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阅读能力的方法有哪些

数学阅读能力的方法有哪些,第1张

 想知道数学阅读能力的 方法 有哪些阅读是人类社会生活的一项重要活动,是人类汲取知识的主要手段和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及“社会的数学化”,阅读越来越显得重要。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数学阅读能力的方法有哪些,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

  培养数学阅读能力

 1创设问题情景,激发阅读兴趣。

 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年龄特征创设问题情景,将数学知识点于耳熟能详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通过向学生提供鲜活的、真实的、有趣味的和具体探索思想价值的数学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不知不觉的走进数学阅读的殿堂。

 例如在学习“比例的基本性质”时,让学生通过计算,看到比的前项和后项都不一样,而比值相等。有什么规律在里面呢当学生纷纷汇报自己发现的规律后再问,怎样用完整的数学语言表述这个规律呢那就请同学们阅读课本。如此根据教材创设阅读情境,必然会激起学生阅读教材的兴趣和主动性,阅读效果也会好一些。

 2充分利用课外数学阅读材料。

 课外阅读材料是指附于教材之后的数学小史料以及数学小知识等这些材料主要是针对教材中的重要数学概念的背景介绍、知识延伸和实际应用。材料中往往包含丰富的数学思想、数学方法和解题技巧。

 如新教材中,学习完负数后,教材就有“你知道吗”的内容,介绍了《九章算术》中记载的,我国古代使用负数的情况。还有学习了时、分、秒后,教材介绍了“在古代,我们的祖先就用一种滴水的器具来计时,名叫沙漏”。一方面介绍一种古代计时工具,同时还渗透了思想品德 教育 ,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阅读能力的培养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阅读兴趣

 “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的探究活动总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学生敢于质疑,善于质疑,是主动学习的体现。通过阅读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疑问,可以诱发其内在的学习动机,唤起他们的求知欲望,使之积极、主动、创造性地思维,全身心地投入到探索新知的活动中来。为了使学生积极、有效的阅读,在学生阅读前,教师应设置一些新而有趣的问题情境,或是富有探索性的悬念等,来诱发和保持学生的阅读兴趣。例如在“认识物体”这一内容教学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组织学生动手实践,合作交流。

 让学生一起搭积木,在游戏中感知物体是有不同形状的;再引导学生把其中一些物体进行分类,依次观察每类物体,然后分别抽象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直观图形,初步认识这些形状;再让学生依次摸一摸,再次感知每类物体的主要特征,并在小组里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每类物体的特点,形成不同物体形状的表象。学生通过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经历了观察分类――形成表象的过程,加深了对不同形状物体的认识。这种通过创设实践活动情境激发学生阅读教材的教学方式,有效激发学生阅读教材的兴趣,唤起他们的求知欲望,引发浓厚的学习兴趣,并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创造性地思维,从而自主地投入到探索新知的活动中。

 二、加强阅读指导,掌握阅读技巧

 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现在大多数学生缺乏阅读数学教材的能力和习惯,阅读数学教材也只是蜻蜓点水,走马观花,读不出要点,发现不了问题。此时,教师的阅读方法指导显得很重要。阅读前,可以先出示提纲,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教材,阅读概念时要抓住关键词,弄清概念的含义;阅读定义、公式、图表时,要知道条件和结论是什么,要边读边思考,充分挖掘课本阐述的思想方法;阅读时需要教师给予科学的、清晰的指导,让学生养成边读教材边进行圈点勾画的习惯,边阅读边实践的习惯。如在讲《比例尺》一课时,教师布置预习作业,要求学生通过阅读教材理解比例尺含义,并以小组为单位画出学校教学楼的平面图。课上老师让学生找出画不好的原因,学生通过讨再次阅读,遇到的问题主要有两个,一个是方向不知道怎么确定,一个是不知道实际的距离画在纸上应当画多长。

 因此造成所画的平面图不是自己头脑中理想的结果。这时教师因势利导:按照课本上的要求,我们先看第二个问题,你们认为实际的距离画在纸上应当怎么画就准确了。学生积极阅读与思考,认为应当把实际的长度都缩小相同的倍数画在纸上。我们看到在这里,教师没有上来就讲比例尺的知识,而是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进而产生阅读的需求,学会从教材中学习新知,从而使学生知道了数学的来龙去脉,解决了数学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过程,认识了数学知识的实用性。使学生把数学学习作为一种乐趣、一种享受一种渴望,从而学到了有用的数学。

提高孩子的数学理解能力

 提升孩子对数学语言的理解能力。

 数学有着自己独特的语言体系,它是一种“文字兼数字与符号的结构”,数学里的符号、公式、方程式、图形、图表以及文字都需要通过阅读才能了解。譬如数字里就有“自然数,分数,小数,有理数,无理数”之别,孩子必须清楚明了它们的区别与联系;数学里还有许多符号

