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旅游景点虎溪介绍 庐山龙虎山旅游攻略

庐山旅游景点虎溪介绍 庐山龙虎山旅游攻略,第1张

虎溪的意思是什么?虎溪是什么意思?

虎溪的意思是什么?虎溪是什么意思?

虎溪的意思是:虎溪hǔ xī溪名。在江西省九江市南庐山东林寺前。相传晋慧远法师居此,送客不过溪,过此,虎辄号鸣,故名虎溪。_●唐李白《庐山东林寺夜怀》诗:「霜清东林钟,水白虎溪月。」_●唐王维《过感化寺昙兴上人山院》诗:「暮持_竹杖,相待虎溪头。」_●明顾大典《青衫记·刘白谒元》:「香炉日照,秀色氤氲;芙蓉缥缈,虎溪旧约难寻,莲社从谁讨。」★「虎溪」在《汉语大词典》第11963页 第8卷 807虎溪hǔ xī溪名。在江西省·九江市南庐山·东林寺前。相传晋·慧远法师居此,送客不过溪,过此,虎辄号鸣,故名虎溪。_ _ 唐·李白《庐山东林寺夜怀》诗:「霜清东林钟,水白虎溪月。」_ _ 唐·王维《过感化寺昙兴上人山院》诗:「暮持_竹杖,相待虎溪头。」_ _ 明·顾大典《青衫记_刘白谒元》:「香炉日照,秀色氤氲;芙蓉缥缈,虎溪旧约难寻,莲社从谁讨。」

虎溪的拼音hǔ xī

虎溪是什么意思

虎溪

hǔ xī溪名。在江西省九江市南庐山东林寺前。相传晋慧远法师居此,送客不过溪,过此,虎辄号鸣,故名虎溪。●唐李白《庐山东林寺夜怀》诗:「霜清东林钟,水白虎溪月。」●唐王维《过感化寺昙兴上人山院》诗:「暮持_竹杖,相待虎溪头。」●明顾大典《青衫记·刘白谒元》:「香炉日照,秀色氤氲;芙蓉缥缈,虎溪旧约难寻,莲社从谁讨。」

★「虎溪」在《汉语大词典》第11963页 第8卷 807 虎溪

hǔ xī溪名。在江西省·九江市南庐山·东林寺前。相传晋·慧远法师居此,送客不过溪,过此,虎辄号鸣,故名虎溪。 _ 唐·李白《庐山东林寺夜怀》诗:「霜清东林钟,水白虎溪月。」 _ 唐·王维《过感化寺昙兴上人山院》诗:「暮持_竹杖,相待虎溪头。」 _ 明·顾大典《青衫记_刘白谒元》:「香炉日照,秀色氤氲;芙蓉缥缈,虎溪旧约难寻,莲社从谁讨。」

庐山市有哪些著名景点?

庐山市景点有:花径、仙人洞、锦绣谷、龙首岩、三宝树芦林湖。

花径风景区

因春夏之交,苍松添翠,谷内繁花盛开似锦,有杜鹃,去锦、白的、红的、紫的、黄的,以及山樱花、山梅花和众多不名的野花,可谓百英夹杂,争相开放,各呈缤纷,却又同时点缀在断崖、怪石和苍松翠柏间,远远望去仿佛在绵缎上一般,绵乡谷由此而得名。

锦绣谷这个名字在唐代就很著名了。白居易《庐山草堂纪》中有:“春有锦绣谷花,夏有石门涧云”,秋有虎溪月,冬有香炉雪。“。北宋年间,改革家王安石在《送黄吉父三首》诗中题到过锦绣谷:“还家一笑即芳辰,好与名山作主人,邂逅五湖乘兴往,相邀绵绣谷中春。”这引起诗说明庐山绵绣谷是古时文人,骚客避谷遁世,寻求别样心情的好去处。

自天桥循左侧石级路前行至仙人洞,为一段长约15公里的秀丽山谷,这便是庐山1980年新辟的著名风景点─锦绣谷。相传为晋代东方名僧慧远采撷花卉、草药处。这儿四时花开,犹如锦绣,故名锦绣谷。北宋文学家王安石诗云:“还家一笑即芳晨,好与名山作主人。

仙人洞,位于庐山天池山西麓。是一个由砂崖构成的岩石洞。由于大自然的不断风化和山水长期冲刷,慢慢形成天然洞窟。因其形似佛手,故名佛手岩。这里的飞岩可栖身,清泉可以洗心,俯视山外,白云茫茫,江流苍苍,颇有远离尘世的感觉。这里不仅是历来最为游人所喜爱的胜景,而且是道教的福地洞天。相传唐代名道吕洞宾曾在此洞中修炼,直至成仙。后人为奉祠吕洞宾,将佛手岩更名为仙人洞。

仙人洞进口处,为一圆形石门。门上方正中镌刻“仙人洞”三字。左右刻有对联:“仙踪渺黄鹤,人事忆白莲。”入圆门便见一大巨石横卧山中,宛若一只大蟾蜍伸腿欲跃,人称“蟾蜍石”。石上有一株苍松,名石松。石松凌空展开两条绿臂,作拥抱态。其枝枝叶叶,密密层层,蓊蓊郁郁,生机盎然:其根须裸露,却能迎风挺立, 千百年不倒,充分显示了庐山松特有的坚强不屈的性格,堪称庐山匡山一奇景。

松下石面镌刻有“纵览云飞”四个大字,传为清末民初诗人陈三立所书。顺石径小道逶迤而下,苍翠崖壁间一岩洞豁然中开,洞高达7米,深逾14米。洞壁冰岩麻皱,横斜错落,清晰地记载着它那漫长的岁月,这就是仙人洞。洞内有一石制殿阁----纯阳殿。殿内立吕纯阳(洞宾)身背宝剑石的雕像。

锦绣谷,位于江西省九江市的庐山,由大林峰与天池山交汇而成。因第四纪冰川作用,锦绣谷这块面向西南的山间凹地,经过冰川的反复刻切,形成了一个平底陡壁的山谷。“春时杂英百千种,灿烂如炽,至冬初苍翠不剥,丹枫缀之,亦自满眼雕缋。”四时红紫匝地,花团锦簇,故名锦绣。

