屿上人间散文欣赏

屿上人间散文欣赏,第1张

  太阳已经出来,鼓浪屿还在睡懒觉。一阵哼哧哼哧的声音打破沉寂,赶早的搬运工们,正拉着装满食品的板车、喘着粗气,拼命的爬坡,这已是第三趟了。零星的游客在小巷里逡巡,想必昨天就已登屿。看看时间,七点刚过。

 简单盥洗,背包出门,沿着小巷漫无目的的行走,多数店铺的门还紧闭着,只有一两个路边摊点开卖早点。一碗稀饭、两根油条,再来半个咸鸭蛋,早餐结了。

 继续走,目标海边,可蛛网般的小路让我迷失了方向,“嘟”的一声汽笛,为岛屿送来一船游客的同时,也为我指明了前行的路。

 下船的是旅游团队,性急的年轻女孩,刚下码头,便急着购买旅游图,导游小旗一挥,借着扩音小喇叭高呼:“某某旅行团的朋友请往这边走,上厕所的请往这边走,上不上厕所的请都往这边走。”

 艰难的拖着一口大箱、眼看就要脱离队伍的妈妈回头一看,儿子还在更后面,手里正拿着“爱风”按个不停,急得大声呵斥:“快过来呀,傻瓜。”于是一行人众,在导游高高飘扬的小旗前引下,开始游览鼓浪屿第一个景点-----厕所。一边走,导游一边喊道:“来,跟着我走,跟上,来,大家跟上。”可不一会儿,先前买旅游图的几个女孩不听指挥,反其道而行,跑回码头,找到卖地图的小贩大声说:“叔叔,你卖我们的地图要二十块,可前面只卖十块啊!”已经躲到树荫下的小贩,被眼尖的女孩们抓个正着,只好心不甘情不愿的退钱,八点已过了。

 随“参观”完WC的旅游团前行,沾光了解到岛上取名叫“厝”的地方,原来就是渔民们搭起的低矮平房。可听着听着,感觉导游越来越像个大忽悠,满嘴跑火车,讲解越来越不着边际,我还是当逃兵的好。

 一头扎进貌似别墅区的地方,楼都不高,两层或三层。阳台上有光着膀子,伸直双腿,正在吸烟的男士,也有荡着藤秋千,大啃水果的淑女。

 怀着羡慕、嫉妒、恨的心情,转进一条小巷,这里鸟鸣蝉噪,蛋糕店新做的点心还没上柜,可那诱惑的气息,早已先行一步,奔出小店,急忙忙跑到街头巷尾。迎面走来两位年轻人,一位肩背邮包,一位推着购物车,车上油一壶,米一袋。边走边争今天谁起得更早?送邮件的说:“我真不想干了,下个月打算辞职。”做菜的呵呵一笑说:“你都不知道说过多少遍了,哪回当了真?”两人没聊几句,路口打个招呼,便匆匆分手,做饭的还得赶紧回去做饭,送信的也还得赶紧出来送信,日子总得一天天的熬啊!

  有关写大海的优美散文随笔篇一:一滴水和大海的关系

 面朝大海时你会发现,大海是一眼看不到边际的,也就是说它的“大”无法形容。大海不仅仅是大,大海里还有惊涛骇浪,并在时时刻刻的蕴酿着力量,有时会轻而易举的将轮船推翻,有时会瞬间凝聚起来,制造出恐怖的海洋黑洞,这就是“漩涡”。

 “漩涡”将大海变得充满生机,加快了海洋的新陈代谢……

 “漩涡”是由一滴滴的小水珠组成的,无论它是有多么大的力量,无论它是有多么长的旋转时间,终归离不开那么一滴滴的H2o。不知道小水珠有多么的爱海洋中的漩涡,也不知道是漩涡的魅力有多么的大,让每一滴水珠凝聚在一起,并发挥出无穷的力量,直到水珠被巨大的力量撕碎,高高的抛到空中,被太阳蒸发到天上,然后,开始另一个轮回……

 每一滴水珠和大海都达成了一条协议,为了大海能够有更大的力量,更快的流动,更多的元素,更的色彩,而心甘情愿,致死不渝……

 这也许正是水滴一生的使命,可是使命为什么这么牢靠,水滴是没心没肺的,它为什么要听“它”的,即使不服从大海的指挥,谁也无法从茫茫大海中找到这么一滴微小的水珠啊,可是,水珠从没计较过,而大海也从没指挥过,却是水滴井然有序了几十亿年的时间……

 海洋中又有无数个“漩涡”,无数个“漩涡”里又有无数个水珠;无数个水珠昼夜不分的为“漩涡”服务,为它贡献力量,为自己短暂的生命瓒放价值;无数的“漩涡”为海洋服务,为海洋完美生态,为海洋增添色彩,个个漩涡为了做出最大的贡献,以至于形成了有名的百慕大黑三角。

 水珠不知道为什么大海可以这么大?疑问一生,却知道“漩涡”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力量……

