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螳螂要比公螳螂大。它们头上的触须,就是公螳螂的触须又长又粗壮,雌的呢则是又短又细。我们还可以看螳螂的腹部节数,从根部最下面开始往上数,如果有8节那就是公的,6节的话就是母的。看它们的尾部,公的尾部有2根触须,雌的有4根。
昆虫记螳螂读后感篇一
看了《昆虫记》后,这本书使我十分着迷, 原来昆虫世界有这么多的奥秘,我知道了:凌晨,蝉是怎样脱壳;屎壳螂是如何滚粪球的;蚂蚁是怎样去吃蚜虫的分泌物。还弄清了:“螟蛉之子”是错误的,蜂抓青虫不是当成自己的儿子养,而是为自己的后代安排食物。
第一次读《昆虫记》,不知怎么的它就吸引了我。这是一部描述昆虫们生育、劳作、狩猎与死亡的科普书,平实的文字,清新自然;幽默的叙述,惹人捧腹……人性化的虫子们翩然登场,多么奇异、有趣的故事啊!法布尔的《昆虫记》,让我没有梦幻感,那些具体而详细的文字,不时让我感觉到放大镜、潮湿、星辰,还有虫子气味的存在,仿佛置身于现场一样。被我忽视太久了的昆虫的身影,及它们嚣张的鸣叫,一下子聚拢过来,我屏住呼吸,然后,凭它们穿透了我心灵的幽暗。是法布尔,让我看到了昆虫跟我们人类在生与死,劳动与掠夺等许多问题上都有着惊人的相似。《昆虫记》不是作家创造出来的世界,它不同于小说,它们是最基本的事实!是法布尔生活的每一天每一夜,是独自的,安静的,几乎与世隔绝的寂寞与艰辛。我仰起了头,这一刻,我非常想仰起我的头,像仰望星空一样,来对待昆虫们存在的奥秘。它使我第一次进入了一个生动的昆虫世界。
于是,我接着往下看《昆虫记》。
接着往下看,《昆虫记》是一个个有趣的故事:“螳螂是一种十分凶残的动物,然而在它刚刚拥有生命的初期,也会牺牲在个头儿最小的蚂蚁的魔爪下。”蜘蛛织网,“即使用了圆规、尺子之类的工具,也没有一个设计家能画出一个比这更规范的网来”, 丰富的故事情节使我浮想联翩。 看着看着,这些虫子们渐渐地清晰起来,我思考着:如果我们保护环境,不污染环境,这些虫子是不是还会在呢现在的'环境恶化,又是不是在以后还会有呢我仔细地想着这彼此之间的关系,这一次的阅读,《昆虫记》为我打开了一扇全新的门。
当我继续阅读《昆虫记》时,我看到法布尔细致入微地观察毛虫的旅行,我看到他不顾危险捕捉黄蜂,我看到他大胆假设、谨慎实验、反复推敲实验过程与数据,一步一步推断高鼻蜂毒针的作用时间与效果,萤的捕食过程,捕蝇蜂处理猎物的方法,孔雀蛾的远距离联络……一次实验失败了,他收集数据、分析原因,转身又设计下一次。严谨的实验方法,大胆的质疑精神,勤勉的作风。这一次,我感觉到了 “科学精神”及其博大精深的内涵。
昆虫学家法布尔以人性关照虫性,千辛万苦写出传世巨著《昆虫记》,为人间留下一座富含知识、趣味、美感和思想的散文宝藏。它行文生动活泼,语调轻松诙谐,充满了盎然的情趣。在作者的笔下,杨柳天牛像个吝啬鬼,身穿一件似乎"缺了布料"的短身燕尾礼服;小甲虫"为它的后代作出无私的奉献,为儿女操碎了心";而被毒蜘蛛咬伤的小麻雀,也会"愉快地进食,如果我们喂食动作慢了,他甚至会像婴儿般哭闹"。多么可爱的小生灵!难怪鲁迅把《昆虫记》奉为"讲昆虫生活"的楷模。
我叹服法布尔为探索大自然付出的精神,让我感受到了昆虫与环境息息相关,又让我感受到了作者的独具匠心和细微的观察。《昆虫记》让我眼界开阔了,看待问题的角度不一样了,理解问题的深度也将超越以往。我觉得 《昆虫记》是值得一生阅读的好书, 我想无论是谁,只要认真地阅读一下 《昆虫记》,读出滋味,读出感想,一定可以知道得更多。
昆虫记螳螂读后感篇二看了《昆虫记》后,这本书使我十分的着迷, 原来昆虫世界有这么多的奥秘,我知道了:蝉是怎样脱壳的;屎壳螂是如何滚粪球的;蚂蚁是怎样去吃蚜虫的分泌物的等等。
