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日本侵略者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北平沦落敌手。敌伪当局要求北平梨园公益会出面组织京剧界义务表演,为日军唱捐飞机。在敌人的威逼下,很多人不敢不唱,唯有一人坚定地说:“我不能为日本人唱义务戏叫他们买飞机去炸中国人。我一人做事一人当,决不能让大家受牵连。献机义务戏的事,我宁死枪下也决不从命!请转告日本人,甭找梨园的麻烦,我自己有什么罪过,让他们直接找我说话就是了。”此人,正是中国“四大名旦”之一的程派创始人程砚秋。
■人物小传
程砚秋:(1904~1958,满族正黄旗人)
原名承麟,著名京剧大师,四大名旦之一,程派创始人,中共党员。代表剧目有《锁麟囊》《窦娥冤》《荒山泪》《春闺梦》等。
对外称病 名旦退隐
程砚秋,著名京剧艺术家,1904年生于北京,6岁卖身学艺,11岁登台演出,17岁独立成班。1927年,他与梅兰芳、荀慧生、尚小云被评选为“四大名旦”,那一年他才23岁。
1937年拒绝为日军唱戏后,程砚秋的日子过得很不平静。1941年,他乘102次列车从上海演出归来,在前门火车站下车。以伪警察徐大麻子为首的几个便衣,在罩棚下围住程砚秋,不容分说就是一阵拳打脚踢。程砚秋从小学习武旦,师从多位名家,具有很好的武功根底,只见他挥拳左迎右击,徐大麻子等人挨了不少拳头。徐大麻子恼羞成怒,抡起刀鞘向程砚秋脸上打去。眼看程砚秋要吃亏,路经此处的铁路工人小沈机智地用日语喊道:“八嘎牙路(混蛋),不要打了!”别看徐大麻子对中国人耀武扬威,可对日本主子却百依百顺。一听这句日本话,徐大麻子等人马上住手。程砚秋乘机向出站口跑去,脱离了险境。回到家,程砚秋对夫人说:“我程某就是不给日本人唱戏,看他们到底能把我怎么样!”
重重的压力和敌人的机关算计极大地影响了程砚秋的日常生活,他不得不时刻处于防备状态中,这样的生活使他身心俱疲。在此情形下,程砚秋决定谢绝舞台、息演退隐。一方面,他对外宣称身体患病,不能登台演出,并托人请德国大夫亲笔开具了一个患病证明。另一方面,他告别了城里报子胡同的家人,到了北平西北郊的青龙桥开始了务农生活。
村居务农 难避日伪
搬到青龙桥时适逢春节,程先生自书自撰一副春联:“蓄发事耕耘,杜门谢来往;殷勤语行人,早作退步想。”春联贴在门上,程砚秋便开始了村居的漫长生活。
一代名伶程砚秋真的做了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他购置了60多亩地,添置牲畜、马车、农具,请了几位农民做帮工。烈日之下,只见他带着孩子跟随帮工来到黑山扈山坡锄地,身披青布衣褂,脚穿黑布鞋,俨然一位壮实的庄稼汉。在玉米地里,年轻的农家帮伙正在教程家父子“一步三锄”地耪玉米,他们共同练习前跨一大步,连耪三锄,将田间杂草除掉,还要注意不能伤了秧苗。还没干上一上午,大伙已经大汗淋漓。
此间,程砚秋宣称要实行“三闭主义”,即闭口、闭眼、闭心,意在避开日伪的骚扰。同时,他带来很多的历史古籍,专心攻读《汉书》《大宋宣和遗事》《明史》等书籍,由历史事件联系到中国当时的命运,又想到自己的处境,不胜感慨。他说:“前日已读完《汉书》《宣和遗事》,徽、钦二帝经过惨状,宫人、公主、王妃均被掳去,青衣行酒真不如平民精神快活。亡国之惨,真令人不忍睹。现在该轮到我们来做亡国奴了,别无选择似的非要你逆来顺受。我没做什么亏心事,不怕!他们爱把我怎么样就怎么样,国破家亡,个人安危又算得什么?让他们来吧!”
