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galgame专家解答

求galgame专家解答,第1张

《120元之春 ¥120 Stories》是由《120元之春》、《120元之夏》、《120元之秋》及《120元之冬》四个故事构成,但最初制作时只是各自收录的单个故事。

各个故事都有不同的男女主角,而《120元之冬》和《120元之夏》、《120元之秋》和《120元之春》又分别在故事上互有关系。各篇故事中除了120元之春的女主角有名字外,其他女主角在各自故事中均没有名字;而男主角则全部没有名字,120元之春的男主角则只在网络游戏上有一个昵称樱(サクラ),女主角也用这个名字去称呼他。

《120元之春》(成长 ~ 120円の 春)  

故事讲述了男主角在乡下买的房子与一位小女孩邂逅的故事。  

《120元之夏》(六十亿分之一 ~ 120円の 夏)  

故事讲述了男主角在夏天与一位站在自动贩卖机前的苦恼的少女邂逅的故事。  

《120元之秋》(我们都是幸运的 ~ 120円の 秋)  

故事讲述了男主角在都市与一位让自己倒霉的少女邂逅的故事。  

《120元之冬》(到远方去 ~ 120円の冬)  

故事讲述了男主角在列车上与一位车票丢失的少女邂逅的故事。

评价:片冈的剧本总是发人深省,这款120元系列同样也是强烈推荐。(再废话一句,片冈的另一部作品Narcissu在前面已提到,同样是神作,看完之后相信每个人或多或少都能感悟到点什么)

前几天,微博热搜突然惊现一个阔别已久的名字:山口百惠

近照中,60岁的山口百惠在家附近的超市买菜,面容富贵,一副岁月静好的姿态。

有网友嘲讽女神退出娱乐圈成为家庭主妇后,已经完全没有了当初倾国倾城的模样。

有的则欣赏女神的态度,她的笑容里透露着幸福和从容。

当然也有更年轻的网友表示,山口百惠到底是谁?

21岁时,正值红到巅峰的年龄,女神山口百惠却一无反顾地选择了退圈,再无音讯。

因为她遇到了生命中的真爱,三浦友和。

与最爱的人远离城嚣,过平凡淡然的生活,这不就足够了吗?

最近娱乐圈婚姻事件接二连三,铺天盖地。

从李荣浩狂秀恩爱、林志玲大婚到曹云金、北野武离婚。

爱情最初总是甜蜜,但是结局却很少称心如意。

如果说,世间真有神仙眷侣,那一定是山口百惠与三浦友和。

山口百惠到底有多红

在近期的综艺节目《向往的生活》中,黄磊说短发齐肩的张子枫很像山口百惠。

何炅也突然恍然大悟说:“怪不得我每次看妹妹,老是有一些美好的感觉”。

自从嫁给了爱情,山口百惠至此坠入凡尘,消失在鼎沸的娱乐喧嚣之中。

20世纪80年代的日本经济如日中天,是文娱事业最鼎盛的时期。

山口百惠以清纯、温柔的形象闯入了所有人的心中,觉得她就是日本美好年代的象征。

初二那年,山口百惠报名参加了《歌星诞生》这个节目。

她有清纯灵动的眼神,皎洁清新的面容,还有上天赐予她的天籁之音。

一路过关斩将后,山口百惠赢得了胜利女神的拥抱。

13岁的她以第二名的成绩,成功出道。

天赋异禀的山口百惠,用她的歌声打动了很多人的心,同时也获得了**公司的青睐。

15岁请她出演《伊豆的舞女》,这也是她第一次与三浦友和共同演出,那个后来成为她丈夫的男人。

▲《伊豆的舞女》1974

不仅举办了自己的第一场个人演唱会,还入选了在日本相当于央视春晚的“红白歌会”。

20岁就已经成为红遍东南亚的影视歌三栖巨星。

在娱乐圈8年沉浮的时间里,山口百惠出演了30多部影视剧、演唱了30多首单曲,荣获了无数个音乐大奖,成就一时无出其右。

她主演的电视剧《血疑》在国内播出时,造成了万人空巷的轰动场景,并且感动了一代人。

而她剧中的发型也成为当时的流行,很多女孩纷纷模仿。

▲ 1984年电视连续剧《血疑》在中国播出,当我们看到山口百惠的时候,她早已隐退了4年。

后来的女星们,个个都以能被说成“像山口百惠”为荣。

审美稳定的张艺谋选的好几位谋女郎都和当年的山口百惠撞脸,特别是巩俐。

女星上户彩和石原里美曾因为不同的角度被说成像山口百惠,也因此让她们一度爆红。

她俩都曾以 “小山口百惠”的头衔出道,后来又分别翻拍了山口当年的代表作。

国民动画片《樱桃小丸子》中,小丸子也多次说了自己的梦想:“我希望可以变得像山口百惠一样”。

好时代加上好时机,山口百惠的幸运让她成为日本乃至亚洲当时最炙手可热的多栖明星。

日本电视剧《血疑》在中国播出时,女主角山口百惠征服了全中国的少年。

连高晓松都用《鬼迷心窍》直接表白山口百惠:“春风再美也比不上你的笑,没见过你的人不会明了。”

这位超级天后,也竟然是梅艳芳、张国荣、陈百强等巨星的偶像。

如果说,中岛美雪养活了半个香港的乐坛,那么山口百惠则影响了无数巨星的人生轨迹。

山口百惠宣布退隐时,唱了最后一首歌《再见的另一方》,那时的她百感交集。

张国荣为了纪念偶像,将这首歌翻唱成《风继续吹》,成为了他的经典曲目。

梅姑可是从小爱到大的超级粉丝,当年正是因翻唱了她的《谢谢你》走红香港,之后许多脍炙人口的金曲,都是翻唱山口百惠的作品。

而陈百强,更是山口百惠的“头号迷弟”,曾带着自己的唱片和瓷器观音,多次飞到日本去见女神,还专门创作了那首《昨夜梦见你》来表白偶像。

山口百惠在21岁最鼎盛光辉的时期选择退出娱乐圈,犹如樱花凋谢,被称为“樱花之神”。

她把最亮丽的自己奉献给了万千歌迷,她是歌迷心中“永远年轻”的女神。

青春芳华,在最美好的年龄遇见爱情,山口百惠义无反顾把自己的未来交给了三浦友和。

迷人的三浦友和

年轻时的三浦友和面容俊秀,气质儒雅。

即使是现在的审美,三浦友和也符合东方美男子的标准。

年轻时的三浦友和也搞过音乐,他在中学时代,曾和自己的同学组建过乐队。

1975年,他凭**《伊豆的舞女》获得第18届日本**蓝丝带奖最佳新人奖。

虽然三浦友和的人气远不如山口百惠,但是他在《血疑》中饰演的男主角“相良光”, 也成为万千少女心目中的梦中情人。

女粉丝们为他魂牵梦绕,很多中学女生在墙上贴满他的海报,他也曾经被评为“女人最想嫁的男人”之一。

三浦友和不仅容貌英俊,身材也很性感,曾多年名列日本男同杂志《蔷薇族》心仪的男星之首,极具魅力。

总有人拿三浦友和同木村拓哉做比较,不少女粉丝更青睐于三浦友和男人味十足的帅气。

日本媒体这样评价三浦友和:“他是日本最具王子气质的日本男星”。

山口百惠第一次看到这样一位活力阳光的少年时,她就顿然感受到了清风拂面般的美好。

情窦初开的公主和翩翩美少年的相遇,这本身就是童话的开始。

山口百惠13岁出道,却在21岁退隐嫁给三浦友和。

她决定扔掉巨星的光环,从此过上普通人的生活,这曾让许多人都无法理解。

婚后的山口百惠,曾出过一本自传,里面却写出了一个完全不一样的她。

书中有一句话:“我不知道自己究竟是在何时、何地、怎样出生的。我没有像世间一般的母子那样,母亲对孩子说起‘生你的时候呀……’这类话语的记忆,我也没有询问过那些事的记忆等等。”

山口百惠的父亲早已有妻室、有儿女,但他还是爱上了山口百惠的母亲。

他曾对山口百惠的外祖父信誓旦旦地说:“一定完全负责处理好。”

然而,他所谓的“负责”,只是在户口簿女儿的名字上方,注明了“承认”两个字。

为人父对女儿不尊重,甚至也不愿为她交纳上高中的学费。

为了远离这场噩梦,年仅17岁的山口百惠给了父亲一笔巨款彻底断绝了关系。

她坚毅地告诉母亲:“要是用钱能解决的话,几百万、几千万,就是借钱,付给他好了!”

