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日,我翻到一本旧书。书本扉页里有这样一段话:我想带你去个地方,我呼吸过最纯净空气的地方。这里与我们的世界从未接触,这里的太阳·风马·天空·群星·温暖圣洁,无处再觅。这里有神灵庇佑的福祉,这里的遗迹虽然神圣却可以自由分享。我不再想你描述,我要带你去这个地方。
(一)
七月末,S城正是炙热天气,318国道上来往车辆如梭,我背了行囊正在等一辆班车将我远赴西藏的梦起航,我要去看枕下檀香飘缪《西藏地理杂志》以及萨顶顶《万物生》和旅藏诗人张子选《藏地诗篇》里提到的那个世界:雪域,经幡,神祗,喇嘛,圣殿,禅宗…
29日20点59分,小月,娟和我在锦城灯火阑珊,一川细雨时搭成T22成都--拉萨特快离开蜀地。
沿途风景从蜀国锦绣山河褪若可可西里草原苍茫,褪若沱沱河奔放,褪若青海湖平静,褪若唐古拉神圣。成群藏羚羊低头吃草,几头黑如滴滴水墨野牦牛在白雪皑皑山下漫摇遣步,湖水静谧仿佛进入酣甜梦,窗外似悬挂着幅幅中国古典写意画,一笔温润一笔豪情,一笔细腻一笔粗矿。窗与桌面处我放着自己惟一随身带着的《当这个世界还小的时候》,我极喜欢它的名字,内容是一些小故事我却并未深读几篇。绿皮车厢停在拉萨站瞬间,所有杂乱无章思绪暂静。脚踏着这方净土如所有旅藏人一般无异见这云低天蓝碧空,欢喜微燃。
(二)
太阳岛,世界上唯一一个白天日头都在正上方的地点,拉萨“日光之城”名字的缘由,光华兄如是说。它实际上是批发各种草药和四季衣衫,日常生活用品的市场。我眯着眼抬头望那耀眼的金轮,七八月本该流火天气,因这高海拔第一次觉得很冷。
撑伞路过神龙潭漫步向布达拉广场,当九百九十九间宫殿端正、巍然、屹立于面前,我默然颔首合手成什。这座圣殿,岁月积攒的传奇被世人传颂过千百遍再千百遍,我终于朝觐到你真身。
随僧于布达拉和神龙潭转经,手触在金铂的经筒上听前后缘人藏语祈祷想到历史如轮,辗过世人悲喜如芥朦胧间生出凄清来。若世间的旅程只为朝圣,途中餐风露宿虔诚如徒见得佛面也是不悔。然有些旅程踏破山河也到不了迦南之野,几世修为换与挚爱同游?
于色拉寺拜佛是在次日,它与甘丹寺,哲蚌寺合称为“拉萨三大寺”。从山门外望去有雄鹰在山腰盘旋,我们本打算上山一探鹰的面目,因不熟悉地形只好作罢。
山下红袍藏僧、信徒、各国游人擦肩而过,朝圣者一步一跪仰望寰宇,我持香混在信徒里唱梵语歌,在佛龛前举着哈达虔诚朝觐。圣殿内僧人正在做晚功,佛堂里梵语朗朗,酥油灯光晕燃煷,禅香旋绕让人仿佛置身于现世之外,好似自己几千年来一直在这里打坐诵经不曾入俗。天涯社区大旗猎猎在《骑行川藏》里有语:风霜帝朝几轮回,不掩佛语诵经晖。寺内有许多巨石,上面雕刻着精美唐卡,颜料均是用天然矿物研磨而成,鲜艳无比,据说经年不退。我骤然沉静,想起张子选先生的一首诗:
“远方如病 病如我心 此心此病主要由你构成
凡药三分毒 一大堆歌舞和幸福
面壁观修绿度母 太静似鼓 擂我肚腹。”
