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韩信》 [ 宋 ] 张耒
登坛一日冠群雄,钟室仓皇念蒯通。
能用能诛谁计策,嗟君终自愧萧公。
2、《韩信》 [ 宋 ] 胡宏
功成全仗汉家兵,真是英雄不藉人。
禽了项王知退步,定骑箕尾上天津。
3、《韩信》 [ 宋 ] 王安石
贫贱侵凌富贵骄,功名无复在刍荛。
将军北面师降虏,此事人间久寂寥。
4、《韩信》 [ 宋 ] 黄庭坚
韩生高才跨一世,刘项存亡翻手耳。
终然不忍负沛公,颇似从容得天意。
成皋日夜望救兵,取齐自重身已轻。
蹑足封王能早寤,岂恨淮阴食千户。
虽知天下有所归,独怜身与哙等齐。
蒯通狂说不足撼,陈豨孺子胡能为。
予尝贳酒淮阴市,韩信庙前木十围。
千年事与浮云去,想见留侯决是非。
丈夫出身佐明主,用舍行藏可自知。
功名邂逅轩天地,万事当观失意时。
5、《吊淮阴侯》 [清] 周永年
一市人皆笑,三军众尽惊。
始知真国士,元不论群情。
楚汉关轻重,英雄出战争。
何能避菹醢,垂钓足平生?
6、《题韩信庙》 [宋] 钱若水
筑坛拜处恩虽厚,蹑足封时虑己深。
隆准若知同鸟喙,将军应有五湖心。
1 一、王安石《韩信》
2 二、黄庭坚《韩信》(宋)
3 三、王仁裕《题孤云绝顶淮阴侯祠》 (宋)
4 四、钱若水《题韩信庙》(宋)
5 五、张耒《韩信》(宋)
6 六、袁祟焕《韩淮阴侯庙》(明)
7 七 、袁保恒《过韩侯岭题壁》(清)
8 八、包彬《淮阴侯庙》(清)
9 九、李绅《却过淮阴吊韩信庙》(唐)
10 十、殷尧藩《韩信庙》(唐)
11 十一、许浑《韩信庙》(唐)
12 十二、罗隐《韩信庙》(唐)
13 十三、刘应卜《咏淮阴渡》
14 十四、钱莉芳《天意》
15 十五、唐·刘禹锡《韩信庙》
16 十六、周永年《吊淮阴侯》(清)
17 十七、贾云《再游韩信庙》
18 十八、杨万里《过淮阴县题韩信庙 其一》
19 十九、杨万里《过淮阴县题韩信庙 其二》
20 二十、胡宏《韩信》(宋)
21 二十一、于谦《过韩信冢》(明)
22 二十二、张之洞《韩信》
1 文言文中“布衣”的意思
平民百姓
布衣 bùyī
1 [clothes made of cloth]∶(布制的衣服。麻布衣服(古时老百姓只能穿麻布衣服)。《大戴礼记·曾子制言中》:“布衣不完,蔬食不饱,蓬户穴牖,日孜孜上仁。”《后汉书·礼仪志下》:“佐史以下,布衣冠帻。”《古今小说·月明和尚度柳翠》:“﹝ 柳翠 ﹞又制下布衣一袭,每逢月朔月望,卸下铅华,穿著布素,闭门念佛。”
2 [cloth gown worn by scholars not in government]∶借指平民百姓。古代平民不能衣锦绣,故称。《荀子·大略》:“古之贤人,贱为布衣,贫为匹夫。” 汉 桓宽 《盐铁论·散不足》:“古者庶人耋老而后衣丝,其馀则麻枲而已,故命曰布衣。” 宋 沉括 《梦溪笔谈·技艺》:“ 庆历 中,有布衣 毕升 ,又为活板。” 清 李渔 《玉搔头·缔盟》:“多应是皂盖填门多显辈,因此上错认了风尘一布衣。” 臣本布衣。——诸葛亮《出师表》
2 文言文翻译:陛下起布衣,以此属取天下汉六年正月,封功臣。良未尝有战斗功,高帝曰:“运筹策帷帐中,决胜千里外,子房功也。自择齐三万户。”良曰:“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乃封张良为留侯,与萧何等俱封。
上已封大功臣二十余人,其余日夜争功不决,未得行封。上在雒阳南宫,从复道望见诸将往往相与坐沙中语。上曰:“此何语?”留侯曰:“陛下不知乎?此谋反耳。”上曰:“天下属安定,何故反乎?”留侯曰:“陛下起布衣,以此属取天下,今陛下为天子,而所封皆萧、曹故人所亲爱,而所诛者皆生平所仇怨。今军吏计功,以天下不足遍封,此属畏陛下不能尽封,恐又见疑平生过失及诛,故即相聚谋反耳。”上乃忧曰:“为之奈何?”留侯曰:“上平生所憎,群臣所共知,谁最甚者?”上曰:“雍齿与我故,数尝窘辱我。我欲杀之,为其功多,故不忍。”留侯曰:“今急先封雍齿以示君臣,君臣见雍齿封,则人人自坚矣。”于是上乃置酒,封雍齿为什方侯,而急趣丞相、御史定功行封。群臣罢酒,皆喜曰:“雍齿尚为侯,我属无患矣。”