山口百惠的果断和冷静,让她赢得了大部分人的尊重。

山口百惠无疑是幸运的,她并没有成为糟糕原生家庭的牺牲品,反而靠着自己闯出了一片天。

成名后,很多媒体喜欢给她贴上“未成年少女”的标签,以此吸引流量。

很多男性周刊的记者采访她,会直截了当地问她:“女孩子最珍视的东西,你认为是什么呢?”

山口百惠很反感赤裸的问题,她总会用“诚意”作为回答搪塞回去。

山口百惠没有保持沉默,而是努力反击,她选择告媒体造谣,最终她赢回了清白。

山口百惠把这些经历写进书里,对于这些不怀好意的肆意打探,她写道:“没一点真挚的味道……这是不容别人插嘴的部分。”

风光的背后,是难以承受的压力和痛苦。

山口百惠在自传中说过一件事,她做过妇科检查,诊断出有轻微的输卵管炎。

她曾经担心被别人拍到而不愿意做检查,只不过三浦友和却更关心她的健康。

三浦友和知道这个消息后,原本担心的她终于变得开心豁达起来。

为此,在书中她写出这样一段话:“在即将结婚以前,为了更全面地互相理解,我们在一起相互谈到各自的生理情况。我详细地讲了我的身体情况。他洗耳恭听,一点也没有厌烦。这是我们彼此间心心相印的严肃的谈话。”

看似虽小的事却都被山口百惠情真意切的写了下来,言语间透露着踏实和感激。

因为在山口百惠心里,三浦友和是君子,是能尊重女性的爱人,值得她托付终身。

相逢就是一辈子

15岁时,山口百惠遇到了22岁的三浦友和。

“格力高”广告拍摄现场,穿着学生服的少女邂逅了穿着蓝色运动服的青年。

山口百惠对俊美温柔的青年一见倾心,三浦友和对俏皮可爱的女孩心存好感。

这就是他们缘分的开始。

在**里,山口百惠扮演的舞女与三浦友和扮演的男主有一段宿命的相遇,现实中也是如此。

这是他们的第一次银幕合作,彼此默契十足,终日朝夕相处的他们互生情愫。

这部**大获成功,俩人也被誉为是“银幕上的金童玉女”,山口百惠和三浦友和也成为日本人心中最般配的“荧幕CP”。

而后6年时间,他们继续共同出演了多部红极整个东南亚的**和电视剧。

《天使的诱惑》《炎之舞》《拥抱》《鸢之恋》《逝风残梦》,还有告别作《古都》等,他们饰演的情侣总是深入人心,是日本人心中独一无二的“纯情CP”。

荧幕的合作是他们感情的催化剂,戏中他们珠联璧合;戏外,他们卿卿我我。

三浦友和曾说过人生有几大转机:“20岁当上了演员。22岁出演**《伊豆的舞女》。后来,在我28岁的时候迎来了最大的转机,那就是结婚。”

三浦友和愿意一生守护他心中的白月光,他向山口百惠提出结婚的请求。

1979年10月20日,山口百惠在筹备大阪个人演唱会时,山口百惠突然宣布:我有了喜欢的人。

国民偶像山口百惠第一次承认自己的恋情,这个消息让整个日本演艺界为之哗然。

1980年3月7日,三浦友和与山口百惠正式订立婚约。

消息一出更是石破天惊,她的疯狂决定让整个亚洲都为之震撼。

1980年10月5日,山口百惠在东京武道馆告别演唱会上,穿上一袭白色的婚纱隆重登场。

“我爱的人是友和,我会努力地生活下去……感谢大家容许我的任性,我会幸福的。”

当她唱完最后一曲《再见的彼方》时,她向无数歌迷落泪鞠躬,然后放下话筒转身离去,至此娱乐圈再无她的声音……

同年11月19日,三浦友和在灵南教堂,迎娶了日本最美的新娘山口百惠。

这一年,他28岁,她21岁。

山口百惠的退隐让三浦友和初次领悟到了“责任感”在生命之中的意义。

他幸福地说:“好像有个开关已经在我生命中打开。因为她说‘不工作了’的这句话,不是为了别的,只是为了我这个男人!为了这个还算不上三十而立的男人,她放弃了已经拥有的一切,把自己的人生全部奉献出来,托付给我。哪怕是再迟钝的男人也会明白这样的重任,我当然要回应她:‘好吧。我来干!’”

抛开一切成为全职太太,得需要多大的勇气和多浓的爱,深爱着山口百惠的三浦友和全都深谙于心。

山口百惠与三浦友和的婚礼现场 。1980年10月5日,山口百惠发表引退宣言。1980年11月19日,山口百惠和三浦友和举行婚礼。其后,山口百惠退出娱乐圈。

神仙眷侣,童话人生

三浦友和在婚前就对妻子做出了男人最重要的承诺:绝不出轨!

这不是他对妻子的宣言,而是来自心灵深处的决定。

在所有人的见证下,他真的做到了,这是多少女人梦寐以求的丈夫。

三浦友和还立下了其他规矩:51岁开始戒烟;生活方式不投机取巧;只做本行不做副业。

记者问她:“你对娱乐圈不留恋吗”

在艰难时刻,山口百惠毫无怨言,她依然一心一意操持着家务,安抚着丈夫,当然她也有一些版权的收入。

而三浦友和,明白妻子的良苦用心,工作再苦再累从不跟妻子抱怨。

世上没有过不去的坎,他们同心协力,互相鼓励着彼此,三浦友和的工作也渐渐有了改善。

她们共育有两子,为了能让孩子有个单纯美好的成长环境,他们一直在竭尽全力捍卫着自己的隐私。

除了照顾家人之外,山口百惠也发展出自己的小爱好,三浦友和爱护和尊重妻子的任何选择。

1998年她开始学习拼布艺术,从2002年开始每年都会参加东京国际拼布展。

她的作品让人温暖,署名都是为“三浦百惠”。

山口百惠和三浦友和的共同爱好之一是旅行,并且都很欣赏具有历史感的人文景观,制订旅行计划也成了他们生活的一大乐趣。

婚姻也需要仪式感,每当结婚10周年、20周年、30周年的日子,这对神仙眷侣都会定制一对结婚戒指作为纪念。

他们恩爱如初,曾连续7年在日本“理想名人夫妇”评选中登上榜首。

三浦友和也对外披露过,他们结婚39年以来从未吵过一次架。

曾有狗仔在他们家门口蹲守5年,却一无所获。

三浦友和感慨道:“我可以说是遇到了与自己相性非常好的女性,并且与她完婚。从相遇到现在,已经一起生活了30多年,30年多相知、相爱的幸福生活,证明这并非是我个人的错觉。”