 例如:“+,-,<,β,∑,×,”等,如果 儿童 不了解这些符号的含义,则数学学习对他们来说无疑于跟读“天书”一样。孩子不仅需要一般的阅读能力来理解数学中的文字,而且还需要特殊的阅读能力来理解数学中的“数与符号”,所以家长经常会发现语文成绩好的孩子,数学成绩却未必好,原因即在此。对于存在数学语言阅读理解困难的孩子,首先应提高他们的文字阅读能力,其次是培养他们对“数与符号”的理解力。

提示孩子的运算能力。

 如何提高孩子的数学理解能力,孩子需要对“数或符号”的运算操作能力是数学学习所必须具备的一项重要技能。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时时刻刻也离不开运算。儿童在运算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譬如,有的儿童乘、除法会做

 但加、减法常出错,这是因为乘、除法主要依靠听觉记忆功能,会背九九乘法表,即可能做对,而加减法因为计算时受进借位的影响,涉及视觉功能与记忆,因而更容易出错;再如,有的儿童计算正确,答案却抄颠倒,是因为由运动功能发展出来的垂直、左右、前后秩序等观念尚未牢固建立的缘故。

提高阅读效率

 1厚薄结合推敲法

 “由厚读薄”即通过阅读,把问题的共同属性进行抽象、概括提炼,使之具有优化的结构、更一般的形式和普遍的适用性。例如在教学四边形后,可以让学生阅读课文,不断对四边形进行分类、归纳,由此 总结 出解决问题的通性通法。“由薄到厚”与“由厚到薄”是数学阅读的双翼,缺一不可,互为基础,互相促进。

 2读记思写一体法

 “读”“记”“思”“写”四位一体,数学阅读不能只是用眼孤立地阅览,读要与口、手、脑等器官充分协同参与。应用整体和整合的观点与“记”“思”“写”结合来开展“读”, 促进整体推进。孔子曾强调阅读应注重学、问、思、辨、行的结合,从中我们也体会到多种学习方式结合的重要性。

 “读”“记”“思”是内在隐含的心理活动;而“写”突出外显、表象,这样四位一体,将心理特征与生理机能,过程与结果,内部与外部学习有机地结合,使数学学习更有效。

 3融会贯通法

 数学知识是相互联系的,新旧知识之间总保持着某种内在的联系性。这直接影响到学生认知结构的形成。数学阅读教学,教师要善于从一般原理的高度去认识新知识,从知识系统的角度去把握新材料,融会贯通地深入思考,才能避免片言只语的肤浅印象,减少思维的盲目性,真正理解教材所包含的严密的逻辑关系,从而设计出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案。

数学阅读能力的方法有哪些相关 文章 :

1 培养小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的方法

2 小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提升方法

3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

4 小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该怎么培养

5 浅谈小学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

6 怎么培养小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

7 小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

8 小学生语文阅读题做题方法有哪些

9 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策略

精华数学日记作文六篇

 时间过得真快,一天又过去了,你有什么总结呢?让我们一起认真地写一篇日记吧。那么写日记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我整理的数学日记作文6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数学日记作文 篇1

 10月9日

 数字与图形、平面与立体,数学的邂逅可以有很大的启蒙作用,但是真正开拓思维却定当艰辛。有太多的基础需要在每一个面临的新题目面前先补充。 难度还是比较大。

 10月16日

 本次上课能够用不同颜色的笔、大纸张进行演练,很有动手所得记忆深刻的功效。但是,选用的课题是十七边形,相当复杂,对于文科生,简直很头痛。于是我找了一种比较简单的方法,十七个边三人都能重合,那么沿着一个顶点三个人走相同路径回到原点,共17乘以3即51部,然后(17-1)/2条线即减去第十七个顶点后有8条不会同时构成三角形两边的线,乘以三人即24条。我估摸着一共能51+24,就是75次,第76次即输。不知道思路对不对。

 10月24日

 西班牙人的影片《费吗的房间》民族狭隘情感有所体现,西班牙女数学家噢里瓦没有什么出众。

 好像小学奥数题,并且有些脑筋急转弯味道,看来为了大众需求,而非数学爱好者量身定做。

 好多人物并不能符合原来数学家的代号,至少道德上有抹黑数学家之嫌。

 总体而言,数学因素使得影片挺有趣。

数学日记作文 篇2

 今天,我和妈妈一起去书店买书。我发现有一本叫《趣味数学》的书里有一道题使我迷惑不解。这道题是这样的:比尔用10元买了一条狗后以15元卖出,接着又以20元买回,最后又以25元卖出,问比尔最终挣钱还是赔钱了?我觉得买了又卖,卖了又买,反复之中,思维也被搞得混乱起来。我就去问妈妈,妈妈说:“你如果能根据“买”和“卖”的数量进行归类,则豁然开朗。我想:“买”用去的钱:10+20=30(元)。“卖”挣的钱:15+25=40(元)。显然,比尔挣钱了,挣了40-30=10(元)

