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端午节肯定要去惠州的“马尔代夫”——三角洲岛
2、曾经有人这么形容三角洲岛:“有如大海上的世外桃源,海水清澈碧绿,沙滩洁白无瑕,海底珊瑚琳琅满目,动物石像景观千姿百态,惟妙惟肖”。是的,三角洲岛的水是整个巽寮湾最干净的,它以“水清,石奇,沙幼”三绝著称于南海,有“中国马尔代夫”的美誉。
3、三角洲岛是中国第一个拥有合法产权的私人海岛,也是中国首家按“马尔代夫式”开发利用的海岛度假圣地,比起商业化程度较高的巽寮湾,三角洲岛相对更加清幽、静谧。喜欢安静一点的海边可以来这里,水蓝得很舒服,凹下造型,拍几张照,让你在假装去了一趟马尔代夫哈哈哈。
4、游玩攻略
潜水:三角洲岛是很棒的潜水之地,它地处大亚湾的内湾,不受台风海啸等海洋灾害的影响,也没有危险的海洋生物侵袭,海水温度适宜。海岛周围的水域,由于保护良好,鱼群很多,珊瑚遍底,让你在潜水的时候感受另一个世界。价格:岛上浮潜免费,到服务大厅领眼镜,用完归还就可以啦。深潜的价格是300元/人起,具体的要看岛上哟!
观海上日出:早早起床,看三角洲岛的绝美日出,视觉享受盛宴!
5、岛上娱乐项目:沙滩排球、沙滩摩托车、水上摩托艇等
6、住宿推荐:海王星精品酒店是按照准五标准装修的,“西欧风格”,一进去就感受到视觉的冲击,色彩斑斓!打破传统酒店风格,能体验不一样的入住氛围!酒店设有200间客房分为3种房型:山景房、高级海景房、豪华海景房。每种房型都带有独立阳台,可全方位满足入住者的需求,酒店私家沙滩长达500米冠绝私家沙滩之最!下楼走出去就是沙滩!!超级方便~
主题: 反映社会公德心问题,通过这有趣的小品反映社会公德心问题引起关注.
场景说明: 此场景发生在马路的红绿相对的灯人行路旁, 布景可以用一幅车水马龙,人来人往的场景图来做布景!
(注意一定要用一个红绿灯的标志,最好这个标志是可以变换成红,绿的,这是故事的关键.)
故事发生地点: 马路的红绿灯相对的斑马线
演出时间: 3~5分钟
道具: 背景图,一个红绿灯的标志,斑马线,红丝带
人物: (一男一女, 2人)
女主人公: 杨xx
男主人公: 陈xx
小品的故事内容:通过女主人公与男主人公一次“美丽”的邂逅相遇,反映出现今时下,还有很多人不遵守交通规则乱闯红绿灯,没有公德
2021年5月底,我又来了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从接到通知,到出行只有短短的三天时间。收拾心绪,准备简单的行囊,一路向东海之滨的福州而来。
下了飞机之后,并没有想象中的湿润炎热,反而因是深夜,有一丝雨后的凉意。到达住宿地点时已是凌晨一点,一路奔波的疲劳终于释放了。
一、热与柔
第二天一早,在院里漫步,许多从未见过的树高高低低的,大树高大挺直,叶子圆而又从中裂开,与同伴笑曰像“屁股”。小树低矮,开着小花,叶子新绿新绿的,很有生机。雨后的空气潮潮的,润润的,不一会儿身上就开始出汗。初步领教了福州的天气,不是火炉胜似火炉。
第一次来到一座城市,我总是喜欢边走边看,街边小巷熙攘的人们各自忙碌着,生活的状态都写在脸上,写在或急迫或悠闲的动作中。市井生活充满了烟火气息,最抚凡人心。住处周边就是一条小街,路两边的房子年代很久远了,看上去老旧。清晨,小菜铺子里最忙碌,几样海鲜摆在店门口,常见的是蛤蜊和﨡子,还有新鲜的带鱼和虾。看着主妇们熟练地挑选着蛤蜊和﨡子,我可真是看不出怎样区分好坏的。偶尔看到挑着担卖螃蟹的,那螃蟹被粗略地捆扎着,青玉色,蟹肉鼓涨得仿佛要裂出来似的。
傍晚时分,各家饭馆就热闹起来,大排档名副其实,简单的陈设,客人们来了点几道菜,就在喝酒划拳的喧闹声中开始了夜晚的生活。这里许多店铺都通宵营业,哪里都有勤劳的人。深夜了,那么小的店铺还在营业,很佩服这些努力生活的人。随着对闽南文化的了解加深,越来越发现,“爱拼才会赢”已是闽南人的精神内核。每一个独立的个体都是城市文化的星点汇集,一群拼搏的人兴旺了一座海滨城市,变成了今日富庶之城。
深夜的福州是一座热闹的城市。而白天的福州,是一座名副其实古老的城市。
这里是榕树的天下。到处都有榕树,满眼绿色,遮蔽阴凉。福州靠海临江,亚热带气候的温润环境,造就出一座榕树古城。街边的榕树没有一颗是年轻的,常见的有两人环抱的大树,弯曲的树干顺势生长,垂下长长的树须,看上去像沧桑老人。有的榕树斜着身子,把枝条伸向马路,默契地组成了林荫道。一颗一颗,独立而并不远离,静静地看着马路上行人车辆穿流而过,守护着这座城市。
榕树的根系发达,随处都能攀延伸展,喜欢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地生长。而城市里多了很多束缚,很多榕树的根部是方形的,看得出被框束过的痕迹。空气太潮湿,树干上苔藓多,层层的绿色,仿佛穿上了绿绒装。
