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斗当皇帝 软弱无能
阿斗的江山 白送
阿二(民间传说中的呆头呆脑、自作聪明的人)炒年糕 费力不讨好;费劲不落好
阿公吃黄连 苦也(爷)
阿拉伯数字8字分家 零比零(O:O)
阿奶抱孙子 老手
阿婆的鞋 老样子
阿婆留胡子 反常
阿庆嫂倒茶 滴水不漏
挨鞭子不挨棍子 吃软不吃硬
挨打的狗去咬鸡 拿别人出气
挨打的山鸡 顾头不顾尾
挨了巴掌赔不是 奴颜媚骨
挨了棒的狗 垂头丧气;气急败坏
挨了打的鸭子 乱窜
挨了刀的肥猪 不怕开水烫
挨了刀的皮球 瘪了
挨了霜的狗尾巴草 蔫了
挨着火炉吃海椒(辣椒) 里外发烧
矮夫矬(cuo 矮)妻 各有短处
矮梯子上高房 搭不上盲(檐)
矮子不吃馒头 想高(糕)
矮子踩高跷 取长补短矮子穿长袍 拖拖拉拉
矮子穿木屐(mu ji木板拖鞋) 自高自大
矮子打呵欠 气儿不长
矮子打墙 只有一半
矮子放屁 低声下气
矮子跟着长子(身材高的人)走 多跑几步路
矮子过河 安(淹)心
矮子看戏 人云亦云
矮子里面拔将军 将就材料;短中取长
矮子面前说短话 惹人多
矮子爬坡 步步高升
矮子排队 倒数第一
矮子骑大马 上下两难;上下为难
矮子上楼梯 步步高升
矮子推掌 出手不高
矮子坐高凳 上下够不着,上下为难
爱吃香的有腊肠,爱吃甜的有蜜糖 对味
爱打半边鼓 旁敲侧击
爱叫的鸟 不做窝
安禄山起兵 反了
庵庙里的尼姑 没福(夫)
庵堂(尼姑庵)里的木鱼 任人敲打 岸边的青蛙 一触即跳
岸上看人溺水 见死不救
岸上捞月 白费功夫
按鸡头啄米 白费心机(比喻不能强迫人去做不愿做的事。)
按老方子吃药 还是老一套
按下葫芦起了瓢 顾了这头丢那头;此起彼落;此起彼伏;顾此失彼
按着葫芦挖籽 挖一个少一个
按着脑袋往火炕里钻 憋气窝火
按着牛头喝水 勉强不得
案板底下放风筝 飞不起来
案板顶门 管得宽
案板上的擀面杖 光棍一条
案板上的狗肉 上不了席
案板上的肉 任人宰割
案板上砍骨头 干干脆脆
案上砍骨头 干脆利索;干脆
暗地里耍拳 瞎打一阵
暗洞里裹脚 瞎缠
暗室里穿针 难过
暗锁加明锁 层层设防
暗滩上行船 危险性大
暗屋里穿针 难过
暗中使绊子 蔫(nian悄悄地;不声不响地)坏
肮脏他娘哭一夜 肮脏死啦 鏊子(ao zi烙饼的炊具。铁制圆形平底)里摊饼 不敢(擀)
鏊子上烙冰 化汤了
鏊子上烙饼 翻来覆去
八磅大锤钉钉子 稳扎稳打
八宝饭掺糨子(jiang zi糨糊) 糊涂到儿了
八宝饭里撒盐巴 又添一味
八十岁老太学吹打 上气不接下气
八十岁奶奶搽胭脂 老来俏
八尺沟滨(bang小河)六尺跳板 搭不上
八哥的嘴巴 随人说话;能说会道
八哥啄柿子 拣软的欺
八个麻雀抬轿 担当不起
八个钱算命 哪能包你
八股文的格式 千篇一律
八虎(《杨宋将》中杨继业的八个儿子)闯幽州 死的死,丢的丢(比喻损失太大。)
八里庄的萝卜 心里美
八亩地里一棵谷 就这一
八匹马拉不开 难分难解
八千岁留胡子 大主意个人拿
八十老太学吹打 上气不接下气
八十老翁吹喇叭 有气无力
八十岁比高低 老当益壮 八十岁吹喇叭 寿长气短
八十岁的阿婆 老掉牙了
八十岁公公耍猴子 老把戏
八十岁公公挑担子 心有余而力不足
八十岁考状元 人老心不老
八十岁老人进幼儿园 返老还童
八十岁老翁吹喇叭 有气无力
八十岁老翁学手艺 老来发奋
八十岁没儿女 老来孤单
八十岁跳舞 老天真
八十岁站柜台 老在行
八仙过海 各显神通;能行风的行风,能下雨的下雨
八仙过海不用船 自有法度(渡)
八仙桌缺只脚 摆不平
八仙桌上摆夜壶 不是个(家)伙;不是个成就(盛酒)的家伙
八仙桌上放盏灯 明摆着
八旬奶奶三岁孙 老的老,小的小
八月的柿子 越老越红
八月的丝瓜 黑心
八月的天气 一会儿晴,一会儿阴
