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大多数普通人来说,也许无法利用闲暇之余去改变世界、去实现伟大的梦想,但至少可以用闲暇之余,让生活变的更有趣味,更有温度,比如说做美食,当你看到我这篇文章时,你会质疑,提升女人魅力的方法有很多种,为什么非要扯到美食呢?不就是做个饭,没变成黄脸婆就不错了,还魅力无穷!这是对美食的误解啊!
孟子一句“君子远庖厨”,让人以为做大事的男人应该远离厨房,尽管在传统的中国文化里,女人才是厨房的主人,据我所知古往今来的名厨统统出自男人,有些业余的厨师还是大才子,但女厨也不少啊,宋高宗宫廷女厨师刘娘子,杭州鱼羹师祖宋五嫂,秦淮八艳董小宛,都以其精湛的厨艺闻名遐迩。孔子曰: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在我看来,饮食才是人类最大的欲望,世界上最治愈的东西,第一是美食,第二才是文字。
好友小汪妹妹是个不折不扣的吃货,她不仅会吃,还会做,刚才她给我发了微信,一半是烘焙食材网购清单,一半是刚出炉的小蛋糕,她在微信写到:败家娘们快入坑,烘焙搞起胜养生,我立即回复:我陪你一起入坑!只有真正爱美食的人,才明白这句话的含义,美食,是唇舌与食物的碰撞,是嗅觉与美味的邂逅,会做美食的女人,更容易交到朋友,共同的爱好让我们心与心相投,擦出惺惺相惜的火花,让生活变得丰富多彩。
一份美食,从精心选材到细火慢炖,精心装盘,在摆盘,每一个步骤,都体验着动手的乐趣,不管是中餐西餐,还是烘焙小吃,必须真材实料,精心烹饪才会成为美味佳肴。我一直都觉得,把那些看似不相关的食材汇集在一起做出美味的女人,一定是个对生活充满情趣,对生活有着高质量的人。就像我,伴随着在厨房里呆的时间越长,就越依恋,烘烤食物的时候,我完全是按照自己的想法来操作,烹饪的时候,我只需凭自己的口感喜好来做就行。
在认识的朋友中,有几个厨艺高手的女性朋友让我印象深刻,来自成都的晓楠妹妹,她学的是英语专业,创办两家英语培训机构和一家民办幼儿园,可以说是典型的事业型女强人,她的厨艺跟她人一样漂亮,擅长巴渝菜系,我们每次交流,她很少谈创业的艰难,谈吃吃喝喝头头是道。
来自广东东莞的朋友,她擅长粤菜和烘焙,最近居然开美食直播,赚尽人气,她白天是职业女性,晚上回家照顾一岁不到的儿子和读小学的女儿,忙的一团糟,可她把小日子过得有声有色:童心未泯的可爱早餐,营养健康的广东煲汤,秀色可餐的烘焙小点心。
跟我一个城市的小汪妹妹,为了实现烘焙理想,她从银行辞职,打算自主创业,为了提高实力,专程去上海学习韩式裱花,她告诉我,她要开一家有特色的烘焙店。
这些女性朋友,用自己的人生经历阐释一个事实,美食不仅能提升个人魅力,还能成为一项技能,把平淡生活过成活色生香,她们都拥有幸福美满的家庭,拥有掌控人生的能力,不仅老公宠爱着,而且孩子也培养的出色,真是老话说的好,想征服男人,首先征服男人的胃口。
小汪妹妹戏谑我们是一群败家娘们,为了做美食也是拼了:食材,碗碟,烘焙工具,摄影道具和背景,几乎是烧钱玩着。确实,做美食是有境界之分的,梁实秋说过:美食者不必是饕餮客,美食者重在食物的质,而非量。你还以为做美食是为了饱腹,现在提到说做美食,大家不约而同想到的是:美食艺术。相对于其他艺术品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金钱,美食并不需要天赋,也无需特意拜师学习,除非你是想成为名厨确立江湖地位。
每天总是要吃的,不妨利用做饭的时间,多花点心思和时间,可以随心所欲天马行空的搭配,零散的食材经过纤纤玉手嬗变成玉盘珍馐,成就感油然而生,偶尔发朋友圈,展现给朋友看,绝对是人气爆棚,没有人会拒绝美好的东西,尤其还是吃到嘴里的食物,分分钟是俘获一干吃货的心。
用我老公的话说:你尽管败家吧,赚钱有我就行!哈哈,这话听着就爽,做美食的女人就是有魅力,我们败的是才华和爱好,总比败给买买买还一无所获强,所以败的心安理得!喜欢做美食的女人,情感更细腻,懂得取悦自己,懂得善待自己和家人,享受生活的同时,还不忘煽动身边的朋友加入,因为我们懂得:即使不够漂亮,但会做美食的女人,因为一手好厨艺自然而然散发着与众不同的光芒和魅力!
