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中清幽静心,观雨赏花自然

雨中清幽静心,观雨赏花自然,第1张

天色灰暗,雨丝如帘,空气湿润,清风带凉,今日的晨间有着夏日难得的清爽舒适。虽然,夜间因为婆婆身体不适,折腾了很久才睡,却也不影响此时,面对一天伊始的内心喜悦。

我想毕竟日子是自己的,只要在睡梦中醒来,就要忘记昨日的种种,不管窗外是阳光明媚,还是如今日的雨帘斜挂,都要让内心带着欣喜,主动开启新一天的时光。

于是,带着这份欢喜,忙碌着洗衣,做饭,送孩子上学。似乎所有事情在晨间都得以安排妥当,心中便少了几分挂念。然后,心无牵地撑着一把雨伞走进雨的世界,准备等车上班。可比与同事约好的时间提前了十多分钟,便走进了雨中的小园。

迎面而立的一行美人蕉,宽大的绿叶,片片舒展;黄或红色的花朵,沐雨而绽。似在伸开臂膀迎接着我的相访,却也是淡然静立,独然在时光中开放的无惧。

因为雨水,小园分外的安静。平时运动的人群,或休闲地坐在椅子发呆的人,一个也不见。只有鸟儿,在雨中嬉戏着,调皮地飞上飞下,或是温柔轻啼,或是嘈杂不一。但它们一样是欢快的,毕竟此时的小园是属于它们的。

“鸟鸣山更幽。”眼前倒确是如此。除了鸟声,就是沙沙的雨声,雨滴打在叶子上,落在花心,飘洒在无边的远空。高高低低,远远近近,似一首小夜曲,在耳边不停地轻奏着。

青砖小径让雨水洗刷的一尘不染,虽然有些积水,好在是夏日,穿着凉鞋,湿点也没有关系。眼前绿意深深,深几许。层层叠叠的叶,丛丛茂盛的草,在雨水的滋润下显得饱满,厚实,似乎绿意也与雨水一般流动起来。

绿意掩藏里,小径幽然,明知前面也就几步便可走到尽头,眼前却依然曲折延伸而去,似乎通向一个未知的静谧。沿着小径慢慢地走着,果然尽头不负所望。几株紫薇花开了,粉色的,紫红的,一簇簇在雨中嫣然回眸。

走近紫薇花树下,花瓣沾水,娇艳芳菲,水珠滚动,颗颗晶莹,点缀着花儿优雅的美。紫薇花本就是夏日里的一道风景,如诗如画。在绿意中跳动着明亮的色彩,惊艳时光。雨中邂逅,更添风韵。

而就在不远处的一架木制长廊上,凌霄花在绿叶葱茏中,傲然向着半空开放着。一朵朵的红,如火炬,点燃暗淡的长空。它的美,在于向上的姿态,在于无惧的勇气。看吧,雨中的一朵朵凌霄花,犹如小喇叭般一样奏起奋进的乐章。

舒婷在《致橡树》中写道“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我想凌霄花本无意,只是一种生存的方式。爱情中不可以如它一般,可在生活中,哪怕身处低层,也如它一样可以恣意地开出娇艳的花朵,活好自我的人生。

地面上,已经零落了许多花朵,静然无声,在雨水中悄然送走最后的时光。生如夏花,死如秋叶,都有着一样的美丽。只是花开花落,日月更替,自然生息,无可更改。生命就是时光里的过客,我们无奈,感叹,接受,更应从容潇洒,坦然以对。

耳边的雨声哗然,雨下更大了。老子说:“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观以复。“能让内心真正地静下来,看万事万物的兴起与回归,循环往复,心境阔然,容纳纷杂。

所以,不必为生活无常所恼,不必为人事纷争而烦。在自然的天地间,无思无虑,心净透彻。相信人生中的一切相遇皆是历练与成长,接受自然的洗礼,内心安宁,自在无拘。

上周末,天气凉爽,一家三口去了什刹海。没成想为找车位费了老劲。前后左右围着周边转了好几圈,才寻得一个所谓的车位:停在了马路牙子上。可见出来玩,千万别开车,尤其是在景点附近,实在耗时费力。

