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当爱情遇上科学家》的剧情比较老套,属于灰姑娘和王子之间的爱情故事。在这里周雨彤所饰演的女主白凌凌,初期是一个其貌不扬的女孩,因为喜欢上了刘以豪所饰演的男主杨岚航,开始努力奋进,并最终考进了对方的学校,而男主杨岚航却因为意外暂时离开了一段时间,以至于白凌凌差点放弃了这段感情。前期的剧情还有着校园般的甜蜜,因为白凌凌始终处于暗恋阶段,而杨岚航并不像对方想象得那么好,他也有自卑的一面,不过当两个人真正碰面后,就开始走入了俗套。
第一,霸道总裁的人设。白凌凌毕业的时候,杨岚航突然出现也学术不过关的理由将对方留住,让白凌凌对杨岚航充满了敌意。杨岚航生长在优越的家庭里,有着本能的高傲,明明喜欢着对方,却不做任何解释,也因此弄得两个人发生了很多误会,而且他这样的人设并不讨喜,作为男生喜欢一个人却不敢追求,最后还是在情敌的刺激下才告白。
第二,捐赠心脏瓣膜。因为杨岚航心脏有缺陷,所以他最初和女主是因为互相鼓励而走入了对方的内心。偏偏女主捐赠的心脏瓣膜,正好符合男主,就让人觉得有些刻意了。而最关键的是在白凌凌将自己的心脏瓣膜捐赠给对方之后,居然会误以为对方想要离开,而独自伤心。这点也是非常不合理的,她那么爱男主,岂会不知自己在对方心中的重要性。
第三,周雨彤饰演的女主总有着一丝忧愁。可能她想尽力把白凌凌那种活泼的性格表现出来,但因为白凌凌出生在一个非常落魄的家庭,所以总是存在着矛盾的一面,非常不容易掌握,让人觉得怪怪的。
『壹』 你还知道哪些科学家充满好奇心,不断探索发现的故事呢
爱迪生发明灯泡,贝尔发明电话,法拉利发现电磁感应,富兰克林捕捉到闪电中的电流,莱特兄弟发明飞机,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规律,居里夫妇发现镭等等,都是不同时期科学家对未知的探索
『贰』 哪些科学家充满好奇心 不断探索发现
伽利略·伽利雷 伽利略·伽利雷(1564~1642)意大利天文学家、力学家、哲学家、物理学家、数学家。 1564年2月15日生于比萨,1642年1月8日卒于比萨。伽利略家族姓伽利雷(Galilei),他的全名是Galileo Galilei,但现已通行称呼他的名Galileo,而不称呼他的姓。因为翻译问题,所以姓众说纷纭,以伽利略·伽里雷为准。 生平: 伽利略1572年开始上学,1575年随家迁居佛罗伦萨进修道院学习。1589年被聘为比萨大学的数学教授。1591年到威尼斯的帕多瓦大学任教。1609年回佛罗伦萨,1611年到罗马并担任林嗣科学院的院士。1633年2月以“反对教皇,宣扬邪学”被罗马宗教裁判所判处终身监禁。1638年以后,双目逐渐失明,晚景凄凉。1642年1月8日逝世。三百多年后,1979年11月10日,罗马教皇不得不在公开集会上宣布:1633年对伽利略的宣判是不公正的。1980年10月又提出重审这一案件,并在罗组成一个包括不同宗教信仰的世界著名科学家委员会来研究伽利略案件的始末,研究科学同宗教的关系,研究伽利略学说的科学价值及其对现代科学思想的贡献。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的智商:180以上 主要贡献: 可分下列三个方面: ①力学 伽利略是第一个把实验引进力学的科学家,他利用实验和数学相结合的方法确定了一些重要的力学定律。1582年前后,他经过长久的实验观察和数学推算,得到了摆的等时性定律。接着在1585年因家庭经济困难辍学。离开比萨大学期间,他深入研究古希腊学者欧几里得、阿基米德等人的著作。他根据杠杆原理和浮力原理写出了第一篇题为《天平》的论文。不久又写了论文《论重力》,第一次揭示了重力和重心的实质并给出准确的数学表达式,因此声名大振。与此同时,他对亚里士多德的许多观点提出质疑。 在1589~1591年间,伽利略对落体运动作了细致的观察。