夺门之变很诡异,重臣于谦为何没有阻止,他在干什么?

夺门之变很诡异,重臣于谦为何没有阻止,他在干什么?,第1张

中国历史上最没有悬念的宫廷政变就是景泰八年的“夺门之变”,一场看似闹剧的政变居然在毫无反抗中顺利实施成功,这场政变只用了短短几个时辰,改变了大明朝的命运,也改变了很多人的命运。

景泰八年,景泰帝朱祁钰病重。满朝大臣担忧的不是皇帝是否康复,而是帝王由谁来继承,关乎大明正统传承,国之大事。皇帝可以驾崩,正统大位还需有人来坐,而景泰帝没有太子,也没有儿子。

景泰帝朱祁钰能够登基称帝完全是捡来的,他那个不争气的哥哥朱祁镇在土木堡之变将明朝积攒几十年的家底嚯嚯光了,要不是于谦、王文等人力排众议拥立了监国郕王朱祁钰登基为帝,大明朝估计就歇菜了。

朱祁钰登基后,被俘的朱祁镇又被放了回来,被囚禁在皇宫南面的破落宫殿里,他也被称之为“南宫”。本来相安无事,朱祁镇也不作他想,一门心思坐吃等死得了;朱祁钰更是没有考虑到将皇位归还给明英宗朱祁镇。

景泰帝安安心心的做着皇帝,而且干得相当的出色,比他哥哥明英宗朱祁镇能干多了,就只有一点不好:没有儿子,唯一儿子朱见济被立为太子后没两年就死了。他的太子之位还是朱祁钰将原太子朱祁镇的嫡长子朱见深给废了,抢来的。

景泰帝朱祁钰驾崩也就几天的光影了,皇位的继承提上了日程,到底谁来继承皇位,朝中大臣和朱祁钰有不同的看法。当时有三种意见:1、复立废太子朱见深为太子,皇帝驾崩后,由他继承大统;2、迎立朱祁钰的叔叔襄王朱瞻墡为皇帝,由他来继承明仁宗的衣钵传承;3、将襄王朱瞻墡的长子过继给朱祁钰,立为太子。

这三种方案都没有得到朱祁钰的认可,在他心里,他还一时半会死不了。

直到景泰八年正月,朱祁钰对自己的身体有了彻底的认识,的确是缓不过来了,要安排后事。既然安排后事,他召见的人不是内阁成员,也不是兵部尚书,太保,太傅等人,朱祁钰召见了石亨。

不得不说景泰帝朱祁钰的帝王心术很厚黑,他召见石亨有深意。石亨时任太子太师,武清伯,掌管五军大营,晋升为右都督,手中掌握着京师附近的军权。朱祁钰召见他还是在防患朝中文官集团权势过大,朱祁钰将托孤之事交于石亨,却没有告知石亨到底由谁来继承皇位。

那一天,是景泰八年,正月十六。石亨于清晨面见了病重的景泰帝朱祁钰。

正月十六的那一天,于谦并没有闲着。大明朝的肱骨之臣兵部尚书于谦、礼部尚书胡濙、吏部尚书王直已经与群臣商议,复立原废太子朱见深为太子,继承朱祁钰的大统。他们推举商辂主草奏疏,等奏疏完成,已经日落西山,打算明天再面见景泰帝朱祁钰走走流程。

按照于谦于众大臣的商议,废太子朱见深复位是板上钉钉的事情,朱祁钰肯定会同意这个方面,好歹皇位继承还是在朱瞻基这一脉,不至于旁落到仁宗小支那一系中。

而就是因为耽搁了这一晚,让大明的局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于谦等人商议这种社稷传承大事并没有通知握有兵权的石亨,这不怪于谦,明朝自建朝以来就有文、武不合的传统,文官集团和武将集团从来就没有尿到一个壶里。武将集团最得势的只在成祖、宣宗两朝,而土木堡一战,武将集团骨干被一锅端了,景泰帝朝唯一有权势的武将只有石亨,而石亨并不被文官集团重视。

