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摩 好久不见 赏析

徐志摩 好久不见 赏析,第1张

《好久不见》——徐志摩

1

走着走着,就散了,回忆都淡了;

看着看着,就累了,星光也暗了;

听着听着,就醒了,开始埋怨了;

回头发现,你不见了,突然我乱了。

走着走着,就散了,回忆都淡了;

2

一生至少该有一次,

为了某个人而忘了自己,

不求有结果,

不求同行,

不求曾经拥有,

甚至不求你爱我,

只求在我最美的年华里,

遇到你。

只求在我最美的年华里,遇到你

3

在一段时间我喜欢一段音乐,

听一段音乐我怀念一段时光。

坐在一段时光里怀念另一段时光的掌纹。

那时听着那歌会是怎样的心情?

那时的我们是否相遇?是相遇还是错过?

还是,没有结局的邂逅?

那时的我们是否相遇?

4

立冬。小雪。大雪。

冬至。小寒。大寒。

在无法遇见第二个寂寞的人的寂寞冬天。

独自行走独自唱歌独自逛街独自看着一整个世界狂欢。

人们手牵手地逛着游乐园。

他是她的独一。我是所有人的无二。

世界充满了我们相遇的几率。

我却始终无法遇见你。

他是她的独一。我是所有人的无二。

5

你会不会忽然的出现,在街角的咖啡店,

我会带着笑脸,和你寒暄,

不去说从前,只是寒暄,

对你说一句,只是说一句,

好久不见。

好久不见。

6

爱,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如此而已。

轻吟一句情话,执笔一副情画,

绽放一地情花,覆盖一片青瓦,

共饮一杯清茶,同研一碗青砂,

挽起一面轻纱,看清天边月牙,

爱像水墨青花,何惧刹那芳华。

爱,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如此而已。

赏析:这首散文诗玩诶诠释了什么叫思念,什么叫“爱情”,徐志摩诗歌风流才子,性情中人,看的细腻,写的透彻,只有经历的人才会有这样的充沛的感情写出来。他作为百花是的先行者,这首作品的假期哦和意境对于现在的读者来说难免有一些乏味,但是你回过头来细细品味,还是很有感觉的,这首《好久不见》就是这般,引人深思。

扩展资料:

《再别康桥》是现代诗人徐志摩脍炙人口的诗篇,是新月派诗歌的代表作品。全诗以离别康桥时感情起伏为线索,抒发了对康桥依依惜别的深情。语言轻盈柔和,形式精巧圆熟。

诗人用虚实相间的手法,描绘了一幅幅流动的画面,构成了一处处美妙的意境,细致入微地将诗人对康桥的爱恋,对往昔生活的憧憬,对眼前的无可奈何的离愁,表现得真挚、浓郁、隽永,是徐志摩诗作中的绝唱。

参考资料:

-再别康桥

1915年毕业于杭州一中,先后就读于上海沪江大学、天津北洋大学和北京大学。 1918年赴美国克拉克大学学习银行学。十个月即告毕业,获学士学位,得一等荣誉奖。同年,转入纽约的哥伦比亚大学的研究院,进经济系。 

1921年赴英国留学,入剑桥大学当特别生,研究政治经济学。在剑桥两年深受西方教育的熏陶及欧美浪漫主义和唯美派诗人的影响。奠定其浪漫主义诗风。1923年成立新月社。1924年任北京大学教授。1926年任光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前身)、大夏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前身)和南京中央大学(1949年更名为南京大学)教授。

1930年辞去了上海和南京的职务,应胡适之邀,再度任北京大学教授,兼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教授。1931年11月19日因飞机失事罹难。代表作品有《再别康桥》《翡冷翠的一夜》。

扩展资料

徐志摩是一位在中国文坛上曾经活跃一时并有一定影响的作家,他的世界观是没有主导思想的,或者说是个超阶级的“不含党派色彩的诗人”。他的思想、创作呈现的面貌,发展的趋势,都说明他是个布尔乔亚诗人。他的思想的发展变化,他的创作前后期的不同状况,是和当时社会历史特点关联着的。

徐诗字句清新,韵律谐和,比喻新奇,想象丰富,意境优美,神思飘逸,富于变化,并追求艺术形式的整饬、华美,具有鲜明的艺术个性。他的散文也自成一格,取得了不亚于诗歌的成就,其中《自剖》,《想飞》,《我所知道的康桥》,《翡冷翠山居闲话》等都是传世的名篇。

人们看待徐志摩及其创作总是把他与新月派连在一起的,认定他为新月派的代表作家,称他为新月派的“盟主”,这是因为新月派的形成直至消亡,都与他发生着密切的关系,他参与了新月派的整个活动,他的创作体现了新月流派鲜明特征。从成立新月社到逐步形成一个文学流派——新月派,历时约十年,徐志摩始终在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他在我国新诗发展史上曾经产生过一定的影响,为新诗的发展进行过种种试验和探索。他的诗歌有着相当鲜明的独特风格,有一定的艺术技巧。从新月社的成立及至新月派的形成和它的主要活动(尤其是文学方面的活动),他确实是新月派的代表人物,他对新诗发展曾经起过一定的推动和影响作用。但是,他们过分地追求形式和格律,又走向歧路,尤其是徐志摩到后期思想和创作都发生危机。