福州的雨是湿润柔软的。这里的雨随时随地会落下,没有任何征兆。早上还是雨停晨光,下午就猛然下起来了,就像雷公睡醒了午觉,拿起盆子随手泼洒一样,只听得“哗”的一声雨就大了起来。雨打在身上也是柔软的,不凉,也不急。雨中漫步很舒服。
二、鼓山灵秀
下着小雨的周末,闲来无事登上鼓岭,当地人特别推荐来看看这里的风景。下雨天,上山的路弯弯曲曲,从市区出发走了近一个小时。站在柳杉王公园门口,周围再不见行人,一条小路两旁有几家民宿,公园大门口没有什么特别之处。走进公园,拾阶而上,远远看到一颗巨大的柳杉树,在我们的意识里应该还有更大的树王,于是没有过多停留就继续前行。再往上走,又是一条公路,两旁的民宿建筑风格大体相同,都是吃饭娱乐住宿。雨变大了,我们稍作修整,一路探寻,再也没有看到更大的柳杉树,却看到了更多的风景。柱里露营地,听风谷,鼓岭胜景,站在高山之上看风景,一览无余。北方的绿是苍翠的,南方的绿是葱绿而富有活力的。这样的绿山秀水怎么也看不够。
走着走着,雨停了,渐渐开始有游人结伴上山了。我们沿着公路开始寻找更多的古迹,想象中的教堂已是翻修过的新式建筑,古砖古瓦里处处都是苔藓,一百年前的古老建筑而今已成为休闲娱乐区,房子不会说话,因为这里的主人早已不再是赏景人。
沿山路而下,看到了无数不认得名称的花草,长在一片绿山中,为鼓岭增添美韵。大雨过后,大树是新绿的,花朵是鲜嫩的,一切都像是重新舒展了。
大雨后的鼓岭,站在高处往下看,雾气渐渐升腾起来,一片朦胧。浓绿与浓雾相依相伴,浓雾飘来时天地一色,过一会了,绿树又显露出本色。
一路探寻,想象中最大的柳杉树其实已经近在我们眼前。返回的路上,我们又一次回到柳杉王公园,走到柳杉王树的背后,才终于近距离受到震撼!一千三百年前的一颗小种子,如今已长成参天大树,根深叶茂,苍老而富有生命力。绕到侧面,大概是正面,看到了一座专为神树立的牌位,香火很旺。站在大树的枝叶覆盖下,渺小的人类一千多年的历史变迁都不足为道。此时,神圣的柳杉王树俯视众生,用千年的经历抚平世间万物,一切都是静止的,时间停止,心灵也是平静的。三毛说,如果有来生,愿做一棵树。许下愿,世俗的人不敢奢求,但愿来世静心伫立,今生也能如树般宽和容量。
鼓山位于福州市东郊,闽江北岸,是福州市较出名的风景区。据说因峰顶有一巨石如鼓,每当风雨交加,便有簸荡之声,故名鼓山。鼓山一直都很受当地人的喜爱,是个爬山锻炼身体的好地方,山上的千年古刹涌泉寺也常年香火旺盛。
周末,我们相约爬鼓山,距离住处几站地,坐地铁二号线很快就到了。来爬山的多是本地人,有老人,有孩子,我们也加入其中。走进鼓山的青砖道上,满眼都是绿色,树是绿的,草是绿的,砖地和砖缝里都是绿的。我们沿着绿地一路向山上缓缓而行。每走一段,都有小的凉亭,有些是古老的建筑,有些是新建的。
石道旁的溪流在山脚下是干涸的,越往上就看到像蚯蚓似的一股细流缓缓流淌着。半山腰上一大片高低错落的石头上有水流的痕迹,每到下大雨时,这里就会出现瀑布。石头平滑的像被刀切过一样,经年累月的冲刷把石头磨刻成了石床。失去了棱角的石头饱添了柔和。
到达鼓山顶,听说继续向上有座寺庙,我们又继续向前,一路上,山岩上的书法篆刻吸引了我们,边看边走,赞叹不已。进入涌泉寺,我们才真是发现了一片世外桃源,这里叫做喊水泉,一眼泉水从泉眼里不断涌出。一座古代修筑的龙嘴里源源不断地涌出清澈的泉水,古老又神奇。
涌泉寺里,石道两边的书法石刻多极了,看得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最早的有宋代理学家朱熹题刻的字,近的有民国和现代人题刻的类似到此一游的文字,读起来非常有趣。石壁上的题刻字体不一,大小各异,内容有专门记事,有刻名留念,更多的是畅游山水有感而发。这里是古代书法艺术的天堂,让我们一群热爱书法的人留恋不舍,整整看了一个下午。
涌泉寺是一座非常出名的寺院。院墙上贴着一张佛事安排,非常细致。旁边的斋堂里,桌椅整齐,每个人的碗洗净后就摆放在原处。斋堂里没有任何多余的装饰,在这里用饭心是净的。寺中烟火缭绕,走进来清心净气,拜佛烧香是世人的心愿。
路上偶遇一个和尚,戴着眼镜,拿着新款手机,说话很温和。站在旁边观察,书生气十足,我们很想知道他是不是佛学院的学生,他笑了笑,没有否认,热心给我们指路后,转身甩着长袖走了,青衫长袖飘飘洒洒,带着点仙气。
鼓山最高处海拔也只有几百米,向下眺望,闽江与另一条叫不上名字的江汇合在一起,蜿蜒曲折,远看江水跟黄河一样混浊。城市的高楼依水而建,平添了几分灵动。
三、平潭游海
周末,我们租了两辆车去平潭岛游玩。一路高速,一个多小时就到了。跨海大桥特别长,海面上有很多大大小小的船,与远处隐现的海平面组成了一副特别美的海景图。
跟着航标下到一个叫做大澳村的小岛,这里的石头房屋靠海修建,海风很强,吹来的海风咸咸的,很有力量。我们走到一户人家前,院门口堆满了网。这渔网很有特色,长长的尼龙线上穿着无数根黑色的橡胶条。一对父女正在把排列整齐的渔网平整地堆起来。看着堆好的渔网,再看看旁边散乱的渔网,足有上百米长,真不知这样复杂的整理工作是怎么细致完成的。这样的渔网是用来捕海蛎的,从断断续续的讲述中得知,这样的渔网下到海里后,海蛎就会依附在橡胶条上生活,等到成熟了就打捞上来。每年九十月下网,来年四五月收网。