停好车,开心朝景点走。一路凉风习习,在这盛夏,实属难得,倍感舒服之至。

走着走着空中竟飘起了小雨,而前面人头攒动,一看,原来到了久闻其名的烟袋斜街。

虽在北京多年,这个地一直没有来过,更不清楚这条街为啥取这个名,还是问度娘才略知一二。

位于地安门外大街鼓楼店的烟袋斜街,在清末二三十年代,街内商家大都以经营旱烟袋水烟袋等烟具、古玩、书画、裱画、文具及风味小吃,以服务行业为主。如今是北京北城很有名气的文化街,和鼓楼南锣鼓巷毗邻,是每个在北京的人闲暇时寻找美食,放松游玩的好去处之一。

还有的说这条街本身就宛如一只烟袋,细长的街道好似烟袋杆儿,东头入口像烟袋嘴儿,西头入口折向南边,通往银锭桥,看上去活像烟袋锅儿。

带着这种印象,边走边看,也的确乐趣悠悠。街道两边都是商家店铺,伴着小雨,踏着湿漉漉的青石路面,女儿说这里蛮有江南的风韵和味道,我心亦然。

走过一个T字路口,不经意扭头一看,哇,一面银镜般的水面,面容缱绻,笑意漾然,招呼我们上前去。于是改小道,朝着她奔去。

而这时,似欢迎我们般,雨点抛却羞怯,扑头盖脸而来。而我们也快步走出小街,来到这广阔的地带。

雨幕下,这里的亭台楼榭俨然就是诗与画。为更好的欣赏美景,家人提议先去吃点美食,再消食游玩。而此时的饥肠辘辘,早已举手表示同意。

这次选了一家烤肉店,先生说很有名。于是欣然坐下,点了烤羊肉,素炒芥兰,艾窝窝,墨鱼蛋酸辣汤。

我和女儿又出去买了附近的名小吃双皮奶,蟹黄包,章鱼小丸子,满满的一桌。

女儿因为晚上约了同学,稍品了几口。倒是一直张罗着,让我们吃了不少。用完餐,雨也停了,一家人沿着水边边走边玩。

这片水域在市中心地带,西边是西海,中间是后海,与后海连接的是前海,而与前海离着不远的是北海,这样下来这片水域面积委实不小。

时值夏季炎炎,不仅游人众多,连住在附近胡同里的老北京的大爷大妈,小朋友们都是这里的常客。

我们一路顺着海边走来,看到了很多新鲜事,遇到了很多奇人。

有个戴着帽子的男人,手持弹弓,绑了泥丸,隔着几米远,打挂在树上的易拉罐。细看那目标竟是用若隐若现的丝线吊到树梢上的。再看这些老树除了根在岸上,树身都已经探到水面上了。实在好奇那些易拉罐怎么挂上去的。而那么远的距离,目标又小,有时竟能连中好几次。再看那已经严重变形变色的易拉罐,可见这熟练度没个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可下不来。

周围的观众叹为观止。有个小姑娘看了手痒痒,跟弹弓哥说也想试试,没成想遭到了人家果断拒绝。倒不是别的什么原因,人家大哥说了,怕打着姑娘自己。大哥说,别看他现在打着很轻松,刚开始也是不会用力,打着自己是常事,嚯,殊不知这还是个带自残的游戏。

环海围栏内有着四五十公分的平台,上边间或有几个钓鱼爱好者,坐着小板凳,悠然垂钓。在一处见到有一身穿救生衣的高个子大爷,身材健美,让人瞩目。人家玩得比钓鱼更高端,玩舢板!

就见大爷跟周围的熟人简单聊了几句后,便从平台下到用石板搭入水中的梯凳上。站稳后把舢板放水里,配合着单浆登上舢板,和岸上人说话间,人已经轻松划出去几米远。

看着老人自如的水上运动,内心充满无限敬佩和祝福。老有所乐,生活还差什么呢?