 评:学生学习数学把所学知识联系,运用于生活实际,可以促进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创新意识的形成。通过学生亲身体验,不仅使学生学到活生生的数学,感受到数学存在于生活中,而且使学生经历了一次愉悦的成功的情感体验。

 在路上我们闻到一股香味,原来是一家卖蛋糕的店。于是我们商量好买一块蛋糕一起吃。“老板,这块蛋糕多少钱?”我指着一个三角形蛋糕说。老板回答:“一块1元5角。”姐姐就从口袋里掏出5元钱给老板,老板找了2元5角给姐姐。这时我很奇怪:这块蛋糕是1元5角,姐姐给了老板5元钱,可是老板为何只找2元5角给姐姐呢?我心想:5元=50角,1元5角=15角,50-15=35(角)=3元5角。对,老板找错了,于是,我对老板说了说,老板就把钱如数还给了我……

 (点评:数学从生活中来,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密切。小作者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亲身经历的一件小事——《买蛋糕》被骗,体会到“学数”学重要,产生“我要学”的强烈求知欲。)

 今天早上,我正在做奥赛推理题目,做着做着,我被一道题难倒了。这道题的题目是:在一起盗窃案中,法官审问涉及到的四名犯罪嫌疑人甲、乙、丙和丁。甲说:“罪犯在乙、丙、丁三人之中。”乙说:“是丙偷的。”丙说:“甲和丁中间有一个人是罪犯。”丁说:“乙说的是事实。”经过查证,四人中有两人说了真话,两人说了假话,你能找出真正的罪犯吗?我想了很久,还是没找到答案,只好去请教我爸爸。

 爸爸看了题目说:“四句话中,只有2句是真的,一下不能看出,所以我们可以假定某句是真的来进行推理一下。从而以此为解题的突破口。”

 经过爸爸的点拔,我就开始推理了:“假设甲说的是真话,所以乙、丙和丁三人中还有一个说的是真话,如果乙说的是真话,那么丁说的也一定是真话,这就变成三个人说真话了,就与条件不符合,因此,乙说的不是真话,从而丁说的也是假话,丙说的是真话,于是在这种情况下,甲、丙说了真话,所以丁是罪犯”。

 点评:小作者在做奥赛题时被难倒了,在爸爸的引导下,开启心智,善于分析、推理,难题迎刃而解,如此强化训练,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将会较快提高,一生将受益无穷。

 妈妈买了15千克的空心菜,每千克3元,妈妈就让我算一下共要付多少元?我沉思了好一会儿说:“5元5角!”“算错了,你看买菜阿姨算得又快又准。应该是4元5角。

 我很不服气,妈妈说:“再买点肉吧!”妈妈来到的卖肉叔叔的摊点,买了12千克的肉,每千克是22元共用了几元?这次我可乖了,连忙找来的纸和笔,还没有等我回过神来,可卖肉的叔叔早已算出来了,26元4角,我心想:叔叔一定是把计算机放在底下算的。可我东瞧瞧、西看看、却怎么也没有发现计算机,我好奇地问妈妈:“叔叔用什么办法算得那么的快呢?”

 原来卖肉叔叔是用心算,加半法。1千克、22元、02千克是4元4角,22元+4元4角,理应得26元4角。

 (点评:该同学善于观察生活中的问题,善于从生活实践中获取知识,并应用于生活,这样知识就鲜活了,就不只是书本上的那些数字游戏了。

 今天是星期天,妈妈一大早起来就买了一袋鸡蛋,准备要教我做我最爱吃的炒蛋。我拿了一个鸡蛋放在手里摸了摸,发觉鸡蛋十分光滑。我把鸡蛋放桌子上,用眼睛去观察它,发现它扁扁的,是个椭圆形。接着我去观察鸡蛋的边角,我找到了鸡蛋的边,就是找不到鸡蛋的角。这时,我想:原来鸡蛋是没有角的,因为鸡蛋是圆的。其实和鸡蛋一样是圆的还有排球、足球、篮球、乒乓球……哈哈,我又学到了一个新的数学知识!

 (点评: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小作者在学炒鸡蛋中也能找到了数学。可见,只要你是个有心的人,在现实生活中总能发现数学的。)

 在今天上午的数学课上,我明白了许多关于年月日的知识。如:一年有12个月其中有7个大月,4个小月,2月份是个特殊的月份,我们称它为特殊月。我懂得如何记大小月的方法,即握紧左拳头,在拳头上依次数着1-12,凡是数到凸起的地方每月31天,凹下的地方除了二月份,每月都是30天。

 我还知道,通常每4年里有3个平年,一个闰年。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的一般都是闰年。例如,1988年、1992年、1996年、20xx年都是闰年。20xx年是平年,所以20xx年2月有28天。但公历年份是整百数的,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例如:1900年不是闰年,而20xx年才是闰年。

 上这堂课之前我还有个疑问?为什么一年有365或366天?一个月有30或31天?一天有24个小时呢?课上老师通过三球运动图给我们进行讲解使我明白了,地球自转一圈是一日即24小时,月球绕着地球转,转一圈是一个月,地球带着月球围着太阳转,转一圈是一年。