平潭是中国第五大岛,与台湾隔海相望。进入平潭,道路全是新的,街道绿化整齐干净,车辆和行人稀少,看上去很幽静,不像旅游城市那般热闹。我们先来到一处石头厝,一眼看去全是石头房屋,各家都装饰成不同风格,到处都是民宿,游人非常多。看蓝眼泪的季节过去了,我们下到一处沙滩看海,细软的沙子被小小的海浪一卷一卷的荡漾着,掬起的海水清澈微凉。踩水的乐趣不分年龄,大家都慢慢走着,感受海浪拍到腿上的凉爽和惬意。
海水初体验之后,我们游览的兴致更浓了。接下来走到的海滩更大,一处海滩上全是沙蟹洞,小螃蟹们身形小,却非常机灵,听到一丁点动静就火速爬回洞里。有人试着挖开洞,钻了很深都没看到诶,看来,小沙蟹是个挖洞能手。沙蟹洞密密麻麻,它们勤劳地把潮湿的沙粒裹成一个一个的小圆球扔在洞口附近,看上去像无数颗沙珍珠散落。
这里的海滩上时不时就能捡到贝壳,我们越找越深,赶着海水涨潮退潮的功夫捡,偶尔找到一个完整独特的贝壳都大声招呼伙伴们共同欣赏,仿佛找到的是个宝藏。
来到第三片沙滩时,这里海边戏水的人又多又密,我们也踩着海水踏浪。天色渐沉,海浪不断向前延伸,每一浪海水都比前一浪更高,裤子已经绾到最高处,还是被打湿了。海浪看似温柔,实则狂野,涨潮开始了,傍晚的潮水一浪高过一浪,一层一层的海浪像头发卷一样,浪涌起时气势十足,待到消散时就变成了一串串美丽的水泡。
平生第一次近距离看海,忍不住在海边来回地走,只为感受在大海辽阔无边的胸怀里,与海的亲密接触。在大海温柔有力的浪花里,洗涤内心的尘埃,换得片刻的宁静。
四、武夷风光
周末,坐动车到武夷山风景区。这里的风景区游客常年不断,跟我们一路同行的还有四个在福州工作的台胞。起初有些担心,得知他们在福州工作,顿时放心了。
武夷山最早有朱熹在此居住,从景区入口进去,一路的碧树茂盛如茵,抬头看山岭俊秀高耸,低下头溪流曲折,青绿润泽,溪流上的竹筏缓缓随水势流动,看上去真像一副带有色彩的水墨画。山坡之上有天然形成的石洞,里面阴暗潮凉,还放有石桌石凳。这样幽静之处,想象一下,若有人来拜访,还真是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啊。
走到真正的山脚下,这里非常平坦开阔,后人将四面的巨石赋予传说故事,让看的人忍不住遐想。顺着石阶开始爬山的过程,依着陡峭的山势,一些台阶接近80度的直立,让爬山的人手脚并用才不会担心重心不稳掉下去。山其实并不高,但一山总有一山高。酷热的天气里没有一丝风,汗出了一层又一层,能够爬上山顶全靠意志力。欣慰的是半山腰看下去,山水画卷色彩更浓了,山水之美在于景,爬山之乐在于心,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这里盛产岩茶,几百年前的大红袍母树跟想象中威武雄壮的样子一点也不一样,半山岩上,几颗看上去普普通通的树,就是稀世之珍,难以想象。
晚上,我们去看了《印象大红袍》,说是舞台剧更准确些,把武夷山大红袍的前世今生诗意地表现出来。第一次在露天场地观看演出,声,光,电,影和真实的山水相连,场景转换巧妙而自然。雄秀高耸的武夷山大王峰和潺潺流动的九曲溪在灯光映衬之下无比瑰丽。足有上百人的观看席随着剧目的转场而移动,仿佛置身在一个幻象的空间里,人在景外,人又在景中。
第二天一早,九曲溪漂流已排了长长的队伍。我们匆匆上竹筏,坐在厚实的竹椅之上开始了一段漂流之旅。溪水清绿,山色也是青绿的,静立的风景里欢快流动的是一艘艘竹筏。两位撑杆人一前一后,前面的竹筏翘起来半弯曲着,后面的竹筏平直,我们分两排坐在竹筏中间。竹筏全部用小腿粗的竹子制成,结实的材料看着很心安。溪水时而湍急,时而平缓,湍急处水流激荡起来,引起一片惊呼声,平缓时伸手划划水,再看着两岸青山胡乱想象,一群人自在其乐。
下午来到一线天。国内很多景区都有这样由特殊地貌形成的景致,原本也没发挥太多想象。武夷山中的这一处是名副其实的一线天,两山之间只留有能容一人通过的缝隙,内室里气味难闻,抬头还可见蝙蝠飞行,让人心有余悸。拾阶而上,边走边感受着石缝之上聚集的雨水滴滴答答,掉落在身上,脸上。台阶很陡,越往上就成了手脚并用,墙壁摸起来湿滑油腻,行走时随着缝隙的狭窄变得呼吸有些急迫。水滴不断嘀嗒下来,越往上越密集,脚下却不敢快,倒不是怕摔倒,而是要侧着身子才能走过缝隙。等到终于能走出来了,才发现原来是下雨了,这一场难忘的一线天行走太难忘了。
紧接着,武夷山给我们展示了一场瓢泼大雨,站在山洞下避雨,眼见着面前干涸的沟渠变成了一条水流丰满的小溪,一路向山下跑去。
武夷山是一副天然的风景图,闯入其中的人只有片刻的停留,留下的只有陶醉和赞叹了。
五、鼓浪屿一瞥
