孙权说,秣陵山川一带有帝王之气,如果明公在此建都,一定能成大事。不过秣陵名字不吉利,不如取名建业。
孙权于是下令兴建石头城,这就是南京又叫石头城的来历。这次迁都标志着孙权势力范围由偏东转向偏西,开始向长江中游发展。孙权深知,赤壁之战遭到惨败的曹操一定会来伐吴以报仇雪恨。当时曹魏势力范围抵达居巢,含山、无为则属于吴国控制。
曹操要渡江伐吴,必定要从巢湖经濡须水入江。孙权清醒地看到,如果濡须水口不保,长江岸防就洞门大开,魏军随时直逼都城建业。
因此建安十七年,孙权一面迁都秣陵,一面派兵在东关修筑濡须坞。孙权在吕蒙建议下,在濡须山上筑城立关,在七宝山上建西关,两关对峙,中有石梁,凿石通水,为险关津道,并筑形似堰月形的濡须坞,史称偃月城。
-濡须之战
2古文《淝水之战》翻译古文《淝水之战》翻译:太元七年冬天的十月,秦王苻坚在太极殿会见群臣,苻坚提议说:“自从我继承了大业,至今将近三十年,四方大体上安定,只有东南方的那一块地方,还没有蒙受君王的教化。
现在约略计算我的士兵,能够达到九十七万人,我想亲自率兵去征讨他们,怎么样?”秘书监朱肜说:“陛下奉行天意惩罚东晋,一定能不战而胜,如果东晋的国君不口衔璧玉到军门,就一定会逃跑客死他乡。陛下使(逃难到南方去的)中原士民回到他们的家乡,然后调转车驾东巡,在泰山祭告天地庆祝大功告成,这是一千年才有的一个时机啊。”
苻坚高兴地说:“这就是我的愿望啊。”尚书左仆射权翼说:“过去商纣王无道,但微子、箕子、比干三位仁人在朝,周武王尚且因此而撤兵。
如今东晋虽然衰微弱小,但没有大的罪恶,谢安、桓冲又都是江南一带才识卓越的人,他们君臣和睦,内外同心,以我来看,不可图谋!”苻坚沉默了很长时间,说:“诸君各自说说自己的意见。”太子左卫率石越说:“今年木星和土星守护吴地,福德都在东晋一边,攻打他们必然遭致上天的灾祸,而且他们依仗着长江的天险,百姓为他们所用,恐怕不可以攻打他们啊。”
苻坚说:“过去周武王攻打纣王,违背太岁和卦辞。天理幽深,不易明白。
吴王夫差和三国时期吴王孙浩都依仗着长江及两岸的湖泊,仍不能免于灭亡。如今凭借我众多的士卒,向长江投去马鞭,足以使它断流,他们又能依仗什么天险呢!”石越回答说:“被灭亡的三个君主都是荒*无道的昏君,因此敌国打败他们,比从地上捡起东西来还要容易。
现在的晋国虽然没有德行,但也没有大的罪行,希望陛下暂且按兵不动,囤积粮谷,来等待晋国的罪过。”在这种情况下群臣各自陈说利处和弊处,很长时间不能决定下来。
苻坚说:“这就是所谓的在道路边建造房屋,没有什么时候能够造成。我应该由自己来决断。”
众大臣都出去了,只留下了阳平公苻融。苻坚对他说:“自古决定大事的,只不过一两个大臣而已。
现在众说纷纭,白白地扰乱人心。我应当与你一同决定此事。”
苻融回答说:“现在攻打晋国有三个不利因素:天理不顺,这是其一;晋国自身没有罪过,这是其二;我军征战频繁,士兵疲惫不堪,百姓也产生了畏敌之心,这是其三。群臣当中说晋国不可攻打的人,都是忠臣,希望陛下能够听从他们的意见。”
苻坚变了脸色说:“你也像这样,我还指望谁呢!我有百万强兵,财物兵器堆积如山;我虽然不是什么贤明的国君,但也并非昏庸之人。乘着捷报频传的势头,去攻打垂死挣扎的国家,为何还要担心不能攻克呢?怎能再留下这些残敌,让他们长久地成为国家的忧患呢!”苻融哭泣着说:“晋国不可以消灭,这是很显然的事情。
如今使军队劳顿,大举出兵,恐怕不会取得万无一失的成功。况且我所担忧的,还不止这些。
陛下宠信厚养鲜卑人、羌人、羯人,使们遍布京城地区,这些人是我们深深仇恨的大敌。如果只留下太子和几万弱兵守卫京师,我担心在京师会有不能预料的严重变故发生,到那时后悔就来不及了。
(如果)我见解愚拙,果真不值得采纳;(那么)王景略是当代杰出的人士,陛下时常把他比作诸葛亮,难道您不记他的临终遗言吗!”苻坚仍然不听。在这种情况下朝臣纷纷向苻坚进谏,苻坚说:“凭借我们的实力攻打晋朝,比较双方的强弱之势,前秦攻打东晋犹如疾风扫秋叶一样轻松,然而朝廷内外却都说不能攻打,这确实是我所不理解的!”原文:太元七年冬,十月,秦王坚会群臣于太极殿,议曰:“自吾承业,垂三十载,四方略定,唯东南一隅,未沾王化。
今略计吾士卒,可得九十七万,吾欲自将以讨之,何如?”秘书监朱肜曰:“陛下恭行天罚,必有征无战,晋主不衔璧军门,则走死江湖,陛下返中国士民,使复其桑梓,然后回舆东巡,告成岱宗,此千载一时也!”坚喜曰:“是吾志也。”尚书左仆射权翼日:“昔纣为无道,三仁在朝,武王犹为之旋师。
今晋虽微弱,未有大恶。谢安、桓冲皆江表伟人,君臣辑睦,内外同心。
以臣观之,未可图也。”坚嘿然良久,曰:“诸君各言其志。”
太子左卫率石越曰:“今岁镇守斗①,福德在吴。伐之,必有天殃。
且彼据长江之险,民为之用,殆未可伐也!”坚曰:“昔武王伐纣,逆岁违卜。天道幽远,未易可知。
夫差、孙皓皆保据江湖,不免于亡。今以吾之众,投鞭于江,足断其流,又何险之足恃乎!”对曰:“三国之君皆*虐无道,故敌国取之,易于拾遗。
今晋虽无德,未有大罪,愿陛下且案兵积谷,以待其衅。”于是群臣各言利害,久之不决。
坚曰:“此所谓筑室道旁,无时可成。吾当内断于心耳!”群臣皆出,独留阳平公融,谓之曰:“自古定大事者,不过一二臣而已。
今众言纷纷,徒乱人意,吾当与汝决之。”对曰:“今伐晋有三难:天道不顺,一也;晋国无衅,二也;我数战兵疲,民有畏敌之心,三也。
群臣言晋不可伐者,皆忠臣也,愿陛下听之。”坚作色曰:“汝亦如此,吾复何望!吾强兵百万,资仗如山;吾虽未为令主,亦非暗劣。
乘累捷之势,击垂亡之国,何患不克,岂可复留此残寇,使长为国家之忧哉!”融泣。
3急需汉军在彭城败退之后,塞王司马欣、翟王董翳叛汉降楚,齐国和赵国也背叛汉王跟楚国和解。六月,魏王豹以探望老母疾病为由请假回乡,一到封国,立即切断黄河渡口临晋关的交通要道,反叛汉王,与楚军订约讲和。汉王派郦生游说魏豹,没有成功。这年八月,汉王任命韩信为左丞相,攻打魏王豹。魏王把主力部队驻扎在蒲坂,堵塞了黄河渡口临晋关。韩信就增设疑兵,故意排列开战船,假装要在临晋渡河,而隐蔽的部队却从夏阳用木制的盆瓮浮水渡河,偷袭安邑。魏王豹惊慌失措,带领军队迎击韩信,韩信就俘虏了魏豹,平定了魏地,改制为河东郡。汉王派张耳和韩信一起,领兵向东进发,向北攻击赵国和代国。这年闰九月打垮了代国军队。在阏与生擒了夏说。韩信攻克魏国,摧毁代国后,汉王就立刻派人调走韩信的精锐部队,开往荥阳去抵御楚军。
韩信和张耳率领几十万人马,想要突破井陉口,攻击赵国。赵王、成安君陈余听说汉军将要来袭击赵国,在井陉口聚集兵力,号称二十万大军。广武君李左车向成安君献计说:“听说汉将韩信渡过西河,俘虏魏豹,生擒夏说,新近血洗阏与,如今又以张耳辅助,计议要夺取赵国。这是乘胜利的锐气离开本国远征,其锋芒不可阻挡。可是,我听说千里运送粮饷,士兵们就会面带饥色,临时砍柴割草烧火做饭,军队就不能经常吃饱。眼下井陉这条道路,两辆战车不能并行,骑兵不能排成行列,行进的军队迤逦数百里,运粮食的队伍势必远远地落到后边,希望您临时拨给我奇兵三万人,从隐蔽小路拦截他们的粮草,您就深挖战壕,高筑营垒,坚守军营,不与交战。他们向前不得战斗,向后无法退却,我出奇兵截断他们的后路,使他们在荒野什么东西也抢掠不到,用不了十天,两将的人头就可送到将军帐下。希望您仔细考虑我的计策。否则,一定会被他二人俘虏。”成安君,是信奉儒家学说的刻板书生,经常宣称正义的军队不用欺骗诡计,说:“我听说兵书上讲,兵力十倍于敌人,就可以包围它,超过敌人一倍就可以交战。现在韩信的军队号称数万,实际上不过数千。竟然跋涉千里来袭击我们,已经极其疲惫。如今像这样回避不出击,强大的后续部队到来,又怎么对付呢?诸侯们会认为我胆小,就会轻易地来攻打我们。”不采纳广武君的计谋。