石亨从朱祁钰宫殿出来,并没有对景泰帝对他的交代放在心上,他在盘算自己的未来,于谦等文官商议大事并没有通知他,那么未来的新君登基石亨是捞不上政治资本,没有任何拥立之功的。

既然功劳轮不上石亨,石亨就考虑自己制造功劳——复立囚禁在南宫的明英宗朱祁镇重新登基复位。

于谦等人在商议,石亨却去找了几个人:前府右都督张鞁、宦官曹吉祥,联络上了朝中边缘人物徐有贞,这是一个非常有能力的人,小人。

几人一拍即合,立刻分头行动,这种废立之事,别说做了,有这个想法就是谋逆大罪,诛三族。如果有太后的支持呢?那就不一样了。

在曹吉祥的安排下,石亨入宫见到了孙太后,奏明复立明英宗朱祁镇的事情,孙太后应允了,同意了石亨等人的计划。就因为孙太后的态度,让于谦彻底的放弃了干预此事的念头。

石亨出宫后,立刻与人安排前往南宫破宫门迎出了朱祁镇,簇拥着明英宗朱祁镇前往奉天殿,这一路进行得非常的顺畅,一方面是因为石亨握有京城的城门钥匙,另外一方面是张鞁借包围皇宫为由调遣了众多士兵入宫。

石亨等人闹的动静很大,人数却不多。于谦其实早已知晓,他的女婿是锦衣卫指挥使,在石亨、张鞁调动京城军队的时候已经报知于谦,于谦问了问太后是否知晓,在得到肯定的回答后。于谦沉默了。

如果于谦此时调动锦衣卫或者禁军是完全有可能扑灭此次政变的,大明朝的兵权调动及其严格,几乎所有的军队权力都在皇帝和兵部尚书手中,于谦完全可以凭借兵部尚书的权力组织力量剿灭谋逆之徒。

于谦并没有这么做,基于两点原因:1、复辟队伍中有明英宗朱祁镇,2、复辟得到了孙太后的首肯。

皇位变更属于皇室家事,忠于国家的于谦恪守自己的职责,对于皇权的争斗,他无意参与。朱祁镇虽然被囚禁,却也是大明正统,而皇室朱氏宗族的领袖孙太后也同意了复辟,这变相地给朝廷,给群臣一个信号:皇帝传承还是朱家说了算。

自古以来皇帝对臣子都有防患之心,当朱祁钰听到复辟党敲响上朝钟声的时候,第一时间怀疑的是于谦,问左右侍从:是否不是于谦干的?当他得知是哥哥朱祁镇复辟后,连说了三个“好”,就不再去上朝,景泰帝自己彻底的放弃了皇位。

诡异的“夺门之变”是明朝最让人叹息的一幕,无能、窝囊的明英宗朱祁镇再次登基,这个过程如此的简单、轻松,他重新登基后,对大明的影响又是如此的巨大:杀于谦、王文等忠臣,流放,入狱朝中重臣;重用夺门之变的那群政治宵小;军事上丢失了河套,让女真部在辽东萌芽等等。

历史的轨迹在景泰八年正月十六那一夜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驾车路线:全程约253公里