 (点评:小作者能把一节课上所学习的内容在课后经过整理记录下来,从中发现数学知识的奥妙,激发了学习数学的乐趣,激起探求数学知识的欲望,这也许就是记数学日记的妙处。)

 这是一个细雨蒙蒙的星期二我撑着雨伞去学校,突然发现一楼《学习园地》围着许多同学好奇心马上驱驶我跑过去想看个究竟当我走近一看,”哇”,原来是《数学广角》又出新题目了!难怪吸引这么多同学围观!我钻进人群,见到上面写着这么一道题:

 一个人要坐船过河,他只有一只小船,还带了三样东西:一只鸡、一条狗、一篮菜。一次只能带一样东西过河,而且人不在它们身边的时候,狗会吃掉鸡,鸡会吃掉菜,怎样才能保证所带三样东西完好无损?

 我灵机一动,答案有了,狗不会吃菜,可以先把鸡送过去,空手回来再把菜送过去,考虑到鸡会吃菜,那就把鸡带回来,换着把狗带过去跟菜在一起,最后再回来把鸡带过去。对,答案就是这样,我甜甜地笑了。

 点评:《数学广角》往往以它新颖的方式和有趣的题目吸引了众多学生的眼球,“玩转”了学生。小作者先被《数学广角》吸引了,再用心“琢磨”,最后答案自然浮出水面,我想这种激趣乐学,主动探究和方式,可谓无为而“至”。

 写语文日记,早就成了同学们的家常便饭。写数学日记“嘿嘿”,没听说过吧!那就来看看我们班是怎么写日记的,让我们来揭开他们的“秘密”。这个学期,张老师说:“从今天起,每一周写一篇‘数学日记’。”“不是吧”,全班同学都不约而同地叫了起来,并把眼睛都给睁大了,心里想怎么回事,怎么连数学日记都要写?张张老师看着我们全班惊讶的表情的表情,就说:“你们可不要见怪,数学日记就是要你们把今天老师上课讲的全部过程写出来,然后想一想老师为什么要这样讲?”我们似懂非懂地各自点了点头,回家了。

 第二天,“数学日记”刚交上去,张老师就笑了,对我们说:“你们看,有些同学仔细听,记不下来,情急之下,就把当时开小差时在想什么也写上去了,笑话百出。”课后,有的同学说:“上课再也不开小差了,否则数学日记怎么能完成?写上日记,等于复习了一遍。”我突然想起有人讲过:“牛有两个胃,白天吃下去的草,晚上再翻上来嚼。“数学日记”是不是也是这个道理?

 点评:培养学生探究意识, 学生通过观察、想象、思维和情感,才能感受到数学的魅力所在,相信小学生写数学日记潜藏着极大的智慧,只要努力,数学日记会写得更精彩。

 来到超市,我看见了各种各样、五颜六色的布娃娃:有可爱的小狗、机灵的猴子、憨态可掬的小猪``````我一看就心动了,心想:平常,我的生日礼物都是一些小布娃娃,今天,爸爸怎么变成买书了,真奇怪?

 我不甘愿地来到了书柜,爸爸他东找找,西挑挑,过了一会儿,才从书堆中挑出4本书——《上下五千年》。我看了一下,哇!76块钱。我说:“呀,太贵了,76除以4等于19,一本书19元,比一个公仔还贵。”这时,我想起上次和妈妈一起去买的小布娃娃,一个才8元,76除以8等于9,可以买9个布娃娃,还剩4元呢,那多合算呀!这时,我对爸爸说:“买布娃娃多合算呀,干吗要买书呢?”爸爸笑着对我说:“这四本书的知识何止值76块钱。”

 数学知识源于生活,用于生活。小作者善于用数学眼光去观察生活实际,自己把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解决生活实际问题,从小就有合理、正确消费的观念,实现数学的真正价值。

 今天晚上,我的作业刚做完,闲着没事干,就对妈妈说:“妈妈,我作业做完了,现在该干什么?”妈妈说:“现在,你就帮我买3斤苹果吧!”我就答应了。妈妈给了我10元钱说:“再多买半斤吧!”我满口答应了就高高兴兴地拿着钱来到了水果店,挑了3斤半重的水果,对售货员说:“帮我算算。”阿姨说:“你可以先算一算。”我想了想对阿姨说:“是不是3×3=9(元),再把3元÷2=1元5角,最后把9元+1元5角=10元5角。”我又说:“不好,阿姨,我的钱不够,还差5角,我该怎么办?”我想了想说:“那就把我的零用钱补进去好了!我拿了我的零用钱,凑了进去。”对阿姨说:“现在够了。”阿姨说:“你真聪明,是你用智慧来买苹果的!”

 (点评:学数学,用数学。小作者能将课堂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当中,并且能灵活地处理实际问题。真是好样的!)