3 韩信始为布衣时文言文翻译韩信还没有显达时,家里贫贱,平日也没有什么善行。
为了填饱肚子,常在熟人家吃闲饭,所以很多人都讨厌他。 有一次韩信在南昌亭长家白吃白住了好几个月,亭长的妻子非常讨厌他,于是每天就早早做好了饭,躲在房间里吃,等韩信来了之后,也不请他坐下吃饭。
韩信察觉到他们不礼貌的举动,就调头而去。 有一天,韩信在城下钓鱼,有一些妇人在附近漂洗衣物,其中一个见韩信没饭吃,就拿饭给他吃。
一连几十天都这样。韩信很高兴,对老妇人说:“我将来一定要重重报答您。”
老妇人很生气地说:“男子汉大丈夫养不活自己。我看你一表人才,可怜你才给你饭吃,谁指望你的报答!” 后来韩信显贵后,以千金酬谢那位老妇人。
4 文言文《韩信始为布衣时》翻译是什么原文韩信始为布衣时,贫无行,尝从人寄食,人多厌之尝就南昌亭长食数月,亭长妻患之,乃晨炊蓐食,食时信往,不为具食信觉其意,竟绝去信钓于城下,诸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信喜,谓漂母曰:“吾必有以重报母”〔边批:信之受祸以责报故〕母怒曰:“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信既贵,酬以千金〔述评〕刘季、陈平皆不得于其嫂,何亭长之妻足怪!如母厚德,未数数也独怪楚、汉诸豪杰,无一人知信者,虽高祖亦不知,仅一萧相国,亦以与语故奇之,而母独识于邂逅憔悴之中,真古今第一具眼矣!淮阴漂母祠有对云:“世间不少奇男子,千古从无此妇人”亦佳,惜祠大隘陋,不能为母生色刘道真少时尝渔草泽,善歌啸,闻者莫不留连有一老妪识其非常人,〔边批:具眼〕甚乐其歌啸,乃杀豚进之道真食豚尽,了不谢最非常人妪见不饱,又进一豚,食半而去后为吏部郎,妪儿时为小令史,道真超用之不知其故,问母,母言之此母亦何愧漂母,而道真胸次胜淮阴数倍矣!译文韩信还没有显达时,家里贫贱,平日也没有什么善行为了填饱肚子,常在熟人家吃闲饭,所以很多人都讨厌他有一次韩信在南昌亭长家白吃白住了好几个月,亭长的妻子非常讨厌他,于是每天就早早做好了饭,躲在房间里吃,等韩信来了之后,也不请他坐下吃饭韩信察觉到他们不礼貌的举动,就调头而去有一天,韩信在城下钓鱼,有一些妇人在附近漂洗衣物,其中一个见韩信没饭吃,就拿饭给他吃一连几十天都这样韩信很高兴,对老妇人说:“我将来一定要重重报答您”老妇人很生气地说:“男子汉大丈夫养不活自己我看你一表人才,可怜你才给你饭吃,谁指望你的报答!”后来韩信显贵后,以千金酬谢那位老妇人。
5 文言文 《韩信始为布衣时》翻译原文 韩信始为布衣时,贫无行,尝从人寄食,人多厌之。
尝就南昌亭长食数月,亭长妻患之,乃晨炊蓐食,食时信往,不为具食。信觉其意,竟绝去。
信钓于城下,诸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
信喜,谓漂母曰:“吾必有以重报母。”〔边批:信之受祸以责报故。
〕母怒曰:“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信既贵,酬以千金。 〔述评〕 刘季、陈平皆不得于其嫂,何亭长之妻足怪!如母厚德,未数数也。
独怪楚、汉诸豪杰,无一人知信者,虽高祖亦不知,仅一萧相国,亦以与语故奇之,而母独识于邂逅憔悴之中,真古今第一具眼矣!淮阴漂母祠有对云:“世间不少奇男子,千古从无此妇人。”亦佳,惜祠大隘陋,不能为母生色。
刘道真少时尝渔草泽,善歌啸,闻者莫不留连。有一老妪识其非常人,〔边批:具眼。
〕甚乐其歌啸,乃杀豚进之。道真食豚尽,了不谢。
最非常人。妪见不饱,又进一豚,食半而去。
后为吏部郎,妪儿时为小令史,道真超用之。不知其故,问母,母言之。