将走时听其他游客问到山腰上小房子作何用途,导游解说是拉萨市惟一的天葬台所以这里一直有秃鹫,我们顿时色变,窃喜还好当时没攀岩而去。
(三)
8月5日参观西藏博物馆恰逢免费开放日,壁画彩绘、藏戏面具、金银铜器、鎏金琉璃、经书契文、玉石刻章、象牙净瓶以及当地乐器和服饰一一陈列展现西藏卷佚浩繁历史。有一个展厅讲述西藏发展史,是西藏从贫瘠落后如何走到如今的开明繁华,还有一个展厅将从海拔40米的北京到拉萨火车站3650米沿途的风景照片排列在一起间歇播放。我们坐在冰凉的地板上,一遍遍的观看和傻笑,直到脖子酸痛才不舍离去。
原本是下午报团去纳木错,不巧当天旅行团却已客满。我们仨女生不知从哪里生出的孤胆雄心,略谋简算决定自行去纳木错。翌日于东交客运站坐班车去当雄,车上全是藏民,可怜的我们语言不通只能睡觉。到当雄受到中央美院的驴友影响又决定徒步兼搭便车赶往纳木错,途中又与一对在香格里拉邂逅而结伴共往西藏的情侣相识。天空低低的坠着几朵云翳,伸手可摘。路边不知明的或黄或蓝或紫色小野花,偶尔探出它倩影惹得我们惊喜连连,玛尼石成堆簇拥着风马旗迎风而舞。
因这一路景致,我们已暂忘目的地,惊觉这才是真正的旅游和修行。在最后一辆便车上,与纳木错的日落终于千里相会,此时风在梳头,鱼在漱口,夕阳似新娘般娇羞。整个天空最初犹如如金乌坠地,后来缓慢渐变成似被顽童打翻了金粉盒于海洋之中的残像,金色与蓝色交融,如仙境般梦幻,最后只剩半个铜盘悬在山那边。
农历七月七情人节,凌晨五点半,我裹了牧人旅馆厚重毛毯气喘吁吁往能看见太阳跳出湖面的山顶赶去,在海拔4718米处我僵得无法言语。纳木错湖东岸到西岸全长70多千米,由南岸到北岸宽30多千米,总面积为1900多平方千米,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咸水湖,湖水最深处超过33米与羊卓雍错,玛旁庸措并称“西藏三大圣湖”。湖水主要靠念青唐古拉山的冰雪融化后补给,湖水清澈透明。
七点二十,曙光乍现瞬间,近旁念青唐古拉山山顶上陈年积雪泛着佛光,犹如时在故城,老友伴我身畔静默敷座,听我娓娓诉说经年别恨。直到摄影爱好者拉我入景才缓缓掩上回忆柴扉,以背对镜头拥抱这天神遗落人间的蓝宝石—纳木错。日头照得背包温烫时,红嘴鸥与藏獒声声相合,送我们与纳木错和念青唐古拉山告别。
(四)
颠簸回到拉萨市区,与旅伴驻足八廊街尾,看五只白鸽斜掠过澄净天空,然后稳妥停在对面大昭寺屋顶上;舍利塔上经幡随风摇曳,经文依稀可辨;桑烟从白塔里徐徐溢出洗涤苍生,苦行僧衣衫褴褛一步一磕头跪过人群和熙攘长街;板车载满干果蜜饯轱辘经过,墙垛下皮肤黝黑午睡小男孩睁开慵懒双眼盯着它暂停复又远去……
帧帧幕幕如一卷旧光影般平和。
八廊街商贾林立,摊面上法器,珠宝饰物琳琅面目,色彩斑斓。我又买一顶灰毡帽信步由景却在不经意间逛进“古修哪”书店,仿佛是神指引下的一场艳遇。“古修哪”全木书架上西藏宗教、文化、艺术、历史、地理、民俗等相关书籍如名媛淑女轻轻绕过身侧等你对她蓦然间惊鸿一瞥,离去时我携《西藏文学》而归。