八月桂花开 到处飘香
八月间的核桃 满人(仁)
八月里的黄瓜棚 空架子
八月十五办年货 赶早不赶晚
八月十五吃月饼 正是时候
八月十五吃粽子 不是时候
八月十五桂花香 花好月圆
八月十五过年 差远了
八月十五看龙灯 迟了大半年(比喻太晚来不及了。)
八月十五团圆节 一年一回
八月十五种花生 瞎指挥
八月十五捉兔子 有你过节,无你也过节(比喻有没有无关大局。)
八张牌摊开打 来明的
八只脚的螃蟹 横行霸道
八字写一撇 少一半
巴掌被蚊咬 手痒
巴掌长疮 毒手 巴掌穿鞋 行不通
巴掌打空气 劳而无功
巴掌蒙眼睛 其实遮不住天
巴掌劈砖头 硬功夫
巴掌心煎鸡蛋 巧手;好手
叭拉狗蹲墙头 硬装坐地虎(比喻冒充豪绅)
叭拉狗掀门帘 全仗一张嘴
叭拉狗咬月亮 不知天多高(比喻不知道自己有多大本事,非常不自量力
扒灰头讲礼书 说里不走理
扒了皮的癞蛤蟆 活着讨厌,死了还吓人
扒了墙的庙 慌了神
芭蕉插在古树上 粗枝大叶
芭蕉结果 紧连心;一条心
芭蕉敲鼓 面面点到
疤瘌眼照镜子 自找难看
疤上生疮 根底坏
拔河比赛 两头拉
拔节的竹笋 天天向上
拔了萝卜窟窿在 有根有
拔了萝卜有眼在 不得白用力
拔了萝卜栽上葱 一茬比一茬辣
拔了毛的凤凰 不如鸡
拔了毛的鸽子 看你昨飞
拔了毛的狮子 惹你笑
把鼻涕往脸上抹 自找难看
把镰刀卡在喉咙里 吞又吞不下,吐又吐不出来
把牛角安在驴头上 四不像
把手插在磨眼里 自找苦吃
把它当枕头 置之脑后
把妖魔当成菩萨拜 善恶不分;害人又害已
把珍珠当泥丸 真不识货
把状元关到门背后 埋没人才
靶场上的老黄忠 百发百中
靶场上练瞄准 睁只眼闭只眼
霸王别姬 无可奈何
霸王请客 吃也得吃,不吃也得吃
霸五项羽 不町一世 白鼻子(戏剧中的丑角)演戏 陪衬
白玻璃瓶装清水 看透了
白布进染缸 洗不清
白布做棉袄 反正都是理(里)
白菜熬豆腐 谁也不沾谁的光(比喻谁也占不到谁的好处。)
白菜长心 老了
白菜烩豆腐 谁也不沾谁的光
白菜叶子炒大葱 亲(青)上加亲(青)
白痴的葫芦 傻瓜一个
白骨精扮新娘 娇里妖气
白骨精唱歌 怪腔怪调
白骨精打跟头 鬼把
白骨精的饭食 碰也不要碰
白骨精给唐僧送饭 假仁假义;没安好心
白骨精化美女 人面鬼心
白骨精见了孙悟空 现原形了
白骨精开口 不讲人话
白骨精骗唐僧 一计不成又生一计
白骨精说人话 妖言惑众
白骨精想吃唐僧肉 痴心妄想
白骨精遇上孙悟空 原形毕露
白骨精照镜子 里外不是人
白骨精装新娘 妖里妖气
白鹤站在鸡群里 突出
白灰店里买眼药 找错了门(比喻门路不对。)
白蜡树上结桂花 根子不正
白脸蛋上打粉 可有可无
白脸奸臣出场 恶相
白露过后的庄稼
白萝卜扎刀子 不出血的东西(①比喻不肯多出钱。②比喻不爽快。)
白毛乌鸦 与众不同
白米换糠 有福不会享
白娘娘斗法海 精打光
白娘娘喝了雄黄酒 现了原形
白娘子斗法海 精打-光
白娘子喝了雄黄酒 现了原形
白娘子救许仙 尽心尽力 白娘子突断桥 想起旧情来
白娘子压在雷锋塔下 总有人搭救
白娘子遇许仙 千里姻缘一线牵
白日做梦 胡思乱想
白水锅里揭豆腐皮 办不到
白水煮冬瓜 没啥滋味
白水煮豆腐 淡而无味
白素贞不舍许仙 恩爱难分
白素贞哭断桥 想起旧情
白糖拌苦瓜 又苦又甜(比喻矛盾的心理状态或复杂的感情。)
白糖拌蜜糖 甜上加甜
白天打灯笼 白搭
白天照电筒 多此一举
白眼狼戴草帽 变不了人;假充善人(比喻心肠歹毒的坏人伪装成好人,进行欺骗。)
白眼狼戴眼镜 冒充好了
白杨树叶子 两面光
白衣秀士当寨主 容不得人
白蚁蛀观音 自身难保
白蚁钻过的料 坏透了
白纸黑字 黑白分明
白纸上画黑道 抹不掉;不能容人
白纸上写黑字 赖不掉;变不了;明摆着
百尺竿头挂剪刀 高才(裁)
百合地里栽甘蔗 苦根甜苗
百家姓不念第一个字 开口就是钱(比喻眼睛里只有钱。)