韩信派人暗中打探,了解到广武君的计谋没有被采纳,回来报告,韩信大喜,才敢领兵进入井陉狭道。离井陉口还有三十里,停下来宿营。半夜传令出发,挑选了两千名轻装骑兵,每人拿一面红旗,从隐蔽小道上山,在山上隐蔽着观察赵国的军队。韩信告诫说:“交战时,赵军见我军败逃,一定会倾巢出动追赶我军,你们火速冲进赵军的营垒,拔掉赵军的旗帜,竖起汉军的红旗。”又让副将传达开饭的命令。说:“今天打垮了赵军正式会餐”。将领们都不相信,假意回答道:“好。”韩信对手下军官说:“赵军已先占据了有利地形筑造了营垒,他们看不到我们大将旗帜、仪仗,就不肯攻击我军的先头部队,怕我们到了险要的地方退回去。”韩信就派出万人为先头部队,出了井陉口,背靠河水摆开战斗队列。赵军远远望见,大笑不止。天刚蒙蒙亮,韩信设置起大将的旗帜和仪仗,大吹大擂地开出井陉口。赵军打开营垒攻击汉军,激战了很长时间。这时,韩信张耳假装抛旗弃鼓,逃回河边的阵地。河边阵地的部队打开营门放他们进去。然后再和赵军激战。赵军果然倾巢出动,争夺汉军的旗鼓、追逐韩信、张耳。韩信、张耳已进入河边阵地。全军殊死奋战,赵军无法把他们打败。韩信预先派出去的两千轻骑兵,等到赵军倾巢出动去追逐战利品的时候,就火速冲进赵军空虚的营垒,把赵军的旗帜全部拔掉,竖立起汉军的两千面红旗。这时,赵军已不能取胜,又不能俘获韩信等人,想要退回营垒,营垒插满了汉军的红旗,大为震惊,以为汉军已经全部俘获了赵王的将领,于是军队大乱,纷纷落荒潜逃,赵将即使诛杀逃兵,也不能禁止。于是汉兵前后夹击,彻底摧垮了赵军,俘虏了大批人马,在泜水岸边生擒了赵王歇。
韩信传令全军,不要杀害广武君,有能活捉他的赏给千金。于是就有人捆着广武君送到军营,韩信亲自给他解开绳索,请他面向东坐,自己面向西对坐着,像对待老师那样对待他。
众将献上首级和俘虏,向韩信祝贺,趁机向韩信说:“兵法上说:‘行军布阵应该右边和背后靠山,前边和左边临水’。这次将军反而令我们背水列阵,说‘打垮了赵军正式会餐’,我等并不信服,然而竟真取得了胜利,这是什么战术啊?”韩信回答说:“这也在兵法上,只是诸位没留心罢了。兵法上不是说‘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吗?况且我平素没有得到机会训练诸位将士,这就是所说的‘赶着街市上的百姓去打仗’,在这种形势下不把将士们置之死地,使人人为保全自己而战不可;如果给他们留有生路,就都跑了,怎么还能用他们取胜呢?”将领们都佩服地说:“好。将军的谋略不是我们所能赶得上的呀。”
4秦晋肴之战古文秦晋崤之战《左传》杞子自郑使告于秦曰:“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
穆公访诸蹇叔。蹇叔曰:“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
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勤而无所,必有悖心。且行千里,其谁不知?”公辞焉。
召孟明、西乞、白乙,使出师于东门之外。蹇叔哭之,曰:“孟子!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公使谓之曰:“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蹇叔之子与师,哭而送之曰:“晋人御师必于肴。
肴有二陵焉: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
秦师遂东。三十三年春,秦师过周北门,左右免胃而下,超乘者三百乘。
王孙满尚幼,观之,言于王曰:“秦师轻而无礼,必败。轻则寡谋,无礼则脱。
入险而脱,又不能谋,能无败乎?”及滑,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遇之,以乘韦先牛十二犒师,曰:“寡君闻吾子将步师出于敝邑,敢犒从者。不腆敝邑,为从者之淹,居则具一日之积,行则备一夕之卫。”
且使遽告于郑。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
使皇武子辞焉,曰:“吾子淹久于敝邑,唯是脯资饩牵竭矣。为吾子之将行也,郑之有原圃,犹秦之有具囿也,吾子取其麋鹿,以闲敝邑,若何?”杞子奔齐,逢孙、杨孙奔宋。
孟明曰:“郑有备矣,不可冀也。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
灭滑而还。晋原轸曰:“秦违蹇叔,而以贪勤民,天奉我也。
奉不可失,敌不可纵。纵故,患生;违天,不祥。
必伐秦师!”栾枝曰:“未报秦施而伐其师,其为死君乎?”先轸曰:“秦不哀吾丧而伐吾同姓,秦则无礼,何施之为?吾闻之:‘一日纵敌,数世之患也’。谋及子孙,可谓死君乎!”遂发命,遽兴姜戎。
子墨衰绖,梁弘御戎,莱驹为右。夏四月辛巳,败秦师于肴,获百里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以归。
遂墨以葬文公,晋于是始墨。文嬴请三帅,曰:“彼实构吾二君,寡君若得而食之,不厌,君何辱讨焉?使归就戮于秦,以逞寡君之志,若何?”公许之。
先轸朝,问秦囚。公曰:“夫人请之,吾舍之矣。”
先轸怒曰:“武夫力而拘诸原,妇人暂而免诸国,堕军实而长寇仇,亡无日矣!”不顾而唾。公使阳处父追之,及诸河,则在舟中矣。
释左骖,以公命赠孟明。孟明稽首曰:“君之惠,不以累臣衅鼓,使归就戮于秦,寡君之以为戮,死且不朽。
若从君惠而免之,三年将拜君赐。”秦伯素服郊次,乡师而哭,曰:“孤违蹇叔,以辱二三子,孤之罪也。”
不替孟明,曰:“孤之过也,大夫何罪?且吾不以一眚掩大德。”译文杞子从郑国派人向秦国报告说:“郑国人让我掌管他们国都北门的钥匙,如果偷偷派兵来袭击,郑国就可以得到了。”
秦穆公为这事征求蹇叔的意见。蹇叔说:“兴师动众去袭击远方(的国家),从来没有听说过。
军队劳累不堪,力量消耗尽了,远方的君主有所防备。恐怕不可以吧?(我们)军队的行动,郑国一定会知道,劳师动众而无所得,士兵们必然产生怨恨之心。
况且行军千里,谁会不知道呢?”秦穆公谢绝(蹇叔的劝告)。召集孟明、西乞、白乙,派他们带兵从东门外出发。
蹇叔为这事哭着说:“孟子,我今天看着军队出征,却看不到他们回来啊!”秦穆公(听了)派人对他说:“你知道什么!(假如你只)活七十岁,你坟上的树早就长得有合抱粗了!”蹇叔的独子加入这次出征的军队,(蹇叔)哭着送他说:“晋国人必然在肴山设伏兵截击我们的军队。肴有南北两座山:南面一座是夏朝国君皋的墓地;北面一座山是周文王避过风雨的地方。
(你)一定会死在这两座山之间的峡谷中,我准备到那里去收你的尸骨!”秦国的军队于是向东进发了。(鲁僖公)三十三年春天,秦军经过周都城的北门。
(兵车上)左右两边的战士都脱下战盔,下车(致敬),接着有三百辆兵车的战士跳跃着登上战车。王孙满这时还小,看到这种情形,向周王说:“秦国的军队轻狂而不讲礼貌,一定会失败。
轻狂就少谋略,没礼貌就纪律不严。进入险境而纪律不严,又缺少谋略,能不失败吗?”经过滑国的时候,郑国商人弦高将要到周都城去做买卖,在这里遇到秦军。
(弦高)先送上四张熟牛皮,再送十二头牛慰劳秦军,说:“敝国国君听说你们将要行军经过敝国,冒昧地来慰劳您的部下。敝国不富裕,(但)您的部下要久住,住一天就供给一天的食粮;要走,就准备好那一夜的保卫工作。”
并且派人立即去郑国报信。郑穆公派人到宾馆察看,(原来杞子及其部下)已经捆好了行装,磨快了兵器,喂饱了马匹(准备好做秦军的内应)。
(郑穆公)派皇武子去致辞,说:“你们在敝国居住的时间很长了,只是敝国吃的东西快完了。你们也该要走了吧。
郑国有兽园,秦国也有兽园,你们回到本国的兽园中去猎取麋鹿,让敝国得到安宁,怎么样?”(于是)杞子逃到刘国、逢孙、扬孙逃到宋国。孟明说:“郑国有准备了,不能指望什么了。
进攻不能取胜,包围又没有后援的军队,我们还是回去吧!”(于是)灭掉滑国就回秦国去了。晋国的原轸说:“秦国违背蹇叔的意见,因为贪得无厌而使老百姓劳苦不堪,(这是)上天送给我们的好机会。
5三国志曹操传濡须口之战文图攻略这关分2种,一种是忠臣篇,另一种是奸臣篇(题外话:劝你尽量走忠臣篇,奸臣篇比较难!)先说忠臣篇
这关比较简单,水上援军在开始后马上就到!如果典韦在的话最好,披上飞龙道袍,风神盾!告诉你,典韦几乎无敌!除了策略。让司马懿狂放矿爆!几个仙术师放回归给司马懿,叫典韦把海盗引上来,海盗一上来,想都别想,叫骑兵马上上来解决!记住,之前要练兵,海盗敏捷高,不太好命中!等援军差不多消灭事!孙权就溜啦!
奸臣篇:
此关较难,叫曹操霸气,全部上升!司马懿放矿爆!偷袭老曹的好解决!把弓兵练兵,提高爆发力!要不然射不中,擒贼先擒王!先干掉甘宁!等着挨打,不如主动进攻!老曹杀出营寨!弓箭兵射剑,合力先干掉甘宁。攻击孔明孙权的部队就一个秘籍:快!刘华,典韦,庞德给骑兵开路!干掉岸上的部队,骑兵杀上去!要快!孟获的援军很快就到!其他不管!夏侯惇,夏侯渊直奔孙权老营,先干孔明,再干孙权!否则,你会很后悔!记住,这关就一个要领:快,狠!