 “漩涡”知道大海为什么这么大,也知道水珠为什么这么认真,这么执着,却始终看不破世俗,一生的拼搏其实还是为大海在服务。

 水滴有时也可以发展成为“漩涡”,漩涡很少能发展成海洋,因为海洋的胸怀太大了,“漩涡”的魅力相比之下又太小了……

 不过,水滴若可以发展成“漩涡”也是非常幸运的了,因为上亿滴水珠之中,只有一滴水珠可以形成新的“漩涡”或是吃掉原有的“漩涡”。

 所以,每一个水滴都要命的想着变漩涡,却苦于没有明确的成功道路。

 有的水滴在漩涡中拼命挣扎了一生,终其还是一个水滴,可是失去了自己的个性和美丽,没有什么好的变化;有的水滴在漩涡外了悠闲自在一生,老了还是一个水滴,只是变的更瘪了,一生碌碌无为,老了还带着悲观失望的心情看待人生;有的水滴深谋远虑,开始游弋在每个大“漩涡”中间,想尽一切办法和这些漩涡做朋友,拉关系,想尽一切办法为这些漩涡提供服务,绞尽脑汁满足它们的一切合理和无理的要求,最后,水滴在无意中发现有的“漩涡”产生和代谢出来的一些东西,正是另一个“漩涡”所急剧需要的。水滴明白了,要将这些东西从一方,引导至另一方,就可以满足双方的服务要求。而且,在引导的过程中,那些“东西”一方在往外推,另一方在急着寻找和吸收,所以这双方的力量在小水滴的引导下,瞬间产生了一种力量,在两个“漩涡”中间,产生了一个小小的“漩涡”,是由这个小水滴引起的,所以就归属于这个小水滴。

 小水滴若有所思,似乎弄清楚了它与“漩涡”,与大海之间的一些关系,然后在那些东西不断从这一方引导至另一方的过程中,它的“漩涡”越来越大,大海洋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于是它成功了,它不在是当初的小水滴,它可以任意多找一些朋友,任意多一些情人,任意多一些时间,任意多一些快乐……

 也许,小水滴就是现实社会中的人,“漩涡”就是企业,大海就是国家,海洋就是世界……

 小水滴如何成功的,你就是如何成功的,只要你努力了,学习了,无私的奉献了……也许只需要坚持一、两年,你就是那个后来的小水滴。

  有关写大海的优美散文随笔篇二:大海的呼唤

 生长在内陆大平原省份、看惯了一马平川的我,从小就对神秘的大海有种刻骨铭心的期盼,期盼着有一天能看到大海,看到“秦皇岛外打渔船”,看到“大海航行靠舵手”,看到“在苍茫的大海上,有一只海燕在高傲地飞翔”,看到“晚风吹拂澎湖湾,白浪逐沙滩,都是一片椰树林,到处海蓝蓝”

 因为我的童年时代,是唱着“大海航行靠舵手”——当时这首雄壮而悦耳动听的最流行歌曲长大的;我的青年时代,是朗诵着高尔基的《海燕》——憧憬着“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的美好人生成长的。每当唱起与大海有关的歌曲,阅读到与大海有关的文章,我都会心潮澎湃,胸中激起阵阵涟漪,唤起活跃的脑细胞与大海有“零”距离接触的情愫,甚至日思夜想,发誓要创造机会,尽快地看到大海,融入大海,体会大海,了却终生的夙愿。

 到了上世纪90年代的中期,人到中年,我的人生旅途遇到了顺境,有了4次出公差的机会(现在涉嫌是公款旅游,当年堂而皇之),也就顺水推舟,创造条件,初步实现了观海下海的夙愿。

 第一次看大海是1994年的5月底。由我组团带队,以考察学习外地住房改革经验为名,从北京到天津,最后重点到山东的烟台、青岛,目的就是看大海,吃海鲜。我们那次出行是县里给公派的一辆面包车,一行11人,有老有小,青年占大半,仅司机见过海。记得我们是下午赶到烟台的,和当地市房改办的同志谈完公务后,就迫不急待地让他们给我们介绍与大海有关的知识和内容。当晚,我们先是沿海滨公路坐车观大海夜色,吃海鲜,住海边低档宾馆,夜听大海涛声,与大海有了近距离的接触,大家激动的心情久久难以入睡。打开宾馆窗户,阵阵海风袭来,一股股浓烈的海腥味直钻鼻孔,夜幕降临后的大海,就像一口巨型的铁锅罩着一般,黑悠悠的一大片,远处的海面上可见到稀疏的渔火点点,近处耳闻海涛阵阵,偶尔还可听到轮船的汽笛鸣叫声,是在家永远不能耳闻目睹到的海上迷人的夜景。时至今日,也是我在海边唯一的一次夜宿观海景,至今回忆如昨,历历在目,犹闻其声。