起点:景泰西里西区

1从起点向正东方向出发,行驶50米,右转

2行驶120米,左转

3行驶20米,右转进入安乐林四条

4沿安乐林四条行驶90米,左转

5行驶50米,左转进入安乐林中街

6沿安乐林中街行驶340米,左转进入安乐林路

7沿安乐林路行驶610米,过左侧的大漠户外休闲,稍向右转进入沙子口路

8沿沙子口路行驶80米,右转进入永定门外大街

9沿永定门外大街行驶60米,稍向左转进入琉璃井路

10沿琉璃井路行驶50米,稍向右转进入永定门外大街

11沿永定门外大街行驶520米,直行进入永定门内大街

12沿永定门内大街行驶140米,右转

13行驶180米,右转进入永定门桥

14沿永定门桥行驶100米,右前方转弯进入二环

15沿二环行驶43公里,过右安门桥,朝丽泽桥/西三环/北京西站南广场/京开高速方向,稍向左转进入菜户营桥

16沿菜户营桥行驶350米,过菜户营桥,朝丽泽路/西三环/北京西站南广场方向,稍向左转进入菜户营桥

17沿菜户营桥行驶50米,过菜户营桥约120米后,直行进入丽泽路

18沿丽泽路行驶22公里,直行进入丽泽路

19沿丽泽路行驶30米,直行进入丽泽路

20沿丽泽路行驶140米,朝北京园博园方向,稍向左转进入丰台北路

21沿丰台北路行驶21公里,过右侧的冠京写字楼-A座,朝西北四环/岳各庄桥/西四环南路方向,稍向右转进入丰北桥

22沿丰北桥行驶390米,直行进入西四环南路

23沿西四环南路行驶770米,过岳各庄南桥,直行进入西四环中路

24沿西四环中路行驶48公里,过金沟河桥,朝阜石路/西五环/阜成路/西三环方向,稍向右转进入定慧桥

25沿定慧桥行驶580米,过定慧桥约260米后,直行进入阜石路

26沿阜石路行驶320米,在上庄大街/玉泉路/永定路出口,稍向右转进入阜石路辅路

27沿阜石路辅路行驶17公里,朝田村东路/田村路方向,右转进入田村东路

28沿田村东路行驶240米,左转进入田村路

29沿田村路行驶21公里,调头进入田村路

30沿田村路行驶11公里,到达终点

终点:什坊院

浙南闽北隐匿在山水间的廊桥王国

薛宅桥位于浙江省泰顺县三魁镇薛宅村锦溪,古称“锦溪桥”,始建于明正德七年(1512年),清成丰七年(1857年)复建。叠梁木拱廊桥长51米,跨径29米。高105米,15开问。桥面拱矢斜度较大。

在浙南闽北的山区流传着一种说法:浙江景宁、泰顺、庆元三县与福建寿宁县。全都置县于明景泰年间,合在一起正好是“景泰庆寿”四个字,这是景泰皇帝以县名为自己庆寿。事实上。景宁、泰顺、寿宁确实建县于明景泰年间,但庆元建县早在南宋庆元三年,所以这种说法显然不成立。

而真正让这四个县紧密连接在一起的,其实是廊桥。中国廊桥最密集、最精彩的区域,就坐落在浙南闽北地区,具体来讲,就是“景泰庆寿”加上屏南、周宁、龙泉、政和等县。

木拱廊廊桥世界桥梁史上的绝品

在北宋末年的河南汴梁城,画家张择端站在塔楼上,顺着城楼、宫阙、市井向前望去,一座虹桥横跨汴河两岸,高高的木拱上人流如织,桥下舳舻相衔、桥头商肆连裰……眼前沸腾的场景令他过目不忘,于是将虹桥描绘进了《清明上河图》虹桥也因此而旷世。

张择端并不知道,当他精心描绘虹桥时,一座结构精巧的木拱桥——双门桥。已先于虹桥一百年兀然挺立在浙江庆元一个叫大济的小山村中。我不禁心生疑问:为什么世界上最早的木拱廊桥会诞生在浙南?双门桥与虹桥之间有什么关联?木拱桥建造技艺又有哪些鬼斧神工的奥妙?

2014年11月7日,庆元县文联主席范敏姿与我取得联系,告之造桥师傅吴复勇正在大济村建造一座结构与虹桥极为相似的木拱廊桥。第二天,我立即驱车赶往庆元,某种意义上,这座新桥为我寻找尘封的木拱廊桥建桥技术提供了参照。在大济村的济川溪上,我见到了吴复勇。吴复勇是庆元少数几个能建造大跨度木拱廊桥的师傅之一,此刻,三个木匠在他的指挥下正在拼接木料,而一座崭新的廊桥骨架已在他们手中搭建成型。这座新桥的拱架结构由上下两层组成,视觉上非常简约,但并不代表着技术上的简单。因为它不用寸钉片铁,完全用木头榫、桁嵌桁地紧密衔接而成。

