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妈们可能会认为自己更有经验,想要指导孩子,可我们忘了,孩子才是天生的玩家,并且创意十足,他们能画出和世界大师相媲美的神作,能搭出最酷的“城堡”,他们需要在一次次的探索中不断地学习。
正确做法
让孩子自己去尝试,我们只需在一旁静静地欣赏他们的每一点进步,及时给予鼓励,当孩子主动寻求帮助时,再出手也不出手。 误区三:游戏时间=教学时间 爸妈们平时工作很忙,难得有时间和孩子在一起,所以,总想着让这段亲子时光有质有量,这种想法可以理解,但要我们要适度,一味地追求提升能力,容易引起孩子的反感。
正确做法
抛开功利心,单纯地享受这段亲子时光,去做那些你和孩子都觉得有趣的事情,相信在亲密的亲子关系中,孩子能够最大限度地开发自己。
正确做法
适当地向孩子示弱,不仅是在游戏里,生活中也一样。“妈妈做不好,你自己来。”“你的故事讲得真好,爸爸只会照书念。”“笨”家长的孩子更聪明,“懒”家长的孩子更勤快。
误区三:是大人,我很强 抛开功利心,单纯地享受这段亲子时光,去做那些你和孩子都觉得有趣的事情,相信在亲密的亲子关系中,孩子能够最大限度地开发自己。
正确做法
适当地向孩子示弱,不仅是在游戏里,生活中也一样。“妈妈做不好,你自己来。”“你的故事讲得真好,爸爸只会照书念。”“笨”家长的孩子更聪明,“懒”家长的孩子更勤快。
我觉得父母应该帮孩子选择玩伴,但不要过度干预,要委婉、间接,更要倾听孩子的想法、尊重孩子。
就拿我自己来说吧,小时候和邻居家姐姐一起玩,姐姐比我大五六岁,当时我还在读学前班,她也是小学五六年级罢了。她喜欢读书,看一些科普类的节目,朝夕的相处中我也养成了好读书习惯。记得当时她总是爱看科教频道的《我爱发明》、《动物世界》、《地理中国》、《百家讲坛》等节目,我也喜欢坐在旁边同她一起观看。我想现在我喜欢并且比同龄人都要擅长理科(化学、物理这些),有清晰且敏捷逻辑思维,也总是很耐心、细心,很大一部分原因都是因为当时环境给现在的我奠定了基础。
再长大一些,爸爸妈妈在外地工作了,没有太多时间顾及到我,而邻居家姐姐也上了初中开始了寄宿生活。所以玩伴便是邻居家的一对同龄人兄妹,他们是属于比较皮那种,不喜欢学习,常常被叫家长。当时的小孩子感情都挺好,是友情没错,可是走的道路却是不一样:他们经常在夜里十二点带我去游戏厅打游戏,虽然玩得很开心,但是现在想想,幸好后来有父母干涉,我才重新开始回到原来路径,有了今天较好成绩,在一所比较好的医科大学上学。
性格不仅是先天的,更重要的是在孩子初期成长中奠定好的。一个好的玩伴其实可以带给孩子很好的影响,他们就有一些像父母的角色,在岁月中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你,把好的品质种植在你的心性、思想和素养上。而一个喜欢经常三更半夜出入游戏厅、带你偷东西、干坏事,或者总是以负面情绪抱怨这个世界的玩伴,很容易也把孩子变成那样的人。
教育专家认为一个好家长,先要成为孩子的好玩伴。父母与孩子游戏,不仅是游戏伙伴,还是一个心理调节者、智力启发者。常与父亲相处的孩子,可以从父母那里获取更多的知识、经验、想象力和创造意识,有利于激发孩子的求知欲、好奇心和自信心。
父母做玩伴,能让孩子勇敢、独立
父母做孩子的玩伴,不仅可以满足孩子情感上的需求,还能够更好地促进孩子的心理发展。父亲做孩子的玩伴。可以培养起孩子男人的独立、自信、宽容、坚强、果敢等个性,都会在玩耍的过程中,无声无息地影响孩子,让孩子学习到这种品质。比如,孩子做游戏碰到困难了,就会灰心丧气,父亲可以建议他休息几分钟,然后重新尝试。一个善于观察的父亲,一定会适时地给孩子一个引导、一个鼓励,父亲的鼓励和安慰,既是“兴奋剂”,又是“安定片”。
