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现代主义建筑的评价

对现代主义建筑的评价,第1张

用"现代建筑"一词时,实际上我们建立起一种建筑形式风格的概念,"现代建筑"有别于当时盛行的具有复古主义思想的折衷主义建筑,包括原国民 竭力推崇的"中国固有式"建筑以及集仿西方历史上各种形式的西洋建筑,它以形式自由、造型简洁、注重功能、经济合理,没有装饰或少量装饰的特点而成为时代的新风格。

现代建筑是在欧洲现代建筑运动的影响下,中国特定社会背景及地区环境中产生的新型建筑,众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以及建筑师与业主对西方现代建筑思想理解程度及角反的差异,导致中国此时期的现代建筑从形式及设计思想上来看具有不同的类型。

现代主义建筑是这一新风格建筑中最具思想深度及时代先进性的令人注目的建筑族类,尽管在数量上寥寥无几,但正是这为数不多的作品使得中国近代建筑历史中现代建筑价值观念的取向更加明确。

上海雷米小学(1933年)、上海虹桥疗养院(1934年)、上海孙克基产妇医院(1935年)、北京大学女生宿舍(1935年),是比较早的现代主义建筑作品,这四例作品规模虽小,但在设计思想上表现出"体量组合及立面造型追随内部功能"的基本原则,建筑结构选型上,前三者均采用具有建筑技术先进性的钢筋混凝上结构,北大女生宿舍采用砖混结构表现出早期现代主义建筑的局限性,这些作品经济、适用、卫生、简洁、不求奢华的清新格调传达了一种即将到来的新建筑时代精神;之后建成的南京首都饭店,青岛汇泉角东海饭店(1936年),大连火车站(1937年),沈阳原日日新闻奉天支社(1938年),昆明南屏**院(1939年)等作品则是较大规模的公共建筑,南京首都饭店自由轻松的平面布局是顺随地形、最大程度满足内部使用功能要求的结果,说明建筑师已确立功能主义和理性主义思想;大连火车站极为简洁的建筑体型、高度净化的立面竖窗处理、建筑主体与坡道广场的关系处理,处处为旅客着想的功能安排可以看出建筑师在功能主义原则之下,带有极端性地表现现代主义建筑美学观的动机,整体效果给人以强烈的现代震撼;原日日新闻泰天支社的建筑设计注重体型变化组合,立面元素没有装饰,由于建筑位于道路交叉口,转角处的塔楼为城市景观增添了不少色彩,从建筑的构图形式来看,不免让人看到荷兰的现代主义大师,W.M.杜多克设计的希尔弗瑟母市政厅的影子。

从复古风格到现代主义,建筑形式风格的变化并不是突变和跳跃式的,现代建筑的大多数作品风格处于这两者之间的过渡状态,从时序上来说,就在现代主义作品出现之前以及出现的同时,这种"中间状态"的现代建筑一直是构成现代风格的主体成分,这说明在近代,中国的现代主义建筑仍处于萌芽及先锋作品时期,而中间状态的现代建筑却经过了充分盘整和发展成为中国早期现代作品的主体。

当现代新风吹来的时候,"西洋复古建筑"及"中国固有建筑"两种设计思想首先与现代思潮相结合而形成两种现代风格,前者表现为体量组合及立面构图仍追求历史样式的均衡、对称、稳重,建筑局部保留西洋图案装饰,但整体风格简洁具有现代感,作品实例如沈阳原奉天自动电话交换局(1928年)、清华大学化学馆(1931年)、青岛原大陆银行青岛分行(1934年),武汉四明银行(1936年),哈尔滨会馆(1936年)等,这些建筑具有古典的骨架、西洋的装饰及现代的风格,是西洋复古风格向现代主义风格脱胎换骨过程的中间形象。