鼓浪屿是一座海上的小岛屿,游客密集,是一处热闹的网红景点。只有188平方米的海中小屿离2平米的小岛最低标准还差一点点,差之毫厘,却也因此形成了独特的风景。
屿上常住居民不多,外来打工的人口超出了常住人口,日常出行都靠轮渡,很不方便,目前只有老人还留在这里生活,年轻人更向往外面的世界。
鼓浪屿的街巷宽窄不一,据说有三百多条巷子,我们沿着历史遗迹一路边走边看,能看到的都是外观,内部是无法进入的。这里的房子都是石头砌成的,最高不过三层。旅游几百米长的防空洞把居住区和旅游区分割开来。旅游胜地早已商业化了,热闹的中心街是各种店铺,售卖食品的居多。行人匆匆,来此看景,看到的是城市化的商业店铺。
中午时分天气炎热,沿屿长长的步道没有多少人,不是凭栏看海的时候。鼓浪屿十分注重环保,屿上只有三辆烧油车,我们碰到了一辆,是垃圾车。商家拉货全部是手拉平板车,还标记号码,管理很严格。
我们中午到达,热的只想躲在阴凉下,鼓浪屿的景致看的匆匆,一拨一拨海水似的涌向鼓浪屿的游人,看到的景应该也是各不相同吧。看景不如听景,虽说请了导游讲解,最终还是一知半解。有时,看景看的是境,带着最美好的心态看眼前的山水草木,收获的是内心的悠闲自得。
匆匆一别,不知何年再来,热情的鼓浪屿!
六、清源寻仙
泉州的石雕很有名,这里是石刻之乡,路两边的雕刻作品琳琅满目,有十多米高的观音像,还有小件的各种石狮子。
崇武古城里,雕刻作品随处可见,园中有金陵十二钗,历代名家等,海滩边还有眺望大海的唐僧师徒。展厅里的大师雕刻作品更是精细,引得我们一群人站在雕刻作品前思索如何雕出里外四层的效果来。
崇武古城已有千年历史,海门胜景和气势恢宏的古城相融相伴,想象千百年来将士们守边戍疆,浴血奋战,今人凭吊,感慨良多。这里还是东海南海交界线,中央电视台的海洋天气就是据此检测数据,是很重要的地理标记。
古城居民的生活如常,从门外看去,家家都有供奉。雨天石条路踩上去并不滑,窄窄的通道里,行人与电动车只能交错通行。看得出生活条件已改善了很多,门口的水磨石和瓷砖地面干净美观,只是还有一部分人家保留着木制的窗棂,狭窄幽暗,不敢随意窥探。
小雨淅淅沥沥,我们一路奔向清源山。在山顶天湖景区下车,一路向山下行。独特的天湖形状像半月,石桥的一侧是深林,靠近高山的一侧就是天湖。湖水干净澄澈,湖中的锦鲤清晰可见,游到岸边才发现足有六七斤大。一湖一鱼守着天然的宁静。
向山下走时,雨渐渐大起来了,为了尽快目睹老君山,我们选择了一条小路,谁知这一路遇到了很多没有路标的岔路口,时而上山,时而下山,行走的艰难和疲惫再加上艰难的选择,迷茫极了。边走心里边想,难道是今天心意不诚吗,怎么下山的路如此艰难。
好在胜利终须磨难,一个多小时后,我们终于下山了。老君像高大祥和,背靠青山,眺望远方。远远看去,他的智慧无穷,笑意深邃。雕像时并无眼珠,然而老子目光炯炯,俯瞰世间万物,了然于胸。在思想家面前,普通人只有顶礼膜拜,愿无边智慧开散普惠,让更多人得智慧,明白人生奥义,过好平凡岁月。
站在老君面前,《道德经》一句也想不起来,真是汗颜。广场前方有赵孟頫书写的《道德经》全文,镌刻在方方正正的石碑上。书法大家赵孟頫的字体苍劲豪迈,端正有力。来到福州,感慨读书太少,对书法篆刻研究太少,每到一处,只看到了景,背后的历史和文学渊源大多并不知晓。这样的游览观赏也算是打开一扇门,加深了对历史文化的了解。
弘一法师在清源山圆寂,此地建有舍利塔,读他的生平,对大师这一生的经历,后辈无法评说,只愿修行圆满的大师在这仙山中静眠。
一日寻仙,清源山高林茂,环境清幽,山水俱为一色。一直在思索,古人修行,在如此山幽水静之地,人与山水同在,应该是易得开悟。然而,有此修炼之心,终年远离人间烟火,已是仙人之修为了。平凡人偶尔寻仙,有志人终生修炼。
七、闽南美食
游在闽南,必然吃在闽南。街边小店林立,这里是市井小吃的世界。闽南人常吃的捞化,锅边,海蛎饼等等,第一周就迫不及待的尝试了。海鲜是真的鲜,滋味还不适应。胃是有记忆的,西北人的胃对海鲜虽没有抵抗力,不过无辣不欢确是很难看到了。这里的饭食很清淡,口味偏甜些,名菜荔枝肉就是一道典型的甜食。
原本我是对猪肉不太感冒的,来到这里,变成主食以后,笋肉包,烧麦,肉燕,排骨汤,怎么做都口感好吃。尤其是排骨汤,加些玉米,汤口清香甘甜,汤色也是清淡的,再配上几颗干贝,很美味。
肉燕和鱼丸是闽南小吃最常见的,这里海产丰富,鱼丸鲜柔,肉燕鲜香脆爽,怎么吃都不会腻。本地人平常会用一碗肉燕或者鱼丸汤,配一份拌面,边喝汤边吃面。没有搭配尝试的原因是,没有任何佐料的面跟北方的面食差异太大,所以,走进店里,每次都安心地喝汤。
海边城市最丰富的就是海鲜。原本计划买海鲜自己做,没有达成计划,最终在一次聚会中实现了,在本地一家有名的海鲜店。餐前先来一碗粉丝老鸭汤。海鲜品种很多,涮海鲜还是第一次尝试,底料就是一锅清水,涮各种海鲜,味道鲜美极了。在家乡那座内陆城市吃海鲜吃的是一顿较有档次的饭,在海滨城市吃海鲜吃的是新鲜美味,滋味久久不能忘怀。
写在最后:
一次远行是难忘的记忆,写下来留在文字中,每次翻开总会回忆起一起游历的景与人。酷暑和暴雨都不曾善待想要看景的人,当时的懊恼和种种狼狈,经历时间的沉淀会变成情景交融的体验。亲身经历过,留下的只有当时当刻的感受。看遍山水,终会回到熟悉的地方。此心安处是吾乡。
《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上映后,我集结老大老三小四抱着重温疯狂小时代的念头为中国**作了贡献。观毕,我见三只货低头不语,于是,猛然想起,其实,在我们已经不那么年轻的大学时代,我们也疯狂追过一些女孩。
老大的暗恋时光
老大虽然年纪一大把,却是个被偶像剧毒害颇深的伪幼崽。当兄弟们全体为《越狱》和《暴力街区》里的大块肌肉汉子热血沸腾时,老大已在港台偶像剧的长期熏陶下有了脱俗的爱情梦想,于是想拥有一份具有偶像情怀的爱情,变成了老大的追求。
偶像剧里说,要追心仪的女生,一定要先欺负她,处处找她的茬,一直到忍受他的暴力变成了她的习惯为止,那么两人才有可能从仇深似海发展到如胶似漆。
老大那时候喜欢上国贸系的一个漂亮女生,大眼睛,长发,很素朴温柔的配置,特别有偶像剧里灰姑娘的潜质。我们两个班级常常一起上课,老大筹划良久,终于决定下手。那天,他一直守在教室门口酝酿情绪等待入戏,看到灰姑娘落座后,他故作拽拽地晃到灰姑娘的身旁,然后暴力男主上身一样对灰姑娘吼,我占的座位你也敢动!
灰姑娘轻轻站起来,大大的眼睛里闪烁着无辜的水汽,躲到最后一排座位上。
老大自认为自己一定能让灰姑娘小鹿乱撞,终生难忘。现在的女生不就是喜欢这种儒雅又不失霸气的汉子吗?
老大越发得寸进尺,在食堂里夹她的塞儿,在市场里拿过她的苹果,并坚信一段虐恋早晚都会爆发。就算灰姑娘迟钝些,身边也该有几个深得偶像剧要领的闺蜜向她透露玄机。
没想到,人算不如天算啊。
那天,老大在教室里发现了灰姑娘的踪迹,于是凑上前去,拿了她的水笔要走,灰姑娘不再沉默,温柔地请老大回头。
老大惊喜,猛然回头,被一杯红糖水浇个底儿掉。
灰姑娘人品爆发,叉腰大骂,把老大对她的恶行一件不漏地向世人表述,我至今记得,灰姑娘骂得最具艺术效果的一句话是:给face不要face,活得很有动物性。
老大当时就颓了。原本只是希望自己能在灰姑娘的心里占点分量,没想到全是负能量。可是,在长期欺负灰姑娘的过程中,老大倒是真和那些小霸王一样,爱上了这个姑娘。于是,老大的悲催人生正式开始,他被灰姑娘拉下神坛,成为友姑娘死烦死烦并无法甩掉的受伤男二号,满腔隐忍厚重的爱。
好在,灰姑娘最终成了我们的嫂子。嫂子的家教之严,不是老大那丢人的零用钱所能解释的。
老三没能实现的邂逅
老三是个相信一见钟情的人。他心目中的爱情,一定要有一个轰轰烈烈的开始。一定要在恋爱过程中像马景涛那样抓狂心碎,并咆哮出“为什么为什么”的排比句式,最后还要有一个天崩地裂的结局。
只可惜,整个大学时光,老三连第一步都没有走出去。
老三曾对一个经常出没图书馆的长发女子感兴趣,受老大的启发,老三选择了单车肇事模式采启动恋爱程序。就在一个云淡风轻的下午,匍匐在图书馆门前灌木丛里的老三终于守到了目标。于是,他假装不经意间骑着车子冲上去,女生反复闪躲,最终没能逃开老三的有的放矢,惨遭老三车轮的陷害,卧倒在炎炎烈日下。
也许是因为太激动了,老三没有把握好分寸,听闻女生尖叫才明白,邂逅没那么容易,每个女生都有她的脾气,更何况,那厮直接把人家撞到医院里去了。
接着,女生的正牌男友现身,拉了一群兄弟把老三堵在宿舍里,质问老三居心何在。情急之下,老三为了证明自己并非有意加害,便招出了对那姑娘的倾慕,所以,这完全是一场荷尔蒙引发的惨案。
老三最终挨了那群男生的一顿嘲笑而收场。这件事直接影响了老三的爱情观,他认为天下女子皆老虎,从此清心寡欲,竟然顺利考上了京城名牌大学的研究生。
老四的情书事件
老四是个标准的小文青,按说文青在大学校园里相当有市场,但老四败在过于腼腆,见了女孩子便呈一副不胜娇羞状,若是见了心仪的女生,连喘气都是跑调的,常常丑态百出。一来二去,他成了女生心目中纯洁的小清新,每一个和他说话的女生,都是以“姐怎样怎样”开头。
老四的爱最深沉,整整贯穿了他的整个大学时光。开学时便对我们班的一枚萝莉情有独钟,无奈当时萝莉身边有个大叔,所以,小四终日郁郁寡欢。
小四能写得一手好文章。在他确定了对萝莉的心意后,便以每天一封情书的实际行动来修炼爱情。第一年下来,整整120封。我们几个实在看不下去,便偷偷写了地址送进女生宿舍的传达室。
第二年,小四接着写,我们又偷偷地塞进了女生传达室。可是,几百封情书送过去了,按说铁石心肠也该松动了吧。小萝莉依旧是小萝莉,只是和大叔分了手,但是仍没有对小四多看一眼。
第三年,再一捆情书被我们送过去。
第四年,最后一捆情书被我们送过去。
小四早已默认了我们替他送情书这件事,迟这得不到回应对小四的伤害很大,毕业前夕我们陪他在宿舍里买醉,忽然有人敲门,来人竟是女生宿舍的传达室阿姨,
传达室阿姨问,你真的喜欢萝莉?