数学日记作文 篇3

 今天上午,我学完游泳回到家,爸爸说:“我们来作个数学游戏吧!”

 爸爸告诉我说:“你已经学过钟表的知识了,就做个钟表知识的游戏。”游戏规则是这样的:小方家的钟除了几点敲几下外,每半点也敲一下。比如说:0点半敲一下,1点种敲一下,一点半敲一下,两点敲两下,两点半敲一下……照这样下去,从夜里0点开始,几到白天中午12点钟,在这12个小时之内时钟共敲了多少下?

 我第一次算,粗心大意算成了九十一。

 我第二次算,我是这样算得:去掉整时,半小时就有十二个,加起来就成了12;从一加到十用了凑十法,一加九等于十,二加八等于十……等于55,是高斯定律。55+12+11+12=90。我算出要敲90下,对了,我很高兴!

 在日常生活中也有数学,我觉得数学很有趣。

数学日记作文 篇4

 那天,老师在黑板上出了这样一道题目:两支钢笔和一支圆珠笔共16元,两支圆珠笔和一支钢笔共11元。那么一支钢笔多少元

 写完,老师说:“给你们10分钟时间。”我连忙低下头开始做题目。我想啊想啊,一直想不出来,那时已经过了4分钟了。我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生怕别的同学都会做,只有我不会做。如果被老师当场批评,那不是很丢脸多希望现在有一个美丽的仙子告诉这题该怎么做啊!一转眼又过去了两分钟多,我偷偷地向四周的同学望去,只见他们有的托着下巴认真地思考,有的死死地看着题目,还有的跟我一样,东张西望。

 老师走了一圈,回到讲台上对我们说:“你们可以试着把文字改成算式!”听老师这么一说我连忙在纸上写了两个算式。2钢+1圆=16元;1钢+2圆=11元。我眼前一亮,心里暗暗高兴。这16和11的差不正是钢笔比圆珠笔贵的价钱吗!我以为马上就可以算出来了,那接下来该怎么做呢这个5有什么用我真是一场欢喜一场空啊,停在这里做不出,我不是白高兴一场了!我垂头丧气地趴在桌上。老师好像看出了我的心思,来到我身边,提醒我:你可以用假设法,想象你买笔的情形。被老师这么一说,我感觉豁然开朗:如果我不买这只圆珠笔,老板就要还给我5元啦。那3只圆珠笔就要6元,每只圆珠笔就是2元。

 这么难的一道题目被我破解了。原来只要多动脑,奥数也会变得很简单。

数学日记作文 篇5

 二月十一号是妈妈的生日,我决定送妈妈一份礼物,让妈妈高兴一下,于是我来到了花店。

 我问营业员:“我妈妈过生日应该送什么花好?”营业员阿姨亲切地对我说:“现在送康乃馨的比较多,你来看看这是新到的品种送给你妈妈会比较好。”我走近康乃馨旁,一阵康乃馨独有的花香扑鼻而来,令我略有疲惫的身体顿时变得神清气爽。我想:妈妈从早上一直工作到晚上一定十分的疲倦了,这花肯定也能让妈妈变得精神振奋。

 想到这些我立马问营业员:“阿姨这花我要了,那么这花多少钱呢?”阿姨摸摸我的头说:“原本这花是8块钱一枝,那我看你是送给妈妈的我就卖你6块钱一枝好了。”

 我说:“阿姨你这会不会亏本呢?”阿姨笑笑说:“不会不会,这花的成本只有五元,我这样买也只赚一个人工费而已。”我连忙说:“谢谢阿姨,您给我包十枝吧!”

 就这样我买了十只康乃馨送给了妈妈,妈妈也十分的开心。

数学日记作文 篇6

 今天,我在小区的门卫耐心地等着爸爸买酒回来。忽然,保安开口了,说:“小朋友,马上就是植树节了,我们海琴园小区可能要植树,我来问你一个问题好不好?”当时我吓了一跳,保安也要问我问题!保安叔叔接着问我:“我们一共要种18棵树,有两边,平均每边要植几棵树?”我迅速回答:“9棵树。”保安听了,高兴地跟我说:“小朋友,你真聪明!”

 过了一会儿,爸爸赶回来了,保安在爸爸面前大大地夸奖了我一番,我听了,心里美滋滋的。

 哦,原来这就是张老师教的除法呀!我还会列算式呢。

 18÷2=9(棵)

;

      小学数学课程,总体而言,思维要求比较高,知识结构严谨抽象,因而常常给人一种“高冷”的感觉,加之数学教学依然侧重于知识技能的传授,大量充斥着“训练性学习”,做题几乎成了学生数学学习的唯一。这种“印象”和做法对于发展学生的数学素养、丰富学生对数学的积极情感体验是不利的。因此,在小学教育阶段,通过课程创新,展现数学课程“有趣”“好玩”的一面,让学生始终保持对数学世界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丰富学生对数学学科和数学学习的认识,就显得尤为重要。