10号与同伴会和,11号向圣地回望挥别。再见,我在拖垃圾上迎风起歌的灿烂模样,再见,在纳木错一人看日出,三人捡垃圾时的忧戚以及逃票慢慢走过沙棘丛在远处等我们的广元老乡,驻守纳木错的桑大河,一路给我们指导的驴友们,骑摩托车领路的藏族小伙,车高原小孩子黝黑纯真面庞,还有搭便车翻过5190米那根措山垭口时,康巴汉子呼喊那声:拉索……
舒国治《流浪的艺术》里有这样几句话:太多人终其一世不曾有此立于天地间之感受,其实何曾难了?局促市廛多致蒙蔽而已。惟在旅途迢遥、筋骨劳顿、万念俱简之后于空旷荒辽中恰能得之。我始终觉得一个人于荒野孤旅是种最决绝的姿态,最清醒、纯净、简单的思想。正如徐霞客山一程,水一程,为遍访名山大川探秘自然奥妙不惧野兽洪荒。行者无疆,处处皆可为道。
无论我这一生再去到哪里,再看怎样景致,西藏是我掩不上的一道黉门。我将永远铭记有一夜,夜凉如水,氛围安静得像是恶意袭人。我搬来椅子裹了厚厚的披肩在海拔四千米高原上与星群对望,衍生出群星见我多妩媚,我见群星应如是的错觉。天空中耀眼星群像是我在某个夏天翻出练习曲《849》第8条那篇一拍由八个三十二分音符组成的谱子般排列密集。因这样的星空我不愿闭上眼睛,心情恰如舞曲般愉悦,直到寒气浸骨,湿霜染鬓才悻悻回屋。
(五)
窗外铁轨上往来列车如鲫,背后一路格桑和青稞已经在为九月的秋雨论辩。绿皮车厢载着我向北远离,虽然我走过路,看过景,累过心,可我还是未曾摒弃身上的浮夸和躁动依旧带着我的草莽性情在路上走着。
这世界人来人往,我只得向马问路,殷殷探询于我现世归处。
以下是旅途中的一些片段:
在西藏古老的神话里,在当地牧羊人和狩猎者的民歌和传说里,念青唐古拉山和纳木错湖,不仅是西藏最引人注目的神山圣湖,而且是,生死相依的情人。
纳木错,位于西藏自治区中部,是西藏第二大湖泊,也是中国第三大的咸水湖。湖面海拔4718米,形状近似长方形,东西长70多千米,南北宽30多千米,面积约1920km²。
早期的科学考察认为,纳木错的最大深度为33米,但最近两年对湖泊的重新测量发现,纳木错最深处超过了120米。蓄水量768亿立方米,为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型湖泊。
“纳木错”为藏语,蒙古语名称为“腾格里海”,都是“天湖”之意。纳木错是西藏的“三大圣湖”之一。 纳木措是古象雄佛法雍仲本教的第一神湖,为著名的佛教圣地之一。
这是我第三次来到纳木错,这次的天气最好
驻足湖边,阵阵清新凉爽的湖风拂面,眼前仙境,圣洁无暇,醉人心扉。
纳木错优美的弧形水线,湛蓝的湖水,仿佛冰清玉洁的仙女,婀娜妩媚、风姿绰约,令人难以忘怀。
湖水清澈见底,冰凉刺骨,让人不忍有半点侵犯之心。雪山与湖水相映,静美的景致令人陶醉。
圣洁的蓝与白是纳木错永远动人的主色调。亲临次境,让人仿佛来到一个蓝色的世界,淡蓝、灰蓝、深蓝、天蓝、湖蓝、蓝绿、蓝紫,这些由浅而深的蓝色,似乎包容了世界上一切的蓝色,带给人绝妙的视觉享受。