6说孙劝夹濡须水口立坞文言文翻译译文如下:吕蒙听说曹操打算再次东征,劝说孙权在濡须水口的两岸修建营寨。将领们都说:“上岸攻击敌军,洗洗脚就上船了,要营寨有什么用?”吕蒙说:“军事有顺利之时,也有失利之时,不会百战百胜,如果敌人突然出现,步骑兵紧紧逼迫,我们连水边也到不了,难道能上船吗?”孙权说:“很对!”于是,下令修筑营寨,就称作濡须坞。
扩展资料:
原文为:吕蒙闻曹操欲东兵,说孙权夹濡须水口立坞。诸将皆曰:“上岸击贼,洗足入船,何用坞为!”蒙曰:“兵有利钝,战无百胜,如有邂逅,敌步骑蹙人,不暇及水,其得入船乎?”权曰:“善!”遂作濡须坞。
三国魏黄初四年(223年),在曹丕首征东吴之战中,魏大将军曹仁围攻吴裨将军朱桓据守濡须城。黄初三年九月,曹丕督三路大军进攻东吴。统率中路军的魏大将军曹仁于四年二月,挥师进逼濡须城,采取声东击西的谋略,引诱朱桓分兵救援羡溪(今安徽裕溪口),然后率步骑数万直扑濡须城。
朱桓急令派往羡溪的援兵返回,但曹仁已兵临城下。朱桓只有5000余守城部队,人心惶惶。朱桓向将士分析敌之不利己之有利条件,激励必胜信心,并下令偃旗息鼓,外示形弱,诱曹军攻城。
果然,曹仁令其子曹泰率兵攻城。又派将军常雕、王双等乘油船(一种涂桐油的皮筏子),袭击吴军眷属住地中洲(今湖北长江枝江沱水间)。蒋济以不可贸然涉险劝阻,曹仁不听。朱桓临敌不惧,亲自率部众抵御曹泰,适时发起迅猛反击,焚毁曹营,曹泰战败,撤军。朱桓趁势反攻,斩常雕,俘王双。魏军临阵被杀及淹死千余人,对濡须城的进攻失败。
参考资料:
7两篇文言文翻译在线等,急用材料二翻译:
曹操派庐江人谢奇任蔪春典农,驻扎在皖城的田乡,屡次侵扰边境。吕蒙派人诱使投降,谢奇不从,吕蒙就寻其破绽发动袭击,谢奇退缩,部下扶老携幼,纷纷投降。213年,曹操亲率10万大军进攻孙权,进至濡须口(今安徽无为东南),攻破孙权军江西营寨,俘虏都督公孙阳。吕蒙随孙权统领7万部众抗御曹操,期间吕蒙多次献奇计,均有效验,还劝孙权在夹水口建立船坞。此役中,吕蒙致力于防范敌兵,精到细密。后来曹操遥望孙权的军队,见其阵容威严,布防严密,于是不敢轻易冒进。适值长江春汛将至,孙权写信劝曹操尽速撤兵,曹操也审时度势,主动撤军而回~
材料三翻译:
建安二十二年二月,曹操进军屯江西郝溪。孙权在濡须口筑城拒守,曹军逼攻,孙权退走。三月,曹操引军北归,留夏侯惇督廿六军,孙权遣徐详请降。四月,汉献帝命曹操设天子旌旗,出入称警跸。五月,曹操兴建泮宫。十月,汉献帝命令魏王官帽上佩缀十二旒,坐金根车,套驾六匹马、配置五时副车,立曹丕为魏太子~
资料拓展:
曹操
曹操,沛国谯县人(今安徽亳州),出生在官宦世家,为汉相曹参之后,曹操的父亲曹嵩是曹腾的养子,汉灵帝时官至太尉,历侍四代皇帝,有一定名望,汉桓帝时被封为费亭侯,《三国志·武帝纪》中说曹嵩“莫能审其本末”,而在宋人裴松之注《三国志》时间接引用三国吴人所著《曹瞒传》中称曹嵩本姓夏侯,但此说可信度不高。曹嵩继承了曹腾的侯爵。
年轻时期的曹操机智警敏有随机权衡应变的能力,而且任性好侠、放荡不羁。当时的人因他不修品行,不研究学业故认为他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才能,只有梁国的桥玄等人认为他不平凡,桥玄对曹操说:“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
南阳何颙对他说:“汉室将亡,安天下者,必此人也!”。南阳的许劭以知人著称,他也曾对曹操说过:“君清平之奸贼,乱世之英雄”(此据《后汉书·许劭传》,《三国志》中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英雄”。孙盛《异同杂语》及《三国演义》小说中作“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也。”)
8濡须之战的濡须之战后不是一场仗,历史上濡须口和合淝之战都有过好几次。就拿前期比较有名的几次来说:
208年-209年初建安十三年第一次合淝之战;
213年建安十八年第一次濡须口之战(甘宁百骑袭曹营);
214年建安十九年皖城之战(吕蒙和甘宁攻破皖城);
215年建安二十年第二次合淝之战(张辽乐进李典大战孙吴主力);
217年建安二十二年第二次濡须口之战(徐盛、周泰奋战,但孙权最后因为曹操势大而求和);
218年建安二十三年樊城侯音等人举兵,后被曹仁击破;
219年建安二十四年曹操和孙权在濡须口再次对峙,关羽趁此率军北上进攻曹仁,曹操和孙权互相再次谈和。
孙权说“孟德有张辽,孤有甘兴霸,足相敌也”发生在213年建安十八年第一次濡须口之战(甘宁百骑袭曹营);那个时候的张辽已经也是名将了,在官渡之战、白狼山之战、天山讨伐等大小战役中都有重要战功。
手打回复,望采纳。
1 《三国志·吴书·虞翻》文言文题答案
试题没有发上来,网上也没有搜索到,暂且给你一段《三国志•吴书•虞翻》的文言文的原文及翻译,供你参考。
原文 虞翻字仲翔,会稽馀姚人也,太守王朗命为功曹。孙策征会稽,翻时遭父丧,衰绖诣府门,朗欲就之,翻乃脱衰入见,劝朗避策。
朗不能用,拒战败绩,亡走浮海。翻追随营护,到东部候官,候官长闭城不受,翻往说之,然后见纳。
朗谓翻曰:“卿有老母,可以还矣。”翻既归,策复命为功曹,待以交友之礼,身诣翻第。
策好驰骋游猎,翻谏曰:“明府用乌集之众,驱散附之士,皆得其死力,虽汉高帝不及也。至於轻出微行,从官不暇严,吏卒常苦之。
夫君人者不重则不威,故白龙鱼服,困於豫且,白蛇自放,刘季害之,愿少留意。”策曰:“君言是也。
然时有所思,端坐悒悒,有裨谌草创之计,是以行耳。” 《吴书》曰:策讨山越,斩其渠帅,悉令左右分行逐贼,独骑与翻相得山中。
翻问左右安在,策曰:“悉行逐贼。”翻曰:“危事也!”令策下马:“此草深,卒有惊急,马不及萦策,但牵之,执弓矢以步。
翻善用矛,请在前行。”得平地,劝策乘马。
策曰:“卿无马奈何?”答曰:“翻能步行,日可二百里,自征讨以来,吏卒无及翻者,明府试跃马,翻能疏步随之。”行及大道,得一鼓吏,策取角自鸣之,部曲识声,小大皆出,遂从周旋,平定三郡。
《江表传》曰:策讨黄祖,旋军欲过取豫章,特请翻语曰:“华子鱼自有名字,然非吾敌也。加闻其战具甚少,若不开门让城,金鼓一震,不得无所伤害,卿便在前具宣孤意。”
翻即奉命辞行,径到郡,请被褠葛巾与歆相见,谓歆曰:“君自料名声之在海内,孰与鄙郡故王府君?”歆曰:“不及也。”翻曰:“豫章资粮多少?器仗精否?士民勇果孰与鄙郡?”又曰:“不如也。”
翻曰:“讨逆将军智略超世,用兵如神,前走刘扬州,君所亲见,南定鄙郡,亦君所闻也。今欲守孤城,自料资粮,已知不足,不早为计,悔无及也。
今大军已次椒丘,仆便还去,明日日中迎檄不到者,与吾辞矣。”翻既去,歆明旦出城,遣吏迎策。
策既定豫章,引军还吴,飨赐将士,计功行赏,谓翻曰:“孤昔再至寿春,见马日磾,及与中州士大夫会,语我东方人多才耳,但恨学问不博,语议之间,有所不及耳。孤意犹谓未耳。
卿博学洽闻,故前欲令卿一诣许,交见朝士,以折中国妄语儿。卿不愿行,便使子纲;恐子纲不能结儿辈舌也。”
翻曰:“翻是明府家宝,而以示人,人倘留之,则去明府良佐,故前不行耳。”策笑曰:“然。”
因曰:“孤有征讨事,未得还府,卿复以功曹为吾萧何,守会稽耳。”后三日,便遣翻还郡。
(《三国志•吴书十二》) 译文 虞翻字仲翔,会稽郡余姚县人。会稽太守王朗让他当了自己的功曹(汉代郡守以下有“功曹史”,简称“功曹”,为郡守的总务官,除掌人事外,得参与一郡之政务)。
孙策征讨会稽时,刚好虞翻的父亲去世,虞翻穿着丧服来到府门,王朗想要抗击孙策,虞翻就脱掉丧服入府去见王朗,劝王朗不要抗击孙策而应该回避。王朗没有采用虞翻的意见,迎战孙策,落得大败,逃亡到了海上。
虞翻追随护卫,到了东部侯官县(今福州),侯官的县长紧闭城门不让进去。虞翻前往说服侯官县长,然后才被放进城去了。
王朗对虞翻说:“你家里还有老母亲,你回去吧。”虞翻回到会稽后,孙策又让虞翻当了自己的功曹,用朋友交往的礼节来对待虞翻,并且亲身到过虞翻的家里拜访。
孙策喜欢骑马打猎,虞翻劝阻他说:“你虽然驱遣的是乌合之众,是其他将帅打败后解散回来归附你的士卒,但这些士卒都愿意为你效死力,即使是汉高祖刘邦也比不上你啊。但是你轻易出行,跟随的官员都来不及穿好衣服跟上你(严,衣装),吏卒们常常感到很苦恼。