幼儿的学习方式是模仿。家庭就是幼儿学习角色观念、形成角色意识、模仿角色行为的重要场所。孩子最初就是在家里模仿父母,然后逐步扩展到模仿外面的人,最终形成自己的性别意识。
想当好家长,先要找回自己的“童心”
要想成为孩子的玩伴,先得成为孩子的朋友;要想成为孩子的朋友,父母先要把自己当成孩子,站在孩子的立场上,用孩子的目光看待问题。有些父母与孩子玩 不到一起去,效果不理想,甚至跟孩子关系闹得很紧张,原因就在于他不懂得要把自己当孩子。很多父母常用成人的眼光去看孩子,用成人的标准去要求孩子,把孩 子变成“小大人”,这会造成隔阂。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童年,可人们一旦长大,就把自己的童年忘了,一味以成人的标准去要求孩子。如果父母能够经常回忆自己的童年,将心比心,遇到问题替孩子设身处地想想,就很容易理解孩子了。
原文摘录自:金色雨林
感觉现在太多孩子都遇到了这个问题。
玩伴和朋友特别重要,尤其是对年龄小的孩子来说,毋庸置疑。
但是现在大城市生活节奏快,邻里之间的交往限制,让孩子没有玩伴的情况变得非常普遍。
家长需要多上心吧。疫情情况下没什么好办法。平时尽量带孩子到小区活动场所,主动结识一些玩伴。等孩子上学后,和同学保持良好的关系。年龄小的时候孩子的交往直接取决于家长对这个事情的关注和处理。
独生子女是很不一样的一代人。有时候,他们会习惯孤独,学会自己和自己玩,有自己消遣的方式。
感觉学会和别人友好相处成了越来越重要的一项技能。
精神病学家斯图尔特·布朗(Stuart Brown)用了42年,采访了6,000人,了解他们的童年生活。
数据显示,如果在儿童时代不能无拘无束地玩耍,孩子长大后可能会不快乐,难以适应新环境。
科学家口中的“自由玩耍”(Free play),对于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应对压力的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认知技能都至关重要。
很多研究都支持布朗的观点:无论是人类还是动物,如果幼年时“没有玩够”,社交、 情感和认知能力的发展都会受到影响。
对动物行为的研究证实了玩耍的益处以及它在进化上的重要性:从根本上讲,玩耍能让动物(包括人类)学会某些技能,有利于生存和繁衍后代。
大多数心理学家都认为,即便成年后,人们仍会受益于幼年时的自由玩耍,玩耍同样有助于成年人的身心健康。
然而,正是随心所欲的玩耍,才能让孩子更具创造力和协调能力。
自由的玩耍、没有规则、无拘无束的玩耍有助于激发孩子们的创造性。
现在,孩子们经常要踢足球、玩拼字游戏、吹苏萨大号,科学家为什么还要担心, 这些游戏以及其他组织性强、规则完善的游戏会吞噬自由玩耍的时间?
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的教育心理学家安东尼·O·佩莱格里尼认为,有规则的游戏当然很有趣,能培养孩子的社交技能,增强他们的集体凝聚力,是获得各种经验的重要渠道之一。
但“游戏事先设定了规则,人们必须遵守,而玩耍没有规则,因而能够激发孩子更多的创造性反应”。
这种创造性很重要,因为与遵守既定规则相比,它能给发育中的大脑带来更多挑战。 在自由玩耍中,孩子们会利用丰富的想象力,不断尝试新的活动和角色。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