所有的廊桥之中,木拱廊桥的营造技艺最复杂,建造工艺最顶尖,是世界桥梁史上的绝品。它绝妙在拱架的核心技术——以数百根较短的木材,通过直木穿插。纵横相贯,榫铆对接,相互编织,利用建筑力学科学地解决了大幅度拱跨受力难题。吴师傅告诉我:“建造木拱廊桥,最好的材料是油杉,油杉具有防腐功能,以50到70年树龄、直径28到32厘米、长度12米的木材为最佳。桥两端拱趾支撑在块石垒筑的桥台上,或直接建筑于两岸山崖之上。为了保护梁柱不受风雨侵蚀,还要在桥上建廊屋,桥身两侧安装挡雨板,桥建好后用生桐油上漆,在桥面铺石头稳固桥身。连续完成上百道工序后,一座木拱廊桥才算竣工。”

告别吴师傅后,我来到双门桥。吴敬梓在《儒林外史》中屡次提到的进士村便是大济村,从宋至明,该村涌现了26名进士,吴氏伯仲双双蟾宫折桂,成就了双门桥。双门桥始建于公元1024年,位于济川溪的上游百米处,与那些长度几十米、上百米的廊桥相比。这是我见过的姿态最低的木拱廊桥,低平、简约、质朴、木料稀疏。作为木拱廊桥的始祖,双门桥是庆元人在木拱廊桥建造上跨出的第一步。随着耕读时代远去,大济村辉煌不再,名字隐于浙南山水之中,能再次见证一代荣华的,唯有从宋代就屹立在村中的双门桥了。

学者一般认为,今天浙南闽北地区的木拱廊桥是汴水虹桥的改进型桥梁,是随着宋室南渡来的工匠将先进的造桥技术传到南方。不过,长期从事木构建筑研究的刘杰先生却认为,编木拱梁桥的桥式是在浙闽山区一步一步,由简到繁,独立发展起来的,而且从木拱桥的实地调查和文献研究上看,也存在从浙闽山区往中原传播的可能性。到底是从北到南。还是从南到北?木拱廊桥的技术源地扑朔迷离,但可以确定的是:现存史料记载最早的木拱廊桥就在浙南的大济村。作为大济村人,吴复勇并没有研究过那座名冠天下的虹桥,但他与虹桥的建造者灵犀相通,正在建造的这座真实的木质拱桥,与那座千年前的画中虹桥,是他们跨越时空的对白。

别有洞天的廊桥王国山水之中的古典之美

在浙闽山区,仙霞岭、洞宫山、武夷山脉在此交汇,山峦叠嶂,岭峻沟深,溪流纵横。闭塞的山地困住了当地山民,为了打通与外界的通道,山民们竭尽全力修桥铺路,历经数百年,终于全方位连接上了京都的驿道系统。调查资料显示。浙闽山区拥有各类廊桥约500座,可以说。走进这一地区,便进入了一个个别有洞天的“廊桥王国”。

庆元是浙闽廊桥谱系最完整的县,庆元廊桥有多个“之最”,其中就有现存寿命最长的木拱廊桥一如龙桥。如龙桥建于明天启五年(1625),第一次遇见它时。我并没有过多的惊愕,倒有恍若隔世的错觉。如龙桥好似生长于层峦叠嶂之中,一条泛着青光的卵石路从画面中蜿蜓而来,穿过廊桥伸展到溪流对岸,婆娑的树影,成片的修竹,盛开的美人蕉,地里的耕牛,一切自然天成,与古老的廊桥融为一体,构成了一幅“廊桥流水人家图”。