小四掏心掏肺。
于是传达室阿姨道出了一个惊人的秘密,她就是萝莉的妈!四年的情书都在她那里!现在,她准备把这些酸酸的文字全部交给她的女儿,因为她也觉得,小四是个还算靠谱的男青年。
哈哈,其实现在,我正在赶往去参加小四婚礼的火车上呢!
美文:总会惊醒自己的夜,掀开没有你的明天。 -----------永远到底有多远
忧伤的小雨轻轻敲打着这个春,淅淅沥沥,像恋人的哭泣,湿润了这一片天,也忧伤了这一季的风,带着微微的遗憾,重重的划过每个角落,唤醒沉睡在这个世界的任何一颗种子。
经不起雨的诱惑,我信步走在雨中,静静的徜徉,想起润物细无声的美好,难掩我这一刻的心动。路旁的迎春也早早的开了,一朵朵小黄花,你挨着我,我挤着你,欢乐地竞相开放着,都去争宠这春的关爱;夹竹桃的花蕾在雨中轻轻摇摆,似乎羞涩了,躲闪着我的目光,零零碎碎的这儿一朵,那儿一朵,似在偷偷地探头,张望我这个不懂花的人,想起一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亦不过如此吧;轻柔的柳枝上,老叶还未褪尽,却被新绿顶着离开了树梢,回归了属于自己的土地,一直都这样,未曾改变过。
抬头看看,这个本应当明媚的天,却显得那么阴沉,勾起了那早已沉淀的死去,这是个美好的季节,我不想让我的心情感染了这出幽美的喜剧,于是我能做的就是为她衔来最稀缺的瑰丽,尽情的去点缀这个繁花似锦的春日。
因为我要记得,这个春天,我来过,没有悲伤,如此甚好。
恍然间,驻足在那里,来来往往的破碎冲击着我,我就像一种小船,飘飘荡荡,靠不了岸,但还是竭力的去维持着自己,不让自己被风浪拍倒。
很喜欢随性而为,浅薄点就是得过且过,安逸的不想去纠缠任何人,任何事,有一个自己的小小的爱好,就足矣,贪恋与墨香茶盏之间,灯红酒绿不是我所想所愿。
想去学习画画,似乎是蓄谋已久的,却模糊地有点遥远,总想在活着的时候就把自己喜欢的事情都去做一遍,至少在离去的那一刻,我不会有丝毫的遗憾,因为我们都清楚,有些事,去做了,结果却是无力挽回,那么还是让它跟随着自己一起被埋没吧,我还想去学习吉他,可以静静的弹着自己的心声,为自己谱写一歌,一词,让自己跟着音乐去欢快的流淌,一路有伊人相伴
在这个雨季,感觉最多的还是离别的愁绪,虽然在这边呆的时间不多,但是我却深深地喜欢这里的人,这里的事,这里的花草,这里的一切一切,不能释怀那一段美丽的邂逅。如果以后有机会,我还想回到学校,去弥补那些随风老去的青春,想渗透在这里的每片土地,想告诉她,我回来了。
总在虚伪的伪装着自己的无知,欺骗着别人,对别人诉说着自己的碌碌无为,像是在乞讨一丝丝怜悯,可笑的是自己明明懂得却不去付诸行动,而让这一切都付诸东流,去吧,去吧,都去了吧,这该死的无处安放的青春,就伴着岁月蹉跎去吧,我不留恋了。
你说,天还是会放晴的,对吧?
期待。
小品文:日本糖
两个日本兵为谁的枪法好争执不下,就去问汉奸,汉奸左右为难,就说:“一比就知道了。”
“怎么比呢?”两个日本兵同时问。
“找个……”汉奸还没想出注意,一个日本兵突然喊:“看,一个小姑娘!”另一个日本兵想了想对汉奸说“你的,给她一块日本糖,叫她站着别动。”汉奸摆手:“打人的不好”日本兵却笑着说:“不打人,打她手里的花。”汉奸问:“不骗人?”日本兵说:“不骗人。”
小姑娘正和哥哥在山脚下采山菊花玩儿。汉奸颠儿颠儿地跑过来,嬉皮笑脸地对小姑娘说:“听我的话,你把山菊花举过头顶,我就给你一块日本糖。什么时候我喊好了,你什么时候再放下,听懂了吗?”
