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隋唐两京之一的洛阳,应天门是当时宫门的南门,相当于明清紫禁城的宫门,是国家举行重大国家活动、外交礼仪的重要场所,是盛唐辉煌的代表。最值得称道的就是接见日本的“遣隋使”、“遣唐使”等,日本文化深深地刻上了盛唐文化的烙印,可以说是深入骨髓。1985年,全日本文化联合会在应天门遗址建立“日本国遣隋使遣唐使访都之地”碑,就很能说明洛阳应天门对日本历史文化的影响。
正因为如此,洛阳隋唐应天门堪称“隋唐第一门”,而盛唐在当时国际上的地位,也奠定了应天门当时“天下第一门”的国际地位。
二、应天门的复建不是单纯的复古和复建工程洛阳应天门的全称是“应天门遗址博物馆”,并不是简单意义上的仿古或者重建,而是在保护基础上的开发和复原。
博物馆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对遗址就地保护,在遗址上面加盖了一层“保护罩”,尽可能地保留原貌,既是对历史的交待,也给游客一个真实的现实。二是根据大量的文献记载,依托现在科学技术,进行复原、重建,再现应天门当年的辉煌和壮丽,使梦回大唐成为现实。
三、旅游开发价值前途无量。洛阳应天门夜景的开发和西安大唐不夜城东西辉映,共同再现其大唐辉煌盛世。西安大唐不夜城先行一步,进行有益的尝试,并取得了不俗的成绩,成为夜经济、夜旅游的佼佼者。洛阳应天门夜景的开发与开放,再次把盛唐的夜经济推向新的高度,赋予了洛阳旅游新的内涵。
洛阳因为地处兵家必争之地,自古以来就是“得中原者得天下”,因而,备受战火的摧残、焚毁。正所谓“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屡焚屡建,周而复始,世道轮回。所以,虽为十二朝古都,地下文物、墓葬层层叠得、无处不在,但真正能幸存于今的则少之又少,到洛阳旅游的游客甚至会怀疑洛阳凭啥成了古都。
丽景门建起来了,应天门建起来了,各个时期的遗址博物馆、遗址公园也都相继开发、开放,洛阳完全有理由重现昔日的辉煌,告诉游客一个真实的洛阳、厚重的洛阳、文化的洛阳。
隋唐洛阳城国家遗址公园天堂明堂景区为文化旅游景点。
“一部浩瀚隋唐史,诉尽千年不解缘”,这里中国古代史中辉煌灿烂的一笔,是政治经济辉煌的体现,是文化风俗丰富多彩的集成。这里还是唐、五代、北宋沿用五百余年的都城核心区域,是隋唐洛阳城,是神都洛阳最辉煌的见证。
公元690年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武则天登基称帝、改唐为周,建立武周政权,号“圣神皇帝”,定都于“神都”洛阳。隋唐洛阳城以洛水为银河,里坊作星辰,宫城为北斗,构成了一条壮丽的天际线,其中明堂、天堂作为女皇理政、礼佛、生活的重要场所,被称作“宫城区”的核心所在。
明堂,为古代帝王政教之所。洛阳明堂起于睿宗垂拱中,削于玄宗开元末,武周是明堂历史中辉煌的一部分,大唐贯彻了整个明堂历史。武则天时期正殿,包罗万象,是武周时期皇家礼制和政治意义的体现。现今的明堂核心保护展示中心柱古遗址,由周边辐射的八个展厅,通过陈展、影视、互动游戏、宫廷乐舞等全方位体验展示,弘扬了唐文化及中国古典文化。
天堂是武则天时期的皇家礼佛堂,是一座仿唐代风格的遗址保护性建筑,采用覆土保护方式,对遗址进行“还原”,集文化展示、宗教活动、旅游参观等多功能于一身。新天堂建筑外观五层、内有九层的建筑格局,彰显帝王气息的建筑外观,恢宏而又大气,与建筑内部富丽堂皇不失传统典雅的装潢风格相映成趣,完美重现昔日洛阳作为华夏帝都、世界之城的恢宏盛景。
地址:河南省洛阳市老城区中州中路(近定鼎路)
类型:古迹
游玩时间:建议2-3小时
电话:0379-63122277
社交帐号:
开放时间:
8:30-21:30(20:30停止售票)
门票
全价门票:120元/张
网络购票:105元/张
1、演出时间
隋唐洛阳城景区内日常唐风演出每天都精彩上演,如果想要看演出请提前查看演出时间表,以便规划出游行程与路线。