治理人的领导者如果自身不持重就没有威信,所以,白龙化为鱼,结果被渔夫预且把它当成鱼刺伤了它的眼睛;白蛇自己跑出来溜达,结果被刘邦杀了。希望你稍微留意一下这方面的事情。”
孙策说:“你说的正确。但我时常有些想法,端坐在家里,忧闷不乐,就像春秋时的裨谌(人名,音píchén)打腹稿的样子,因此我就喜欢出去走走。”
《吴书》上说:孙策讨伐山区一带的越人时,斩了他们的首领后,叫他的手下全部分散开去追赶逃亡的贼寇,自己一人骑着马与虞翻在山中相遇。虞翻问他的部下在什么地方,孙策说:“我叫他们全都去追赶贼寇去了。”
虞翻说:“这件事太危险了!”虞翻叫孙策下马,说:“这里草很深,情况不明,突然之间有紧急事情发生,来不及调转马头。你不要骑马了,只能够牵着马,手里拿着弓箭步行。
我擅长使用矛戟,请允许我在前面开路。”来到平坦的地方后,虞翻又叫孙策上马。
孙策说:“你没有马,怎么办呢?”虞翻回答说:“我能步行,一天能走二百里左右,自从征战以来,将士们没有谁能比得过我。明府你请打马前行,我能大步跟上。”
走到大路上,遇见了一个吹号角的队长,孙策拿过号角自己吹起来,孙策的部下听惯了孙策吹的号角声,全都出来跟随着孙策,于是跟从孙策转战,打下了三个郡。《江表传》上说:孙策征讨黄祖时,带领军队想从豫章经过便把豫章打下来,。
2 《三国志·吴书十》文言文题吕蒙字子明,汝南富陂人也。
少南渡,依姊夫邓当。当为孙策将,数讨山越。
蒙年十五六,窃随当击贼,当顾见大惊,呵叱不能禁止。归以告蒙母,母恚欲罚之,蒙曰:“贫贱难可居,脱误有功,富贵可致。
且不探虎穴,安得虎子?”母哀而舍之。时当职吏以蒙年小轻之,曰:“彼竖子何能为?此欲以肉餧虎耳。”
他日与蒙会,又蚩辱之。蒙大怒,引刀杀吏,出走,逃邑子郑长家。
出因校尉袁雄自首,承闲为言,策召见奇之,引置左右。 数岁,邓当死,张昭荐蒙代当,拜别部司马。
权统事,料诸小将兵少而用薄者,欲并合之。蒙阴赊贳,为兵作绛衣行縢,及简日,陈列赫然,兵人练习,权见之大悦,增其兵。
从讨丹杨,所向有功,拜平北都尉,领广德长。 从征黄祖,祖令都督陈就逆以水军出战。
蒙勒前锋,亲枭就首,将士乘胜,进攻其城。祖闻就死,委城走,兵追禽之。
权曰:“事之克,由陈就先获也。”以蒙为横野中郎将,赐钱千万。
是岁,又与周瑜、程普等西破曹公于乌林,围曹仁于南郡。益州将袭肃举军来附,瑜表以肃兵益蒙,蒙盛称肃有胆用,且慕化远来,于义宜益不宜夺也。
权善其言,还肃兵。瑜使甘宁前据夷陵,曹仁分众攻宁,宁困急,使使请救。
诸将以兵少不足分,蒙谓瑜、普曰:“留淩公绩,蒙与君行,解围释急,势亦不久,蒙保公绩能十日守也。”又说瑜分遣三百人柴断险道,贼走可得其马。
瑜从之。军到夷陵,即日交战,所杀过半。
敌夜遁去,行遇柴道,骑皆舍马步走。兵追蹙击,获马三百匹,方船载还。
于是将士形势自倍,乃渡江立屯,与相攻击,曹仁退走,遂据南郡,抚定荆州。还,拜偏将军,领寻阳令。
鲁肃代周瑜,当之陆口,过蒙屯下。肃意尚轻蒙,或说肃曰:“吕将军功名日显,不可以故意待也,君宜顾之。”
遂往诣蒙。酒酣,蒙问肃曰:“君受重任,与关羽为邻,将何计略,以备不虞?”肃造次应曰:“临时施宜。”
蒙曰:“今东西虽为一家,而关羽实熊虎也,计安可不豫定?”因为肃画五策。肃于是越席就之,拊其背曰:“吕子明,吾不知卿才略所及乃至于此也。”
遂拜蒙母,结友而别一。 一江表传曰:初,权谓蒙及蒋钦曰:“卿今并当涂掌事,宜学问以自开益。”
蒙曰:“在军中常苦多务,恐不容复读书。”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令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少时历诗、书、礼记、左传、国语,惟不读易。至统事以来,省三史、诸家兵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如卿二人,意性朗悟,学必得之,宁当不为乎?宜急读孙子、六韬、左传、国语及三史。孔子言“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光武当兵马之务,手不释卷。孟德亦自谓老而好学。
卿何独不自勉勖邪?”蒙始就学,笃志不倦,其所览见,旧儒不胜。后鲁肃上代周瑜,过蒙言议,常欲受屈。
肃拊蒙背曰:“吾谓大弟但有武略耳,至于今者,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大兄今论,何一称穰侯乎。兄今代公瑾,既难为继,且与关羽为邻。
斯人长而好学,读左传略皆上口,梗亮有雄气,然性颇自负,好陵人。今与为对,当有单复以(卿)〔乡〕待之。”
密为肃陈三策,肃敬受之,秘而不宣。
权常叹曰:“人长而进益,如吕蒙、蒋钦,盖不可及也。富贵荣显,更能折节好学,耽悦书传,轻财尚义,所行可迹,并作国士,不亦休乎!” 时蒙与成当、宋定、徐顾屯次比近,三将死,子弟幼弱,权悉以兵并蒙。
蒙固辞,陈启顾等皆勤劳国事,子弟虽小,不可废也。书三上,权乃听。
蒙于是又为择师,使辅导之,其操心率如此。 魏使庐江谢奇为蕲春典农,屯皖田乡,数为边寇。
蒙使人诱之,不从,则伺隙袭击,奇遂缩退,其部伍孙子才、宋豪等,皆携负老弱,诣蒙降。后从权拒曹公于濡须,数进奇计,又劝权夹水口立坞,所以备御甚精,一曹公不能下而退。
一吴录曰:权欲作坞,诸将皆曰:“上岸击贼,洗足入船,何用坞为?”吕蒙曰:“兵有利钝,战无百胜,如有邂逅,敌步骑蹙人,不暇及水,其得入船乎?”权曰:“善。”遂作之。
曹公遣朱光为庐江太守,屯皖,大开稻田,又令闲人招诱鄱阳贼帅,使作内应。蒙曰:“皖田肥美,若一收孰,彼众必增,如是数岁,操态见矣,宜早除之。”
乃具陈其状。于是权亲征皖,引见诸将,问以计策。
一蒙乃荐甘宁为升城督,督攻在前,蒙以精锐继之。侵晨进攻,蒙手执枹鼓,士卒皆腾踊自升,食时破之。
既而张辽至夹石,闻城已拔,乃退。权嘉其功,即拜庐江太守,所得人马皆分与之,别赐寻阳屯田六百人,官属三十人。
蒙还寻阳,未期而庐陵贼起,诸将讨击不能禽,权曰:“鸷鸟累百,不如一鹗。”复令蒙讨之。
蒙至,诛其首恶,余皆释放,复为平民。 一吴书曰:诸将皆劝作土山,添攻具,蒙趋进曰:“治攻具及土山,必历日乃成,城备既修,外救必至,不可图也。
且乘雨水以入,若留经日,水必向尽,还道艰难,蒙窃危之。今观此城,不能甚固,以三军锐气,四面并攻,不移时可拔,及水以归,全胜之道也。”
权从之。 是时刘备令关羽镇守,专有荆土,权命蒙西取长沙、零、桂三郡。
蒙移书二郡,望风归服,惟零陵太守郝普城守不降。而备。
3 文言文《三国志·吴书·丁奉传》翻译 丁奉虽不能吏书,而计略过人,丁奉字承渊,庐江安丰人也。少以骁勇为小将,属甘宁、陆逊、潘璋等。数随征伐,战斗常冠军。每斩将搴旗,身被创夷。稍迁偏将军。
魏遣诸葛诞、胡遵等攻东兴,诸葛恪率军拒之。诸将皆曰:“敌闻太傅自来,上岸必遁走。”奉独曰:“不然。彼动其境内,悉许、洛兵大举而来,必有成规,岂虚还哉?无恃敌之不至,恃吾有以胜之。”及恪上岸,奉与将军唐咨、吕据、留赞等,俱从山西上。奉曰:“今诸军行迟,若敌据便地,则难与争锋矣。”乃辟诸军使下道,帅麾下三千人径进。时北风,奉举帆二日至,遂据徐塘。天寒雪,敌诸将置酒高会,奉见其前部兵少,相谓曰:“取封侯爵赏,正在今日!”乃使兵解铠著胄,持短兵。敌人从而笑焉,不为设备。奉纵兵斫之,大破敌前屯。魏将文钦来降,以奉为虎威将军,从孙峻至寿春迎之,与敌追军战于高亭。奉跨马持矛,突入其陈中,斩首数百,获其军器。进封安丰侯。
孙休即位,与张布谋,欲诛孙綝,布曰:“丁奉虽不能吏书,而计略过人,能断大事。”休召奉告曰:“綝秉国威,将行不轨,欲与将军诛之。”奉曰:“丞相兄弟友党甚盛,恐人心不同,不可卒制,可因腊会,有陛下兵以诛之也。”休纳其计,因会请綝,奉与张布目左右斩之。迁大将军,加左右都护。
宝鼎三年,皓命奉与诸葛靓攻合肥。奉与晋大将石苞书,构而间之,苞以征还。建衡三年,卒。奉贵而有功,渐以骄矜。或有毁之者,皓追以前出军事,徙奉家于临川。
(《三国志·吴书·丁奉传》)
译文
丁奉字承渊,是庐江安丰人。年少时因为骁勇为小将,跟随甘宁、陆逊、潘璋等。数度跟随征战,战斗中常常最勇敢。常斩将夺旗,身受创伤。逐渐升为偏将军。