      另外,在教学中经常发现许多学生在解题中发生错误是缘于对题意的理解出现了偏差,只需在教师的指导下重新阅读,学生就会发现错误并改正。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呢?究其原因,这与学生的不良阅读习惯有关,只是一目十行地浏览题目,而非逐字逐句地分析数量关系,出现错误或解题障碍自然是难免的!教学实践也表明,数学语言发展水平低的学生,课堂上对数学语言的敏感性差,思维转换慢,理解问题时经常出现障碍和错误。前苏联数学教育家斯托利亚尔指出:“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教学生学习数学,必须重视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

      基于此,笔者在教学中尝试开发了“数学阅读课”课程。所谓“数学阅读课”,是为了追求“数学好玩”,促进数学阅读能力的提升而开发的一种数学新课型。“数学阅读课”课程的价值取向是兴趣、过程和体验,即立足于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研究数学的兴趣;立足于让学生在数学阅读过程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提高数学阅读能力和数学思维品质;立足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观和数学意识,具有积极的数学情感体验;立足于拓宽学生的数学视野,感受数学的魅力。

一、“数学阅读课”课程的设计原则

1数学阅读课追求“数学好玩”

      “数学好玩”是数学大师陈省身先生为少年儿童的题词。数学阅读课注重挖掘数学的趣味性和奇妙性,精心选取学生感兴趣的、能启发思考、开阔视野的学习材料,让学生边阅读边思考,在思考中体会“数学好玩”,在阅读中开拓眼界,增长见识。比如,在学习“比的认识”时,笔者设计了以“阿姨为什么喜欢穿高跟鞋”为核心问题的数学阅读课,让学生在阅读、思考、讨论中了解“阿姨穿高跟鞋是为了延长双腿长度,使其与身高的比例趋于黄金比0618:1”。数学阅读使枯燥的数学知识和生活实际联系在一起,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就更透彻,对数学价值的体会就更深刻。再如,学习“因数与倍数”时,笔者开发了“猜数游戏”的数学阅读课,不仅在游戏中培养了学生的推理能力,更因其“在游戏中学习”令学生着迷不已,“猜数游戏”竟成了孩子们在课间玩耍时乐此不疲的玩乐节目。有了这样的乐趣体验,喜欢数学的情感种子就在学生的内心扎下了根。

2数学阅读课要把握好数学阅读的特点

      “数学阅读课”课程的内容选择、材料设计和教学实施都要把握好数学阅读自身的特点,遵循其内在规律。数学阅读和一般阅读一样,是对文字语言、数学符号、公式、图表等阅读材料感知、理解和记忆的一个完整的心理活动过程。又由于数学语言的抽象性与严谨性,数学阅读又具有自身的特点:

      其一,数学阅读是一种十分精确的阅读。在数学阅读时,必须了解数学材料中出现的每个数学术语和数学符号的精确含义。如果忽视或略去某一个字词,很可能就谬以千里,比如“增加了8米”和“增加到8米”、“剪去1/4米”和“剪去 1/4”等等。因此,数学阅读要咬文嚼字的阅读,而不能一目十行、囫囵吞枣的阅读。

      其二,数学阅读是一种思考性的阅读。数学阅读过程就是理解和领悟数学语言的过程,包括丰富多彩的符号语言、严谨规范的文字语言、内涵深刻的图形语言等。因此,不能只是用眼睛浏览,而应是边读边圈画关键词、绘制符号或图画等方法帮助理解,养成读中去想、想中去读的习惯。

      其三,数学阅读需要进行“内部言语转化”。在数学阅读时,大脑必须建立起灵活的语言转化机制,即把抽象、难懂的阅读内容转化为易于接受的语言形式,比如,把数学术语转化成生活化的语言;把文字语言转化为简洁的符号语言或直观的图形语言;将严谨抽象的数学问题“换种说法”等等。

3数学阅读课要“以学习为中心”

      数学阅读课的教学效益在于增强对数学语言的理解,在于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以及自己的发现和分享。而这一切,都不应该也不可能仅仅通过讲解、提问和讨论来实现,必须基于自主阅读,基于经历过程,基于思考与交流。因此,数学阅读课的教学实施必须“以学习为中心”。首先,教师要发自内心地把学生作为数学研究者对待,给学生的阅读、探究、交流留出充足的时间和空间,鼓励学生独立阅读、多遍阅读,不要轻易干预学生的阅读学习过程。其次,要设计好“问题串”,以疑导读。“学启于思,思启于问”。学生在启发性问题的引领下,在阅读、实践、探索、思考、交流中逐步摸索,尝试寻找答案。第三,重视同伴间的数学交流。特别是当学生在研究过程中“一筹莫展”之时,经过教师的引导、同学之间的交流,使问题得到解决,能使学生品尝到独立阅读的快感与解惑之后的成就感,促进学生养成不依赖、不畏难,独立阅读的良好习惯。

二、“数学阅读课”课程的内容设置

      “数学阅读课”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上应该建立大数学、大教育的理念,目的是埋下“种子”,而不必过于追求即时的收获。笔者在实践中将以下几个方面作为“数学阅读课”课程内容选择的重要源泉。