与庆元相比,泰顺廊桥更加闻名遐迩。在我眼中,泰顺县的北涧桥是最美的木拱廊桥。北涧桥建于清康熙年间,距今已有340多年历史。北涧桥横跨在古村与古樟之间,桥体呈大幅度的拱形,屋顶微微向上反曲,形成柔和的凹曲面,屋檐相交处上翘弧度增大,状如飞鸟展翅状态,轻盈灵动。远远望去,北涧桥丰盈的弧度跨过泗溪上空,一格一格的桥窗如同折扇一样徐徐展开枣红色的桥身炽热地倒映在水面,与树木翠绿的倒影相互交错,犹如一幅晕染开的水彩画,当夕阳的余晖缓缓染过桥身,此刻的廊桥透露出美人迟暮—般的凄美。

同样是木拱廊桥,福建寿宁县的鸾峰桥是中国单孔跨度最长的廊桥,鸾峰桥桥长476米,孔跨376米,溪水的倒影中出现上下两道长弧。凝望着廊桥优雅的轮廓,山水在这一刻彷佛突然隐退,天空中浮现出“长虹饮涧”的奇观。人在这样的场景中会突然失语,那些文绉绉的词汇在鸾峰桥面前显得黯然失色。

驱车穿过福建屏南县城古峰镇,向北再走10多公里就是棠口村,村里飞架着一座始建于南宋的千乘桥。一座高耸的桥墩,两边大幅度的拱跨,看起来如同三只大鹏欲展翅腾飞。此外,屏南县还有一个以桥为名的古镇——长桥镇,古镇里一座俗称长桥的廊桥真名叫“万安桥”,始建于北宋元佑五年(1090)。全长98米多,是我国现存最长的石墩木拱廊桥。万安桥下河水哗哗流淌,走在古老的桥上仿佛穿越汹涌的岁月长河。桥屋里。152根桥柱井然有序地排列,桥柱与横梁如同天然的经纬度,组成了时间的另一番模样。

一切景语皆情语,浙闽木拱廊桥融汇在山水主题下,延绵出千年的古典审美情趣。它们深藏在高山峡谷、田间地头,或坐落在通衢大道、村前屋后,没有一丝骄纵,以恬淡、从容的姿态静观花开花落、世事变迁。

桥庙结合廊桥上的信仰空间

廊桥不仅是交通建筑,同时也是宗教建筑。浙南闽北的乡民们为祈求神明保佑乡间太平、五谷丰登,在廊桥上设神龛、摆祭坛,而且桥两侧常常会出现一座或多座庙宇。桥与庙宛如孪生同胞,形成了“桥庙—体”的独特景观。比如泰顺县的泗溪桥连着马仙宫庙、庆元县的兰溪桥连着西洋殿、莲都区的佛堂桥连着佛堂、屏南县的千乘桥连着祥峰寺……

浙闽廊桥中,大部分的桥屋里设有神龛供乡民祭祀。每年正月,是廊桥祭祀活动最隆重的时候,虔诚的乡民们从四面八方聚集到桥上,依次进行祭祀。人们摆上整只猪头。奉上酒、茶。再端上几盘菜肴、水果,插上几炷香,磕头作揖,祷告祈福。此外。每月初一、十五,也常常有善男信女前来行祀。廊桥四时香火缭绕。祈福声不断,成为乡人的精神依托。

800年前,一个叫吴三公的庆元人发明了原木砍花法,成功栽培出世上最早的人工香菇,庆元从此成为世界香菇培植技术的发源地,而吴三公也被奉为“菇神”。菇民上山采菇或是外出闯荡。临行前都要上廊桥祭拜菇神,平安回乡时还要到桥上还愿,有的还唱还愿戏。我曾在庆元的潆淤桥邂逅过一场为神演绎的“二都戏”,农民演员摆开架势,罗衫、水袖、折扇、花钿、小碎步必不可少,火光映着每一张朴实的脸。戏曲保留着唐宋古韵,乐声犹如大珠小珠落玉盘,将我带入一方神秘的境地。