位于锦绣谷中的天桥,其实有天无桥,也堪称庐山一奇。相传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早年与陈友谅大战于鄱阳湖,战败后率兵逃上庐山,慌不择路逃到此地,却见眼前悬崖峭壁,深不可测,前无去路,后有追兵,正在万分危急之时,刹那间金光闪耀,一条金龙从天而降,化作虹桥横跨悬崖两端,朱元璋绝处逢生,立即扬鞭跃马而过。待朱的兵马过桥脱险后,陈友谅尾追至桥头时,忽闻霹雳巨响,龙飞桥断,无影无踪,只好鸣金收兵。潜凡有诗:“盘岩对立冰川琢,维有残墩乍断桥。太祖借机抬圣驾,金龙传化上凌霄。”

来龙石坐,得乘榕树凉。突兀见元珠,凌厉起屋梁。寺北藏蛟室,至宝委道旁。天忽霹雳动,慷慨头角扬。骊龙一夕脱,明珠生夜光。甘霖洒玉壶,御风沛大荒,余幸遭兹石,为之勒文章。石而或知我,慎忽嗤予狂!”明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知县刘_《龙石咏》五言排律书勒于永贵里(东岱镇洪塘村)。《连江县志》乾隆版卷五《官师》载,“刘_,山阴(浙江绍兴)人,能诗,工书法,有名士风流”。

虎溪镇历史

一、重庆沙坪坝区的历史遗址有哪些

东邻渝北区、江北区和渝中区,南、西界九龙坡区、璧山县,北接北碚区,紧邻重庆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北部新区。

50余年间,沙坪坝历经5次区划调整,目前区辖石井坡街道、童家桥街道、磁器口街道、山洞街道、联芳街道虎溪街道,陈家桥街道,西永街道等13个街道,歌乐山镇、井口镇、青木关镇、凤凰镇、回龙坝镇、土主镇、西永镇等8个镇。中文名称: 沙坪坝区 行政区类别: 市辖区 所属地区: 重庆市 电话区号: 023 邮政区码: 400000 地理位置: 四川盆地东部 面积: 3962平方公里 人口: 90万 方言: 西南官话成渝片、灌赤片、黔北片 气候条件: 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机场: 江北国际机场 火车站: 重庆站 车牌代码: 渝A 目录 区情概况 自然地理地理简介 历史沿革 行政区划 区划最新调整 经济发展 工业概况 商贸服务中心商圈 专业市场 美食街 展望 综合实力内生动力不断增强 工业经济运行稳健 商贸与服务业提档升级 重庆西部新城重庆大学城 西永微电园 铁路物流园 文化教育幼儿教育蓬勃发展 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普高教育持续发展 高等教育快速发展 城市规划 交通旅游区情概况 自然地理 地理简介 历史沿革 行政区划 区划最新调整 经济发展 工业概况 商贸服务 中心商圈 专业市场 美食街 展望 综合实力 内生动力不断增强 工业经济运行稳健 商贸与服务业提档升级 重庆西部新城 重庆大学城 西永微电园 铁路物流园文化教育 幼儿教育蓬勃发展 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普高教育持续发展 高等教育快速发展城市规划交通旅游展开 编辑本段区情概况 沙坪坝区 本数据来源于百度地图,最终结果以百度地图数据为准。

重庆市沙坪坝区是红岩精神发祥地(渣滓洞、白公馆)、抗战遗址密集区,国共和谈、百年学府、千年古镇,融沙磁文化、抗战文化、红岩文化于一炉。沙坪坝历史上是与江津白沙坝、成都华西坝、北碚夏坝齐名合称为四川著名的文化四坝;也是中国大后方四大文化区之一。

全区40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云集了19所高等院校、87所全市最好的中小学。全区90万常住人口中有30多万学生,8万多科技教育工作者,是西部的人才聚集区。

域内历史文化积淀深厚,城市发展繁荣兴旺。编辑本段自然地理 地理简介 三峡广场 沙坪坝区位于重庆主城区西部,东滨嘉陵江, 西抵缙云山,幅员面积3962平方公里。

区境中部歌乐山纵贯南北,东为沙坪坝,是重庆市的科教文化中心和工业基地,建成区面积3526平方公里;西为梁滩坝,是农业、乡镇工业为主的地区,2003年重庆市大学城在这里动工兴建;中部歌乐山是重庆市风景旅游区、国家森林公园,有“渝西第一峰”、“山城绿宝石”之称。 沙坪坝区地貌归属于川东平行岭谷低山丘陵区的一部分,全区呈丘陵、台地和低山组合的地貌结构。

中部歌乐山海拔高度在550~650米之间,最高峰歌乐山云顶寺海拔68025米。嘉陵江由北往东南流经沙坪坝区193公里。

气候属于中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热量和水分资源丰富,最冷月平均气温78℃,最热月平均气温285℃,年平均气温183℃,无霜期341 6天,具有冬暖夏热和春秋多变的特点。降水充沛,全年降水量10829毫米。

中部歌乐山森林区年平均气温比山下低2℃左右。碳酸盐岩裂隙溶洞水的水量丰富。

全区水体除嘉陵江外,梁滩河、虎溪河、清水溪、凤凰溪、詹家溪、南溪口溪是区内较大的溪河。全区森林资源主要集中在歌乐山、中梁山地区,歌乐山森林公园1938年定名,2003年创建为国家级森林公园。

重庆地铁一号线小龙坎站 历史沿革 沙坪坝从周朝的巴国属地至今,已有3000余年的历史。20世纪30年代初,沙坪坝隶属于四川巴县第一区,治所设于古镇磁器口(龙隐镇)。

抗日战争时期,国民 西迁重庆,大批学校、工厂、医疗机构迁入,沙坪坝从此人才荟萃,蜚声中外。1938年2月6日,重庆大学、四川教育学院、南开中学、重庆电力炼钢厂和由京沪平(北平)津等迁入该区的中央大学、国际广播电台、中央研究院博物院、北平师范大学劳作专修科、药学专科学校等科教文化机构及工业企业界、金融界发起创建重庆沙磁文化区。