提到中国饮食文化,相信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会从内心深处涌起一种自豪感!常听人说:“中华饮食文化源远流长。”那么,这渊源到底有多远、有多长呢?有学者认为,从50多万年前北京人用火烧烤食物开始,中国人就开始有了自己的饮食文化。 从《黄帝内经》中的记载来看,在遥远的上古时期就已经有了精湛的酿酒工艺,并开始将这些酒剂应用于医疗实践之中。
在《素问汤液醪醴论》中记载了汤液和醪醴的制作工艺及药效。汤液和醪醴,都是五谷酿制而成的酒类。相对而言,汤液比较清稀淡薄,醪醴更加浓稠醇厚一些。在这些酒剂的制作过程中,要求选用成熟饱满的稻米为原料,以结实坚硬的稻薪为燃料。因为只有这样的谷物,才能够充分汲取大自然的阳光雨露而富有各种营养精华和能量。当一种谷物生长到颗粒饱满、完全成熟,也就是达到气味俱全的时候,还要不失时节地进行采摘收割,这样才能使其所汇聚的天地精华之气(即植物的营养精华)得到更好的凝聚和蕴藏,从而使植物的种子或果实所含的营养更加完备。
加工制作汤液、醪醴等酒剂的方法从上古时期就有了,那时候人们性情纯朴,重视道德修养,懂得养生之道,大都能够保持身体健康,基本不会生病,所以在当时制作汤液、醪醴,也只是为了防病备用而已。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人们的欲望和要求也在不断增加。到了中古时期,人们的纯朴道德渐渐衰退,养生水平有所下降,外界的自然环境也随之发生了变化,不时有异常天气出现,引起伤风、感寒等外感疾病发生。每当这时,只要及时服用汤液或醪醴,就可以治愈这些轻微的疾病。
《黄帝内经》让我们了解到中华民族的祖先很久以前就运用自己的智慧,实现了对谷物进行细致加工,对饮食物进行精心制作,对食疗养生进行深入探索等一系列饮食养生文化方面的进步。
追溯到公元前12世纪的周代,在《周礼天官冢宰》中已有“食医”的记载,书中将主管医疗卫生的官员设置为四种不同职责的医官,即食医、疾医(内科医生)、疡医(外科医生)、兽医。
食医的职责是“掌和王之六食、六饮、六膳、百馐、百酱、八珍之齐”(《周礼天官食医》),由两个“中士”担任,主要负责调配王室贵族饮食的寒温、滋味、营养等,管理王室成员的饮食营养和卫生。可见,那时候的食医,应该是集医学知识和饮食营养知识于一身的高级医师。
饮食的制作、烹饪,虽然是由厨师来完成的,但是吃的食物、喝的饮品,以及珍馐美膳的配制,要在食医的具体指导下,根据四时气候与饮食性味的不同而进行调和与搭配,如主食应当温,羹汤应当热,酱应当凉,饮料与酒应当寒;饮食五味要与季节相应、肉食与谷物配合要适当等。这些都充分说明,早在几千年前,中国古人对饮食养生就已经有了一定的理论认识。
只要走进中国人的厨房,就足以感受到中国饮食文化的多彩多姿:各式各样的餐饮器具、食品加工工具、炊具,从锅碗瓢盆到杯盘坛罐,从刀叉铲筷到菜板、面板、擀面杖、捣蒜缸、削皮器,一应俱全。还有由花椒、大料、桂皮、陈皮、生姜、干姜、大枣、茴香、肉蔻等中药配制成的调味品,正是有了这些药食同源的调味品,才能调制出各式各样的经典国菜和别具风味的地方小吃。每一种美食都有一套独特的调味配方,千百年来,这已经成为中国厨艺世代相传的“秘诀”。而要追究起中国饮食既好吃又养人的根源来,那就不得不提古代食医对饮食营养的科学研究和正确指导。
就说这个捣蒜缸吧,就是中国人的发明。中国人在吃大蒜时,首先要把大蒜去皮,接着要把蒜瓣捣碎,直到挤出汁液,捣成泥状为止,称之为蒜泥,然后才作为调味品使用。这个过程就需要一个捣蒜缸。有捣药缸在前,弄个适合捣蒜的缸出来,应该是很容易的。发明捣蒜缸本身不是难事,关键在于我们的祖先发明了把大蒜捣成蒜泥然后再吃的这种科学食用方法。