纳木错湖对虔诚的佛教徒来说是他们心目中的圣湖,每到农历羊年,就有成千上万的朝圣者,不远万里来到这里,徒步绕湖一周,以期获得神灵的祝福。
念青唐古拉山,因纳木错湖的衬托,而显得更加英俊挺拔,纳木错湖因为,念青唐古拉山的倒映,而愈加绮丽动人。是的,它们,相偎相依、永不分离。
我们的车在离开纳木错,行驶在草原上的时候,同车的所有人,都和我一样,频频回头遥望着,这天边的圣湖。我想大家都和我一样,要拼命的记下,这神秘、宁静、圣洁的,纳木错。
那一日
我闭目在经殿的香雾中
蓦然听见你诵经的真言
那一月
我摇动所有的经筒,不为超度
只为触摸你的指尖
那一年
磕长头匍匐在山路,不为觐见
只为贴着你的温暖
那一世
转山转水转佛塔,不为修来世
只为途中与你相见
那一刻
我升起风马,不为乞福
只为守候你的到来
那一天
垒起玛尼堆,不为修德
只为投下你心湖的石子
那一夜
听一宿梵唱,不为参悟
只为寻找你的一丝气息
那一瞬
我飞羽成仙,不为长生
只为佑你平安喜乐
那一日,那一月,那一年,那一世……
只是,就在那一夜
我忘却了所有
抛却了信仰,舍弃了轮回
只为,那曾在佛前哭泣的玫瑰
早已失去旧日的光泽
仓央嘉措的诗集很美
打量群山,下马解鞍去攀岩
| 田霁春 |
○
1 眼前是苍莽的山峦。
此刻,我踏一路的落叶而行,秋色簇拥着我。
山,对每一个攀登者都永远敞开胸怀。
我在西藏的山间穿行,我在群山的部落里放歌,我是风的化身;我在水的幽蓝里荡舟,我是铮铮的琴弦。每一座山都有无数种表情,或者妩媚或者庄严,它的粗粝和它高贵的头颅;每一道水都有无数种流向,它哗哗的音韵,似梦若禅,它诱惑着我去打捞岁月之河遗落的往事,万千。
2
一座座山臂膀相挽,依偎着,绵延着,总有几座雪峰高耸,远远望去,心底时常有无数种丰富的语句溢出,抑或无数种感受奔涌而来。
雪覆盖了水上的惊骇,水撞击出千堆飞雪。
群山耸立作为力量不衰的基石。一座山,一个民族性格的摇篮。
纵然皑皑冰雪,攀岩者的心头却有一团烈火在燃,那火,演绎着生命坚韧的华美。所有的登山者,绝不是一个丢三落四的人,他登的是命运之船,脚下不容闪失,胸中充满信念。他们撞见过星星,他们和风暴较量,他们是潜伏在云端的猎鹰。
3 打量群山,我下马解鞍试图来一次攀岩。
登上一座山,却发现,依旧是那道山坡,却不再陡峭;依旧是那座山峦,却不再如往日般狰狞地横在眼前。因为,自己的双脚已经踩在山巅,无数的气象万千都在脚下蜿蜒。挑战成功,站在这一方精神陆地,换一种角度把山河俯瞰。
此刻,山在我的眼里展现出玉宇的开阔,它是九万里风雷过境的碾压,它是力与力的组合、光与光的交错,更是阳刚之气和阴柔之美的融合。
4
许是你也有这样的体验,继续上路,路上打败无数的困苦艰难,用身体丈量大山,行进在向死而生的陡峭山岩,有无敌也有敬畏。到达山顶,攀登者一副雪染若神的容颜,那是激情与梦想的挥洒,那是阳光与山风的浇筑。
攀岩,为的是追求精神高度的壮美,有妥协也有承担,它是追求无限风光在险峰必经的路段。在大山的家族,迷恋上攀岩的人,任由灵魂骚动,是性格所向,还是青春的英姿勃发与时代浑厚的使然?