1939年划入重庆建置重庆市沙磁区,成为战时中国的文化区和重庆主要工业区。1950年建置为重庆市第三区,功能定位于文化区,1955年正。

二、重庆一中的历史故事

重庆市第一中学于1931年建校,初名为重庆市立初级中学。先后易名为重庆市立中学、重庆市立第二中学、重庆市立第一中学。1950年正式定名为重庆市第一中学。

历史沿革编辑

校本部教学楼

1931年,重庆市市立中学开办,其起源于渝州市立公办中学,校址在重庆石灰市,后迁两浮支路。初名为“重庆市立初级中学”。

1940年学校定址于沙坪坝刘家院,并更名为“重庆市立中学”,成为重庆当时唯一一所初高中皆俱备的市立公办完全中学。

1946年,当时 为收留各校留渝而无家可归的战区学生,在小龙坎、三洞等地建立重庆市立第二中学。并将原“重庆市立中学”再次更名为“重庆市立第一中学”。

1950年,重庆市立第一中学和重庆市立二中合并,更名为四川省重庆市第一中学校。

1953年,被重庆市 命名为重庆市重点中学,校址在沙坪坝沙南街。

1981年,学校被命名为四川省重点中学,重庆直辖后命名为重庆市教育委员会直属的重点中学。

1997年,学校更名为重庆市第一中学校。本部位于重庆市文化中心沙坪坝区,另在虎溪镇和渝北区设有分校。同时与美国知名教育集团Kaplan合作建立了重庆一中国际实验分校,位于北部新区鸳鸯街道。

2005年7月,重庆一中国际实验分校成为重庆市唯一获得国家教育部中外合作办学资质的中学。[3]

根据重庆市教育委员会直属2所小学、7所完全中学属地管理实施方案,2015年7月16日,重庆一中下划沙坪坝区教育委员会管理。

—— 来源于

三、重庆一中的历史故事

重庆市第一中学于1931年建校,初名为重庆市立初级中学。

先后易名为重庆市立中学、重庆市立第二中学、重庆市立第一中学。1950年正式定名为重庆市第一中学。

历史沿革编辑校本部教学楼1931年,重庆市市立中学开办,其起源于渝州市立公办中学,校址在重庆石灰市,后迁两浮支路。初名为“重庆市立初级中学”。

1940年学校定址于沙坪坝刘家院,并更名为“重庆市立中学”,成为重庆当时唯一一所初高中皆俱备的市立公办完全中学。1946年,当时 为收留各校留渝而无家可归的战区学生,在小龙坎、三洞等地建立重庆市立第二中学。

并将原“重庆市立中学”再次更名为“重庆市立第一中学”。1950年,重庆市立第一中学和重庆市立二中合并,更名为四川省重庆市第一中学校。

1953年,被重庆市 命名为重庆市重点中学,校址在沙坪坝沙南街。1981年,学校被命名为四川省重点中学,重庆直辖后命名为重庆市教育委员会直属的重点中学。

1997年,学校更名为重庆市第一中学校。本部位于重庆市文化中心沙坪坝区,另在虎溪镇和渝北区设有分校。

同时与美国知名教育集团Kaplan合作建立了重庆一中国际实验分校,位于北部新区鸳鸯街道。2005年7月,重庆一中国际实验分校成为重庆市唯一获得国家教育部中外合作办学资质的中学。

[3] 根据重庆市教育委员会直属2所小学、7所完全中学属地管理实施方案,2015年7月16日,重庆一中下划沙坪坝区教育委员会管理。—— 来源于。

四、重庆璧山县以前叫什么名字

在五千年前,璧山就已有先民劳动生息。

春秋战国时,县境为巴国地。周慎觐王五年(公元前316年),秦灭巴。

周赧王元年(公元前314年),秦置巴郡江州县,今县域为江州县属地。据清同治4年《璧山县志》载:璧山“禹贡梁州之域,周为巴子国地,秦灭巴置巴郡为巴郡地,汉为巴郡地属益州,三国属蜀汉,晋为巴郡地属梁州,宋齐俱为巴郡地属益州,隋为巴江津二县地属渝州”。

两汉时期,璧山境内经济发展已呈较高水平,来凤就设有驿站,成为成都至重庆的交通要道。东汉时期,璧山境内就已流行雕刻精美的画像石棺作为墓葬方式。

璧山建县于东汉到蜀汉之间,名为常安县,隶属巴郡。《太平寰宇记》载:“蜀汉时,巴郡领县六 :江州、枳、临江、平都、乐城、常安。”

这里说的枳,是涪陵;平都,是丰都;乐城,在南川、遵义一带;临江,在现在的合川、北碚一带;常安,是璧山、永川、荣昌、铜梁、大足一带了,县府应该在王来驿(现在的来凤驿)。璧山这个地方当时是蜀将张嶷负责修复的驿道的地方,是蜀国去吴国的必经之地,也是紧邻巴郡(重庆)的屏障之一,常安县很宽广,因为东汉末年和蜀汉时期,这里兵祸连年,地广人稀。

故在蜀后主刘禅降晋前废之,并入江州县,临江也废而并入江州,这时是江州县的辖区最大的时候,才应该是《词源》和《重庆府志》记述的那样宽广。 唐至德二年(公元757年),据唐《元和郡县图志》(公元806年)记载:“壁山县,本江津、万寿、巴三县地,川中有一孤山,西北二面险峻,东南面稍平,土人号为重壁山(今茅莱山),至德二年(公元757年)置县,因山为名。”

唐置县时,隶属渝州,其时县域包括今县境全部及今永川区全境、铜梁东南部、北碚南面小部,沙坪坝和九龙坡中梁山以西部分、江津长江北岸, 县府驻地在壁山镇(今璧城街道)。 唐大历十一年(公元776年),分壁山县西南部分地置永川县。

北宋崇宁元年(公元1102年),渝州改名恭州,壁山县隶属恭州。 南宋淳熙十六年(公元1189年),升恭州为重庆府,壁山县属之,县辖双溪、多昆、含谷、王来、依来五镇。

元初,壁山县屡遭兵灾。 元朝至元二十二年(公元1285年),以壁山“地广人稀”并入巴县。

明成化十九年(公元1483年),复置壁山县,属重庆府,原辖地不变,分为十里百甲,龙溪里、普安里、燕平里、磨滩里、壁山里、水东里、枫香里、横山里、登云里、沙山里为县十里, 县府驻地壁山里(今璧城街道)。 明朝嘉靖十一年(公元1532年),壁山改壁为璧,称为璧山。

究其原因,是“昔人云四山如璧,又云山出白石,明润如玉,故名璧山。”(明朝江朝宗《新建璧山县记》)。

清初,全县改编为二里十三甲。 清康熙元年(公元1662年),以“户口尚少,停壁山县铨,以永并治之”(即由永川县代管)。

清雍正七年(公元1729年),复置璧山县,隶属川东道重庆府,原辖地基本不变。 清乾隆二十四年(公元1795年),巴县缙云山(包括北温泉)以西之西祥里(后更名为依来里)划归璧山,全县便有磨滩里(福禄里,简称福里,在县中部)七甲,登云里(简称登里,在县南部)六甲,西祥里(依来里,简称依里,在县北部)八甲,共三里二十一甲。