此母亦何愧漂母,而道真胸次胜淮阴数倍矣! 译文 韩信还没有显达时,家里贫贱,平日也没有什么善行。为了填饱肚子,常在熟人家吃闲饭,所以很多人都讨厌他。
有一次韩信在南昌亭长家白吃白住了好几个月,亭长的妻子非常讨厌他,于是每天就早早做好了饭,躲在房间里吃,等韩信来了之后,也不请他坐下吃饭。韩信察觉到他们不礼貌的举动,就调头而去。
有一天,韩信在城下钓鱼,有一些妇人在附近漂洗衣物,其中一个见韩信没饭吃,就拿饭给他吃。一连几十天都这样。
韩信很高兴,对老妇人说:“我将来一定要重重报答您。”老妇人很生气地说:“男子汉大丈夫养不活自己。
我看你一表人才,可怜你才给你饭吃,谁指望你的浮单第竿郢放电虱钉僵报答!” 后来韩信显贵后,以千金酬谢那位老妇人。
6 《布勒不记布衣之恨》 文言文翻译原文
后赵王勒悉召武乡耆旧诣襄国,与之共坐欢饮。初,勒微时,与李阳邻居,数争沤麻池相殴,阳由是独不敢来。勒曰:“阳,壮士也;沤麻,布衣之恨。孤方兼容天下,岂仇匹夫乎!”遽召与饮,引阳臂曰:“孤往日厌卿老拳,卿亦饱孤毒手。”因拜参军都尉。
译文
后赵王石勒请所有武乡德高望重的老人及故友前往襄国,同他们一起欢会饮酒。当初,石勒出身贫贱,与李阳是邻居,多次为争夺沤麻池而相互殴打,李阳因此单独不敢来。石勒说:“李阳是个壮士,争沤麻池一事,那是我当平民百姓时结下的怨恨。我现在广纳人才,怎么能对一个普通百姓记恨呢?”于是急速传召李阳,同他一起饮酒,还拉着他的臂膀开玩笑:“我从前挨够你的拳头,你也遭到了我的痛打。”随后任命李阳做参军都尉。
7 张齐贤为布衣时翻译张齐贤还是个老百姓的时候,自己一个人没钱了,都没钱住旅店。
有一次有一伙强盗,十多人,在旅店里面吃吃喝喝,住店的人吓得连跑带躲。张齐贤直接走过去做了个揖,说:“我穷人一个,想和各位一起吃个酒足饭饱,可以么?”强盗们很高兴地说:“秀才你肯委屈自己,有什么不可以?看看我们都是粗人,还怕你笑话呢。”
就给他让座。张齐贤说:“做强盗的,不是卑鄙的人,都是世上的英雄。
我也是一个豪爽的人,各位又何必参与呢?”就拿了个大碗倒酒喝,一饮而尽,这样连喝三碗。又拿了个猪肘子,用手指分成几段嚼着吃,吃得像虎狼一样。
这群盗贼看傻了,都嘀咕:“真是个宰相的料子。要不然,怎么能这样不拘小节呢!改天管理天下,要记得我们都是不得已当了强盗啊,但愿能早点交这样的朋友。”
都送上值钱的东西。张齐贤都收下了,满载而归。
8 “顾亭林居恒服布衣” 出自,以及译文、赏析我们可以看到充足的知识积累,附身者无寸缕之丝,怎么能五次修改呢,周身没有半点丝绸。
这样,自然是为了表现他的品格,明末清初著名学者,俯身者无寸缕之丝”)。参考答案是“豁达”和“ 勤奋好学”(其实“好学”应该是“治学”,要不然放的好好的文章,无论在学习还是在考试中。
当时他写《音学五书》时 顾亭林居家恒服布衣:“鼠(口字旁加齿)我稿实勉我也不然好好搁置焉能五易其稿耶:顾炎武,理清层次。 通过解题分析。
段短文是记叙顾亭林轶事的?” 顾亭林在家时常穿着粗布衣服,而在如何看待“鼠啮”中有表现出了豁达淡定的气度(“再为誊录,因为前文说的是“当著《音学五书》时”),顾亭林说,我们就能准确答题了,《诗本音》第二卷屡次被老鼠咬坏,可以看到顾亭林具有艰苦朴素(“居家恒服布衣,他屡次重新撰写。 细看全文?” 赏析,没有不高兴的神情。
有劝其翻瓦倒壁一尽其类者,略无愠色,其实是勉励我呢,都是极为重要的:顾亭林、勤奋治学和持之以恒的品格(“五易其稿”),再为誉录:“老鼠咬我的文章。当著《音学五书》时。
有人劝他修整房屋除去老鼠这类东西、熟练的语境分析和理清层次总体把握的能力,略无愠色”),顾曰,《诗本音》卷二稿再为鼠(口字旁加齿)。
《韩信始为布衣时》
原文
韩信者,淮阴人也。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商贾,尝从人乞食,人多厌之。尝从下乡亭长乞食,数月,亭长妻患之,乃晨炊床食,食时信往,不为具食。信怒,竟绝去。数年后,信封淮阴侯,见下乡亭长,赐百钱,曰:“公,小人也,为德不卒。”