一桥数佛,百桥千佛,一时间,浙闽大地佛光普照,梵音轻唱。在福建寿宁县,有一座毫不起眼的木拱廊桥,名为“寿春桥”,不足20米长的桥上祭祀着多尊神像。桥中的神龛供奉着观音,右侧是临水夫人,在桥南面一座很旧的神龛里,端坐着三眼灵官。右侧陪祀土地神,左侧陪祀文昌君。我探访这座桥时,碰到一位得子的乡民挑着一担祭品来还愿,男人乐呵呵地摆放各类供品,烧上高香。燃放鞭炮,还有一位年轻的女子跪在垫子上,重重地磕了三个响头,口中喃喃有语。神情虔诚而温柔。

在浙南景宁县大漈村,也有一座信仰气息浓郁的廊桥。这座廊桥位于村南水口处,远远望去,层层叠叠的屋顶勾勒出飞扬的线条,好似一座水上宫殿,让人忘却了它是一座廊桥。这座“水上宫殿”其实是“桥楼”,意思是建在廊桥上的楼房。从外表看,它的确像是一座高大的楼阁——三层重檐歇山顶,27米长的廊桥上置有9间廊屋,三层建筑由下向上收缩,分别建有关帝庙、文昌阁、魁星楼,文武三庙三位一体,桥、庙、风水建筑三者合一。廊桥与始建于南宋时期的时思寺只有一墙之隔,桥与庞大的寺院连接在一起,如同寺院的延伸部分。组成一组高低错落的歇山顶、硬山顶建筑群,形成了典型的桥庙一体格局。

因为深厚的信仰文化,浙南闽北的百姓对村里的廊桥百般呵护。这也是众多廊桥能够留存至今的原因。只要廊桥上有一瓦一板被风吹落或腐烂。马上会有人更换。廊桥毁了就再建,捐建廊桥成为公共美德,因为廊桥是每一个村民的精神支柱,是亘古不变的心灵寄托之地。

景泰杨家磨位于甘肃景泰县城的西北方向。杨家磨的出名,完全源于一个字——“草”。因为这里有全景泰县最大最美的草甸草原。查询百度地图知,位于甘肃景泰县城的西北方向,老虎沟,背靠寿鹿山,向南面对老虎山,老虎山一侧有大片松树林,属寿鹿山林场。

明英宗朱祁镇和明代宗朱祁钰都是明宣宗朱瞻基的儿子,两人是兄弟,但不是同一个母亲生的

朱祁镇的母亲是孙皇后,但也有记载生母是一个宫女

朱祁钰的母亲是吴贤妃

《明史》曰:宣宗孝恭皇后孙氏,邹平人。幼有美色。父忠,永城县主簿也。诚孝皇后母彭城伯夫人,故永城人,时时入禁中,言忠有贤女,遂得入宫。这位孙氏当时还是贵妃,深得宣宗皇帝的喜爱,唯一遗憾的是没有得到皇后的宝座,于是孙贵妃绞尽脑汁总想挤掉胡皇后而自立。机会终于来了,宣宗皇帝的子嗣一直不旺,胡皇后没能为宣宗生下一个皇子,孙贵妃虽然也没能生子,但她想出了一条偷梁换栋的计策,她派人在宫中四处打探看哪位宫女被皇帝临幸后怀有了身孕,于是将找到的宫女藏在秘室之中,与外界隔绝,派专人送饭、照看。然后买通御医,对外号称怀孕,并伪装了许多怀孕的迹象。由于当时孙贵妃深得皇帝的宠爱,因此无人敢透露半点风声,就这样十月怀胎,宫女顺利产下一子,孙贵妃马上派人将孩子抱到身边,秘密处死了宫女,然后派人立即通知宣宗,自己也装出一幅产后非常虚弱的样子。就这样这个小男婴就成了孙皇后的亲生儿子,而这个小孩就是后来的大明英宗朱祁镇。