走到环海的对面,看到在一个平台处摆着很多个用铝丝编的小玩意。卖家是个年轻人,见我感兴趣,热情地介绍起这些小玩意的功用。逗留片刻,最后我花10元钱买了一个健脑器。带给自己新鲜感的同时,也给对方带来些许小欢喜吧。

一路走着,遇到很多老北京人,地道的北京味也是此处不可或缺的风景。想来也是,这里地处老城腹地,那些人来人往的游人啊,就像此刻天边厚重的云,不消一刻,就会飘散而去。而生于斯长于斯的老北京人才是这里的常驻和主人。

环海路,有部分在施工,蓝色的围板隔开了视线。走了一段,就听围板里边人声鼎沸。见前边围板开着一扇小门,便走了进去,放目四望,哟,走在前面的我下意识的赶紧往后退。后边的女儿不知啥情况,和先生还往前走。也是,没有别的路呀,于是也硬着头皮一起再随着他们往前走。

一家人快步穿过人群,走出来几米后女儿禁不止哈哈大笑起来:“妈妈,我知道你为啥往后退了!就刚才不知道的还以为进了盘丝洞呢。”她这一比喻,把我逗得也大笑起来。

你也许急了,啥情况啊?不卖关子了,就刚才一进小门,冷不丁地看到一群只穿泳裤的大爷们,近乎赤裸的他们或坐着,或站着,或拎水桶浇身,或和同伴互相搓洗聊天,水汽氤氲处,真是千姿百态,猛一打眼,可不还真有点不好意思!

带着轻松惬意的心情,跟着时间的脚步,一路前行。女儿去和同学约会,而我们也找了一个靠椅,休息片刻。

再次起身,雨中邂逅最美的风景!莲叶何田田,让我们驻足;白玉般的栏杆一排排,让我流连;渐暗下来的天色,亮起的灯光,湖中万物婆娑的倒影……“本是无心临玉镜,不期湖水正凝眸。”

暮色降临,路边的酒吧,唱吧也渐渐热闹起来。

听微风,耳畔响,叹流水兮落花伤,谁在烟云处琴声长……

回复:

字意———没想到在雨天相见。

解析:邂逅:偶然遇见,久别的好友,感慨万千。常用于表述友情之深………

许仙的原名叫许宣。

至民国中期,文学作品中的许宣开始成为许仙了。鲁迅先生1924年发表的《论雷峰塔的倒掉》中说:“我的祖母曾经常常对我说,白蛇娘娘就被压在这塔底下!有个叫做许仙的人救了两条蛇,一青一白,后来白蛇便化作女人来报恩,嫁给许仙了……”

建国后,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张君秋、昆曲表演艺术家白云生等都将《雷峰塔》、《白蛇与许仙》等剧目作为自己的代表作。**《白蛇传》更是家喻户晓。从此许仙的大名盖过了“许宣”。不过,许仙之名确实较许宣有意思。而衍化中产生的这类变化,正是中国民间文学的一大特征。

扩展资料:

许仙,姓许,名仙,字汉文,是中国古代民间传说《白蛇传》中的男主人公。传说许仙为杭州一家药铺的学徒,性格善良敦厚,与修炼千年幻化成人形的白蛇和青蛇在雨中邂逅,并同船共渡。

由此许仙和白娘子相识相知,并相互之间产生了爱慕之情,很快结为夫妻。婚后许白夫妇开了家药铺保安堂,生活幸福美满。为助许仙,白素贞命小青去盗库银。

端午节由于白娘子饮下雄黄酒现出原形,许仙被吓死。而后服下白娘子取得南极仙翁给的灵芝仙草,得以使起死回生。后来金山寺的法海和尚,一心要收服白娘子。

先使用计谋掳走许仙将其禁在金山寺,引诱白娘子连同青蛇来索夫。白娘子索夫不成,一怒之下水漫金山,引来钱塘江大水导致钱塘县水患,造成死伤无数。

由此犯下天条大罪,法海几经周折最终将白娘子收于其钵中,镇于西湖边雷峰塔下。后代民间传说,又有许仙之子许仕林(出自《新白娘子传奇》。

其更早出自川剧。有相关越剧等戏曲剧本称为许梦蛟)长大后考取状元,回乡祭塔救母等情节,为后世所千古传颂。

-许宣

简介:

白素贞是千年修炼的蛇妖,为了报答书生许仙前世的救命之恩,化为人形欲报恩,后遇到青蛇精小青,两人结伴。白素贞施展法力,巧施妙计与许仙相识,并嫁与他。

可是,一个名叫法海的和尚发现了白素贞,他不喜欢看见蛇妖和凡人生活在一起。于是,法海对许仙说:“你的妻子是个蛇妖!不信的话,你把雄黄酒给她喝下去,她就会现出原形。”

许仙不相信法海的话,可白素贞喝下雄黄酒后,居然真的变成了一条大白蛇。许仙非常害怕,吓得昏了过去。白素贞急忙找来灵芝草,救活了许仙。法海见这样不能拆散二人,就把许仙带走,关在了一个叫金山寺的地方。

白素贞为了救出许仙,和小青一起施展法术,用水淹没了金山寺。结果,洪水伤害了很多其他生灵,上天惩罚白素贞,让法海将她压在了雷峰塔下面。后来,白素贞和许仙的儿子长大了,他考取了状元,救出了母亲。一家人从此团圆,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扩展资料

《白蛇传》在中国广为流传,开始时是以口头传播,后来民间以评话、说书、弹词等多种形式出现,又逐渐演变成戏剧表演。后来又有了小说,民国之后,还有歌剧、歌仔戏、漫画等方式演绎。

到了现代也有根据《白蛇传》拍成的**,编排成的现代舞,新编的小说等。这个故事以《白蛇传》的名字出现大抵出现在清朝后期,之前并没有一个固定的名字。

《白蛇传》不但在国内流传,在日本也有拍成的**。法国汉学家儒莲也曾将《白蛇传》翻译成法文。

由于《白蛇传》的故事早期以口头相传为主,因此派生出不同的版本与细节。原来的故事有的到白素贞被镇压到雷峰塔下就结束了,有的版本有白蛇产子的情节,还有版本有后来白蛇之子得中状元,祭塔救母的皆大欢喜的结局。但这个故事的基本要素,一般认为在南宋就已经具备了。

目前发现《白蛇传》的最早的成型故事记载于冯梦龙的《警世通言》第二十八卷《白娘子永镇雷峰塔》。

清代初年黄图珌的《雷峰塔》(看山阁本),是最早整理的文字创作流传的戏曲,他只写到白蛇被镇压在雷峰塔下,并没有产子祭塔。后来又出现的梨园旧抄本(可能是陈嘉言父女所作,现存本曲谱已不全),是广为流传的本子,有白蛇生子的情节。

人物介绍:

1、白素贞

修行千年的蛇仙。白素贞在峨眉山修炼得道,法术高强。她美貌绝世,天性善良,用岐黄医术悬壶济世造福黎民百姓。白素贞为报许仙1700年前的救命之恩,对其以身相许。

法海用强力拆散白素贞和许仙,把白素贞压在雷峰塔下。二十年后白蛇儿子高中状元孝感动天,白蛇终得出塔,归位仙班。

2、许仙

杭州市钱塘县人,自幼父母双亡,由姐姐许娇容、姐夫李公甫抚养成人。原本一介书生,后被姐姐举荐到一家药铺做学徒。在西子湖畔,巧遇1700年前亲手搭救而前来报恩的白素贞及白素贞收服的青蛇小青。许白二人雨中邂逅,同船共渡,并相互心生爱慕之情。不久二人结为夫妻。

-白蛇传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anai/909325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04
下一篇2023-10-0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