虽然已经停止了登台演出,但此时的程砚秋仍然无时无刻不心系京剧。他一方面不断对自己以往的剧目精雕细琢,反复修改以日臻完美。甚至经常邀请友人同行切磋技艺。另一方面,结合自己攻读的历史古籍和心中所思,开始酝酿新的作品。这些作品,凝合了他自己的心绪和感受,与当时的时代特征息息相关,比如经典剧目《通灵笔》。
世外桃源的生活并非始终平静。虽然程砚秋已经不登台演出,并且移居郊外。但日伪特务仍然经常上门骚扰。1944年2月的一个深夜,日本宪兵和伪警突然闯入程砚秋的家中,准备抓人。幸亏当日程砚秋未在家中,事后程夫人通过挚友申请保释,才免除了冤狱之灾。程砚秋悲切地说,“士可杀不可辱,”他深切感受到了作为亡国奴的屈辱,急切地盼望中国人民能够重新站立起来。
闻获捷报 重登戏台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程砚秋万分高兴,逢人便说:“看到打败日本侵略者,真高兴呀!我早就相信中国亡不了!艺术亡不了!”他满怀胜利的喜悦在北平广播电台做广播演说,愤怒控诉日寇在华的种种罪行。同时,他宣布,改“三闭主义”为“三开主义”,即开口、开眼、开心,开始重新登台演出。
1949年1月31日,北平和平解放,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1军121师,在军政委莫文骅率领下进入北平城,接管北平的防务。2月1日,41军军部和直属队进驻报子胡同。由于41军担任北平的警备任务,41军军部也是北平警备司令部。司令部的通讯科就住在18号程砚秋家。为了表示对程先生的谢意,莫文骅和41军军长吴克华、军政治部主任欧阳文来到程先生家。程先生见到他们,激动地说:“贵军为民赴汤蹈火,理应盛情款待,只是家人甚多,寒舍狭小,实在抱歉。”几位军首长赶忙说:“这已经给您增添了不少的麻烦,请程先生海涵。”
新中国成立后,程砚秋重新开始在京剧舞台上活跃起来。1950年,程砚秋在西安表演后写成《西北戏曲调查小记》,掀起了西北之行演出的序幕。在此期间,程砚秋曾与贺龙元帅邂逅,贺龙元帅赠宝刀一柄,并说,“宝刀赠烈士,红粉送佳人”。1951年,程砚秋赴西南考察返回路过武汉时,得知当地同志们捐献抗美援朝的飞机还差几个“螺丝钉”,立即不顾劳顿辛苦,在汉口连唱五天义务戏。
补白
程砚秋入党 周总理点赞
1957年春天,程砚秋正式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同年10月,经周恩来总理、贺龙副总理的介绍,光荣地加入了中国***。
对于程砚秋在抗战期间的爱国壮举,周恩来总理曾赞扬道:程砚秋坚持民族气节,反对日伪统治,毅然息影剧坛,避居山村,荷锄务农的爱国主义壮举,不仅在当时成为鼓舞人们抗日救国的巨大精神力量,而且将永远在中华民族抗敌御侮、争取解放的斗争史册上放射着耀眼的光辉。
经中国戏曲研究院党支部讨论通过,程砚秋成为中国***预备党员。
1958年程砚秋病逝后,被追认为中国***正式党员。
史实寻踪
西四北三条39条(原报子胡同18号)是程砚秋的故居。
这是一所三进的四合院,如意门开在东南角的巽位,进门是一个影壁。前院北房是程砚秋的书斋和客厅;中院有梨树、青竹、花坛,非常美丽;连接中院和后院的是一个建筑精美的垂花门,后院正房是三间北房、两间耳房的格局,程砚秋的卧室在东耳房。
故居现如今还保持着原建的格局,他生前用过的戏装、剧本、图书和学习生活等用品均保存完好。