深度沉浸式互动演出《唐宫乐宴》《天门有道》的最新演出场次也已出来,大家可根据自己的喜好自由选择体验。
2、《唐宫乐宴》演出场次
5月10日/12日/13日/14日/19日/20日/21日/26日/27日/28日,每天17:30/19:00/20:30
5月15日/18日/22日/24日/25日/29日/31日,每天19:00/20:30
5月17日17:30
演出地点 :应天门四楼
一眼阅千年、秒入唐宫、登阙揽胜如果你还没有体验过这场穿越千年的宫廷盛宴,一定要来感受一次。华服换装,复古实景演绎,开场即梦回千年前隋唐宫宴盛大之景,循礼落座,侍女袅袅而来“穿越而来”的体验感瞬间爆棚。
3、《天门有道》演出场次
5月12日/13日/14日/19日/20日/21日/26日/27日/28日,每天17:30/18:30/20:50
演出地点 :应天门国际报告厅
走进剧中,逛隋唐集市,体验市井乐趣,感受“来者皆为剧中人”的全方位沉浸式互动演艺《天门有道》带您探秘紫微城内神秘大案。
4、《神都夜宴》演出场次
5月13日/20日/27日,每天20:15
演出地点 :九洲池瑶光殿
登九洲池瑶光殿,一览隋唐洛阳城盛唐之风,复原款华服换装,沉浸式体验《神都夜宴》。神都大司乐府团队,以原创国风音乐,现场唯美演奏,为您带来震撼视听感受。
隋唐洛阳城国家遗址公园位于河南省洛阳市老城区,其主要分布有唐代的九洲池、天堂、明堂等建筑遗址。当遗址被发掘,这旧时繁华大都市的面貌呈现于世,当遗址被展示,这千年文明迸发出了它新的生命力。
趁着小长假,我们去了隋唐洛阳城国家遗址公园的一处—明堂天堂景区,这里是昔日女皇武则天理政、礼佛、生活的重要场所。
远远望着,平整的广场上只矗立这两木制建筑,显得孤孤零零的,却又有一种说不出的威严。明堂天堂景区周围,全围上了密密的栅栏,紧挨着栅栏的是矮矮肥肥的冬青树,它们的枝叶费力地从缝隙里钻了出来,向来往的人轻露着这栅栏之内的古色诱惑。
原以为逛这景区,只是近看这两建筑物的模样,再从高处看一下远处的风景即可,想来花费不了多长时间,估摸两个小时。我们是下午一点入景区,谁知竟五点才逛完,这建筑之内远比它的外表要丰富充沛的多。
明堂,是武则天用于举行祭祀、朝会、庆赏、选士等大典礼的场所。拾级而上,我们先到了明堂二层—万象神宫,如其名,金碧辉煌,恢宏大气,一时找不出更多的词来描述眼前所见,徒留目瞪口呆。高处端放着的椅子,是皇家权威的象征,一代女皇坐于椅上,受臣子朝拜,受万民敬仰,高呼吾皇万岁。转至背面,“敷政术,守清勤,升显位,励相臣”,寥寥数字,那是武则天对勋臣的褒奖,更是激励。
刚好遇上唐风演出—《邂逅牡丹》。一男子,着唐朝文人服饰,右手执笔,左手把酒,作痛饮状;再有数位身着彩衣的蒙面女子,衣袂飘飘,翩若惊鸿,婉若游龙,手拈牡丹,翩翩起舞;末了,舞者尽散,文人醒,唤牡丹仙子而不应,寻牡丹仙子而不见,惊觉原是黄粱一梦,乃执笔一挥,成牡丹图。
洛阳位于河南的西部,由地处古洛水之阳(洛水之南)而得名,河南位于我国中原腹地地区,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历史资源丰富,自新石器时代起就占据着重要的战略位置。夏商周都曾定都于此,历朝历代的皇帝也十分重视河南地区,其中洛阳更是钟灵毓秀之地,不仅历史悠久,地位重要,名声显赫,名人辈出,风景优美更是娱乐文化中心,各式风流人物都曾栖息于此,也怪不得隋炀帝和武则天都十分喜欢洛阳了。
洛阳在历史上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跟他自身得天独厚的环境条件也是脱不开关系的。洛阳在洛水之阳,首先水资源丰富,不仅保障了居民用水,农业灌溉用水,更可以趁势发展河运交通,不仅自给自足还可以对外贸易,首先为自身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洛阳在中原腹地,更是水土风茂,土地肥沃,若无大的自然灾害便是便是十分适合居住生存。洛阳绝佳的地理位置更使隋炀帝将此选中作为大运河的中心,这么重要的地区隋炀帝怎会不喜欢呢。