 次日,我们来到向往已久的滨海城市青岛,首先奔向的是海滨浴场,欣喜地看到了白天蔚蓝的大海:在灿烂的阳光照射下,在波涛翻滚的巨大声浪中,只见辽阔空旷的海面上远处波光粼粼,船帆点点,海鸥飞翔,海燕穿梭;近处海水翻滚的波浪里,男男女女,穿游泳衣,套救生圈,如饺子下锅,人头攒动,戏水弄潮,好不热闹!再看开阔而狭长的沙滩上,五彩缤纷的太阳伞下,有黑白相间、肤色不一的游客在进行沙浴;有的在海边或海滩上捡贝壳,挖蛤蜊,,更多的是或站或坐或卧,举起照相机,“咔嚓咔嚓”摄下这难得的美好瞬间,留下这终生难忘的倩影。此情此景深深地感染了我,在同伴们的再三怂恿下,挽起裤管下海,品尝了海水的咸涩味,和大海首次有“零”距离亲密接触了半天,并摄下了这一难忘的时刻,胶卷照片至今珍藏,闲暇时总想翻看几眼,追忆留恋当年,心中充满了幸福感。

 一次看海怎能满足?当年11月底,党校脱产学习两月后让外出考察,机会难得,我和本县的两位党校同学相约,再次被大海呼唤。首站来到海南海口,来到琼海“红色娘子军”所在地“万泉河”,来到三亚“天涯海角”,迎海风吹拂,观南海风云,看椰树听海涛,赏白浪逐沙滩,会亲朋交新友。随后,又到深圳,乘深珠客轮在辽阔的南海海域飞渡于珠海,环游澳门半天,最后到广州,见识了大海的胸怀宽广,辽阔无边,亲眼目睹了“大海航行靠舵手”,深刻领会了“百川归大海”的真实含义,这次真正意义上的10天沿南海环游,留下的小小遗憾是没有亲自再下海。

 3年后,还是公务外出考察学习,又得到了去海边城市大连的机会,与去烟台一样,由于行程安排紧张,只是坐车沿滨海路观光大海一番,连“海底世界”景区都没顾得光顾,记得去了薄氏杰作——大连城市中心大广场等地。不过,由老乡请客,吃到了高档的海鲜,两周的东北之行在此划上了句号。

 到了2000年元旦,我有幸随县第3批赴福建厦门招商引资团,又一次来到海边两周。在此,接受了厦门市政府高规格接待的晚宴,吃到了大龙虾等高档海味,游览了国家著名海滨风景区——鼓浪屿,听到了声如击鼓,看到了惊涛拍岸的壮观场面;隔海眺望到了祖国的宝岛之一——金门岛。在石狮市也游览了“海底世界”,壮观的海水生物使我大开眼界。参观了海边的渔村,并在渔家吃了顿午饭,听他们讲述渔民下海的种种故事。由于忙于公务,这次仍没机会下海。

 光我观海认识海怎么行?一家人必须都能看到才算行——这是大海植根于我心底的真诚呼唤!2000年“五一”节,也是国家首次过节放7天长假,利用此次机会,又有好友管吃管住,我带领儿女一双乘火车,单独一家人去江苏连云港看海(妻因单位没放假而放弃),来往5天,吃住在经济开发区,儿女们尽情地下海玩耍,回家时带回了不少沙滩上捡到的贝壳、鹅卵石和照片,也让他们高兴了很长时间。这次同样遗憾的是我和孩子都没下海游泳。

 为了弥补缺憾,前不久,在大海的呼唤下,我和妻再次来到青岛观“海底世界”等景区,深层次地全面地了解海洋生物世界等海洋知识,进一步加深了我对重视海洋开发建设、保卫祖国海疆重大意义的理解;来到日照海边浴场,完完整整地走近大海,融入大海,和大海进行了“零”距离亲密接触:坐轮渡眼观海上风景,乘小船嬉戏浪遏飞舟,洗海水澡劈波斩浪,景区玩耍食宿渔家,尽情尽兴,美哉妙哉!

 大海啊大海,我虽然不能生长在你的身边,但是你的'魅力无限,已令我10多次有幸光顾。魅力何在?我想,大概是你那如巨人般深沉内敛豪放而粗犷的性格、海纳百川博大而宽广的胸怀、惊涛骇浪如海啸般威震寰宇的巨大力量,正是我一生敬畏、学习和汲取的精髓所在!

 大海啊大海,我将余生永远听从你的呼唤,从每次观看你体会你的无限魅力中找到自信、找到方向、找到目标、找到力量!

  有关写大海的优美散文随笔篇三:看海

 作者:谢颖

 一个偶然的夏天,一个人,去踏上了看海的路。

 小时候,总想到山的那一边去看看,还记得奶奶告诉我:山那边还是山!离山很远很远的地方是海!

 我一直不相信,长大以后我想自己来验证,我想去山的那一边实现我的梦!对于山的那一边一直充满了幻想,想象是美丽的,因为梦的存在,我一直积极乐观的生活着,只为能到山的那一边!