清光绪初年,全县辖三里37场5段,县府驻地改名本城场(今璧城街道)。 民国3年(公元1914年),璧山县属四川省东川道。

民国4年(公元1915年),增设临江场,全县行政区划改为38场5段。 民国17年(公元1928年),撤销道,直属四川省。

民国24年(公元1935年),试行新县制,全县行政区划为3个区,40个联保和1个试验乡,县府驻地更名为璧山镇。 民国25年(公元1936年),四川省下设行政督察区,璧山县属四川省第三行政督察区,驻地璧山县,辖璧山县、巴县、永川县、江津县、江北县、合川县、荣昌县、綦江县、大足县、铜粱县、北碚管理局。

1940年,县府驻地更名为城中镇。 1949年12月1日,璧山县解放,属川东区巴县行政专员公署管辖(巴县专署),驻地巴县,辖巴县、璧山县、江津县、永川县、合川县、江北县、铜梁县、荣昌县、大足县、北碚管理局、綦江县、南川县、长寿县和涪陵县。

璧山县人民 决定,全县行政区划为6个行政区,第一至第六区区 分别驻城中镇、大兴乡、来凤乡、丁家乡、大路乡、八塘乡。从民国初年到民国末年璧山县所辖的大部分乡镇已划入巴县及周边县,其中现在发展比较好的镇有北碚区歇马镇,九龙坡区含谷镇、白市驿镇和西彭镇,江津区的双福镇,沙坪坝区的陈家桥镇、西永镇、虎溪镇以及1952年划出的青木关镇等。

1949年12月20日,巴县行政专员公署改驻璧山,更名璧山行政专员公署(璧山专署),辖地不变。 1950年12月,县府驻地更名城关镇。

1951年4月,璧山专署驻地迁至江津,改名江津专区,江津县、璧山县、巴县、永川县、合川县、铜梁县、荣昌县、江北县、綦江县、大足县属之。 1952年,璧山所辖青木关镇(现属沙坪坝)、转龙乡划入北碚。

綦江、长寿、江北划入重庆。 1953年,巴县、綦江县、江北县再划归江津专区。

1960年,江津专署驻地迁往永川,璧山属之,巴县、綦。

五、关于虎溪桥有个怎样的传说

东林寺前有一泓清流——虎溪,迂回向西而去,溪上跨着一座石砌拱桥 虎溪桥,就是中国文化史上传为佳话的“虎溪三笑”故事发生的地方。

这是 去东林寺的必经之路。传说东晋时,慧远在专心修佛,“影不出山,迹不入 俗”。

他送客或散步,从不逾越寺门前的虎溪。有一次,诗人陶渊明和道士陆 修静来访,与慧远谈得投机。

送行时不觉过了虎溪桥,寺侧的老虎就发出警 告的吼叫,三人恍然大悟,相视大笑而别。李白在《别东林寺僧》一诗中写 道:“东林送客处,月出白猿啼,笑别庐山远,何烦过虎溪。”

东林寺内的 “三笑堂”和蹲伏在虎溪桥畔的石虎,即源出这则传说。

六、重大虎溪校区地址是哪里

为实现重庆大学“建设国内一流、国际知名、具有鲜明自身特色的研究型综合性大学”的办学目标,在教育部和重庆市的大力支持下,我校于2004年启动了新校区建设工程。

新校区位于重庆市规划中的西部新城的重要区域——重庆大学城内,因选址在重庆市沙坪坝区虎溪镇,故名虎溪校区(以下简称虎溪校区)。虎溪校区离位于沙坪坝正街的老校区约20公里,车程30分钟。

虎溪校区占地3670亩,其中,教学用地2628亩,教职工住宅用地和发展用地1042亩。校区浅丘地形,视线开阔,东望歌乐山国家级森林公园,西靠缙云山国家级森林公园,虎溪河沿校区南边界蜿蜒流过,自然环境良好。

虎溪校区于2004年12月18日开始动工修建,计划分三期实施,到2010年,基本建成功能完善、设施齐全、高标准、园林式、现代化的一流校园。现已完成一、二期工程,建成近40万平方米的建筑及配套设施,2005年10月,首批7000名学生入住,2006年9月,第二批7000名学生入住,目前,共计14000名一、二年级本科学生在此学习、生活。

虎溪校区环境优美,校内花木繁茂,山林湖泊点缀其间,各类教学、生活、体育运动设施先进齐全,已成为一个读书治学的理想园地。 重庆大学悠悠七十余载的历史,肩负“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的历史重任,因有虎溪校区这一片新兴热土的加入,必将续写明日的辉煌。

东林寺与虎溪

__元丰七年(1084)春,神宗亲书诏令,量移苏轼为汝州团练副使,本州安置,不得签书公事。

__苏轼自元丰三年(1080)二月到达黄州,至七年四月离去,在黄州整整住了四年三个月。

__离开黄州,先下九江,与老友刘恕的幼弟刘格(道纯)和参寥和尚一同前往庐山游玩。一路游赏,来到北香炉峰下的东林寺。

__这东林寺原是晋朝慧远法师的弘法道场,远公在此组织佛教史上有名的白莲社,弘扬净土教义。此地有香炉、经台、天池诸山,环列寺南,翠岚照槛,风景如画。寺外有条虎溪,相传当年溪边林薮中,蓄有老虎护卫这座律寺。远公送客,从来不过虎溪桥,只有陶渊明、陆修静来访那一回,远公送他们走时,一路讲话,不觉过了溪桥,林间伏虎忽然大声鸣啸起来,三人相向大笑。这不过《高贤传》里一段“山林佳话”而已,与史实不合,然而寺有三笑堂,苏轼也题过《三笑图赞》。

__东林本为“律宗”的寺院,甫于元丰三年(1080)诏改“禅席”。南昌太守原要延请宝觉禅师来做住持,宝觉举常总法师自代。常总听到这个消息,连夜走避。王太守传檄属郡,追踪访求,终于在江西新淦深山中找到了他,推避不得,才来庐山。东林老僧说:“远公曾留谶记:吾灭七百年后,有肉身大士革吾道场。今符其语。”苏轼来时,常总长老正在大事扩充院宇,修葺一新,当即招待这两位贵宾留宿寺中。