▲ 47岁时的山口百惠

2005年两人银婚纪念时,三浦友和动情地说:

“没有她,真不知道日子该怎么打发,下辈子还娶山口百惠。”

我记得有这么一句话叫“ 风陵渡口初相遇,一见杨过误终身 ”

郭襄与杨过,怎么说呢!既有崇拜之心又有爱慕之情。

郭襄在风陵渡口的客栈里听人说了一夜“神雕侠”的种种豪侠义举,小姑娘都会神往,想要见一见这个别人口中的大侠。有点类似我们现在的追星吧!这也算得上一种崇拜之情吧!之后发生一系列的事情,郭襄对杨过崇拜之情的基础上,渐渐产生了男女之情。

初别,杨过赠与郭襄三枚金针,答应会满足她要求的三件事:“我见此金针,如见你面。你如不能亲自会我,托人持针传命,我也必给你办到。” 单纯活泼的郭襄却当即用了两枚:她要他摘下面具瞧一瞧他的容貌;或许是因为杨过在她出生时抱过她,或许在她十六岁生日时杨过为她放的烟花过于璀璨夺目,或许是三件愿望的许诺让她感动不已。在郭襄心中,杨过实是天下唯一令她芳心可可的男子,也是她心中唯一值得托付终身的男子。

杨过离开襄阳,去绝情谷赴那与小龙女的十六年之约。她心中对杨过的爱与日俱增,宁愿为杨过纵身跃入深谷,只求杨过不要自杀。这便是男女之情,一方面发自内心希望他与妻子小龙女团聚相守,另一方面却又深陷对杨过的相思而不能自拔。真是“恨不相逢未娶时”!此爱、此憾,深入骨髓,伴随终生!这或许就是所谓的爱而不得。

我走过山时,山不说话,

我路过海时,海不说话,

小毛驴滴滴答答,倚天剑伴我走天涯。

大家都说我因为爱着杨过大侠,才在峨嵋山上出了家,

其实我只是爱上了峨嵋山上的云和霞,

像极了十六岁那年的烟花。

大家好,很高兴来回答这个问题。个人认为有以下几点:

偶像崇拜之情

其实从小到大,郭襄都是在各路人中听到的传奇人物故事,传说神雕大侠的英雄事迹。长此以往就在她心中种下了一颗种子,到底这样的人是什么样子呐?带着满心期待去寻找心中的美好形象。

在她16岁的时候遇到了杨过,还送她三根神针,并为了她的生日举办的很容重,更是在郭襄的心里点了一团永远熄不灭的火,轰动了整个襄阳,也给郭襄留下了难忘的回忆!

在这样一个懵懂少年的时候,她对杨过更多的是英雄、偶像般的存在。那个时候她对于一切都充满着好奇又有求知欲。而当时杨过对于小龙女的感情又专一深情,是绝对的好男人的形象。她的盖世英雄,终于找回了他心心念念的人。

她看着小龙女,不禁感慨,也真只有你,才配得上他。这样的杨过在郭襄眼里就是一个独一无二的男人。

如果是男女之爱的话,应该不可能是这样的理解!因为爱情本来就是自私的,都是想要跟爱的人相守一辈子!

亲情家人之情

杨过的父亲跟郭襄的父亲是结拜兄弟,这样算起来他们也是世家吧。杨过是看着郭襄长大的,小时候在绝情谷的时候,那个时候郭襄对于杨过夫妇来说更像是女儿般的存在吧。后来16年后,他们两在相遇时,郭襄也一直称杨过为大哥哥,而且对于之前郭襄的姐姐一直对杨过就不好,经常捉弄伤害杨过,郭襄对于这个应该也会有愧疚,所以一直想着要见大哥哥,对他很好来弥补之前的事情吧。而且杨过一直就是孤苦无依的一个人,也是不招人待见的。这样的经历也让郭襄对他产生了不一样的感觉……

在杨过身上,郭襄或许感受到父母从未给过她的宠爱和疼爱之情,也没有人像大哥哥那样对她如此上心,满足她的愿望和要求。

虽然整个剧情里,郭襄为了杨过追随了一生,也没有嫁人,最终创办了峨眉。但我还是不认为她对杨过是男女之情,不知你们怎么看呢?

郭襄是郭靖和黄蓉之女。 她善良纯真、豪迈慷慨,喜欢结交江湖中人,人称“小东邪”,16岁时遇到杨过并且爱上他,而后追寻杨过未果。襄阳城破时,她持倚天剑逃生,40岁顿悟出家为尼,后在四川创立峨眉派。在神雕侠侣中郭襄出场很晚,确实一个很出彩的人物。

郭襄在神雕侠侣中,首次出场便是风陵渡口。风雪困住一众江湖客,一夜无眠,闲聊之际说起了近几年来江湖上最为人津津乐道的明星,神雕大侠。他行侠仗义,路见不平,却也无迹可寻。十六岁的郭襄在襄阳城长大,父母本是江湖中人,却不得不为了民族大义舍身守城,寸步不离,草莽江湖,于她而言,实在太新鲜太新奇了。自古美女爱英雄,杨过的事迹深深吸引了少女郭襄,从此郭襄心中就十分崇拜这位神雕大侠,一直想见杨过。

而后史叔刚需要黑龙潭的九尾灵狐治伤,便跟随杨过便帮他们去捕捉。杨过带郭襄来到黑龙潭遇见了此处主人瑛姑,并说明来意,但瑛姑不答应,一灯和慈恩出现。

最后说把在百花谷的周伯通领来才可答应,而后杨过就带郭襄经过一番波折,把周伯通带来,使周伯通瑛姑二人重逢,瑛姑交出灵狐。

杨过在她十六岁生日之前召集众江湖群豪为其置办生日贺礼,并在其生日当天亲率江湖群豪到场为其祝寿,郭襄就此对杨过动情。

奈何两人情深缘浅,其后杨过与小龙女在绝情谷的断肠崖底水潭之畔重逢。郭襄只能将爱藏在心底。

1259年七月元宪宗蒙哥亲自率领大军进攻襄阳时,郭襄被蒙古国师金轮法王扣为人质,捆绑在燃烧的高塔之上,后被杨过救出。使郭襄心中的爱慕更深,在也忘不了杨过。在第三次华山论剑后杨过与小龙女并肩归隐,与众人在华山分别。自此郭襄开始了她在江湖中寻找杨过踪迹的旅程。

佛说:人生有三大苦,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杨过对于郭襄来说是梦想,即使执念。

抛开郭襄婴儿时被杨过救过的交集不讲,少女时代的郭襄与杨过初遇在风陵渡。

她于小酒店听闻神雕大侠的事迹之后,心向往之,随西山一窟鬼在万兽山庄见到了成熟俊朗、富有传奇色彩的“大哥哥”杨过。杨过知她是故人之女,便赠了她三枚金针,许诺满足她三个愿望。

正是这三枚金针一针一针地温柔的穿过了郭襄的心房。

第一枚金针,郭襄见到了摘下面具的杨过,宋代司马光曰:“相见争如不见,有情何似无情。”当少女邂逅了心动的男生,那一刻确实无比激动无比开心。

第二枚金针,郭襄邀请杨过参加自己十六岁生日宴会,杨过送上了灭蒙古前锋、烧蒙古粮草、揭霍都阴谋3件大礼为郭襄庆生,特别是燃放起“恭祝郭二姑娘多福多寿”的烟花,不啻于直接引爆了少女的爱慕。但后来,正是因为这种深深爱慕,那种无法言说的相思便越发痛苦,便如缠绕心中的藤蔓,将少女的心紧紧纠缠,哀伤难受,却偏要在痛苦中回味相见那时候的一点欢愉。从此“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越人歌)