1精选适合学生自学的教材内容

      在实际教学中,一线教师习惯于把教材中的精髓挖掘出来,又通过自己的理解表达给学生,进而忽视对学生阅读数学教材的能力和习惯的培养,似乎阅读数学教材仅仅是老师的事儿。不知不觉中,那些本应该在阅读过程中形成的阅读能力和思考能力,在教师的越俎代庖中渐行渐远。因此,要重视学生对数学教科书的阅读和理解,充分利用教科书的阅读价值。

      比如,“正比例”的教学,笔者使用的北京版教材内容丰富、图文并茂、层次清晰,有利于学生在比较、辨析中理解正比例的意义,比较适合学生自学。

      笔者采取“先自学后交流”的方式进行教学,并有意识、有针对性地渗透阅读方法指导,设计自学导语如下:

(1)自学课本时有什么看不懂、想不明白的地方吗?请在书上标注,并写出自己的疑问。

(2)想一想:例2中“路程与时间”的关系和例1中“年龄与身高”、“月份与气温”的关系相比,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3)在书上圈画出“正比例关系”的含义,你能概括成正比例关系需要符合哪几个条件吗?

      在学生充分自学教材的基础上,组织学生交流,教师在学生困惑处释疑,在知识关键处追问,并引导学生学会从教材中寻找答案,学会用自己的话去解释抽象的数学语言。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对“正比例”概念有了比较通透的理解,数学阅读能力和自学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2将教材中编排的“你知道吗”等内容适度改造延伸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数学的文化价值越来越被重视。纵览各个版本的小学数学教材,不仅在知识的编写中有意识地渗透数学文化,还专门开辟了“你知道吗”栏目进行显性体现,具体内容有数学史料、数学背景知识、数学的生活应用、数学家的故事等,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开阔学生的视野,引导学生感受数学文化的魅力。但因为篇幅受限,多是“点到为止”。笔者将“你知道吗”内容作为课程资源进行适度改造延伸,以期发挥其更大教育价值。

      比如,教学“因数与倍数”单元时,笔者开发了“哥德巴赫猜想与陈氏定理”的数学阅读课。课始,先让学生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质数:8=(  )+(  ),10=(  )+(  ),之后,提出问题:“像这样的算式你还能写出几个吗?你有什么猜想?”接着,介绍“哥德巴赫猜想”以及我国数学家陈景润研究“哥德巴赫猜想”的成果——“陈氏定理”(简称N=1+2),然后让学生尝试着去举例子验证陈景润的研究成果,……。在一个个挑战性问题的驱动下,学生经历了“再发现”“再创造”的过程,不仅发展了思维,收获了数学活动经验,更是通过阅读和切实体验,对数学家们孜孜不倦的研究精神有了深刻体会,无形中塑造着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3补充一些有价值、可探究的课外阅读材料

      陈省身先生讲:“不是什么样的数学都是好的数学。”所以,要真正实现“数学好玩”,一方面,要做好学生调研,寻找学生对什么内容感兴趣,阅读课内容的选择和时间的安排都应基于学生调研的结果;另一方面,还要做好数学内容的研究,把握好内容的本质。把这两方面结合起来就是所谓的“玩到点子上”了。

      “数学阅读课”课程实施以来,笔者挖掘、开发了诸多令学生“乐不思蜀”的课程内容。比如,有趣的222;“数字黑洞”探秘;神奇的“走马灯数”——142857;冰雹猜想;奇妙的数字金字塔——杨辉三角形;阿基米德巧破“皇冠”案;回文数猜想;“鸡兔同笼”问题的奇思妙解;神奇的“完全数”;等等。

三、“数学阅读课”的教学操作

      数学阅读课的教学操作,功在课前,研究组织内容,精心设计“阅读学习单”;隐在课中,突出学生的阅读和探索,突出学习的自主和体验,不轻易干预;导在学后,学生交流时作必要的指导、点拨与提升,并将学习内容向课外延伸,拓展数学学习的时间和空间。

1精心设计“阅读学习单”

      “阅读学习单”的设计是上好“数学阅读课”的基础,也是决定阅读教学效益高低的关键。“阅读学习单”的设计要蕴含丰富的实践探究性和驱动力,要有利于学生以内容为载体去进行操作、尝试并产生顿悟。“问题是数学的心脏”。笔者把阅读材料精心设计成“问题串儿”,让学生在启发性问题的驱动下有目的地去阅读,去思考,去计算,去探索,寻找问题的答案。学生阅读的过程就是在经历“猜想——验证——再猜想——再验证”的问题探究过程,就是在经历“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之后获得深层次愉悦的心理体验过程。