__虎溪,水深石怪,春夏之间,山泉汹涌,湍流甚急。这一晚,苏轼在枕上,就听着虎溪淙淙的水声,山鸣谷应,彻夜不绝。恍惚之间,他觉得庐山这片山色,岂不就是《法华经》上说的,世尊菩萨所现示的清净法身,庄严妙相。若然,则这片彻夜不绝的水声,即便是遍覆三千大千世界的广长舌,日夜不停地在念着佛偈。以溪山见僧之体,以广长舌、清净身见僧之用。苏轼崇敬常总长老的高洁,就将这份“东林夜怀”,作成一首小诗,赠与常总:

虎溪三笑都指谁有何历史意义

佛门传说虎溪在庐山东林寺前_相传晋僧慧远居东林寺时_送客不过溪一日陶潜_道士陆修静来访_与语甚契_相送时不觉过溪_虎辄号鸣_三人大笑而别后人于此建三笑亭

虎溪三笑之说始自唐代,至宋代李龙眠(公麟,1049~1106)首作三笑图,智圆并为之作图赞,成为脍炙人口之美谈;于大宋僧史略卷下、隆兴佛教编年通论卷八、佛祖统纪卷二十六、卷三十六、释氏通鉴卷三、释氏资鉴卷二、释氏稽古略卷二等书中皆有载述