后者则表现为对你的体量,庄重的立面构图,中国式的局部装饰,简洁的现代风格,作品如北京交通银行(1931)、吉林大学东西教学修(1931年)、南京原首都中央运动场(1933年)、南京中央医院(1933年)、南京原国民 外交部(1933年)、上海中国银行(1936)等,这类作品当时被称作"简朴实用式略带中国色彩",它是"中国固有式"建筑思想的新形式,为以"宫殿形式"表现中国固有特色的创作途径摆脱了困境,这类建筑大多由中国建筑师设计,集中体现了近代中国建筑师具有西洋古典建筑文化、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以及现代建筑文化三重建筑文化观念的特点,它是这三种建筑文化观的矛盾统一体。

艺术装饰风格是另一种"中间状态"的现代建筑类型。

艺术装饰风格起源于1925年法国巴黎的"艺术装饰与现代工业国际博览会",20年代末流传到美国形成一种流行的建筑风格,同期也传播到中国成为中国现代建筑的一种主流风格。

这一风格的建筑继承了意大利未来主义和立体义的某些特征,追求挺直的几何造型及光滑的流线形式,注重对称的构图、重复的序列、几何图案装饰效果,建筑中常用阶梯形的体量组合、横竖线条的构成立面、圆形的舷窗、圆弧形转角、浮雕装饰等手法,同时又具有现代建筑简洁明快的时代特征。

上述上海的多数现代建筑如上海大光明**院、国际饭店、万国储蓄会公寓、汉弥尔登大厦、百老汇大厦、大陆商场、大新公司等作品均属这类艺术装饰风格。

七、现代主义建筑思想的积极倡导者

作为建筑师设计实践结果的建筑作品是建筑思想最有力的传播途径,上述众多早期现代建筑尽管多数处于样式模仿或仅带有局限性的诠释现代主义的基本思想的阶段,但对于现代建筑风潮的形成,以及设计风气的传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另一方面,通过报刊杂志的宣传、建筑教育的传授,以及建筑师本人直接的倡导等等途径对于现代主义建筑理论的广泛传播,起到推波助澜、创造声势的作用。

范文照(1893~1979)1921年毕业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1927年在上海开设私人事务所,在起步时期与中国同时期其他建筑师一样,设计思想没有走出"复古"与"折衷"的历史局限,但是,30年代初随着现代主义的西风在上海刮起的时候,范文照立刻领悟到其先进性并进而转向积极提倡现代主义建筑思想。

1933年初,范文照建筑师事务所加入了一位美籍瑞典裔建筑师林朋(CarI Lindbohm),他曾受教于现代主义建筑大师勒•柯布西耶、格罗皮乌斯及赖特等人,竭力倡行"国际式"建筑新法,范文照专门召开记者招待会将他介绍给上海建筑界,当时的报纸《时事新报》、《申报》对林朋及"国际式"主张以及范文照与林朋的工程设计进行了连续报道;1933年下半年,范文照事务所又加入了一位年轻的台伙建筑师伍子昂(1908~1987),他1993年毕业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获建筑学士学位,受到纽约各种新建筑思潮的强烈影响,范文照与林朋及伍子昂的合作,说明他确立了现代主义建筑设计的方向。

1934年,范文照撰文对自己早年在中山陵设计竞赛方案中"掺杂中国格式"的复古手法表示了强烈反省,呼吁"大家来纠正这种错误",并提倡与"全然守古"彻底决裂的"全然推新"的现代建筑,他甚至提出了"一座房屋应该从内部做到外部来,切不可从外部做到内部去"这一由内而外的现代主义设计思想,赞成"首先科学化而后美化"。

1935年下半年,范文照周游欧洲,更加强了他对欧洲现代主义建筑的认识,促使他完成了从思想到手法都彻底转向现代建筑。

范文照事务所设计的协发公寓(1933年)、集雅公寓、上海美琪大戏院是典型的现代建筑作品。

分类: 教育/科学 >> 科学技术 >> 工程技术科学

问题描述:

对“现代主义”建筑进行详细的论述

解析:

