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乐斋杂说】“苏小小”有二

【康乐斋杂说】“苏小小”有二,第1张

苏小小,历来在中国文坛上是个有着深远影响的才女,钱塘即今浙江杭州人,是个有名的歌妓,色艺俱佳,与其同时期的大文人们大多与她有往来,因而名噪当时。但苏小小这个人物,古时所传不同时期有两个苏小小,俱钱塘倡人。现将这两个苏小小分开来谈。

一是南朝齐时期著名歌伎,常坐油壁车丶在西湖边游玩。

这个苏小小,即当是中国文坛上最具影响者,历代文人多有传颂,唐朝的白居易、李贺,明朝的张岱,近现代的曹聚仁、余秋雨,都写过关于苏小小的诗文。有文学家认为苏小小是 “中国版的茶花女”。据历代文人们记载,大概是说:

苏小小自小能书善诗,文才横溢,但不幸幼年时父母双亡,寄住在钱塘西泠(即西陵)桥畔的姨母家。她虽身为歌伎,却很知自爱,不随波逐流。苏小小十分喜爱西湖山水,自制了一辆油壁车,遍游湖畔山间。一日,沿湖堤而行,邂逅少年阮郁,一见钟情,结成良缘。但不久阮郁在京做官之父派人来催归。阮郁别后毫无音讯。苏小小情意难忘,时时思念。

苏小小同情书生鲍仁的贫困遭遇,慷慨解囊,资助他上京赴试。后苏小小受人陷害入狱,身染重病,临终前,向身边侍候的人嘱咐道:“我别无所求,只愿死后埋骨西泠。”应试登第的鲍仁后来遵照苏小小“埋骨西泠”的遗愿,就出资在西泠桥畔择地造墓,墓前立一石碑,上题 “钱塘苏小小之墓”。今杭州西湖边之苏小小墓,乃鲍仁当年所造。

但细考古籍,苏小小其名最早出自《乐府广题》。古乐府歌中有《钱塘苏小小歌》,后来的文人亦多有记载。《乐府广题》中说:苏小小属钱塘人,是南齐时很有名的一个娼妓,而所传《苏小小歌》诗的内容,是写苏小小和她心爱的郎君相约在西陵松柏下互倾情愫之事。现将所见之《苏小小歌》丶《乐府广题》及历代文人所记之苏小小文,备录于此:

宋•郭茂倩《乐府诗集》卷八五《杂歌谣辞•〈苏小小歌〉诗:“妾乘油壁车,郎骑青骢马。何处结同心,西陵松柏下。”《题解》:“一曰《钱塘苏小小歌》。《乐府广题》曰:苏小小,钱塘名倡也,盖南齐时人。西陵在钱塘江之西,歌云 ‘西陵松柏下’ 是也 。”

明•张岱《西湖梦寻》卷三《西湖中路·苏小小墓》:“苏小小者,南齐时钱塘名妓也,貌绝青楼,才空士类,当时莫不艳称。以年少早卒,葬于西泠之坞,芳魂不殁,往往花间出现。”又卷一《西湖北路》:“西泠桥,一名西陵,或曰:即苏小小结同心处也。及见方子公诗有云:‘……‘陵’ 作 ‘泠’。”又卷三《西湖中路•苏小小墓》:“苏小小者,……以年少早卒,葬于西泠之坞,……苏小小墓,在今西泠。” 西泠,即 “西陵”。

清•曾益《温飞卿诗集笺注》卷二《苏小小歌》诗题清·顾予咸补注:“《乐府广题》:苏小小,钱唐名倡也,盖南齐时人。《吴地记》:‘嘉兴县有晋伎苏小小墓’。” 康按:晋伎,当系作者误记!