从实验和理论上否定了统治千余年的亚里士多德关于“落体运动法则”确立了正确的“自由落体定律”,即在忽略空气阻力条件下,重量不同的球在下落时同时落地,下落的速度与重量无关。根据伽利略晚年的学生V维维亚尼的记载,落体实验是在比萨斜塔上公开进行的,但在伽利略的著作中并未明确说明实验是在比萨斜塔上进行的。因此近年来对此存在争议。 伽利略对运动基本概念,包括重心、速度、加速度等都作了详尽研究并给出了严格的数学表达式。尤其是加速度概念的提出,在力学史上是一个里程碑。有了加速度的概念,力学中的动力学部分才能建立在科学基础之上,而在伽利略之前,只有静力学部分有定量的描述。 伽利略曾非正式地提出过惯性定律(见牛顿运动定律)和外力作用下物体的运动规律,这为牛顿正式提出运动第一、第二定律奠定了基础。在经典力学的创立上,伽利略可说是牛顿的先驱。 伽利略还提出过合力定律,抛射体运动规律,并确立了伽利略相对性原理 伽利略在力学方面的贡献是多方面的。这在他晚年写出的力学著作《关于两门新科学的谈话和数学证明》中有详细的描述。在这本不朽著作中,除动力学外,还有不少关于材料力学的内容。例如,他阐述了关于梁的弯曲试验和理论分析,正确地断定梁的抗弯能力和几何尺寸的力学相似关系。他指出,对长度相似的圆柱形梁,抗弯力矩和半径立方成比例。他还分析过受集中载荷的简支梁,正确指出最大弯矩在载荷下,且与它到两支点的距离之积成比例。伽利略还对梁弯曲理论用于实践所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指出工程结构的尺寸不能过大,因为它们会在自身重量作用下发生破坏。他根据实验得出,动物形体尺寸减小时,躯体的强度并不按比例减小。他说:“一只小狗也许可以在它背上驮两三只同样大小的狗,但我相信一匹马也许连一匹和它同样大小的马也驮不起。” ②天文学 他是利用望远镜观测天体取得大量成果的第一位科学家。这些成果包括:发现月球表面凹凸不平,木星有四个卫星(现称伽利略卫星),太阳黑子和太阳的自转,金星、木星的盈亏现象以及银河由无数恒星组成等。他用实验证实了哥白尼的“地动说”,彻底否定了统治千余年的亚里士多德和托勒密的“天动说”。 ③哲学 他一生坚持与唯心论和教会的经院哲学作斗争,主张用具体的实验来认识自然规律,认为经验是理论知识的源泉。他不承认世界上有绝对真理和掌握真理的绝对权威,反对盲目迷信。他承认物质的客观性、多样性和宇宙的无限性,这些观点对发展唯物主义的哲学具有重要的意义。但由于历史的局限性,他强调只有可归纳为数量特征的物质属性才是客观存在的。 伽利略因为支持日心说入狱后,”放弃了”日心说,他说”考虑到种种阻碍,两点之间最短的不一定是直线”,正是因为他有这样的思想,暂时的放弃换得永远的支持,没有像布鲁诺那样去壮烈,但却可以为科学继续贡献自己的力量。 伽利略奥.伽利略(Galileo Galilei,1564 - 1642)是意大利文艺复兴后期伟大的天文学家、物理学家、力学家和哲学家,也是近代实验物理学的开拓者,被誉为“近代科学之父”。他是为维护真理而进行不屈不挠的战士。恩格斯称他是“不管有何障碍,都能不顾一切而打破旧说,创立新说的巨人之一”。 一.伽利略生平 伽利略于1564年2月15日出生于意大利西部海岸的比萨城,他原籍佛罗伦萨,出身没落的名门贵族家庭。伽利略的父亲是一位不得志的音乐家,精通希腊文和拉丁文,对数学也颇有造诣。因此,伽利略从小受到了良好的家庭教育。 伽利略在十二岁时,进入佛罗伦萨附近的瓦洛姆布洛萨修道院,接受古典教育。十七岁时,他进入比萨大学学医,同时潜心钻研物理学和数学。由于家庭经济困难,伽利略没有拿到毕业证书,便离开了比萨大学。在艰苦的环境下,他仍坚持科学研究,攻读了欧几里德和阿基米德的许多著作,做了许多实验,并发表了许多有影响的论文,从而受到了当时学术界的高度重视,被誉为“当代的阿基米德”。 伽利略在25岁时被比萨大学的数学教授。两年后,伽利略因为著名的比萨斜塔实验,触怒了教会,失去这份工作。