 我不知道海是什么样子的,小时候的感觉就是海一定很美!一定是浩瀚的、宽容的、无边无际的!还记得诗人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因为这句话,让我对大海充满了憧憬,更坚定了我对梦想的执着,以及对未来的信念!

 那是我儿时做的太久的一个梦,所以有一天,一个人背上行囊,去了梦想的远方,我要去感受海的浪漫、聆听海的声音。

 在看到海的那一瞬间,我的心几乎停止了跳动,内心象那涌动的海浪一样,激情澎湃!整个世界感觉已经静止,只剩下了我自己!仿佛已经等待了千年,只为这一刻的相遇!

 一个人望着远方,眼泪顺脸颊流过,我知道是幸福的泪水!一切的一切都是那么的让我激动和兴奋,内心的快乐难以言喻!站在海边,我告诉它:我来了,我终于来了!

 我终于实现了我做了30年的梦,也许在别人看来梦想很渺小,不值得一提,在我心里却是如此之重,我终于实现了,我的泪如泉涌,别人永远无法理解我实现梦想时的喜悦和情不自禁!

 曾几何时,无数次的想象着大海的宽容与美好,有一天终于看到了海天一色!看着海浪拍打着岸边的岩石,激起层层的白色的浪花,成群的海鸥在高空中快乐的盘旋着,远方着若隐若现着几个小小的岛屿,一望无际的海面偶尔飘荡着几只小船,我追寻千年的梦境竟是如此的美!

 我光着脚丫踩在松软的沙滩上,那细细的沙子温柔着摩擦着我的脚心,软软的,象海绵一样!不时有海浪没过了我的脚踝,凉凉的,直刺心底的舒畅!深深的呼吸一下新鲜的空气,有一种海的淡淡的咸味!

 海风轻抚着我的脸,吹乱了我的长发,此刻我就象是她的孩子,她用她最温暖的怀抱接纳了我,我沉浸在一个人的快乐里!

 大海就这样轻轻的把我震撼了,我忘乎所以的奔跑在沙滩上,任快乐的浪花溅湿了我的衣衫,尽情的放松自己,尽情的呐喊,尽情的歌唱!

 黄昏的时候,大海又是另一凡景象,此时的海是静蔼的,它象一个累了一天的孩子,静静的躺在母亲的怀抱里,轻轻的睡去。大海的美丽,是无法用言语来表达的,它是宽容的、澎湃的,那么激情又那么忧郁,它让我忘记了尘世的繁华、忘记了喧嚣的世界、甚至忘记了自己、它让我以为自己永远都不用回去。

 我心中的海,也许新鲜、也许丰富,也许只是一个古老的传说,我不愿意只做一个过客,我想把心永远的留在那里,因为那里的故事和梦想有关。

 我把梦想放在了这里,把爱留在了心里!

 面朝大海,它告诉我要学会勇敢和坚强,让我知道怎么样面对生活!

 大海让我知道,我的生活可以这样安宁;我的生活可以无欲无求;我的生活可以平平淡淡,但可以寻找一缕最温暖的阳光。

 曾经有人说过:最美丽的是烟火,它追求的不是结果,而是绚丽燃烧的过程。大海给了我一颗沉静、安宁的内心,它让我的心平静而柔软,从容而淡定!

 再美丽的风景,总有一天,也要离我们远去,我无法对它有永恒的拥有。我知道曾经的最美已经长留心中,我已无憾!

 回归途中,我无数次凝望着窗外渐渐褪去的风景,我才发现:我把心已经留在了这里,不愿离去!

  一

 按惯例,六月,要见证一批学子的命运翻转,我们不是监考就是带队。带队是高三老师的事情,那年我带高二,只要不监考就可以休息几天。对于长年加班的我们来说,这可是一笔大福利!

 左等右盼,监考表出来了,我和其他不监考的老师像中了大奖似的兴奋异常,盘算着怎么去消费这一年仅有的一次长假。

 6月2日中午下班路上,碰见虹,她打算去云南,前几天联系了一个旅行社,临时出了点状况,想去门口旅行社再看看,邀我陪同。

 到了旅行社,值班小姑娘推荐了云南的几条线路,她都不太中意。无意间,我看到了一张厦门旅游的广告彩页,费用不到两千元。厦门,享有“东方夏威夷”之美称,可是我盘算已久的去处,由于种种原因一直未能成行。一问,小姑娘说那条线路已经满员了,建议看看其它的,可没中意的。

 下午,旅行社的小姑娘打电话过来,告诉我6月3日前往厦门的线路清出了四个名额,还是品质游。线路不错,就是报价稍贵一点,不过也在承受范围内。打电话联系可能出行的人,只有寇坚决响应,虹的目标是云南,她还在等同学消息,窦最近身体状况不好,怕撑不下来。我就有点打退堂鼓了,出远门,人还是多点好。就在打算回复女孩的时候,虹和窦电话过来了,她俩改变了主意,都想去厦门。她们决定了,我也不能再动摇了。

 好风景是无法抗拒的,在它面前,疲累什么的统统都不是问题。就这样,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神一样降临到我头上,想想心花都怒放!