魏派诸葛诞、胡遵等攻打东兴,诸葛恪率军抵御。诸将都所:“敌人听说太傅亲自来,上了岸一定就逃走。”独有丁奉说:“不然。他们从国内来,尽调许、洛兵大举而来,一定有所计划,怎么可能空手而归?不要倚靠敌人不来,要依靠我们有办法打胜它。”等到诸葛恪上岸,丁奉与将军唐咨、吕据、留赞等,都从山西面上去。丁奉说:“现在我们各军行动迟缓,如果让敌人占据有利地形,就很难和他们对抗了。”于是命令军队从旱路下去,率领手下三千兵直接进军。当时刮着北风,丁奉从水路两天到达,于是占据徐塘。天很冷,下着雪,敌人诸将摆酒聚会,丁奉见他们前面的部队兵少,对大家说:“想获得封侯的奖赏,就在今日!”于是让士兵解下铠穿上胄,持短兵器。敌人跟随着笑话他们,不做防备。丁奉率兵砍杀敌人,大破敌先头部队。魏将文钦来投降,(朝廷任命)丁奉为虎威将军,跟随孙峻到寿春迎接,与敌人追军在高亭作战。丁奉跨马持矛,冲入敌阵中,杀敌数百,缴获军用物资。进封安丰侯。
孙休即位,和张布谋划,要杀掉孙綝,张布说:“丁奉虽不熟知文法,但是谋略超过常人,能决断大事。”孙休召丁奉告诉他说:“孙綝把持政权,将要做不合法度的事情,想要和将军一起诛杀他。”丁奉说:“丞相兄弟党羽很多,恐怕人内心想法不同,不能突然制服,可借腊会的机会,用陛下的士兵来诛杀他。”孙休采纳他的计策,于是在腊会时请孙綝,丁奉与张布示意左右斩杀了孙綝。升大将军,加左右都护。
宝鼎三年,孙皓命令丁奉与诸葛靓攻打合肥。丁奉给晋大将石苞写信,设计离间他们,石苞于是撤军。建衡三年,丁奉去世。丁奉显贵而有功,渐渐地骄傲自夸起来。有人诋毁他,孙皓于是拿先前出兵的事情追究他,让丁奉搬家到临川。
4 《三国志·吴书·陆绩转》文言文陆绩字公纪,吴郡吴人也。
父康,汉末为庐江太守。绩年六岁,于九江见袁术。
术出橘,绩怀三枚,去,拜辞堕地,术谓曰:“陆郎作宾客而怀橘乎?”绩跪答曰:“欲归遗母。”术大奇之。
孙策在吴,张昭、张纮、秦松为上宾,共论四海未泰,须当用武治而平之,绩年少末坐,遥大声言曰:“昔管夷吾相齐桓公,九合诸候,一匡天下,不用兵车。孔子曰:”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今论者不务道德怀取之术,而惟尚武,绩虽童蒙,窃所未安也。“昭等异焉。
绩容貌雄壮,博学多识,星历算数无不该览。虞翻旧齿名盛,庞统荆州令士,年亦差长,皆与绩友善。
孙权统事,辟为奏曹掾,以直道见惮,出为郁林太守,加偏将军,给兵二千人。绩既有躄疾,又意在儒雅,非其志也。
虽有军事,着述不废,作《浑天图》,注《易》释《玄》,皆传于世。豫自知亡日,乃为辞曰:“有汉志士吴郡陆绩,幼敦《诗》、《书》,长玩《礼》、《易》受命南征,遘疾遇厄,遭命不幸,呜呼悲隔!”又曰:“从今已去,六十年之外,车同轨,书同文,恨不及见也。”
年三十二卒。长子宏,会稽南部都尉,次子睿,长水校尉。
5 《三国志·吴书·吴主传第二》文言文全文很长,此处字数有限没法全文贴上。孙权本身就是三国中的重要人物嘛
吴主孙权传,孙权,字仲谋。他的哥哥孙策平定江东诸郡时,他时年十五岁,被任命为阳羡县县长。曾被郡里察举为孝廉,州里推荐为茂才(秀才),代理奉义校尉。
汉朝廷考虑到孙策远在江东,还能够尽臣子的职责交纳贡物,于是派遣使者刘琬赐给他爵位、官服。刘琬对人说:“我看孙家兄弟们虽说个个才华出众、深明事理,但都富贵不终、寿命不永,只有老二孙权孝廉,体态相貌奇伟,不同于凡人,有大贵之相,寿命又最长,你们可以待以后看我的话得到应验。”建安四年(199),孙权跟随孙策征讨庐江太守刘勋。刘勋败逃后,又进军沙羡讨伐黄祖。
6 《三国志·吴书十》文言文翻译甘宁的儿子厨下儿曾犯了过错,投奔了吕蒙。
吕蒙怕甘宁杀害他,所以也不送还。后来甘宁带着礼物拜访吕蒙的母亲,这才将那个人送还了甘宁。
甘宁答应吕蒙不杀他。一会儿回了船,吕蒙将他绑缚在桑树上,亲自挽弓射杀了他。
完事后,解衣躺在船中。吕蒙大怒,擂起战鼓,调动军队,打算上船攻打甘宁。
甘宁听说后,故意高卧不起。吕蒙的母亲赤脚步行出面劝谏吕蒙说:“吴王待你如亲骨肉,托付给你大事,有什么私人恩怨而攻击甘宁呢?甘宁死的日子,纵然吴王不问罪,你作为臣下也是违犯法律。”
吕蒙素来孝顺,听了母亲的话,就豁然释怀(不再追究),亲自到甘宁船上,笑着招呼甘宁说:“兴霸,老母亲做好了饭等你去吃,赶快上岸走吧!”甘宁涕泪俱下哽咽着说:“我辜负了您啊!”与吕蒙一起回去见母亲,欢欢喜喜地宴饮终日。
7 求文言文《三国志吴书诸葛 瑾传》全文翻译与权谈说谏喻,未尝切愕,微见风彩,粗陈指归,如有未合,则舍而及他,徐复托事造端,以物类相求,于是权意往往而释。
吴郡太守朱治,权举将也,权曾有以望之,而素加敬,难自诘让,忿忿不解。瑾揣知其故,而不敢显陈,乃乞以意私自问,遂于权前为书,泛论物理,因以己心遥往忖度之。
毕,以呈权,权喜,笑曰:“孤意解矣。颜氏之德,使人加亲,岂谓此邪?”权又怪校尉殷模,罪至不测。
群下多为之言,权怒益甚,与相反覆,惟瑾默然,权曰:“子瑜何独不言?”瑾避席曰:“瑾与殷模等遭本州倾覆,生类殄尽。弃坟墓,携老弱,披草莱,归圣化,在流隶之中,蒙生成之福,不能躬相督厉,陈答万一,至令模孤负恩惠,自陷罪戾。
臣谢过不暇,诚不敢有言。”权闻之怆然,乃曰:“特为君赦之。”
三国志·吴书十
吕蒙字子明,汝南富陂人也。少南渡,依姊夫邓当。当为孙策将,数讨山越。蒙年十五六,窃随当击贼,当顾见大惊,呵叱不能禁止。归以告蒙母,母恚欲罚之,蒙曰:“贫贱难可居,脱误有功,富贵可致。且不探虎穴,安得虎子?”母哀而舍之。时当职吏以蒙年小轻之,曰:“彼竖子何能为?此欲以肉餧虎耳。”他日与蒙会,又蚩辱之。蒙大怒,引刀杀吏,出走,逃邑子郑长家。出因校尉袁雄自首,承闲为言,策召见奇之,引置左右。
数岁,邓当死,张昭荐蒙代当,拜别部司马。权统事,料诸小将兵少而用薄者,欲并合之。蒙阴赊贳,为兵作绛衣行縢,及简日,陈列赫然,兵人练习,权见之大悦,增其兵。从讨丹杨,所向有功,拜平北都尉,领广德长。
从征黄祖,祖令都督陈就逆以水军出战。蒙勒前锋,亲枭就首,将士乘胜,进攻其城。祖闻就死,委城走,兵追禽之。权曰:“事之克,由陈就先获也。”以蒙为横野中郎将,赐钱千万。
是岁,又与周瑜、程普等西破曹公于乌林,围曹仁于南郡。益州将袭肃举军来附,瑜表以肃兵益蒙,蒙盛称肃有胆用,且慕化远来,于义宜益不宜夺也。权善其言,还肃兵。瑜使甘宁前据夷陵,曹仁分众攻宁,宁困急,使使请救。诸将以兵少不足分,蒙谓瑜、普曰:“留淩公绩,蒙与君行,解围释急,势亦不久,蒙保公绩能十日守也。”又说瑜分遣三百人柴断险道,贼走可得其马。瑜从之。军到夷陵,即日交战,所杀过半。敌夜遁去,行遇柴道,骑皆舍马步走。兵追蹙击,获马三百匹,方船载还。于是将士形势自倍,乃渡江立屯,与相攻击,曹仁退走,遂据南郡,抚定荆州。还,拜偏将军,领寻阳令。
鲁肃代周瑜,当之陆口,过蒙屯下。肃意尚轻蒙,或说肃曰:“吕将军功名日显,不可以故意待也,君宜顾之。”遂往诣蒙。酒酣,蒙问肃曰:“君受重任,与关羽为邻,将何计略,以备不虞?”肃造次应曰:“临时施宜。”蒙曰:“今东西虽为一家,而关羽实熊虎也,计安可不豫定?”因为肃画五策。肃于是越席就之,拊其背曰:“吕子明,吾不知卿才略所及乃至于此也。”遂拜蒙母,结友而别一。
一江表传曰:初,权谓蒙及蒋钦曰:“卿今并当涂掌事,宜学问以自开益。”蒙曰:“在军中常苦多务,恐不容复读书。”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令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少时历诗、书、礼记、左传、国语,惟不读易。至统事以来,省三史、诸家兵书,自以为大有所益。如卿二人,意性朗悟,学必得之,宁当不为乎?宜急读孙子、六韬、左传、国语及三史。孔子言“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光武当兵马之务,手不释卷。孟德亦自谓老而好学。卿何独不自勉勖邪?”蒙始就学,笃志不倦,其所览见,旧儒不胜。后鲁肃上代周瑜,过蒙言议,常欲受屈。肃拊蒙背曰:“吾谓大弟但有武略耳,至于今者,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今论,何一称穰侯乎。兄今代公瑾,既难为继,且与关羽为邻。斯人长而好学,读左传略皆上口,梗亮有雄气,然性颇自负,好陵人。今与为对,当有单复以(卿)〔乡〕待之。”。密为肃陈三策,肃敬受之,秘而不宣。权常叹曰:“人长而进益,如吕蒙、蒋钦,盖不可及也。富贵荣显,更能折节好学,耽悦书传,轻财尚义,所行可迹,并作国士,不亦休乎!”