1唐玄宗与莲花池 唐玄宗晚年独爱莲花,与莲花结下不解之缘,这与杨贵妃有着密切的联系。 杨贵妃,小字玉环,弘农华阴人,出身官僚世家。其肤如凝脂,貌似莲花,美艳异人,是洛阳第一美女。开元二十八年(740年)作为寿王妃的杨玉环到骊山华清宫游览,正遇唐玄宗巡幸华清行宫,两人邂逅相遇,一见钟情。天宝四载 (745年)八月初六,玄宗在度过60周岁诞辰的第二天,就急忙册封27岁的杨玉环为贵妃。这时的杨贵妃脸色白嫩,脸型丰满匀称,酷似莲花,被玄宗称赞为“莲脸”,正如唐代诗人白居易在描写李隆基(唐玄宗、又叫唐明皇)和杨贵妃(杨玉环)的故事《长恨歌》中所赞叹的“太液芙蓉未央柳,芙蓉如面柳如眉”。 正因为这样,玄宗开始对莲花情钟独有。天宝六载(747年),他诏令扩建骊山华清宫,并利用骊山的温泉,专门修饰了两个沐浴大池,时称“供奉两汤”,唐玄宗专用的浴池,称御汤,引骊山温泉入池,浴池四壁多用大理石堆砌,壁上雕有九龙飞翔之状,龙头为白玉石雕。温泉似从九龙嘴中喷人池内,故时人又称九龙池或九龙汤。在御汤的正中,安放了一朵“石莲花”。这朵石莲花是“安史之乱”前范阳节度使安禄山进献。其雕刻巧夺天工,酷似莲花,深得玄宗喜爱,故安置于御汤中央,又使石莲“才出水际”,一眼望去,出水芙蓉,亭亭玉立,婀娜多姿,被群臣称赞为莲花汤或莲花池。每逢冬至,唐玄宗便携带贵妃来此避寒沐浴。 而一到夏季,玄宗则携同贵妃往太液池赏荷观月。唐朝太液池在长安城北 大明宫内,即今陕西省西安市北偏东处。池分东西两部分,西部较大,中间用渠道相连。池内千叶白莲盛开,美不胜收。有一年秋8月,玄宗在太液池宴席作 乐,热闹非常。群臣看着池内亭亭玉立的千叶白莲,酷似美丽的少女,娴静多姿,一致称赞莲花的娇艳。而半醉半醒的唐玄宗则指着杨贵妃对左右大臣说:莲花虽美,但不解人意,这怎么能与既善解人意又貌似莲花的贵妃相比!此后,人们又常以“解语花”来比喻美丽的少女。唐玄宗还用莲花汁调香粉作御墨,谓其曰:龙者剂。 此外,每逢夏秋之际,玄宗还常与贵妃至曲江池与兴庆宫龙池赏荷避暑。兴庆宫的大龙池是数里大池,池内植白莲,池中央建有水殿。白天,玄宗与贵妃泛舟池上,入夜,便寝宿水殿之中观荷纳凉,直至拂晓。(摘自《中国荷文化》) 2乾隆与荷花造景 乾隆(1711~1799年),雍正第四子,1735~1796年在位期间,遍访中国名山大川,曾六下江南,吸取了江南园林的意趣和造园手法,结合北方的具体条件加以融洽。尤其是把江南园林中的奇葩——荷花,引种到了北方皇家苑囿,使荷花得到了进一步的传播应用。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当他第三次南巡至杭州西湖时,不禁被曲院风荷亭亭的莲荷、幽静的庭院所折服,回京后便在皇家苑囿圆明园中,按照西湖曲院风荷布局的格调,筑台建亭,叠石砌池,栽柳植荷,创造了又一座莲荷风情园——曲院风荷,而成为圆明园四十景之一。 避暑山庄位于河北承德热河西岸,占地约560公顷,是一座大型的天然山水园。它始建于康熙年间。康熙三下江南,看到江南的秀丽风光,就决意在承德把江南名山大川之名胜汇集于一园,因此建造了这座避暑行宫。到了乾隆年间,又增添了许多以荷花为主景的名胜。例如,坐落在山麓的“曲水荷香亭”,下临曲沼,“藕花无数,荷植亭亭”,颇具山乡特色。另外,临湖傍水的“观莲所”,面对“芙蕖万柄,涵光照影,天葩琼蕊,诚为罕观”。其所如亭,四面开窗,近水傍堤专供赏荷,为乾隆三十六景之十四景。因山庄湖中有温泉注入,故这里的荷花花期甚 长,有时已过寒露,湖中仍见荷花盛开,乾隆有诗曰:“荷花仲秋见,惟因此热泉。” 乾隆一向敬仰荷花,尤其是荷花的君子节操。他认为荷花精神是“以屈为 神,丈夫之道;淡而无华,高节乃现”。公元1792年夏,乾隆在承德避暑山庄青莲岛烟雨楼中消夏,见眼前一片荷花,摇曳生姿,不禁诗兴盎然,作《对荷》一首:“花盛原因开以迟,楼阴一片绮纨披。屈为信理固宜是,淡拂华高乃在兹。鹿苑不妨姿游奕,鸳湖岂必较参差。设如座喻对君子,杏树依稀与论诗。” 