现代主义建筑是指二十世纪中叶,在西方建筑界居主导地位的一种建筑思想。这种建筑的代表人物主张:建筑师要摆脱传统建筑形式的束缚,大胆创造适应于工业化社会的条件、要求的崭新建筑。因此具有鲜明的理性主义和激进主义的色彩,又称为现代派建筑。

现代主义建筑思潮产生于 十九世纪后期,成熟于二十世纪20年代,在50~60年代风行全世界。从60年代起有人认为现代主义建筑已经过时,有人认为现代主义建筑基本原则仍然正确,但需修正补充。70年代以来,有的文献在提到现代主义建筑时,还冠以“20年代”或“正统”字样。

1919年,德国建筑师格罗皮乌斯担任包豪斯校长。在他的主持 下,包豪斯在20年代,成为欧洲最激进的艺术和建筑中心之一,推动了建筑革新运动。德国建筑师密斯·范德罗也在20年代初发表了一系列文章,阐述新观点,用示意图展示未来建筑的风貌。

20年代中期,格罗皮乌斯、勒·柯布西耶、密斯·范德罗等人设计和建造了一些具有新风格的建筑。其中影响较大的有格罗皮乌斯的包豪斯校舍 、勒·柯布西耶的萨伏伊别墅、巴黎瑞士学生宿舍和他的日内瓦国际联盟大厦设计方案、密斯·范德罗的巴塞罗那博览会德国馆等。在这三位建筑师的影响下,在20年代后期,欧洲—些年轻的建筑师 ,如芬兰建筑师阿尔托也设计出一些优秀的新型建筑。

与学院派建筑师不同,格罗皮乌斯等人对大量建造的普通居民需要的住房相当关心,有的人还对此作了科学研究。

1927年,在密斯·范德罗主持下,在德国斯图加特市举办了住宅展览会,对于住宅建筑研究工作和新建筑风格的形成都产生很大影响。1928年,来自12个国家的42名革新派建筑师代表在瑞士 ,成立国际现代建筑协会,“现代主义建筑”一名也四处传播。

从格罗皮乌斯、勒·柯布西耶、密斯·范德罗等人的言论和实际作品中,可以看出他们提倡的“现代主义建筑”是要强调建筑要随时代而发展,现代建筑应同工业化社会相适应;强调建筑师要研究和解决建筑的实用功能和经济问题;主张积极采用新材料、新结构,在建筑设计中发挥新材料、新结构的特性;主张坚决摆脱过时的建筑样式的束缚,放手创造新的建筑风格;主张发展新的建筑美学,创造建筑新风格。

现代主义建筑的代表人物提倡新的建筑美学原则。其中包括表现手法和建造手段的统一;建筑形体和内部功能的配合;建筑形象的逻辑性;灵活均衡的非对称构图;简洁的处理手法和纯净的体型;在建筑艺术中吸取视觉艺术的新成果。

对这些建筑观点,有人称为“功能主义”,有人称为“理性主义”,不过更多的人则称为“现代主义”。

在20世纪20~30年代,持有现代主义建筑思想的建筑师设计出来的建筑作品,有一些相近的形式特征,如平屋顶,不对称的布局,光洁的白墙面,简单的檐部处理,大小不一的玻璃窗,很少用或完全不用装饰线脚等等。这样的建筑形象一时间在许多国家出现,于是有人给它起了一个名称叫“国际式”建筑,当然,这样的称呼是就其某些表面形式而言的。

现代主义建筑思想在20世纪30年代从西欧向世界其他地区迅速传播。由于德国法西斯政权敌视新的建筑观点,格罗皮乌斯和密斯·范德罗先后被迫迁居美国;包豪斯学校被查封。但包豪斯的教学内容和设计思想却对世界各国的建筑教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现代主义建筑思想先是在实用为主的建筑类型如工厂厂房、中小学校校舍、医院建筑、图书馆建筑以及大量建造的住宅建筑中得到推行;到了50年代,在纪念性和国家性的建筑中也得到实现,如联合国总部大厦和巴西议会大厦。现代主义思潮到 了二十世纪中叶,在世界建筑潮流中占据主导地位。