依史实言之,慧远示寂于东晋安帝义熙十三年(417),陶渊明若逝世于刘宋元嘉四年(427),则二人为同一时代之人,且渊

▲金 元好问《游承天悬泉》

诗人爱山爱彻骨,十月东来犯冰雪。悬流百里行不前,但觉飞湍醒毛发。

闲闲老仙仙去久,石壁姓名苔藓滑。此翁可是六一翁,四十三年如电抹。

并州之山水所洑,骇浪几轰山石裂。只知晋阳城西天下稀,娘子关头更

奇劂。周南留滞何敢叹,投老天教探禹穴。君不见管涔汾源大车轮,平

泉丈八玻璃盆。不知承天此水何所本,乃与沇渎争雄尊。平地突出随崩

奔,汹如颓波射天门。太初元气未凝结,更欲何处留胚腪?素虬腾掷翠

蛟舞,衮衮后出皆鳄鲲。雷车怒击冰雹散,石峡峻滑苍烟屯。凭崖下视

心魄动,自愧气衰笔老胜概过眼无由吞。少东水帘亦潇洒,珠琲一一明

朝暾。阳龙暗滋瑶草活,礜石自与莲汤温。神祠水之浒,仪卫盛官府。

颇怪祠前碑,稽考失莽卤。吾闻尹革台胎,宣汾洮,障大泽,自是生有

自来归有所,假而自经沟渎便可尸祝之,祀典纷纷果何取?子胥鼓浪怒

未泄,精卫衔薪心独苦。楚臣有问天不酬,肯以诞幻虚荒惊聋瞽。宇宙

有此水,万古万万古。人言主者介山氏,且道未有介山之前复谁主?山

深地古自是有神物,不假灵真谁敢侮。稗官小说出闾巷,社鼓村箫走翁

媪。当时大历十才子,争遣李諲镵陋语。石林六月清无暑,人家青红湿

窗户。射鹿有场鱼有浦,好筑漕台俯洲渚,瓮面椰瓢挹膏乳。醉扶红袖

别吴歌,风雨不忧惊妒女。

▲金代诗人 周昂《登绵山上方》

环合青峰插剑长 山平如掌寄禅房,

危栏半出云霄上,秘景尽收天地藏。

野阔群山惊破碎,云底沧海认微茫。

九华籍甚因人显,迥秀可怜天一方。

▲元•郝天挺《麻姑坛诗》

路入云关仙境佳,琼田瑶草带烟霞。

贮经洞古无遗检,养药炉存失旧砂。

青鸟不传金母信,紫鸾应返玉皇家。

岩扉不掩春常在,开尽碧桃千树花。

▲金•元好问《水帘记异》

黄花绝境探未穷,道人曾约山樱红。

镜台悬流不易得,世俗名取香炉峰。

七年长路今一到,刺鲠欲满平生胸。

岂知旱久泉脉绝,快意一濯无由供。

神明自足还旧观,漫浪争敢邀灵通。

何因狡狯出变化,胜概转盼增清雄。

无孙机丝拂夜月,佛境蛛纲摇秋风。

称奇叫绝喜欲舞,恨不日绕青芙蓉。

银桥清凉岭,玉境崧丘东。

世外果无物,邂逅乃一逢。

书生眼孔塞易破,勺水已复夸神功。

东坡抚掌应大笑,不见蛰窟变鱼龙。

▲明•乔宇《观绵水》

西岭寒流绕涧斜,离离石子带晴沙。

穷源不觉缘溪起,览胜何妨问路差。

松坞尽时还列栅,桃源深处可移家。

临风翻出清商调,漫把湘弦听伯牙。

▲明•乔宇《水帘洞》

石围沙堰绿渠开,万斛泉源出地来。

引岸田园资灌溉,傍山林壑映潆洄。

兰亭暂拟流觞去,汾水还思鼓棹回。

共说仙踪多古洞,犹闻夜夜响风雷。

▲明 谢榛《绵山怀古》

绵水忆介子,没后几千春。

独有英明主,终怜还念臣。

断霞余古烧,悲鸟自荒榛。

岁岁遇寒食,其如惆怅人。

▲明•李俊民《水帘洞》

倒倾蛟室泻琼瑰,派落空岩雪浪堆。

卷地封姨收不起,素娥垂下玉钩来。

▲明•乔宇《瀑布泉》

翠岩悬溜俯溪千,背叠冰花雪未残。

石乳香风云液润,珠帘兴映水晶寒。

濯缨应取尘无染,饮淡元知性所安。

焉得结茅常近此,杖藜携洒日相看。

冈头形势接绵山,为爱悬崖数往还。

石乳下通沧海底,浪花高叠翠岩间。

千寻岣嵝留仙迹,一掬清泠解病彦。

四十年来羁俗驾,水边赢得老来闲。

▲清•王祖庚《娘子关》

娘子军容讲武台,雄关嵲屼倚山隈。

城临苇泽湍流急,寨望承天曙色开。

寻到源头飞瀑雨,坐来树底绝氛埃。

圣朝休养干戈息,郑国渠边沃草莱。

▲袁从又《娘子关瀑布》

翠岩高列势摩天,岩上轰雷泻飞泉。

绝壁飞来浑是雨,长风卷去忽成烟。

围茅小隐初经眼,跨鹤先儒已着鞭。

吟罢倘徉眠月窟,梦回犹听鼓渊渊。

▲明•王世贞《娘子关》

夫人城北走降氏,娘子军前高义旗。

今日关头成独笑,可无巾帼赠男儿。

▲明•朱绘《瀑布泉饮同》

出郭缘吾季,分泉酌野人。

高情王逸少,避世葛天民。

苦思吟山木,开瓶到水滨。

二阳和气动,池草已先春。

何处好林邱,山阴夜雪舟。

远天恣杖履,清兴落沙鸥。

雁语窥云尽,溪声带月留。

沧浪容濯流,白首更何求。

马识山公意,梅偏习氏池。

云烟流断渚,冰雪上莲枝。

寒日依山疾,孤樽入手迟。

醉来青白眼,笑杀步兵痴。

▲明•李春芳《绵水》

绵水圆山郭,临流可濯缨。

野桥随客渡,沙鸟向人鸣。

风送涛声急,山连云影清。

渔樵成小隐,簪组愧浮名。

▲明•魏伦《水帘洞》

洞口悬泉窣地流,一钧寒落水晶球。

乾坤机柚谁舒卷,日月容光任去留。

燕认帘垂翻雨脚,龙疑珠滚戏山头。

中间定有真仙在,醉我流霞酒一瓯。

▲明•苗蕃《妒女祠碑》

之推古庙万峰颠,妒女幽踪作颂传。

大历高文天宝后,残碑永寿地灵偏。

龙蛇起陆山曾裂,虎豹当关水自绵。

风雨千年神介妹,屈原有姊此先开。

▲明•苗蕃《绵泉瀑布》

突兀清泉涌寨南,飞涛鼓浪绕烟岚。

家家清磨波临灶,树树霜枝柿敌柑。

石洞号风疑虎啸,水帘喷雨作龙潭。

山云瀑阴从今约,来往无期欲结庵。

▲清•王祖庚《妒女祠》

草鞠荒祠暮雨寒,停骖凭吊向河干。

绵山面目应如旧,南望云封何处看。

因水称山孰是绵,谁家**肖便缳。

笑他传会犹传言,残碣还刊大历年。

▲清•陶易《李湮撰妒女颂》

绵山南望白云低,祠畔荒凉草自萋。

不信伦常多矫行,尚留残碣载评题。

▲民国•李素《思家乡情景》

兀兀承天天不孤,一寸烟火半山处。

苇泽关下芦苇深,桃河河中鱼儿稠。

地接幽燕屏障险,关随山势气象姝。

村前瀑布飞千尺,水声轰鸣谷更幽。

▲民国•李素《娘子关》

唐家娘子军令颁,峨眉当关壁垒严。

山色苍苍鹰盘空,水声滔滔鱼深潜。

朝云东滞井陉口,暮云西沉盘石山。

暮暮朝朝几沧桑,山色滴翠映雄关。

▲清•陶易《娘子关》、

飞泉百尺听潺湲,一镜澄空泽水源。

莫叹金元文献杳,风流千古忆题痕。

▲明•宋登春《娘子关铁佛寺壁》

萧寺枕幽谷,白云断埃尘。

钵润龙生雨,花香鸟弄春。

运经谈海月,芦浪渡江津。

得意归来晚,曹溪路更真。

▲清•金农《平定道中》

雨后春流泻黛脂,李湮作颂托微词。

行人饮马来偷见,一阵花飞妒女祠

▲明•王世贞《娘子关》

夫人城北走降氏,娘子军前高义旗。

今日关头成独笑,可无巾帼赠男儿。

▲明•王世贞《娘子关》

飞泉中泻九关开,朔气偏摧万壑雷。

喷玉高从西极下,悬崖雄自巨灵来。

地输神瀵为汤沐,石拂钧天奏帝台。

若语会心翻自笑,羽书初过黑龙堆。

▲ 明•朱绘《忆州中名胜期松溪李君同游》

娘子关河黛赋绵,骑驴云碧隐真倦。

洪崖策蹇栖迟处,洞府珠帘激浪悬。

▲刘秀峰.娘子关即景

名关雄踞太行巅,雉堞逶迤入九天。

石壁迎涛出峡谷,清泉飞瀑挂珠帘。

通渠凿隧新成就,东水西回大调迁。

更有车驰经要道,晋秦联运到幽燕。

▲郭沫若《过娘子关》

娘子关头悬瀑布,飞腾入谷化潜龙。

茫茫大野银锄阵,叠叠崇山铁轨通。

回顾陡惊溶碧玉,倒流将见吸长虹。

坡地二十六万亩,跨过长江待望中。”

  南北朝民歌

  由于南北朝长期处于对峙的局面,在政治、经济、文化以及民族风尚、自然环境等方面又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因而南北朝民歌也呈现出不同的情调与风格。南朝民歌清丽缠绵,更多地反映了人民真挚纯洁的爱情生活;北朝民歌粗犷豪放,广泛地反映了北方动乱不安的社会现实和人民的生活风习。南朝民歌中的抒情长诗《西洲曲》和北朝民歌中的叙事长诗《木兰诗》,分别代表着南北朝民歌的最高成就。 南北朝时代,也像汉代一样,设有专门的乐府机关,采集诗歌,配合音乐演唱。这些乐府诗中有民间歌谣,也有贵族文人的作品;其中民歌部分更为新鲜活泼和艺术的魅惑力量。

  南朝乐府民歌大部分保存在清商曲辞中。清商曲是我国古代主要的通俗乐曲,许多民歌都配合这种音乐演唱。南朝的清商曲又分为若干类,其中最重要的是“吴声歌曲”和“西曲歌”两类,民歌大多都属于这两类。“吴声歌曲”产生于江南吴地,以当时的首都建业(今南京)为中心地带。“西曲歌”产生于长江中游和汉水两岸的城市——荆(今湖北江陵县)、郧(今湖北宜昌县)、樊(今湖北襄樊市),邓(今河南邓县)等地。这些都是当时的重镇,是商业发达的城市。因此,这些民歌所反映的多是城市生活,和汉乐府之多反映乡村生活不同。

  “吴声歌曲”和“西曲歌”现存约近五百首,其中大部分是民歌。这些歌在内容上几乎全是表现男女爱情生活的,且又有十之八九出自女子之口。诗歌中生动地描写了少男少女彼此间真诚的爱慕,会面时天真愉快的神情和活动,离别以后沉重而又痛苦的相思情绪。描写得真挚而又深刻,字里行间洋溢着生命的热情和力量,表现了人民群众在爱情生活方面的积极行动和美好愿望。在那个时代,在封建礼教强大的统治威力的笼罩下,男女间正当的爱情经常得不到满足,反而受到许多的折磨和迫害,国而,热烈而又大胆地歌唱男女爱情的这类诗歌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但有些歌词为妓女婢妾所作,其中某些情歌因之含有较浓厚的色情成分和脂粉气。