注释
1布衣: 平民。
2亭长妻患之:亭长的妻子(对这件事)非常担忧。
3推择: 推举挑选。推:推举,择:挑选。
4具: 准备。
5无行:没突出的品行。
6治生商贾:做买卖谋生。
7下乡亭长:下乡地方的亭长。下乡,淮阴县的属相;亭长,古代十里一亭,设亭长,负责地方治安等。
8竟绝去:于是决然离开。
9为德不卒:积德行善之事未能一贯做下去。
10始:最初。
11得:能够。
12为:成为。
13从:相当于“向”。
14为:是。
15治生:谋生。
16患:担心。
17从:向。
18床:房间。
19乞:乞讨。
20厌:讨厌。
21竟:于是。
22食:食物。
翻译
韩信是淮阴地区的人。最初是平民百姓的时候,生活贫穷,没突出的平行,不能被人推举担任官吏;也不能做买卖为生,经常向人乞讨食物,人们都非常厌恶。曾经向下乡地方的亭长乞讨食物好几个月,亭长的妻子很担心,于是每天很早就做好了饭,躲在房间里吃。等到了吃饭的时候韩信来了,也不为他准备食物。韩信非常气愤,最终绝交离开。多年之后韩信被封了淮阴侯,见到了下乡的亭长,赏赐百钱,说:“你是一个没有见识的人,积德行善的事情未能一贯做完。”
1 智囊文言文韩信
淮阴侯韩信者,淮阴人也。
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商贾(经商)。常从人寄食饮,人多厌之者。
常数从其下乡南昌亭长寄食,数月,亭长妻患之,乃晨炊蓐(同褥)食。食时,信往,不为具食。
信亦知其意,怒,竟绝去。信钓于城下,诸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
信喜,谓漂母曰:“吾必有以重报母。”母怒曰:“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
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袴下。”于是信孰视之,俛出袴下,蒲伏(同匍匐)。
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及项梁渡淮,信杖剑从之,居麾下,未得知名。
项梁败,又属项羽,羽以为郎中。数以策干项羽,羽不用。
汉王之入蜀,信亡楚归汉,未得知名,为连敖。坐法当斩,其辈十三人皆已斩,次至信,信乃仰视,适见滕公,曰:“上不欲就天下乎?何为斩壮士!”滕公奇其言,壮其貌,释而不斩。
与语,大说之。言于上,上拜以为治粟都尉,上未之奇也。
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至南郑,诸将行道亡者数十人,信度何等已数言上,上不我用,即亡。
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人有言上曰:“丞相何亡。”
上大怒,如失左右手。居一二日,何来谒上,上且怒且喜,骂何曰:“若亡,何也?”何曰:“臣不敢亡也,臣追亡者。”
上曰:“若所追者谁?”曰:“韩信也。”上复骂曰:“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追;追信,诈也。”
何曰:“诸将易得耳。至如信者,国士无双。
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顾王策安所决耳。”
王曰:“吾亦欲东耳,安能郁郁久居此乎?”何曰:“王计必欲东,能用信,信即留;不能用,信终亡耳。”王曰:“吾为公以为将。”
何曰:“虽为将,信必不留。”王曰:“以为大将。”
何曰:“幸甚。”于是王欲召信拜之。
何曰:“王素慢无礼,今拜大将如呼小儿耳,此乃信所以去也。王必欲拜之,择良日,斋戒,设坛场,具礼,乃可耳。”
王许之。诸将皆喜,人人各自以为得大将。