《昆虫记》里有一篇文章是专门讲讲螳螂的,使我对螳螂这种昆虫有了全新的认识。古人云“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其实,在现实生活中,螳螂却是个强者。
首先,螳螂很聪明。它筑的巢穴洞口都是朝南的,这样便于卵宝宝们吸收阳光,快快成长。而且,螳螂妈妈会把卵放在最接近洞口的地方,便于螳螂宝宝能够快速地离开巢穴,离开生死线。
其次,螳螂很勇猛。像秋风扫落叶一样的对待敌人,是螳螂永不改变的信条。任何昆虫甚至是个头比自己大得多的灰蝗虫,它也毫不畏惧,勇敢战斗,直到吃掉对方。
最后,螳螂还是个生态平衡系统的捍卫者。刚出生的小螳螂一律成了蚂蚁、壁虎、野蜂等动物营养美餐,为他们的成长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母螳螂产卵上千,最终只能存活一到两只,所以,年复一年,螳螂的数量基本保持不变。
了解了螳螂之后,让我感触很深。我们人类既要学习螳螂的聪明、勇敢,更要向螳螂学习,做一个对自然环境有用的人,而不是破坏生态平衡的人。我们要保护绿化,爱惜水源,而不能乱砍乱伐,人为地去破坏坏境。
昆虫记螳螂读后感篇三我有一套让我百读不厌的书——《昆虫记》,这是伟大的昆虫学家——法布尔写得。最让我喜欢的是第10本中的一个故事《霸王镰刀手》螳螂“阿郎”。螳螂“阿郎”有着锋利的“镰刀”,有力的四肢,轻盈的身体,还有着非常非常大的胃口。在比赛时,他不仅仅把所有的选手打得落花流水,还把强大的蝗虫也吃掉了,无论蝗虫怎样死死挣扎,依然无法逃出阿棠的魔爪。最后连裁判竹节虫也不例外。而凶猛无比的螳螂“阿郎”却被一个弱小的螳螂**“阿棠”吃了。这是怎么回事呢法布尔继续观察,只见“阿某”**爬到“阿郎”的身上,慢慢地把他吃掉。原来,“阿棠”**生小宝宝时,要充分的营养,所以她只能把他的丈夫吃了,给她补充营养。我想:这真是一个了不起的昆虫学家,这么细密的东西也会被他发现,真厉害!
俗话说:“好书就是好朋友。”我已经和这本书交上朋友了,你呢
在《昆虫记》中,法布尔生动地描绘了螳螂的母爱。以下是一些螳螂母爱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螳螂在产卵时,会谨慎地选择地方。它们通常会在比较高的地方,比如树枝、草丛等处,产下它们的卵。这可以确保它们的卵能够远离地面上的天敌,并且更容易被阳光和新鲜空气所触及。
2 螳螂在产卵后,会非常小心地保护自己的卵。它们会长时间地留在卵的旁边,以便在需要的时候保护自己的后代。即使在离开的时候,螳螂也会确保自己的卵不受任何伤害。
3 螳螂的母爱还体现在它们对后代的照顾上。当小螳螂孵化出来后,螳螂妈妈会非常耐心地教导它们如何生存。它们会教小螳螂如何捕食、如何避免被天敌发现等等。
4 螳螂妈妈还会用自己的身体来保护自己的孩子。当小螳螂需要躲避危险时,螳螂妈妈会用自己的身体挡在小螳螂的上面,以便保护它们免受伤害。
在《昆虫记》中,法布尔对螳螂的母爱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他赞美了螳螂这种伟大的母性,并认为螳螂的母爱是昆虫世界中最感人的事情之一。
母螳螂吃公螳螂时,公螳螂为啥不逃跑?这个问题非常有趣,你知道原因吗?
母螳螂为什么要吃公螳螂?
关于母螳螂在一起繁殖的时候吃公螳螂的故事,几乎人所共知。很多人以为,母螳螂太凶残了,为了自己的生存,竟然心肠那么歹毒,把自己的丈夫都毫不犹豫吞到肚子里,真是最毒母螳螂心啊。
也有的人说,公螳螂太伟大了,为了传宗接代甘愿牺牲自己,为了爱情情愿毁灭自己,这种精神叫人感动。
不过有的人说,螳螂哪有那么高尚,他们不过是动物而已,哪有人的思维?