 二

 6月3日上午十一点从西安国际机场出发,合肥转机,下午四点多就到了滨海城市厦门。

 从机场到酒店,道路两旁都是现代化楼宇,也没什么新奇的。走着走着,猛然发现道旁树顶闪过一抹红。一抹红,红红的一抹红,星星一样一下子点亮了我的眼,有人惊呼:“快看!什么花?那么灿烂!”

 是呀!什么花如此灿烂,如此奔放地燃烧在枝头?请教接机的师傅,他以“不知道”三个字回答,且表情冷漠,语调生硬。也许是司空见惯了,不屑于我们北方人的少见多怪,也许真的不知道。

 在行进的车上,透过车窗远观那些倏忽而过的红色倩影,尽力在脑海搜寻着关于它的信息。

 急性子的同伴掏出手机查询,查到厦门市花是三角梅。她说,那抹红应该是三角梅,可我总感觉到哪里不对劲,三角梅是玫红的,这里看见的是火一样的大红;叶子感觉也不一样,三角梅的叶片椭圆形,这里的叶子好像细长一些。

 疑惑还没解开,酒店就到了。

 酒店蜷缩在一个偏僻的小巷尽头,门前地方狭窄,连个像样的停车场都没有。安顿停当后,我们下楼去吃饭,经过路人多次指点,好不容易七拐八拐在楼房的夹缝中找到一条街道,转了几圈才选好一家饭馆,凑合着吃了一顿饭。

 从机场到饭店,没有看见海的影子,晃在眼前的,只有别样的一抹红。

 本来是看海的,却邂逅了神奇的“一抹红”,沉醉,真的沉醉!

 三

 登上鼓浪屿才知道,“一抹红”叫凤凰木,厦门的市木,取名于“叶如飞凰之羽,花若丹凤之冠”。据说,它每年五六月开花,我们幸运地赶上了,目睹了它全盛的模样。

 环海路上,火焰一样的花儿,绿汪汪的叶子,煞是夺目。站在这里,举目远望,眼前一片红,叶子仿佛懂事的孩子,藏在后头。看着透心红的花,简直醉了。走着走着,又见一棵奇特的凤凰木,满树没有一片叶子,只长着红透的花。通红的树冠,就像秋天里的红叶,却比红叶水灵。比较而言,我还是喜欢绿叶红花一体的凤凰木。绿的叶,岛国湿气滋润下苍翠欲滴;红的花,亚热带气候熏染得似火透红。这种红绿搭配,自然最美艳了。

 鼓浪屿真可称别墅博物馆,欧式,美式的,中式的,应有尽有。

 我们走进了“海天堂构”别墅群。

 海天堂,鼓浪屿上最时尚、最精致的老别墅文化旅游新景点,它建于1921年,位列鼓浪屿十大别墅之一,是鼓浪屿上唯一按照中轴线对称布局的别墅建筑群,为菲律宾华侨黄秀烺购得洋人俱乐部原址所建,以中楼最有个性,“是宫非宫胜似宫,亦殿非殿赛过殿;不中不洋不寻常,中西结合更耐看。”欣赏着这中西结合的奇特建筑,体味着鼓浪屿独一无二的别墅,无处不透射着古朴精致、绝美奢华。

 在此间,我们欣赏了闽南特色音乐——南音。和陕西粗犷豪放的秦腔相比,南音细腻柔婉,每个音符犹如滴滴细雨敲打着我的心弦,把我带入了纯粹悠然的艺术之境中。在紧张的行程中,坐下来静静聆听这轻柔舒缓的音乐,是一种惬意美妙的享受。

 欣赏完南音艺术,我们走在鼓浪屿逼仄不平的青石小路上,每隔几步就会看见一座别致精美的院落,林语堂故居、八卦楼、菽庄花园、金瓜楼等,一个个熟悉的或者陌生的名字背后站着一个家族的发展史,有成功时的辉煌,也有破败时的落魄。如今,他们的子孙大都漂洋过海闯世界去了,这里只留下祖宗事业兴旺时置办的房产。站在这些风格迥异、特色鲜明的别墅面前,仿佛看到了那些先辈漂洋过海打拼路上的艰辛。

 参观完海天堂,导游带的项目就结束了。观赏鼓浪石,就是我们下午自由游玩的主要行程了。

 百度了解,鼓浪屿的西南方向有一块鼓浪石,海浪冲击鼓浪石发出如击鼓一般“轰隆隆”的声响,鼓浪屿岛名由此而来,特别是每年农历九月大潮,海水都可以涨到“鼓浪石”位置,如果再加上大浪,可以见到海浪冲击“鼓浪石”引起“擂鼓阵阵”的景象。据说,以前“鼓浪石”的位置比现在低,更接近海面,也更容易听到那“轰隆隆”的“鼓浪”之声。