至拜大将,乃韩信也,一军皆惊。信拜礼毕,上坐。
王曰:“丞相数言将军,将军何以教寡人计策?”信谢,因问王曰:“今东乡争权天下,岂非项王邪?”汉王曰:“然。”曰:“大王自料勇悍仁强孰与项王?”汉王默然良久,曰:“不如也。”
信再拜贺曰:“惟信亦为大王不如也。然臣尝事之,请言项王之为人也。
项王喑恶叱咤,千人皆废,然不能任属贤将,此特匹夫之勇耳。项王见人恭敬慈爱,言语呕呕,人有疾病,涕泣分食饮,至使人有功当封爵者,印刓敝,忍不能予,此所谓妇人之仁也。
项王虽霸天下而臣诸侯,不居关中而都彭城。有背义帝之约,而以亲爱王,诸侯不平。
诸侯之见项王迁逐义帝置江南,亦皆归逐其主而自王善地。项王所过无不残灭者,天下多怨,百姓不亲附,特劫于威强耳。
名虽为霸,实失天下心。故曰其强易弱。
今大王诚能反其道:任天下武勇,何所不诛!以天下城邑封功臣,何所不服!以义兵从思东归之士,何所不散!且三秦王为秦将,将秦子弟数岁矣,所杀亡不可胜计,又欺其众降诸侯,至新安,项王诈坑秦降卒二十馀万,唯独邯、欣、翳得脱,秦父兄怨此三人,痛入骨髓。今楚强以威王此三人,秦民莫爱也。
大王之入武关,秋毫无所害,除秦苛法,与秦民约法三章耳,秦民无不欲得大王王秦者。于诸侯之约,大王当王关中,关中民咸知之。
大王失职入汉中,秦民无不恨者。今大王举而东,三秦可传檄而定也。”
于是汉王大喜,自以为得信晚。遂听信计,部署诸将所击。
八月,汉王举兵东出陈仓,定三秦。汉二年,出关,收魏、河南,韩、殷王皆降。
合齐、赵共击楚。四月,至彭城,汉兵败散而还。
信复收兵与汉王会荥阳,复击破楚京、索之间,以故楚兵卒不能西。汉之败却彭城,塞王欣、翟王翳亡汉降楚,齐、赵亦反汉与楚和。
六月,魏王豹谒归视亲疾,至国,即绝河关反汉,与楚约和。汉王使郦生说豹,不下。
其八月,以信为左丞相,击魏。魏王盛兵蒲坂,塞临晋,信乃益为疑兵,陈船欲度临晋,而伏兵从夏阳以木罂缻渡军,袭安邑。
魏王豹惊,引兵迎信,信遂虏豹,定魏为河东郡。汉王遣张耳与信俱,引兵东,北击赵、代。
后九月,破代兵,禽夏说阏与。信之下魏破代,汉辄使人收其精兵,诣荥阳以距楚。
信与张耳以兵数万,欲东下井陉击赵。赵王、成安君陈馀闻汉且袭之也,聚兵井陉口,号称二十万。
广武君李左车说成安君曰:“闻汉将韩信涉西河,虏魏王,禽夏说,新喋血阏与,今乃辅以张耳,议欲下赵,此乘胜而去国远斗,其锋不可当。臣闻千里馈粮,士有饥色,樵苏后爨,师不宿饱。
今井陉之道,车不得方轨,骑不得成列,行数百里,其势粮食必在其后。原足下假臣奇兵三万人,从间道绝其辎重;足下深沟高垒,坚营勿与战。
彼前不得斗,退不得还,吾奇兵绝其后,使野无所掠,不至十日,而两将之头可致于戏下。原君留意臣之计。
否,必为二子所禽矣。”成安君,儒者也,常称义兵不用诈谋奇计,曰:“吾闻兵法十则围之,倍则战。
2 《智囊》的翻译、、、原文
韩信始为布衣时,贫无行,尝从人寄食,人多厌之。尝就南昌亭长食数月,亭长妻患之,乃晨炊蓐食,食时信往,不为具食。信觉其意,竟绝去。信钓于城下,诸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信喜,谓漂母曰:“吾必有以重报母。”〔边批:信之受祸以责报故。〕母怒曰:“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信既贵,酬以千金。
〔述评〕
刘季、陈平皆不得于其嫂,何亭长之妻足怪!如母厚德,未数数也。独怪楚、汉诸豪杰,无一人知信者,虽高祖亦不知,仅一萧相国,亦以与语故奇之,而母独识于邂逅憔悴之中,真古今第一具眼矣!淮阴漂母祠有对云:“世间不少奇男子,千古从无此妇人。”亦佳,惜祠大隘陋,不能为母生色。
刘道真少时尝渔草泽,善歌啸,闻者莫不留连。有一老妪识其非常人,〔边批:具眼。〕甚乐其歌啸,乃杀豚进之。道真食豚尽,了不谢。最非常人。妪见不饱,又进一豚,食半而去。后为吏部郎,妪儿时为小令史,道真超用之。不知其故,问母,母言之。此母亦何愧漂母,而道真胸次胜淮阴数倍矣!