文化方面,洛阳更是一骑绝尘。最早的历史文献“河图洛书”就出自洛阳,魏晋风流的代表人物“建安七子”、“竹林七贤”,更是纷纷云集此地,左思写成的一篇《三都赋》,惊才绝艳人人传颂一时“洛阳纸贵”。等等诸如此事数不胜数。再加之武则天一向自视甚高,且喜爱风流才子与国色天香的牡丹,洛阳的牡丹闻名天下,而武则天以牡丹自比也足见其喜爱。
再再言之,洛阳在隋唐时期人口可达百万,尤其隋唐正是各国文化经济交流十分频繁的时期,洛阳凭借自身优势更一举成为盛极一时的国际性大都市,有名有实引无数人折腰。
隋唐洛阳城营建于隋大业元年 (605),其规模仅次于都城大兴城(即长安城),唐代略有增建。隋、唐及五代后唐都曾以此为都。城址在今河南省洛阳市区及近郊,南望龙门,北依邙山,东逾瀍水,西至涧河,洛水横贯其间。 隋唐洛阳城包括宫城、皇城、圆壁城、曜仪城、东城、含嘉仓城和外郭城。
外郭城
南宽北窄,略近方形。城墙全部用夯土筑成,基址宽约15~20米。南墙长约7290米,东墙长约7312米,北墙长约6138米,西墙南端长约6776米。稍呈弧形。东西两墙下面发现有石板砌的下水道。外郭城有8个城门,西墙无门。南墙3门,自东向西为长夏门、定鼎门(隋名建国门)、厚载门(隋名白虎门)。东墙 3 门,自南向北为永通门、建春门 (隋名建阳门)、上东门(隋名上春门)。北墙2门,东为安喜门(隋名喜宁门),西为徽安门。勘察清楚的南墙3门和建春门等都是一门三道。城内街道横竖相交,形成棋盘式的布局。在洛河以南探出南北竖街12条,东西横街 6条;洛河以北探出南北竖街 4条,东西横街 3条。其中最著名的是定鼎门大街,又称天门街、天津街或天街,是南北主干道,现存长约 3公里,宽约90~121米,路土厚达06米。城内街道组成里坊,据《唐六典》及《旧唐书》等文献记载并结合考古钻探的实际情况可知,总数为 109坊 3市,即洛河南为81坊2市(西市、南市),洛河北为 28坊 1市( 北市)。已勘查出洛河南的55个坊和洛河以北的9个坊,其余各坊市为今城所压或被洛河冲毁。
宫城
位于外郭城的西北部,平面略呈长方形。北墙长1400米,西墙长1270米,南墙长1710米,东墙长1275米。城墙宽约15~20米,中为夯筑,内外砌砖。已经勘查出南墙正中的应天门(隋名则天门)、东边的明德门(隋名兴教门)、西边的长乐门(隋名光政门)和北墙的玄武门、西墙的嘉豫门。在宫城中轴线上,发现多处大片夯土殿址,西部已发掘出多处长方形基址和一处石砌圆形基址。应天门内右侧发现了为营建宫室而设置的窑场,出土大批注明官、匠或官工的印字砖瓦。勘查探明了宫城东南侧自成一城的东宫以及北部的陶光园、中部偏北的徽猷殿、西北部的九洲池,特别是宫城内武则天时的明堂遗址的发掘,是迄今洛阳隋唐东都城考古最重要的发现。遗址的方位、形制、建筑特点,与文献记载的明堂〔开元二十八年 (740)改称含元殿〕颇相符合。在夯土殿基正中,有由 4块大青石构成的巨型柱础。柱础外圈直径 417米,内圈直径 387米,它的发现为进一步弄清宫城内宫殿的布局,逐步复原宫城、皇城内的建筑,确立了准确标志。
皇城
围绕在宫城的东、南、西三面,其东西两侧与宫城之间形成夹城。由于洛河北移,皇城东南部被冲毁,南墙仅存西段,长约 540米,东墙现存长约1115米,西墙长约 1670 米。已勘查出东墙的宣耀门、西墙的宣辉门和南墙西部的右掖门。右掖门已发掘,残高215米,进深175米,为一门三道,每个门道宽 6米,左右门道外侧各有13根立柱,采用上架过梁的形式,其上盖筑门楼,内有宽125米的车辙。皇城内发掘了隋代的子罗仓。