更有人猜测,螳螂们没有足够的食物过冬,母螳螂是靠卵子过冬的,没有了卵子的公螳螂无法过冬,宁愿选择死亡。
那么真相是什么呢。动物学家专门把一只公螳螂和一只母螳螂放到一个笼子里,这个母螳螂是饿了七天的母螳螂,所以母螳螂一进到笼子就毫不犹豫吃掉了那只公螳螂。
动物学家又把另外一只公螳螂和母螳螂放到一个笼子里,这个笼子里的母螳螂吃的非常爆,所以母螳螂对公螳螂没有什么敌意,也没有伤害它的意思,反而跟它非常亲热,产生了友好行为。
这就说明,并非是每一次发生亲密,公螳螂都必然会成为牺牲品,所以公螳螂没有必要抱有戒心。而一旦公螳螂看出母螳螂有谋害自己的图谋的时候,也会拼命逃跑。
那么在有的情况下,公螳螂为什么不跑呢?
原来母螳螂身强力壮,比公螳螂体格大,在亲密的时候,公螳螂全神贯注,不会料到母螳螂会袭击自己。在自然界中,体格大的动物不一定就是最强者,而在同类中,体格大的,一定比体积小的要厉害,体格大的就是强者,反抗也没有用。
最关键的是,公螳螂在被吃掉的时候,它是没有一点防备的,而且母螳螂攻击公螳螂的部位非常关键,直接向公螳螂的胸部发起致命一击,公螳螂根本没有时间反应,也没有办法有效反击,稀里糊涂就丧命了。
而且毕竟亲密是为了传宗接代的使命,公螳螂是没有丝毫警惕的,对于母螳螂的动机,公螳螂没有一点预感,所以就显得非常被动,被吃掉也就见怪不怪了。而那些公螳螂被吃掉了,失去了表达能力,生命也终结了,不可能把自己的遭遇向螳螂兄弟们诉说,让大家知道母螳螂的无情,提醒大家跟母螳螂在一起的时候提高警惕。
因此,公螳螂一代又一代在母螳螂解饿难捱的时候,就成为了母螳螂的每餐,同样的悲剧一直在上演,没有结束的时候,这也是动物界的一个生存法则。
法布尔眼中的螳螂:
螳螂的外表很威风,它的胳膊像尖刀一样锋利。头部是三角状,因为三角形是世界上最坚固的形状。螳螂的身体像是树叶卷起来的,这能让它隐蔽自己。如果躲在树上,经过的昆虫还没发现螳螂就被捉住成为食物了。螳螂是一种非常残酷无情的昆虫,母螳螂生下宝宝后就头也不回地离开了。母螳螂的食量比雄螳螂要大好几倍,因为她要获得各种昆虫的营养来维持自己和卵囊中宝宝的健康,甚至会吃下雄螳螂作为食物。就算是蚂蚁这么小的昆虫路过,螳螂也不会放过,而是快速地把它们吃掉。
这是一篇妙趣横生的小品文。作者采用生动活泼的笔法,把螳螂写得活灵活现,具有很强的可读性。这也是法布尔《昆虫记》整部书的特色。鲁迅曾把《昆虫记》称为“讲昆虫故事”“讲昆虫生活”的楷模。周作人说:“比看那些无聊的小说戏剧更有趣味,更有意义。”的确如此,法布尔笔下的蝈蝈是鲜活的,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本人对生命的尊重与热爱。
本文没有丝毫机械呆板的介绍,自始至终饶有兴趣。文中表现出的作者仔细观察,细心揣摩的探索创新精神是十分可贵的,能对学生产生良好的影响。
从体型上看,母的很壮,肚子大,可以用彪悍来形容,相比雌虫,雄虫则纤细的多,个头也小很多,然后是性器官,雄性尾部像是个铲子,相比雌虫还多两个小尾须,而雌虫更像是锥形巧克力还突出个揪揪,从头上的触角来看,雄虫的长而粗壮,雌的短而较细,该有人问有没有简单的办法鉴别公母当然有,将螳螂翻成仰面,从最后那对足的根部的下一节开始数,8节是公的,6节是母的对于种类的鉴别,常见种有中华大刀螳,狭翅大刀螳,枯叶大刀螳(南方有),广腹螳,棕静螳,薄翅螳,勇斧螳(南方有)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