 从居住地“外婆的澎湖湾”出来,沿岛转了一圈才找到“鼓浪石”,石头有人工开凿痕迹,不能说巧夺天工,也算有点艺术性。一块看似完整的巨石三分之一处有一个容一人过往的小洞,小洞门好像真是海浪冲刷出来的,巨石的一个侧面刻着“鼓浪石”几个大字。六月的海水离石头还很远,也就没有欣赏到海水鼓浪的自然奇景,拍几张照片留作纪念,也不枉隔山隔水来此一趟。

 见到“鼓浪石”,我们的意愿已了。往前走了一段,在旁边找了一个地道的当地美食摊,品尝了下当地的名小吃。

 坐在返程船上,回望鼓浪屿渐行渐远,那一座座极具个性的别墅,在绿色的丛林之中,若隐若现,如梦如幻,真乃“海上仙岛”也。鼓浪屿宛如厦门的一枚胸花,秀气,别致,甚至有些小资,这种特质,需要慢品细品,才能品出其韵味的。

 四

 厦门行于我来说,最有诱惑力的是土楼和大海了。土楼见到了,圆了几十年前的梦,大海只是远远望了几眼,没有来得及近距离接触。

 最后一天自由行,我们只去看海,准确地说是骑行看海。吃过了早饭,我们在楼下租了几辆自行车,开启了海边骑行之旅。

 整个路程计划,从居住地黄厝往左,一直骑到妈祖像附近。骑着自行车,慢行在环岛路上,与风儿嬉戏追逐着。一边是海天一色的海景,一边是绿油油的绿化带,沿岸的风景目不暇接、美不胜收。

 面对自然美景,不多拍几张,怎么舍得走呢?随便拍一下,都是一张明信片:变幻莫测的海面、稳坐海水深处的礁石、谦谦君子般的椰树、碧绿如茵的草坪……

 骑行途中,目睹了风平浪静、海浪翻涌、海潮涨起,海水的千变万化,真乃太奇妙了!

 以前看**,遇到主人公心潮起伏时,导演就会将画面切换到汹涌起伏的海面上,特别喜欢这种动感十足的镜头。可是,艺术作品里,海面的变化也只是几个镜头,还没过足瘾。那天,沿海骑行,一路欣赏着无边无垠的大海,仿佛一块蓝宝石,海水时而安静,时而翻滚,真切地感受到了它的宽广与雄浑。看着看着,那海水就不由地由眼前流进了心里……

 就我来说,喜欢的是海浪涌动的姿态,深入一点来讲,喜欢它永不停息的一浪接一浪的那股赶劲儿。受潮汐的影响,海浪追逐、惊涛拍岸是不可能长时间停留的,可这不影响它下一次重新拍过来。

 沉浸在海滨如画的美景中,忘记了时间,忘记了疲劳。早上九点多出门,返回时已近两点了。

 后记:

 “城在海上,海在城中。”美丽厦门,浪漫厦门,风情厦门。佳木、奇花、碧海、黄沙、秀屿、钢琴、风格独特的万国建筑,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六天的行程很快就结束了,还有很多美景没有观赏过。再见了,厦门,下次有机会,我定会再来看你的!

  再次登上鹭江的渡船,已是27年后的今晚。我站在甲板上向远处眺望,鼓浪屿岛上华灯初放,无数闪烁的灯光密密麻麻,如银河里的星星,围绕着沉寂的小岛,在黑夜里十分耀眼。渡船拍打着不断泛起的浪花,像一条姿势优雅的海豚,在鹭江里无声无息地游弋着。此时,我的胸膛和鹭江一样心潮起伏,回味着27年前,与妻子来此地旅游的幸福时刻。那是1987年5月,新婚蜜月不久,我和妻子外出旅游一路南下,杭州西湖、江西庐山、福建武夷山……最后才来到了厦门这美丽的琴岛。如今,时隔这么多年,我依然对鼓浪屿有那么一种难以割舍的思念和期待,总想找个机会,再去一趟鼓浪屿,重温旧梦,领略琴岛旖旎的风光。然而,也正如一首老歌《我想去桂林》所唱的那样:“有时间的时候,没有钱;有了钱的时候,没时间”,因工作家务一直缠身,我就没能再去鼓浪屿观光。这次机会终于来了。单位老总安排我们各部门经理,于10月底去厦门考察一个工程项目,由副总带队,来去两天。虽然时间短暂,几乎挤不出时间出游,但我还是想方设法利用今晚休息的时间,独自去了一趟鼓浪屿。