其他诸小城曜仪城在宫城之北,为狭长形,东西长约 2100米,南北宽约 120 米。曜仪城以北是圆壁城,东西长2110米,南北宽为460(西端)~590米(东端)。圆壁城的北墙即外郭城北墙西段。已勘查出这两座小城的断续城垣以及两城中部相通之门道和圆壁城北墙正中的龙光门。在皇城东侧发现有东城,城址为纵长方形,南北长约1270米,东西宽约 620米。在宫城东北角和西北角外,还有面积较小的东西隔城。从考古发现看,诸小城中最重要的是东城北面的含嘉仓城。城平面为长方形,南北长725米,东西宽615米。有城门 4座,即仓东门(东门)、仓中门或圆壁门(西门)、德猷门(北门)、含嘉门(南门)。德猷门经发掘为单门道,宽 49米,进深17米,门道留有车辙。东北部和南半部,已探出粮窖 287座,东西成排,南北成行。先后发掘了12座粮窖,其中 9座出有铭砖,有唐代调露、长寿、天授、万岁通天、圣历等年号,记载着粮窖在仓城中的方位,储粮的品种、数量,粮食来源、入窖年月、运输和管理人员的官职和姓名。第 160号窖还保存有约25万千克的炭化谷物。含嘉仓城的发掘,为研究隋唐时期大型官仓的仓储和管理制度,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1963年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文物保护单位,并划定重点保护区和一般保护区,建立文物保护小组。1982年以后,洛阳市政府规定在保护区进行建设,要履行报批手续,并由文物部门进行钻探和发掘,重点文物保护区一般不许进行基建。对发掘出土的重要遗迹,如石砌圆形建筑基址、大型石柱础等,修建了保护房或围栏加以保护。1989年又重新明确保护范围,并建立多处石质保护标志碑。
隋唐洛阳城遗址是隋唐两代的东都城遗址,位于我国河南省洛阳市区及近郊。建于605年,一直沿用至北宋末年,历时500多年。
作为我国古代著名都城,隋唐洛阳城见证了我国封建社会最辉煌的一段历史,包含丰富的文化内涵,其平面布局、建筑形制对后世影响深远,甚至影响到东亚各国。
隋唐洛阳城是隋、唐两代的东都城,是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以及隋唐大运河的中心。它主要由宫城、皇城、郭城、东城、含嘉仓城、上阳宫、西苑、离宫等8部分组成,占地47平方千米。
隋唐洛阳城不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古代都城,但它的轴线建筑,却是世界历史上最恢宏的建筑群。自定鼎门至龙光门,南北长7000米,相继建有天枢、明堂、天堂、贞观殿、玄武门、曜仪门、圆璧门等10多座规模宏大的建筑。
定鼎门是隋唐洛阳城郭城的正门。据史料记载,它正式启用于606年,隋炀帝是第一个通过这座城门的帝王。
定鼎门由平面呈长方形的墩台、三个门道、东西飞廊、东西两阙和左右马道组成。东西飞廊和东西两阙分别位于墩台两侧,和墩台呈平行对称分布,这种门阙形制仅见于定鼎门遗址,在国内其他地方还没有发现。
定鼎门与皇城正门端门之间为定鼎门大街,这是隋唐洛阳城中最为重要的街道,其宽度116米。
外郭城南宽北窄,略近方形。城墙全部用夯土筑成,稍呈弧形。东西两墙下面发现有石板砌的下水道。
外郭城有8个城门,西墙无门。南墙3门,自东向西为长夏门、隋建国门即唐定鼎门、隋白虎门即唐厚载门。东墙3门,自南向北为永通门、隋建阳门即唐建春门、隋上春门即唐上东门。北墙2门,东为隋喜宁门即唐安喜门,西为徽安门。
南墙3门和建春门等都是一门三道,城内街道横竖相交,形成棋盘式的布局。
在洛河以南有南北竖街12条,东西横街6条;洛河以北有南北竖街4条,东西横街3条。其中最著名的是定鼎门大街,又称天门街、天津街或天街,是南北主干道,现存长约3000米。
城内街道组成里坊,据《唐六典》及《旧唐书》等文献记载并结合考古钻探的实际情况可知,总数为109坊3市,即洛河南为81坊2市,洛河北为28坊1市。已勘查出洛河南的55个坊和洛河以北的9个坊,其余各坊市为今城所压或被洛河冲毁。
宫城位于外郭城的西北部,平面略呈长方形。中为夯筑,内外砌砖。南墙正中的唐应天门即隋则天门、东边的唐明德门即隋兴教门、西边的唐长乐门即隋光政门和北墙的玄武门、西墙的嘉豫门。