另一个苏小小,亦钱塘人,相传是南宋时期人。

清•赵翼《陔馀丛考•两苏小小》云:“南齐有钱塘妓苏小小,见郭茂倩《乐府解题》。南宋人,为太学生赵不敏所眷,不敏命其弟娶其妹名小小者,见《武林旧事》。”

明•朗瑛《七修类稿•<辩证九•苏小小考>》一文中对两个苏小小辩证颇详,全文如下:

苏小小有二人,皆钱塘名娼:一南齐人,郭茂倩所编《乐府解题》下已注明矣,故古辞有《苏小小歌》,及白乐天、刘梦得诗称之者;《春渚纪闻》所载司马才仲事,并是南齐之苏小小也。一是宋人,乃见于《武林纪事》,其书无刻板,其事隐微,今录以明之。  

苏小小,钱塘名娼也,容色俊丽,颇工诗词,其姊名盼奴,与太学生赵不敏相与甚洽,款遇二年。不敏日益贫,盼奴周给之,使笃于业,遂栖南省,得官授襄阳府司户,盼奴未能落籍,不能偕行。不敏赴官三载,想念成疾而卒。有禄俸余资,嘱其弟赵院判分作二分,一以与弟,一命送盼奴。为言盼奴有妹小小,俊秀善吟,可谋致之,佳偶也。院判如言至钱塘,有宗人为钱塘倅,托召盼奴领其物。倅为召之,有苍头至云:“盼奴于一月前已抱疾殁,小小亦为于潜县官绢事系厅监。”倅遂呼小小出,诘之曰:“于潜官绢,汝诱商人一百疋,何以偿之?”小小回覆:“此亡姊盼奴之事,乞赐周旋,非惟小小感生成之恩,盼奴在泉下亦不忘也。”倅喜其言语婉顺,因问汝识襄阳赵司户耶?小小曰:“赵司户未仕之日,姊盼奴周给,后中科授官去久,盼奴想念,因是致疾不起而卒。”倅曰:“赵司户亦谢世矣,遣人附一缄及余物一罨外,有伊弟院判一缄付尔开之。”小小自谓不识院判何人,乃拆书,惟一诗曰:“昔时名妓镇东吴,不恋黄金只好书;借问钱塘苏小小;风流还似大苏无?”小小默然。倅令和之,辞不能,倅强之,责以官绢罪名,不得已和云:“君往襄江妾住吴,无情人寄有情书;当年若也来相访,还有于潜绢事无?”倅大喜,尽以所寄与之,力为作主,命小小归院判,与偕老焉。

据此,曰太学、曰钱塘,诗曰还“似大苏无”,则可知矣。又有元遗山所作《虞美人》长短句云:“槐阴别院宜清昼,人坐春风秀,美人图子阿谁留,都是宣和名笔内家收。莺莺燕燕分飞后,粉淡梨花瘦,只除苏小不风流,斜插一枝萱草凤钗头。”此词既说莺莺燕燕之后,此盖是赵司户小小也。今人止知是苏小小,不知是何时人,《辍耕》既备载数事,辩以为南齐人矣,又不知有宋苏小小,故复载虞美人之词也。一本小小又作小娟,盖抄之者之误,殊不观所寄之诗,若是小娟则音拗矣,何不另换一句,况又有《虞美人》之词可证。

《春渚纪闻》又载:小小之墓,在钱塘县廨舍之后,故古辞有“何处结同心,西陵松树下”之句。此则南齐小小之墓,必在西湖上西陵桥,故油壁车之事,俱在湖上,若以托才仲之梦有“妾本钱塘江上住”之句,即云在江干,差矣。元人张元弼有《苏小小墓》诗云:“香骨沉埋县治前,西陵魂梦隔风烟;好花好月年年在,潮落潮生更可怜。”注:坟在嘉兴县前,今为民家所占。既曰县治,又曰西陵,亦不知而浑言,此必宋小小坟耳。何也,赵不敏乃吴人,安知不住嘉兴?院判既取小小,而终老可知矣。此特光弼不知有二而差言。予既辨其人,复辨其墓,以正《辍耕》之不足。

    康按:朗瑛此文,亦见清•虫天子《中国香艳全书》第九集卷二《苏小小考》。

苏小小(479年-约502年),南朝齐时期著名歌伎、钱塘第一名伎,常坐油壁车。历代文人多有传颂,唐朝的白居易、李贺,明朝的张岱,近现代的曹聚仁、余秋雨,都写过关于苏小小的诗文。有文学家认为苏小小是“中国版的茶花女”。[1]