  “吴声歌曲”中以《子夜歌》为最著名,一共42首,都以描写少女热恋为题村。它往往运用单纯朴素的语言,自然和谐的音调,来表达少女怀春的心情,委婉而生动,充满着天真活泼的情趣。也有描写因失恋而产生的悲愁和痛苦的,这类诗歌往往通过女子之口说出她们的焦的甚至绝望的情绪。如《子夜歌》:

  夜长不得眠,明月何灼灼。想闻散唤声,虚应空中诺。

  这诗明白如话,写的是一女子对情人的缠绵思念之情。诗中通过对这女子望着深邃的夜空和皎洁的明月,辗转反侧,不能成寐的描绘,把其内心世界无法排遣的思亲之情和孤寂之感委婉地透露出来。这女子望着明月,思念着远方的爱人,望得发了呆,想得出了神,朦胧中仿佛听到亲人断断续续地在呼唤自己,情不自禁地答应一声,这乃是虚幻。当她发觉亲人并没有呼唤自己,夜空还是万籁俱寂,看到的依然是高悬的一轮明月,她是多么的失望和痛苦啊!

  “吴声歌曲”除了写少女热恋,企盼亲人回归与之团聚的内容外,有些诗歌还反映了男子负心,另有所欢,封建社会恋爱不自由而造成的爱情悲剧。如:

  郎为旁人取,负攸非一事。缡门不安横,无复相关意。(《子夜歌》)

  我与欢相怜,约誓底言者?常叹负情人,郎今果成诈。(《懊侬歌》)

  诗中反映了封建社会中男女地位的不平等,男的遗弃女的,往往不会受到应有的制裁,女的则得不到合理的保障。在这种可悲的处境中,女的只能在主观上希冀对方永不变心:

  仰头看桐树,桐花特可怜。愿天无霜雪,梧子(谐吾子,指男的)解千年。(《子夜秋歌》)

  《华山畿》是写一位少男在华山附近邂逅一位少女,“悦之无因,感心疾而死”。葬时经过华山少女家,驾车的牛停步不肯向前。少女出来唱了一曲悲歌,棺盖忽然应声打开,她跳进去殉情而死了,这个故事真实地反映了封建社会中男女间没有社交和恋爱的自由,相思的痛苦折磨着他们,甚至牺牲了生命,他们幻想在死亡中获得解放,获得幸福的生活。它反映了封建社会的罪恶,反映了人民对于爱情的强烈愿望。

  “西曲歌”中的重要歌词,有《三洲歌》、《石城乐》、《孟珠》、《估客乐》、《乌夜啼》、《莫愁乐》、《襄阳乐》等,大都是描写女子的别情。南朝时代,商业发达,长江中、下游地区的许多城市都相当繁荣,商人阶层生活更加富裕,这就刺激了他们对于爱情的浪漫的追逐,而他们中有些是来往客商,经常离别远行,因而江边送别的现象普遍存在。这些歌词就是这种现实的反映。如:

  布帆百余幅,环环在江津。执手双泪落,何时见欢还?(《石城乐》)

  闻欢下扬州,相遇楚山头。探手抱腰看,江水断不流!(《奠愁乐》)

  “吴声歌曲”和“西曲歌”在描写爱憎的时候,常常使用了巧妙的比喻和夸张的手法,发挥了丰富的想象,使它的思想内容表现得非常生动突出。例如《子夜歌年少当及时》篇,拿霜下草恰当地比喻了青春的容易消逝,使人明白应及时相爱。又如《读曲歌》用突然掉入井里的飞鸟来比方一个刚听到对方变心的女郎的骤然从欢愉转为悲愁的思想情感,刻画得非常贴切。

  《华山畿》形容女子悲痛落泪时,把泪水夸张得如同江水一般,它可以使身子沉没,不但表现了丰富的想象力,而且很好地表现了女子对于爱情的热烈态度。

  北朝乐府民歌保存于乐府横吹曲辞的横吹曲中。横吹曲是军队中应用的音乐,要求雄伟悲壮。我国古代西北民族的乐曲,由于他们的风俗习惯等原因,常适用于作军乐,而被中原文化所吸收。汉代的横吹曲,相传系张鸯从西域传来,但歌辞没有流传下来。南北朝时代甫北两朝在政治方面形成对峙,但在文化方面彼此还是互相交流的。南朝的吴声西曲,在北魏孝文帝宣武帝时即已传入北朝,成为北朝上层阶级常常欣赏的娱乐品。

  北朝的乐曲,也自东晋时代开始陆续传人南朝。横吹曲中的梁鼓角横吹曲,就是长时期从北入南的乐歌被梁代乐府官署所采用演唱的部分。

  北朝的乐府民歌,数量上远不如南朝的多,但内容却广泛地反映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像汉乐府一般显得丰富多彩,而不似吴声、西曲那样单调,它真实地记录了游牧民族的生活状态,从很多方面表现出北方民族的刚强爽直,充满了北方的景色和风趣。

  在北朝民歌中,描写游牧生活的,以《敕勒歌》为代表作: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这首诗仅27个字,但自然高妙,浑朴苍茫,艺术地再现了草原风光,全诗纯系自然景物之描写,但这些自然景物又是歌者即目所见,使主人公的形象隐现在茫茫草原之中,使人感受到作者对草原风物的热爱之情。它粗犷之中,杂有豪迈之气,“无我之境”中有“我的形象”,诗中“我”的形象融化在自然景色之中。《敕勒歌》虽篇幅短小,但自问世后一直成为人们传诵不衰的名篇,具有无比的魅力。

  反映游子飘零的,如《陇头歌》:

  陇头流水,流离山下。念吾一身,飘然旷野。朝发欣域,暮宿陇头。寒不能语,舌卷入喉。陇头流水,鸣声幽咽。遥望秦川,心肝断绝。

  它通过“寒不能语,舌卷入喉”的苦寒状况来到画游子飘零的痛苦,写得非常逼真。

  北朝社会,战争是一个最突出的现象,整个北朝的历史几乎与战争相始终。由于战争的频繁,兵役和谣役迫使大批人民离开本上,转徙道路,这些反映流亡生活的怀土思乡之作,就是那种社会现实的写照。