百家姓读掉头个字 开口就说钱;钱字当头
百家姓里的老四 说的是理(李)
百家姓上少了第二姓 缺钱
百家姓少了第二姓 没钱
百斤担子加铁砣 重任在肩
百里草原安家 孤孤单单
百里长的公路不用拐弯 太直了
百里舜(春秋时虞国大夫,后成为秦国左相)认妻 位高不忘旧情
百灵鸟碰到鹦鹉 会唱的遇上会说的(比喻各有特长。)
百灵戏牡丹 鸟语花香
百灵遇鹦鹉 会唱的碰到会说的 采纳啊
孔子先生是宋国人。其父叔梁纥为陬邑大夫。孔子在十七岁时已经以知礼而闻名。
孔夫子背书箱——尽是输(书)孔夫子打哈欠——一口书生气孔夫子的嘴巴——满口是理孔夫子出门——三思而行孔夫子讲学——之乎
孔夫子门前讲《论语》——自不量力孔夫子挂腰刀——文不文,武不武孔夫子念文章——咬文嚼字孔夫子教《三字经》——大材小用孔夫子游列国——尽是理(礼)
孔夫子卵脬(音抛)——文诌诌乡下人不识孔夫子——读书老爷(独输老爷)孔夫子擐搭裢——两头书(两头输)
孔夫子肚皮——书橱(舒徐)孔夫子唱戏——出口成章孔夫子跌到桥底下——(尸)诗书横流孔夫子的手巾——包书(输)
1、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2、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
3、蚕豆开花——黑心 4、孔夫子搬家——净是书(输)
5、打破砂锅——问到底 6、和尚打伞——无法无天
7、虎落平阳——被犬欺 8、画蛇添足——多此一举
9、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10、井底青蛙——目光短浅
11、大海捞针——没处寻 12、竹篮打水——一场空
13、打开天窗——说亮话 14、船到桥头——自会直
15、飞蛾扑火——自取灭亡 16、百米赛跑——分秒必争
17、拔苗助长——急于求成 18、仇人相见——分外眼红
19、芝麻开花——节节高 20、新官上任——三把火
21、瞎子点灯——白费蜡 22、兔子尾巴——长不了
23、偷鸡不成——蚀把米 24、王婆卖瓜——自卖自夸
25、老虎屁股——摸不得 26、老虎拉车——谁敢
27、老鼠过街——人人喊打 28、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29、墙上茅草——随风两边倒 30、三十六计——走为上计
31、塞翁失马——焉知祸福 32、韩信点兵——多多益善
33、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34、有借有还——再借不难
35、猫哭耗子——假慈悲 36、饺子破皮——露了馅
37、扁担挑水——一心挂了两头 38、对牛弹琴——白费劲
39、八仙聚会——神聊 40、霸王敬酒——不干也得干
41、板上订钉——跑不了 42、背鼓上门——讨打
43、草把做灯——粗心(芯) 44、竹笋出土——节节高
45、菜刀切豆腐——两面光 46、钉头碰钉子——硬碰硬
47、高山上敲鼓------四面闻名(鸣) 48、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
49、关公走麦城——骄必败 50、铁打的公鸡——一毛不拔
51、鸡蛋碰石头——不自量力 52、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53、脚踏西瓜皮-----滑到哪里是哪里 54、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