伽利略离开比萨大学后,于1592年去威尼斯的帕多瓦大学任教,一直到1610年。这一段时期是伽利略从事科学研究的黄金时期。在这里,他在力学、天文学等各方面都取得了累累硕果。 1610年,伽利略把他的著作以通俗读物的形式发表出来,取名为《星空信使》,这本书在威尼斯出版,轰动了当时的欧洲,也为伽利略赢得了崇高的荣誉。伽利略被聘为“宫廷哲学家”和“宫廷首席数学家”,从此他又回到了故乡佛罗伦萨。 伽利略在佛罗伦萨的宫廷里继续进行科学研究,但是他的天文学发现以及他的天文学著作明显的体现出了哥白尼日心说的观点。因此,伽利略开始受到教会的注意。1616年开始,伽利略开始受到罗马宗教裁判所长达二十多年的残酷迫害。 伽利略的晚年生活极其悲惨,照料他的女儿赛丽斯特竟然先于他离开人世。失去爱女的过分悲伤,使伽利略双目失明。即使在这样的条件下,他依然没有放弃自己的科学研究工作。 1642年1月8日,凌晨4时,伟大的伽利略——为科学、为真理奋斗一生的战士,科学巨人离开了人世,享年78岁。在他离开人世的前夕,他还重复着这样一句话:“追求科学需要特殊的勇气。” 二.伽利略和他的科学发现 古希腊在物理学说方面有两大学派,一派以哲学家亚里士多德为代表,另一派则以自然科学家阿基米德为代表。两人皆是古代希腊蓍名的学者,但由于两人的观点和方法不同,其科学
陈一文推荐的渠玉芝教授是“世界超导之父”,为著名旅美华裔科学家,一直从事高能微分子热力学熵旋定律的研究,其发明及实验测试曾获得美国史丹福研究所及全世界科学家的高度评价,为世界新能源的科学研究做出了重大贡献,发明的渠氏热超导技术为世界首创,被国外称为“渠氏理论传热技术”。
在广阔的宇宙中,有一颗叫哈雷的彗星,之所以叫“哈雷”,是因为它取自一位科学家的名字,这位科学家就是埃德蒙哈雷,由于他最早测定和证实了这科彗星的存在,因此,为了标榜他的功绩,这颗彗星的名字就以“哈雷”命名。
关于这位科学家,他在天文学上的贡献可不仅仅是对这颗彗星的发现。埃德蒙哈雷,出生于伦敦,在他17岁的时候就考上了牛津大学王后学院,在那里他学习数学,这就是他在天文学上做出贡献的基础。在他毕业来临之际,他离开了伦敦,来到了南大西洋的圣赫勒纳岛,在这里,他建造了一个天文台,这也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南半球天文台。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他汇编了南天星表,在这个表上,记载了340多颗的南天恒星黄通坐标,哈雷也因此赢得了“南天第谷”的美誉。除此之外,正是由于哈雷发表了这张星表,皇宫学会为他打开了大门,哈雷成为了其中的一位会员。1720年他担任了格林尼治天文台的台长,此后在前后几十年的时间里,他专注于研究彗星的轨道,在他的《彗星天文学论说》中,记录了24颗彗星的资料,哈雷彗星,就是其中的一员。
虽然,哈雷彗星是以哈雷的名字命名的,但是,哈雷并不是第一个发现哈雷彗星的人,哈雷只是证实了哈雷彗星的存在,并且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认识这颗彗星。对于哈雷彗星,在历史上人们很早就对它有零星的认识了。
在中国的史书上,就出现了哈雷彗星的身影,而且记载得非常详尽。比如在《春秋》上,在鲁文公十四年就曾记载到“有星索入北斗”,这可以堪称是世界上最早的关于哈雷彗星的确切记载。除此之外,在《淮南子兵略训》中也有记载,但是,只是不十分的确切。对于彗星的历次出现,我国的史书都曾记载到,但是由于西方天文学的发展,我国才被抛在了后面。
对于哈雷彗星的发现和证实,哈雷花费了很大的努力,不断的整理资料,不断的借助历史上关于彗星运动的记载,最终,终于不负有心人,他成功了,在《彗星天文学论说》中他提出了预言,说大彗星将在1758年底或者是1759年初到来。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