  描写爱情方面的,北朝民歌也具有独特的风格,如《折杨柳枝歌》中写少女怀春,那种大胆、但白而勇敢地诉说自己的心情,充分显示出北方民族的爽快、质朴的性格,它和江南女儿的那种缠绵婉转的抒情远不相同。

  在北朝乐府民歌中,《木兰诗》是一篇代表作。诗中通过对女英雄木兰这一形象的塑造,赞扬了劳动妇女善良的品质、勇敢的精神和坚毅的意志。

  木兰本是一个“当户织”的普通姑娘,在困境中长大。在父亲年老、又无长兄、可汗催征的情况下,她经过反复思考,决定代父从军,担负起远征的艰巨任务。她买了“骏马”、”长鞭”,大胆地踏上征途,经过黄河黑水,北到燕山朔野,万里长征,十年转战,不仅胜利地完成了任务,而且立下大功。凯旋归来后,她功成不受赏,只希望早日回到久别的故乡,再过其普通劳动妇女的生活,她回到家里,在爷娘姊弟一片热烈欢迎的气氛中,像过去勇敢地换上男装一样,“脱我战时袍,着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她丝毫不以功勋卓越的英雄自居,只认为自己还是和过去一样的普通妇女,表现了一个劳动人民的英雄人物的表里如一、质朴谦逊的本色,在木兰身上体现了劳动人民的高贵品质,特别是她以女性身分而做出这一英雄事迹,这在以男性为中心的封建社会里是不敢想象的事情。

  因为在那个社会里,女子是没有行军打仗、转战十年、立功万里而做英雄豪杰的权利的,而如今木兰却真地做出来了,这对封建社会重男轻女思想是一个巨大的冲击,它有力他说明了女子和男人同样有能力做出英雄豪杰的事业,同时也就说明了女子有和男人受到同样看待的权利。

  这首诗在表现形式上,作者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诸如所用的比喻:“东市买骏马”四句,平列东西南北,用了排比;木兰归家时对爷娘、阿姊、小弟三组人物的描写,用了重叠;对偶句中,工致的如“朔气传金拆,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这可能经过文人的加工,而像“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等句,却又朴素自然,活脱流畅,颇有情韵;此外,还有语句递接紧凑,生动畅达的联珠句法,如“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出门看伙伴,伙伴皆惊惶”,等等,使作品繁而有味,人不厌其繁,简能传神,人不觉其简。

  南北朝乐府民歌,开辟了一条五言、七言绝句抒情小诗的新道路。五言四句的小诗,在汉民歌中虽然已经出现,但为数甚少,也没什么影响。南北朝民歌绝大多数是五言四句,这种刚健清新民歌的出现,对当时形式主义文风起了冲击的作用,因而影响很大。同时,在表现手法上,如口语的运用,对后代诗人也有借鉴作用。

莲花 ,又名荷花、水华、芙蓉、玉环等。属睡莲科多年生水生草本花卉。地下茎长而肥厚,有长节,叶盾圆形。花期6至9月,单生于花梗顶端,花瓣多数,嵌生在花托穴内,有红、粉红、白、紫等色,或有彩文、镶边。坚果椭圆形,种子卵形。荷花种类很多,分观赏和食用两大类。原产亚洲热带和温带地区,我国栽培历史久远,早在周朝就有栽培记载,性喜温暖多湿。荷花花大叶丽,清香远溢,出污泥而不染,深为人们所喜爱,是园林中非常重要的水面绿化植物。 荷花全身皆宝,藕和莲子能食用;莲子、根茎、藕节、荷叶、花及种子的胚芽等都可入药,可治多种疾病。

形态特征

形态特征:多年生水生植物。根茎(藕)肥大多节,横生于水底泥中。叶盾状圆形,表面深绿色,被蜡质白粉背面灰绿色,全缘并呈波状。叶柄圆柱形,密生倒刺。花单生于花梗顶端、高托水面之上,有单瓣、复瓣、重瓣及重台等花型;花色有白、粉、深红、淡紫色或间色等变化;雄蕊多数;雌蕊离生,埋藏于倒圆锥状海绵质花托内,花托表面具多数散生蜂窝状孔洞,受精后逐渐膨大称为为莲蓬,每一孔洞内生一小坚果(莲子)。花期6月-9月,每日晨开暮闭。果熟期9月-10月。

栽培品种

荷花栽培品种很多, 依用途不同可分为藕莲、子莲和花莲三大系统。 根据《中国荷花品种图志》的分类标准共分为3系、50群、23类及28组。 即:

A中国莲系:

I大中花群:

a单瓣类:1单瓣红莲组 2单瓣粉莲组 3单瓣白莲组

b复瓣类:4复瓣粉莲组

c重瓣类:5重瓣红莲组 6重瓣粉莲组 7重瓣白莲组 8重瓣洒锦组

d重台类:9红台莲组

e千瓣类:10千瓣莲组

II 小花群:

f单瓣类:11单瓣红碗莲组 12单瓣粉碗莲组 13单瓣白碗莲组

g复瓣类:14复瓣红碗莲组 15复瓣粉碗莲组 16复瓣白碗莲组

h重瓣类:17重瓣红碗莲组 18重瓣粉碗莲组 19重瓣白碗莲组。

B美国莲系:

III大中花群:

i单瓣类: 20单瓣黄莲组

C中美杂种莲系

IV大中花群:

j单瓣类: 21杂种单瓣红莲组 22杂种单瓣粉莲组 23杂种单瓣黄莲组 24杂种单瓣复色莲组

k复瓣类: 25杂种复瓣白莲组 26杂种复瓣黄莲组

V小花群:

l单瓣类: 27杂种单瓣黄碗莲组

m复瓣类: 28杂种复瓣白碗莲组

荷花药用

至秦汉时代,先民们还将荷花作为滋补药用,荷花药用在中国也有2000年以上的历史。荷花是圣洁的代表,更是佛教神圣净洁的象征。荷花出尘离染,清洁无瑕,故而中国人民和广大佛教信徒都以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高尚品质作为激励自已洁身自好的座右铭。荷花是友谊的象征和使者。中国古代民间就有春天折梅赠远,秋天采莲怀人的传统。自古中国人民就视莲子为珍贵食品,如今仍然是高级滋补营养品,众多地方专营莲子生产。莲藕是最好的蔬菜和蜜饯果品。莲叶、莲花、莲蕊等也都是中国人民喜爱的药膳食品。可见荷花食文化的丰富多彩。传统的莲子粥、莲房脯、莲子粉、藕片夹肉、荷叶蒸肉、荷叶粥等等举不胜举。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anai/902917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03
下一篇2023-10-0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