55、老鼠钻风箱——两头受气 56、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57、门缝里看人——把人看扁了 58、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
59、泼出去的水——收不回 60、骑驴看唱本——走着瞧
61、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 62、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
63、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 64、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65、外甥打灯笼——照旧(舅) 66、王八吃秤砣——铁了心
67、歪嘴讲故事--斜(邪)说 68、小葱拌豆腐——一清二白
69、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 70、周瑜打黄盖——两厢情愿
71、赶鸭子上架——吃力不讨好 72、擀面杖吹火——一窍不通
73、瞎子戴眼镜——装饰 74、猴子捞月亮——空忙一场
75、秀才遇到兵——有理讲不清 76、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77、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 78、和尚训道士——管得宽
79、过年娶媳妇——双喜临门 80、聋子见哑巴——不闻不问
81、铜钣上钉铆钉---一是一,二是二 82、里弄里扛竹竿——直来直去
83、苦水里泡黄连——苦上加苦 84、我解缆,你推船--顺水人情
85、猪鼻子里插葱——装象 86、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87、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 88、放风筝断了线——没指望了
89、池塘里的风波——大不了 90、谈心不点灯--说黑话
91、顶风顶水划船——硬撑 92、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93、东洋人戴高帽——假充大个 94、到火神庙求雨——找错了门
95、鲁班门前耍斧——有眼无珠 96、老太太吃汤圆——囫囵吞枣
97、出太阳下暴雨——假情(晴) 98、挂羊头卖狗肉——虚情假意
99、担着胡子过河——谦虚过度 100、唱歌不看曲本——离谱
101、泰山顶上观日出--高瞻远瞩 102、提着灯笼砍柴--明砍
103、提着马灯下矿井--步步深入 104、跳上舞台凑热闹--逢场作戏
105、推小车上台阶--一步一个坎 106、大姑娘坐轿——头一回
107、借了一角还十分--分文不差 108、擀面杖吹火——一窍不通
109、窗户边吹喇叭——名声在外 110、螃蟹过街——横行霸道
111、上鞋不用锥子——针(真)行 112、程咬金的斧头——就这三下子
113、聋子耳朵——摆设 114、二十一天不出鸡——坏蛋
115、冰糖煮黄莲——同甘共苦 116、八级工拜师傅——精益求精
趣味老北京歇后语释疑
曩时,笔者曾喜搜集民间方言俚语,而对社会上流行的歇后语尤为留心笔记,故许多“俏皮话”,至今不忘。
北京人爱说俏皮话,而且有些话颇具地方特色。现略举数句,浅释其意,以飨读者。
西直门到海淀——拉啦!
这是旧时北京人力车夫常说的一句谚语。
原来,由西直门到海淀距离不远,而且是从市内去颐和园的必经之路。人们常借用这句歇后语表达儿童排泄粪便而不知预先告诉家长,却以此诙谐之语道出。
二龙坑的鬼——跟上啦!