 渡船行驶了约7分钟后,稳稳地停靠在了鼓浪屿的码头。踏上鼓浪屿,首先映入我眼帘的,便是岛上著名的商业小街。由于出来匆忙没用晚餐,此时我已饥肠辘辘,正想找点吃的充饥。这时,我突然想起了鼓浪屿岛上的名点“叶氏麻糍”。早已对鼓浪屿的各种小吃垂涎欲滴,也曾第一次来岛时,和妻子品尝过诸如鱼丸、北仔饼等特色小吃,但我就是从未尝过名声在外的“叶氏麻糍”,为此一直“耿耿于怀”。于是,我第一时间一路寻问,来到了著名的“叶氏麻糍”小店。出乎我的意料,“叶氏麻糍”竟没有门店,而是停放在路旁的一辆小摊车。只见这辆类似过去那种移动式的售货小车上,贴着一张并不起眼的广告牌:“叶氏麻糍”,一位花甲之年的老妪,正站在小车中央,热情麻利地做着生意。虽然已是晚上,但小车前排队买麻糍的人数依然不减,我兴冲冲地排在后面,一心想能早点轮到我。可当轮到我买时,玻璃柜里空空仅剩下2只麻糍,让我大失所望。我问老人家是否还能续做?她笑着摇了摇头说:卖完为止,如是还想买,只能明天再来。我只能遗憾地拿着两只麻糍走了。

 我心里一直纳闷:“叶氏麻糍”生意既然这么好,为何不多做点?后来与当地人闲聊中才得知,原来叶氏夫妇为了保护麻糍小吃品牌的声誉,宁愿限量供应,也决不增加产量。同时,坚持物美价廉的经营理念,麻糍的价格始终是一元,几十年未变。我嚼着黑里透黄、又香又糯的麻糍,心里多了几分对叶氏夫妇的敬意。是呀,在这蒙坑拐骗、物欲横流的社会,“叶氏麻糍”的经营方式,无疑是一道路亮丽的风景线,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鼓浪屿商业小街的路名叫龙头路,而商业小街,也真像一条龙身,弯弯曲曲地在狭长的小巷里蜿蜒起伏,龙头在渡口,龙尾却甩在600米外的鼓浪屿体育场那边。这条商业小街,大概已有30多年的历史,从原先几家小铺,发展到如今近百家各有特色的商店。我记得87年5月份来此地时,这里整条小街乱哄哄的,乱设摊现象非常严重,也没有人管,游客只能小心翼翼地在摊位之间穿行。今晚,我再次来到这里,却惊喜地发现一切都有了明显的改观,不仅小摊小贩没了踪影,而且整个商业小街的店铺,都进行了改造翻修,错落有致,门面相当美观典雅。我起初以为小摊小贩的失踪,可能与晚上有关,于是就询问路旁的一位女保洁工,从她口中才得知,早在2005年起,这里就不允许乱设摊了,而且每天都会有城管队员,在这儿不停地执勤检查。

 夜色渐浓,已是晚上八点多钟,街上的游客依然络绎不绝,一对对男女,满满一大家子,春风满面地拎着大包小包,悠闲地漫步在小街,穿梭在各个特色商店。这情景,让我想起了上海的城隍庙商业街,虽然鼓浪屿商业小街的规模,还无法与上海的城隍庙媲美,但它本身具有的当地特色,还是给我留下深刻而美好的印象。

 如果说鼓浪屿的商业小街,是一条流动的绚丽的彩带,那么,鼓浪屿的民宅小街,则是一幅深邃的静谧的油画。我从繁华的商业小街徜徉出来,一会儿便走到了樟州路上的民宅小街。这里与其说是小街,倒不如说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的小巷更恰当些。因为这里的路面,都是窄窄的长长的,好多小街的格局,至今还保持着一百多年前的风格,原始粗放,古朴自然。走了没多远,我偶尔看见一处路灯下,有一群游客正朝着一处小巷口张望着,似乎在打探什么,而有一位导游模样的女子,手举着旅游三角旗,正滔滔不绝地对这些游客讲解着什么。出于好奇,我也凑过去一听,原来此地标着的樟州路44号小巷的里面,竟然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和学者林语堂先生的故居。我默然走进小巷里,久久望着这苍老古朴且又破旧没落的英式别墅,不由得心生感慨,原来名人名家的故居,也只不过如此,没有丝毫的豪华和神秘感。

 据悉,鼓浪屿地方虽小,但名人名家的故居或寓所却不少。除了林语堂外,还有现代医学家林巧稚、钢琴家殷承宗,以及女诗人舒婷等等。对于女诗人舒婷,众多文学爱好者是再熟悉不过了,当年以一首《致橡树》诗而成名,成为现代“朦胧诗”流派最著名的女诗人。不过,舒婷并不是鼓浪屿人,她出生在福建龙海市石码镇,只是于20007年年底随丈夫搬迁落户在此。我无从知道这位令我崇敬倍至的女诗人,究竟住在这条小街的哪一处?但她的名字已和鼓浪屿紧紧连在一起,很多游客上了鼓浪屿,指名道姓地要导游去寻找舒婷的寓所。有意思的是,听当地人介绍,舒婷所居住的那栋红楼建筑,曾经被当地旅游部门标示在鼓浪屿的旅游导图上,造成大量的游客涌入舒婷的家,给她和她的家人生活上带来很大干扰,后来舒婷不得不向有关部门投诉,她的住址才得以从旅游图上抹去。但之后仍不断有游客来鼓浪屿小街,寻找她的寓所。其实,舒婷是个非常热情好客的人,她在自己的家里,曾无数次接待过一批又一批来访者,其中就包括不少文学爱好者,对一些生活拮据的人,她还慷慨地给予一定的经济上的帮助。