苏小小自小能书善诗,文才横溢,但不幸幼年时父母双亡,寄住在钱塘西泠桥畔的姨母家。她虽身为歌妓,却很知自爱,不随波逐流。苏小小十分喜爱西湖山水,自制了一辆油壁车,遍游湖畔山间。一日,沿湖堤而行,邂逅少年阮郁,

别离情绪。万里关山如底数。遣妾伤悲。未心郎家知不知。

自从君去。数尽残冬春又暮。音信全乖。等到花开不见来。

-苏小小《减字木兰花》

苏小小(479年-约502年),南朝齐时期著名歌伎、钱塘第一名伎,常坐油壁车。历代文人多有传颂,唐朝的白居易、李贺,明朝的张岱,近现代的曹聚仁、余秋雨,都写过关于苏小小的诗文。有文学家认为苏小小是“中国版的茶花女”。

苏小小家先世曾为东晋官,从江南姑苏流落到钱塘后靠祖产经营,成了当地较为殷实的商人,她的父母只有她这么个女儿,十分宠爱,因她长的娇小,所以叫小小。苏小小十五岁时,父母谢世,于是变卖家产,带着乳母贾姨移居到城西的西泠桥畔。她们住在松柏林中的小楼里,每日靠积蓄生活,尽情享受于山水之间。因她玲珑秀美,气韵非常,在她的车后总有许多风流倜傥的少年跟随。没有父母的管束,苏小小也乐得和文人雅士们来往,常在她的小楼里以诗会友,她的门前总是车来车往,苏小小成了钱塘一带有名的诗伎。

有一天苏小小在游玩之时碰到了一位俊美的公子――阮郁。两人一见倾心,阮郁到苏小小家拜访,受到美人的礼遇,晚上便同榻而眠。苏小小从此与阮郁形影不离,每日共同游山玩水。可是阮郁的父亲听说他在钱塘整日与妓混在一起,非常生气,把他逼回了金陵(今南京)。苏小小整日企盼,却不见情人回来,终于病倒了。幸好她还不是爱钻牛角尖的人,一些可心的文雅公子进屋来,陪苏小小聊天,她渐渐恢复了车马盈门的往日生活。

在一个晴朗的秋天,在湖滨她见到一位模样酷似阮郁的人,却衣着俭朴,神情沮丧,闻讯后才知此人叫鲍仁,因盘缠不够而无法赶考。她觉得此人气宇不凡,必能高中,于是主动提出为提供钱物上的帮助。鲍仁感激不尽,满怀抱负地奔赴考场。

当时的上江观察使孟浪因公事来到钱塘,身为官员不好登苏小小之门,于是派人请她来府中,没想到苏小小架子很大,催了几次方来,孟浪决定难为她一下,于是指着庭外一株梅花让她做诗,苏小小从容不迫地信口吟出:梅花虽傲骨,怎敢敌春寒?若更分红白,还须青眼看!孟浪赞佩不已。

佳人薄命,苏小小在第二年春天因病而逝。这时鲍仁已金榜题名,出任滑州刺史,赴任时顺道经过苏小小家,却赶上她的葬礼,鲍仁抚棺大哭,在她墓前立碑曰:钱塘苏小小之墓。

有诗云:“湖山此地曾埋玉,花月其人可铸金”。墓上覆六角攒尖顶亭,叫“慕才亭”,据说是苏小小资助过的书生鲍仁所建。

“生在西泠,死在西泠,葬在西泠,不负一生爱好山水”是苏小小的遗愿,山水之于小小,犹如小小之于我。

西泠桥畔的埋香之所,既了却了佳人遗愿,又为西湖山水增色。

燕引莺招柳夹途,章台直接到西湖。

春花秋月如相访,家住西泠妾姓苏。

-苏小小《无题》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anai/896343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01
下一篇2023-10-0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