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孤独的美食家》的理由

喜欢《孤独的美食家》的理由,第1张

从《孤独的美食家》第一季就开始追,前几天去细算了下才发现,原来看五郎叔吃饭已经6年了。但事实上,看到第2季就没紧着追了。不是不喜欢,而是因为不具备剧情连贯性,可以随时拾起又放下,反倒没每集都看。

最近因为开B站时偶尔能在首页刷到相关视频,所以又点来看了一些。现在依然觉得五郎叔确实是“美食家”,起码称得上“懂食物之人”。对于这样的食客,食物被吃得都有了价值。

从2012年第一季到现在,7季电视剧外加几个SP,也算是人气又长寿的作品了。

《孤独的美食家》每集都是标准流程:

出门工作—> 工作告一段落突然就觉得饿了—> “咚咚咚”—>  好,找餐馆!  —> 在街头徘徊,思量半天,考虑当下的心情,决定就这家了! —> 面对菜单继续思忖半天,找到最优解 —>  痛快地吃  —>  “学人精”(看到别人点的好吃的、被推荐被怂恿而产生了好奇,所以追加点单) —>  “战歌起”,继续大快朵颐 —>  啊,吃好了……(吃多了)—>  心满意足地伴着小曲儿(片尾)回家 

但就是这样的“固定模式”,就是怎么都让人看不够。一集一集地追,一年一年地追。陪着“五郎叔”从2012年走到2018年。很多国内不看日剧的小伙伴也认识“松重丰”,就是因为他的这部剧吧。

说实话,早年因为其他日剧而接触松重丰时,实在觉得并不是个帅大叔呀,反倒长得有点奇怪。演五郎的“松重丰”自己也说,本来以为这样一个深夜档播出,又是一个大叔自己吃饭的电视剧拍几集就结束了,但没想到这么受欢迎,实在不明白大家为什么爱看他这样一个大叔吃饭,还一看就是这么多年。

是啊,一个不靠颜值取胜的四十多岁的大叔来吃东西,有什么可看?那么,我喜欢的松重丰的五郎叔,有3个原因:

1 他不挑高档馆子,只是路遇街边的民家餐厅、小酒馆,都能让他吃得很开心。

在这个“离开美食情报网站(比如我们的“大众点评”)就不知道该吃什么”的智能时代,叔突破了这种局限。当然,即使是现在,电视剧中的叔还在用着非智能手机,拿着打印地图去见客户,实在是老派作风了。但有时正是这些老派风格,可以让人不被评价和星级所束缚,而专心按照自己的喜好和心情去觅食,而有些平民美食就藏在这些出其不意的偶遇中。

而且,看似“好打发”,“不讲究”,但能将家常菜也品出丰富的味道、获得十分的满足,也是爱吃、会吃的人才能做到的。另一方面也许是像很多人都说的那样,在日本刷餐馆不太容易踩雷吧,即使随便推门进一家店,都很难遇到不好吃的食物。

2 另一方面说叔是“美食家”,或者“懂食物的人”,是因为他懂得战略布局,且想象力和表现的丰富。能感受到他在仔细品尝味道,而且当真是在投入地享受食物的愉悦。

时常都能看到他在路过的街巷中走来走去地考察市场、然后判断出去哪一家店。然后面对菜单继续犹豫着,纠结着,用尽了自己的脑子去找出最好的组合搭配,当真是个有战略思考的讲究之人。

而且,在大家都越来越不善于言辞的时代,越来越多的人都变得词汇贫瘠,对喜欢的食物只会说一句“好吃”。虽然享用食物、享用美味的食物,是每个人的权利。但是,是不是吃到“点”上,因人而异。无疑,并非美食评论家的“五郎”是在行的人。他对食物和味觉敏锐,又能细微地捕捉自己的感情并加以描述。对于食物只能以“好吃”来描述的话,不是语言能力没被好好锻炼、无法表述出自己体会到的层次,就是味觉没被好好锻炼、根本没体会到食物组合带来的丰富又不同口感。这样只能是“爱吃”的普通人(如我们很多人),而不是“美食家”。

但叔就是能把自己的每一个心情、对食物的美每一种味道唤起的感受,都能以丰富有趣的比喻来加以呈现。我喜欢看五郎叔吃饭,但不喜欢看一些吃播或大胃王,因为觉得后者没有美感。叔虽然能吃、曾经一直是一人吃2~3人份的食量,而且吃得豪放甚至不顾形象,但依然可以算有“美感”、值得看,因为他懂得品鉴。只是胡吃海塞、将一盘盘、一碗碗的食物送到胃中,对我来说并不具有“美感”。

比如现在很流行的“大胃女王”们,像在YouTube上很火、在中国有众多粉丝和很高认知度的 “木下”,以及胃如无底洞、在日本也一直保有话题度的女艺人 “ギャル曽根”。但是,除了像木下、曾根这些胃天生有不同构造的人,这种大食量所带来的“痛快”是不能轻易获得的能力。但五郎叔的这种“品鉴”能力却可以通过学习、练习、不断加强自己的五感的敏锐度,从而磨练出来。所以,五郎叔吃东西的过程值得看,而他的吃饭方式也可以被学习和模仿。