登山是优秀者孤傲的行动宣言。
试问,我们生活的每一天,何尝不是在攀岩。
作者简介:
田霁春 ,西藏作协会员。作品散见于《西藏日报》《西藏文学》《中国诗歌网》等。
周敏
今年夏天格外热。才七月初,全国不少城市的最高温度已经突破了四十摄氏度,比往年提前了近半个月。这时,最想看到的颜色,莫过于自带清凉感的蓝色了。
人类偏爱蓝色是有悠久 历史 的,蓝色令我们联想到大海的深邃,蓝天的辽远以及星空的宁静。除了清凉,蓝色还带给人们心理上深深的抚慰。
然而,蓝色却是自然界最稀有的颜色。在植物的花朵、动物的身上以及岩石中,蓝色都出奇地稀少。据统计,在近30万种已知的开花植物中,开蓝色花的植物只占不到10%。这是什么原因呢?
为什么自然界里,开蓝色花的植物那么少呢?该图摄于西藏。 阿珠 图
花朵的颜色与气味,是植物的“原始吸引力”,其功能与本质,都是提高对传粉动物的吸引力。蓝色花多盛放于高海拔地带,如我国的西南地区与青藏高原,且多为昆虫授粉的草本植物,其中的原因并不像我们想像的那么浪漫——那是迫于生存压力演化出来的。
对植物来说,高寒地带的生存环境是极其严酷的:紫外光强,气候寒冷且变化无常,传粉昆虫也相对减少。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的相关研究表明, 在高海拔地区,众多高山植物的传粉昆虫通常都是熊蜂 。
熊蜂对低温环境适应力强,却偏爱蓝色花,这迫使部分植物忽略合成蓝色色素的高额成本,开出蓝色花以确保授粉成功。西北农林 科技 大学的一项研究也表明,对传粉者的竞争压力可能是蓝色花的主要进化动力。
吸引传粉者完成授粉,从而结出果实,保证后代的繁衍,这就是植物开花唯一的目的。“崇尚简单,直抵目的,为自然造物之精髓。”——我想起了梭罗说过的这句话,真是精辟的总结。
此外,高原上日照强烈,植物需要积累更多的花青素来抵御紫外线,呈现在花瓣的颜色上面,就是蓝紫色。
现在,正是到西南地区与青藏高原观赏蓝色高山花卉的最佳时节。这些美丽出尘的蓝花,集中来自以下几个家族:
龙胆:高原蓝花的旗舰
龙胆科是“高山名花”三大家族之一(另外两个是杜鹃花科与报春花科),集中了高原上种类最多的蓝色花,堪称高原蓝花的旗舰。我国共有250种龙胆,大多数种类集中分布于西南地区,主要生长在高山流石滩、高山草甸和灌木丛中。
那些蓝沁沁的,就像世界上最古老的海水一样的龙胆花,大都极其华丽,蓝色的花朵上常点缀着美丽的斑点或脉纹。它们常成片生长,像星星一样散落在高山草甸上,惹人遐思。
三歧龙胆(Gentiana trichotoma)是高山龙胆中极具辨识度的一种,因花序三歧分枝而得名。植株高约三十四厘米,花冠蓝色,狭漏斗形或漏斗形,上面有长短不一的细条纹;花萼倒锥形,花萼裂片大,直立或稍开展。
三歧龙胆,龙胆科龙胆属,花期7-9月。 本文除特别注明外均拍摄于川西高原的康定、金川等地,均为作者周敏 图
肾叶龙胆(Gentiana crassuloides)植株矮小铺散,基部多分枝,单花生于小枝顶端。它的花虽然很小,却蓝得非常讨人喜欢:花冠上部蓝色或蓝紫色,下部黄绿色,檐部五裂,裂片之间有边缘啮蚀形的褶,乍一看似乎有着十枚花裂片一样,这是龙胆的典型特征。对生的茎上部叶与直立的花萼裂片均为肾形。
肾叶龙胆,花期6-9月。