现在研究发现大蒜具有杀菌作用,主要有效成分是其所含的挥发油中一种叫大蒜辣素的物质,而这种大蒜辣素是大蒜中所含的蒜氨酸受大蒜酶的作用水解产生的。研究还表明,大蒜被碾碎后,最好放置10~15分钟,才能更好地产生大蒜素,此时再吃才能更好地发挥杀菌效果。而中国人捣蒜的过程,正好可以达到上述所要求的效果。
我们无从考证捣蒜缸的历史到底有多久了,但是,从捣蒜这一过程却可以了解到中国古人对饮食物研究的深入程度和把握能力。中医认为大蒜味辛、甘,性温。能温中健胃,消食理气,解毒杀虫,是一种既能用于治疗疾病,又能起食养作用的药食两用佳品。历代医家运用大蒜治疗疾病、调养身体的方法有很多,医书上都有相关的记载。
现在经常会看到有的人在吃饭时拿起大蒜瓣,直接就放到嘴里大吃大嚼起来,以为这样可以起到杀菌的作用呢。其实,这种吃法还没有产生大蒜辣素,起不到应有的最佳作用,反而会由于过于辛辣而刺激口腔黏膜及胃肠道产生不适感或引发溃疡病。每当捣蒜的时候,我都会从心底涌起对祖先的一种感恩之情。
可以断言,中华美食之所以能够保持强大的生命力而经久不衰,就是因为它其中早已注入了中医食养大道之魂!
睿智—文化—饮食—健康,这是中国饮食文化的主旋律,也是中医食养之道的总原则。
只要我们细心地去研究,认真地去品味,就不难发现那些蕴含在中国饮食文化中的养生理念。我们在享用中国美食的同时,更应该懂得领会和感受古代先贤的智慧和恩泽,始终不要忘记应该为维护健康而吃!
美食对文化的影响如下:
1、从内涵看,饮食与文化涉及到食源的开发与利用,食具的运用与创新,食品的生产与消费,餐饮的服务与接待,餐饮业与食品业的经营与管理,以及饮食与国泰民安,饮食与文学艺术,饮食与人生境界的关系等,深厚广博地影响文化;
2、从外延看,美食与饮食文化从时代与技法,地域与经济,民族与宗教,食品与食具,消费与层次,民俗与功能等多种角度进行分类,展示出不同的文化品味,体现出不同的使用价值,以及其不同的影响;
3、从深度看,饮食与文化的影响直接影响到日本,蒙古,朝鲜,韩国,新加坡等国家,还间接影响到欧洲,美洲,非洲和大洋洲,像美食中酱醋,面食,药膳和大豆等,其文化影响都惠及全世界数十亿人。
文旅观察·专家评
朗读 | 赵世(杭师大)
走在 美食 的新丝路上
◎ 蒋培华(台湾)
(意大利ALMA学院大中华区推广中心主任)
中国和意大利,是两个热爱生活的民族,特别是对 美食 的要求。勤奋的中国人在劳动工作中挤出吃饭时间,也会搭桌摆上数菜一汤,全家大小举筷共聚;而意大利人刀叉间的首盘或面食或炖饭,主食或肉类或海鲜,面包葡萄酒矿泉水亦是必备,餐后咖啡也绝不能少。
南欧风情的蓝天海水、底蕴丰富的艺术文化 历史 ,以及各类享誉世界的食材,是让意大利叫人念念不忘的根本所在。
高山海洋的自然条件,提供了北方以肉类,南方以海鲜为主的饮食传统,而2/3的山坡地形则为葡萄地生长提供了理想的环境,显然,这也让意大利成为了世界第一产酒国。当然,还有让意大利人很是自豪的民族标志——另类主食Pasta。每个大城小镇,这个有着一样的名字,却不同风味的面点,做法、配料、长相,随着乡镇方言不同而改变。
意大利人视家里的餐厅亦或厨房为重要场所,大家围餐桌而坐则是陪伴着成长的生活习惯……
食物,扮演着无以取代的角色,而身为主厨的妈妈或是祖父母,在他们炮制的传统美味之下,是代代相传的记忆里链接出的 美食 底蕴。尊重传统,维护 历史 古味,不遗余力,充满想象力且爱变化的意大利人和勤劳智慧且创意无限的中国人,对于 美食 的坚持和热爱,真的极为相似。
今年11月,浙江 旅游 职业学院与意大利ALMA学院的两校联盟发布会,将于杭州举行。届时,除了开展两校签约仪式,活动还将邀请中意两国嘉宾、学者等嘉宾出席论坛及意式高规格晚宴等。
意大利ALMA学院(ALMA拉丁语意为“生命力”)是当今意大利最权威的意大利 美食 国际学院,学院希望将传统意大利地方烹饪得以发扬,并糅合更 健康 的现代做法,强调从实际中验证,将激情化为专业!