当然,五郎叔的美食评论有很多发散和无厘头的表现方式。这也和日本特有的表达和修辞习惯有关。

举个例子,很久前看Arashi相关的内容,看到他们形容相叶雅纪是“笑颜宝石箱”,就是他常笑又很治愈人。还有一期《VS ARASHI》中,嘉宾说杰尼斯家的偶像们往那一站的场面宛如“帅哥停机坪”……都是一些出其不意、说严谨又不严谨、说有误又有几分贴切、但在我们语言习惯中绝对不会出现的、日式特有的一种方式。而这种语言表现手法,在《孤独的美食家》作品中屡屡出现。不管是民间字幕组的巧心又本土化的翻译,还是日文原文,都是“金句”频出。

3 最后,很敬佩的一点是,叔是真吃,而且吃得精光,丝毫不浪费食物。

一直以来,叔都在《孤独的美食家》表现得很能吃。应该是源于爱吃之人的好奇心和贪心作祟,总是点了一堆食物,一个人吃2~3个人的量。而且作为演员的松重丰也是敬业地很,多次表明自己是真的吃、而且如剧中呈现的那样将食物吃得精光,没有一点浪费。所以为了拍戏,他前一天都会故意不吃饭,留出一个好胃口和充足的胃袋,去真实地感受和呈现那些食物的味道。

在大多数明星看重身材维持、“逢场作戏”的拍摄变得理所当然的情况下,叔的这种认真、敬业和对食物的尊重的做法,真的值得肯定和学习(当然,这里面肯定也有剧组的理念在)。

叔能吃很多,但不会让人觉得是在胡乱地胡吃海塞。他大快朵颐,也让人觉得毫不矫情。

是啊,自从美食番开始层出不穷后,很多后来之作,却并不能感受到演员们真的在享受美食。可能是演技不到位,可能是怕伤了身材而有心理负担。种种原因相互影响,就真的流露出了几分尴尬。

那么,关于美食番,继续来唠叨唠叨吧。

个人总觉得,比如吃播或者一些剧集,因为太过想迎合观众、或者太过想红,再加上演技或许不过关,所以时而刻意到让人看着尴尬。

看美食日剧已经好多年了。有字幕组制作的美食相关的故事,我也看过八九成了。曾经有一段时期是故意搜集那些与食物相关的剧集在看。嗯,那时在英国,一个人也是精神上凄苦的很,而每日食用的食物又不足以美味,总觉得心里空着,焦躁着,不安着。所以,看日剧,尤其是有食物镜头相关的日剧,就是每天的治愈了。《西洋古董与洋果子店》《阿仙》《调酒师》《料理新鲜人》……当然,也因为食物是生活的一部分,所以在很多日剧中无意出现的桥段中都有很多关于食物的镜头。即使吃不到,看一看也是一种慰藉。

看,人真是好奇怪。总有像我这样的人,以看“食物相关视频”来缓解焦虑,填补内心的空洞。啊,这么想来,又是某种程度上的“精神毒品”呀。

之后就是大热的《深夜食堂》。其实,《深》也是一个借由美食来传达人的情绪的故事,食物是辅。边缘小人物的人生百态才是主线。他们在城市中生活,夜不能归,但熟悉的美食、小酒馆中一期一会的新客人或者长年相熟的老客人,变得独具温情,让人惦念。所以,一直觉得《深》有美食元素,但却不是为了品美食的。相比之下,《孤独的美食家》则真的是为了邂逅不同的味道和食物而诞生的作品。

近年来美食剧越来越多,《和歌子酒》也是类似的作品,《爱吃拉面的小泉同学》等,其实都是不错的作品。但也许是演技和表现形式的问题,有时会让人看着尴尬。《花的懒人料理》《约饭》《在蒂凡尼吃早餐》等等的女主演们演技还过关,而且都知名又美貌,但为什么没法给大家留下深刻的印象,而一脸褶子、毫不美型的叔却可以俘获很多人的心呢。

而大叔如松重丰,毕竟也是演技历练了这多年的老手了,演什么像什么,而且没有什么偶像包袱,也不存在女演员要面临的吃相是不是优雅之类,反倒演得自然又放松。(台湾版的《孤独的美食家》的演技还是……有些捉急。看着出戏,没法跟着主人公享受食物。也不觉得主人公是真的热爱食物。)

如今《孤独的美食家》第七季正在火热地播,我也偶尔会看上一阵。想来,任何喜欢美味的食物又时常自己一人做饭或者外食的人,都能在五郎叔上找到共鸣吧。

因为我隔着屏幕,就总觉得自己实在太理解松重丰所演的五郎叔的心情。一旦觉得肚子饿了并决心要去吃饭,再来谁和我讲话也都只想敷衍了事。也很理解他对食物的好奇心。每遇到一个馆子都恨不得能“制霸”,把好奇的口味和食物都尝一遍。还有那种带着“一期一会”的心情去找馆子,并对着菜单左一遍思量右一遍犹豫、不断试图寻找最优解的举棋不定……

这些纠结和愉快,让“一人食”也可以乐在其中。

《美味邂逅,陆总的独家影后》百度网盘txt资源免费在线观看:

1234

简介:

为爱放弃大好星途,洗手作羹汤七年,最后却被残忍抛弃。 从青春灿烂的20岁到成熟优雅的27岁,白苏献上炙热的爱情,满腹的柔情。 分手当天,白苏将一桌好菜掀翻在地,只为跟过去作别。 “薛涵宇,你比我可怜。我孤独的是心,可你连灵魂都是可悲且孤独的。” 撂下话,白苏只拿了衣服,净身出户。 27岁再出发,从最微小的群演做起,白苏只为那耀目的影后荣誉。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anai/895627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01
下一篇2023-10-0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