在宫城中轴线上,发现多处大片夯土殿址,西部有多处长方形基址和一处石砌圆形基址。应天门内右侧发现了为营建宫室而设置的窑场,存有大批注明官、匠或官工的印字砖瓦。
宫城东南侧自成一城,有东宫以及北部的陶光园、中部偏北的徽猷殿、西北部的九州池,特别重要的是宫城内武则天时的明堂遗址。
688年,武则天命拆毁乾元殿造明堂。有上下三层,中有巨木十围,上下贯通,号万象神宫。明堂相当壮观华丽,在圆形屋顶上,有展翅欲飞、饰以黄金的凤凰雕塑;中层的圆盖则盘有九龙。
在夯土殿基正中,有由4块大青石构成的巨型柱础。柱础外圈直径417米,内圈直径387米,这就进一步看清了宫城内宫殿的布局,确立了宫城、皇城内建筑的准确标志。
在明堂的北面,武则天又命造了一座天堂。天堂主要用来安放一尊大佛。史料记载,天堂共五层,它比明堂高得多,在第三层就可以俯视明堂全景。经调查,天堂中心柱础保存完好。
皇城围绕在宫城的东、南、西三面,其东西两侧与宫城之间形成夹城。
由于洛河北移,皇城东南部被冲毁,南墙仅存西段,皇城内发掘了隋代的子罗仓。其他许多小城和曜仪城在宫城之北,为狭长形,东西长约2100米,南北宽约120米。
曜仪城以北是圆壁城,圆壁城的北墙即外郭城北墙西段。这两座小城的断续城垣以及两城中部相通之门道和圆壁城北墙正中的龙光门。
在皇城东侧发现有东城,城址为纵长方形,在宫城东北角和西北角外,还有面积较小的东西隔城。
诸小城中最重要的是东城北面的含嘉仓城。城平面为长方形,有城门4座,即仓东门、中门圆壁门、北门德猷门、南门含嘉门。德猷门为单门道,门道留有车辙。
东北部和南半部有粮窖287座,东西成排,南北成行。其中9座出有铭砖,有唐代“调露”、“长寿”、“天授万岁通天”、“圣历”等年号,记载着粮窖在仓城中的方位,储粮的品种、数量,粮食来源、入窖年月、运输和管理人员的官职和姓名。1954年,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对隋唐洛阳城进行勘查;1959年调查了宫城、皇城及周围诸小城的平面布局,确定一些门址的位置,并发掘了皇城南墙的右掖门。
1960年至1965年,继续调查了街道、里坊及市场的位置,同时发掘了宫城。陆续在隋唐洛阳城内发现或发掘了定鼎门、天津桥、应天门、明堂、天堂等重要遗址。
1969年,河南省博物馆与洛阳博物馆联合调查、钻探和发掘了含嘉仓城;其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洛阳市博物馆和洛阳市文物工作队又多次在隋唐洛阳城遗址内进行发掘。
洛阳市隋唐城遗址植物园位于隋唐洛阳城遗址,始建于2005年12月,占地面积2800余亩,是以河南豫西地区地带性植物和隋唐城遗址文化为基础,坚持科学保护与合理利用相结合,集科研、科普、文化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性植物园。园内建设有千姿牡丹园、野趣水景园、木兰琼花园、百草园、梅园、竹园、桂花园等17个专类园区。
2021年8月,荣获2020年度洛阳市文明景区。
2022年2月12日,隋唐城遗址植物园入选2021-2025年全国科普教育基地第一批认定名单。
文化价值
洛阳在中国古代文明史、中国都城发展史中都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隋唐城遗址植物园的建设揭示了隋唐文化内涵,提示古都历史,促进了旅游事业和经济发展,为建设一座具有古都和地方特色的现代化洛阳城做出较大贡献。
隋唐城遗址植物园,是以洛阳的山水植物和隋唐遗址文化为基础;以遗址保护和促进当地植物产业发展为前提,集科研、科教、生产、旅游和文化娱乐为一体的我国第一个遗址植物园。以它为切入点,探索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遗址植物园规划设计之路,是非常有意义的事。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