2数学阅读课的基本流程

      一般地,数学阅读课的教学流程如下: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自主阅读、尝试探究——互动对话、交流提升。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各种感官易处于活跃状态,从而为参与学习提供极佳的心理准备。为此,在数学阅读时,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个性特点,创设新颖有趣、富有启发性的情境,诱发和保持学生的阅读兴趣。例如,教学“冰雹猜想”一课时,笔者以“故事”引入:1976年的一天,美国著名的《华盛顿邮报》报道了一条数学新闻:目前,美国各所大学的大学生和老师们都像发疯一般,正在废寝忘食地玩一种数学游戏。什么游戏这么吸引人呢?这个游戏规则十分简单:先任意写出一个自然数,如果是单数,就将它乘3再加1;如果是双数,则将它除以2。

      为什么这个游戏这么吸引人呢?因为人们发现,对于任意一个自然数,如果像这样不断计算下去,最后一定会掉入一个“数字黑洞”。你们想亲身试验一下吗?

      这个问题情境给学生带来了强烈的探究欲望和丰富的实践探究空间,他们开始认真阅读文本,寻求其中的奥秘。

(2)自主阅读,尝试探究。学生的兴趣被激发起来之后,就要给学生提供广阔而自主的探究空间。教师要真正转变为一个组织者和指导者,放手让学生自主阅读“学习单”。“学习单”上层次递进的“问题串”帮助学生真正进入思维状态,学生边阅读、边思考、边计算、边猜测、边推理,在不断摸索中寻找答案。以“数学阅读:数的积偶性”为例,学生在如下“学习单”的导引下进行阅读。

      有人经过观察、思考,对自然数的奇偶性提出了如下猜想:

猜想一:奇数+奇数=偶数。

猜想二:偶数+偶数=偶数。

猜想三:奇数+偶数=奇数。

他的说法对吗?你可以分别举例子验证一下。

验证猜想一:                                       

验证猜想二:                                       

验证猜想三:                                       

接下来的一个问题又将学生的思维引向了深入——同学们,刚才我们研究的是“和的奇偶性”,那么,“积的奇偶性”又会是怎样呢?你有什么猜想吗?请写下来。                                                        你的猜想对不对呢?请举例验证一下。                                                    如果你暂时没有“猜想”,也没关系!有人提出了下面的猜想,他说的对吗?请你验证一下吧。

猜想一:奇数×奇数=奇数 

举例验证:                                                   

猜想二:偶数×偶数=偶数   

举例验证:                                                   

猜想三:奇数×偶数=奇数   

举例验证:                                                   

然后,再次设疑——

假如有任意多个非0整数相乘,其中一个因数是偶数,积一定是(    )数。(猜想四)

比如:1×3×11×5×4,积=(    ),是(    )数。

你能再举个例子验证一下你的猜想吗?                                                      想一想:你明白上面猜想四中的道理吗?请写下来。                                                      在上述阅读、研究的过程中,照顾到了学生间的差异,体现了以实践活动和过程经历为主的学习方式。

(3)互动对话,交流提升。面对客观存在的学生差异,“数学阅读课”的目标设计是高弹性的,而不是教学要求整齐划一,这样才能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要允许有的学生课内完不成阅读任务,有的学生课内完成后可以下座位去帮助别的孩子,有的学生可以把阅读研究延伸到课外。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学生间的差异,重点组织两个层次的学习交流。第一轮是让学习进度较快、率先完成阅读任务的同学充当“小老师”,协助老师指导帮助个别有困难的学生,这样互动学习的过程,是“兵教兵”的过程。第二轮是全班交流学习。师生、生生多边互动的对话与交流,是彼此想法的碰撞、吸纳与提升。教师要担当好“画龙点睛”的重任,并努力把学生的研究向课外延伸。

      还以“冰雹猜想”为例,笔者在临近下课之时对学生再次启发诱导:英国剑桥大学教授John Conway找到了一个自然数27。如果按照上述方法进行运算,掉入“数字黑洞”的全部过程一共需要111步。有兴趣的同学课后可以去试验一下。另外,还告诉大家一个秘密,截止到目前还没有人能够证明“冰雹猜想”。数字1是否是吸引所有自然数的黑洞?这个世界级的难题期待着有人解开谜底。亲爱的同学,你有兴趣去研究吗?

      课后,果真有不少学生还在继续兴趣盎然地开展研究,他们花费近两个小时,在A4纸上写下了整整111道数学算式,在研究实践中收获了学习活动本身所带来的乐趣体验。

四、“数学阅读课”的实践收获

      “数学阅读课”课程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学习、理解和感受数学而设计的,经过近一年的教学实践,“数学阅读课”的成效已初步显现。孩子们在阅读中开阔了数学视野,感受到了数学知识的博大精深和魅力所在,学习数学的兴趣也越来越浓,对数学阅读课更是充满了喜爱与期待:“老师,这样的数学课,我好喜欢!”“老师,什么时间再上数学阅读课呀?”“老师,下学期还会有数学阅读课吗?”……

      实践也充分表明,当学生因数学学习而着迷时,一切皆有可能!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anai/909084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04
下一篇2023-10-0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