学院位于意大利 美食 之都Parma近郊Colorno,以20人小班制每天8小时严格授课,除校内固定老师并邀请校外客座星级厨师,国际班课程有烹饪和现代烘焙班。ALMA在全球有数十所合作院校,每天,能看到不同国籍的年轻学子穿梭在 美食 殿堂,他们,终将成为最专业的厨师、烘焙师、品酒师……
为推进两校进一步深化合作,联盟后,将在意大利开设中华烹饪培训班,并对意大利当地的中国餐厅开展培训及指导,由浙江烹饪协会和浙江旅院共同颁发相关认证。同时,浙江旅院厨艺系亦将开设意大利烹饪班,讲授意大利基础烹饪、饮食文化及意大利语等课程,在具备了意大利烹饪基础知识后,同学们还有机会前往意大利进行深造。
随着今年3月,中意两国“一带一路”合作协议的签订,两国多元化的合作进程和交流,亦推动了世界文明的开放与和谐。两校的联盟,便是旨在“ 美食 新丝路”的愿景下,让中意烹饪 美食 文化得以深度交流与深远的合作。
专家评
◎徐辉(浙江 旅游 职业学院 副教授)
意大利经济发展部副部长杰拉奇表示,中意两国在农业、食品、绿色和数字经济方面的合作前景广阔,产业互补性强。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也曾表示,中意经济具有高度互补性,双方深化制造业、农业以及创新等领域的互利合作,必将为两国工商界和民众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中方愿鼓励有实力的中资企业来意大利投资兴业,相信意方会为中国企业提供公正、透明的营商环境。
历史 文明和人类才智始终贯穿着中意两国的交往,使得这两个世界文明古国的关系具有无可比拟的独特性。
古丝绸之路在人类 历史 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一带一路”倡议,也将打造中意合作新的繁荣之景。未来,会有更多的现代版马可•波罗往返于这两个古老却朝气蓬勃的国家间。浙江 旅游 职业学院与意大利ALMA学院,定将双向紧握交流之任,传承不熄的薪火,照亮 美食 新丝路。
-THE END-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戳“阅读原文”一起来读报吧!
1关于美食的诗句
1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唐代李白《金陵酒肆留别》
释义:和风吹着柳絮,酒店里溢满芳香;吴姬捧出新压的美酒,劝客品尝。
2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唐代李白《客中行》
释义:兰陵的美酒,透着醇浓的郁金的芬芳,盛在玉碗里看上去犹如琥珀般晶莹。
3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唐代孟浩然《过故人庄》
释义:推开窗户面对谷场菜园,手举酒杯闲谈庄稼情况。
4 世间珍果更无加,玉雪肌肤罩绛纱。------明代丘浚《咏荔枝》
释义:世上的珍果没有比它更好的,它像雪一样的肌肤罩着一层红纱。
5 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宋代陆游《幽居初夏》
释义:当年相识不见,午时梦回茶前,谁人共话当年?
6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唐代白居易《问刘十九》
释义:新酿的米酒,色绿香浓;小小红泥炉,烧得殷红。
7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宋代陆游的《游山西村》
释义:不要笑农家腊月里酿的酒浊而又浑,在丰收屿年景里待客菜肴非常丰繁。
8 黄鸡白酒,君去村社一番秋。------宋代辛弃疾的《水调歌头·送杨民瞻》
释义:君返乡后,黄鸡白酒庆祝秋社。
9 酒阑更喜团茶苦,梦断偏宜瑞脑香。------宋代李清照的《鹧鸪天·寒日萧萧上琐窗》
释义:酒后更喜欢品尝团茶的浓酽苦味,梦中醒来特别适宜嗅闻瑞脑那沁人心脾的余香。
10 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宋代欧阳修《渔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
释义:这一天正是端午,人们沐浴更衣,想祛除身上的污垢和秽气,举杯饮下雄黄酒以驱邪避害。
2关于美食的诗句有哪些1,《食荔枝》 宋代 苏轼
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译文:罗浮山下四季都是春天,枇杷和黄梅天天都有新鲜的。如果每天吃上三百颗荔枝,我愿意永远都做岭南的人。
2,《游山西村》 宋代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译文:不要笑农家腊月里酿的酒浊而又浑,在丰收的年景里待客菜肴,鸡肉鱼肉丰盛美味。
3,《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唐代 杜甫
鲜鲫银丝脍,香芹碧涧羹。翻疑柁楼底,晚饭越中行。
译文:把活鲜的鲫鱼切成银丝煲脍,用碧水涧傍的香芹熬成香羹。这分明是在越中吃晚饭啊,哪里是在陕西的柁楼底下用餐呢?