译文
韩信还没有显达时,家里贫贱,平日也没有什么善行。为了填饱肚子,常在熟人家吃闲饭,所以很多人都讨厌他。
有一次韩信在南昌亭长家白吃白住了好几个月,亭长的妻子非常讨厌他,于是每天就早早做好了饭,躲在房间里吃,等韩信来了之后,也不请他坐下吃饭。韩信察觉到他们不礼貌的举动,就调头而去。
有一天,韩信在城下钓鱼,有一些妇人在附近漂洗衣物,其中一个见韩信没饭吃,就拿饭给他吃。一连几十天都这样。韩信很高兴,对老妇人说:“我将来一定要重重报答您。”老妇人很生气地说:“男子汉大丈夫养不活自己。我看你一表人才,可怜你才给你饭吃,谁指望你的报答!”
后来韩信显贵后,以千金酬谢那位老妇人。
3 文言文韩信的翻译是这篇吗?
原文:
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袴下。”于是信孰视之,俛出袴下,蒲伏。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
选自《史记·淮阴侯传》
译文:
淮阴屠宰场里有侮辱韩信的年青人,对韩信说:“你即使长大了,喜欢佩带刀剑内心还是胆怯的。”他当众侮辱韩信说:“韩信如果不怕死,用刀刺我;如果怕死,从我裤裆下钻过去。”于是韩信仔细看着他,俯下身子从他裤裆下匍匐钻过去。整个市场中的人都嘲笑韩信,认为他是胆怯的
4 所有有关于韩信的文言文史记卷九十二·淮阴侯列传第三十二 淮阴侯韩信者,淮阴人也。
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商贾。常从人寄饮,人多厌之者。
尝数从其下乡南昌亭长寄食,数月,亭长妻患之,乃晨饮蓐食。食时,信往,不为具食。
信亦知其意,怒,竟绝去。 信钓于城下,诸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
信喜,谓漂母曰:“吾必有以重报母。”母怒曰:“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 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
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袴下。”於是信孰视之,俛出胯下,蒲伏。
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 及项梁渡淮,信杖剑从之,居戏下,未得知名。
项梁败,又属项羽,羽以为郎中。数以策干项羽,羽不用。
汉王之入蜀,信亡楚归汉,未得知名,为连敖。坐法当斩,其辈十三人皆已斩,次至信,信乃仰视,适见滕公,曰:“上不欲就天下乎?何为斩壮士!”滕公奇其言,壮其貌,释而不斩。
与语,大说之。言于上,上拜以为治粟都尉,上未之奇也。
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至南郑,诸将行道亡者数十人,信度何等已数言上,上不我用,即亡。
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人有言上曰:“丞相何亡。”
上大怒,如失左右手。居一二日,何来谒上,上且怒且喜,骂何曰:“若亡,何也?”何曰:“臣不敢亡也,臣追亡者。”
上曰:“若所追者谁?”曰:“韩信也。”上复骂曰:“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追;追信,诈也。”
何曰:“诸将易得耳。至如信者,国士无双。
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顾王策安所决耳。”
王曰:“吾亦欲东耳,安能郁郁久居此乎?”何曰:“王计必欲东,能用信,信即留;不能用,信终亡耳。”王曰:“吾为公以为将。”
何曰:“虽为将,信必不留。”王曰:“以为大将。”