北京西城二龙坑,即前清郑王府附近,辛亥后,府邸售与中国大学为校址。此处旧时是一片荒地,俗名“烂死岗子”。凡清贫人家死了人,无力发送出殡,多将死者尸体用芦苇席卷裹埋葬于此。民间有“二龙坑闹鬼” 的传说,有人夜间倘若必须路过此处,须三五成群结伴,又唱又喊以壮胆,其实乃自欺欺人。
天桥的把式——净说不练。
北京天桥是旧时江湖卖艺人聚集的地方,其所练武艺,五花八门。有吞活蛇者,有吞宝剑、铁球者,有以头开砖者,有练刀枪把式兼卖大力丸者,有摔跤、耍中幡者……其实,天桥的把式并非净说不练,如吞宝剑、吞铁球、吞活蛇乃是真功夫,有时竟在表演时口吐鲜血,其艰苦可见。
打磨厂的大夫(医生)——懂得帽(董德懋)!
北京正阳门外迤东有一条街,名叫“打磨厂”。当年在这条街路南有一位中医师挂牌应诊,此人姓董名德懋,医术一般,故有此歇后语之流传。“懂得帽儿” 乃北京俗语,意即什么都不懂,带有轻蔑的口气。
老太太上电车——你先别吹!
旧时,北京有轨电车每到一站停下,待乘客登车毕,售票员则以铜哨通知司机启行。车将开时,老太太从后面赶来,招呼售票员莫吹哨。此句乃讽刺爱“吹牛皮”者。
活跃于北京人口头上的歇后语,其条目之多,不胜枚举,其历时之久,数百年而不衰;且涉及人物、政治、名胜、民俗、宗教等诸多方面之故事,内容丰富多彩而趣味盎然。
太和殿的匾——无依无靠。
这是康熙皇帝继位后,逐渐流传于京城的一条歇后语。
康熙皇帝为避免皇子争夺帝位而诱致萧墙之祸,一改退位前公布继承人之旧制,而将诏书存放于太和殿匾额后面,直待临死或退位时当众取下宣诏。文武大臣于宣诏前,面对复杂而残酷的政治斗争不知依傍哪位皇于,在诸多激烈竞争帝位的皇子之间,首鼠两端,莫衷一是,虑及将来仕途而深感无依无靠。
宛平城的`知县——一年一换。以及宛平城里做知县——跪着的差使。
这两条歇后语,迄今仍被上年纪的老北京人津津乐道。
宛平城位于北京西南,乃咽喉要道,拱卫京师之重镇。按明清旧制,京师城区分别划归宛平县和大兴县管辖,中轴线以西,皆属宛平县界,以东皆属以大兴县界。
明清两代时,上自皇帝下至朝廷重臣,凡赴西南各省办事者,皆出入宛平城。京官出行,朝廷在此为其饯行,知县须跪迎跪送;外埠封疆大吏进京先在宛平城落脚,知县亦须跪迎跪送,丝毫不敢怠慢,故有“跪着的差使”一说。区区七品芝麻官,为一顶乌纱而常年卑躬屈节,亦良可叹矣!
宛平县管界内的先农坛,特为皇帝辟有一亩三分地,供其每年春季来此耕耘,以皇帝亲事稼穑而告诫臣民莫违农时。秋收后,知县照例须向皇帝征税,以示皇帝带头遵纪守法。而七品知县胆敢向皇上征税,又有欺君犯上之罪,按律当斩,姑念其为国家收税,死罪可免,而官是绝对不能再做了。皇帝交税后,即为宛平知县罢免之时,久而久之遂成定例。
东岳庙的匾——善恶有报。
此条歇后语,在地道的老北京人心目中,可谓刻骨铭心,没齿不忘矣。
东岳庙坐落在北京朝阳门外神路街。始建于元延佑六年(1319年),为道教正一派大宗师张留孙自资兴建。事未竟而身先死,后由其弟子吴全节继续修建。元末惨遭兵烫。明正统年间重建,扩大东西两庑,设七十二司。
七十二司皆有司名,按职掌可分为七大部分,其一为东岳大帝行政部分,包括官职司、都签押司、掌曹史司等十二司。其二为都察调查记录部分,包括掌都察司、词状司、生死司等7司。
其三为磨勘逮捕及划分善恶部分,包括磨勘司、勾生死司、追取罪人照证司等六部分。其四为定案及核案善恶并起诉部分,包括善报司、修功德司、行污司等二十六司。其五为审判部分,包括推动司、枉死司等四司。其六为执行部分,包括现报司、速报司、化生司等十八司。其七为压制管理游荡者部分,包括魍魉司、精怪司等三司。举凡七十二司,各司其职,善恶有报,人们深信无疑,故有上述之歇后语广为流传耳。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