时蒙与成当、宋定、徐顾屯次比近,三将死,子弟幼弱,权悉以兵并蒙。蒙固辞,陈启顾等皆勤劳国事,子弟虽小,不可废也。书三上,权乃听。蒙于是又为择师,使辅导之,其操心率如此。
魏使庐江谢奇为蕲春典农,屯皖田乡,数为边寇。蒙使人诱之,不从,则伺隙袭击,奇遂缩退,其部伍孙子才、宋豪等,皆携负老弱,诣蒙降。后从权拒曹公于濡须,数进奇计,又劝权夹水口立坞,所以备御甚精,一曹公不能下而退。
一吴录曰:权欲作坞,诸将皆曰:“上岸击贼,洗足入船,何用坞为?”吕蒙曰:“兵有利钝,战无百胜,如有邂逅,敌步骑蹙人,不暇及水,其得入船乎?”权曰:“善。”遂作之。
曹公遣朱光为庐江太守,屯皖,大开稻田,又令闲人招诱鄱阳贼帅,使作内应。蒙曰:“皖田肥美,若一收孰,彼众必增,如是数岁,操态见矣,宜早除之。”乃具陈其状。于是权亲征皖,引见诸将,问以计策。一蒙乃荐甘宁为升城督,督攻在前,蒙以精锐继之。侵晨进攻,蒙手执枹鼓,士卒皆腾踊自升,食时破之。既而张辽至夹石,闻城已拔,乃退。权嘉其功,即拜庐江太守,所得人马皆分与之,别赐寻阳屯田六百人,官属三十人。蒙还寻阳,未期而庐陵贼起,诸将讨击不能禽,权曰:“鸷鸟累百,不如一鹗。”复令蒙讨之。蒙至,诛其首恶,余皆释放,复为平民。
一吴书曰:诸将皆劝作土山,添攻具,蒙趋进曰:“治攻具及土山,必历日乃成,城备既修,外救必至,不可图也。且乘雨水以入,若留经日,水必向尽,还道艰难,蒙窃危之。今观此城,不能甚固,以三军锐气,四面并攻,不移时可拔,及水以归,全胜之道也。”权从之。
是时刘备令关羽镇守,专有荆土,权命蒙西取长沙、零、桂三郡。蒙移书二郡,望风归服,惟零陵太守郝普城守不降。而备自蜀亲至公安,遣羽争三郡。权时住陆口,使鲁肃将万人屯益阳拒羽,而飞书召蒙,使舍零陵,急还助肃。初,蒙既定长沙,当之零陵,过酃,载南阳邓玄之,玄之者郝普之旧也,欲令诱普。及被书当还,蒙秘之,夜召诸将,授以方略,晨当攻城,顾谓玄之曰:“郝子太闻世闲有忠义事,亦欲为之,而不知时也。左将军在汉中,为夏侯渊所围。关羽在南郡,今至尊身自临之。近者破樊本屯,救酃,逆为孙规所破。此皆目前之事,君所亲见也。彼方首尾倒悬,救死不给,岂有余力复营此哉?今吾士卒精锐,人思致命,至尊遣兵,相继于道。今子太以旦夕之命,待不可望之救,犹牛蹄中鱼,冀赖江汉,其不可恃亦明矣。若子太必能一士卒之心,保孤城之守,尚能稽延旦夕,以待所归者,可也。今吾计力度虑,而以攻此,曾不移日,而城必破,城破之后,身死何益于事,而令百岁老母,戴白受诛,岂不痛哉?度此家不得外问,谓援可恃,故至于此耳。君可见之,为陈祸福。”玄之见普,具宣蒙意,普惧而听之。玄之先出报蒙,普寻后当至。蒙豫敕四将,各选百人,普出,便入守城门。须臾普出,蒙迎执其手,与俱下船。语毕,出书示之,因拊手大笑,普见书,知备在公安,而羽在益阳,惭恨入地。蒙留(孙河)〔孙皎〕,委以后事。即日引军赴益阳。刘备请盟,权乃归普等,割湘水,以零陵还之。以寻阳、阳新为蒙奉邑。
师还,遂征合肥,既彻兵,为张辽等所袭,蒙与淩统以死捍卫。后曹公又大出濡须,权以蒙为督,据前所立坞,置强弩万张于其上,以拒曹公。曹公前锋屯未就,蒙攻破之,曹公引退。拜蒙左护军、虎威将军。
鲁肃卒,蒙西屯陆口,肃军人马万余尽以属蒙。又拜汉昌太守,食下隽、刘阳、汉昌、州陵。与关羽分土接境,知羽骁雄,有并兼心,且居国上流,其势难久。初,鲁肃等以为曹公尚存,祸难始构,宜相辅协,与之同仇,不可失也,蒙乃密陈计策曰:“(今)〔令〕征虏守南郡,潘璋住白帝,蒋钦将游兵万人,循江上下,应敌所在,蒙为国家前据襄阳,如此,何忧于操,何赖于羽?且羽君臣,矜其诈力,所在反覆,不可以腹心待也。今羽所以未便东向者,以至尊圣明,蒙等尚存也。今不于强壮时图之,一旦僵仆,欲复陈力,其可得邪?”权深纳其策,又聊复与论取徐州意,蒙对曰:“今操远在河北,新破诸袁,抚集幽、冀,未暇东顾。徐土守兵,闻不足言,往自可克。然地势陆通,骁骑所骋,至尊今日得徐州,操后旬必来争,虽以七八万人守之,犹当怀忧。不如取羽,全据长江,形势益张。”权尤以此言为当。及蒙代肃,初至陆口,外倍修恩厚,与羽结好。
后羽讨樊,留兵将备公安、南郡。蒙上疏曰:“羽讨樊而多留备兵,必恐蒙图其后故也。蒙常有病,乞分士众还建业,以治疾为名。羽闻之,必撤备兵,尽赴襄阳。大军浮江,昼夜驰上,袭其空虚,则南郡可下,而羽可禽也。”遂称病笃,权乃露檄召蒙还,阴与图计。羽果信之,稍撤兵以赴樊。魏使于禁救樊,羽尽禽禁等,人马数万,托以粮乏,擅取湘关米。权闻之,遂行,先遣蒙在前。蒙至寻阳,尽伏其精兵舳舻中,使白衣摇橹,作商贾人服,昼夜兼行,至羽所置江边屯候,尽收缚之,是故羽不闻知。遂到南郡,士仁、麋芳皆降一。蒙入据城,尽得羽及将士家属,皆怃慰,约令军中不得干历人家,有所求取。蒙麾下士,是汝南人,取民家一笠,以覆官铠,官铠虽公,蒙犹以为犯军令,不可以乡里故而废法,遂垂涕斩之。于是军中震栗,道不拾遗。蒙旦暮使亲近存恤耆老,问所不足,疾病者给医药,饥寒者赐衣粮。羽府藏财宝,皆封闭以待权至。羽还,在道路,数使人与蒙相闻,蒙辄厚遇其使,周游城中,家家致问,或手书示信。羽人还,私相参讯,咸知家门无恙,见待过于平时,故羽吏士无斗心。会权寻至,羽自知孤穷,乃走麦城,西至漳乡,众皆委羽而降。权使朱然、潘璋断其径路,即父子俱获,荆州遂定。
一吴书曰:将军士仁在公安拒守,蒙令虞翻说之。翻至城门,谓守者曰:“吾欲与汝将军语。”仁不肯相见。乃为书曰:“明者防祸于未萌,智者图患于将来,知得知失,可与为人,知存知亡,足别吉凶。大军之行,斥候不及施,烽火不及举,此非天命,必有内应。将军不先见时,时至又不应之,独守萦带之城而不降,死战则毁宗灭祀,为天下讥笑。吕虎威欲径到南郡,断绝陆道,生路一塞,案其地形,将军为在箕舌上耳,奔走不得免,降则失义,窃为将军不安,幸熟思焉。”仁得书,流涕而降。翻谓蒙曰:“此谲兵也,当将仁行,留兵备城。”遂将仁至南郡。南郡太守麋芳城守,蒙以仁示之,遂降。
吴录曰:初,南郡城中失火,颇焚烧军器。羽以责芳,芳内畏惧,权闻而诱之,芳潜相和。及蒙攻之,乃以牛酒出降。
以蒙为南郡太守,封孱陵侯,一赐钱一亿,黄金五百斤。蒙固辞金钱,权不许。封爵未下,会蒙疾发,权时在公安,迎置内殿,所以治护者万方,募封内有能愈蒙疾者,赐千金。时有针加,权为之惨戚,欲数见其颜色,又恐劳动,常穿壁瞻之,见小能下食则喜,顾左右言笑,不然则咄唶,夜不能寐。病中瘳,为下赦令,群臣毕贺。后更增笃,权自临视,命道士于星辰下为之请命。年四十二,遂卒于内殿。时权哀痛甚,为之降损。蒙未死时,所得金宝诸赐尽付府藏,敕主者命绝之日皆上还,丧事务约。权闻之,益以悲感。
一江表传曰:权于公安大会,吕蒙以疾辞,权笑曰:“禽羽之功,子明谋也,今大功已捷,庆赏未行,岂邑邑邪?”乃增给步骑鼓吹,敕选虎威将军官属,并南郡、庐江二郡威仪。拜毕还营,兵马导从,前后鼓吹,光耀于路。
蒙少不修书传,每陈大事,常口占为笺疏。常以部曲事为江夏太守蔡遗所白,蒙无恨意。及豫章太守顾邵卒,权问所用,蒙因荐遗奉职佳吏,权笑曰:“君欲为祁奚耶?”于是用之。甘宁粗暴好杀,既常失蒙意,又时违权令,权怒之,蒙辄陈请:“天下未定,斗将如宁难得,宜容忍之。”权遂厚宁,卒得其用。
蒙子霸袭爵,与守冢三百家,复田五十顷。霸卒,兄琮袭侯。琮卒,弟睦嗣。
孙权与陆逊论周瑜、鲁肃及蒙曰:“公瑾雄烈,胆略兼人,遂破孟德,开拓荆州,邈焉难继,君今继之。公瑾昔要子敬来东,致达于孤,孤与宴语,便及大略帝王之业,此一快也。后孟德因获刘琮之势,张言方率数十万众水步俱下。孤普请诸将,咨问所宜,无适先对,至子布、文表,俱言宜遣使修檄迎之,子敬即驳言不可,劝孤急呼公瑾,付任以众,逆而击之,此二快也。且其决计策,意出张苏远矣;后虽劝吾借玄德地,是其一短,不足以损其二长也。周公不求备于一人,故孤忘其短而贵其长,常以比方邓禹也。又子明少时,孤谓不辞剧易,果敢有胆而已;及身长大,学问开益,筹略奇至,可以次于公瑾,但言议英发不及之耳。图取关羽,胜于子敬。子敬答孤书云:“帝王之起,皆有驱除,羽不足忌。”此子敬内不能办,外为大言耳,孤亦恕之,不苟责也。然其作军,屯营不失,令行禁止,部界无废负,路无拾遗,其法亦美也。”
评曰:曹公乘汉相之资,挟天子而扫群桀,新荡荆城,仗威东夏,于时议者莫不疑贰。周瑜、鲁肃建独断之明,出众人之表,实奇才也。吕蒙勇而有谋断,识军计,谲郝普,禽关羽,最其妙者。初虽轻果妄杀,终于克己,有国士之量,岂徒武将而已乎!孙权之论,优劣允当,故载录焉。
原句
忌者欲挤之死,使人危言动之,朴泰然无惧色。
译文
忌恨他的人就想排挤他想让他死,就使人拿耸人听闻的话来吓唬他,李朴态度安然毫无惧色。
附录:
宋史·卷三百七十七·列传第一百三十六·李朴传
原文
李朴,字先之,虔之兴国人。登绍圣元年进士第,调临江军司法参军,移西京国子监教授,程颐独器许之。移虔州教授。以尝言隆祐太后不当废处瑶华宫事,有诏推鞫。忌者欲挤之死,使人危言动之,朴泰然无惧色。旋追官勒停,会赦,注汀州司户。
徽宗即位,翰林承旨范纯礼自言待罪四十六日,不闻玉音,谓朴曰:“某事岂便于国乎?某事岂便于民乎?”朴曰:“承旨知而不言,无父风也。”纯礼泣下。