4,《江上渔者》宋代 范仲淹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译文:江上来来往往的人只喜爱鲈鱼的味道鲜美。看看那些可怜的打鱼人吧,正驾着小船在大风大浪里上下颠簸,飘摇不定
5,《寄胡饼与杨万州》唐代 白居易
胡麻饼样学京都,面脆油香新出炉。
译文:这里的胡麻饼的模样学着京城的样子制作的,新出炉的面饼酥脆,香气四溢。
3写出与美食有关的诗句美食的诗词:
山暖已无梅可折,江清独有蟹堪持。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做岭南人。
蜀人贵芹芽脍,杂鸠肉为之。
秦烹惟羊羹,陇馔有熊腊。
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
东门买彘骨,醢酱点橙薤。蒸鸡最知名,美不数鱼鳖。
初游唐安饭薏米,炊成不减雕胡美。大如苋实白如玉,滑欲流匙香满屋。
鲈肥菰脆调羹美,(麦乔)熟油新作饼香。自古达人轻富贵,倒缘乡味忆回乡。
净洗铛,少着水,柴头罨烟焰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时他自美。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早晨起来打两碗,饱得自家君莫管。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4与美食相关的诗句陆游是南宋著名的诗人,他还是一位精通烹饪的专家,在他的诗词中,咏叹佳肴的足足有上百首。
“人间定无可意,怎换得玉脍丝莼”的句子,这“玉脍”指的就是隋炀帝誉为“东南佳味”的“金齑玉脍”。“脍”是切成薄的鱼片;“齑”就是切碎了的腌菜或酱菜,也引申为“细碎”。“金齑玉脍”就是以霜的后白色的鲈鱼为主料,拌以切细了的色泽金黄的花叶菜。“丝莼”则是用莼花丝做成的莼羹,也是吴地名菜。
“天上苏陀供,悬知未易同”即是说自己用葱油做成的面条是天上苏陀(即酥)一样。
他在《山居食每不肉戏作》的序言中记下了“甜羹”的做法:“以菘菜、山药、芋、菜菔杂为之,不施醢酱,山庖珍烹也。”并诗日:“老住湖边一把茅,时话村酒具山肴。年来传得甜羹法,更为吴酸作解嘲。”
“东门买彘骨,醢酱点橙薤。蒸鸡最知名,美不数鱼鳖。”“彘”即“猪”,“彘骨”是猪排。排骨用加有橙薤等香料拌和的酸酱烹制或蘸美至极。此外在诗中称道了四川的韭黄、粽子、甲鱼羹等食品。
“霜余蔬甲淡中甜,春近录苗嫩不蔹。采掇归来便堪煮,半铢盐酪不须添。”他总结了选取用蔬菜不要调味,吃起来也很新鲜。
“初游唐安饭薏米,炊成不减雕胡美。大如苋实白如玉,滑欲流匙香满屋”把大如苋实(鸡头肉)的薏米的白、滑、香的特点都写得非常生动。
《食粥》:“世人个个学长年,不悟长年在目前。我得宛丘(仙人名)平易法,只将食粥致神仙。”
“鲈肥菰脆调羹美,(麦乔)熟油新作饼香。自古达人轻富贵,倒缘乡味忆回乡。”
"色如玉版猫头笋,味抵驼峰牛尾猩"。
"新津韭黄天下无,色如鹅黄三尺余,东门彘肉更奇绝,肥美不减胡羊酥"
“祖国山河无限好,家乡父老不患贫。淡云出岫删发何日,也味争如乡味醇。”
"何时一饱与子同,更煎士茗浮甘菊"
“山暖已无梅可折,江清独有蟹堪持。”
3、唐代诗人杜甫虽不是美食家,但他有许多关于美食的诗。
《丽人行》中有"紫驼之峰出翠釜,水精之盘行素鳞;犀箸餍饫久未下,鸾刀缕切空纷纶;黄门飞鞚不动尘,御厨络绎送八珍"的诗句,即为"八珍" 。
"青青竹笋迎船出,白白红鱼入馔来"。
"蜀酒浓无敌,江鱼美可求"。
"无声细下飞碎雪","放箸未觉全盘空"描写唐代厨师加工鱼生的高超刀功和食客们争食的热烈场面。