-徐志摩

虽然徐志摩做了如此过分的事,但是张幼仪的兄弟们并没有对徐志摩的态度有所改变,他们仍然对他推崇至上,欣赏他的才华、喜爱他的诗歌。对于妹妹的离婚,哥哥们曾写信叮嘱她在五年内不可开展新感情,原因是外界并不清楚他们离的原因,只会猜想是妻子的不对,丈夫才会跟她离婚。其实四哥这样做也是为了妹妹好,毕竟那时的环境对女人便是那么苟刻。

徐志摩抛弃张幼仪

1915年,带着对包办婚姻的抵抗和不满,徐志摩不情不愿走进婚姻。在结婚后,和张幼仪过了2年甜蜜恩爱的日子。2年后,徐志摩按捺不住心中的躁动,离家去了美国留学。

大洋彼岸,徐志摩邂逅民国才女林徽因,宿命般陷入了深深的爱恋里,全然忘记了国内的妻子和孩子。徐志摩和林徽因的爱情在伦敦传得沸沸扬扬,张幼仪哥哥看不下去,打电话勒令妹夫将妹妹接去一起生活。到国外不久后,张幼仪又怀孕了,而此时徐志摩和林徽因正火热。原以为有了孩子徐志摩是安心和张幼仪过日子的,谁知徐志摩回家就让张幼仪打掉孩子并离婚,张幼仪不肯,徐志摩便一走了之。

被迫离婚

1922年,张幼仪艰难地在柏林生下二儿子,徐志摩却追到柏林,要求张幼仪签字离婚,这次她没有犹豫地就签字了。两年后,命运的第二次打击再次来临,二子彼得因病夭折。面对命运的不公,张幼仪表现出超于常人的勇气和坚韧。离婚折子后,张幼仪并没有示弱回国,而是留在德国边学习边工作养活自己,很快就掌握了流利的德语。

丧子后第二年,张幼仪回国,依然回到徐家,专心带大儿子,侍奉公婆。与此同时,徐志摩失去林徽因,转身又去追求陆小曼。徐家父母无法接受儿子胡作非为,一度断了给徐志摩的生活费,还把偌大的家产都交给了张幼仪打理。

后半场的光亮

她先进入东吴大学教德语,又出任上海女子商业银行副总经理,同时创办云裳服装公司。张幼仪的生意越做越大,离婚后第8年,她已成上海滩威风八面的人物。

1931年,徐志摩在去见林徽因的飞机上出了事,飞机坠毁,徐志摩英年早逝。徐志摩去世后,张幼仪开始以寡妇自居。此后几十年,张幼仪一直侍奉公婆到老,以女儿的身份给徐家二老送终,到此,她与徐家的纠葛才算完全结束。

"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林徽因挽联

在所有写林徽因有关的作品中,我印象最深的反而是这么一副挽联。但可惜的是,这幅明明是林徽因生前的两位挚友金岳霖、邓以蜇联名共同撰写的挽联,但由于种种桃色传闻,人们往往只记得金岳霖,将这幅挽联作为金岳霖痴恋林徽因的"证据",反而将邓以蜇的名字给遗忘甚至抹去,实在让人不知该说什么是好。

如今世人们往往只记得林徽因的那些所谓的感情纠葛,却不知其本身才华。

她是中国近现代史中最著名的建筑学家跟古建筑保护学者,除开一生致力于奔波保护各地古建筑外,西南联大的校舍、人民英雄纪念碑、甚至包括国徽的设计,都出自她手;而挽联中那一句"万古人间四月天"其实就是取用的林徽因最出名的那首《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说到林徽因的诗,除开这首脍炙人口的《你是人间的四月天》外,她另外还有一首真正最凄美的"情诗",并且还是送给"初恋男友"徐志摩的,开篇第一句就惊艳了众人,那首诗就是《情愿》。

"我情愿化成一片落叶,让风吹雨打到处飘零;或流云一朵,在澄蓝天,和大地再没有些牵连。但抱紧那伤心的标志,去触遇没着落的怅惘;在黄昏,夜半,蹑着脚走,全是空虚,再莫有温柔;忘掉曾有这世界;有你;哀悼谁又曾有过爱恋;落花似的落尽,忘了去这些个泪点里的情绪。到那天一切都不存留,比一闪光,一息风更少痕迹,你也要忘掉了我曾经在这世界里活过。"

从诗中我们可以很明显看出,这与其说是一首情诗,不如说是一首分手诗,其中的"忘掉曾有这世界;有你","你也要更忘掉了我 曾经在这世界里活过"等句子,都体现出了林徽因对于分别的决绝。

1920年,16岁的林徽因随父亲林长民去往欧洲游历,正是在这期间她邂逅了大诗人徐志摩,并被其才华所吸引,二人坠入爱河。但此时徐志摩已有妻子张幼仪,甚至孩子都有了,可惜林徽因一开始并不知道这些。