第三枚金针,郭襄劝杨过不可跳绝情谷殉情。此时的郭襄已经渐渐明白了杨过对小龙女的痴心。然而,已经爱杨过入骨的郭襄,也只能“他生莫作有情痴,人间无地著相思”了。(《减字浣溪沙》 ----况周颐)。

之后行走天涯的郭襄,“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或是“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

。真可谓“行也思君,坐也思君”。

金庸大侠的伏笔,也令我等相顾惘然。

郭襄,作为大侠郭靖与黄蓉夫妇次女,明媚无双,英豪大气,与乃姐郭芙目下无尘不同,郭襄对待江湖客一视同仁,颇有乃父之风。

风陵渡听闻神雕侠英雄事迹,心中生出倾慕之情,也是将门虎女,凭借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这种精神,独身一人跟随陌生人深夜跑去找什么神雕侠而去。

这一次遇到了杨过,并与杨过一起做了事情,捉灵狐、惊瑛姑,百花谷请老顽童,会一灯、完慈恩心愿。这些事每一件都恰到好处的击中郭襄的少女芳心,三枚金针一出,达到了一个小高潮,自此郭襄沦陷。

题主问:如何评价郭襄对杨过的爱慕之情?

这是金庸小说中“萝莉爱大叔”的具体表现。

郭襄自幼生活优渥,跟随郭靖黄蓉,见识过太多的英雄豪杰,尤其上有父亲如山,中有姐夫耶律齐举世无双,下有弟弟辈的破虏等人,等闲男子岂能入了她的慧眼。

而饱经风霜又潇洒不羁的杨过,恰好弥补了郭襄对男子的认知,这种认知超脱以往所有,却又致命吸引,郭襄情迷杨过顺理成章。

后来郭襄知晓郭杨两家恩恩怨怨,且杨过钟情于小龙女一人,至死不渝,这种深情的人设,更加打动了郭襄,试问世间情窦初开的少女,谁不希望遇到一个钟情的男子,即使这个男子不爱自己,却也一样对方拥有这种品质。

华山论剑后,杨过携带小龙女飘然隐居而去,自此郭襄仗剑走天涯,青驴踏遍千山万水却不见杨过的蛛丝马迹,风霜露宿,相思浸体,求而不得,这种情思入了骨髓,多年无法忘怀。

四十岁郭襄大彻大悟,创下峨嵋派。倚天中的一句话,却饱含了多少的辛酸泪。与其说大彻大悟,不如说是放下……

关于《神雕侠侣》中郭襄对杨过的爱慕,已经通过很流行的一句“一见杨过误终生”,在金庸迷之间广为流传,到底这段爱慕之情的传播价值在哪呢?

常有人说郭襄对杨过的爱慕,是傻或者少不更事,其实都不是,一见杨过误终生,有几个很值得我们深思的前提。

相信每个人都有过这样的体验,当我们年少时,自身实力不足以满足自己的梦想时,我们会很羡慕那些成功人士,希望有一天也可以成为这样的人。而杨过的作法,正好满足了郭襄的这一幻想。

郭襄太崇拜杨过了,襄阳城里的英雄她见多了,可这样的江湖英雄太酷了,武功、人脉、相貌、人品,这些都让这个少女对中年大叔的好奇产生了一种巨大的吸引力,这种吸引力就成了崇拜,郭襄对杨过的崇拜。

一见杨过误终生,源自于崇拜,却终于彻悟。

作为俗世中的一般人,我们没有资格一见杨过误终生,寻常人家,我们担任的责任太多,没有郭靖那样的爹和黄蓉那样的娘,我们没有资格按照灵魂为所欲为,为什么程英、陆无双最终都了了无声的度过此生,唯独郭襄创立了峨眉,过年以后还在江湖发挥余热,不是陆无双与程英的爱情观坚定,而是因为她们最初的灵魂组建过程中,没有郭襄那样的富裕条件,襄阳城破,杨过的玄铁剑铸成的倚天屠龙,还有武穆遗书与降龙十八掌秘诀,这都是上一代留给郭襄富足的条件,再加上郭襄厉害的自我升华与凤凰涅槃式的彻悟,最终以创立峨眉的结局做收场。

这种形式,一般人做不到,因为更适合寻常人的做法,是找个好人就嫁了,回归生活的平淡。

郭襄与杨过的相见,成为神雕中掀起第二波高潮开始,在小龙女坠崖后,给故事蒙上了浓浓的悲情色彩,而郭襄的出现,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水灵灵又具有大侠风范的小姑娘,让故事情节开始转折。

再看郭襄与杨过的相遇,可能是年少时的美好初识,可能是多年以后的美好回忆,仅此而已。

一见杨过误终身 ,林燕妮所言不虚。

神雕在三十二回便结束好像也是说得通的,从后八回开始另起一个故事,似乎也并无不可。郭襄一出场便因其种种可爱之处,吸睛无数,可谓是后八回里当之无愧的女主角。

少年时的杨过玩性较重,略有轻浮,“ 虽然并无歹意,但和每个少女调笑几句,招惹一下,害得人家意乱情迷,却是他心之所喜 ”,以致“ 少年风流孽缘太多,累得公孙绿萼为己丧命,程英和陆无双一生伤心 ”。

自小龙女离去之后,他郁郁寡欢,深自收敛,十余年来行走江湖,遇到年轻女子,他竟比道学先生还更守礼自持,虽见郭襄纯洁无邪,但十多年来拘谨惯了,连她的手掌也不敢多碰一下 。”步入中年的神雕侠自律持重,行为上貌似并没有什么可以指摘的地方。

郭襄初知杨过,是在风陵夜话一节,未见其人,先闻其事,神雕侠在少女郭襄心中的形象高大而神秘,但是可望未可及。随着大头鬼去寻神雕侠时的郭襄,像极了好奇心起的探险者,像极了慕名去见偶像的粉丝,神往有余,了解不足。

神雕侠正式出场后,乃知所闻之真,方一出手,便排难解纷,击退万兽,原本寻仇的西山一窟鬼马上誓死追随,换得灵狐,原本自由的史家兄弟将之奉为尊主,慈恩终于得到了瑛姑的谅解心安而死,瑛姑、老顽童和段皇爷之间纠葛了几十年的三角关系也得以解决。若是只有这些,对于郭襄而言,也不过是在心中坐实了神雕侠的英明侠义。

待及他提及与小龙女十六年的分离之苦,忧心如焚,为见她一面,甘愿受千刀万剐之苦,侠者的神话被情字拖回了人间。郭襄从不知相思之苦,竟有若斯苦法,不由怔怔的流下两行清泪。 此时郭襄尚自懵懂,杨过已然成为了她情窦的启蒙者

待得杨过赠与她三枚金针,许她三份心愿,她顷刻之间便用掉两个。未取下面具之前小姑娘面对丑陋的皮囊,俨然已是满怀心事,为他害羞,为他神伤。揭下面具,“郭襄眼前登时现出一张清癯俊秀的脸孔,剑眉入鬓,凤眼生威,只是脸色苍白,颇显憔悴。杨过见她怔怔的瞧着自己,神色间颇为异样,微笑道:“怎么?”郭襄俏脸一红。低声道:“没甚么。”心中却说:想不到你生得这般俊。”