"春日春盘细生菜"
"鲜鲫食丝脍,香芹碧涧羹"。
问答未及已 儿女罗酒浆 夜雨剪春韭 新炊间黄梁(《赠卫八处士》)
甲第纷纷厌梁肉 广文先生食不足(《醉酒歌》)
饔子左右挥双刀 脍飞金盘白雪高 徐州秃尾不足忆 汉阴槎头远遁逃 鲂鱼肥美知第一 既饱欢娱亦萧瑟(《观打鱼歌》)
4、郑板桥不仅是有名的画家,而且 对吃也有一定的研究。
郑板桥有"夜半酣酒江月下,美人纤手炙鱼头",
"扬州鲜笋趁鲥鱼,烂煮春风三月初。"
"惟有莼鲈堪漫吃,下官亦为啖鱼回"
"家家户户剥春笋"
"白菜青盐糙米饭,瓦壶天水菊花茶"
其它人也有许多,如:
张志和的《渔歌子》中不就有"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的诗句
宋代诗人秦少游的"秀色可怜刀切肉,清香不断鼎烹龙"
唐宋诗人杜牧曾著有“越浦黄柑嫩,吴溪紫蟹肥”
5形容美食的古诗句关于美食的古诗句:
1、充肠皆美食 唐 白居易 《松斋自题 时为翰林学士。》
2、与君美食复甘眠 唐 白居易 《偶吟》
3、药物扶持美食眠 宋 陆游 《归三山入秋益凉欣然有赋》
4、或对饮美食 宋 孔平仲 《代小子广孙寄翁翁》
5、踩坏美食 宋 郭印 《病目》
6、美食身非稼 宋 李昉 《侍郎吟思愈清逸才无敌唱弥高而和弥寡我已竭》
7、美食为我餐 宋 邵雍 《欢喜吟》
8、美食无使餍 宋 邵雍 《偶书》
9、美食不中饱人吃 宋 释师观 《偈颂七十六首》
10、至今美食鲜衣者 宋 喻良能 《菲饮泉和韵》
11、美食大官馔 明 刘仁本 《蕨萁行(闽清县饥,不报,民采蕨萁为食而多》
12、山暖已无梅可折,江清独有蟹堪持。
13、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做岭南人。
14、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
15、鲜鲫食丝脍,香芹碧涧羹。
16、东门买彘骨,醢酱点橙薤。
17、蒸鸡最知名,美不数鱼鳖。
18、初游唐安饭薏米,炊成不减雕胡美。
19、大如苋实白如玉,滑欲流匙香满屋。
6有关美食的诗句山暖已无梅可折,江清独有蟹堪持。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做岭南人。
蜀人贵芹芽脍,杂鸠肉为之。
秦烹惟羊羹,陇馔有熊腊。
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
东门买彘骨,醢酱点橙薤。蒸鸡最知名,美不数鱼鳖。
初游唐安饭薏米,炊成不减雕胡美。大如苋实白如玉,滑欲流匙香满屋。
鲈肥菰脆调羹美,(麦乔)熟油新作饼香。自古达人轻富贵,倒缘乡味忆回乡。
净洗铛,少着水,柴头罨烟焰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时他自美。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早晨起来打两碗,饱得自家君莫管。
7有关美食的名句1、任何一种爱,都不比对美食的热爱真切。——萧伯纳 George Bernard Shaw
2、这世界如果有更多的人热爱美食与诗歌胜过爱黄金,这世界会是一个更美好的地方。——托尔金 JRRTolkien
3、只要告诉我你爱吃什么,我就能知道你是什么样的人。——萨瓦林 Jean Anthelme Brillat-Savarin
4、红酒是瓶装的诗歌。——罗伯特•刘易斯史蒂文森 Robert Louis Stevenson
5、年龄只是一串数字,它完全无关紧要;当然,除非,你是一瓶葡萄酒。——乔安·科林斯(Joan Collins)