1现代建筑的思想源起及因素

总体来说,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欧洲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思想状况对于建筑学的领域有着极大的影响。而其中第一个影响是因为战后欧洲各国的经济拮据,促进了讲求实效的倾向,这点在建筑的发展上则抑制了建筑师追求复古主义做法。第二个影响是工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与进步,进而带来了更多新的建筑类型,也使建筑材料、结构和设备等方面有了显著的进展。第三个影响则是因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及俄国十月革命的成功,引起了社会大众心理上强烈的震憾。采用新的工业材料及强调功能性、理性原则,最后发展到少即是多的原则,整体而言19世纪中晚期时现代主义建筑开始启发传播。

  2现代建筑的理论观点及设计手法

西欧有一批青年建筑师提出了比较系统及激进用于建筑创作改革的主张,因而大大的推动了建筑改革。对于这些年青建筑师所提出的观点,当时有过许多不同的名称,诸如功能主义、客观主义、实用主义、理性主义以及国际式建筑等等。但是在20世纪50年代以后,则有更多人称之为现代主义或现代派,现在则称之为现代主义。这种强调实用性结构以及采用新材料的建筑论点,用以表现新时代的新建筑精神。现代建筑基本精神因素为:1)对于传统的否定态度。2)认为建筑应该具有强烈的时代感。3)建筑设计对象的思维改为普罗大众。建筑必须通过形式及特殊功能的语汇来表达。

现代建筑设计采用的是新的建筑材料,以较现代化的材质,突显与旧建筑不同隐喻或意象。比如说大量采用钢筋混凝土、预制钢构件、平板玻璃材质等。建筑师或先进的知识分子企图利用建筑设计改造,来达到影响社会现状的目的,所以新建筑的形式及功能中最能引起大众讨论及在理论上可辩证的,则需要实际理论作基础,这其中包括建筑如何满足现代生产及生活功能需求;如何与工业、科学技术互相配合,刺激了建筑师在设计上有了极大的主张和改革。

  3对现代建筑的影响

现代建筑在新的技术、功能需求衍生出新形式造型的基本条件下,用了大量新的工业材料及强调功能性、理性原则,最后发展到少即是多的原则。建筑师设计简单的造型丰富了普罗大众的需求,使得建筑之形式及功能,变得可亲近及人性化。因工业革命的技术突破,刺激了国民经济迅速发展起飞。

  4建筑的设计形式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欧洲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思想观感,对于建筑学的领域有着极大的影响。其中的便是各国的经济拮据,因此有着务实的想法;也因建筑设计是针对大多数人不再有阶级之分,所以建筑师的设计便走向简单、实用的造型。大量的制作出来先有实用的功能再来想外形,由功能性引导形式。当然工业和科技的进步与发展带来了许多建筑类型,并且使得建筑材料及结构和设备都有着显著的进展。虽然说钢材料仍然是当时主要的结构材料,但是钢的强度却比以往要来的好,结构自身重量也有所降低;另外钢筋混凝土结构也朝向轻质高强度来发展,预铸的技术开发越来越成熟使得铝材大量的引用在建筑中,所以建筑师可用的元素大大的增加,建筑的形式也变的多样化,建筑的功能也更贴近生活需求。

  5建筑的技术与特性

在材料本身的质感、结构所创造出具有形体感和空间意识表现的技术上,这也是现代主义建筑很注重的方向。艺术表现注重于建筑造型的面和体的表现,这一部分崇尚形式及结构的美是跳出简化建筑外观造型。因此可以说现代主义建筑是根据技术、材料与艺术相结合的精神产生。现代主义建筑的形式与技术包含应同工业化时代条件相互的配合应用,积极采用新材料、新结构促进建筑技术的革新,摆脱历史建筑样式的紧箍咒放手创造新形式。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anai/953323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15
下一篇2023-10-1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