此刻怕是情根已种,情难自禁

神雕侠的三份祝寿贺礼,可谓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掀起了全书后半部分的高潮。且看看在杨过祝寿之前,她的亲姐姐郭芙对她生日的态度“郭芙哈哈大笑,道:‘你这小娃儿做生日,又打甚么紧了?怎么能拿来和推举帮主这等大事相比?说出来也不怕笑掉了人家牙齿。你啊,这世上恐怕也只有你一个儿,才记得这件鸡毛蒜皮的小事。’”鸡毛蒜皮的小事,便是她全部的看法了。

在这样的压力和未知中,连郭襄都禁不住生出这样的念头“他虽重然诺,可是我终究是个小姑娘啊。他答应的话倘若是对爹爹说的,无论怎么也定会信守。但是我呢,我这个小东邪郭襄,在他眼里算得是甚么?只不过是个异想天开的小儿罢啦。这时他便算记得我的话,也不过是哈哈一笑,摇头说道:‘胡闹,胡闹!’”在这样的心理下,杨过只要出现,郭襄便会又惊又喜。可是大哥哥非但没有没有忘记她的生日,贺礼惊天地泣鬼神,甚至完全掩盖住了英雄大宴的光彩, 郭襄的欣喜欢悦只怕是要出离惊喜了,至此情根深种,无法自拔

流星焰火,漫天花雨,烟花化字“ 恭祝郭二姑娘多福多寿 ”,颜色各异,高悬半空,华美繁复,妙丽无双。郭襄每过一次生辰,便会回忆一次这样的璀璨,只怕今后再没有其他的贺礼可以入得了郭二姑娘的眼。她又如何能忘得了杨过呢?

许多年后,她已长大,又或者还不够大的时候,遇到对她弹奏“蒹葭”的昆仑三圣,也终究是“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何足道也。

不是他太过优秀, 也不是他不够优秀,只是因为时间出了差错,只是因为 16岁那年的烟花太过绚烂,引燃了她所有的情思和爱恋,开尽了她生命里所有的笑靥年华

郭襄对杨过的爱慕之情合理却又注定以悲剧结尾。

第一,郭襄和杨过一见钟情。 风陵渡口,郭襄长大后与杨过第一次相遇,这位楚楚可人的小姑娘,站在杨过面前略带羞涩地莞尔笑道:“我姓郭,单名一个襄字。”杨过出现时,她高兴,杨过身形晃动消失间,她又感伤。等到杨过再次出现时,她又如沐浴春风,眼前一亮,破涕为笑。杨过被剧中那么多人爱慕,长相出色是肯定的,郭襄一个十多岁的女孩会喜欢杨过也是很正常的。

第二,郭襄仰慕杨过的侠义精神。 郭襄拥有黄蓉郭靖的所有优点,郭襄有黄蓉的聪明伶俐和郭靖的侠义精神,而且外公黄药师也是个有侠义精神的人,郭襄还会教郭芙要有大义。郭襄在见到杨过之前就听过神雕大侠的侠义之举,心中已经有了对杨过的仰慕钦佩,之后见到杨过的真容之后更加确定了爱慕之心。 第三,郭襄不可能和杨过长相厮守。 金庸笔下的男女主的性格都很鲜明,尤其是男主大部分还是专情的,杨过对小龙女的感情经过十六年都没有改变,不可能因为郭襄的出现就让杨过改变心意,那杨过的人设就崩塌了,而且金庸之前铺垫了那么久的杨过小龙女的感情就白费了。

第四,郭襄注定不平凡。 郭襄出生于时局动荡的年代,父亲和外公都身在五绝行列,黄蓉更是绝顶聪明,师公又是洪七公。刚出生,被金轮法王抢去,后落到李莫愁手中,连野生豹子的奶水都喝过,后得杨过出手相救,以蜂浆喂养一段时间,再次回到母亲黄蓉的怀抱。郭襄没有像郭芙那样刁蛮任性,也不像弟弟那样愚钝,郭襄有天赋有侠义,这让她能够在襄阳一战中幸存,并且能创立峨嵋派,与武当少林比肩。如果郭襄和杨过能够长相厮守,那郭襄可能就不会像之后那么强大,也不会把自己的武学和精神发扬光大。

郭襄对杨过的感情当然是爱,比起杨过小龙女的爱情,郭襄对杨过的感情更像普通人的爱情。郭襄虽然没能如愿和杨过长相厮守,但是也在江湖留下了传说,这可能就是郭襄注定要做的事。

其实一见杨过误终身这句话最适合郭襄了,虽然郭襄正式出场时间很晚,算是在小说中后期才正式出场,但是郭襄的人物形象是金庸笔下刻画的非常成功的形象,她的人物形象几乎不次于书中女主角小龙女。

她的性格比她姐姐郭芙好得多,她继承了父亲郭靖的温厚善良,也继承了母亲黄蓉的聪明伶俐,更继承了外祖父东邪黄药师的行事风格,可以说郭襄这个人物形象取得了《射雕》和《神雕》之中三位主要人物的优点,所以她的形象怎能不让人喜爱。

郭襄对杨过的感情其实是比较复杂,在风陵渡口郭襄还只是十六岁的少女,这时期的少女大多有着对英雄的向往和钦慕,虽然郭襄的父亲郭靖是名闻天下的大英雄大豪杰,但是郭襄还真未遇到过除了父亲以外真正的英雄豪杰。

恰恰这时候杨过出现在了郭襄眼前,在风陵渡口先听旁人讲述杨过的英雄事迹,然后有机缘巧合之下跟着樊一翁去会见杨过,等真见到杨过本人,果然是名不虚传,甚至比旁人叙述的更加英雄豪气,所以这时候郭襄那一颗少女心就许给了杨过。

后来郭襄又知道了杨过对妻子小龙女至死不渝的爱情,且杨过又和自家渊源这么深厚,这样既痴情又豪杰的男儿不正是佳偶,郭襄更加对杨过倾心。

但是她不敢表露出来,因为她知道大哥哥对龙姐姐的爱是至死不渝,是不会改变,是容不下其他女人的,所以她只能把对杨过的情愫默默地埋在心里。

后来杨过为郭襄所做的事更加吸引着郭襄对他的倾慕,生日之时杨过的三件礼物,斩杀两千蒙古士兵;烧了蒙古军队粮草;铲除了隐藏在丐帮之中的霍都,为被霍都暗算致死的前帮主也是郭襄的忘年交鲁有脚报仇。三件礼物件件让郭襄感受到了不一般的盛宠,在那场华丽的烟花之下,她这颗少女的心也彻底系在了杨过身上。

所以当杨过在绝情谷跳崖,而郭襄也不顾万丈深渊陪着杨过跳入绝情谷底那一刻,当时原著中写的是: 看到你跳,我也就跟着来了。

这是什么意思,这说明了郭襄对杨过的爱一直是盼着心爱的人顺顺利利高高兴兴,即使杨过和小龙女团聚,只要他高兴,郭襄也就满足了;看到杨过生无可恋,跳进万丈深渊,她也毫不犹豫、无所畏惧的随之而去,这是一种说不明道不白的感情,有些仰慕又有些痴情,她认定了杨过,心里从此再无他念。

这份执念就像是郭襄曾经听母亲黄蓉讲述完杨过父母杨康与穆念慈之后所说: 她也是没有法子,既然喜欢了,便有千般不是,也要爱到底。

看看这就是年仅十六岁的郭襄说出来的想法,也说明了她的爱情观态度。

在全书最后杨过与小龙女飘然离去,隐居终南山活死人墓的时候,郭襄那份说不出来还表不明白的情愫最是让人怜惜。书中描述是看着杨过和小龙女相携下山,郭襄终于忍不住梨花带雨的哭了出来。

这其实就是爱上一个人只需要一瞬间,但是忘却一个人却需要一辈子。

郭襄对杨过的情愫一直延绵到了《神雕》姐妹篇《倚天屠龙记》里,国破家亡后郭襄为了寻找杨过寻了二十多年,在《倚天》中明确交代,郭襄在四十岁那年还是没有寻到杨过夫妇踪迹,于是在峨眉山上大彻大悟出家开创了峨眉一派。

可是即使出家以后开创了峨眉一派的郭襄也并没有完全忘却大哥哥杨过,在《倚天》书中峨眉派的掌门人灭绝师太是郭襄的徒孙,灭绝的师父就是郭襄的嫡传弟子,而灭绝的师父叫作什么名字呢?