6、不需要瑜伽,也不需要冥想,在一座充满音乐的小教堂里,你就可以洗去自己的忧伤,这比拼命为自己挣块面包要好得多。——M F K 费雪(M F K Fisher)
7、我烹饪的时候总是酒不离口,有时,也会往菜里倒一点酒。——WC菲尔德斯(WC Fields)
8、食谱本身并没有灵魂,不过作为厨师,你要想办法给它创造一个灵魂。——托马斯·凯勒(Thomas Keller)
9、人之养老之道,虽有水陆百品珍锤,每食忌于杂,杂则五味相扰。——(中国古代医学家)孙思邀
10、对美食感兴趣,但对烹饪不感兴趣,这是很荒谬的。——温德尔·贝里(Wendell Berry)
知·食的目的,是将准确的、真实的、纯粹的饮食内容推给真正喜爱吃食的你。
我是裸食,愿你喜欢。
题记
南瓜、花椰菜、卷心菜、芦笋、豌豆、土豆、番茄等各种欧美蔬菜的引进,丰富了以素食为主的印度人食材,英印人带回家的英国版腌竹笋和腌芒果,也深受印度仆人喜爱。但英国人的蔬菜烹饪风格和技艺,对印度的影响却微乎其微,擅做印度菜肴和甜食的果阿厨师依然备受追捧。
《知·食》郑重推出《印度》连载专题,以印度料理为主题,看印度的风土人情、轶闻趣事、社会变迁……
英印人的庭院中种植着从欧美引进的卷心菜、芦笋、豌豆、土豆、番茄等各种蔬菜……
蔬菜引进
英印人从未真正接受过印度的水果和蔬菜。一位思乡心切的加尔各答会计说,家乡的苹果和梨让人甚是怀念。17世纪的东印度商人,在自己的印度庭院中种植卷心菜、芦笋、豌豆和原产自日本的几种豆类,还带来了美洲新大陆的土豆和番茄。经过漫长的时间,欧洲和美洲的蔬菜逐渐整合进印度烹饪中。
孟加拉人的蔬菜大多由英国人介绍进来,这从欧洲蔬菜的孟加拉名字可以看出来。番茄被称为biliti begun,即英国茄子;花了很长时间,孟加拉人和缅甸人才接受番茄,并把它使用在酸味的炖煮菜肴 (裸食注:即“咖喱”) 中。英国人引进了称为英国葫芦的南瓜、英国茄子、花椰菜和豆类,但依然无法改变印度人对蔬菜的烹饪方式。欧洲蔬菜的引进,为以素食为主的印度人扩展了食材范围,但英国人的蔬菜烹饪风格和技艺方面的影响却微乎其微。
土豆
众多引进的蔬菜中,人们最为喜爱的是土豆。可是,在1780年的印度,土豆并不常见。葡萄牙人和荷兰人将样品带到印度次大陆后,荷兰人给了总督沃伦·黑斯廷一篮土豆,他因此特意邀请下属来吃晚餐。即使是英国,当时土豆也仅仅是种植在富有的农场主菜圃中的一种新鲜食物。相比辛辣的芥末籽和小茴香做成的粉,土豆淀粉的绵软度堪称完美,由此孟加拉人热情洋溢的接受了土豆,并且很快就经孟加拉传到了印度北部各地。但在印度南方却花费了很长时间才被接受,因为部分印度人认为土豆会引起消化不良和胃胀气。保守的耆那教徒拒绝吃在土里生长的土豆,因为这是拥有孕育生命能力的根茎蔬菜。在印度海德拉巴宫殿中,担任特派代表的詹姆斯·柯克帕特里克如此喜爱土豆,以至于要求一位全副武装的卫兵,穿越德坎的战争烽火,为他从孟买带回土豆。
孟加拉的土豆菜谱:
英国人把土豆引进孟加拉,但印度厨师拒绝使用乏味的水煮蔬菜英式烹调法;孟加拉人用自己特别的方法烹制出一种具有酸甜口味的土豆。
材料:5~6汤匙菜油、3cm桂皮、4荚小豆蔻、4粒整丁香、2片月桂叶、2头洋葱(细细的剁碎)、10瓣大蒜(碾碎)、1/2~1茶匙辣椒粉、1茶匙姜黄、500克新鲜小土豆、1汤匙加入250毫升温水的罗望子果肉、盐适量、粗糖(或绵红糖)适量。
制作:起油锅,加入桂皮、小豆蔻荚、丁香和月桂叶,煎一分钟左右。加入洋葱,煎至焦黄,加入大蒜后再煎6分钟,然后加入辣椒粉、姜黄和土豆。边搅拌边煎,直到土豆裹满香料混合物。加入罗望子果肉混合物、盐和粗糖煮沸。转小火,将土豆蒸熟。为防止焦锅,可加入一些水。
可长期保存的食物及罐头的发明