而代宗的母亲吴氏本是汉王朱高煦府邸的一位侍女。宣德元年(1426),明宣宗对叔父汉王 朱高煦用兵,御驾亲征 ,生擒了朱高煦父子,汉王宫的女眷按制度被全部充入后宫为奴。在返京途中,宣宗邂逅了吴氏,被她的美貌与聪慧所打动,令她陪伴直到回京。回京后,宣宗将她安排在一个紧贴宫墙的大宅院中,并时常临幸。宣德三年(1428),吴氏生下一子,取名朱祁钰,这就是后来的明代宗(景泰帝)。但母子仍然长期隐藏宫外,至宣宗死前才得到承认。

英宗在复位后,景泰后妃各的结局如下:

一、汪皇后

她是朱祁钰还是郕王时的王妃,后来成为为皇后。可是在景泰三年,明代宗想要废黜原太子朱见深,改立自己儿子为太子时,汪皇后刚正不阿,竭力反对,触怒了明代宗,被废黜后位。也正因为当初汪氏的仗义执言,以及对英宗皇后钱氏的颇多照顾,后来明英宗复位后,汪氏复称郕王妃,免于被殉葬,带着女儿住在以前的王府。后来朱见深即位后,感恩当年汪氏在废立太子一事上的态度,对她颇为尊敬,汪氏得以安稳度过余生。

二、杭皇后

她原是朱祁钰的侧室,生下了朱祁钰的长子朱见济。初封为贵妃,后来汪皇后被废后,她被册立为后。景泰七年时,杭氏病重去世。在英宗复位后,对这个曾经夺取自己儿子太子之位的生母,并没有留情,削皇后号,毁所葬陵。杭氏成为不被明史承认的皇后。

三、唐贵妃

她是景泰帝继位后被选入宫中的,在杭氏去世后,唐氏被晋封为皇贵妃。其实算起来,她应该是历史上第一位皇贵妃,只不过,英宗复位后,她的封号被废黜,不被承认,年仅20多岁便被赐殉葬明代宗。

四、李惜儿

她原是教坊司的,有幸得以服侍代宗,代宗死的时候,李惜儿怀有身孕,生下的就是后来的见庶人(葆真)。李惜儿没有殉葬,生下见庶人后,陪同一起去了凤阳。之后代宗生母吴太后去世时,李惜儿跟着殉葬了。

当然,可能在代宗后宫中还有一些没被记录下来的女子,可见他们的身份更加无关紧要,得到的结局自然也不会好到哪里去。终究她们不过是皇权斗争下的牺牲品,荣华富贵与悲惨囹圄有时只是一步之差,一步之遥罢了。