她叫风陵师太,这个名字其实很值得思考,要知道郭襄第一次知道杨过就是在风陵渡口,而她的嫡传弟子以风陵师太为名,也说明了金庸先生在书中依旧暗示着郭襄即使到最后出家也没有忘却杨过,这可谓是一见杨过误终身,也应了刚才说的那句话,爱上一个人只需一瞬间,但是忘却一个人却要一辈子。

郭襄这一生其实既痴情又可怜,因为她为了不可能发生的那份爱情,执着执念了一辈子,不过其实在她自己看来又不可怜,因为她曾经享受过十六岁生日之时那份盛宠,那份让她一生难忘的烟花,风陵渡口的相遇和生日那年烟花是郭襄这一辈子最幸福的瞬间,有了这些回忆,其实在她看来这一生也不枉了。

小岛知风拙见

我认为郭襄对杨过既有男女之情,又有崇拜之情,二者融为一体,最终表现为对杨过强烈的爱慕和思念,其实也就是郭襄对杨过产生了包含崇拜之情的男女之情。我认为郭襄对杨过既有男女之情,又有崇拜之情,二者融为一体,最终表现为对杨过强烈的爱慕和思念,其实也就是郭襄对杨过产生了包含崇拜之情的男女之情。

郭襄和郭芙、郭破虏奉父母之命,前赴晋阳邀请全真教耆宿长春子丘处机至襄阳主持英雄大会。在风陵渡口的安渡老店听了客栈里众人说了一夜“神雕侠”的种种豪侠义举,不由得悠然神往,听姊姊说自己幼时曾得他抱过,更是心中火热,恨不得立刻能见他一面。在偶然的机会中,与杨过结识,并且渐渐对杨过产生爱慕之心。

十六年之后,小龙女并没有如约出现,杨过明白了自己被骗了,纵身跳进了深渊,郭襄也一起跳了下来,只求杨过不要自杀。杨过将其拖住,让雕把郭襄带到了深渊的上面,自己沿着深渊下面的水一直向里面走进去。幸运的是,在这里,杨过找到了小龙女,原来小龙女一直活着,而且养好了伤,只是上不去这深渊。 两人来到深渊的上面,听闻郭襄被蒙古军抓了,在铲平了蒙古军,救了郭襄。因此,在郭襄心中,杨过实是天下唯一令她芳心可可的男子,也是她心中唯一值得托付终身的男子。

杨过在她出生时抱过她,或许在她十六岁生日时杨过为她放的烟花过于璀璨夺目,或许是三件愿望的许诺让她感动不已。让郭襄这一个十六岁的少女情根深种,从此,世界上的男人,只有杨过和杨过以外的男人两种,任何人也取代不了杨过。 所以说,郭襄是喜杨过欢杨过的,只因杨过已先有小龙女为妻,郭襄暗自伤怀,只能把这份爱深深埋进心里。

《关雎》是一首意思很单纯的诗。大概它第一好在音乐,此有孔子的评论为证,《论语·泰伯》:“师挚之始,《关雎》之乱,洋洋乎盈耳哉。”乱,便是音乐结束时候的合奏。它第二好在意思。《关雎》不是实写,而是虚拟。戴君恩说:“此诗只‘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便尽了,却翻出未得时一段,写个牢骚忧受的光景;又翻出已得时一段,写个欢欣鼓舞的光景,无非描写‘君子好逑’一句耳。若认做实境,便是梦中说梦。”牛运震说:“辗转反侧,琴瑟钟鼓,都是空中设想,空处传情,解诗者以为实事,失之矣。”都是有得之见。《诗》写男女之情,多用虚拟,即所谓“思之境”,如《汉广》,如《月出》,如《泽陂》,等等,而《关雎》一篇最是恬静温和,而且有首有尾,尤其有一个完满的结局,作为乐歌,它被派作“乱”之用,正是很合适的。

然而不论作为乐还是作为歌,它都不平衍,不单调。贺贻孙曰:“‘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此四句乃诗中波澜,无此四句,则不独全诗平叠直叙无复曲折,抑且音节短促急弦紧调,何以被诸管弦乎。忽于‘窈窕淑女’前后四叠之间插此四句,遂觉满篇悠衍生动矣。”邓翔曰:“得此一折,文势便不平衍,下文‘友之’‘乐之’乃更沉至有味。‘悠哉悠哉’,叠二字句以为句,‘辗转反侧’,合四字句以为句,亦着意结构。文气到此一住,乐调亦到此一歇拍,下章乃再接前腔。”虽然“歇拍”、“前腔”云云,是以后人意揣度古人,但这样的推测并非没有道理。依此说,则《关雎》自然不属即口吟唱之作,而是经由一番思索安排的功夫“作”出来。其实也可以说,“诗三百”,莫不如是。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毛传:“兴也。”但如何是兴呢,却是一个太大的问题。若把古往今来关于“兴”的论述统统编辑起来,恐怕是篇幅甚巨的一部大书,则何敢轻易来谈。然而既读《诗》,兴的问题就没办法绕开,那么只好敷衍几句最平常的话。所谓“兴”,可以说是引起话题吧,或者说是由景引起情。这景与情的碰合多半是诗人当下的感悟,它可以是即目,也不妨是浮想;前者是实景,后者则是心象。但它仅仅是引起话题,一旦进入话题,便可以放过一边,因此“兴”中并不含直接的比喻,若然,则即为“比”。至于景与情或曰物与心的关联,即景物所以为感为悟者,当日于诗人虽是直接,但如旁人看则已是微妙,其实即在诗人自己,也未尝不是转瞬即逝难以捕捉;时过境迁,后人就更难找到确定的答案。何况《诗》的创作有前有后,创作在前者,有不少先已成了警句,其中自然包括带着兴义的句子,后作者现成拿过来,又融合了自己的一时之感,则同样的兴,依然可以有不同的含义。但也不妨以我们所能感知者来看。罗大经说:“杜少陵绝句云:‘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或谓此与儿童之属对何以异,余曰不然。上二句见两间莫非生意,下二句见万物莫不适性。于此而涵泳之,体认之,岂不足以感发吾心之真乐乎。”我们何妨以此心来看《诗》之兴。两间莫非生意,万物莫不适性,这是自然予人的最朴素也是最直接的感悟,因此它很可以成为看待人间事物的一个标准:或万物如此,人事亦然,于是喜悦,如“桃之天天,灼灼其华”(《周南·桃夭》),如“呦呦鹿鸣,食野之苹”(《小雅·鹿鸣》),如此诗之“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或万物如此,人事不然,于是悲怨,如“雄雉于飞,泄泄其羽”(《邶风·雄雉》),如“习习谷风,以阴以雨”(《邶风·谷风》),如“毖彼泉水,亦流于淇”(《邶风·泉水》)。《诗》中以纯粹的自然风物起倡的兴,大抵不出此意。总之,兴之特殊,即在于它于诗人是如此直接,而于他人则往往其意微渺,但我们若解得诗人原是把天地四时的瞬息变化,自然万物的死生消长,都看作生命的见证,人生的比照,那么兴的意义便很明白。它虽然质朴,但其中又何尝不有体认生命的深刻。