乾隆六下江南,对江南的采莲风俗也颇为欢喜,写有《采莲曲》:“薰风拂池塘,明霞映州渚,荡漾木兰船,采莲不知暑,莲花如锦叶如盖,芳香自送摇清簌,疑有天孙为弄梭,不然洛浦飘衣带。采莲采莲夏复秋,青青苇岸忽白头。徘徊不觉露毕湿,独喜红芳载满舟。” (摘自《中国荷文化》) 3朱自清与《荷塘月色》 朱自清(1898—1948年),字佩弦,江苏扬州人,是一位散文领域里高等的风景画家,被誉为“美文”或现代散文的代表。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发动政变的消息传到北京,使当时正在北平清华大学中文系任教的朱自清十分震惊,惶惚不安。“四一二”的枪声,打乱了朱自清的思绪,眼睁睁看着一幕历史悲剧开场,他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苦涩滋味。7月盛夏的一个夜晚,他独自来到了西院幽静的荷塘边。后来,他把这晚在荷塘边的漫步和遐想,写成一篇散文,这就是《荷塘月色》。 (摘自《中国荷文化》)
早上5点起床赶头班飞机。打车到了首都机场T2,和同事下车照例先抽根烟。我和同事找了个烟灰桶,点上烟开始过瘾。这时候走过来一个黑黑瘦瘦的男子,就站在我们对面,隔着个烟灰桶也开始了喷云吐雾。由于起得太早,我还迷糊着,也没看他。我的同事小声对我说,对面的人好像有点眼熟。我仔细一看,吴奇隆。 很感慨我的儿时偶像也和我一样,被岁月摩擦成了大叔了。我们就这么一起相对无言,一口一口嘬着烟,又一起掐灭了烟头进了候机楼。吴奇隆直奔东航vip室,直接躺在沙发上休息了。旁边助理在帮他办登机手续。可怜我和同事虽说也是困得不行,还是得自己拎着行李在柜台前排着长队。
传统文化知识古人用成语定义朋友关系
布衣之交布衣:布做的衣服,指平民。指平民之间的交往或显贵者与平民之间平等而诚垫的交往。
患难之交:在一起经历过艰难困苦的朋友。
酒肉之交:在一起只是吃喝玩乐而不干正经事的朋友出自《单刀会》。
肺腑之交:指无话不谈、推心置腹的朋友。
竹马之交:童年时代就要好的朋友,出自《长干行》。
杵臼之交:杆:春米用的木棒。臼:春米用的石臼形容不计身份、不嫌贫贱而结交的好友。
一面之交:只见过一面的交情,比喻交情很浅同“一面之雅”。出自《本论》。
生死之交:同生共死的交谊,出自元·郑德辉《绉梅香》。
君子之交意思是贤者之间的交情,平淡如水不尚虚华出自:《庄子·山木》。
邂逅之交:无意中相遇而结成的朋友。
点头之交:是谓交情甚浅,见了面只不过点点头而已,出自《上海的早晨》。
金兰之交像金石般坚固的交情,出自《汉书·韩信传》。
泛泛之交:交情不深的朋友,出自《朱子语类》卷三十八。
半面之交:同别人只见过一面的交情;形容交情很浅也作“半面之识”出自《三国名人序赞》。
胶漆之交:朋友之间深厚不移的友情,古时就有“胶漆自谓坚,不如雷与陈”之说。出自《鲠直张千替S妻》。
刎颈之交:比喻可以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
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但词源是《东周列国志》中杜伯和左儒的故事。
莫逆之交:是一则来源于寓言故事的成语,成语有关典故最早出自于战国·庄周《庄子·大宗师》 指非常要好的朋友;在句子中可充当宾语;含褒义。
八拜之交指结拜为异姓兄弟姐妹关系,比喻关系极为密切,出自《闻见前录》。后八拜之交指管鲍之交、知音之交、刎颈之交、舍命之交胶漆之交、鸡黍之交、忘年之交、生死之交。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