远处的哥哥冲着妹妹使劲摇头,可是小姑娘的两眼却离不开那块日本糖,当汉奸把糖块儿硬塞进小姑娘手里的时候,小姑娘却没松开手……
“闭上眼,举起花,一会儿就好。”汉奸给小姑娘摆好姿势,就猫着腰跑开了。
等到哥哥看到两只瞄准妹妹的枪口,喊“小妹快跑”的时候,日本兵的枪已经响了……小姑娘的手突然松开了那束山菊花,还有那块包装精美的日本糖……
那块甜甜的日本糖被鲜红鲜红的血冲出老远,流啊流,一直流进今天,我的这篇小说……
杂文:《再见了,春晚!》
随着一曲《难忘今宵》响起,兔年春晚徐徐落下帷幕。我挥挥手,再见吧,春晚!是的,我希望从此永远告别春晚。正如骨肉至亲的爷爷奶奶,曾经带给儿孙们多少幸福和快乐,最终儿孙却要告别他们,虽然依依难舍,但是不能不挥泪永别!
年初一,查凤凰网的春晚民调,2万余名网友打出65的均分,仅仅及格,总体认识较失望者23160票,居第一。最喜欢的节目歌曲《春天里》12451票,最不喜欢的节目小品《同桌的你》19695票。春晚总被国人诟病,人们是一边骂一边看,感慨一年不如一年。
我真诚祈愿,来得美好的春晚,也去得潇洒!
若干年来,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春晚),历来是全国人民除夕之夜的一道精神大餐。
梦中犹记,1983年除夕,第一届春晚在央视降生,那是何等动人心魄、令人回味无穷的新年大聚会啊!马季、姜昆、王景愚、刘晓庆是首届春晚的当家人,李谷一作为第一位歌手登台春晚,一曲《乡恋》给人打下深深烙印。以后一年一度的春晚中,歌曲如张明敏的《我的中国心》,李谷一的《难忘今宵》,蒋大为的《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费翔的《故乡的云》和《冬天里的一把火》,相声如马季在台上四处吆喝的《宇宙牌香烟》,小品如陈佩斯一碗一碗地吃不完的面条,令人捧腹的《羊肉串》,王景患妙趣横生的《吃鸡》……愉悦快乐中,给人留下终生难忘的美好记忆!八、九十年代,国人对春晚好评如潮,把它当成春节中一个必不可少的文化符号,除夕之夜家家户户都早早围坐在电视机旁,幸福分享这年末岁初的文化大餐。
早年的春晚,形式简单,上边一个舞台,下边几排圆桌,便成就了春晚,可是台上台下,幕前幕后互动频繁,一派其乐融融。那时办春晚,宗旨只在一个“乐”字,仅仅是作为一个文化符号,意在给所有华人酝造一个温馨团聚的美好氛围。后来,逐渐追求“好看”,汇聚全国各地的演员艺术家,节目内容丰富多彩,在众口难调之下力求雅俗共赏,兼顾不同层次观众的需求,着力渲染祥和喜庆的节日气氛。再往后,主办者们孜孜以求的重点不再是“雅俗共赏”而是坐收“名利效应”,以名利为依归的节目,要么滥竽充数,要么用廉价的荤话、低级趣味来哗众取宠。近三十多来,春晚由起步而发展而壮大而式微而衰败。一年一年,华丽代替了俭朴,市俗代替了纯真,概念代替了快乐,交易代替了奉献……年年岁岁延续着的春晚,而今只剩华丽下的空洞,变成一块绝大多数人食之无味弃之可惜而又不得不去咀嚼的“鸡肋”。春晚的价值空洞化,是它挨骂被唾的最大原因。看完春晚,基本没有什么可以回味的,因为它们大多没有灵魂,只是一堆苍白的娱乐品。近些年春晚一过便一切烟消云散,你记住了什么?全国流行了什么优秀的春晚歌曲?
我们总在盼望中呼唤春晚,又在失望中饮恨春晚!盼望-失望-再盼望-再失望,几乎全国人都陷入了这个难得超生的怪圈!
以己愚见,每况愈下的春晚续办也难,与其硬撑下去,毋宁趁早收场!
而今的春晚承载太多不堪重负。央视作为主流媒体代言国家,理所当然要如此这般兼顾此服从彼,要求不离经叛道;要求“中华大联欢”,办成全中国,乃至全球华人的盛筵,从耄耋老人到蒙懂稚子,从博士后到幼儿园小朋友,从开保时捷的到拉“黄包车”的……56个民族,老中青少,360行,都要可看耐看;要求突出“中华”特色,要求展现和弘扬抗震救灾、奥运、神七、改革开放XX周年、建国XX周年、亚运会等重大主题精神;要求反腐,要求倡廉,要求拥军爱民;要求坚持开门办春晚,创新办春晚;要求杜绝假唱,要求各艺术门类齐全;要求新老明星、军人、商贾、学生、民工都能上舞台,要求……太多太多,公婆严厉,众口难调!承载太多、众口难调、不堪重负的春晚,只能走向消亡!