“钟鼓乐之”,是身分语,而最可含英咀华的则是“琴瑟友之”一句。朱熹曰:“‘友’者,亲爱之意也。”辅广申之曰:“以友为亲爱之意者,盖以兄友弟之友言也。”如此,《邶风·谷风》“宴尔新昏,如兄如弟”的形容正是这“友”字一个现成的注解。若将《郑风·女曰鸡鸣》《陈风·东门之池》等篇合看,便知“琴瑟友之”并不是泛泛说来,君子之“好逑”便不但真的是知“音”,且知情知趣,而且更是知心。春秋时代以歌诗为辞令,我们只认得当日外交之风雅,《关雎》写出好婚姻之一般,这日常情感生活中实在的谐美和欣欣之生意,却是那风雅最深厚的根源。那时候,《诗》不是装饰,不是点缀,不是只为修补生活中的残阙,而真正是“人生的日用品”(顾颉刚语),《关雎》便好像是人生与艺术合一的一个宣示,栩栩然翩翩然出现在文学史的黎明。

《关雎》是《风》之始也,也是《诗经》第一篇。古人把它冠于三百篇之首,说明对它评价很高。《史记·外戚世家》曾经记述说:“《易》基乾坤,《诗》始《关雎》,《书》美厘降……夫妇之际,人道之大伦也。”又《汉书·匡衡传》记载匡衡疏云:“匹配之际,生民之始,万福之原。婚姻之礼正,然后品物遂而天命全。孔子论《诗》,一般都是以《关雎》为始。……此纲纪之首,王教之端也。”他们的着眼点是迂腐的,但对诗的本义的概括却基本正确。问题在于它所表现的是什么样的婚姻。这关系到我们对《风》的理解。朱熹《诗集传》“序”说:“凡诗之所谓风者,多出于里巷歌谣之作,所谓男女相与咏歌,各言其情者也。”又郑樵《通志·乐略·正声序论》说:“《诗》在于声,不在于义,犹今都邑有新声,巷陌竞歌之,岂为其辞义之美哉直为其声新耳。”朱熹是从诗义方面论述的,郑樵则从声调方面进行解释。我们把二者结合起来,可以认为《风》是一种用地方声调歌唱的表达男女爱情的歌谣。尽管朱熹对《关雎》主题的解释并不如此,但从《关雎》的具体表现看,它确是男女言情之作,是写一个男子对女子爱情的追求。其声、情、文、义俱佳,足以为《风》之始,三百篇之冠。孔子说:“《关雎》乐而不*,哀而不伤。”(《论语·八佾》)此后,人们评《关雎》,皆“折中于夫子”(《史记·孔子世家》)。但《关雎》究竟如何呢

这首诗原是三章:一章四句,二章八句,三章八句。郑玄从文义上将后二章又各分为两章,共五章,每章四句。现在用郑玄的分法。第一章雎鸠和鸣于河之洲上,其兴淑女配偶不乱,是君子的好匹配。这一章的佳处,在于舒缓平正之音,并以音调领起全篇,形成全诗的基调。以“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统摄全诗。第二章的“参差荇菜”承“关关雎鸠”而来,也是以洲上生长之物即景生情。“流”,《毛传》训为“求”,不确。因为下文“寤寐求之”已有“求”字,此处不当再有“求” 义,应作流动讲。这是以荇菜流动从而比喻淑女的难求。“求”字是全篇的中心,通首诗都在表现男子对女子的追求过程,即从深切的思慕到实现结婚的愿望。第三章抒发求之而不得的忧思。这是一篇的关键,最能体现全诗精神。姚际恒《诗经通论》评云:“前后四章,章四句,辞义悉协。今夹此四句于‘寤寐求之’之下, ‘友之’、‘乐之’二章之上,承上递下,通篇精神全在此处。盖必著此四句,方使下‘友’、‘乐’二义快足满意。若无此,则上之云‘求’,下之云‘友’、 ‘乐’,气势弱而不振矣。此古人文章争扼要法,其调亦迫促,与前后平缓之音别。”姚氏对本章在全诗中的重要性分析最为精当。应当补充者,此章不但以繁弦促管振文气,而且写出了生动逼真的形象,即王士祯《渔洋诗话》所谓“《诗》三百篇真如画工之肖物”。林义光《诗经通解》说:“寐始觉而辗转反侧,则身犹在床。”这种对思念情人的心思的描写,可谓“哀而不伤”者也。第四、五章写求而得之的喜悦。“琴瑟友之”、“钟鼓乐之”,都是既得之后的情景。曰“友”,曰 “乐”,用字自有轻重、深浅不同。极写快兴满意而又不涉于侈靡,所谓“乐而不*”。通篇诗是写一个男子对女子的思念和追求过程,写求之而不得的焦虑和求而得之的喜悦。

这诗的主要表现手法是兴寄,《毛传》云:“兴也。”什么是“兴”孔颖达的解释最得要领,他在《毛诗正义》中说:“‘兴’者,起也。取譬引类,起发己心,《诗》文诸举草木鸟兽以见意者,皆‘兴’辞也。”所谓“兴”,即先从别的景物引起所咏之物,以为寄托。这是一种委婉含蓄的表现手法。如此诗以雎鸠之“挚而有别”,兴淑女应配君子;以荇菜流动无方,兴淑女之难求;又以荇菜既得而“采之”、“芼之”,兴淑女既得而“友之”、“乐之”等。这种手法的优点在于寄托深远,能产生文已尽而意有余的效果。

这首诗还采用了一些双声叠韵的连绵字,以增强诗歌音调的和谐美和描写人物的生动性。如“窈窕”是叠韵;“参差”是双声;“辗转”既是双声又是叠韵。用这类词儿修饰动作,如“辗转反侧”;摹拟形象,如“窈窕淑女”;描写景物,如“参差荇菜”,无不活泼逼真,声情并茂。刘师培《论文杂记》云:“上古之时,…… 谣谚之音,多循天籁之自然,其所以能谐音律者,一由句各叶韵,二由语句之间多用叠韵双声之字。”此诗虽非句各叶韵,但对双声叠韵连绵字的运用,却保持了古代诗歌淳朴自然的风格。

用韵方面,这诗采取偶句入韵的方式。这种偶韵式支配着两千多年来我国古典诗歌谐韵的形式。而且全篇三次换韵,又有虚字脚“之”字不入韵,而以虚字的前一字为韵。这种在用韵方面的参差变化,极大地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和音乐美。