 夏末初秋的鼓浪屿,海风一阵阵地吹拂着,挟裹着淡淡的咸味,嗅觉有些异样,但身上格外凉爽。民宅小街的夜晚,远离商业小街的喧嚣,又是那样的幽静安祥。不知是小街里的名人故居吸引了我,还是小街里那些风格迥然的建筑迷住了我,此时,我已无心再去日光岩、菽庄花园、郑成功纪念馆等景点观赏,而是跟随着一些素不相识的游客,在四通八达的小街里随心所欲地徜徉起来。

 夜幕下的小街建筑,虽然没有白天看得清晰,但在灯光和月亮的笼罩下,依然能勾勒出各种建筑的轮廓,隐隐约约、或明或暗,别有风味。徜徉在樟州路、福州路等小街,那些哥特式的尖顶、拜占廷式的圆顶、以及红瓦的坡顶,会不断地在我眼前涌现,目不暇接,令人惊异。我过去一直以为,只有上海外滩的各种建筑群,才能称得上是国内历史上最优秀的“万国建筑群”,现在看来,鼓浪屿小街的这些风格独特的建筑,也能与此媲美。

 鼓浪屿小街之美,不仅仅在于有那么多风格迥异的建筑,当我置身于小街深处时,蓦然发现它的路也是如此之美。脚下那纵横交错的小路,很多是用青石板或青砖铺成,不少路面被众人的脚印磨得光秃秃的,有些地方还留有一些浅浅的凹坑,不知是什么时候留下的,人走在上面,仿佛回到了古老的年代。从这窄窄的小路一路走来,我还竟然没发现路面有一丁点的垃圾,甚至没有一只烟蒂,让人有些惊讶也有些敬佩,小街的路面如此干净,恐怕在国内也难寻第二处。小路的两侧都是民宅,有的被高高的围墙围绕着,有的遮掩在一棵棵高大的榕树下。很多民宅的门都是黑色的铁门,也有朱红色的木门,但黑色却是这里的主色调。凑近细观,几乎家家门口都种植着一些花花草草,有盆栽的,也有在斑驳的围墙底下做一个栏栅,在里面种植一些花草。那些攀爬的紫藤、那些从墙角伸出的长春藤、三角梅,海风里摇曳着柔软的肢体,煞是可爱。

 也许是夜色渐浓,这里的人家几乎都是大门紧闭,难得见有人出来,街面上冷冷清清。小街里没看见有一辆汽车,甚至连自行车都没有,偶尔有居民从对面而来,也是不紧不慢悠然而行。望着这深邃而幽静的小街,我蓦然遐想着此时能下一场小雨多好?对面款款而来的是位撑着花雨伞的姑娘,妩媚动人,眉宇间却又结着忧愁,从我身边走过……真痴痴地希望戴望舒的《雨巷》能在这儿重演。

 鼓浪屿小街的景象真迷人,如果不是时间有限,我真想在此住上个几天,好好浏览这里独特的风土人情,让自己疲惫的身心在此得到释放,让自己的灵魂在这里得到净化。返程的路是无奈的。当我游兴未尽时,时间却悄然走向了终点,渡船即将停运,我不得不转身向渡口走去。

 我记得第一次来鼓浪屿时就有所耳闻,鼓浪屿不仅有国内最大的钢琴博物馆,而且走在每一条小街,都能听见钢琴的弹奏声。可今晚在此逗留了这么长时间,自己却始终没听见有钢琴的弹奏声,小街寂静得似乎连针掉在地上都能听见。虽然心中有些遗憾和疑惑,却丝毫没影响我对琴岛美誉的理解和拥戴。我想也许是小街人家早已弹奏完毕,此时正喝着咖啡小憩;也许钢琴家们正专心致志地谱写着新的动听的曲子。当我又一次站在渡船的甲板上,凝视着逐渐离去的鼓浪屿码头,蓦然发觉这码头的形状,仿佛就是一架巨大的钢琴,而不断拍打船身的浪涛声,犹如在演奏一首《鼓浪屿之歌》。夜色阑珊,星光璀璨,船离鼓浪屿越来越远。在即将到达对岸的时刻,我忍不住又回眸看了鼓浪屿一眼:此刻,鼓浪屿正像一位睡美人,劳累了一天,衣衫未解,就一头倒在了鹭江的怀抱……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anai/912439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05
下一篇2023-10-0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