除了龙胆属,龙胆科的另一种明星植物是湿生扁蕾(Gentianopsis paludosa)。它的花单生于茎与分枝的顶端,花梗长且直立;整朵花有着丝绸般的光泽,宽筒状的花冠蓝得纯正而华丽,四枚花冠裂片下部的两侧有明显的细条裂齿。湿生扁蕾区别于同属种的特征主要是花萼,长为花冠之半,两对萼裂片近等长,内面一对裂片较宽,呈三角形。
湿生扁蕾,龙胆科扁蕾属,花期7-10月。
翠雀:成群嬉戏的蓝精灵
翠雀,光听这个名字你都大致能推测出它的样子:花是蓝色或蓝紫色的,拖着一只长长的尾巴(植物学上叫做“距”),像极了一只小鸟。这个特征,令它在众多的高原蓝花中有了极其鲜明的标志。
翠雀属是高原上另一个最具代表性的蓝花家族,清一色的高颜值。我国有100多种,大多数种分布在四川西部、云南北部与西藏东部的高山地区。
翠雀很容易亲近。在川西高原上,大路边就常能遇见。它们的茎细而高,疾风过处,成串的花便雀跃不已,就像一群聚在一起嬉戏的蓝精灵。
翠雀最奇特的地方,是大而艳丽的蓝色“花瓣”,其实是五枚花瓣状的萼片,那根长长的雀尾,就是由上萼片延伸出去的萼距。从正面看,花中心的两坨**或白色髯毛像极了两只眼睛,这是两枚退化雄蕊,真正的花瓣反倒很小。
大而艳丽的蓝色“花瓣”,其实是五枚花瓣状的萼片。
翠雀属的定种是公认的难,除了花的特征,还需要观察花序、花梗、小苞片、叶片等的特征及被毛情况,一个也不能少。展毛翠雀花(Delphinium kamaonense varglabrescens)是在海拔3700多米的金川情人海路边遇见的,主要的特征有以下几个:总状花序,每序有花十来朵;萼距水平开展,长于上萼片;退化雄蕊与萼片同色;腹面中央髯毛为**;小苞片位于花梗中部,花序轴与花梗均疏被毛。
展毛翠雀花,毛茛科翠雀属,花期6-8月。
党参与沙参:淡蓝色风铃
行走在高原上,总能看到很多大大小小的、花似铃铛的植物,大多是清雅的淡蓝色。它们大多是桔梗科的,党参或沙参。
党参属在我国约有40种,全国均产,但主产于西南各省区。大花党参(Codonopsis nervosa varmacrantha)是其中最美丽的一种,在高山草甸、云顶花海或是路边,都能看到它的花葶高高地伸出来,每枝上面只有一朵花,大如铜铃——党参属的学名“Codonopsis”,意思就是“钟形的”或“铃形的”;下垂的淡蓝色花冠先端五浅裂,裂片外部顶端被毛,外面有着蓝白色的脉纹。
辨识党参,茎的形态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分类特征。茎直立或多少蔓生的,归臭参组,大花党参就属于这一组,其主茎上叶少而小,基部多分枝。花萼的特征也很重要,它的花萼筒部呈半球形,上面常有十条明显的辐射脉;花萼裂片5枚,裂片边缘向侧后卷叠,全面被毛——这是它与原变种脉花党参(Codonopsis nervosa)的主要区别。
大花党参,桔梗科党参属,花期7-10月。
甘孜沙参(Adenophora jasionifolia)是我在康定塔公大草原路边遇见的,成片成串的淡蓝色花朵在草丛中随风摇曳,见之心喜。它的花冠呈漏斗状,分裂可至花冠的一半,区别于沙参属相似种的特征之一是花萼常为灰色,花萼裂片边缘有多对瘤状小齿。
甘孜沙参,桔梗科沙参属,花期7-8月。