对《关雎》,我们应当从诗义和音乐两方面去理解。就诗义而言,它是“民俗歌谣”,所写的男女爱情是作为民俗反映出来的。相传古人在仲春之月有会合男女的习俗。《周礼·地官·媒氏》云:“媒氏(即媒官)掌万民之判(配合)。……中春(二月)之月,令会男女,于是时也,奔者不禁(不禁止奔);若无故而不用令者,罚之,司男女之无夫家者而会之。”《关雎》所咏未必就是这段史事的记实,但这段史实却有助于我们了解古代男女相会、互相爱慕并希望成婚的心理状态和风俗习尚。文学作品描写的对象是社会生活,对社会风俗习尚的描写能更真实地再现社会生活,使社会生活融汇于社会风习的画面中,从而就更有真实感。《关雎》就是把古代男女恋情作为社会风俗习尚描写出来的。就乐调而言,全诗重章叠句都是为了合乐而形成的。郑樵《通志·乐略·正声序论》云:“凡律其辞,则谓之诗,声其诗,则谓之歌,作诗未有不歌者也。”郑樵特别强调声律的重要性。凡古代活的有生气的诗歌,往往都可以歌唱,并且重视声调的和谐。《关雎》重章叠句的运用,说明它是可歌的,是活在人们口中的诗歌。当然,《关雎》是把表达诗义和疾徐声调结合起来,以声调传达诗义。郑玄《诗谱序》云:“《虞书》曰:‘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然则诗之道,放于此乎”

《蒹葭》属于诗经中的秦风。周孝王时,秦之先祖非子受封于秦谷(今甘肃天水)。平王东迁时,秦襄公因出兵护送有功,又得到了岐山以西的大片封地。后来秦逐渐东徙,都于雍(今陕西兴平)。秦地包括现在陕西关中到甘肃东南部一带。秦风共十篇,大都是东周时代这个区域的民歌。

《蒹葭》一文通过思见秋水伊人而终不得见的意境描摹,抒发了一种爱慕、怀念与惆怅交织的情感对这首怀人诗,历来解说不一。有人认为作者在思念恋人,诗的主旨是写爱情;有人说是诗人借怀友讽刺秦襄公不能礼贤下士,致使贤士隐居、不肯出来做官;也有人说作者就是隐士,此诗乃明志之作。我们细味诗意,诗中并未明确显示男女恋情,况且“伊人”是男是女也难判定。说它是讽刺诗则更无根据。因此,我们只把“伊人”视为作者所敬仰和热爱的人,至于是男是女,且不论及。

《蒹葭》赏析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两句,从物象与色泽上点明了时间和环境。那生长在河边的茂密芦苇,颜色苍青,那晶莹透亮的露水珠已凝结成白刷刷的浓霜,那微微的秋风送着袭人的凉意,那茫茫的秋水泛起浸人的寒气。在这一苍凉幽缈的深秋清晨的特定时空里,诗人时而静立,时而徘徊,时而翘首眺望,时而蹙眉沉思。他那神情焦灼、心绪不宁的情状,不时地显现于我们眼前,原来他是在思慕追寻着一个友人。“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两句,交代了诗人所追慕的对象及伊人所在的地点,表现了诗人思见心切,望穿秋水,一个劲地张望、寻求。“伊人”,指与诗人关系亲密、为诗人崇敬和热爱而未曾须臾忘怀的人。“所谓”二字,表明“伊人”是常常被提及,不断念叨着的,然而现在他却在漫漫大河的另一方。“在水一方”,语气肯定,说明诗人确信他的存在,并充满信心去追求,只是河水隔绝,相会不易。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沿着河边小道向上游走去,道路艰险,且又漫长,即使花费很长时间也难到达;如果径直游渡过去,尽管相距不远,但眼前秋水茫茫,思之可及,行之不易,仿佛看到了伊人的身影在水中央晃动。诗人尽管立于河边,但他那恍惚迷离的心神早已飞动起来,思见伊人而不得的如醉如痴的形象栩栩可见。诗句之奇妙,正如方玉润所说:“玩其词,虽若可望不可即。味其意,实求之而不远,思之而即至者。”(《诗经原始》)

诗的二、三章只换了几个词儿,内容与首章基本相同。但它体现了诗歌咏唱的音乐特点,增强了韵律的悠扬和谐美,使表达的情感愈来愈强烈。首章的“苍苍”,次章的“凄凄”,末章的“采采”,写出芦苇的颜色由苍青至凄青到泛白,把深秋凄凉的气氛渲染得越来越浓,烘托出诗人当时所在的环境十分清冷,心境十分寂寞。白露“为霜”、“未晞”、“未已”的变换,描绘出朝露成霜而又融为秋水的渐变情状与过程,形象地画出了时间发展的轨迹,说明诗人天刚放亮就来到河滨,直呆到太阳东升。试想,他独自一人久久徘徊在清冷索寞的旷野,面对茫茫秋水,等人不见,寻人不着,其心情该是何等焦急和惆怅!描写伊人所在地点时,由于 “方”、“湄”、“涘”三字的变换,就把伊人在彼岸等待诗人和诗人盼望与伊人相会的活动与心理形象而真切地描绘了出来,这样写,大大拓宽了诗的意境。另外,像“长”、“跻”、“右”和“央”、“坻”、“沚”的变换,也都从不同的道路和方位上描述了他寻见伊人困难重重,想见友人心情急切的情景。若把三章诗所用几组变换的词语联系起来加以品味,更能体会到诗的隽永淳厚的意味。

诗的每章开头都采用了赋中见兴的笔法。通过对眼前真景的描写与赞叹,绘画出一个空灵缥缈的意境,笼罩全篇。诗人抓住秋色独有的特征,不惜用浓墨重彩反复进行描绘、渲染深秋空寂悲凉的氛围,以抒写诗人怅然若失而又热烈企慕友人的心境。正如《人间词话》所说:“《诗·蒹葭》一篇,最得风人深致。”具有“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和“其言情也必沁人心脾;其写景也必豁人耳目;其辞脱口而出,无矫揉妆束之态。”

这首被人传诵不已的诗,对后世的影响也是明显的。且看宋玉《九辩》中的一段描写:“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憭栗兮若在远行;登山临水兮送将归;泬寥兮天高而气清;寂兮收潦而水清;憯凄增欷兮薄寒之中人。”这里通过对秋天的气象和草木摇落的情状的描写,制造一种肃杀的气氛,表达了诗人悲凉凄苦的心情。这也许是受了《蒹葭》诗的影响,由此可以窥见《楚辞》对《诗经》的继承和发展线索。《古诗十九首》中《西北有高楼》的发端,赋中见兴、以景托情的写法,也沿用了《蒹葭》诗的笔法。其后的曹丕,从本诗中化出了“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的诗句。由此可见,《蒹葭》诗在古代诗歌史上有着很重要的地位。

注释:

蒹葭(jiān jiā):芦苇。 苍苍:茂盛深色状。

伊人:那人。 方:旁一方,即一旁。

溯洄:逆流向上。 从:追寻,探求。 阻:险阻;崎岖。

溯游:顺流而下。 宛:好像、仿佛。

凄凄:同萋萋,茂盛状。 晞:干。 湄:水草交接处,即岸边。

跻(jí):高起、登上高处。 坻(chí):水中小沙洲。

采采:众多的样子。 已:停止。 涘(sì):水边。

右:向右转,道路弯曲。 沚(zhǐ): 水中小沙滩, 比坻稍大些。

译文:

芦苇密密又苍苍,晶莹露水结成霜。我心中那好人儿,伫立在那河水旁。逆流而上去找她,道路险阻又太长。顺流而下寻她,仿佛就在水中央。

芦苇茂盛密又繁,晶莹露水还未干。我心中那好人儿,伫立在那河水边。逆流而上去找她,道路崎岖难登攀。顺流而下去寻她,仿佛就在水中滩。

芦苇片片根连根,晶莹露珠如泪痕。我心中那好人儿,伫立在那河水边。逆流而上去找她,路途艰险如弯绳。顺流而下去寻她,仿佛就在水中洲。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anai/943731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12
下一篇2023-10-1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