等林徽因知道了这一切以后,她满心不可置信,但再不相信也没办法,事实就是事实,她挣扎过,也彷徨过,最后身为一个女子的自尊自爱的心理让她无法欺骗自己,将自己的幸福建立在别的女人的痛苦之上,于是她选择逃离,选择分手。

在徐志摩对怀上第二个孩子的张幼仪不管不顾,甚至逼着孕中的张幼仪要离婚之时,林徽因写下了了一封长长的信给徐志摩,其中有这么一段。

"志摩,我理解您对真正爱情幸福的追求,这原也无可厚非;我但恳求您理解我对幼仪悲苦的理解。她待您委实是好的,您说过这不是真正的爱情,但获得了这种真切的情分,志摩,您已经大大有福了。尽管幼仪不记恨于我,但是我不愿意被理解为拆散你们的主要根源。她的出走使我不能再在伦敦居住下去。"

很明显,林徽因知道因为自己徐志摩跟张幼仪的婚姻出现了变故,她不愿因为自己去伤害张幼仪,她知道这样是不对的,所以她趁着徐志摩离开之际也赶紧逃回了国,而《情愿》一诗则更是明明白白将拒绝与分离写在众人眼前,这样的行为我委实不明白为何还要挨骂,还要被调侃"周旋"在男人之中。

世人多津津乐道那些感情纠葛,却将一个女子一生的付出抛之脑后,真令人感慨万千。

《人间四月天》是2000年1月中国台湾纵横国际影视股份有限公司出品的一部言情剧,由曾念平和丁亚名联合导演,王蕙玲编剧,黄磊、周迅、刘若英、伊能静等主演。

该剧讲述了徐志摩与林徽因、陆小曼、张幼仪三人感情纠葛的故事并于2000年1月10日在中国台湾首播。2002年9月该剧提名美国艾美奖最佳外语电视剧奖。

剧情简介

徐志摩二十岁时由父母安排,娶了十六岁的妻子,完成了传宗接代的义务后,便远赴西方求学。守在家乡的妻子张幼仪,以为只要紧紧追随丈夫的脚步便能抓住丈夫的心。可是当她远渡重洋到了英国后,才发现徐志摩在旅英期间邂逅了一位才情洋溢的清丽少女林徽因。林徽因不愿意介入徐志摩的婚姻,匆促地随父返国。

徐志摩带着一个全新的未来回国追寻林徽因,乍抵国门时,却听闻林徽因已接受父母安排订下了婚约,对象是他恩师的儿子一梁思成。这对徐志摩而言无疑的是一个致命的打击。林徽因虽选择了梁思成的婚事,但是她仍无法淡忘与徐志摩的感情;徐志摩十分痛苦。

就在此时,北京的社交名媛陆小曼翩然而至,她虽已是有夫之妇,但却因为同样窒闷于封建婚姻之中,同样有着对爱情的渴望,因而快速的呼应了诗人的热情,也因此徐志摩想把她从一个封建婚姻中解救出来,开创出两人性灵自由的美丽人生。

不稳定的感情生活,让徐志摩在婚后数年里感到无尽的困顿与苦闷,梦想幻灭,诗作枯竭,乃至为生活南北奔波教课,最后终于以一场意外结束了他这来去匆匆的短暂人生。

16岁的林徽因游历欧洲,在英伦期间,结识了当时正在英国游学的徐志摩。当时徐志摩已是一个两岁孩子的父亲。徐志摩被林徽因出众的才华与美丽所吸引,苦苦地追求林徽因,并不惜与发妻张幼仪离婚。但林徽因经过理智的思索,和父亲一起提前回国了,而且是与志摩不辞而别……

徐志摩写给林徽因的那首有名的《偶然》诗是这样写的:

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

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

你不必讶异

更无须欢喜

在转瞬间消灭了踪影

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

你有你的

我有我的方向

你记得也好

最好你忘掉

在这交会时互放的光芒

这是徐志摩对林徽因感情的最好自白,一见倾心而又理智地各走各的方向,这就是世俗所难理解的一种纯情。

据说是林徽因答徐志摩诗《那一晚》

那一晚

那一晚我的船推出了河心

澄蓝的天上拖着密密的星

那一晚你的手牵着我的手

迷惘里星夜封锁起重愁

那一晚你和我分定了方向

两人各认取个生活的模样

到如今我的船仍然在海面飘

细弱的桅杆常在风涛里摇

到如今太阳只在我背后徘徊

层层的阴影留守在我周围

到如今我还记得那一晚的天

星光、眼泪、白茫茫的江边

到如今我还想念你岸上的耕种

红花儿黄花儿朵朵的生动

那一天我希望要走到了顶层

蜜一般酿出那记忆的滋润

那一天我要跨上带羽翼的箭

望着你花园里射一个满弦

那一天你要听到鸟般的歌唱

那便是我静候你的赞赏

那一天你要看到凌乱的花影

那便是我私闯入当年的边境

话说这首诗可是我一个字一个字打上去的啊…… 

(左为林徽因,中为印度诗人泰戈尔 右为徐志摩)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anai/937588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11
下一篇2023-10-1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