右司谏陈瓘荐朴,有旨召对,朴首言:“熙宁、元丰以来,政体屡变,始出一二大臣所学不同,后乃更执圆方,互相排击,失今不治,必至不可胜救。”又言:“今士大夫之学不求诸己,而惟王氏之听,败坏心术,莫大于此。愿诏勿以王氏为拘,则英材辈出矣。”蔡京恶朴鲠直,他执政三拟官,皆持之不下,复以为虔州教授。又嗾言者论朴为元祐学术。,不当领师儒,罢为肇庆府四会令。
有奸民言邑东地产金宝,立额买扑,破田畴,发墟墓,厚赂乃已,朴至,请罢之。改承事郎,知临江军清江县、广东路安抚司主管机宜文字。钦宗在东宫闻其名,及即位,除著作郎,半岁凡五迁至国子祭酒,以疾不能至。高宗即位,除秘书监,趣召,未至而卒,年六十五。赠宝文阁待制,官其子孙二人。
朴自为小官,天下高其名。蔡京将强致之,俾所厚道意,许以禁从,朴力拒不见,京怒形于色,然终不害也。中书侍郎冯熙载欲邂逅见朴,朴笑曰:“不能见蔡京,焉能邂逅冯熙载邪?”居官所至有声。在广南,止其帅孙竢以文具勤王,不若发常赋助边。破漕使郑良引真腊取安南之计,以息边患,人称其智。朴尝自志其墓曰:“以天为心,以道为体,以时为用,其可已矣。”盖叙其平生云。有《章贡集》二十卷行于世。
注释
1、推鞫:亦作“推鞠”。审问。《隋书·裴蕴传》:“蕴知上意,遣张行本奏威罪恶,帝付蕴推鞫之,乃处其死。”唐陆贽《商量处置窦参事体状》:“若不付外推鞠,则恐难定罪名。”宋司马光《论皇城司巡察亲事官札子》:“有百姓杀人,私用钱物休和,事下开封府推鞫,皆无事实。”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四》:“累絏多人,辗转推鞫,始有一人吐实。”
2、危言:耸人听闻的言论。宋无名氏《道山清话》:“绛欲以危言中伤大臣,事既无根,徒摇众听。”明张居正《上六部禀帖》:“且巧为诋说,捏造危言,遂为纂修所影藉。”
3、泰然:安然。形容心情安定。《庄子·庚桑楚》“宇泰定者,发乎天光”晋郭象注:“夫德宇泰然而定,则其所发者天光耳,非人耀。”唐权德舆《丙寅岁苦贫戏题》诗:“中忆裴子野,泰然倾薄糜。”《云笈七签》卷六四:“心既泰然,不寿何待。”清赵翼《瓯北诗话·白香山诗》:“实由于食贫居贱之有素;汔可小康,即处之泰然,不复求多也。”
4、追官勒停:指追回官衔,勒令停职。《宋史·理宗纪一》:“李全之叛,淮东提刑司检法吴澄等出泰州城谒贼,各追官勒停。”宋吴曾《能改斋漫录·记事二》:“熙宁三年敕:‘今后官员失入死罪,一人追官勒停,二人除名,三人除名编管。’”《警世通言·皂角林大王假形》:“降了三个圣旨:第一开封府问官追官勒停。”
5、待罪:古代官吏任职的谦称,意谓不胜其职而将获罪。旧时官吏常怕因失职而获罪,便以待罪为自己供职的谦词。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仆赖先人绪业,得待罪辇毂下,二十余年矣。”汉司马迁《史记·季布传》:“臣无功窃宠,待罪河东。(当时季布任河东守。)”宋范仲淹《滕君墓志铭》:“予时待罪政府,尝力辩之。”清孔尚任《桃花扇·归山》:“老夫待罪锦衣,多历年所,门户党援,何代无之?”
6、玉音:原系尊称帝王的言语。《尚书大传》卷四:“皆莫不磬折玉音、金声、玉色。”汉司马相如《长门赋》:“愿赐问而自进兮,得尚君之玉音。”宋苏森《<栾城集>后序》:“孝宗皇帝玉音问曰:‘子由之文平淡而深造于理,《栾城集》天下无善本,朕欲刊之。’”清陈康祺《郎潜纪闻》卷三:“癸未,(上)临雍讲学,玉音朗朗。”后用以对别人言辞的敬称。三国魏曹植《七启》:“将敬涤耳,以听玉音。”唐元稹《酬孝甫见赠》诗之十:“开坼新诗展大璆,明珠炫转玉音浮。”宋杨亿《送刘秀州》诗:“骑置迢迢阻玉音,左鱼江海遂初心。”
7、召对:君主召见臣下令其回答有关政事、经义等方面的问题。宋苏辙《谢除中书舍人又表》:“一封朝奏,夕闻召对之音;众口交攻,终致南迁之患。”明高启《西清对雨》诗:“坐咏西清暇,君王召对稀。”《儿女英雄传》第40回:“及至他得了讲官,大考起来,渐次升到国子监祭酒,便累蒙召对。”
8、政体:为政的要领。汉荀悦《申鉴·政体》:“承天惟允,正身惟常,任贤惟固,恤民惟勤,明制惟典,立业惟敦,是谓政体也。”唐吴兢《贞观政要·论政体》:“自此百官中有学业优长兼识政体者,多进其阶品,累加迁擢焉。”明何良俊《四友斋丛说·史一》:“若将六部案牍中有关于政体者一一録出,修为一书,则累朝之事更无遗漏矣。”
9、圆方:谓随物赋形,或方或圆。唐司空图《二十四诗品·委曲》:“道不自器,与之圆方。”宋范仲淹《金在熔赋》:“因烈火而变化,逐懿范而圆方。”
10、排击:排斥;抨击。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二:“(贾表之)资禀甚豪,尝谓仕宦当作御史,排击奸邪。”明李东阳《曹参论》:“设非平、勃诸臣为之排击拨正于后,则汉之为汉,我不敢知,恶在其为清净之效也?”清彭绍升《<南畇先生遗书>后序》:“而于时有当湖陆子者出,复以排击王学为功,又因王子而并罪高子。”
11、失今不治:不研究实际情况。不治:不研究。南朝梁任昉《为范尚书让吏部封侯第一表》:“固尝钻厉求学而一经不治。”
12、鲠直:刚直;率直。《后汉书·黄琬传》:“(刁韪)在朝有鲠直节,出为鲁、东海二郡相。”《水浒传》第53回:“李逵虽是愚蠢,不省理法,也有些小好处:第一,鲠直,分毫不肯苟取于人。”巴金《随想录·纪念雪峰》:“见第一面我就认为雪峰是个鲠直、真诚、善良的人,我始终尊敬他。”梁斌《红旗谱》十一:“(大贵)沉默了半天,才鲠直地说:‘我看着这脯红,三天不吃饭也不饥!’”附:骾直:刚强正直。鲁迅《中国小说史略》第二十篇:“其父铁英为御史,中玉虑以骾直得祸,入都谏之。”
13、嗾(sǒu):唆使;嗾使;教唆;指使别人做坏事。
14、立额买扑:确定土地数额包买赋税。额:规定的数目。如:额地(计入纳税纳粮数额的田地);额外主事(明清各部中,等级最低的官员);额子(定额;规定的数目)。买扑:宋元的一种包税制度。宋初对酒、醋、陂塘、墟市、渡口等的税收,由官府核计应征数额,招商承包。包商(买扑人)缴保证金于官,取得征税之权。后由承包商自行申报税额,以出价最高者取得包税权。元时的包税范围更加扩大。宋欧阳修《乞免蒿头酒户课利札子》:“臣窃见河东买扑酒户,自兵兴数年,不计远近,并将月纳课利,支往边上折纳米粟。”宋张耒《明道杂志》:“仁宗时,有大豪焦隐者,尝诣三司投状,乞买扑解州盐池,岁纳浄利。”
15、田畴:泛指田地。《礼记·月令》:“(季夏之月)可以粪田畴,可以美土疆。”孙希旦集解引吴澄曰:“田畴,谓耕熟而其田有疆界者。”汉贾谊《新书·铜布》:“铜布于下,采铜者弃其田畴,家铸者损其农事,谷不为则邻于饥。”宋范仲淹《稼穑惟宝赋》:“田畴播殖之时,岂慙种玉。”郭沫若《屈原》第一幕:“园后为篱栅,有门在正中偏右,园外一片田畴。”
16、墟墓:丘墓;墓地。《礼记·檀弓下》:“墟墓之间,未施哀于民而民哀。”晋潘岳《悼亡诗》之三:“徘徊墟墓间,欲去复不忍。”宋王谠《唐语林·补遗一》:“此人神魂已游墟墓,不可更留供奉。”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三》:“一老翁坐墟墓间,旁有狐十余,各捧书蹲坐。”鲁迅《中国小说史略》第二篇:“其流风至汉不绝,今在墟墓间犹见有石刻神祇怪物圣哲士女之图。”
17、厚赂:多多贿赂。
18、禁从:帝王侍从。特指翰林学士之类的文学侍从官。宋叶适《<阴阳精义>序》:“郑公不登禁从死,景元老为选人亦死。”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东坡三》:“然东坡自此脱谪籍,登禁从,累帅方面。”《云麓漫钞》卷十引宋王明清《挥麈録》:“张耆既贵,尝欲置酒邀禁从,上许之。”明王鏊《震泽长语·官制》:“有官有职差遣,以登台阁禁从为显宦。”
19、邂逅:偶然;侥幸。汉王充《论衡·逢遇》:“且夫遇也,能不预设,说不宿具,邂逅逢喜,遭合上意,故谓之遇。”《魏书·恩幸传·侯刚》:“兼刚口唱打杀,挝筑非理,本有杀心,事非邂逅。”宋王安石《高魏留》诗:“邂逅得归耶战死,母随人去亦萧然。”宋陆游《夜读兵书》诗:“成功亦邂逅,逆料政自疏。”另:意外;万一。《后汉书·杜根传》:“周旋民间,非绝迹之处,邂逅发露,祸及知亲,故不为也。”《资治通鉴·汉安帝建光元年》引此文,胡三省注曰:“邂逅,不期而会,谓出于意料之外也。”《三国志·吴志·吕蒙传》“又劝权夹水口立坞,所以备御甚精”裴松之注引晋张勃《吴录》:“权欲作坞,诸将皆曰:‘上岸击贼,洗足入船,何用坞为?’吕蒙曰:‘兵有利钝,战无百胜,如有邂逅,敌步骑蹙入,不暇及水,其得入船乎?’”《南史·张邵传》:“若刘穆之邂逅不幸,谁可代之?”《资治通鉴·后唐明宗天成元年》“知祥浚壕树栅,遣马步都指挥使李仁罕将四万人,骁锐指挥使李延厚将二千人讨绍深”元胡三省注:“既浚壕树栅为守城之备,又遣重兵出讨,以兵有邂逅,战苟不利,则退守无仓卒失措之忧。”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太原狱》:“(孙令)乃谓姑妇:‘……汝家本清门,不过一时为匪人所诱,罪全在某。堂上刀石具在,可自取击杀之。’姑妇趑趄,恐邂逅抵偿,公曰:‘无虑,有我在。’”