紫堇:青鸟不传云外信
生长于高山草甸的紫堇,以其独特的气质深受植物爱好者的青睐。特别是其中那些开蓝色花的,更是美得仿佛来自另一个不惹尘埃的世界。我国有350多种紫堇,南北各地均有分布,但以西南部最集中。
紫堇花形奇特,就像一只小鸟,紫堇属的学名“Corydalis”意思就是“云雀”。但凡长得像鸟雀的花,结构都异常复杂精巧:紫堇属的4枚花瓣,分为内外两轮;外轮的2枚分为上花瓣与下花瓣,上花瓣前端扩展成伸展的花瓣片,后部反向延长成直伸、上翘或下弯的距,跟下花瓣的形状通常不同。两侧内花瓣同形,先端粘合先端粘合在一起,把雄蕊与雌蕊全部包裹在里面。
上下花瓣与距的形态变化多姿,是辨识紫堇的最重要特征。曲花紫堇(Corydalis curviflora)的花呈亮蓝色,上花瓣的花瓣片为舟状宽卵形,先端具短尖,背部有鸡冠状突起,下花瓣宽倒卵形,先端圆,具短尖;距圆筒形,粗壮,末端向上弯曲。总状花序顶生,密集多花。
曲花紫堇,**科紫堇属,花期5-8月。
尖瓣紫堇(Corydalis oxypetala)也是顶生的总状花序,花瓣蓝色,上花瓣的花瓣片卵形,背部具矮鸡冠状突起;下花瓣长倒披针形,鸡冠状突起矮小;距近圆锥形。
尖瓣紫堇(Corydalis oxypetala),花期7-9月。南山摄于云南。
绿绒蒿:离“天堂”最近的花
绿绒蒿大概是最具传奇色彩的高原之花,它们可以在雪线附近绽放,因而被称为离“天堂”最近的花。绿绒蒿属有50多种,除1种产西欧外,其余均分布于东亚的中国一喜马拉雅地区。我国有40余种,集中分布于西南部。
绿绒蒿的花,跟它们所生长的高寒环境形成强烈反差。高原的生境对植物来说都是非常严酷的挑战,它们却开出了美得令人窒息的花——花瓣薄如蝉翼,吹弹可破,颜色更是纯净到极致,几如梦幻。难怪很多西方植物学家为它魂牵梦萦,称之为“喜马拉雅蓝**”。
绿绒蒿属里,开蓝色或蓝紫色花的有很多种,辨识它们的主要特征是花序形态与叶片的生长情况。总状绿绒蒿(Meconopsis racemosa)的叶基生及茎生,多朵花排列成具苞片的总状花序;花瓣5-8枚,天蓝色或蓝紫色。植株高20-50厘米,全株被坚硬而平展的硬刺。
总状绿绒蒿,**科绿绒蒿属,花期5-11月。摄于四川巴朗山。 陈湛 图
藿香叶绿绒蒿(Meconopsis betonicifolia)的蓝非常特别,是一种接近透明的天蓝色,很有梦幻气息。它的花瓣通常4-6枚,花序特别,3-6朵生于最上部茎生叶腋内;既有基生叶,也有茎生叶,最上部的茎生叶丛生成假轮生状。
藿香叶绿绒蒿,花期6-11月。摄于西藏。 阿珠 图
多刺绿绒蒿,花期6-9月。摄于西藏。 阿珠 图
多刺绿绒蒿(Meconopsis horridula),听到这个硬朗的名字,你能想像出它惊心动魄的美丽吗?它的一身上下都布满了坚硬而平展的刺:花单生于基生花葶上,花葶5-12或更多,密被平展的刺;植株高15-20厘米,叶全部基生,两面也都是硬刺。这些刚硬的刺,将它蓝紫色的花朵反衬得格外娇柔,也格外打动人心。
(作者周敏,资深媒体人,博物爱好者,参与编写《认识中国植物 西南分册》,个人公众号:植物上瘾者。 )
校对:丁晓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