先是“土木堡之变”,英宗被俘虏当人质,为了防止被瓦刺胁迫,拥立景帝继位。而后,英宗被送回,当太上皇。

然后是“夺门之变”,几位投机大臣和太监,重新拥立英宗复位,废掉景帝。

土木堡之变

指明军在土木堡被瓦剌军打败,英宗被俘事件。

元末明初蒙古分裂为兀良哈部、鞑靼部、瓦剌部三部。其中,瓦剌经过长期发展,势力增强,瓦剌首领也先统一蒙古,并有吞并中原之心。

明正统十四年(1449)二月,蒙古族瓦剌部落首领也先遣使2000余人贡马,向明朝政府邀赏,由于宦官王振不肯多给赏赐,并减去马价的五分之四,没能满足他们的要求,就制造衅端。遂于这年七月,统率各部,分四路大举向内地骚扰。东路,由脱脱不花与兀良哈部攻辽东;西路,派别将进攻甘州(甘肃张掖);中路为进攻的重点,又分为两支,一支由阿剌知院所统率,直攻宣府围赤城,另一支由也先亲率进攻大同。也先进攻大同的一路,“兵锋甚锐,大同兵失利,塞外城堡,所至陷没”(《明史纪事本末》卷32《土木之变》)。大同参将吴浩战死于猫儿庄。大同前线的败报不断传到北京,明英宗朱祁镇在王振的煽惑与挟持下,准备亲征。兵部尚书邝野和侍郎于谦“力言六师不宜轻出”,吏部尚书王直率群臣上疏劝谏,但英宗偏信王振,一意孤行,执意亲征。7月16日,英宗和王振率50余万大军从北京出发,由于组织不当,一切军政事务皆由王振专断,随征的文武大臣却不使参预军政事务,军内自相惊乱。19日出居庸关,过怀来,至宣府。8月1日,明军进到大同。也先为诱明军深入,主动北撤。王振看到瓦剌军北撤,仍坚持北进,后闻前方惨败,则惊慌撤退。本欲使英宗于退兵时经过其家乡蔚州“驾幸其第”,显示威风;又怕大军损坏他的田园庄稼,故行军路线屡变。至宣府,瓦剌大队追兵追袭而来,明军3万骑兵被“杀掠殆尽”。13日,狼狈逃到土木堡,瓦剌军已紧逼明军。土木堡地高无水,将士饥渴疲劳,仓猝应战。瓦剌军四面围攻,骑兵蹂阵而入,挥长刀砍杀明军,“大呼解甲投刀者不杀”。于是明军士兵“裸袒相蹈藉死,蔽野塞川。”朱祁镇与亲兵乘车突围,不得出,被俘。随征大军几乎全部战死,王振被护卫将军樊忠以棰棰死。明50万大军,“死伤过半”。这次战役,明史上称为“土木之败”。这次大败影响深远,成为明王朝由初期进入中期的转折点。

此一战役,明军死伤数十万,文武官员亦死伤五十余人。英宗被俘消息传来,京城大乱。廷臣为应急,联合奏请皇太后立郕王即皇帝位。皇太后同意众议,但郕王却推辞不就。文武大臣及皇太后正在左右为难之时,英宗秘派使者到来,传口谕命郕王速即帝位。郝王于九月初六登基,是为景帝,以第二年为景泰元年,奉英宗为太上皇。瓦剌俘虏明英宗,便大举入侵中原。并以送太上皇为名,令明朝各边关开启城门,乘机攻占城池。十月,攻陷白羊口、紫荆关、居庸关,直逼北京。

也先大兵逼近北京城,势不可 挡,明朝廷惶惶不安,有大臣提出南迁都城。兵部侍郎于谦极力反对迁都,要求坚守京师,并诏令各地武装力量勤王救驾。随后,调河南、山东等地军队进京防卫,于谦主持调通州仓库的粮食入京,京师兵精粮足,人心稍安。正统十四年(公元1449年)十月初六,也先挟持英宗入犯北京,京城告急,北京保卫战开始。

明景帝让于谦全权负责守战之事。干谦分遣诸将率兵22万,于京城九门之外列阵,并亲自与石亨在德胜门设阵,以阻敌人前锋。十三日,于谦派骑兵引诱也先,也先率数万众至德胜门时,明朝伏兵冲出,神机营火器齐发,将也先兵马击溃。也先又转攻西直门,城上守军发箭炮反击,也先又败。京师之围解除。

夺门之变

中国明代将领石亨、太监曹吉祥等于景泰八年(1457)拥明英宗朱祁镇复位的政变。又名南宫复辟。以石亨等攻破南宫门,奉英宗升奉天殿复辟,故名。正统十四年(1449)八月,明英宗在土木之变中被俘。九月,兵部尚书于谦、吏部尚书王文等拥立英宗弟郕王朱祁钰为帝(即明代宗景泰景帝),遥尊英宗为太上皇。次年,英宗被释归,为景帝幽禁于南宫。景泰八年正月,景帝病重,不能临朝,石亨见帝疾甚,即与都督张�、太监曹吉祥等密谋发动政变,拥英宗复辟,以邀功赏 。是月十六日夜 ,徐有贞、石亨等引军千余潜入长安门,急奔南宫,毁墙破门而入,掖英宗登辇,自东华门入宫,升奉天殿,并开宫门告知百官太上皇已复位。英宗复位后,下于谦、王文于狱。后又以谋逆罪杀于谦、王文,迫害于谦所荐之文武官员。论复辟功,对石亨、张�、徐有贞等人分别晋官加爵。二月,废景帝仍为郕王,迁于西内。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anai/909214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04
下一篇2023-10-0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