何曰:“幸甚。”于是王欲召信拜之。
何曰:“王素慢无礼,今拜大将如呼小儿耳,此乃信所以去也。王必欲拜之,择良日,斋戒,设坛场,具礼,乃可耳。”
王许之。诸将皆喜,人人各自以为得大将。
至拜大将,乃韩信也,一军皆惊。 信拜礼毕,上坐。
王曰:“丞相数言将军,将军何以教寡人计策?”信谢,因问王曰:“今东乡争权天下,岂非项王邪?”汉王曰:“然。”曰:“大王自料勇悍仁强孰与项王?”汉王默然良久,曰:“不如也。”
信再拜贺曰:“惟信亦为大王不如也。然臣尝事之,请言项王之为人也。
项王喑恶叱咤,千人皆废,然不能任属贤将,此特匹夫之勇耳。项王见人恭敬慈爱,言语呕呕,人有疾病,涕泣分食饮,至使人有功当封爵者,印刓敝,忍不能予,此所谓妇人之仁也。
项王虽霸天下而臣诸侯,不居关中而都彭城。有背义帝之约,而以亲爱王,诸侯不平。
诸侯之见项王迁逐义帝置江南,亦皆归逐其主而自王善地。项王所过无不残灭者,天下多怨,百姓不亲附,特劫於威强耳。
名虽为霸,实失天下心。故曰其强易弱。
今大王诚能反其道:任天下武勇,何所不诛!以天下城邑封功臣,何所不服!以义兵从思东归之士,何所不散!且三秦王为秦将,将秦子弟数岁矣,所杀亡不可胜计,又欺其众降诸侯,至新安,项王诈阬秦降卒二十馀万,唯独邯、欣、翳得脱,秦父兄怨此三人,痛入骨髓。今楚强以威王此三人,秦民莫爱也。
大王之入武关,秋毫无所害,除秦苛法,与秦民约法三章耳,秦民无不欲得大王王秦者。於诸侯之约,大王当王关中,关中民咸知之。
大王失职入汉中,秦民无不恨者。今大王举而东,三秦可传檄而定也。”
於是汉王大喜,自以为得信晚。遂听信计,部署诸将所击。
八月,汉王举兵东出陈仓,定三秦。汉二年,出关,收魏、河南,韩、殷王皆降。
合齐、赵共击楚。四月,至彭城,汉兵败散而还。
信复收兵与汉王会荥阳,复击破楚京、索之间,以故楚兵卒不能西。 汉之败却彭城,塞王欣、翟王翳亡汉降楚,齐、赵亦反汉与楚和。
六月,魏王豹谒归视亲疾,至国,即绝河关反汉,与楚约和。汉王使郦生说豹,不下。
其八月,以信为左丞相,击魏。魏王盛兵蒲坂,塞临晋,信乃益为疑兵,陈船欲度临晋,而伏兵从夏阳以木罂鲊渡军,袭安邑。
魏王豹惊,引兵迎信,信遂虏豹,定魏为河东郡。汉王遣张耳与信俱,引兵东,北击赵、代。
后九月,破代兵,禽夏说阏与。信之下魏破代,汉辄使人收其精兵,诣荥阳以距楚。
信与张耳以兵数万,欲东下井陉击赵。赵王、成安君陈馀闻汉且袭之也,聚兵井陉口,号称二十万。
广武君李左车说成安君曰:“闻汉将韩信涉西河,虏魏王,禽夏说,新喋血阏与,今乃辅以张耳,议欲下赵,此乘胜而去国远斗,其锋不可当。臣闻千里馈粮,士有饥色,樵苏后爨,师不宿饱。
今井陉之道,车不得方轨,骑不得成列,行数百里,其势粮食必在其后。原足下假臣奇兵三万人,从间道绝其辎重;足下深沟高垒,坚营勿与战。
彼前不得斗,退不得还,吾奇兵绝其后,使野无所掠,不至十日,而两将之头可致於戏下。原君留意臣之计。
否,必为二子所禽矣。”成安君,儒者也,常称义兵不用诈谋奇计,曰:“吾闻兵法十则围之,倍则战。
今韩信兵号数万,其实不过数千。
5 从出师表和智囊看出诸葛亮和韩信的共同点是什么如果单单从出师表和智囊看,诸葛亮和漂母都是知恩善报的。
孔明的出师表里说,先帝不以臣卑鄙,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从出师表看,诸葛亮就是报着士为知己者死的精神为刘备谋得三分天下,继之以北伐中原。而韩信,得漂母赐食而活,“信既贵,酬以千金。”
也是对漂母的报答。这是相同点。
毕竟还是不同点多,诸葛亮是用生命来报答刘备的知遇之恩,同时也是为了施展自己的抱负。相比之下韩信对漂母的报答相对的简单而实惠的多。
当初漂母不曾图日后的报答,正所谓无心插柳之举。韩信存活下来并成就功业,后报饭赐之恩,才成就了佳话。
6 文言文韩信将兵的原文和翻译原文:
上尝从容与信言诸将能不,各有差。上问曰:“如我,能将几何?”信曰:“陛下不过能将十万。”上曰:“于君何如?”曰:“臣多多益善耳。”上笑曰:“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信曰:“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且陛下所谓天授,非人力也。”
(选自《史记·淮阴侯列传》)
译文:
刘邦曾经随便和韩信讨论各位将领的才能,(认为)他们各有高下。刘邦问道:“像我自己,能带多少士兵?”韩信说:“陛下不过能带十万人。”刘邦说:“那对你来说呢?”韩信回答:“像我,越多越好。”刘邦笑道:“统帅士兵的越多越好,那(你)为什么被我捉住?”韩信说:“陛下不善于带兵,但善于统领将领,这就是韩信我被陛下捉住的原因了。而且陛下的能力是天生的,不是人们努力所能达到的。”
注释:
1 通假字:上尝从容与信言诸将能不:通“否”。
何为为我禽:通“擒”,捉住。
2 解释:上尝从容与信言诸将能不:指刘邦。
上尝从容与信言诸将能不:不慌不忙,此处指随意。
各有差(ci):等级,此处指高低。
多多益善:形容越多越好。益,更加。善,好。
7 文言文《韩信忍辱》翻译韩信是中国古代一位著名的军事统帅,他出身贫贱,从小就失去了双亲。
建立军功之前的韩信,既不会经商,又不愿种地,家里也没有什么财产,过着穷困而备受歧视的生活,常常是吃了上顿没下顿。他与当地的一个小官有些交情,于是常到这位小官家中去吃免费饭,可是时间一长,小官的妻子对他很反感,便有意提前吃饭的时间,等韩信来到时已经没饭吃了,于是韩信很恼火,就与这位小官绝交了。
为了生活下去,韩信只好到当地的淮水钓鱼,有位洗衣服的老太太见他没饭吃,便把自己带的饭菜分给他吃,这样一连几十天,韩信很受感动,便对老太太说:“总有一天我一定会好好报答你的。”老太太听了很生气,说:“你是男子汉大丈夫,不能自己养活自己,我看你可怜才给你饭吃,谁还希望你报答我。”
韩信听了很惭愧,立志要做出一番事业来。 在韩信的家乡淮阴城,有些年轻人看不起韩信,有一天,一个少年看到韩信身材高大却常佩带宝剑,以为他是胆小,便在闹市里拦住韩信,说:“你要是有胆量,就拔剑刺我;如果是懦夫,就从我的裤裆下钻过去。”
围观的人都知道这是故意找茬羞辱韩信,不知道韩信会怎么办。只见韩信想了好一会儿,一言不发,就从那人的裤裆下钻过去了。
当时在场的人都哄然大笑,认为韩信是胆小怕死、没有勇气的人。这就是后来流传下来的“胯下之辱”的故事。
8 文言文 智囊由于当时的社会性质不同,所以导致他们本质的不同。古代智囊人物:纵观我国古代历史上的智囊群体,不难看出,其时代性、阶段性的特点较为明显。不同时期、不同阶段,其智囊的素质、个性、特点均不一样;同一时代,不同的智囊群体,其个性、素质亦有差异,呈现出复杂多变的特点。在不同的智囊群体中,那些素质好、知识面广、个性突出、结构合理、主帅作用大的群体,比较优秀,在政治和军事争战中他们多能处于有利地位,甚至能变不利为有利,战胜对手,这也能充分说明智囊的优劣及其作用。他们只起到一个出谋划策的作用,是掌权者一个军师,没有什么抉择权; 然而现代咨询系统他是通过此系统聚集更多的专家和学者通过大家的一起探讨研究,然后拿出一个最科学、最可靠、最节能的方法,有绝对的抉择权,所以所说这是他们最大的区别!
鲁国有一条法律,鲁国人在国外沦为奴隶,有人能把他们赎出来的,可以到国库中报销赎金。有一次,孔子的弟子子贡(端木赐)在国外赎了一个鲁国人,回国后拒绝收下国家赔偿金。孔子说:“赐(子贡的名)呀,你采取的不是好办法。圣人所做之事,可以改变风俗习惯,影响老百姓的行为,并非个人的事情。现今,鲁国富人少而穷人多,你收回国家的补偿金,并不会损害你的行为的价值;而你不肯拿回你抵付的钱,从今以后,鲁国人就不肯再替沦为奴隶的本国同胞赎身了。”子路救起一名落水者,那人感谢他,送了一头牛,子路收下了。孔子说:"这下子鲁国人一定会勇于救落水者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