而今的春晚正在成为十是的名利场。春晚主办者要名要利,央视“很差钱”旨在利用春晚创收益,一个晚会广告收入惊人,广告的植入泛滥到让人恶心的程度,难怪有人调侃现在是“广告里插播春晚”。春晚广告收入知多少?自央视举办春晚以来,广告收入一直呈直线上升,资料显示,2002年2亿元,2006年近4亿元,2009年年近5亿元;2010年每5秒159万元至233万元、每15秒298万元至438万元,与上年相比,报价增长了30%以上,收入已超过65亿元。2010年春晚几秒钟的零点报时费用高达5201万元,最喜爱的节目冠名卖出了11099亿元。2010年仅广告植入收益就近1亿元。
各路演员争名夺利。小沈阳出场身价曾经只有500元的,登上春晚后行情成百倍暴涨,2010年春晚一炮而红的刘谦和小沈阳,分别以4380万和1670万元的收入齐齐登上了《福布斯》名人收入榜单的前60名。王菲借春晚复出吸金,沉寂多年的“小帅虎”借小虎队重上春晚焕发第二春……一本万利的生意启发了演艺人员争相把“我要上春晚”当做跳板,伺机谋划露脸或复出,赵本山众师徒个个摩拳擦掌,各路神仙都跃跃欲试,借重春晚博眼球,誓用春晚铺钱途……
商家利用春晚追名逐利。他们赞助是虚,广告轰炸是实,终极目标只为企业扬名赚钱获利。
于是,春节晚会上上下下几千号人的小社会里,一些看不见的人际规则在推动着春晚,关系、名气、脸蛋、权力、礼品、钱财都成为进身法宝。春晚的明规则是名利,潜规则还是名利,据说春晚的潜规则已臻“没有他做不到,只有你想不到”的极致境界。一个十足的名利的跑马场,你还能够寄望它成就一台有口皆碑的晚会盛宴么?
以春晚为中心,已然形成一个很大的利益链,利益攸关,谁愿放手?而“庆父不死,鲁难未已”,春晚还有救吗?
而今的春晚已经老化。事物都有一个产生-成长-成熟-衰老-消亡的过程,见过谁“万寿无疆”了?鲜花艳丽却难逃“花无百日红”的宿命。夫妻处得久了也不免会生出些嫌隙,再美好的东西,司空见惯就会审美疲劳,何况春晚只是昨日辉煌,而今早已江郎才尽,病入膏肓。老化的春晚必然走向寿终正寝。自古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
在价值多元化的时代,一方面审美观念日趋多元化、娱乐选择日趋多样化,观众对春晚的不同要求在与日俱增,而另一方面春晚的中央集权制和党同伐异的霸权化,又使它排斥了许多地方、不同绅类的优秀节目。
请听听专家的解析:春晚八十年代,如同“冬天里的一把火”,诉说着国人对自由与幸福的向往;九十年代在“无所适从”中,维持着低端的快乐;而到了21世纪零年代,则在“不差钱”的干瘪笑声中,讨好大众。80年代的希望型,到90年代的应景型,再到新世纪零年代则进一步成为威权声音的代言工具。三十年春晚内容的流变恰恰折射出国人从“信仰危机到信念危机,到信任危机”的演变过程,2001年赵本山等人的《卖拐》,演绎出人与人的欺诈关系,成为零年代信任危机的绝妙象征。春晚正日益呈现出精神分裂的状态,无疑也是中国文化整体现状的一个缩影。将近三十年,十几亿人围着一台节目,是典型的“文化举国体制”的表现,“唯有终结这种举国体制,中国大众文化才能真正完成现代化转型。”不是我们非要打碎什么美好不可!君不见每年春晚后老百姓的一脸失望?君不见每年春晚后网络间那一片嘘声?规律不可违,民意不可违,“无可奈何花落去”而已。再见吧,春晚!
也许你会说,而今美食遍人间饺子还有什么好?但饺子还得年年吃;春晚再不济,还得年年看,因为它已成传统,是个符号,成了华夏各族人民的精神寄托!
那么,就革一下旧春晚的命,把它改造成脱胎换骨,让我们告别旧春晚,喜迎新春晚。
首先,新春晚的宗旨得回归到“只在让亿万百姓健康地一乐”上来,彻底远离名利场,坚决砸断利益链!其次,新春晚应该禁绝广告!中国GDP不是超过日本荣升为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么?义务教育不收费了,农民种田不纳税了,全国基本医保了,国家真的“不差钱”,为何就不能送出一份“免费午餐”?就办不了一台无广告的“裸春晚”来抒缓一下国民成年累月被广告轰炸、欺骗的紧绷绷的神经呢?早该杜绝广告,春节三天让全国人民享受无污染电视!
再次,新春晚应该是大众化的通俗化的,真正雅俗共赏。必须远离口号、禁绝低俗,让荤话、低级趣味滚蛋!不苛求高稚,不刻意突出政治、诠释某种符号。要给春晚“减负”,它只是快乐的使者,真善美的载体!
更次,新春晚应该是一个全体华人参与互动的大舞台。形式多样的互动,热热闹闹才更象过年。
还有,新春晚不必专属某一机构,不必固化为某一特定形式。可由中央办,也可委托地方办,也可以联办。会演、调演、展播、竞演等等。度春晚还该提供更多其他选择,不同舞台剧种、音乐会、电视节目、看影碟、上网、喝茶聊天等等。
更有,新春晚不必是某些个人或某些班底的春晚。演员缺乏新陈代谢,正是旧春晚逐年式微日趋衰败的毒药。近年,春晚变得离了XXX就不成春晚,俨然“X家班”的家天下,招致唾骂,甚至有不少网友开列出最不愿在春看见的若干老面孔。“江山代有才人出”,长江后浪推前浪,世上新人赶旧人,世间万事万物生命力全在吐故纳新!总是几片枯叶,哪会有春天的气息!需要特别指出:赵本山绑架春晚的怪现象,再也不能继续下去了!
再见,旧春晚,呜乎哀哉!
呼唤,新春晚,不亦乐乎!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