20、居官:担任官职。《仪礼·士相见礼》:“与众言,言忠信慈祥;与居官者言,言忠信。”《史记·汲郑列传》:“使黯任职居官,无以逾人。”《旧唐书·白居易传》:“凡所居官,未尝终秩,率以病免,固求分务,识者多之。”《红楼梦》第37回:“贾政自元妃归省之后,居官更加勤慎,以期仰答皇恩。”
21、文具:谓空有条文。《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且秦以任刀笔之吏,吏争以亟疾苛察相高,然其敝徒文具耳,无恻隐之实。”司马贞索隐:“谓空具其文而无其实也。”《宋史·哲宗纪一》:“有司奉行失当,几于烦扰,或苟且文具,不能布宣实惠。”《元典章·台纲二·察司合察事理》:“按察司官所至之处……体究一切非违,务要实行,无为文具。”章炳麟《政闻社社员大会破坏状》:“明时黄册盖多有不实者,及一条鞭法盛行,而编审亦为文具。”
22、勤王:谓尽力于王事。《左传·僖公二十五年》:“狐偃言于晋侯曰:‘求诸侯莫如勤王。’”《周礼·春官·大宗伯》“秋见曰觐”汉郑玄注:“觐之言勤也,欲其勤王之事。”《晋书·谢安传》:“夏禹勤王,手足胼胝。”多指君主的统治受到威胁而动摇时,臣子起兵救援王朝。《后汉书·袁绍传》:“乃下诏书于绍,责以地广兵多而专自树党,不闻勤王之师。”清孔尚任《桃花扇·哭主》:“孤臣左良玉,远在边方,不能一旅勤王,罪该万死了。”
23、常赋:固定的赋税。《魏书·食货志》:“先是太安中,高宗以常赋之外杂调十五,颇为烦重,将与除之。”唐孙樵《书何易于》:“百姓入常赋、有垂白偻仗者,易于必召坐与食,问政得失。”宋范成大《寒亭》诗:“自云足踏地,常赋何能免。”
24、助边:谓捐献财物以资助边防费用。《汉书·卜式传》:“时汉方事匈奴,式上书,愿输家财半助边。”清李渔《奈何天·虑婚》:“大爷何不乘此未借之先……也仿卜式的故事,捐几万银子去助边。”
25、漕使:转运使,主管由水路输送粮食、给养。中国唐代以后各王朝主管运输事务的中央或地方官职。首见于唐。唐玄宗开元二年(714),置水陆转运使,掌洛阳、长安间食粮运输事务。十八年(730),置江淮转运使,掌东南各道水陆转运。肃宗乾元元年(758),又置诸道转运使,掌全国谷物财货转输与出纳。代宗后,常由宰相兼领,有时与盐铁使并为一职,称盐铁转运使,并于诸道分置巡院,五代废巡院。宋初为集中财权,置诸路转运使掌一路财赋,并监察地方官吏,官高秩重者为都转运使,简称漕,实为府、州以上行政长官。皇帝出巡时有行在转运使,出兵征讨则有随军转运使。辽南面财赋官亦有都转运使与转运使,掌赋税钱谷仓库出纳与度量衡制度,各路置转运使。元、明有都转运盐使,清有都转盐运使,专管盐务,与唐、宋、辽、金转运使职责不同。
26、真腊:真腊国。中国古籍中用以称七至十七世纪吉蔑王国,位于今柬埔寨。其名始见《隋书》。自唐武德以后屡与中国通使。宋元时期中国商人颇有在其地安家经商者。元人周达观撰《真腊风土记》,是研究真腊古史的重要参考资料。唐韩愈《送郑尚书序》:“其海外杂国,若躭浮罗、流求毛人、夷亶之州,林邑、扶南、真腊、干陀利之属,东南际天地以万数。”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凤仙》:“此自真腊携来,所谓‘田婆罗’也。”
27、安南:安南国。安南国是越南的古称。安南一词,最初作为地区—政区名出现于中国载籍,是唐代初叶的事。本来的越南只包括现越南北部一带,不包括现越南南部-本来的占城国。古代越南从公元前3世纪的中国秦朝开始是中国领土。公元10世纪,五代十国时,越南叛乱,从中国分裂出去,中国北宋政府无力平叛,但越南一直作为中国的藩属国。安南国一词,最初作为地区—政区名出现于中国载籍,是唐代初叶的事,当时越南是中国安南都护府管辖。1406年,明成祖朱棣派张辅率军深入安南,至1407年,大获全胜,消灭了纂位的安南胡氏政权(胡朝),得府州四十八、户三百十二万。1407年六月,明朝消灭越南胡朝后,声称为了回应当地官吏耆老“原复古郡县”的请求,便将之改名“交趾”,朱棣改安南国为交趾布政使司,自此安南国正式成了明朝的一个行政区。但这种局面没能维持多久,之后安南兵连祸结,明军数次作战不利。至明宣宗时对连年战争感到厌倦,杨士奇等大臣乘机进言,宣宗断然决计罢兵,诏尚在安南的王通等人率军八万余人北返,罢交趾布政使司,安南遂由中国版图中再次分出作为中国的藩属国。现如今的越南国在清朝嘉庆前称安南国,是当时中国的属国。乾隆帝曾出兵安南,支持黎维祁与安南国王阮光平交战,并作为“十全武功”之一,大肆宣扬。历史上的越南长期臣服于中国,所以“安南”、“越南”这两个国名均与中国官方有关。“安南”之名,最早见于唐高宗永徽六年,655年以后,五府皆隶于广州,长官称为五府(管)经略使,由广州刺史兼任。唐调露元年(679)所置之安南都护府(治所在今河内)。唐初地方设州、县。岭南45州分属广州、桂州、容州、邕州、安南5个都督府(又称岭南五管)。唐末的905年(一说为906),静海节度使独孤损被贬职流放与此同时,中国境内藩镇割据,政局混乱,而安南鸿州的曲承裕则凭着他“宽和爱人”的性格及地方豪族身份,受到当地人支持,自称静海节度使,治理安南。唐朝被迫承认既成事实,认可曲承裕静海节度使之职,并加封同平章事( Đồng bình chương sự)。虽然名义上还是唐朝的官员,实际上曲承裕已建立起自主的政权。曲承裕任职不久,便于907年6月去世,其子静海军行营司马权知留后曲颢(Khúc Hạo)继位。曲承裕越南史称“曲先主”。后梁贞明三年(917),曲颢去世,由儿子曲承美袭位,史称曲后主。这段时期在越南历史称为曲家,这是越南地区脱离中国历史的开端。“安南国”之名,南宋绍兴十四年(1144)、绍兴二十六年(1156)即见于记载。淳熙元年(1174)初,李朝国王李天祚遣使入贡,南宋孝宗始正式“诏赐国名安南,封南平王李天祚为安南国王”;淳熙二年(1175)八月,又“赐安南国王印”。“安南国”之名自此始。
28、边患:边境遭到侵犯的祸患。汉贾谊《新书·匈奴》:“国有二族,方乱天下,甚于匈奴之为边患也。”明谢肇淛《五杂俎·地部二》:“文皇之三犂虏庭,知其必为边患也。”
29、平生:指平素的志趣、情谊、业绩等。晋陶潜《停云》诗:“人亦有言,日月于征,安得促席,说彼平生?”唐裴度《中书即事》诗:“盐梅非拟议,葵藿是平生。”清陈康祺《郎潜纪闻》卷十三:“唐子方自有平生,他日不烦诸曲笔!”
译文
李朴,字先之,是虔州的兴国县人。考中绍圣元年(1094)进士,调任临江军司法参军,移任西京国子监教授,程颐特别器重称许。移任虔州州学教授。因为曾说隆祐太后不应当废弃居瑶华宫的事,皇帝有诏令审问此案。忌恨他的人就想排挤他想让他死,就使人拿耸人听闻的话来吓唬他,李朴态度安然毫无惧色。不久追回官衔,勒令停职,适逢大赦,注名登记为汀州司户。
宋徽宗即位,翰林承旨范纯礼说自己任职四十六天,没有听到李朴的话,就对李朴说:“某事有利于国家吗?某事有利于国家吗?”李朴曰:“你知而不言,没有你父亲的风骨。”范纯礼为此落泪。
右司谏陈瓘推荐李朴,有圣旨召大臣廷对,李朴首先说:“熙宁、元丰以来,施政纲领屡次变革,刚有一两位大臣学问不同,接着就各持己见,互相排挤,不研究实际情况,这一定会导致形势不能补救。”又说:“如今士大夫做学问不求之于自己,而只听王氏的,败坏心术,没有比这更大的了。希望皇上下诏不要受王氏局限,那么就可以英材辈出了。”蔡京讨厌李朴耿直,其他执政三次拟任官职,他都压下不下达,又任命他为虔州教授。又唆使言官议论李朴搞元祐学术,不应当做儒生的老师,于是罢免为肇庆府四会县令。
有奸民说县东边的地方出产金宝,确定土地数额包买赋税,打破田畴,发掘坟墓,多多贿赂(官吏)才停止。李朴到任后,请求废弃这种制度。改任承事郎,主管临江军清江县、广东路安抚司主管机宜文字。宋钦宗在东宫时就听闻他的名声,到他即位后,授予他著作郎之职,半年内一共升迁五次官至国子祭酒,因病不能到职。宋高宗即位,授任秘书监,迅速征召,未到京就去世了,享年六十五岁。赠官宝文阁待制,他的两个子孙被封官。
李朴自从做了小官,天下人抬高他的名声。蔡京要强求拉拢他,就让他所信赖的人向他说明心意,答应让他做皇帝侍从,李朴极力拒绝不见他,蔡京怒形于色,然而最终没有害他。中书侍郎冯熙载想意外见一下李朴,李朴笑着说:“(我都)不见蔡京,怎么能见冯熙载呢?”任官所到之处都有很好的名声。在广南,阻止了广南帅孙竢凭空头条勤王,不如发放固定的赋税资助边防。改变了漕使郑良借助真腊国(今柬埔寨)夺取安南国(今越南)的计策,来平息边患,人们称赞他有智谋。李朴曾自撰墓志铭说:“把天作为心志,把道作为本体,把时代作为运用(根据),就可以做好事了。”这大概是叙述他自己一生的志趣吧。有20卷《章贡集》流传于世。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