寒冷的冬季,在印度的英国人很方便的就能买到苹果和梨;它们由凉爽的山间避暑果园和管区城镇周围的商品菜园供应。但在夏季,印度只能买到嫩莴苣、黄瓜和甜土豆,因此一年中的大部分时间以及其他品种的蔬菜和水果,都依赖于英国进口。1801年,法官夫人伊丽莎白·格威利姆,带到马德拉斯的腌猪腿曾风靡一时。17世纪,水手带回印度的英国版腌竹笋和腌芒果,也深受印度仆人喜爱。以至于伊丽莎白被迫将腌菜锁在印度仆人拿不到的地方,每次都只拿出一点点放在茶碟上,才能保证需要的时候这些腌菜能出现在餐桌上。
流行的罐装食物也越来越重要,不仅因为天然食材的贬值,更因为它使做出的菜肴色香味都更像英国菜,从而解决了正宗的英国晚宴菜单的问题。虽然此时的灌装食物都很不卫生,甚至带有浓重的金属气味。但英印人对食物象征性的关注,远大于对食物味道本身的关注。英印人坚持吃硬邦邦的瓶装豌豆、粗劣的烤制品和带金属味的肥鹅肝酱,因为这是他们与英国保持同步文明的日常证明。
随着19世纪灌装和瓶装密封食品的发明,在较大的英国人居住区的欧洲商店,就能买到牡蛎、鲑鱼、芦笋、梅子酱和干酪等罐头食品。在兰道尔山脚下的避暑胜地,范妮·帕克斯发现一个奇妙的集市,这里有肥鹅肝酱、比利时松露、香槟、泡菜等各种欧洲商品。但这些食品大多偏贵,因此随身携带更加经济实惠,或者找一位亲友定期邮寄也是不错的选择。
邮寄包裹中的常见食物:
瓶装的酸水果、罐装果酱、醋、沙拉油、芥末、腌制品、酱汁、香菜籽、罐装桑特岛黑醋栗、瓶装餐后甜点葡萄干和李子干、密制餐后甜点水果、听装饼干、听装火腿和熏肉、听装干酪、鲑鱼、龙虾、青鱼、牡蛎、沙丁鱼、豌豆、香肠、蘑菇、可可、巧克力、燕麦、通心粉、木薯粉和甜馅。
但对居住在印度偏远地区的英国人而言,罐头食品和亲戚寄来的食物都是少有的奢侈品,供应欧洲商品的商店,也至少需要一天的行程。因此,他们平常能买到的蔬菜和水果,只有南瓜、葫芦、黄秋葵、香蕉和番木瓜。肉食只有山羊肉和骨瘦如柴的鸡,只有外出打猎时,才偶尔会有野味。在这些英印人家庭,一位好厨师甚至价值千金。一位铁路工程师和她的妻子,只因为亚伯拉罕能做出美味可口的饭菜,便对他刚出狱的事情毫无芥蒂。但即使在这种环境下,大多数英印人还在坚守着晚餐不吃咖喱的原则,忍受着英国食物的寡淡无味。
铁路饮食
在英国人重修的纵横印度次大陆的铁路上,火车站餐厅和火车餐车所提供的常规食物,与驿站提供的食物,都具有鲜明的英国——印度烹饪术特色。车站没有任何文明标志,月台上寂静荒凉,除了火车经过时蒸汽发出的咝咝声和偶尔的关门声。随后就有人沿着火车边走边喊:吃午饭了!吃午饭了!下火车顺着月台,向餐车走去就能看到午餐供应。火车月台的午餐,通常是咖喱或头天剩余的烤肉,再配上纤薄如纸的番茄片和甜菜根片沙拉。但晚餐一定是英国式的,比如浓稠或稀薄的汤、煎鱼或带骨头的碎羊肉烤饼,烤鸡或烤羊肉,奶油冻布丁或奶蛋羹。
果阿厨师的甜食
果阿厨师高超的厨艺备受追捧,他们在木炭和几块砖头上就能做饭菜的技艺让人啧啧陈奇。葡萄牙咖喱,实际就是果阿厨师引入到英印人咖喱菜单中咖喱肉。1920年,拥有一位果阿厨师成为身份地位的标志。一位名叫弗洛罗安的果阿厨师,尤其善于制作晚宴甜点,有装满水果和奶油的中褐色篮子,有墨朗格蛋糕,以及富有童话色彩的冰激凌城堡。一道由糖、米粉、椰奶和玫瑰水做成的传统印度菜肴北维卡,就是果阿分层椰子蛋糕北宾卡的简单翻版。
北维卡菜谱:( 裸食注:出自《锡兰和印度烹饪艺术》 )
材料:1度量单位的米粉、3只大椰子、8只鸡蛋、15磅无壳杏仁、糖适量;
做法:烘烤过的米粉,加入浓稠的椰子奶,8只打散的鸡蛋,碎杏仁和糖;拌匀后在一只圆形的浅罐里焙制。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